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管渠系统

一、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二、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

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

1.排水系统:为了系统地排除和处置各种废水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

施称为排水系统。

2.排水体制:采用不同的污水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也称排水

制度。

3.排水体制分类:

A.合流制:

优点:工程造价投资少,缺点:对水体

污染严重。

B.分流制:

缺点:工程造价投资巨大,优点:对环

境污染很小。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答:

1.管渠系统:收集和输送废水的工程设施。

2.污水厂:改善水质和回收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

3.出水口:净化后废水排入水体的工程措施。

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答: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有:正交式、截流式、平行式、分区式、分散式、环绕式。

5、排水管道材料主要有哪些?

答:

1.混凝土管

2.钢筋混凝土管

3.塑料管和玻璃钢管

4.陶土管

5.金属管

第二、三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一、填空题

1.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充满度),当h/D=1时称为(满流);h/D<1时称为(非满流)。

【补充:

1.雨水采用满流制,

2.污水采用非满流制

原因:

1.预留一定的过水能力,防止水量变化的冲击,为未预见水

量的增长留有余地;

2、有利于管道内的通风;及时排除有毒气体

3、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

2.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最大是(5m/s)

3.给定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径越大,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值越(小)。

4.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

5.管道衔接的方法通常有(管顶平接)和(水面平接)两种。

【管底平接】

二、名词解释

1.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总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污水量的比值

总变化系数: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2.设计充满度

答:指设计流量下,管道内的有效水深与管径的比值

3.不计算管段

答:在管道起端由于流量较小,通过水力计算查得的管径小于最小管径,对于这样的管段可不用再进行其他的水力计算,而直接采用最小管径

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这样的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4.覆土厚度、埋设深度

覆土厚度:管道的顶部外壁离开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覆土厚度【决定因素:1.地面荷载2.冰冻线,防止管道因水或土壤因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3.满足支管衔接要求】【重点判断题】

埋设深度: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是指管道的底部内壁离开地面的垂直距离,亦简称为管道埋深。

5.本段流量、传输流量、集中流量

答:

本段流量:是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

转输流量: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

集中流量:是从工业企业或其他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

6.排放系数: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之比

三、简答题

1.何谓污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通常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控制点的高程?

答:

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称为控制点。

确定控制点的标高: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

各点的污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

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

整个管道系统的埋深。

2.当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已接近最大允许埋深而管道仍需继续向前埋设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答:设置提升泵站.

3.城市排水管网分布及其污水水流有何特点?

答:管道呈树枝状,类似于河流,由支管收集排水后汇集成干管,干管再汇集成主干管。如住宅→街坊→街道→城市主干管→河流或污水处理

污水水流特点:重力流,非满流,近似恒定流。

4.排水管渠水力计算的任务是什么?

答:沟道水力学设计指根据水力学原理,计算管网中不同地点的污水流量,各管段的污水输送流量,从而确定管道的管径、坡度和高程等

5.什么叫设计管段?

答:进行水力学设计计算时,将污水管网中流量和管道敷设坡度不变的一段管道称为设计管段,即相邻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段。

6.为什么要规定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具体规定如何?

答:为使污水管渠正常运行,需对设计参数加以考虑和限制。作为污水管道设计的依据。

具体规定:设计流量【最小不能小于0.6m/s 最大不能大于5m/s】

设计充满度:

最小管径、不计算管径:

最小设计坡度:

污水管道埋设深度:

7.管段的衔接方法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何种情况?特点如何?

答:水面平接:一般用于上下游管径相同的污水管道衔接

【缺点:在上游管段易形成回水】

管顶平接:一般用于上下游管径不同的污水管道衔接

【缺点:增加下游管道埋设深度】

管底平接:下游管道地面坡度急增时,下游管径可能小于上游管道,

此时应采用管底平接方法

8.设计污水管道系统有哪些步骤?

