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新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完整版)最新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完整版)最新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

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

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

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

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

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

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

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

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

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

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

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

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

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

丰富文章内容;

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

1、常见题型:

①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加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②根据文章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义。或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写句)

③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结构类)

2、解题思路:从主旨、构思、立意、选材结构等方向作答

词语含义分析题:

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句子含义分析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分析内容;分析形式,结合语句的位置;分析艺术手法)3、答题格式:

词语含义分析题: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这么表达有……作用

(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词语顺序: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形象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联系全文,

②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解题思路:

人物形象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首先对人物做一个总的评价,然后从不同侧面逐点说明人物具有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答题要使用总分总结构。

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3、答题格式:

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总说),从他的……言行中(文中语句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看出他……的性格(分说),可见他

是一个……的人(总说)

物象分析:起到了线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主旨

附: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⑴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

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⑵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

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称类

1、常见题型: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2、答题格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的展现丰富的生活,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归纳内容要点

1、常见题型: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解题思路:

全文内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

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

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

主题。

六、技巧分析类

1、常见题型:

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表现手法)

②运用了什么语言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起了什么作用。或:这句话运用

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修辞手法)

③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

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④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谋篇布局)

2、解题思路: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

3、答题格式:

这个语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写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达效果或:运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运用得怎么样(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某手法(技巧)运用好在哪些方面

附:表达技巧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

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主旨含

而不露,隐而不晦。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白描: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虚实相生: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

集中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

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和反衬):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

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

的主题。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渲染在于对某种事

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

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

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

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

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布局谋篇: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

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

真实、新颖、有力等。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比拟: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夸张: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章贯通,语势强劲;集中内容,加重感情;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设问: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内容,变化波澜;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反问:强化语气,强调内容;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引起思考,余音回荡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起兴: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统摄全诗,引出故事;激发读者想象;化实为虚,形象生动

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语言特点:平实、质朴、含蓄、直露、幽默、风趣、粗俗、典雅、清新、自然、简洁、优美等

七、标题

1、常见题型:为什么取这个标题

2、解题思路:有的散文的文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它对行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贯串文章始终的线索。问“标题”,答“结构”。首先要联系情节,比如情节的开展就是围绕标题中的某某词进行的;再次要联系中心,说它体现了中心等

3、答题格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附: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八、探究题

一、考点解读

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无限开放的,其特点就是题目的回答具有选择性,个性化色彩较浓。

二、解体要求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

1、唯一型(有观点)是表面上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只有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考生们只能选择这一观点来作答。

2、选一型(有观点)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而且每种观点都独自成立的命题,考生们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来作答。

3、融合型(有观点)是问题有两种或三种观点,但是每种观点都不能偏废,考生们只能融合这些观点来作答。

4、自创型(有观点)是问题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观点作答。

三、答题格式

面对探究题时,可以先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然后确立观点,观点必须明确,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表述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我赞成……”等。

分析过程归纳为四种类型:

1、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2、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材料与观点要相互融合。

3、观点+理论答题中的理论常见的有生活理论、文艺理论、写作理论等,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理论精辟概括,理论与观点相互印证。

4、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还要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答题模板分类题型答题格式

小说一、 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总分:(推荐)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 设问方式:1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 、××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 3 、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概括。的总括。注意:1 、区别性格特点和形象的特点(形象特点>二、这一人物形象(或××物)的作用。 性格特点)思考: 1 、从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思考(社会意义、人物 。;2 、筛选好人物正面(言行、举止、所形象的典型性以及对其他人物或正衬或反衬的作用)(次思所想)与侧面信息(如别人反应、环境)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3 、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以求全面2 、从揭示或暗示主题方面思考,思考人物形象折射的社 概括。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各种启示。 4 、留心角色定位,认识人物性格多样性。3 、从文章的线索方面思考,若是线索人物,那么这个人

