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堂——打造人性化的对话平台

历史新课堂——打造人性化的对话平台
历史新课堂——打造人性化的对话平台

历史新课堂——打造人性化的对话平台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王建辉

历史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着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实现历史语言交流、历史思维共鸣和人性情感表白的平台。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很难看到真正的“对话”,教师骨子里的权威意识,学生潜意识中的敬畏感,使师生远离了情感的交融与互通,也使我们的课堂远离了真诚、自然、平等的对话。新课程实施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成为塑造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历史新课堂。

一、创设情景,趣化课堂

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教学就是情景的教学,丰富的情景提高了历史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有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只有以丰富的情景,丰沛的情感感染学生,才能让他们纳悦历史,激发学史的欲望。因此,历史课不应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它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设计,真切饱满的情感体验,应将史学理念和人文精神蕴含于特定的情景中,使教学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把探究性学习镶嵌在活动和情景中,以情景展示过程,以过程锤炼情景;以活动激活思维,以思维引导活动。我们使用的情景有:

1、文字情景。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丰富情感只有用文字才能表达清楚。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造纸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地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而发明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的史学观点,我展示了以下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东方朔献策,竟用两个大力士才把竹简编连的长文抬进宫去。材料二:与此同时,有人用丝帛来写字,叫“帛书”,绢帛既轻柔,又平滑,易于用笔,携带方便。可是这种纸,价格昂贵,一般人哪里用得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想一想用竹简和绢帛写字有什么缺点?如何来弥补这些缺陷?丰富的感知材料、鲜明的文字表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用文字情景实现了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图片情景。新教材中编列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立意丰富的图片往往为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建构带来飞来之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如万里长城图片、兵马俑图片、人面纹方鼎图片,五鱼纹彩陶盆图片等,都给学生以美的震憾、美的启迪、美的思索。美的东西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兵马俑中的一号铜车马、二

号铜车马,是四匹马驾一辆车,学生观看这幅图片之后,对“驷”这个字就没有了陌生感,一看就知道这是指四匹马驾一辆车。

3、音像情景。没有音像素材的课是没有感染力的。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了音像材料的辅助作用,引用了大量音像素材,如《三国鼎立的形成》、《鸦片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还有我们自己制作的《追踪郑玄》、《晏婴考察记》等等。丰富的音像资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

4、思辩情景。如“堵”与“疏”的不同功能;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秦始皇是个伟人还是个暴君;蒋介石有没有历史功绩;从司马迁的求生和屈原的求死,到岳飞英勇抗金,却惨遭宋高宗和秦桧杀害的历史故事中领略到哪些人生道理等等。这类创新性的思辩情景,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形式灵活,开放性强,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思考做人的价值和历史发展规律,关注社会、国家、人类的命运,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我们重塑了历史,促成了学生与历史的近距离沟通,使枯燥乏味的历史学习变得有生动有趣,真正实现了“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交流对话。

二、丰富形式,活化课堂

为了打造人性化的、动态的、活的历史课堂,我们依循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课程理念,运用各种形式实施教学,努力使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使学生在欣赏、品味历史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完成与历史的对话。

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我们运用辩论赛的形式,对曹操这一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进行了点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前准备和分工情况,自愿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每组队员公平竞争选出辩手,组成辩论队(各5人)。正方认为“曹操功大于过,是一位贡献巨大的政治家”,首先发言,使争论进入了白热化;反方认为“曹操过大于功,是一位乱世害民的窍国大盗”,进行有力的驳斥,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精彩的发言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附:课堂辩论实录片断

正方一辩: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说他是政治家,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鼓励农耕,三次发布求贤令,不论门第高低,只要有治国和军事才能的人均可做官,取得了政治优势;说他是军事家,是因为他运筹帷幄,指挥过官渡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说他是诗人,是因为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反方一辩:正方认为招贤纳士是曹操的优点,而我却认为是他治命的弱点。试想,赤壁

之战中,曹操就是相信了庞统,中了他的连环计,才有了赤壁之战的惨败。请问正方,曹操招贤纳士的做法值得提倡吗?

