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在弥渡衣白

余世存:在弥渡衣白
余世存:在弥渡衣白

余世存:在弥渡衣白

在大理住了一年多,多次开车从巍宝山下来,经南涧、弥渡、祥云回大理,真正的走马观花。从车窗里看几个县的风景,印象最好的是那几乎无边无际的荒凉,新修建的祥临公路就在人烟稀少的丘陵地带,路好、车少,路两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经常是一人在路上,人与天地相接,竟忘记今日何日何处,恍然是在异国他乡,又或是洪荒以来。美国中西部道路的景色与之相仿佛,一种愿意让自己永远作为其中渺小者的风景。后来跟大理作协副主席杨义龙先生聊起,他在弥渡的密祉乡挂职锻炼,也经常走这条路,感觉几乎一致,说开车就像开到了美国。

跟弥渡多次擦肩而过,今年六月有机会到弥渡小住三天。跟着十几位诗人、作家一起看弥渡的风景、花灯、农业产品,这才对弥渡有了具体的印象。这样一个难得的鱼米之乡,物产有如江南,它因为水患而先被称为“迷渡”;后来因物产丰富、滇西商贾交易要地、宜商宜居,而有了一句广告语:到了弥渡不想媳妇。但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弥渡被遗忘了。因为地理位置而多年跟产业化、城市化无缘,跟江南差距远甚。无论如何,只戴着一顶“农业大县”的帽子是当地官民都不乐意的;跟年轻的、才三十来岁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聊天,能够感受到他们穷尽思路谋发展的用心。“工业兴则

弥渡兴、工业强则弥渡强”的“工业强县”是政府的理念。有矿开矿当然好,有城市化的交通等基础那就多盖房筑巢引凤当然好,但没有矿、没有巢,就只能在自有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因此,弥渡的几处风景点、弥渡人物、弥渡的地方戏就成了人们着意宣扬的东西。

十几年来,我多次到地方参观。跟同样年轻的市、县级官员探讨,主题没有差别:如何超经济强制地将本地资本化、货币化。但十几年来,尽管各地都有这样那样的变化,资本的力量远未发挥作用。在跟发达国家相似的风景地,想到的尽是跟发达社会的同与不同。同样的地方,资本已经把很好的道路铺设到村里的每家每户,资本已经修剪山水如同花园,资本藏富于民并开智于民……但我们这里,时间似乎停滞了。自称“滇中布衣”的文学家们多是文联主席、县委办主任、宣传部长,等等,年轻朋友也都在政府机关里任职。这种闲差当然不妨碍一个人文学地思考,但还是让我了解地方知识如何生成,我们的文学如何搞成。文学,搞一搞嘛;写篇文章写首诗把我们这个地方介绍哈子嘎。一切都似乎在一个天地的罗网中。在国家社会发展的主题里,文学、文化只是一种工具理性或说感性的工具。

六月三日,我们游览了天生桥。很好的风景。据说是东西两山的山脉断裂,各有一块巨石下滑,碰巧碰到了一起,二石就合着横跨两山之间,是谓天生桥。我们去的时候,雨季还

未来,桥下乱石磷峋,从桥孔处看天生桥,30多米高的天然石桥相当壮观。走在桥上,看四周风景,刚刚爬过山路、微微出汗的身子真是心旷神怡,有着酬对造化、回报天地的游思和愿心。据说大雨过后,山洪从此处泄过,听着水声、松涛声更有禅意,更有醍醐灌顶的洗心净身之妙。但这样的风景,其辐射半径也只能是大理周边的游客,能把昆明的游客吸引过来就可以了。旅游业并不仅仅是一个世界人民或全国人民虾球转的观光产业,它更接近农耕社会的游历,是人自然自觉的过程。

晚上我们看了弥渡的花灯演出。据说弥渡的花灯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跻身于云南花灯之林,“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我坐在花灯大楼里,想起了十年前思茅的领导请看当地演出的场景。那时那个地方的演员是兼职的,中小学老师接到任务换上戏服来跳跳地方舞。弥渡的演员则是专业的,地方官员说他们赔钱也要养一支专业剧团,以使弥渡花灯真正深入人心。看着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在台上表演,很是佩服他们;当然,更佩服官员,我们的官员费力地引导人民致富,几至于有逼农致富一说,现在又开始引导人民保存文化。私下问当地的一个画家,画家则说,年轻人还是爱听爱唱流行歌曲。散会后到弥渡的广场上漫步,看着月亮从云层里钻出,禁不住想到这里民歌《小河淌水》。我也是今年才知道这首民歌已经如此有世界知名度,被称为东方小夜曲。我在巍宝山听