二、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包括物象)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设问方式: 1 、小说采用什么方法来写×××人物,形象三、答题角度和答题思路 1 、概括形象特点(内在、外在); 2 有何作用?、点明关系(相似性、 相反性);2 、运用×××方法写×××人有什么用 3 意?、明确手法(衬托、烘托、映衬、对比、反衬、自比、 象征、托物言志等);3 、××人或物在文中有何作用? 4 三、“次要形象”作用、对情感、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主要或次要形象 的感情,凸显,有什么作用(好/ 深化了主旨);A 设问方式:1、文章即写又写B 5 、结构上作用(承上启下、铺垫、线索等)。处、用意)? ,请分析作者这2 B、文章即写 A 又写 样安排的理由。 ,这样安排好不B、文章即写 A 又写3 好,请谈谈理由。

(完整版)最新高考散文答题模板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 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 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 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 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 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 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 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 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套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 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3、答题格式: 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

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资料讲解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 板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高考语文_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

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

高考散文加小说答题模板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 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 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 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 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 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 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

高中数学答题卡模板版

试题 数学(文)答题卡 座位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3、 14、15、 16、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三、解答题(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8、(本小题满分12分)19、(本小题满分12分)17、(本小题满分12分)班级姓名考号………………………………… ………密………… … ……………………封…… … ………………………………… 1 [A] [B] [C] [D] 5 [A] [B] [C] [D] 9 [A] [B] [C] [D] 2 [A] [B] [C] [D] 6 [A] [B] [C] [D] 10 [A] [B] [C] [D] 3 [A] [B] [C] [D] 7 [A] [B] [C] [D] 11 [A] [B] [C] [D] 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本小题满分12分)21、(本小题满分12分)22、(本小题满分10分)(从22题、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 题都做解,按第一题给分) 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题23题

全国卷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文理通用)

重庆两江育才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数学试题答题卡 座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 涂 样 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B 7 A C D B 8 A C D B 9 A C D B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3、______ ___ __ ___ 14、_______ _______ 15、______ __ ______ 16、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C D B 11 A C D B 12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密…………………………………封…………………………………………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试卷答题卡模板

1 xxxx- xxxx 学年上学期试卷 答题卡 第I 卷(请用2B 铅笔填涂)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二、判断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6.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9.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21.[ A ] [ B ] [ C ] [ D ] 22.[ A ] [ B ] [ C ] [ D ] 23.[ A ] [ B ] [ C ] [ D ] 24.[ A ] [ B ] [ C ] [ D ] 25.[ A ] [ B ] [ C ] [ D ]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 ①了解主要内容; 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二理—理清思路: 1、抓抒情议论句; 2、抓过渡句; 3、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四述—整合答案: 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

高考散文阅读中开头作用试题答题技巧讲解学习

高考散文阅读中开头作用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中“开头作用”试题答题技巧 教案朱剑平【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散文开头的作用一些术语; 2、了解掌握答题技巧——散文开头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 【资料链接】——术语备选 【教学步骤】 一、举例引入课题 举例1《小狗包弟》开头导入:《小狗包弟》开篇没有写小狗包弟,而是写艺术家和狗的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思路章法(结构)上:先说别人的故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形式) 二是思想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相似的,让人看到此类事咋全国并非一二,而是普遍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内容)举例2 2012年高考题《耳边杜鹃啼》