正方二辩:用人上的个别失误并不能说明曹操招贤纳士是错的。他的《观沧海》我们正在学习,诗中充满激情的佳句,表露的豪情壮志,不正是他人格的写照吗?我认为,从他一生业绩的主流来看,应该功大于过。

反方二辩:曹操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得来的天下”,这种手段并不是光明正大的,而无数的人也死于他制造的战争中,这能说他是一位爱民惜民的政治家吗?因此,我方仍然认为他是一个只会玩阴谋诡计的大奸贼。

正方三辩:曹操得天下的确是不太光明,但是历史上又有多少皇帝夺得天下是光明正大的呢?俗语说:“无毒不丈夫”,太重小节是成不了大事的。

反方三辩:刚才正方同学说“无毒不丈夫,不用卑鄙的手段就不能成大事”。我认为不对,同时的刘备,就是黎民百姓出身,正因为他的仁义名扬四方,才得到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辅佐,使他创立了帝业。请问:难道只有用卑鄙的手段才能成就帝业吗?

正方四辩:曹操也是忧国忧民的,他没有私心,一心要救天下百姓。

反方四辩:他欺凌献帝,不是私心吗?另外,曹操说过他平生有二愿,一愿是扫平四海,以为帝业,这是不是私心吗?还有,你们知道他的第二个愿望是什么吗?一代枭雄曹操,毕生愿望竟会是为了两个女人,这足以看出曹操是一心为己,其私心大于为国,其过失大于功绩。

正方五辩: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建立帝业以后,不也是为了两个女人吗?曹操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过错,但这是次要的,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主要业绩才合乎实际。

反方五辩:曹操的父亲被徐州原来是山贼的人杀了,他便迁怒于徐州百姓,令先锋大将所到之处,不问男女老少全部杀光。曹操为了一己私怨而屠杀了整个徐州百姓,真是惨无人性。听了这个例子,你们还认为曹操功大于过,是一位正人君子吗?

……

激烈的辩论活动,使学生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遨游,辩手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甚至有些小观众也不自觉地加入到辩论中来,掀起了辩论的高潮。虽然他们的有些观点还比较稚嫩,甚至不准确,但是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敢于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高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快捷的网络优势,通过采访历史见证人、考察历史遗址、编演历史剧、举行历史故事会、仿制历史文物等形式,充实了学生探究历史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使学生在“活”的课堂中培养了“活”的思维,学

到了“活”的历史知识。

三、回归生活,实化课堂

历史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求知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话。

高密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地方资源。著名的“高密八景”(长陵春色、东浦荷香、龙潭夜雨、古城晚照、晏塚穹碑、郑祠古柏、淮沙落雁、九穴栖鸳)和“高密三绝”(剪纸、泥捏、扑灰年画)是高密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经学大师郑玄、春秋名相晏婴、清代大青天刘墉、历史见证人刘连仁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捻军两入高密、义和团运动在高密、高密小刀会始末、孙家口伏击战的历史故事成为高密人的骄傲。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经常有选择地实地采风,探寻这些遗址遗迹、历史故事、历史文化的由来,并融汇到历史知识的探究中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历史视野。

在组织八年级上册《回眸八年抗战》探究活动课时,我附加了一个子题目《我所知道的刘连仁》,让学生搜集曾被日本鬼子捉去日本做苦力的“穴居野人”刘连仁的故事。刘连仁是日本侵略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见证人,他的的名字,高密人几乎家喻户晓。但是,能讲出他的故事的人并不多。他在北海道山中“吃的最美的一顿饭”、“经历的最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被发现之后说出来的第一句话”、“他是怎样回到祖国的”、“他的家人现在怎么样”等故事,都深深吸引着学生。家长也感到很新鲜,甚至有些家长牺牲了休息时间,星期天与孩子一起来到高密市井沟镇草泊村访问了刘连仁的儿子刘焕新(刘连仁已去逝),满足了孩子的心愿。

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感受生活,生活与历史的对话,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性,也使学生在真实的历史课堂中学到了知识。

四、以史导情,美化课堂

新教材中处处渗透着美的理念,教师应该善于借助历史的美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在“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同时,主动接近历史,喜欢历史,主动参与与历史的对话。

新教材独特的“导言提示”结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染力,利于在学生思维中形成单元知识脉络;一幅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将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中,带来美的享受,仿佛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隋唐精湛的书法艺术,两宋不拘一格、挥酒自如的行书,为学生所折服;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使学生仿佛身临画境;在《文学艺术》(上)一课中,编者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来衬托唐朝诗歌的伟大成就,使同学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味到了历史的文学之