过一个老人唱《小河淌水》,那声音、情感是腾格尔们没法子比的。“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第二天,我们去了密祉乡。那是一个山中小国,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在二三千米的海拔上是近万亩的耕地,当地人生息其间,种植水稻。看着大片大片的稻田,感觉怪怪的,这么高海拔地带上真像江南的风光,四周的大山又明示这里不同于江南。没有公路,要么是土路,要么是石子石块路。牛粪、羊粪散布在坑坑洼洼的路上。

我穿着一件白衣,很快脖子处有了黄土污渍。车开进太极山入山处停下,大家爬太极顶。资本还未光顾这里,除了几处有修葺的石阶、水泥坡路,大部分地方就是原始形态的山坡路。这该是驴友们的天堂。我因风湿发作,腿脚不便,仍一拐一拐地爬上山。到一处庙宇,里面只有三四个非僧非道似僧似道的“出家人”看着,柴禾凌乱地堆地道场里,出家人养鸡、养蜂。庙宇的格局仍让人能够想见它曾有的盛况,据说这里儒释道合一了,但合一的出家人或看山人不过是混着日子而已。我在不少道观、寺庙见过其惨淡,对比江南或名山巨刹的香火,云南不少寺院是落寞的。出家人看到我们休息,认出县、乡级的领导,有一人就对领导说,主任,那我们就做做法事嘎?主任爬得一头汗,正喝着茶水,一挥手,你们整,你们整。几个出家人就到正殿里吹起来、敲起来,

一时之间我们置身于佛香国里或清静世界。

继续上山,到了太极顶的新顶,我们就此止步。新顶跟老顶隔一普陀峰。老顶的建筑年代早些,新顶的建筑落成相对较晚。新顶共七座建筑,外加三个石窟。太极多风,转石阁尤甚。“转石阁转三圈走,寿岁活到九十九”。据说转三圈会有好运的,但贴着转石阁走上一圈也需要勇气,三面都是悬崖,人必须贴着阁墙小步移动。悬崖,轻雾,冷风,心紧。很有意思。新顶很宽敞,据说这里就是当地人朝山踏歌的地方。我见过彝族人朝山的情景,那真是他们一年辛劳的回报、感恩、祈福、朝圣,是他们歌于斯、舞于斯、聚族人于斯的地方。新顶的石窟,有祭忠烈,也有祭天地山川游魂的,让人感动于人民对天地大德的体贴用心。那些游魂在这里有福的了。想起自己,年过不惑,却如孤魂野鬼,那么也只能在这样的地方得到天地人民的眷顾了。

下山的时候,我们拐到小河淌水的源头。在山腰溪涧处,有一株千年古桂,树龄已有1790多年,可惜它的伴侣,另一件古桂因水流冲刷山石而倒在了山涧里。孤独的古桂仍在尽自己的天命,开花结实。一条清冽的溪水从古桂旁边汩汨涌淌。乡里人说,这就是小河的发源地。这跟我想象的小河淌水差别很大,我想象的小河淌水处,该是溪水两边的夹山可以行走,从山下层级向上,追溯着淌水的河溪。但这里的小河明显是不愿让人近距离打扰的,在山水清,也该如此。当

它淌到密祉乡,淌到尹宜公的故居附近时,则是女大十八变的乡野姑娘了。人们说,当桂花开时,一条山箐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溪水为桂花香所加持而汩汩流淌,箐而此得名“桂花箐”。