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16题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举例32005广东卷第16题《壶口的黄河》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二、归纳介绍开头作用的一些术语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行文思路类 【一】行文思路(或结构) 1、常见题型 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 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 1、常见题型: 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 么作用? 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 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 (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 (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答题技巧 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 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 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 寻找线索 看标题 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 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看时空词语 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 如《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 看“物” 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记一辆 纺车》就是以“一辆纺车”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 看议论抒情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 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 1.树立主题意识 2.树立整体意识 3.树立思路意识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 4.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第二,注意注释。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 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 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知识总结与答题模板(全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知识总结与答题模板 1 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三、散文的分类 (一)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6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二)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 (三)文化游记类 文化游记散文是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之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的一类散文。 (四)写人记事类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2 考点一:词义、句意理解类2大题型 高考文学类文本的“理解”层级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两个考点。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题型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结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模板总结 散文阅读是高考一大考点,很多小伙伴觉得散文捉摸不透特别难,但其中的套路和方法你又了解多少呢?现代文答题其实套路满满,是高考所有题目中提分最快题型之一,所以当你还为语文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认真把现代文的知识点过一遍,相信你会收获很多。 首先呢,散文阅读我们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写景物类散文阅读和写人物类散文阅读两个大类,这两大类型又分别对应更为细致的分类和结构。 写景物类散文阅读 常见结构安排: ①空间顺序(游览顺序):空间顺序在我们的散文中体现为我们的游览顺序,景随眼动。 公式:位置+景象+感触,应用的一般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手法 ②时间顺序(古今对比):一般是围绕某一物,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③作者接触到某物后出发的情感思想: 一般写作思路为:(1)铺垫叙述(背景)(2)见到此物(描写)(3)产生感想(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纵向:自己不同时代的记忆——情感变化横向:他人对此物的评价——独特看法)(4)引出主题 写人物类散文阅读 常见结构安排:1、时间顺序:写多个事件,对应人物性格特点。2、常考查内容:人物描写方法:概括多个事件,并对应人物性格、人物品质对我们的启示。 常见写法:借物写人(具有象征意义的某物);借景写人(名人故居等)。 哲理类散文阅读

结构类型一:总分总结构:总分式结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总) 分析问题(本论) ---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为什么是这样(分) 解决问题(结论) ---论述怎么样做到和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总) 结构类型二:层进式结构 (1)讲述的道理由浅入深,分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是从正面阐述观点的。 (3)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纵向推进,可以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最后推出中心论点。 表面看来也是有几个分论点,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能互换顺序,在进行论述时 每一层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仿佛上楼梯似地使论述层层深入。 散文的所有结构和写法就是我们以上所说的这些。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 散文阅读的题型 那么问题来了,散文一般是考什么类型的题目呢?作用题、主旨题、含义题、细节题 是不是在考试的时候会被经常问到: 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某个词或者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或作者

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鉴赏答题方法和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小说散文鉴赏答题方法和答题模板小说鉴赏答题方法和答题模板 、小说“多级循环”答题模式: 1、从情节发展上答3、从主题表现上答5、从丰富内容上答7、从表现手法上答9、从线索上答10 2 、从人物塑造上答4 、从环境描写上答6 、从结构上答 8 、从情感上答 、从标题上答 11、从读者感受上答 、答题相关术语(只是模板,答题时要填入具体内容) 1、情节结构上的: ①一波三折式。作用: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首尾呼应式。作用: 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放在开头的。作用:开门见山,进入正题// 制造悬念// 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放在中间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转折// 照应前文、后文或标题,使全篇前后呼应,结构圆合; ⑤放在结尾的。作用: 照应上文,首尾圆合//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出人意料// 深化主题、升华感情// 总结上文,总结全文// 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2、人物形象上的:交代人物身份、地位// 表明人物性格// 突出人物形象// 暗示人物的思想// 烘托人物的心理。 3、主题思想上的:点明、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的主旨。 4、环境描写上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 暗示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习俗(指向社会环境)。// 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基调,渲染了??的气氛// 衬托了??的情感,表现了??的心理。 5、内容上的:总领全文// 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word版

名师堂免费热线:400-333-272 公众微信号:lzmst2391126 1 名师堂高三文化集训第一次月考 数学(文)试题答题卡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填涂右 边的缺考标记. 填 涂 样 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A B C D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C D B 7 A C D B 8 A C D B 9 A C D B 10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1、______ 12、_______ 13______ _ 14、______ _ 15、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处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 18 16、

名师堂免费热线:400-333-272 公众微信号:lzmst2391126 2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 20 21、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必备答题模板

【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作用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2、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3、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作用: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4、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完整)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及作用导学案

高考散文阅读标题内涵及作用导学案 复习目标: 1、分析标题的含义、作用。 2、归纳“分析文章的标题”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能用正确的思路,鉴赏散文的标题。 一、高考典题感知: 【典题】(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