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度评估

不确定度评估
不确定度评估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1. 概述

测量依据

计量标准

表1 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被测对象

测量方法

见检定规程。

2. 分辨力带宽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2.1. 数学模型

1234D D D D D =+++

式中:

D ——频谱分析仪分辨力带宽误差;

1D ——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性引入的误差;

2D ——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力引入的误差; 3D ——3dB 衰减器不准引入的误差; 4D ——重复性引入的误差。

2.2. 不确定度传播率

4

4

222c

1

1

()()i i i i u D u D u ====∑∑

式中:灵敏系数/1i i c D D =??=。 2.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2.3.1. 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信号发生器稳定度为11110-?,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3=k ,用

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其标准不确定度611

1a u k -==

2.3.2. 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分辨力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a u k ==读数分辨力

2.3.3. 3dB 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衰减器RSP3dB 衰减值上级量传不确定度为0.025dB U =

1.96k =,可认为衰减器衰减值修正后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25dB 。该

误差引起的频率读数误差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用B 类不

确定度评定方法,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3a

u k

==读数误差

2.3.4. 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估计为04u ≈。 2.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4.1.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30kHz

2.4.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以上各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互不相关的,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 c =0.17%

2.4.

3.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取包含因子k =2,则:

0.4%c U ku ==

不确定度评估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1. 概述 测量依据 计量标准 表1 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被测对象 测量方法 见检定规程。 2. 分辨力带宽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2.1. 数学模型 1234D D D D D =+++ 式中: D ——频谱分析仪分辨力带宽误差; 1D ——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性引入的误差; 2D ——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力引入的误差; 3D ——3dB 衰减器不准引入的误差; 4D ——重复性引入的误差。

2.2. 不确定度传播率 4 4 222c 1 1 ()()i i i i u D u D u ====∑∑ 式中:灵敏系数/1i i c D D =??=。 2.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2.3.1. 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信号发生器稳定度为11110-?,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3=k ,用 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其标准不确定度611 1a u k -== 2.3.2. 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分辨力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a u k ==读数分辨力

2.3.3. 3dB 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衰减器RSP3dB 衰减值上级量传不确定度为0.025dB U = 1.96k =,可认为衰减器衰减值修正后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25dB 。该 误差引起的频率读数误差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用B 类不 确定度评定方法,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3a u k ==读数误差 2.3.4. 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评定目的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评定依据2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 B类评定评类A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 评定扩展不确定 编制不确定度报告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X,…,X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21 Y=f(X,X,…,X)N12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c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可由实验测定,iii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i量。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f 等)的局限性;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g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h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i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j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4.3.1 A 类评定 , x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a对输入量XI 1为xx,…x。算术平均值n2 n1 ∑xx = in n i=1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s(x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i 1 n ∑ i—i 2 ( xx )S(x)= n-1 i=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6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doc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对产品或参数进行检测时,所得检测结果的测量不 确定度的评 定与表示。 2编制依据 JJF 1059 —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评定步骤 3.1概述:对受检测的产品或参数、检测原理及方法、检测用仪器 设备、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本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的使用作一简要的描述; 3.2建立用于评定的数学模型; 3.3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即数学模型中 的各输入量)的来源; 3.4分析、计算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及其自由度; 3.5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其有效自由度; 3.6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3.7给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4评定方法 4.1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指被测量(被检测参数)Y 与各输入量 X i之间的函数