到密祉乡参观,乡政府正在改建,从旧有的建筑上居然认出民国政府的痕迹。离乡政府不到一公里,即是文盛街,原是丝绸古道上的一个古驿站。据说盛时有十多家马店、十多家百货铺、四五家药店,现在这里则只有原住民了。随意进当地人家里,可以看到老建筑曾有的雄魄、匠心。人们居住历史里,却也居住在历史斑驳被随意打扮的垃圾场里,石头铺成的街道,两侧古老的店铺、石头或土筑成的墙,饮水的井,喂马的槽,发亮的石头或泥污的石头,让人感慨今昔的不同。据说用进废退,我们的不少鼎盛一时的商贸中心在失去移民、商贩后,在本地人的守望里却一天天用得颓废了。人们知道这里是一处资源,正在用力地盘活这些资源。比如提倡家家户户自己写楹联,以示文化;比如号召当地的中老年人在下午到小河边唱花灯,自娱娱人,等等。

民歌《小河淌水》的整理者尹宜公就出生在这里,政府出资近百万修建了尹宜公故居。土木结构、青瓦屋顶,经过炭化处理的木头,涂上防腐的桐油,在阳光里发出金黄光泽。经修复的故居少了历史的痕迹,而典型的明清时期走马转阁楼格局也让人感觉到栖息的逼仄。怪不得人们要走出深山。尹

宜公20岁参加革命,23岁即1947年春改编整理填词的《小河淌水》流传开来,以至于2008奥运北京的闭幕会上再度唱响。而当时的尹宜公只是云南大学的一个学生。只要走出来,一个青年学生也会有荣耀天地山川的创造。这也是今天的中国人在罗网中仍要求发展、盘活自己的原因,愿在弥渡参观的作家诗人们能够做历史的知音。

看到尹宜公自述“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不觉手痒,在手机上敲出“在迷渡衣白”的打油诗,后来就丢失了。只有“怀尹公”的三章还记得:

一一曲民歌夜曲看,男欢女爱本天然,若是前缘风流散,小河淌水心未安。二江山有幸尹公修,铁马金戈文人喉,劫波度尽深恩在,记取风花儿女愁。三少年哀怨心思真,月亮上山一刻春,唱得大江东海去,迷渡握手尽情人。

2009年10月追记于风城

弥渡县地方志编纂会办公室

弥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情况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 基本职能。 1、负责宣传、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方志工作要求,依法规划和管理全县地方志工作。 2、负责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全县地方志工作。 3、负责审查、验收辖区内地方志书,并出具准予出版批复和备案。 4、负责拟定全县地方志规划和编纂方案, 并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 5、负责组织《弥渡县志》续修和年度综合年鉴征集、编纂、出版发行。 6、负责向省、州志书编纂部门编辑报送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资料、信息。 7、负责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8、负责搜集、保存地方志资料, 组织整理旧志, 推动 方志理论研究。 9、组织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10、承办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2013年,完成《弥渡县志(1978~2005)》的编纂出版发行;旧志典籍《弥渡县志稿》(民国本)挖掘、

整理、编辑、出版发行;《弥渡年鉴》(2013)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完成《大理地情资料丛书》系列《特色大理》之《弥渡花灯民歌》撰稿、编纂工作;报送省州年鉴资料3万多字;积极开展扶贫挂钩工作。 二、部门基本情况 纳入2013年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1个,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2013年部门决算时,部门在职在编实有人数5人,其中:财政全供养5人;在编实有车辆1辆。离退休人员3人,其中:退休3人。 三、2013年部门决算收支情况 弥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13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841769.35元,支出908900.68元,年末结余12868.67元。

现代文阅读:二十四节气在线测试(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二十四节气在线测试(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

弥渡文化简介以及地方文化宣传策略

宣传有很多的手段啊 就看你的成本了 你要是有钱你就可以去电视媒体黄金时段做广告啊 或者在十字路口交叉路口做巨型广告牌啊你要是没钱你就可以在报纸上刊登一些产品宣传广告 或者印刷传单,派人出去散发啊 也可以自己做个博客,上面弄上你的宣传广告 也可以在(的士司机)电台播出广告宣传 还可以去街上拉横幅 还可以开设会员卡,金卡等等·· 评论| 5 12 2013-06-13 14:42 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其实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些,也许只是概念和形式产生了些许变化而已。 一、事件营销:简单来说是合理利用媒体做事件营销,活动宣传,软文造势,吸引眼球。深入分析,他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名人效应、新闻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目的手段和方式。事件营销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并为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创造机会、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形成一种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营销手段。其在公关和营销实践中塑造了许多成功案例,事件营销已成为营销传播过程中的一把利器。与广告和其他传播活动相比,事件营销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创造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被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所推崇,作为品牌推广传播的先锋手段,近几年更是愈演愈热,成为一种相当流行的营销手段。但必须注意,不要过分重视了事件而忽略了他最终是为企业或品牌的知名度服务的! 二、娱乐营销:娱乐似乎和传媒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说娱乐营销的载体应该是娱乐传媒,在国内娱乐传媒的先锋可以说是湖南卫视。超女是娱乐营销的一个重要的和成功的例子,还有〈〈天下无贼〉〉中的NOKIA手机等。相信2006年将有更大的空间。 三、口碑营销:专家说,去年分别对8个不同品类做过调查,看看哪一些接触点(Touchpoints)对消费者的品牌经验(Brand Experience)有最大的影响力。在众多的接触点中,有一点