答:设计资料的调查;设计方案的确定;污水管网设计计算;设计图纸的绘制

设计资料的调查设计方案的确定污水管网设计计算设计图纸

的绘制

9.污水量标准含义,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污水量标准:设计期限终了时,每人每日排出的平均污水量。

影响因素:室内卫生设备情况、当地气候、生活水平、生活习惯。计算题

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工厂集中流量q=30L/s,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q

1 3

2

答:2-3管道的转输流量为50 l/s,集中流量为30l/s,本段流量为40l/s,生活污水流量为:90l/s,查表得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为1.633。故管道2-3的设计流量为:30+1.633(50+40)=176.97l/s

2、学会运用水力计算图,对管段进行水力计算。具体参见第二章例2-4,2-5等。

第四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一、名词解释

1、暴雨强度:又称雨率,指在某一连续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

雨量。

2、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

3、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

4、径流系数: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5、集水时间如何确定,写出集水时间的表达式,及各个部分的含义。

答: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

T = t1 + mt2;

式中T ——设计降雨历时(min);

t1 ——地面集水时间(min);

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折减系数。

6、截留倍数:截流雨水量与设计旱流污水量之比

合流制排水管渠在截流干管上一般设置截流井。不从

溢流井泄出的雨水量,通常按旱流流量Qf 的指定倍数

计算,该指定倍数称为截留倍数n0。

7.旱流流量:合流管渠的设计流量包括3个部分,即雨水的设计流量Qr 、生活污水的平均流量Qs 和工业废水最大班的平均流量Qi 。其中生活污水的平均流量Qs 和工业废水最大班的平均流量Qi 之和称为晴天的设计流量,有时又称为旱流流量Qf 。

二、填空题

1、某小区内沥青路面的面积为1.5ha ,屋面的面积为3.5ha ,绿化面积2.0ha ,其中路面和屋面的径流系数为0.90、绿地的径流系数为0.15。那么该小区内的平均径流系数是 0.69 .

2、在计算集水时间时,折减系数m 的取值是:管道采用 2 ,明渠采用

1.2 。

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是 300MM 。

4、雨水管的衔接方式是 一般是管顶平接 ,雨水管道的充满度是 1 。

三、计算题

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图中各设计管段的本段汇水面积标注在图上,单位以ha 计,假定设计流量均从管段起点进入。已知当重现期P=1a 时,暴雨强度公式为:

()()0.78420.154

/min 18.768i mm t =+

经计算,径流系数Ψ=0.6.取地面集水时间t 1=10min ,折减系数m=2.各管段的长度以m 计,管内流速m/s 计。数据如下:L 1-2=120,L 2-3=130,L 4-3=200,L 3-5=200;v 1-2=1.0,v 2-3=1.2,v 4-3=0.85,v 3-5=1.2.试求各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为多少L/s ?(计算至小数后一位)

解:暴雨强度公式:q=167i=()()

0.7843365.718

/()18.768L s ha t ?+

根据已知条件,F A 面积上产生的最大流量:Q A

=ΨqF=0.6×()0.7843365.718

18.768A t +×

F A =0.6×241.79×2.3=333.7(L/s ),所以管段1-2的最大设计流量为333.7(L/s )。 管道2-3的设计流量按下面两种情况计算。

1) 第一种情况:最大流量可能发生在全部F B 面积参与径流时。这时F A 中仅部

分面积的雨水能流达管道2-3参与径流,管道2-3的最大流量为:

Q=()()'

0.7840.784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B A B B A B F F t t mt -??++-+

式中F ’A 为在B A B t mt --时间内流到2点的FA 上的那部分面积。A

A F t 为1min 的汇

水面积,所以F ’A =A A F t ×(B A B t mt --)=()2.3104 1.38()10ha ?-=

代入上次得出:()()

0.7840.7840.63365.718 2.10.63365.718 1.381018.768618.768304.66225.11529.8(/)L s ????+++=+=

2) 第二种情况:最大流量可能发生在全部FA 面积参与径流时。这时FB 的最

大流量已流过2点,2点的最大流量为:

()()()()0.7840.7840.7840.784

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0.63365.718 2.3

0.63365.718 2.11018.76810418.768333.67275.02

608.7(/)A B A A A B F F Q t t mt L s -??=

++++????=++++=+=

按上述两种情况计算的结果,选择其中最大流量Q=608.7L/s 作为2点,所以管道2-3的设计流量为608.7L/s 。

F C 面积上产生的最大流量:Q C =ΨqF=0.6×()0.7843365.718

18.768C t +×F C

=0.6×241.79×2.42=351.08(L/s ),所以管段1-2的最大设计流量为351.1(L/s )。 管道3-5的设计流量:

当FA 的全部面积参与径流时,管道3-5的流量最大

()()()()()0.7840.78412230.7840.784122312230.784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0.63365.7180.63365.71818.76818.7680.63365.718 2.30.63365.718 2.1018.768A B A A C D A A F F Q t t mt mt F F t mt mt t mt mt ------??=

+++++??+

+++++++????=

++()()()0.7840.7840.784

1104 3.618.7680.63365.718 2.420.63365.718 2.2

104 3.618.768104 3.618.768829.0(/)L s +++????++++++++=

所以管道3-5的设计流量为829.0(L/s )。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1.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生物性质指标三类。 2.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化学需氧量(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水所消耗的氧量 4.5日生化需氧量(BOD5):目前以5d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 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或X):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6.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 7.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 标准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SV%=V1/V 8.污泥体积指数(SVI):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一般不标单位)SVI=10SV/X.SVI为50~15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9.污泥龄: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10.活性污泥负荷(Ls):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去除的BOD5量. 11.容积负荷(Lv):单位容积曝气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纳的BOD5量. 12.水力停留时间(HRT):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内的平均时间,也就是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 13.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借助流体(液体,气体)使表面生长着微生物的固体,颗粒(生物颗粒)呈流态化,同时进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14.污泥投配率(p%):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气固比(a):溶解空气量(A)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的比值 15.活性污泥膨胀:混合液在1000mL量筒中沉淀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上层澄清液减少的现象. 16.COD>BODu>BOD20>BOD5 理由:①概念:BOD指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要的氧量;COD指在酸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CO2和水所消耗的氧量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习题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及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及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及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及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卷A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气固比 2.氧垂曲线 3.吸附再生法 4.剩余污泥 5.@ 6.折点加氯消毒法 7.回流比 8.生物膜法 9.活性污泥法 10.生物脱氮 11.泥龄 12.BOD5 13.COD 14.} 15.水体自净 16.污泥指数 17.剩余污泥 18.破乳 19.大阻力配水系统 20.小阻力配水系统 二、问答题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因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2.{ 3.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 何区别 4.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 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 5.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与溶气方式各有何 特点在废水处理中,浮上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缺点 6.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

7.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8.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 9.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 一个十公重要的环境因素 10.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 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11.; 12.建立生物下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 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 13.好氧塘中溶解氧和pH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14.污水土地处理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5.试述土地处理法去除污染物的基本原理。 16.土地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工艺参数是什么选用参数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7.试述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8.生物滤池有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具体条件 19.影响生物滤池处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处理效果的曝气设备 的作用和分类如何,如何测定曝气设备的性能 20.》 21.活性污泥有哪些主要的运行方式,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促使各种运 行方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22.曝气池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3.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24.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浙江海洋学院