关系,若被测量 Y 的测量结果为 y,输入量的估计值为x i,则数学模型为 y f x1 , x2 ,......, x n。 数学模型中应包括对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由影响的所有输入 量,输入量一般有以下二种: ⑴ 当前直接测定的值。它们的值可得自单一观测、重复观测、 依据经验信息的估计,并包含测量仪器读数修正值,以及对周围温度、大气压、湿度等影响的修正值。 ⑵ 外部来源引入的量。如已校准的测量标准、有证标准物质、 由手册所得的参考数据。 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确定 根据数学模型,列出对被测量有明显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如果所给出的测量结果是经过修正后的结果,注意应考虑由修正值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如果某一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小,则其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测量中可能导致不确定度的来源一般有: ⑴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⑵复现被测量的测量方法不理想; ⑶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⑷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恰如其分或对环境的测量 与控制不完善; ⑸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压力变送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压力变送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概述 1.1测量依据 JJG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 温度(20 士2)C ,相对湿度不大于80 %。 1.3测量标准 一等活塞压力计作压力标准器,准确度等级为0.02级。 6位半高性能数字万用表 1.4被测对象 准确度等级为0.1级的压力变送器。 1.5测量过程 根据被检仪器的量程不同,用相应范围的,4位半高性能数字万用表作为被检仪表输出信号检测仪器。检定前,正确安装连接好后,检定系统应预热不少于十五分钟,并连续对被检器预加测量上限(或下限)压力3次。对于0.1级的 压力变送器,应在测量范围内至少均匀或合理地选取6个检定点(包括零点), 连续进行3次循环检定,然后根据检测数据按照规程要求评定被检器的各项误差。 1.6评定结果的使用 符合上述条件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数学模型 占=代一代(1) 式中:3—变送器的基本误差值(mA ; A—变送器的实际输出值(mA ; A o—变送器的理论输出值(mA。 A o又可分解为: A o = Co ?P o (2) 式中:A n—变送器输出量程(mA ; P m—变送器输入量程(MPa ; C o—代的起始理论输出值(mA ;P o—变送器的输入压力值。 此输入压力值Po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二等活塞压力计产生的标准压力值R ,另一项是变送器取压口与活塞压力计活塞下缘处不是同一水平面产生静压力差R。 R表达式为:P2=p gh (3) 式中:p —标准压力计用介质液的密度,o.88*io 3kg/m3; g—当地重力加速度,9.8m/s2; h—被检器取压口中心与压力计活塞下端面的高度差。 那么,式(1)可写成: A "A d -孑(R +P gh)-C o (4) P m 故:c ^ = — a c(P =-垃=-0.5(mA/MPa ) 沪 1 P m 32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测量不确定度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使用希森美康CHEMIX-800型的生化分析仪、伊利康试剂、Randox校准品和定值室内质控品,测定ALT、GLU、TG、TBIL、TP五个项目。结果:五个项目测量项目的不确定度:ALT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65和2.74、GLU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162和0.230、TG标准不确定度为0.025和0.055、TBIL标准不确定度为1.29和3.47、TP标准不确定度为0.66和0.44。结论:不确定度评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验室内必须具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及质量保证体系,才能够确保过程中的稳定以及在控。这些措施包括了合格的人员,以及对设备跟试剂的正确校准跟维护,使用已经经过确认的方法,适当的参考以及文件化测量的程序,并使用合乎规定的控制程序。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生化检验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97-01 对人体各种标本进行各种特性的赋值是当今检验的一个主要任务,内容就是对人体各种标本的特性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赋值[1]。而且同一种测量项目其方法学不统一,测量仪器种类繁多,测量所用的试剂盒又无统一标准,这给在临床检验中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带来极大的困难[2]。我科室使用的希森美康CHEMIX-800速度是360测试/小时,可同时测定60个项目,我们将该生化检测系统上使用的ALT、GLU、TG、TBIL、TP五个项目的室内质控数据及其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日本希森美康CHEMIX-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试剂浙江伊利康生产的试剂盒。 