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每年5月20日—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北半球的节气物候又发生了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中国内地的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南方地区总结的农谚则说:“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②小满节气跟雨水相关。如果北方冷空气深入到南方,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南方防汛的紧张阶段。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在黄河流域的麦产区,小麦刚刚进入乳熟阶段,如无雨水,再受干热风的侵害,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③小满节气跟农事相关。传统农谚说:“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要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农活不能耽误,家里的桑蚕业也到了紧张关头,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④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大自然如此,人也如此。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⑤中国文化对时空的把握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对小满节气的观察就是如此,人们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如夏天的味道,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苦味。夏天的瓜果蔬菜多有苦味,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如苦瓜、苦菜等。《诗经》曰:“谁谓荼苦?”什么是苦味?人们说:“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⑥苦味是夏天的本味,是南方的本味,也是青春的本味。青春需要吃苦,夏天需要吃苦,南方食物有苦味之底蕴,往往要加上糖以中和提鲜。相对应的,春天的本味是酸,秋天的本味是辛辣,冬天的本味是咸。生命在时空坐标里要深味当下的本质。这是时空的逻辑,是生命的逻辑。中国人称赞一个人会说,吃苦耐劳,说明了一个生命之坚韧持久跟苦相关。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⑦小满,春光谢过,初夏来临。时令的更替,亦如绿肥红瘦。此刻,每一片中国土地也都种下“小满”的期待。 (选编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与“小满不满,干断思坎”中,“满”均形容雨水的盈缺。B.5月间北方冷空气深入,遇上强暖湿气流,是造成华南一带暴雨、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C.小满反映了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而生长发育的现象,因此人体生理活动此时处于最旺盛时期。 D.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用身体语言来把握时空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小满与雨水、农事、生长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论说了人们对小满的观察与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之云南花灯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 查报告 (封皮) 浙江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广告151 刘韵仪 2015/12/19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说到家乡具体化的传统文化,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小就在各大公园、广场都听得到的花灯戏。在广场舞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花灯作为每个老昆明人都会唱会跳的民间小调,占据着昆明市内的各公园和广场。从小在昆明长大,虽然不会唱,但花灯曲目还是看了不少。直至今日,每逢周末,昆明的各大公园还是能够见到退休了的老昆明人唱花灯的身影。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同学和老师了解云南花灯。此次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云南花灯戏的基本介绍 2、云南花灯戏的类型 3、云南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调查方式 通过请家人实地拍摄视频以及网络搜集资料来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 1、云南花灯戏的基本介绍: 云南花灯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它本身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戏剧。花灯流传于云南全省以及贵州省、四川省的个别地区。花灯是云南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小戏。它的一部分曲调,来自明

清小曲。这些小曲与云南的方音、风土人情结合,后来演变成花灯曲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花灯是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是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态有200多年的历史。云南花灯艺术形式短小活泼,融歌、舞、戏于一体,乡土气息浓郁,唱腔优美动听,更以一种独特的“灯”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2、花灯的类型 云南省花灯剧是云南省各地花灯剧的统称。流传于云南全省及贵州的盘县、四川的会理一带。花灯在长期流传中,由于地区不同,先后形成9个支派: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它们彼此大同小异,基本特色相似。 3、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云南花灯的表演形式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其早期的演出形式有两种:一是花灯,另一种是盘灯。花灯最原始的演出形式是参与云南农村和小城镇中一种宗教性的文艺活动时的演出。“盘灯”是一种流行与云南滇东北一带的花灯表演形式。经过演变,花灯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老灯时期。辛亥革命前,流行于云南各地的花灯统称“老灯”。(二)、新灯时期。“新灯”即为经过革新后的玉溪花灯。(三)、红军灯、救亡灯、学生灯。即是在红军长征时期、抗战时期以及