《水污染控制工程》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2、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3、生物脱氮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 2和N x O 气体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PPT 版) 含氮化合物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后,转变为氮气而被除去的过程。(课本版) 4、泥龄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又称污泥龄,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在工程上,就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以θC 表示,单位为d 。 5、污泥比阻 单位质量干滤饼的过滤阻力m/kg ,比阻抗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其脱水性能也差。 6、水体自净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7、废水生物处理 定义1: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及转化功能,以废水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被降解、转化,废水得以净化。 定义2:污水的生物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代谢营养 多样、适应能力强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处理方法。 (课本上有两种定义,自己选择哈!) 8、BOD 5 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d )。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课本版) 9、破乳 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 10、有机负荷(N S ) 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质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kg BOD5/(kgMLVSS ·d )。 11、SVI 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置30min 后,每克悬浮固体所占的体积(mL )称为污泥体积指数(SVI )。 12、毛细时间 其值等于污泥与滤纸接触时,在毛细管的作用下,水分在滤纸上渗透1cm 长度的时间,以秒计。 13、米氏方程 max S S max m S m S v v v K K ρρρρ= =++ 式中:v ——酶促反应速度;v max ——最大酶反应速度;ρS ——底物浓度; K m ——米氏常数。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

1.完整的排水工程包括两个方面:排水管渠系统和污水处理技术两部分。 2.排水工程的概念: ——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 3.水体污染的定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卫生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4.、有机型污染采用需氧量作为有机污染物的指标: BOD :生化需氧量; 20℃下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需要的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 TOD:总需氧量;将有机物中的C.H.O.N.S等氧化为 H2O.CO2.NO2.SO2所消耗的氧量 第1章排水管渠系统 一.排水工程的作用 1.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洪水之灾。 2.卫生防疫,保证人们健康安全 污水危害方式: ①含有致病菌,传播疾病 ②含有毒害物质,导致公害 3.经济方面 ①污水资源化,节约用水,创造价值

②污水处理、排洪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由管道系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组成。 管道系统:是用于收集、输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或出水口的设施。 一般由排水设备、检查井、管渠、泵站等组成。 污水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和利用废水的设施。包括各种处理构筑物和除害设施等。 三、排水系统体制的概念: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个管渠来排除,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管渠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一个地区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四、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 合流制:直排式(对水体污染严重,不宜采用)、截流式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适用于地形适宜附近有水体,可顺利排水) 1.合流制 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5实验三混凝实验---------------------------------------------------------------------- 8一、实验目的 ------------------------------------------------------------------------- 15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dt=K La(s-)(1)式中d/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s—)=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s—)与t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dt,最后作d/dt与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s (实验) 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 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考试试题库完整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2*5=10) 1、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排水系统:是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及排放废水的全部工程设施。 4、设计管段:在进行水力计算时,常以相邻的两个检查井间的管段作为设计对象,称作设计管段。 5、比流量:设计管道单位排水面积的平均流量。 6 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 7 8、径流系数: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9、局部泵站:在某些地形复杂的城市,有些地区比较低洼,这里的污水往往需要用水泵唧送至高位地区的干管中,另外,一些低于街管的高楼的地下室,地下铁道和其他地下建筑的污水也需要用泵提升送入街管中,这种泵站常称为局部泵