美;精巧的战国“司南”图片、气势壮观的万里长城图片、繁华的唐都长安图片,使学生体会到了古人伟大的创造之美;屈原以死明志的精神,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至理名言,杨家将、岳飞、文天祥、戚继光英勇杀敌的无畏气概,无数抗日英烈的动人故事,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美的理念中升华了对历史的理解,享受到了学史的乐趣。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塑造的,历史发展的每一个脚印都与人的性格、情感息息相关。因此,历史学习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与对话,更离不开人与人情感的互通,我们要善于将课堂化为舞台,将学生变为演员,引导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极寻找表演的素材,极力重塑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寻找历史的足迹。同时,广大历史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历史人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思辩历史,以历史人的思维与历史对话,交流情感,才能激发他们学史的兴趣和乐趣,才能让历史新课堂永铸生命的青春活力。

电话号码:(0536)2321332——8024

电子邮箱:sd_wfgm1@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788861.html,

如何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 (4)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历史课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无论是历史还是其它任何科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文]面对西部农村初中现状,近些年来,历史课教学不仅不受学校的重视,农村的家长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历史教学变得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不管你怎样去教,学生都不愿意去学,上课时纪律也不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无论是历史还是其它任何科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课,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一节课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对日后的教学帮助非常之大,历史课的第一印象关乎以后的教学成果,上好第一节课就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等待着上你的第二节课。假如第一节课上得很糟糕,没法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学生就会给你这个老师不怎么样的定论,也就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抓住兴趣点。如何抓?我认为,第一节课历史老师必须给学生讲明几个问题:什么是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怎么学历史?只有给学生灌输学历史很有用,学生才会从思想上重视历史科。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景法。 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人,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人,使学生仿佛进入历史当

初中历史兴趣小组课外趣味学习活动方案

初中历史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一、历史兴趣小组成立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现在在初中中考政史科目中所占的比重特别重要。所以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尤其重要,作为初中历史任课教师,我们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对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提高成绩,顺利参加中考都是有所帮助的。 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历史课的学习效果。因此,各年级历史学科教师都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问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希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让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兴趣课外活动,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中,让学生在创设的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历史知识的抽象学习成为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为了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学生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活动所需的历史材料,这样就极大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历史的兴趣会十分高涨。 二、动目的: 1、发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2、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兴趣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造历史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三、指导教师:支娅梅刘亚玲 四、组员: 八、九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五、活动计划: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答案

【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高效课堂答案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若轻,将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要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例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根据其中一条线索,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曾被一些历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压缩饼干”。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当然,拓宽是适当的,像教材有关内容的顺延、史料的补充、理论的深化等等,这对提高学生的读史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很有好处的。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

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 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我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时,引用了赵尔巽在《清史稿》中的有关论述“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然后对学生进行 __观点的辅导,即: __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赵尔巽的观点主要错在否定了 __的历史作用。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

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教学法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历史课尤其如此。因为,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不存在于今天,给予人以陌生感;而学生年龄又小,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或抽象地理论灌输,或者单纯画几条杠杠,写几句结论,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烦腻情绪。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完成历史学习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想。 一、设计精彩的导语: 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成功的历史课,首先须看课堂导语是否精彩。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语具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和启发诱导作用。授课前一段精彩的导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地选择材料,设计导语。设计的导语要精,简洁明快,不能过长;要巧,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准,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轨道。这一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讲《鸦片战争》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语:我们知道1997年7 月1日,我国全国欢庆,这是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对香港行使主权,终于结束了英国统治香港百年的历史。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香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英国是哪一年侵占香港的?是如何进一步步侵占香港的?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运用电视、投影、录音、电影录像剪辑、微机等多媒体手段,由无声变有声,由无色变有色,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如我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利用多媒体把《时局图》充分展示出来:一条红肠代表德国流到了山东,一只黑熊代表俄国吼叫着占据了长城以

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学校 *** 著名科学家严济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科学的演说,教学是一门表现的艺术……”若要体现教学的艺术化,就要进行艺术化的教学,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艺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复杂劳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改,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使课堂充满趣味兴。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或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其次,要发挥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历史科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那么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意场,来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提高。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拿一个子目给学生,叫学生自己去学,很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要让学生能自己学,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学,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要求,可以利用导学案来达到目的。

