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知识分享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知识分享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知识分享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

为满足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我公司生产混凝土工程质量,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此计划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执行。有特殊砼要求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试验室应根据本公司常用原材料,设计不同强度等级的常用配合比,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备用。特殊混凝土或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业务部接到顾客定单后,提前一个月以上通知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由总工组织试验室对特殊或特种砼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试配工作,保证配比投入使用时的可行性。生产前由总工组织编制特殊砼的《设计和开发计划书》。

具体试配准备工作及过程如下:

㈠引用标准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普通砼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5砼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4-2002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9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10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11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12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99

15进厂水泥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水泥试验报告。

16进厂砂、石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砂、石试验报告。

17进厂掺和料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试验报告。

18进厂外加剂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试验报告。

㈡砼配合比设计及配制、确定的权限

1配合比设计由试验室主任负责,应根据本站现用原材、设计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和各种标准、规范来进行计算。通过试验进行调整,验证填写《混凝土试配记录表》

2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各种力学性能试验及其他性能试验均由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来操作。

3配合比确定由试验室主任完成。根据不同龄期的强度,得出混凝土水灰比与强度等级的关系式,通过计算最终确定配合比选用表。

4形成的配合比选用表由技术负责人与配合比设计人员、计算人员共同评审、并签字确认。

㈢配合比的调整权限

1某强度等级的配合比选用不是唯一的,根据原材波动,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可以适当调整配合比。但调整范围不超过试配表中水灰比与强度关系式的允许范围。

2对于原材有较大变化及砼质量有较大波动时,试验室要对现有的砼配比通过试配进行重新调整,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对原有配比进行更换。

㈣设计变更

1当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时或顾客提出特殊要求时,应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2试验室主任负责组织产品配方的调整,必要时重新计算通过试验来确定新的配合比。

㈤常规砼的原材料选用

1水泥: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符合GB175-2007。

2砂、石:结合本地区原材料供应情况,采用中砂和5-25mm的石子,指标符合JGJ52-2006。

3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宜大于25%,1小时经时变化量不大于60 mm,其他指标符合GB8076-2008。

4掺合料:考虑混凝土的经济适应性、耐久性。采用Ⅰ级粉煤灰各项指

标符合GB1596-2005,S95级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各项试验结果见原材料试验报告。

㈥各种特殊砼的配合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抗渗砼

1.1原材料

抗渗砼所用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 , 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1.1.2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1.1.3抗渗砼宜掺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等级应为I级或II级。

1.1.4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1.2配合比

抗渗砼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试配步骤除应遵守普通砼配合比的规定外,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每立方米砼中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

1.2.2砂率宜为35%~45%。

1.3抗渗性能试验

1.3.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1.3.2试配时,宜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做抗渗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Pt≥P/10+0.2

式中:P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1.3.3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的抗渗砼,应进行含气量试验,其含气量控制在3.0%-5.0%。

2.抗冻砼

2.1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2.1.3细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

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用于水利工程不得含有泥块含量。

2.1.4粗、细集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2.1.5抗冻等级不小于F100的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

2.1.6在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氯盐的防冻剂:在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掺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碳酸盐的防冻剂。

2.2配合比

抗冻砼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表中的规定。

注:1采用其他硅酸盐水泥时,可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复合矿物掺合料中各矿物掺合料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表3中单掺时的限量。

1.高强混凝土

3.1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0mm,针

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1.3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为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其它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3.1.4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5%的高性能减水剂。

3.1.5配制高强砼时应掺用活性较好的矿物掺合料,且宜复合使用矿物掺合料。可选用粉煤灰、麿细矿渣、麿细天然沸石岩和硅粉等。

(1)粉煤灰

用作高强砼掺合料的粉煤灰一般应选用Ⅰ级灰;对强度等级较低的高强混凝土,通过试验也可选用Ⅱ级灰,性能宜符合表4的要求;

(2)麿细矿渣。宜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比表面积:宜大于400cm2/kg;

需水量比:宜不大于105%;

