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琴弦(xuán) 宵柝(tuò) 未卜(bǔ)

B . 晓梦(xiǎo) 惘然(mǎnɡ) 虎旅(lǚ)

C . 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

D . 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

2.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 . 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 .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 . 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3. (2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锦瑟(sè)改弦更张(xuán)惘然(wǎng) 他生未卜(pǔ)

B . 宵柝(tuò)沧海桑田(cāng)晓筹(chóu)泥古不化(nì)

C . 庇护(pì)心宽体胖(pán)逮捕(dài)众口铄金(shuò)

D . 谄媚(chǎn)缠绵悱恻(fěi)勾当(gōu)瞠目结舌(chēng)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 . 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 . 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 .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5. (2分)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 . “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 . 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 .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6. (2分)对这《马嵬》首诗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 . 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 . “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 . 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7. (2分)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把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2) 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 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4)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

(5)海外徒闻更九州,________。

(6) 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三、诗歌鉴赏 (共7题;共52分)

9. (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诗,且都是以________事件为题材。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B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

C . 《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 .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

10. (10分) (2016高一下·杭锦后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花开。

百年将半仕三已① ,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②来剥啄③ ,一从乌帽④自欹⑤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已:停止。②白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③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④乌帽:即乌纱帽,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⑤欹:倾斜。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绪,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11. (2分) (2018高二上·渭南期中) 对《登岳阳楼》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A . 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B . 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C . 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孤舟。

D . 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12. (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①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②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③ ,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①日角:指隆起如日的额骨,古代以为是帝王之相,此指唐高祖。②隋炀帝很喜欢收集萤火,广种垂柳,劳民伤财,以供个人玩乐。③陈后主: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1)此诗颈联颇受赞赏,请分析它使用的艺术手法。

(2)此诗尾联蕴涵丰富,意味深长,请简要赏析。

13. (7分)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③,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④,归飞体更轻。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这年春天。李商隐跟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赴桂林,在郑亚幕府担任幕僚,颇受厚遇。桂林的幕僚生活,成了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历程之中一小段相对平静的路途。本诗便是到桂林后不久的一个傍晚,远离政治斗争漩涡的诗人观景所作。②夹城:两层城墙,中有通道,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芙蓉院之间都有夹城相连。③并,相当于“更”、“又”的意思。④越鸟:指南方的鸟越,古越池(今两广一带地区)。幽草: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高阁迥:高阁,诗人居处的楼阁。迥,远。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1)这首诗中,作者观景的立足点是________;这首诗全篇的核心句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哪些形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自身命运的联想?请选择其中某一形象,结合作品的整体情调,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4. (7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 . 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C . 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D . 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5. (7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櫻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②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盘玉著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需: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成都的樱桃应季而红,村农热情“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B . 颔联中上一句“愁”字直接抒发诗人人生的漂泊与愁苦,下一句惊讶于樱桃的“万颗匀圆",情感由愁苦较为惊讶。

C . 颈联由前两联的写“今日”转为忆“昨日”,尾联“金盘玉箸”承颈联“大明言”富丽堂皇的意象而来,从“昨日”同到“任转蓬”的蜀地,采用了今昔对比手法,。

D . 这是一首以“朱樱”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语言既平易义有“惊心之辞”,感情丰富,耐人寻味。

(2)本诗情感丰富,请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

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1)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 .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 .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 .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 . “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 .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 . “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B . 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 .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 .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②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8-2、

8-3、

8-4、

8-5、

8-6、

三、诗歌鉴赏 (共7题;共52分)