试论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1788861.html, 试论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作者:吕剑锋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07期 【摘要】回顾分析近些年我国一些地区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课堂虽然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但是教师并没有有效的利用课堂来展开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历史知识学习不佳,未能扎实的掌握历史知识、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更不要说主动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强化。对此,应当以新课改为准,积极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性及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收获多多。那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呢?本文将参考相关资料着重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希望可以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时期;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产生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而要创造出最高效的课堂,就必须把好课前、课中、课后“这三关”,通过精心准备,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认真组织,从而打造高效课堂、认真反思,积累高校课堂教学经验,如此良性循环,势必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性,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意识等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由此看来,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课前——精心准备,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一步一步的做出来。为了保证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得以构建,教师需要在具体展开教学活动之前精心准备。对以往历史教师备课和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确定很多教师仅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那么依据教材来展开历史教学,自然毫无新意,难以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当高效备课。首先,要设计好教学三维目标。也就是认真阅读历史新课程标准,科学合理的制定课程目标,进而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其次,以实现课程目标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学习成绩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巧妙的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如将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将提问法与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让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知识,最终扎实的掌握历史知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备课要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的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二、课中——认真组织,打造高效课堂 回顾以往的历史教学,我们能够很轻松的发现一种现象,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现象等,但座位上的学生却是无精打采、小话不断。这充分说明了教师

兴趣引领,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兴趣引领,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摘要:初中历史的趣味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更能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因此,初中历史兴趣教学法势在必行, 其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教学方法探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优 先的和积极的关注,并投之以全部的热情。如何才能高效地上好一堂课,向一堂 课要质量,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兴趣性,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从背景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对于枯燥乏味的时代日期、事件人物,相信学生更愿意听故事,而所有历 史事件又都寄托在背景故事之下。初中历史主要分为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 三大部分。不管是远古时代还是东汉末年抑或“中华民国”等,其中都蕴含不计其 数的精彩故事和背景。提到远古时代,脑海中立马出现山顶洞人的影子,但是相 对于山顶洞人演变成如今人类,相信大家更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求偶、竞争的。自然而然,学生的关注点就被吸引了。随着社会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历史故 事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写成书籍,课堂之余,何不尝试推荐学生观看或者细细 鉴赏呢?观看之余还能发散思维,带动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其中奥妙。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是学生兴趣之根本 合格的教师拥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职业态度固然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素。这可以使你受到学生的尊敬,在教学上轻而易举,甚至成为学生依赖的百科 全书。但是仅仅拥有这些却远远不够,如何成为班级中的一员,与学生融为一体 显得至关重要。正所谓爱屋及乌,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自然而然,历史这门 学科就成为兴趣学科了。那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呢?需要教师们多细心观 察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相处沟通,了解和关注他们的世界及兴趣爱好,与他们打成一片。当然,光有亲和力是不够的,该严厉的时候必须严厉,这 就需要老师合理拿捏。 三、丰富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只能让学生越发厌恶历史学习,不能对历史学习产 生兴趣;只能让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感到吃力,这样,将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所以 教师应该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另外,教师 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比赛、辩论等形式来讨论一个 国家或者一段历史的兴衰沉浮。这样会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和了解,更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对 于每一个历史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 会在此期间得到发展和培养,学习成绩也自然而然地会有所提高。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历史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 《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只有 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

反思历史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反思历史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教学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 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 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常常 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通过听课、外 出学习、参加教研活动,认真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 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历史课堂中有相当部分流于表面形式且不断翻新,突出的表现是重 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离新课程改革理念还有相 当大的距离。下面,对历史课堂实践中的某些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思考。 一、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 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 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 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 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 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 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 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 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 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 识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成为历史教师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 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显然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程度不够。如 何在课堂上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 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它已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历史课 堂教学之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凸显合作学习,营造一种合作氛围,教师在创设 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后,便宣布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于是学生迅速组成学习小组,满教 室都是“嗡嗡”的讨论声。细看之下,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却是谁也没听清谁在说什么; 有的是小组长一人独撑天下,其他组员成了听众;更有甚者,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学困生的玩 耍时间……几分钟后的反馈时间也成了小组长的“一言堂”。如此的合作学习,似乎热闹,但讨 论交流停留在表面,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 础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学问题。当学生在独立解题过程中遇到障碍,苦思而 不得其解时,或是学生有了独特的解题方案,产生了交流看法的需要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才 有其价值,合作学习才真正有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不 能为合作而合作,否则学生将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新知的猜想、求 索与验证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 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要使 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 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 堂教学的点缀。 三、过度滥用的评价