2020届四川省百校高三模拟冲刺卷语文(解析版)

2020届四川省百校高三模拟冲刺卷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部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竟然),他不久就去逝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座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死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庄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奄奄一息(yān)红垣(yuán)推销 B.封禅(shàn) 供案(gōng)去逝 C.熠熠光环(yì)苍桧(huì)座落 D.奢侈(chǐ)长春坊(fāng)攀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果然不可思议隆重B.竟然匪夷所思庄重 C.果然匪夷所思隆重D.竟然不可思议庄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思想革命与技法创新,形成了“新派武侠”风格,其作品风靡整个华人世界。 B.随着城市的深入发展,一些走在前列的城市逐渐意识到以文化为根基的品牌建设对其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发展规划上逐渐着墨于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的打造。 C.下地干活,父亲实诚又好逞强,不惜力气不耍刁,刨地,起垄,下种,锄草,在他极有力道的大手下,土地温柔和顺,像揉匀醒好的面团,他的劳作如行云流水一般。 D.任何时候的取名,都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虽然说名字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然而大道至简,看似仅二三字的姓名,其所蕴含的学问,却是深浅高低,各有乾坤天地。 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2016辽宁朝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余世存 ①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秋分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隆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紧、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③秋分之后,降雨量开始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裂、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④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⑤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伙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问。有心的农民会在秋忙空闲之际,检查、修缮房屋,欧美国家那些勤劳的农民则会刷漆、换地板、换门窗,使房子焕然一新,以迎接冬天。 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日子。如果说春分时万物都在生发,都踏上了征程,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秋分时就是收敛,在告别,在隐居。 (选自2015年第20期《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18.选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是(2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词语具体指什么。(4分) 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 20.第②段加点词语“很多”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21.选文多处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8.秋分;逻辑顺序 19.“新生”即进入新的时空,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别外时空中去。

弥渡花灯节

关于邀请弥渡作为云南首届花灯大奖赛主办地并举办2009弥渡花文化节的策划建议书 第一部分:策划背景: 一、悠久而富有影响的云南花灯文化: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曾派30万征南大军平定云南,后留下沐英率数万军队镇守。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为解决军粮问题,沐英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上书朝廷建议在云南实行“军屯”,明王朝采纳建议并扩大原有的“民屯”“商屯”,扩大粮食生产。来自内地的移民与应募者迁来,很自然地把家乡的风俗与民间歌舞传入,逢年节、出会时,也互相竞演民间歌舞。于是各种传入的民间歌舞在不断吸收当地歌舞之长中融合,形成了云南花灯。 而弥花灯的民间记载比这更早,民间成为“灯从唐朝起,戏从唐朝来”。起源于明朝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是一种具有江南特色的民间舞蹈,它是在民歌小调、花灯歌舞的基础上经民间艺人和劳动人民长期加工发展而成的,是云南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花灯流传于我国西南、中南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特别是流传于云南省的弥渡、弥渡、玉溪、罗平、建水等地。 云南花灯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忽略的精神文化食粮,在优秀花灯剧目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著名花灯戏演员如史宝凤、熊介臣、袁留安等。另有新一代的