站。 10、设计流速:管渠中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 11、阵雨历时:一场暴雨经历的整个时段。 12、降雨历时:阵雨过程中任一连续的时段。 13、检查井:又称窨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管渠而设置的。 二、填空(20) 1、由于排,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 2、通常,排水系统由管渠系统、污水厂、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3、管道与其他设施相遇时,通常下弯穿过,形成倒虹状下弯管道,我们称这个管道为倒虹管。或在管道必须为障碍物让路时,他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此种管道由进水井、管道及出水井三部分组成。 4、在我国,城市和工厂中常用的管道包括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陶土管、瓦管和沥青混凝土管等。 5、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井基和井底、井身、井盖和盖座。 6、街道雨水口的形式有边沟雨水口、侧石雨水口以及两者结合的联合式雨水口。 7、管渠的水力设计指根据水力学原理确定管渠的管径、坡度和高程。 8、不满流圆形管道水力学算图适用于n=0.014,管径从200mm到1500mm的情况,每一管径有一算图。 9、污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一般情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洛阳理工学院水污染控制工程1试卷(A) 适用班级:本科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全交换容量 2.吸附平衡 3.气固比 4.化学沉淀 5. 沉淀池表面负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天然水中的杂质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和三 类。 2. 3. 4. 5. 6. 7. 8. 9. 的物质是。 13.根据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将吸附分 为、和三种类型。 14.离子交换树脂由骨架和两部分组成。 15.最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磁铁矿等。 三、问答题(共20分) 1.简述氯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原理。(5分) 2.简述混凝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8分) 3.什么是浅池理论,并讨论斜板斜管沉淀池可提高沉淀池效率的原因。(7分) 四、计算题(共30分) 1.理想沉淀池中的悬浮颗粒密度为3.5g/mL,平均直 径为1mm,已知混和液的黏度=1.0×10-3Pa?s,求 该颗粒沉降速度。(4分) 2.某城市最大时污水量为1800m3/h,原污水悬浮浓 度C1=250mg/L,排放污水悬浮物允许浓度C2= 80mg/L。拟用辐流沉淀池处理。试计算去除率及 沉淀池基本尺寸。(沉淀时间取1.5h,沉淀池有效 水深3.3m,设计座数为2座)(10分) 大投 5m3/d。 10%计, 6分) )(10 B) 5. 法,_____ 其中间 、乳化油 5.气浮工艺的实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 6.石灰中和投药方法有和。 7.凝聚和总称为混凝。常用的混凝剂可分为和两 大类。 8.根据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将吸附分 为、和离子交换吸附三种类型。 9.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连续阶段,即、、。 10.混凝机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三种作 用; 11.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最新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教学内容