9-1、9-2、9-3、10-1、10-2、11-1、12-1、12-2、13-1、13-2、14-1、

14-2、

15-1、

15-2、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6-1、

16-2、

16-3、

16-4、

贵州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贵州省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琴弦(xuán) 宵柝(tuò) 未卜(bǔ) B . 晓梦(xiǎo) 惘然(mǎnɡ) 虎旅(lǚ) C . 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 D . 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 2.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 . 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 . 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 . 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3. (2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锦瑟(sè)改弦更张(xuán)惘然(wǎng) 他生未卜(pǔ) B . 宵柝(tuò)沧海桑田(cāng)晓筹(chóu)泥古不化(nì) C . 庇护(pì)心宽体胖(pán)逮捕(dài)众口铄金(shuò) D . 谄媚(chǎn)缠绵悱恻(fěi)勾当(gōu)瞠目结舌(chēng)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 . 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 . 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 .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5. (2分)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 . “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 C . 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 D .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6. (2分)对这《马嵬》首诗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徒然留恋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 . 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 . “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朗织女不了解他俩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D . 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7. (2分)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锦瑟》:能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能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深刻寓意;能结合诗句对诗歌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3.《马嵬》:能结合“马嵬之变”理解诗所要表达的主题;能理解诗中采用的倒叙的章法结构;能分析本诗中运用的对比和反衬的艺术手法;能结合本诗理解前人对本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评价。 4. 熟读成诵,并默写该诗。 课时安排:2课时 前臵作业 1.温故知新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了解作者 3.这两首诗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结合诗句进行翻译。 《锦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所学名句(前臵作业1)导入 追问:这些名句出自谁的作品?(李商隐),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李商隐。 二.作者及其背景(前臵作业2)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中国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中国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广为传颂。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由于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致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著作有《李义山诗集》等。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里的,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凡读过此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uán)宵柝.(tuò)未卜.(bǔ) B.晓.梦(xiǎo)惘.然(mǎnɡ) 虎旅.(lǚ) 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 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如何四纪 ..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弦一柱思华年 .. ..B.只是当时已惘然 C.望帝春心 ..卢家有莫愁 ..托杜鹃D.不及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千载谁堪伯仲 ..周遭在 ..间B.山围故国 C.沧海 ..可到家 ..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 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9.把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8分,任选4句,每句2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4)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外徒闻更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中学高中语文组余喜萍 一、说教材 《李商隐诗两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这两首诗中的《锦瑟》情感隐晦凄美,又善于用典,《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 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 能力目标①、② 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 三、说教法 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 四、教具 多媒体、导学案 五、时间 一课时 六、说学习过程 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 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 “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②、朗读指导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生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习重点: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一课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配套练习) 2、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杨玉环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预习训练】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无端:可待:惘然: 3、李商隐名句集锦: ,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可怜夜半虚前席,。(《贾生》)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无题二首》) ,人间重晚晴。(《晚晴》) ※研习案※ 【整体感知】 诵读感知,把握诗意: 1〃请同学们自读《锦瑟》,画出节奏。 2〃请大家带着情味品读,品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3〃请同学们串讲诗意,并概括每句的大意: 阅读《锦瑟》思考问题 1.揣摩《锦瑟》各联所传达的意境,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简要描述: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学习重点】 分析诗歌中的用典手法 【学习难点】 《锦瑟》的主题的理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加强朗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疏通文意。 2、摘录自学难点,组内交流互助解答 3、将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难点归纳到小组长处,由学科班长统一整理,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 鉴赏《锦瑟》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一、走近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重要诗人,字义山,号_________,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 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 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 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 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 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 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 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___________》,代表 作《无题》《贾生》《________》《锦瑟》等。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 称“__________”,与__________齐名为“温李”。 二、创作背景 ①《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19岁时受到令狐楚的怜爱赏识辟为巡官,教授骈文。开成二年中进士。次年,义山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婚娶,被牛党视为“背恩”。从此,无意之中被抛入了两党倾轧的漩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以义山在牛、李二党中所处的境地来说,牛党的令狐父子是赏拔他的恩主,李党的王茂元则是他的岳父,这其中的恩恩怨怨使他有满腹的难言之隐,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朦胧难解的

李商隐诗两首1

李商隐诗两首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李商隐,晚唐诗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的诗风与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诗妇孺皆知,而李诗虽然好学深思的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本课选取了他的《锦瑟》和《马嵬(其二)》。《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马嵬(其二)》乃咏史之作,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有人认为此诗为讽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为李商隐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文的教学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学生逐渐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建议:为了让教师便于使用和查阅,本教案设计为两个课时(每一首诗歌为一个课时),但是我们建议教师采用一个课时完成。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网络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4.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5.分析两首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李商隐,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锦瑟》。 文本解读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7李商隐诗两首及答案解析

7李商隐诗两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锦瑟.()惘.然()马嵬.() 未卜.() 宵柝.() 晓筹.() 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 ..五十弦() (2)一弦一柱思华年 ..() (3)望帝春心 ..托杜鹃() (4)此情可.待成追忆() (5)只是当时已惘然 ..() (6)海外徒闻 ..更九州() (7)他生未卜.此生休() (8)空闻虎旅传宵柝 ..() (9)无复鸡人 ..报晓筹() (10)此日六军同驻马 ..() 4.文学常识填空。 李商隐,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唐著名诗人,与______齐名,二人并称“________”。李商隐的诗有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有抒写伤时的感慨和失意心情的,比较有名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名句填空。 (1)(2009安徽高考,10)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2)李商隐《锦瑟》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èwǎnɡwéi bǔtuòchóu 2.B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1)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2)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3)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4)难道,哪能(5)迷惘,茫然(6)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7)预料(8)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9)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10)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4.义山玉谿生杜牧小李杜《无题》《夜雨寄北》《锦瑟》 5.(1)只是当时已惘然(2)沧海月明珠有泪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 锦瑟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三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7 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 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锦瑟》一诗中四个典故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 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B、“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蜀君杜宇,国亡身死,魂化为杜鹃,啼声凄婉,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 鹃鸟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梦醒之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迷”是痴迷的意 思,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D、“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 观却无。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一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这《马嵬(其二)》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B、“空闻”句,用“虎旅鸣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 心情,也依稀可见。 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鸣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 然纸上。 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 因果关系 【答案】: 【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题(老师)