2.质控品英国朗道公司生产的生化校准品、定值质控水平2和水平3。 实验结果 取两个不同浓度的质控,连续测20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1次,各得到40个质控数据。不确定度结果见表1 表1 测量不确定度结果(n=40) 测试项目单位质控平均值标准差SD 变异系数CV% 标准不确定度uA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Arel% 扩展不确定度(k=3)扩展不确定度(k=3) ALT U/L 水平2 36.38 1.65 4.55 1.65 4.55 4.96 13.64 水平3 136.13 2.74 2.01 2.74 2.01 8.22 6.04 GLU mmol/L 水平2 6.22 0.162 2.61 0.162 2.61 0.49 7.83 水平3 14.89 0.230 1.54 0.230 1.54 0.69 4.63 TG mmol/L 水平2 1.42 0.025 1.76 0.025 1.76 0.08 5.27 水平3 2.69 0.055 2.05 0.055 2.05 0.17 6.14 TBIL μmol/L水平2 21.92 1.29 5.88 1.29 5.88 3.87 17.64 水平3 80.53 3.47 4.31 3.47 4.31 10.42 12.94 TP g/L 水平2 47.11 0.66 1.39 0.66 1.39 1.97 4. 17 水平3 65.87 0.44 0.67 0.44 0.67 1.32 2.00 讨论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例题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一.思考题 1.什么是概率分布? 答:概率分布是一个随机变量取任何给定值或属于某一给定值集的概率随取值而变化的函数,该函数称为概率密度函数。 2.试写出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与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dx x p b X a p b a ?= ≤≤ 式中,()x p 为概率密度函数,数学上积分代表面积。 物理意义 : 概率分布曲线 概率分布通常用概率密度函数随随机变量变化的曲线来表示,如图所示。 测量值X 落在区间[]b a ,内的概率p 可用上式计算 由此可见,概率p 是概率分布曲线下在区间[]b a ,内包含的面积,又称包含概率或置信水平。当9.0=p ,表明测量值有9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该区间包含了概率分布下总面积的90%。在(一∞~+∞)区间内的概率为1,即随机变量在整个值集的概率为l 。当=p 1(即概率为1)表明测量值以100%的可能性落在该区间内,也就是可以相信测量值必定在此区间内。 3.表征概率分布的特征参数是哪些? 答:期望和方差是表征概率分布的两个特征参数。 4.期望和标准偏差分别表征概率分布的哪些特性? 答:期望μ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位置;标准偏差σ影响概率分布曲线的形状,表明测量值的分散性。 5.有限次测量时,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分别是什么? 答:有限次测量时,算术平均值X 是概率分布的期望μ的估计值。即:∑=n i i x n X 1 1= 有限次测量时,实验标准偏差s 是标准偏差σ的估计值。即:()() 1 1 2 --=∑=n X x x s n i i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1.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在医学实验室中构成测量不确定度的4个主要分量主要包括“检验过程不精密度”、“校准品赋值的不确定度”、“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我们参考CNAS-GL05:2011《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和CNAS-TRL-001:2012《医学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达》的要求,制定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评估了本科室申报的定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我们只评估了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度。 2.目标不确定度 2.1 确定的检验程序在正式启用前,实验室应为每个测量程序确定目标不确定度,即规定每个测量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性能要求。 2.2 检验科每个测量程序的目标不确定度由各实验室确定。 2.3 各实验室在确定目标不确定度时可以基于生物变异、国内外专家组的建议、管理准则或当地医学界的判断。根据应用要求,对不同水平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目标不确定度。 2.4目标不确定度如下: 2.4.1临床化学项目将TEa(国家标准(GB/T20470-2006)、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2.4.2血液学项目,将TEa(行业标准WS/T406-2012)指标作为目标扩展不确定度。 3.确立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若输出量为Y(被测量值),输入量X的估计值为xi,则被测量与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1,x2,x3,x4…);由于在医学实验室中“样品影响分量”和“其它检验影响分量”的不确定度难以估计,故只对前两个分量的不确定进行评估。 4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4.1 A类评估:检验过程不精密度评估样本使用高低2个水平的室内质控品作为实验用样本。 计算本室2水平质控品的日间精密度。计算批间变异系数CV。