云南花灯戏旦角李丹瑜、杨丽琼等 作为云南文化产业链上不了或缺的花灯文化在近年云南各文化事业、民族歌舞大繁荣的背景下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基于此,以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云南花灯文化为使命的首届云南花灯大奖赛开始筹备,并已经得到企业资金支持,正联合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运作实施中。 二、“花灯文化名片”逐渐在成为各花灯流传地的文产事业亮点和文化宣传发展战略。 近年来随着新潮文化的冲击和风靡媒介视听的流行歌曲的泛滥,花灯这一文化艺术形式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新的挑战;但由于花灯在云南有广泛的流传区域和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同时其“来源于生活、表演形式活泼、接近民众、无过高道具舞美要求”等特点使得花灯有极强的生命力。 也真因为如此,对于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花灯更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关注,随着云南文化产业事业的繁荣、各个地州、市县也积极挖掘地方优势,力图在“文化产业”项目上吸引到更多关注继而成为推东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昆明的官渡、嵩明、玉溪通海、红河建水、等地更是凭借地方的花灯基础、正厉兵秣马加大对花灯产业的扶持和深入对花灯文化的挖掘,希望通过进一步打造花灯文化成为地方优势文产品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在各地热火朝天的挖空心思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和品牌的今天,可以看出,“花灯名片”必然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历史论文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文余世存 这个节日,既有慎终追远的感怀,有生离死别的黯然销魂,又有欢乐赏春的气氛,有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淮南子· 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这一节气,我们中国人称之为清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 在中国历史上,清明节气具有特殊性。中国人悠远的风俗习惯,如寒食节、上巳节,都恰巧在清明前后。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改为三月三,沿袭下来,成为人们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的节日。孔子理想的美好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对上巳节日的写实。也是当时的写实。 汉代学者应劭曾对上巳节做过研究,他认为,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现代学者也认为这一节俗中有卫生保健的合理性。 《诗经》中说:“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溱水洧水向东方,三月春水多清凉。小伙姑娘来春游,熙熙

攘攘满河傍。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这正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官府甚至鼓励男女欢爱,把这样的日子当作天地做媒的好日子。 中国的寒食节则以冬至后105 天为计,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远古人在春天改火形成的习俗。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就在此时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过几天再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在这几天无火的日子里,人们只能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 春秋时代,晋文公有过一段流亡国外的艰难岁月,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他,晋文公回国做了国君,给大家封赏,介子推到绵山隐居。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在介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这与民俗中固有的寒食习惯合一。可以说,寒食的习俗来源于禁火,来自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只是后来增加的意义。 春秋晚期,人们开始封以土堆,种上树木以作标记,祭祖也从宗庙改到墓地。祭坟扫墓的风俗就此流传下来,《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慎终追远的节日,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中国传

弥渡规划

我的家乡弥渡现阶段发展规划及建议 前言:建设每一个城市都需要合理的规划和构想,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规划,这个城市的交通,经济,农业,商业将会混乱不堪,城市未来的建设发展也会止步不前,所以建设一个城市,之前的规划必不可少,合理,理想的规划是我们建设每一个城市所必需的准备工作,当然,规划一个城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利用城市所处的地势,气候,商业,历史及文化等优势,以及存在的影响较大的劣势,进行一系列的综合考虑 我的家乡大理弥渡,地处云南高原西部、大理州东南部,东与祥云、南华县接壤,南与景东、南涧县毗邻,西靠巍山县,北连大理市。东距省会昆明320公里,北离州府下关61公里,南距漫湾电站144公里。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和澜沧江中游经济带的腹带,古称“六诏咽喉”,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花灯名曲《弥渡山歌》、《绣荷包》、《十大姐》,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出自弥渡 2010年云南省弥渡县的弥渡民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县风光秀丽,气候温和,“九山一坝”、“水乡泽国”、“文献名邦”孕育了“一棵柱子”—南诏铁柱、“一把扇子”—弥渡花灯、“一首名曲”——《小河淌水》、“一座名山”—太极顶、“一位英雄”—彝族农民起义领袖李文学、“一座奇桥”—天生桥等丰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与区位交通优势。但与州内旅游发达市、县相比较,弥渡旅游开发滞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至今尚未形成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 对于从小的生活的家乡几年来她的发展,我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我选择她来概述她的大致规划和我自身的建议,就目前来看弥渡最有潜力发展的是旅游业和蔬菜农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弥渡的县城及乡镇形成了一定的建设模式和规模 一.弥渡的城镇建设 弥渡以建设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一步到位规划、分区分片分项实施的思路, 完成县城5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面积达9.71平方公里,实现县城控制性规划全覆盖。2011年以来,坚持县城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并举,县城建设如火如荼。弥渡青螺古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加快改造县城老城区,已完成投资9633万元,建成青螺古坊商住区,繁荣城镇商业经济。美晨大酒店完成投资9539万元,已正常营业,