7.《李商隐诗两首》检测练习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宵柝.(tuò)虎旅.(lǚ)数.典忘祖(shǔ) 度.德量力(duó) B.晓筹.(chóu) 锦瑟.(sè)流水浅.浅(jiān) 泥.古不化(ní) C.琴弦.(xián) 华.年(huá)丢三落.(là)四危如累.(lěi)卵 D.惘.(wǎnɡ)然占卜.(bǔ)言简意赅.(ɡāi) 屏.(bǐnɡ)气凝神 【答案】B(泥:n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九州驻马防患未然心心相印 B.无端沧海闪烁其辞蓝田生玉 C.徒闻造诣觥筹交错风平浪净 D.怅惘杜鹃抱关击柝梦笔生花 【答案】C(净—静)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 ....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保持“国为重,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 .... 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11月29日,考录比例约为1.5%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全国开考,大量人才涌入公 ”务员考试体系,但只有极少数幸运者攀上国家机关这个“诺亚方舟”,从此怀抱“金饭碗 ...风光度日。 D.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 ,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 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 【答案】D(“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在此使用语义不符,

不合语境。) 4.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答案】A(此句义为:无法预测在来生李、杨是否能团聚,这一生他们的爱情肯定完结了。休:完,结束) 5.下面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答案】选B。(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6.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义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C 7.对《马嵬》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直指李唐王朝的前朝皇帝李隆基。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博苑 03-02 1048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诵诗能力,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3、德育目标:①.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②.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目标1之②和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简介。(参阅《第二课堂》)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二、试读,集体读,校正读。 三、有关《锦瑟》的评论介绍: ⑴(《锦瑟》)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你耗尽一生为万物寻找对仗/可你自己的下联是谁/在那个喧闹而热爱偶数的朝代/你是唯一孤独无匹的事物”(林东威《夜读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的确是一位最为耀眼的孤独的明星。不幸的遭遇让他一生左右为难,忧愁伤感,无所适从;满腹的才华使他的诗众体兼备,情致深蕴,影响深远。学习李商隐的诗,首先要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际遇,其次要把握其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本课选李商隐诗两首,风格各异。《锦瑟》是一首很有李商隐“含蓄”特点的诗,该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一般的“咏物诗”。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嵬》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马嵬”即马嵬坡,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面。天宝十五载(756),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走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发动兵变,杀死了权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罪责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玄宗开脱,李商隐却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生活在唐朝末年“牛李党争”的时期。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1.注字音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 惘.然马嵬. 晓筹.宵柝. 华华.年 可 可.待华.山可.汗 当当.时已惘然 更 更.换适当.更.加 2.

2019-2020学年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7 李商隐诗两首-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7 李商隐诗两首 课时跟踪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筹”指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B .六军,按照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C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 D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解析:选B B 项,六军,后泛指军队。 2.下列对《锦瑟》中所用的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生梦蝶:庄生,即春秋时的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B .望帝啼鹃: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C .鲛人泣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D .良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 解析:选A A 项,庄周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宝十四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同杨贵妃及朝中要臣仓皇.. 出逃。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玄宗处死杨贵妃。面对利刃强谏,进退中绳....的君王最终还是做出了要江山弃美人的决定,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在一条白绫的死结里香消玉殒.... 。