第章 建设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

第9章建设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评估 9.1 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概述 1.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与估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 性,为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变化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与经济风险分析,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 2.不确定性分析主要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经济风险分析应采用定性 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的程度,其分析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 9.1.2 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1.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基本变量都是对未来的预测和假设,因而具有不确定 性。通过对拟建项目具有较大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基本变量的增减变化引起项目财务或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找出最敏感的因素及其临界点,预测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使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较为稳妥的基础上。 2.风险是指未来发生不利事件的概率或可能性。投资建设项目经济风险是指由于 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项目实施后偏离预期财务和经济效益目标的可能性。经济风险分析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经济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或优化项目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项目风险的作用。风险分析的程序包括风险因素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防范应对。 3.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人们对未来事物认识的局 限性,可获信息的有限性以及未来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建设项目的实

数字表最新不确定度评定(CMC表示法)

数字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一、概述 1.测量依据: JJG315-1983《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JJG598-1989《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JJG(航天)34-1999《交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JJG(航天)35-1999《交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 2. 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设备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编号8555011、型号5520A多功能校准器,其量程、基本误差极限见下表。 直流电压: 直流电流: 第1页共9页

交流电流: 交流电压: 阻: 电

3.测量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50.5%。 4.被测对象: 选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编号86770198、型号F189数字万用表,其量程、基本误差极限见下表。

交流电压: 交流电流: 5. 测量方法: 5.1直流电压表: 依据规程JJG315-1983第7.1条“直流标准电压发生器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 出标准设定电压U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U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U x-U N 。 5.2直流电流表: 依据规程JJG598-1989第10.1条“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出标 准设定电流I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I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I x -I N 。 5.3交流电压表: 依据规程JJG(航天)34-1999第5.2.3.3条“交流标准源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 出标准设定电压U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U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U x-U N 。

低温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低温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报告编号:201403 1. 测量方法 1.1)按图1所示的线路连接样品; 试验供电电源:220V ±5%~, 50Hz ±1%,电路导线横截面积:1.0mm2。 1.2) 样品放置在试验箱外,将样品感温探头放入试验箱中,进入试验箱的毛细管长度应大于150mm ; 1.3)接通电路,开启试验箱,从常温开始降温,观察指示灯状态,至指示灯熄灭,记录试验起始和结束时间、试验起始温度和指示灯熄灭瞬间样品的动作温度。 2. 数学模型 n x t t = 式中,x t 为样品在低温箱中的实际温度,n t 为低温箱温度显示仪表的相应读数。 3. 不确定度来源 3.1 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结果的因素有测量重复性,人员的读数,温度试验箱的偏差,温度试验箱 内的时间波动度与空间均匀性,降温速率,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电源电压的波动,读数的时延等等。 3.2 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评估 温度试验箱的特性对本次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如箱体的精度,偏差,波动度,均匀性等。 温度箱内的温度在持续变化,可能造成温度箱内的温度与实际动作温度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考虑降温速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图1

由于在温度箱内进行试验,因此,环境温湿度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基本忽略。 电源电压的波动通过稳压源控制电压参数的可变性,从而使得影响程度最小化。 读数的时延,我们通过选择熟练的操作人员的操作而减小其影响。人员的读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综上所述,不确定度分量如下: A 类评定:1. 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 B 类评定:2. 低温箱的校准(温度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3. 低温箱的最大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u 4. 温度变化速率(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u 5. 温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5u 4.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1 1u 的计算 (测量重复性) 将样品在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4次指示灯熄灭时的瞬间温度,测的数据列表如下: () () C 4349.01u 10 1 2 1?=--= ∑=n t t i i 4.2 2u 的计算 (温湿度箱的校准) 由校准证书给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3 °C ,K=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15.023 .02== u 4.3 3u 的计算 (温湿度箱的最大偏差) 校准证书显示温度箱在-30°C ~70°C 的最大偏差为0.45°C ,服从均匀分布,3=k ,则 2598 .03 45.03== u 4.4 4u 的计算 (温度变化速率,即温度波动度) 温度箱的降温速率为1K/min ,在到达温控器响应的温度时,温度箱内的温度在持续变化,可能造成温度箱内的温度与实际动作温度不完全一致。由校准证书给出温度箱的波动度为±0.23°C , ° C °C