弥渡花灯一个村庄的花灯故事

弥渡·花灯一个村庄的花灯故事 来源:大理日报图、文/杨加方刘颖夏传武黑毅鹤赵子 忠 2009-2-18 每年正月十花灯节,文盛街花灯队都特别引人注目。坐落于文盛街的尹宜公故 居已修复竣工,向游人开放。 核心速读:弥渡县密祉乡是弥渡花灯的发源地之一,以前,密祉乡以花灯歌舞闻名全县。而今,浓郁、古朴的花灯文化让密祉乡文盛街自然村成为旅游者心中的天堂。 那村那店那花灯 出了弥城镇,沿祥临路一路向南,再沿蜿蜒的盘山公路西行10多公里便到了密祉乡文盛街。

文盛街是密祉乡永和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也是古代茶马古道上的一段古驿道,500多米长的弹石路两侧全是古老的民居。沿街南行,不时遇到的古典楼阁和一幅幅绝妙的对联,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历史遗存竟如此厚重。 群山深处的小村,小村里一条普通的街巷,处处洋溢着古老文化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在尹宜公故居串过门子,赏完“小河淌水”景区的园林景观后,记者一行重回文盛街,沿魁星阁岔路口西行,走进了“白伙食”。“白伙食”是当地一家农家乐的店名,据店主白玉春介绍,“白伙食”在当地方言意指“物美价廉”,寄寓着店主人“薄利多销、热忱欢迎四方宾客”的愿望和理想。 “白伙食”是一个由前后两进农家小院组成的农家乐,院子中间栽花养草,院子北侧和西侧,各有一排小平房,这些小平房就是餐厅,房檐下挂满了各种式样的花灯,白玉春说,这些花灯都是他们村一位工匠亲手制作的,有了这些花灯,他们的小店就显得更有特色了。 花灯成了小店的名片 “山对山来岩对岩,小伙的美酒端起来……欢迎您到密祉来……”讲到高兴之处,白玉春即兴向火盆边上的客人唱起了他的“即兴版”《弥渡山歌》。 “花灯是我们小店的标志,我们店里每个人都会唱花灯!”白玉春自豪地说,他们“白伙食”招工的标准是不仅厨艺要好,而且还要会唱花灯,来“白伙食”帮工的个个都是花灯高手。白玉春告诉记者,他们店里的豆腐宴、烤肉很受客人欢迎,但最有特色的要数服务员上菜时,一边上菜一边为客人表演花灯歌舞助兴,许多外地来客到"白伙食"吃过饭后都成了回头客。

云南大理弥渡花灯

---------------------------------------------------------------最新资料推荐------------------------------------------------------ 云南大理弥渡花灯 《小河淌水》荣登全省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榜首 11 月 20 日,在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承办的云南省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专场文艺晚会上,全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词作家闫肃宣读了云南省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评选结果,弥渡民歌《小河淌水》荣登全省改革开放 30 周年最具魅力十大文化品牌榜首。 这十大文化品牌依次是: 《小河淌水》因享有东方小夜曲之称,由一首民歌而延伸为一个文化品牌;《云南映象》是首个跨出国门、震惊世界的大型原生态歌舞精品;昆明世博园是 1999 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标志;云南民族村是对云南民族优秀文化、民族风情予以深度发掘的民族大观园;香格里拉是极富创造性的文化创意,诞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石林是自然奇观与民族风情的完美结合,收益巨大的旅游产业;阿诗玛成为 20 世纪中国文艺经典;丽江古城是多元文化并存,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典范;普洱茶是古老的云南地方特色产品,潜力巨大的当代文化品牌;和顺镇是中国魅力名镇排名第一、著名侨乡、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杰出代表。 这十大文化品牌,每一品牌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具有影响力。 弥渡花灯荣登非物名录 6 月 14 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 1 / 17

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花灯作为传统戏剧名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2007 年 1 月 16 日至 3 月 28 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的支持配合下,投资 30 多万元完成了弥渡花灯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调查报告、项目简介、申报文本、音像资料、图片资料)上报任务。 2008 年 1 月 24 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进行了为期 1 个月的公示,并经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整个申报过程。 6月 7 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国发〔2008〕 19 号)正式公布。 至此,弥渡花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尘埃落定。 浅谈弥渡花灯文化云南花灯比山茶,弥渡山茶别样红,这是对弥渡花灯形象而高度的评价。 弥渡花灯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郁、群众基础深厚,继2019 年、 2008 年弥渡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乡之后, 2008年弥渡花灯又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来更为广泛的关注。 为进一步让更多的人走进弥渡花灯、体验弥渡花灯、感悟弥渡