A.仓皇B.进退中绳 C.倾国倾城D.香消玉殒 解析:选B B项,进退中绳:前进后退均合规矩。不合语境,可改为“进退两难”。A项,仓皇:匆忙而慌张。使用恰当。C项,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很美。使用恰当。D项,香消玉殒:比喻年轻女子死亡。使用恰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在诗歌方面却成绩斐然。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 B.李商隐的诗的朦胧美首先体现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的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 C.《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然而它又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D.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语言等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选A A项,偷换主语,可在“已成为”的前面加“这些地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轻风无语,但大地知道。当千年前的往事在大地上踯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寻找着因范阳叛乱,洛阳失守,太平天子率群臣向南逃遁时 ②我寻找着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与爱妃杨玉环的那块诀别之地 ③被流淌的血渍浸湿了的土地 ④愤怒的兵将斩杀相国,逼死贵妃 ⑤我的眼光与思绪却在金子般的余晖里搜寻 A.⑤③②④①B.⑤②①④③ 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③① 解析:选B⑤是总写句,应为首句。②句承接⑤句,具体讲搜寻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含答案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诗词就像一碗清酒,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历久弥香。它浓缩了深邃的体悟,是诗人用一生的执着写就了这华美的诗章,让生命之花绽放其中。 在我眼中,李白好杜甫好,元好问好纳兰容若好,但最好的还是李商隐。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儿嫁给他。就这样,李商隐虽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

可惜他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却终成晚唐诗坛一大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李商隐虽然没有像庄子所说的“游刃有余”,但面对厄运,能矢志不渝,终有所成就。 [运用角度] “不向命运低头”“志气”“壮志难酬”等。 2.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面对不能预测的命运,即使贵为天子,也难避免。全诗又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中,凸显了人生的无常。 [运用角度] “得与失”“看问题的角度”“人生无常”“情感与时代”等。 【课外运用】 1.我暗叹你苦苦地执着于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然而啼血一叹“古来才命两相妨”,却将你的耀眼光芒和着“一把辛酸泪”共同淹没在朋党之争的喧嚣中,埋藏进风烛晚唐的冷漠里,终于竹死桐枯。盛唐气魄不再,你吼不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夹在牛李党争的细琐中,你体味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一个盛世的黄昏降临,你只能长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一个朝代的秋天飘然而至,你在“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慨叹中昏昏欲睡。十七岁的你已少有才名时,尚可以挥洒“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骄傲,然而十年一瞬,百年一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不是你对人世间终也不悔的执着与悲鸣? 2.她的美艳在华夏千年史册上无人比肩,她的柔情让父子两代为之神迷,她的故事烙刻着红颜祸水的万世骂名。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练习答案

一、参考答案: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 1、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2、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3、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4、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二、参考答案:《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有“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有“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有“作者的自伤”等。(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三、参考答案:因为李商隐的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比如《锦瑟》,世人对它的主题便有多种理解,比如“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亡妻的深情悼念”,“作者的自伤”等。尽管如此,这其中朦胧的境界,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它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为了表现惆怅莫名的情绪,李商隐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锦瑟》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马嵬 一、参考答案:对比,颔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颈联写出了玄宗“当时”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是“六军同驻马”,要求“赐”死杨妃。尾联把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二、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事变、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为题材,批判唐玄宗荒淫失政而招致祸乱败亡的结局,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讽刺现实政治,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三、参考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 开堂白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2] 旷世情种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3: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B .锦瑟无端.. 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C .他生未卜. 此生休 (卜:预测) D .空闻虎旅.. 传宵柝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敌军) [解析]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跟随唐玄宗入蜀的军队。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坐观垂钓者,徒. 有羡鱼情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C.???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无计可. 消除 D.???罗衾不耐五更.寒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A 项均为副词,空。B 项,连词,和;动词,比得上。C 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可以。D 项,量词,古时夜间计时单位;副词,再。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锦瑟无端..五十弦 B .望帝春心.. 托杜鹃

C.此情可待成追忆 ..休 ..D.他生未卜此生 [解析]“春心”在这里是“伤春之心”,今义为“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怀”。 [答案] B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解析]B项,用“望帝啼鹃”的典故不是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 [答案] B 5.对《马嵬(其二)》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谈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如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解析]C项中“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17: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B .锦瑟无端.. 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C .他生未卜. 此生休 (卜:预测) D .空闻虎旅.. 传宵柝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敌军) 解析 虎旅:勇猛善战的军队,这里指跟随唐玄宗入蜀的军队。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坐观垂钓者,徒. 有羡鱼情 B.???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C.???此情可.待成追忆此情无计可. 消除 D.???罗衾不耐五更.寒劝君更. 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A 项均为副词,空。B 项,连词,和;动词,比得上。C 项,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可以。D 项,量词,古时夜间计时单位;副词,再。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锦瑟无端..五十弦 B .望帝春心.. 托杜鹃 C .此情可待成追忆.. D .他生未卜此生.. 休

解析“春心”在这里是“伤春之心”,今义为“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怀”。 ★★答案★★ B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解析B项,用“望帝啼鹃”的典故不是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 ★★答案★★ B 5.对《马嵬(其二)》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谈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 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如他俩可以永不分离。 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解析C项中“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答案★★ C 6.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