趣味教学法让历史课堂活色生香

趣味教学法让历史课堂活色生香 一堂好的历史课,首先要求教师必修具备现代科学素质,包括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之相关的其他其他学科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知识。与此同时,成功的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而历史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的主动性,趣味性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趣味性教学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 一、出彩的语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汉唐是前锋,到了宋元成了中场,不幸的是到了明清的时候成了后卫,更惨的是近代被淘汰出局了。”学生听后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教条呆板的科技成就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知识点也容易记了。所以说一段出彩的语言,能够像兴奋剂一样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历史课堂上,教师完全能够把严谨规范的语言与形象风趣的语言相结合,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国,具有非常多的电影跟历史小说,通过历史电影跟历史小说来带动课堂气氛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甲午风云》、《从奴隶到将军》、《地道战》等就是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护国运动、敌后军民反扫荡斗争最好的素材。三、使用经典语言或方言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开国大典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庄严宣告,如果教师能用浓重的湖南方言说出来,将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如《马关条约》的内容能够编成两句口诀“辽台澎湖两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 五、利用漫画或宣传画形式实行教学 “大跃进”运动时期的宣传画“肥猪赛大象”深刻地指出了“浮夸风”的盛行,使“左”倾指导思想泛滥。 六、创设情景 如讲到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时,有位老师曾用“不列颠人推开了门,美利坚人撞倒了墙,法兰西人则扒了房”,学生很容易明白《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危害大小顺序为:《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总来说之,历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及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结合点,教师能够根据当代时事,结合历史故事,使用多种形式的趣味教学,增强学生的现实感知力,巩固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自从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以来,我认真聆听了一些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深感触动,因而亲自实践到高效课堂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思考,我深深体会到:1、兴趣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理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就是高效的。2、主动是历史高效课堂的保证在历史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学案,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另外,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历史课堂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3、人文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内涵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学承载了历史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承载了个人及民族精神的塑造。学生在历史课堂这方天地中不仅要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长岭四中潘春艳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高效全面发展,全面达成“三维目标”。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高效全面的实现三维目标。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以及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打造历史高效课堂呢?对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方面要精心准备,全力打造 1.课前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案,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备课则是基础工程,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特别是教改课,更是如此。备课不仅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求备大纲、考纲,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有所创见。在备课中,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要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秉承新的理念,勇于探索和实践,总能找到适合的道路和途径。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 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 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 一、背景描述 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学校于2013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其最终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外历史交往与冲突,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三方面: (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有效途径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高效历史课堂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的课堂,由于教师的功利性及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使得课堂效率比较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将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密切师生关系、协调学生关系、统筹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探索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真正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高效课堂途径史料教学教学方式 什么是高效的历史课堂?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说明教师课堂高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在历史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气氛好,就是高效课堂。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正确,但仔细一想,它们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抓住高效历史课堂的本质。 从本质来看,高效课堂应该是在课堂教学的特定形式和特定含义的基础上,研究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效课堂的‘高效’不以学生一时的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也不仅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投入之间的比值,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 纵观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虽然新课改实行了那么多年,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评价制度未彻底改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等众多因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下。从而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途径。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目前部分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当陈旧。由于考试评价制度的存在,使得教师追求功利性比较普遍,大纲考什么我就教什么,对于大纲不作要求的内容就让学生课外去看或者根本就不去涉及这块“雷区”。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就是我们真正要教的。因此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用心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用心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摘要: 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本文从教师如何把握教材内容、采用直观教 学方式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运用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历史、高效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 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越好。从情感理论来看 也是如此,学生能主动学习,一般就会产生愉快和谐的气氛。这种氛围的保持则 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锲而不舍的努力。因此,学生能否 主动参与,进而形成高涨的学习情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成功 至关重要。 一、从历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 往往就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经过为主要的教学点,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历史之外的旁观者,对历史事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一味的跟从教师的教学思路,对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之外,更多强 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史明智"。教师在具体的 教学过程中应转变相应的教学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历史进行 还原,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比如就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第 三单元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传统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节 省课时,通常会直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让学生进行记录即可,但历史课堂 的有效构建,就应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在展开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同时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为 自己一方的辩论提供有力的依据。在辩论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 由发言,但要控制好秩序和时间,让学生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掌握并巩 固相关历史知识点,学会站在现在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多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课堂呈现方式 除了上文中讲到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之外,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还离 不开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就历史课程本身而言,如果单从课程内容来看,有的 历史事件与现在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学习热点, 于是历史课程也就成为了学生眼中枯燥的代名词。针对这一现状,历史可侧很难 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丰 富立体的历史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 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材内容,利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不同的呈现。比如就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一单元"鸦片战争"这一 章节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收集相关的资料或视频,开展正式 的教学之前,可以播放一遍让学生进行观看。在播放之前,教师应准备2~3道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避免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毫无重点。