5.试述好氧塘、兼性塘和厌氧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 好氧塘是一类在有氧状态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有机物的基本原理是塘内存在着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有阳光照射时,塘内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同时,由于风力的搅动,塘表面还存在自然复氧,二者使塘水呈好氧状态。塘内的好氧型异养细菌利用水中氧,通过好氧代谢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合成本身的细胞质,其代谢产物CO2则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碳源。 兼性塘是指在上层有氧、下层无氧的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兼性塘的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基本相同。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样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厌氧区没有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的藻类、菌类在形成污泥层,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 兼性塘运行管理极为简便,较长的污水停留时间使它能经受污水水量、水质的较大波动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出水质量。兼性塘常被用于处理小城镇的原污水以及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沉淀处理后出水或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 厌氧塘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净化污水的稳定塘。其净化机理是: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再由专性厌氧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厌氧塘作为预处理工艺使用时,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少随后的兼性塘、好氧塘的容积,消除兼性塘夏季运行时经常出现的漂浮污泥层的问题,并使随后的处理塘中不致形成大量导致糖最终淤积的污泥层。 38.画出生物同步脱氮除磷的工艺流程,并说明各处理构筑物的功能作用? 答:其工艺流程为: 回流系统 进水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二沉池出水 回流系统 称为A-A-O系统 厌氧:反硝化氨化释放磷;第一缺氧:脱氮;第一好氧:去除BOD、硝化、吸收磷;第二缺氧:反硝化、脱氮;第二好氧:吸收磷,去除BOD。 34.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何?污泥浓缩的作用是什么? 答: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如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脱水和干燥污泥利用 污泥浓缩的作用在于去除污泥中大量的水分,缩小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继处理,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降低消化耗药量和耗热量等。 35.污泥浓缩有哪些方法,并加以比较? 答:浓缩污泥可以用重力浓缩法,也可以用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重力浓缩法主要构筑物为重力浓缩池,设备构造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气浮浓缩主要设施为气浮池和压缩空气系统,设备较多,操作较复杂,运行费用较高,但气浮污泥含水率一般低于重力浓缩污泥。离心浓缩则可将污泥含水率降到80%~85%,大大缩小了污泥体积,但相比之下电耗较大。 33.试比较厌氧法与好氧法处理的优缺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专业班级:环境工程2009级02班 姓名(学号):孙国帅20091703 2011年 12 月 3 日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7日——2011年11月27日 二、实习地点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青岛市城阳区污水处理厂;化学楼101 三、实习目的:通过前往污水处理厂参观实习,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本知 识。且通过工程师的讲解,了解污水处理各工艺构筑物的特点与设计理念,明确流程,为课程设计打好基础。并将自己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和工程师沟通,借助实体构筑物解决。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BR A2/O UCT 模型 四、实习内容 (一)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 (1)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简介 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是由崂山区政府授权青岛海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办事处驻地,一期占地41.7亩,设计进水量2.0万吨/天;二期工程占地32.85亩,增加处理能力3.0万吨/天。沙子口目前排放污水总量可达到320万吨/年,工业废水约占总排放量的65%以上,生活污水及公建污水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35%。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P等,属有机耗氧型污染。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处理流程主要为电脑控制,如图1显示实时监控。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其英文为University of Cape Town,由南非开普敦大学研究开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约8000吨,产生含水污泥近300立方米。该地区的污水以生活类污水为主,有机质含量大,重金属成份极少。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每月可生产有机肥料100吨,以800元/吨的价格卖给园林绿化部门,不仅硝化了污泥,而且获得了经济效益。崂山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投资200万元改造后,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发酵等环节处理,使之成为优质的林业用有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规律,对于—性颗粒易与气泡粘附。 2、在常温、稀溶液中,离子交换树脂对Ca2+、Cr3+、Ba2+、Na+的离子交换势高低顺序依次为> > > 。在离子交换过程中, 上述离子最先泄露的是 _。 3、反渗透膜是 _膜,反渗透的推动力是—,反渗透膜透过的物质是 _。 4、根据废水中可沉物的浓度和特性不同,沉淀可分为_、_、_、_四种基本类型。 5、过滤机理主要包括 _、_、_三种形式。 6、加C12消毒时,在水中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_。 7、测定废水的BOD时,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阶段是—。 8、稳定塘按塘内微生物类型、供氧方式和功能来分类,主要类型有—、—、 —和—。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竖流式沉淀池常作为二沉池? 2、如何提高滤池的含污能力? 3、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4、简述SBR工艺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工艺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条件。 三、论述题(共36分) 1、在20C时,亚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是多少天?为什么污泥龄太短的曝气池氨的硝化作用不完全。(8分) 2、如何通过废水的BOD5和COD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某工业废水水质为COD 650mg/L,BOD 5 52mg/L,问该工业废水是 否适宜采用生化处理。(8分) 3、在电渗析操作过程中,工作电流密度超过极限电流密度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消除?(8分) 4、某企业以废箱板为主要原料生产箱板纸,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COD,其水质为pH 7?8、COD900?1100mg/L、SS800~1100mg/L。请制定一废水处理工艺,使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pH 6.0?9.0; COD <100mg/L ; SS <100mg/L,画出工艺流程简图,并说明各处理单元功能。(1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1、某种生产废水中Fe3+浓度为2.0mg/L,要使Fe3+从水中沉淀析出,废水应维持多高的pH值?(K spFe(oH)3= 3.2 10-38)(4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

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标准:根据部分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部分行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研真题

去年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富营养化 2、SVI 3、污泥龄 4、水环境容量 5、充氧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污泥厌氧消化机理? 2、试简述活性污泥膨胀的产生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3、表面曝气装置的曝气原理? 4、工业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5、污泥处理处置常见工艺。 三、计算题与画图说明题 1、假定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氨氮为氮源,计算好氧条件下的产率系数 和需氧量。 2、画简图说明双膜理论模型。 四、论述题 说明生物脱氮的原理,简述几种生物脱氮工艺,并讨论生物脱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五、设计题 在啤酒、制药、制革工业废水中任选一种,描述其水质特征,并讨论针对其水质特点,如何选择工艺流程?画出你推荐的工艺设计流程框图,并说明每个单元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一·简答: 简述生物膜处理污水机理 污泥处理工艺常见流程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工艺特点? 与好养处理相比,厌氧生物处理有哪些特点 曝气池异常现象,原因,对策 计算 以葡萄糖为碳源,以氨氮为氮源,在好氧条件下,计算产率系数和需氧量。这个题让求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具体数据忘了 画图题 1,.画图说明生物除磷原理 四论述 1 污水天然生物处理的机理,并给出几种主要的处理工艺 生物脱氮原理,工艺,发展前景 五设计题 简述你身边的工业废水有何特征,根据水质特点,设计工艺流程图,画图,并说明各种参数,计算去除效率 1.简述厌氧生物处理三阶段与四种微生物类群 2.废水可生化性判断

