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2023高考语文新高考一卷文言文

材料一:【原文】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逐句注解】襄子围于【表被动】晋阳中①,出围【突出敌方围困】,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第一位】,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危急】,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
后用来泛称国家】殆【危险】者,唯赫子不失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矣。
”【译文】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城解围后,赵襄子奖赏了五个有功绩的人,高赫排在受赏的首位。
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的功劳,现在成了受赏的第一位,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我的国家危急,宗庙快完了。
我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傲轻慢的样子,只有高赫没有违背君臣的礼节,因此首先奖赏他。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人没有一个敢违反礼节了。
”【原文】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逐句注解】或曰:仲尼不知【懂得】善赏【合理的奖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超越职权】,群臣不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
上【君主】设其法,而下【臣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亲密】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惩罚不合理】也。
为人臣者,乘事【谋事】而有功则赏。
全国卷文言文翻译试题汇总及答案解释

2022-2022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真题汇总及答案解释2022全国卷Ⅰ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答案:〔1〕又减价X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解释:减,减价;粜,X;与籴相对;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使……活;省略句:〔苏轼〕又减价X常平米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辉,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其体浑涵光辉,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明媚,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释: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2022全国卷Ⅱ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解释: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蠹:蛀蚀,危害;悚然:畏惧的样子;之:代进言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操纵,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专行:独断独行;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之:他;故:所以2022全国卷Ⅲ永和末,多疾疫。
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文言文详解++

详解详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襄子围(被围困)于(在)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危险)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第一人称代词,我)意(意态,神情)者,唯(只有)赫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不失(失掉,丢掉)君臣之礼(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是以(因此)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把……排在第一)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主谓倒装句,襄子善赏哉!)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没有人)敢失礼矣。
”或(有人)曰:仲尼不知(懂)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侵犯职权。
侵,侵犯。
【教材链接】《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设立,建立,制定)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之法(法度),而(却)犹(还)有骄侮之臣,是(这)襄子失(失掉,丧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计量,计算)事而(表假设,如果)有功则赏。
今赫仅(仅仅,只是)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这)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懂)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译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成为受赏的第一人。
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高赫没有立大功,如今成为第一个受赏的人,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的国家危险了。
我的大臣们没有不显出骄傲轻慢的意思的人,只有高赫没有丧失君臣之间的礼节,因此最先奖赏他。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赵襄子是善于奖赏的人啊!奖赏一个人而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敢丧失君臣之礼了。
”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善于奖赏。
善于赏罚的人,(让)百官不敢侵犯职权,群臣不敢丧失君臣礼节。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文言文翻译考题高考

【原文】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何间也?”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坐在孔子的旁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迫不及待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了军队的侵扰,接着又遇到饥荒。
如果我治理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让人们变得勇敢,并且懂得礼仪。
”孔子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我能够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仪和音乐,则需要等待有德行的君子来推行。
”孔子又微微一笑。
“公西华,你呢?”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至于宗庙的祭祀和同别国的盟会,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赞礼的小官。
”曾皙弹完瑟后,放下瑟站起来,说:“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有什么不合适的呢?”曾皙回答说:“在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人戴着冠,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吟唱着回家。
”孔子深深地叹息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题目要求】请根据以上文言文原文,翻译出文中的关键句子,并解释其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收录于合集#文言文9个#高考12个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吴玉英【前言】本文讲宋辽“澶渊之盟”的故事。
本文是从宋真宗的角度讲这个故事的。
等你读完全文,我给你重新讲一下这个故事——从萧太后的角度。
等不及的,可以直接拖到文末,先看萧太后的故事。
【逐字逐句学习原文】(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寇:动词,侵犯。
)时以虏寇深入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虏寇:“虏”是对敌人的蔑称,“寇”是名词,劫掠者。
)中外震骇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央草:记住这个词,“中外震骇”,说明敌人很强大。
)召群臣问方略(皇帝)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临江人王钦若是临江人,(判断句)请幸金陵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阆(làng)州人陈尧叟是阆中人,(判断句)请幸成都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央草:这是进一步写敌人的强大。
)帝以问寇准,皇帝拿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央草:这里的“帝”是宋真宗,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宋太宗赵匡义的儿子。
太祖太宗是打天下的皇帝,真宗是守天下的皇帝。
契丹大举南下是报仇来了:当年太宗皇帝抢了契丹的地盘,契丹一直在试图夺回去一直没有成功,咽不下这口气,又报仇来了。
)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帝曰:“卿姑断其可否,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勿问其人也。
”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以衅鼓,斩杀他们来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耳!然后向北讨伐敌人罢了!陛下神武,将臣协和,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如果不能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以老其师,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老,使动用法,使…疲敝。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
②榷:专卖。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3其间缘水置仓 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
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19.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20.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21.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永氓溺毙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 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 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选自唐•柳宗 元《柳河东集》)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解
2019年5月
学习目标
1.把握古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掌握古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考纲要求
理解B
(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对照翻译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译文: ✎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 败。 ◢译文: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文:
解题技巧
1.得分点意识 2.字字落实 3.句意完整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018年全国Ⅰ卷)
考纲要求
3.文意不畅。 原文: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 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4.不明修辞。 原文:卒相与欢,结为刎颈之交。 误译:最终相见言欢,结成了割脖子的好朋友。
练习提高
1.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 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选自《礼记•檀弓下》)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018年全国Ⅰ卷)
解题误区
1.当译不译。 原文: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 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 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 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2.翻译过度。
2.意译为辅
例: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文:
操作方法
1.翻译六字诀:增、删、留、补、调、换 2.实词:增、留、换(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虚词:删、换(一词多义、通假字) 句式:①调、②补(四种特殊句式:判断句②、被动句②、倒装句
①、省略句②)
3.先在演草纸上翻译,确认无误后誊写至试卷。译文:谢谢欣赏来自翻译原则严复像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翻 译家严复提在《天演论》中的“译 例言”提出:“译事三难:信、达、 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 焉。” ———————————————
信:准确。达:通顺。雅:典雅。
基本要求
1.直译为主
例: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