烧失量:宜不大于5%。

3.1.6拌制高强砼的水,其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3.1.7为防止发生破坏性碱骨料反应,当结构处于潮湿环境且骨料有碱活性时,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包括外加剂)的含碱总量(NaO+0.658K2O)不宜大于3kg,超过时应采取抑制措施。

3.1.8为防止钢筋锈蚀,钢筋混凝土中的氯盐含量(以氯离子重量计)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0.2%;当结构处于潮湿或有腐蚀性离子的环境时,氯盐含量应小于水泥重量的0.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氯盐含量应小于水泥重量的0.06%。

3.2配合比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除应按普通砼配合比的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高强砼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工艺要求的拌合物工作性和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充分考虑施工运输和环境温度等条件进行设计,通过试配并经现场试验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使用。高强砼的配合比应有利于减少温度收缩、干燥收缩、自生收缩引起的体积变形,避免早期开裂。对处于有侵蚀性作用介质环境的结构物,所用高强砼的配合比应考虑耐久性的要求。

3.2.2砼的配制强度必须大于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值,以满足强度保证率的要求。超出的数值应根据砼强度标准差确定。当缺乏可靠的强度统计数据时,C60砼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等级值的1.15倍,C70和C80砼的配制强度应不低于强度等级值的1.12倍。

3.2.3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砂率可按表5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

3.2.4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通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

3.2.5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3.3试配验证

3.3.1高强砼配合比的试配与确定的步骤按普通砼方法进行。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砼强度试验时,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

3.32当掺加粉煤灰时,应采用超量取代法计算粉煤灰高强砼配合比。

3.3.3高强砼试验室配合比确定后,尚应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强度。

4大体积砼

1.1原材料

大体积砼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大体积砼应在保证砼强度、和易性及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掺用缓凝剂、减水剂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掺合料。

4.1.2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优先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当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时,应掺加矿物掺合料胶凝材料水化热分别不宜大于240kJ/kg和270kJ/kg。

4.1.3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4.2配合比

4.2.1大体积砼在保证砼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堤下,应提高掺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从而减少砼的水化热。

4.2.2大体积砼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步骤应按普通砼配合比的规定进行,并宜在配合比确定后进行水化热的验算和测定。

4.2.3大体积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55,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3,砂率宜为38%~42%。

七.确定配合比审批手续

设计配合比经试验室试配、调整,最终确定基准配合比,经试验人员签字,试验室主任审核并进行签字,再由搅拌站技术负责人批准并进行签字,该配合比才能作为正式文件发放、执行。

八.本策划书自2011年12月2日开始执行。

试验室

2011年12月有2日

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m p 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书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抗折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材料说明 原材料: 霸道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级,机制砂,细度模数为;碎石-31.5mm,表观密度为2.499g/cm3;水,自来水;详见试验报告; 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设计抗折强度为中等交通 2、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c) 1) fc=fr/+ts= fc: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cv:按表取值 s: 无资料的情况下取值8% t: 按表取值 2)水灰比(W/C)的计算 W/C=fc+ 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 查表确定砂率(βs )= 33%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根据施工条件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0—40mm Wo=++11.27c/w+=140g/m3 Sl: 坍落度(mm)取值20 Sp: 砂率(%) C/w: 灰水比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co) C0=(c/w)wo=350 5)计算粗集料用量(mgo)、细集料用量(mso)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入式中 mco+mwo+mso+ mgo=2450 βs=mso÷(mso+ mgo)×100 砂(mso)用量为647 kg/m3,碎石(mgo)用量1313 kg/m3; 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 1 :: 水灰比= 3、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 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 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 30 L ,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 10.5 kg 水= 4.2 kg 砂= 19.41kg 碎石= 39.39 kg 2)调整工作性 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坍落度测定值为18mm ,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下浮动试配三种水灰比的试件。 4、检查强度及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本配合比用于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XX合同段桥梁台帽、附 属及涵洞盖板等工程部位的施工,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 二、设计依据: 采用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三、原材料产地及技术参数: 水泥:四川泸定山盛水泥有限公司“山盛”牌P. O 42.5R级 中砂:帕姆林砂石场中砂 碎石:帕姆林砂石场5~31.5mm 水:雅江县八角楼乡可饮用水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 XX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XX合同段试验室

