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1邓稼先杨振宁

基础知识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A.元勋.(xūn)可歌可泣.(qì)鲜.为人知(xiān)

B.奠.基(dìng) 家喻.户晓(yù) 兽铤.亡群(tǐng)

C.昼.夜(zhòu) 燕然勒.功(lè) 平沙无垠.(xiàn)

D.彷.徨(páng) 任人宰.割(zǎi) 河水萦.带(yíng)

【解析】A项,鲜—xiǎn。B项,奠—diàn。C项,垠—yí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B)

A.租借佩服背诵妇孺皆知

B.孕育挚友仰慕致死不懈

C.开拓殷红署名引人注目

D.选聘焦虑筹划截然不同

【解析】B项,致—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3)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

....的战场……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4.(滨州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

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

....的。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

是不言而喻

....的。

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

....,游刃有余。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

....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解析】C项“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和后面“游刃有余”相矛盾,不符合句意。

5.在下列语段的方框中补充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B)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

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B.。, 。: , ?

C., 。, ? , ?

D.。, 。? , ?

6.下列对本文涉及的科学家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

重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

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物理学家,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奥本海默,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解析】A项,邓稼先非“美籍华裔”,他是中国籍。

7.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1)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重要新生)日子!

(2)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熟识熟习)。

(3)在北京,见到阔别(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

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9.学习本文之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飞天,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出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示例:①走近邓稼先;②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穿梭时空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

示例: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

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阅读学习探究

(一)阅读课文小节《“两弹”元勋》,回答下面的问题。

10.“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邓稼先急切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表现了他时刻都想着祖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品质。

1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他如此称呼邓稼先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

进水平。

12.从选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示例:他在患重病期间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二)阅读课文小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前两段写“我”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什么作用?

为了说明作者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

14.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他们都是各自国家原子弹设计的领头人,都是各自国家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经常令人难堪。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作者通过对二人的对比,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振宁为谁流泪

覃白

(一)

杨振宁是在情绪最低沉的日子里听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

息的。整个世界被这一声巨响震惊了。

震惊之余,有的西方军事评论家认为,中国是靠苏联帮助才造出原子弹的。对此,杨振宁没有来得及细想。物理学家的严谨告诉他:一切都需要证实。但不需证

实的是中国人已经拥有原子弹。

北海公园的盛夏,绿云拥白塔,柳风送荷香。邓稼先、许鹿希夫妇在古香古色

的仿膳设宴招待回国访问的杨振宁、杜致礼夫妇。在这之前,当中国政府请杨振

宁写下他想见到的人的名字时,杨振宁写下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邓稼先!

“你说我们的大炮仗?”邓稼先显得很自信,“我知道,国外有各式各样的猜测。”

“最近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美国人寒春帮助了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寒春曾经

是费米的助手。

邓稼先略微皱了皱眉头:“寒春?我觉得他没有参加。”

既然不是美国人帮忙,更不像是苏联人帮忙,那么,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谁

制造出来的呢?七年来,困扰着杨振宁的问题就要得到明确的答案了。

邓稼先却神秘地一笑,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需要证实一下。”

(二)

上海的早晨是紧张的,满街是行色匆匆的人们。转进一条弄堂,一股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哦,久违了的中国早餐!吃腻了宾馆的西式早餐,杨振宁不假思索就坐下来,要了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杨振宁刚用筷子夹起油条,还没来得及朝嘴里送,服务员大嫂突然冲着杨振宁

吼起来:“同志,粮票!粮票有无呐?”杨振宁瞪大了眼睛:“粮票?什么粮票?我不是付

了钱吗?”“侬神经有毛病呐?没粮票,吃油条,勿来塞!”说话间,服务员大嫂把杨振宁

面前的两根油条端走,把一毛二分钱扔在桌子上。

所有顾客的眼中都写满了惊奇——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那种惊奇——这个人居然不知道中国人吃饭要粮票!

8月16日夜,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设宴为杨振宁夫妇饯行。而此刻,在黄浦江畔,面对满桌的佳肴,杨振宁却没有了胃口。

一位秘书彬彬有礼地走过来,打开文件夹:“杨振宁博士,这是你的信。”

是稼先的信!杨振宁立即把信拆开,信很短,却有一行字挟着惊雷闪电:“我已经得到完全的证实,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极少的‘援助’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奔腾于胸中的那股热流,带着火辣辣的冲击力,不可遏止地冲向喉咙。他只觉

得握信的手在颤抖,鼻头一阵发酸,滚烫的泪水快要涌出眼眶了。

“对不起,我要去洗手间。”杨振宁慌忙离席。

走进洗手间,他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双眼发红,泪流满面。什么时候像这样流过泪?是15岁,在长江上看见日机轰炸后岸上火光冲天的城镇;是劫后余生在龙院村,母亲深夜仍在昏黄的油灯下缝补衣衫;是当年告别故土,突然发觉父亲华发早生;是在纽约的夜行列车,从老华侨脸上读到了百年屈辱史。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此刻,他双手捂着脸,尽量使自己不要哭出声来。泪水汹涌着,从指缝间溢出,两代人的屈辱瞬间被荡尽了,他仿佛听见了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中国,用震天撼地的音响宣布:中国的天空,永远属于中国!

稼先,我为你骄傲!中华民族,我为你自豪!

(有删改)

15.本文用较长篇幅写杨振宁吃早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交代了当时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社会背景,从侧面突出了研制条件的艰苦;②引发了杨振宁的思索,在这样封闭落后的条件下制造出原子弹,突出了他对邓稼先等人的敬佩之情。

16.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运用设问和排比的手法,列举了杨振宁曾经流过的屈辱的泪,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与上文流下的激动自豪的泪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

影响,同时也表达了杨振宁的爱国情怀。

17.本文在叙述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灵活自由地组织材料。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事件,有利于表现杨振宁的情感变化,深化文章中心。

18.本文题目为“杨振宁为谁流泪”,结合全文,试探究杨振宁的泪水到底是为谁而流,其中又表现出杨振宁怎样的思想感情。

杨振宁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他的泪是为制造原子弹的中国科学家们而流,更是为祖国而流。这里面既包含着对制造原子弹的中国科学家们的崇敬之情,更包含着对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写作能力提升

19.本文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文章内涵丰富、情感真挚,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请你围绕一个你敬佩的历史人物,也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写一段话。

【片段示例】

邓世昌,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大地上骤然苏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而伟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个令多少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日本的战船驶入了中国

的境内进行挑衅,北洋海军迅速出击,同日本的战舰交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战舰燃起了熊熊大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邓世昌毅然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邓世昌壮烈牺牲了,无怨无悔地走了,他沉没于波涛中,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

给了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