3.胶体混凝机理 4.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组成 5.土地处理系统基本工艺 画图并解释: 1、生物脱氮基本生物过程 2、活性污泥增值曲线 3、成熟生物膜净化污水图,生物膜形成过程 4、Bardenpho,A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图以及特点 5、电渗析法咸化淡水原理过程 公式默写和推演:LM模式两个基本方程以及推断出X=Qc*Y*(Si-Se)/t(1+KdQc) 书上有的。 计算题:污泥含水率和平流池(论坛资料PPT上都有而且是,原题) 论述:好氧生物过程与厌氧消化过程,主要因素。 最后一题是设计。有水质指标以及工艺流程,去除效果以及进水水质,主 要参数以及尺寸等问题 1.水体自净, 2.富营养化, 3.SVI,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水处理系统复习题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分为哪几类?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哪几类?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 3.污水物理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哪几种?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废物 4.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哪几种? 有机物无机物 5.污水生物性质的污染指标主要有哪几种? 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病毒 6.什么是水体自净?河流自净过程的机制有哪几种? 描述自净过程。 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自净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经历三个阶段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

7.什么是氧垂曲线?其特点是什么? 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曲线的特点是随着时间变化,溶解氧先下降后上升恢复平稳。 8.解释BOD、COD、TOC、TOD的含义。 BOD:生物需氧量,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COD:化学需氧量,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的氧当量。 TOC:总有机碳,总有机碳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TOD: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 9.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哪几种? 污水经处理后排放水体 污水的再生利用 10.污水的处理程度有哪几种? 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习题

第一篇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氧污染物是指()。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植物营养物 D.油类污染物 2.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总量的水质指标是()。 A B C D 3.城市污水厂目前常采用()处理。 A 一级处理B二级处理 C 三级处理 4.废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的是()。 A B C N D 5. 下列水质指标中()能反映废水中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的量。 A B C D 6.污水的一级处理常用()。 A 物理法 B 化学法 C 生物法 7.生活污水适合()处理。 A 集中处理 B 分散处理 8.污水的二级处理常用()。 A 物理法 B 化学法 C 生物法 二、填空题 1.水体污染源有、、,其主要污染物有、、、。

2.水体的自净作用,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 。 3.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进入水体造 成的。 4.水体污染源有、、,其主要污染物有、、、。三.名词解释 环境工程水体污染水体自净水质指标需氧污染物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污水厂第一个处理单元常采用()。 A 格栅 B 沉砂池 C 生物处理构筑物 D 二沉池 2.下面哪一种沉砂池能防止污水的厌氧分解()。 A 平流式沉砂池 B 竖流式沉砂池 C 曝气式沉砂池 3.初沉池设于()工艺之前合理。 A 格栅 B 沉砂池 C 生物处理构筑物 D 二沉池 4.下列沉淀池中沉淀效率最高的是()。 A.平流式沉淀池 B.竖流式沉淀池 C.幅流式沉淀池 D.斜板沉淀池 5.竖流式沉淀池常用于()污水厂。 A 大型B中型 C 小型 6.一般设置在沉砂池后面,曝气池前面的处理构筑物是()。 A 格栅B初沉池 C 二沉池 D 浓缩池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和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3、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4、排水系统布置形式有哪几种? 5、排水工程基建程序分为几个阶段?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

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