C30砼配合比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的确定 fcu,o=fcu,k+1.645δ =30+1.645*5 =38.2(Mpa) 式中: fcu,o---砼的配制强度(Mpa) fcu,k---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δ--- 砼强度标准差,取δ =5 二、水灰比的确定 W/C=a a*fce/ fcu,o+a a*a b*fce =0.46*42.5/(38.2+0.46*0.07*42.5) =0.49 式中:fce--- 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fce=r c*fcek=1.0*42.5=42.5(Mpa) (r c---水泥标号的富余系数,取r c=1.0) a a、a b--- 回归系数,取碎石a a =0.46 ,a b=0.07 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7。根据经验,选用0.44的水灰比。 三、每立方米砼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JGJ 041-2000》要求砼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31.5mm,根据经验选用193Kg/m3的用水量。 四、每立方米砼水泥及粉煤灰用量的确定 m co=m wo/ w/c=193/0.44=439kg 选用439kg的水泥用量。 按耐久性校核用水量,根据砼所处环境地区,查JGJ 55-2000可知,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25kg,最大水泥用量500kg,上述水泥用量439kg,符合耐久性要求。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知识分享

砼配合比设计策划书 为满足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和施工要求,确保我公司生产混凝土工程质量,依据《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此计划书。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2011执行。有特殊砼要求的: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特种混凝土包括自密实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试验室应根据本公司常用原材料,设计不同强度等级的常用配合比,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备用。特殊混凝土或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业务部接到顾客定单后,提前一个月以上通知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工作,由总工组织试验室对特殊或特种砼进行配合比设计,并进行试配工作,保证配比投入使用时的可行性。生产前由总工组织编制特殊砼的《设计和开发计划书》。 具体试配准备工作及过程如下: ㈠引用标准 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385-2011 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普通砼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5砼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01-64-2002 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 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8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9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9 10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 11混凝土防冻剂JC475-2004 12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4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99 15进厂水泥第三方检测报告,本公司自检水泥试验报告。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我国混凝土的现状 ■强度水平提高 ■严酷环境中工程增多,耐久性要求突出 ■水泥和混凝土的关系变化 ■流变性能要求提高 ■现场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与质量要求的矛盾 传统观念形成的理由 例如,许多规范、标准限定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量应在25%以下,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掺量。这是因为过去我们的混凝土中没有掺用减水剂,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一般都高于0.5)。在这种情况下掺入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就会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明显延缓、硬化速率减慢,表现为早期强度低、混凝土渗透性增大。 高水灰比的水泥浆体里,水泥颗粒悬浮于水分中,水化环境良好,可以迅速地生成表面积增大1000倍的硅酸盐水化物等,有良好地填充浆体内空隙的能力。虽然从颗粒形状来说,粉煤灰易于堆积密实,但是它水化缓慢,生成的凝胶量少,难以填充颗粒周围的空隙,所以掺粉煤灰水泥浆体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总是随其掺量增大(水泥用量减少)呈下降趋势(在早龄期尤为显著)。 为什么粉煤灰掺量如此之大的混凝土各项性能会很优异呢? 但是现今高效减水剂的应用已经很普遍,混凝土所用水灰比,尤其是掺有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水胶比很容易降至0.5以下,同时现今的水泥活性则远高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水泥(因为早强矿物C3S(硅酸三钙)含量显著提高、粉磨细度加大),因此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即使是掺量很大的混凝土,与过去混凝土相比,其早期强度的发展速率也大大加快了。 在低水胶比(如0.3左右)的水泥浆体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掺粉煤灰时,高活性的水泥因水化环境较差,即缺水而不能充分水化,所以随水灰比下降,未水化水泥的内芯增大,生成产物量下降;但由于颗粒间的距离减小,要填充的空隙同时减小,因此混凝土强度发展迅速。 