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文化 教案

昌盛的文化 教案
昌盛的文化 教案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灌云县初级中学陈卫东

教学目标

知道佛教和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路线及基本教义,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学习司马迁生平及其编撰的《史记》的内容特点,了解什么叫纪传体。了解秦陵兵马俑,感受当年秦始皇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开拓进取的精神。认识到秦陵兵马俑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讨论,学习司马迁及其编撰的《史记》,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难点

佛教及道教教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今天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分四人一组自学:

1.佛教起源于何处?何时传入我国中原?教义是什么?何时在民间流传?

2.道教何时形成?教义是什么?

3.《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有什么特点?记载多长时间的历史?

(二)学习第一部分:

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出示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学生看课本中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请一位同学以图上箭头所示读图。

明确: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末年时传入中原的。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西天取经,并在洛阳城外为取经高僧建造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自此,佛教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呢?

佛教认为:现实人生就是“苦”,生老病死全都是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

修行,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而目前只有忍耐。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介绍: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南京的栖霞古寺,龙门石窟、莫高窟,大雁塔等。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

出示图片

百度图片少林寺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822046.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9 %D9%C1%D6%CB%C2&in=7131&cl=2&lm=-1&pn=20&rn=1&di=39382204140& 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观音菩萨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822046.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9 %DB%D2%F4%C6%D0%C8%F8&in=3728&cl=2&lm=-1&pn=2&rn=1&di=34910 93464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道教是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思想主要起源于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认为生活在现实的世界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追求仙境,渴望长生不死,是道教信仰的主要特征。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崂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百度图片

崂山太清宫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822046.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 1%C0%C9%BD%CC%AB%C7%E5%B9%AC&in=14784&cl=2&lm=-1&pn=4&rn =1&di=31690338150&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

(二)出示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于史学巨著《史记》,先让学生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

(1)简介司马迁其人;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

(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对于学生回答比较好的题目不必重新讲解,对于学生回答不够完整的要适当补充。

明确:

1、简介司马迁其人。

他于公元前104年开始编写《史记》,前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

《史记》的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详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体例完备:《史记》首创纪传体的体例。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带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全书52万多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史料详实:司马迁很讲究史料的真实性,如关于燕太子丹“天雨栗,马生角”的传说,司马迁就没有采用。

叙事简洁: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写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数百个字就能讲清一个人物的心态、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文笔生动:展现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图画,个个栩栩如生。即使是同一类人物,也性格各异,各不相同。

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便于考察各类人物的活动及各项制度的发展。历代所修的“正史”均采用此体例。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便于看出同时期各事件间的联系。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你有什么感悟?

(1)汉武帝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文化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统一国家里可以到很多地方去游历。(2)统一国家也需要一部记录从远古到汉代社会发展的史书。(3)出身史官家庭,受家庭影响,从小有较好的学习环境。身为史官,可以看到大量的国家藏书。(4)司马迁本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严谨修史的态度。

学生说出感悟: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只要学生回答有道理即可)

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为《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鲁迅给予了如此高度的评价。

(三)秦陵兵马俑

引导学生看视频

百度搜索视频秦始皇陵兵马俑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822046.html,/watch/6064434.html

(1)请同学们根据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对兵马俑做个描述。

(2)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

明确:

(1)从单个的兵马俑看,应着重描述它们的面部神态各异和动作的栩栩如生;从整体的兵马俑看,应着重描述它的气势壮观和场面的宏大,似乎是秦始皇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完成着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任。

(2)秦始皇设计如此规模巨大的兵马俑在自己陵墓周围,或许为了显示秦朝强大的国力,或许为了死后继续指挥千军万马,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或许他担心死后有人盗墓,如此多的兵马为他守护陵墓,等等。

(四)本课小结:

概括为歌诀: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陵兵俑创奇迹。

板书设计

一、宗教

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

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

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

三、雕塑——秦陵兵马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