秒表的不确定度评估

秒表校准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Measurement of Stopwatch Calibration 摘要:通过对时间量值溯源传递系统传递检索,,从影响量值传递准确性、稳定性、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归纳分析和验证,,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介绍时间检定仪校准秒表时,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过程 Abstract:The transmission chain of standard time wrench transmission retrieval is searched.and the effects on accuracy,stability and uncertainty of wrench values are coneluded and analyzed, Some error sources of .stopwatch calibration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The uncertainty of evaluation results of stopwatch calibration by the time interval generator and the courses o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of stopwatch calibration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秒表校准不确定度分析评定量传 Key words:stopwatch calibration uncertainty analysis evaluation wrench transmission SYN5301型时间检定仪是校准电子毫秒表、电子秒表、机械秒表、指针式电秒表、数字式电秒表等计时仪表的通用计量仪器。其主要功能是输出标准的时间间隔信号,控制夹具的机械动作启停秒表,满足机械秒表、电子秒表的校准,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浇铸、热处理工序、理化分析对时间的掌握。 测量是通过实验合理地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在校准测量的过程中,因为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测量的环境条件等的不同会产生测量误差,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赋予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是通过对测量过程的分析和评定得出的一个区间。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可信性。通过测量不确定度可以了解到被测量的值在什么范围内,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 在此通过对时间间隔量值溯源传递系统传递链的检索,结合实际操作分析各环节控制要点,从影响量值传递准确性、稳定性和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归纳分析和验证,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对时 依据《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及《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要求,时间计量标准(器具)量值逐级传递,传递要求为:上一级计量标准器具的不确定度高出下一级至少3倍,时间量值不确定等级要求必须符合量值传递规律和要求。如下图: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不确定度测定汇总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被测量值或获取测量结果。有测量必然存在测量误差,在经典的误差理论中,由于被测量自身定义和测量手段的不完善,使得真值不可知,造成严格意义上的测量误差不可求。而测量不确定度的大小反映着测量水平的高低,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评价测量结果的质量。 图1 1 识别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的识别应从分析测量过程入手,即对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和测量程序作详细研究,为此必要时应尽可能画出测量系统原理或测量方法的方框图和测量流程图。 检测和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可能来自: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6)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 (如最大允许误差、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即导致仪器的不确定度; (7)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8)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它参量不准确; (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10)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分析时,除了定义的不确定度外,可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测量方

法等方面全面考虑,特别要注意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的不确定度来源,应尽量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 定义 2.1 测量误差简称误差,是指“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2.2 系统测量误差简称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中保持恒定不变或按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系统测量误差的参考量值是真值,或是测量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的测量标准的测量值, 或是约定量值。系统测量误差及其来源可以是已知的或未知的。对于已知的系统测量误差可 以采用修正来补偿。系统测量误差等于测量误差减随机测量误差。 2.3 随机测量误差简称随机误差,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随机测量误差的参考量值是对同一个被测量由无穷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平均值。随机测量误差等于测量误差减系统测量误差。 图2 测量误差示意图 2.4 测量不确定度简称不确定度,是指“根据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根据一系列测量值的统计分布,按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随机效应引起的)进行评定,并用标准偏差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则可根据基于经验或其它信息所获得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系统效应引起的)进行评定,也用标准偏差表征。 2.5 标准不确定度是“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开题报告】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开题报告 金融学 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投资日益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投资项目的相关各方,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在项目评价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未来的问题,而在未来所要考虑的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以及条件的变更而不断发生变化。另外这种评估往往是在资料、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用于计算投资项目经济指标的各项基础数据多来自预计和估算,因此项目评估和项目实际会存在偏差,在此基础上的投资决策也具有明显的风险。 不确定性分析正是针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项目评价方法,专门讨论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影响,以便预测投资项目需要承担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投资项目评估,特别是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都有不同的假设前提,以及不同的分析角度、技术手段和适用范围,对各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具体评价程序、优点局限和适用范围的探究,能够帮助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正确的指导,这也是该论文的重要实践意义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论文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探究投资项目评价中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首先深入探讨在投资项目评价中各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内容和各自主要过程,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各种方法的不同适用条件,然后通过具体投资项目案例的计算,验证前文的基本结论。以此得出对不同项目条件下如何选择相应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建议。 第二:论文基本提纲 1、选题背景 1.1 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投资活动日趋重要的地位 1.2 在投资项目决策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项目评价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试验力值不确定度评定