这种情况下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水泥的水化条件相对改善,因为粉煤灰水化缓慢,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水泥的水化程度因而提高,这种作用机理随着粉煤灰的掺量增大愈加明显(掺量为58%:左右,初期水灰比则约0.65)。水泥水化程度的改善,则有利于粉煤灰作用的发挥,然而与此同时,需要粉煤灰水化产物填充的空隙已经大大减小,所以其水化能力差的弱点在低水胶比条件下被掩盖,而降低温升等其他优点则依然起着有利于混凝土性能提高的作用。 以上所述低水胶比下粉煤灰作用的变化,可以用一个“动态堆积”的概念来认识,这是相对沿用的静态堆积而言的。通常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时,是以各种原材料在加水之前的堆积尽量密实为依据的;但是当加水搅拌后,特别是在低水胶比条件下,如何通过粉状颗粒水化的交叉进行,使初始水胶比尽量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尽量减少,配制出的混凝土在密实成型的前提下,经过水化硬化过程,形成的微结构应更为密实。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问题整体体强度水平高了,拌合物从低塑性发展到当前的泵送,流动性大大提高;原材料也有很大变化:水泥强度等级高细度细,骨料粒形和级配差了,且品种多样化,品质相差很大;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普遍使用,水胶比普遍降低,关键是混凝土耐久性逐渐成为混凝土的重要性能。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保罗米公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试验报告(30Mpa路面混凝土) ×××××××××试验室×××××××××工地试验室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标号:30Mpa 使用部位:混凝土路面 组成设计单位:××××××××× 设计计算者: 复核者: 技术负责人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要求: 滦平县2018年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路面用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 r为4.5MPa,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差S为0.5(n=10)混凝土由机械搅拌并振捣,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40(mm);试验室设计坍落度采取70-90(mm)。 2、组成材料: 水泥采用唐山宇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滦平分公司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实测28天抗折强度8.0MPa,水泥密度ρc=3100kg/m3;砂采用滦河中砂表观密度ρs=2701kg/m3,细度模数2.86;碎石采用滦平县西井沟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ρg=2792kg/m3,振实密度ρgh=1701kg/m3;水:自来水。 3、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弯拉强度(f cu,n) 依照规范:该公路属于四级乡村道路,保证率系数t=0.29。变异系数中高,所以取C y=0.15。 根据设计要求f r=4.5MPa: f c=[f r/(1-1.04C f)]+t.s=[4.5/(1-1.04×0.15)]+0.29×0.5=5.48 2)计算水灰比W/C。 抗弯拉强度水灰比。由所给资料: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s=8.0MPa。计算得到的混凝抗弯拉强度f c=5.48MPa,粗集料为碎石: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0 %,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 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 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 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 ce=1.00*32.5=32.5, 由W/B=a a.f b /(f cu,0+a a.a b.f 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客运专线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中铁某局联合体石太客运专线某标段 项目经理部 二OO五年十一月 目录 1 编制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依据标准 (3) 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4) 4.1 水泥 (4) 4.2 细骨料 (5) 4.3 粗骨料 (7) 4.4 水 (9) 4.5 外加剂 (10) 4.6 掺和料 (11)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8) 6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 (28) 6.1 试验前准备 (28) 6.2 试样拌制 (28) 6.3 拌合物稠度试验 (29) 6.4 表观密度试验 (30) 6.5 含气量试验 (31) 6.6 凝结时间试验 (32) 6.7 泌水率试验 (33) 6.8 立方体抗压强度 (35) 6.9 抗折强度 (36) 6.10 劈裂抗拉强度 (38) 6.11 混凝土抗渗性能 (39) 6.12 混凝土收缩值测定 (40) 6.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42) 6.14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43) 6.15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 (45) 6.16 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 (46) 7 相关记录 (47) 附录A 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49) 附录B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划 (51) 附录C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记录 (55)