《小寒与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

天津一中、益中学校 2019 届高三语文试卷(有答案)

天津一中、益中学校 2019 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三月考质量调查试卷 第Ⅰ卷(36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吐.(tǔ)槽社会不公,抱怨怀才不遇,因而踟.(chí)蹰不前,这不过是找一个堂皇的借口而已。当你拂去往日心灵的积弊与尘垢,用婴儿水晶般的瞳孔打量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是在严冬季节,周遭仍然暗涌着奇迹抽芽带来的层层新绿。 B.中华文明硕果累累(lěi),仰韶的彩陶、良渚(zhǔ)的玉器、唐之金银、宋之陶瓷,元明清不胜枚举,这些手艺不经意间将生活艺术化,让后人仰而视之,诚惶诚恐。 C.雄心期决胜,壮志在必克。我们要多些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乘.(chénɡ)势而上的机遇意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汇聚全体国民的磅礴力量,再接再厉,砥砺攻艰,铿(kēng)锵前行,争取更大的胜利。 D.站在兵马俑(yǒng)坑前,我们看见的秦朝文物几近全部。细心倾听,甚至可以听见金戈铁马的嘶杀声。这令人震惊的兵马俑,不过是秦文明中的沧海一粟(sù)。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为了搞清事故的原因,公安部门决定立案。 (2)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干扰中剥离出“演绎”的成分,去伪存真,真相,呈现出万事万物的真实状态。 (3)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许多图书 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A.侦查厘清披阅 B.侦查理清批阅 C.侦察理清披阅 D.侦察厘清批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蓟县滑雪场九成以上受伤者为初学滑雪者,大部分在未接受专业指导或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中高级滑道,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 B.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 C.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D.法治教育的开展不能一味地加大课时量,课时总量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做“加法”无疑是与“减负”的初衷相违背的 4.下列对有关名著与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这一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 两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沂水舞雩”和“濠梁之辩”。 B.哈姆莱特说“我的命运在高声呼喊”。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继承了古希腊命运悲剧的传统,把人物命运置于不可违背的天意之下,让主人公在命运和神祇面前觉察出自己的渺小。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74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________。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____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________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 . 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C . 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 . 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历史论文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 文|余世存 太阳与地球无时无刻不在互动。它们的关系、互动的轨迹(如黄道、南北回归线)等等构成了中国文化中天道范畴的核心,天道如何,地道即会跟从效法,人道则经历了从本能跟从到自觉跟从的历史。虽然人类世界一直寻找超越,但天道至今仍在影响我们。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一天地球上昼夜均分,24小时的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日,大陆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

来米价贵如何”。 古典中国人对物候的感受是细腻的。尽管秋色美好,但他们知道,好景不长了。正如大地呈献粮食作物之后,一片萧条。一切都如俗话所说的,“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诗人为赋辞章只能强颜,“天凉好个秋。” 人们观察此时的物候总结说:“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身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秋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

永州市2019年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永州市2019年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9分)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近期,永州市某中学组织开展“我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文化遗产我介绍】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改写的一段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1—5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画卷开端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甲】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乙】桥的两端紧连着待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两】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 )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丁】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各类店铺,一应俱全。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为。正如前人诗云:“京明盛事殊观止,汴宋遗踪借探寻。” 1.请将文段中最后一句诗正确、规范地抄写在下面的空格里。(3分) 汴宋遗踪借探寻 2.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及括号里应填写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称道chēn 桅杆无瑕一顾摩肩接踵zhòng B.称道chēn 危杆无瑕一顾摩肩接踵zhǒng C.称道chēng 桅杆无暇一顾摩肩接踵zhǒng D.称道chēng 危杆无暇一顾摩肩接運zhòng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卷开端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B.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C.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D.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为。 4.下列从文中摘取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B.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 C.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各类店铺,一应俱全。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5.“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敝的拱桥”这句话放在文中哪处最合适(3分)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文物古迹我探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