如何打造趣味历史课堂

如何打造趣味历史课堂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反思 (**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讲历史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爱上这门功课,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可是这也是历史课教学中存在难度的一个方面,如何让趣味性和知识、方法、情感结合,是我的课堂中需要深思的内容。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这一课是属于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文明”中的第二课。备课时我先查看课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情况,各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通读教材之后我认为可以把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按照这样的思路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但在设计过程中一直有一系列疑问,尝试用一些方法突破,可事实证明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一堂课下来,三维教学目标当中似乎只完成了第一个“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几乎是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好像停留在比较浅层的理解上,没有真正去形成理性的认识。 整堂课下来有些许亮点,如教态自然、板书字体较为漂亮、有故事的穿插等,但经过许老师的指正以及自己的反思之后,发现有很多不足。 1、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意识,即没有一条清晰的明线和暗线。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整个伊斯兰文明,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零散,教学中我没有用一条清晰的线将零散繁杂的内容贯穿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历史课教学中缺少时间段的讲述。在讲述阿拉伯帝国的演变过程时,我一直口头描述或和学生互动,学生可能知道大概的先后过程,但是对于具体的时间段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应当引导学生制作年代尺明确具体时间和史实。 3、历史课缺少材料补充,即没有充分运用以史导论的教学方法。在讲“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关系”时,我只是简单地出示了这个问题,没有结合相应的史料,导致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没有思考的方向。 4、课堂组织方式较为单一。整堂课下来只有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两种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角色过于突出,一问一答频率过高,是传统的课堂方式,没有一定的创新。我在教知识,但是没有教

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浅议利用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武汉市四十三中学刘敏 摘要:微课正以其特有的优势——短小精悍、便于下载、可无限次无时间空间限制观看、简单有吸引力,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因为其形式为自主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复习已淡忘的知识点,或者补习未掌握牢固的知识点等方面起着强大作用。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就高中历史课堂而言,要在既定课时内完成高考目标要求——提高学生分数,又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素养的课改精神,这样的高效课堂模式非常需要微课的参与。从历史学科的内容、学科素养和当今历史高考的趋势来看,用微课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微课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翻转课堂是 当前,微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与传统知识获取方式相比,微课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流媒体形式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特点,易于被广泛接受;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短小精悍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可无限次、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下载、观看适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只要有学习的动力,微课都可以帮助学生补基础、获新知,巩固所学,搭建知识的平台,使学生产生“我们再也不怕学习了!”的感受。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正在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我们,完全可以搭上微课的便车,构建全新的高效历史课堂。 一、微课的定义及与高效课堂的联系 微课程(Minicourse)的概念是1960年由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的,是指针对某个主题设计与实施的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相对于当时美国出现的主题内涵丰富的大规模长期性的“Maxi”(大型)学科课程而言。其特点在于用时短,只有一到两个课时;内容相对独立、单一,多是根据教师和学生兴趣开发的,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而非广度。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提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观点,即将教授们准备的几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的内容压缩在60秒内,最长不超过3分钟,用麦克风和摄像头录制成视频节目,并配合学生作业或讨论,构成一个教学包,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实际上就是“微课”。 目前,国内关于微课的定义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胡铁生的微课定义 3.0版: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2.焦建利教授: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出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第13-14页《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在线讲座视频) 3.百度百科:“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