恒定加力速度建筑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 检定、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 概述 1.1、测量依据:依据JJG1025-2007《恒定加力速度建筑材料试验机试验机检定规程》 1.2、计量标准:三等标准测力计: ES-30A-300kN 1.3、被测对象:水泥抗压试验机:TYE-300 (0~300)kN 1.4、在规定环境条件下,使用试验机对标准测力仪施加负荷至测量点。可得到与标准力值相对应的试验机负荷示值,该过程连续进行3次,以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减去标准示值,即得该测量点的示值误差。 2、数学模型 △F =F -F 式中:△F——万能材料试验机的示值误差; F ——对应标准力F 作用下测力机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F ——三等标准测力计上的标准力值。 3、不确定度传播率 ()() ()F F F 2222212 u c u c u c +=? 式中,灵敏系数1 F /F 1=???=c ,1F /F 2-=???=c 。 4、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以TYE-300/0.01kN 的材料试验机在250kN 点评定 4.1 由被检材料试验机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1F u 。 被检材料试验机分辨力为0.01kN ,则()1F u =0.0029 kN 4.2 由被检材料试验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F u 。 采用极差法进行评定: ()2F u = 0.0237kN 1.69 0.04kN ==C R 4.3 三等标准测力计示值允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按B 类方法评定 三等标准测力计的准确度等级为:0.3级,一般采用均匀分布,则 U = k a ×250kN=3 %3.0×250kN=0.4330kN

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废水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估 1. 实验前准备 1.1 设备:恒温培养箱、无菌吸管10ml(具0.1ml刻度)、微量移液器、无菌锥形瓶、无菌培养皿 1.2 培养基及试剂:平板计数琼脂、无菌生理盐水 1.3 因浓缩苹果清汁中一般菌落不容易生长,故用废水作为样品检测。 2. 检测依据及步骤 2.1依据:GB4789.2—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2.2步骤:定量吸取废水,制备成15份均匀的检测样品,每份样品做两个平行样。 ↓ ↓ ↓ ↓ ↓ 3.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检测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吸取、稀释(移液器)、培养、计数、及结果修约等,由于结果发散性较大的特点,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对样品吸取、重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析。

3.1 样品吸取过程中使用刻度吸管体积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rel (V ) 3.1.1 吸管体积校准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V ) 在吸取样品的过程中均使用经检定合格的10ml 刻度吸管,其允许误差为±0.05ml ,故10ml 吸管体积校准引起的不确定度按矩形分布(k=3)为: u 1(V )= 3 05.0=0.029ml 则样品吸取过程中使用刻度吸管体积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 rel (V )= () V V u = 10 029.0=0.0029ml 3.2 重复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 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3.2.1 对测定结果X 1、X 2分别取对数,得到lg X 1和lg X 2 3.2.2 每一个样品的残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得出n 个观测结果X k 与n 次独立观测结果的算术 平均值X 的差)平方和:() 2 2 1 lg lg ∑=-i i X X 式中:i X lg —每一个样品测定结果的对数值;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以及实例

第一节有关术语的定义 3.量值value of a quantity 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5.34m或534cm,15kg,10s,-40℃。 注:对于不能由一个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量,可以参照约定参考标尺,或参照测量程序,或两者参照的方式表示。 4.〔量的〕真值rtue value〔of a quantity〕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 注: (1) 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2) 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3) 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5.〔量的〕约定真值conventional true value〔of a quantity〕 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 例:a) 在给定地点,取由参考标准复现而赋予该量的值人作为给定真值。 b) 常数委员会(CODATA)1986年推荐的阿伏加得罗常数值6.0221367×1023mol-1。 注: (1) 约定真值有时称为指定值、最佳估计值、约定值或参考值。 (2) 常常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约定真值。 13.影响量influence quantity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例:a) 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 b) 交流电位差幅值测量中的频率; c) 测量人体血液样品血红蛋浓度时的胆红素的浓度。 14.测量结果 result of a measurement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 (1) 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示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个值的平均。 (2) 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15.〔测量仪器的〕示值 indication〔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的值。 注: (1) 由显示器读出的值可称为直接示值,将它乘以仪器常数即为示值。 (2) 这个量可以是被测量、测量信号或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其他量。 (3) 对于实物量具,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 18.测量准确度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工作测力仪CMC不确定度评定(管形测力计)

工作测力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CMC 评定 1、概述 1.1测量依据:JJG455-2000《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温度:22℃;湿度:≤65%RH 1.3测量标准:0.1级标准测力仪 1.4被测对象:数显式推拉力计,型号:KL-30,仪器编号:0603058, 1.5测量过程:直接测量 2、数学模型 △F =F -F (1) 式中:△F ……测力计示值误差; F ……测力计3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F ……标准测力仪的标准力值; 3、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1.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u (F )评定 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u (F ),来源于测力计的示值重复性,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选择最大量程的50%作为测量点,重复测量10次,得到一组测量列(N ): 150.0 150.4 150.3 150.3 150.3 150.3 150.5 150.2 150.5 150.4 单次实验标准差 () =--= ∑=1 1 2 n F F S n i i 0.149N 实际测量情况,在重复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以该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可得到 () 3 149.0N n S F u = ==0.086N 3.2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u (F )的评定 输入量F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于测力仪不确定度和年稳定度,即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标准测力仪的准确精度等级为0.1级,属于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k =3。年稳定度为0.1%,属于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k =3。故在测量点150N 处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 (F 1)= k 150 %1.0?=0.0866N u (F 2)==?k 150 %1.00.0866N u (F )=()()=+2 22 1F u F u 0.122N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 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A=A S +δ 式中:A —频率计上显示的频率值 A S —参考频率标准值; δ—被测与参考频标频率的误差。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3.1 标准晶振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s A u ,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标准晶振的频率准确度为±2×10-10,即当被测频率为10MHz 时,区间半宽为a =10×106×2×10-9=2×10-2Hz ,在区间内认为是均匀分布,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s A u =a/k =1.2×10-2Hz ()=rel s A u 1.2×10-2/107=1.2×10-9 3.2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2) u(δ2)来源于被测通用计数器的测量重复性,可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式进行评定。对一台通用计数器10MHz 连续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9999999.6433、9999999.6446、9999999.6448、9999999.6437、9999999.6435、9999999.6428、9999999.6446、9999999.6437、9999999.6457、9999999.6451Hz 。 由测量列计算得 算术平均值 ∑==n i i f n f 1 1=9999999.6442Hz, 标准偏差 () Hz n f f s n i i 00091.01 2 1 =--= ∑=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δ 3 )=0.00091/=0.00029Hz u(δ 3 )rel=2.9×10-11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输入量A S 、δ 1 、δ 2 相互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 c (A)= 9 2 2 2 1 210 5.1 ) ( ) ( ) (- ? = + +δ δu u A u S 5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取k=2,则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rel =k×u c=2×1.5×10-9=3×10-9 6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f=f0(1±3×10-9)Hz,k=2 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 由标准晶振输出频标信号,输入到通用计数器中,在通用计数器上显示读数。 2、数学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