1 编制目的 混凝土工程在铁路桥涵、隧道等工程中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使用的混凝土不仅涉及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而且涉及喷射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专业要求较高的混凝土类型。随着混凝土的发展及人们对工程质量要求的越来越严,混凝土耐久性的质量要求与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做好石太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使配制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特编制《客运专线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石太铁路客运专线Z7标段内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及验证性试验。 3 依据标准中华工程网 3.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3.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3.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4《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 3.5《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3.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3.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3.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3.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10《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3.1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3.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1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1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1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4 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要求 4.1 水泥 4.1.1 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4.1.2 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中对水泥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标准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品种 技术指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I型II型 不溶物(%)≤0.75 ≤1.50 烧失量(%)≤3.0 ≤3.5 ≤5.0 氧化镁(%)水泥中含量不宜超过5.0%。如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允许放宽到6.0%。 三氧化硫(%)≤3.5 细度(%)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 80u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 碱(%)碱含量按Na2O+0.65K2O计算值来表示。使用活性骨料时碱含量不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控制要点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控制要点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大步骤 1.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的设计 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设计其实就是根据工程中或者规范中已有的经验公式以及经验数据来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的一组理论上能满足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要求的配合比。这里面主要包括的计算如下: (1)配制强度fcu,o的计算; (2)水灰比W0/C0的确定; (3)水的用量W0的确定; (4)水泥用量C0的确定; (5)砂率的确定; (6)砂S0、石G0用量的确定; (7)总结初步设计配合比。 即得出1m3中各种材料的用量C0,S0,G0,W0。 2.混凝土的试验室配合比的设计 混凝土的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实际上就是用初步配合比中的数值进行试配及试验检测,看其能否满足工程中对混凝土的和易性、砂率以及强度的要求的过程。因为地区的差异,配制混凝土时所用的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质都会有所不同,致使最终配制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其强度等性能不一定能满足工程的要求,所以就需要我们进行试配和调整,从而得到能满足工程要求的配合比,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进行的材料试验部分。 二、试配 试配是指用初步配合比计算出的配合比值来拌制混凝土,此过程中所用的石子和砂应是完全干燥的状态,一般为烘干状态。 试配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试配时使用的原材料应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相同,其搅拌方法宜与工程中使用的方法相同。 (2)试配的数量应根据石子的最大粒径来选定,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时,拌和数量不少于15L,石子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40mm时,拌和数量不少于25L,采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数量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三、调整

调整的过程就是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的试验检测及调整的过程。 1.和易性的试验检测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性能,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故要判定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就转变成了判定其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是否满足工程的要求,其中流动性的判定我们可以通坍落度试验(用于塑性混凝土)或维勃稠度试验(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来确定,粘聚性和保水性也是在进行流动性试验时通过观察来确定。 如工程中要求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是30~50mm,而此时在进行坍落度试验时测定的坍落度值为40mm,则说明混凝土的流动性达到了工程要求,此时还要辅助观察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以及砂率,如各种性能都满足要求,则说明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工程要求,那么此时以初步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进行强度试验。如工程中要求的混凝土的坍落度是30~50mm,而此时需要在进行坍落度试验时测定的坍落度值不在这个范围内,则说明混凝土的流动性未达到工程要求,那么和易性就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此时根据规范进行调整。 2.强度试验检测 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是指把混凝土按规范制成150mm×150mm×150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经过标准养护28d后测其抗压强度值,看其是否能达到配制强度fcu,0,所以就用满足和易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来进行试验,制成标准试件测其强度fcu,看其是否能达到配制强度。但是此时测出的强度不一定刚好与配制强度相同,若此时测出的强度fcu刚好与配制强度fcu,0相同,即fcu=fcu,0,则基准配合比即为试验室配合比。若此时测出的强度fcu 大于配制强度fcu,0,即fcu>fcu,0,说明强度满足了要求,但经济性不强;若此时测出的强度fcu小于配制强度fcu,0,即fcu<fcu,0,说明强度未满足要求,故这两种情况下基准配合比都不能作为试验室配合比。 所以,为了能找出既经济又能满足配制强度的混凝土配合比,在进行强度试验时须同时制备3组不同配合比的试件,同时得出3个强度,即同时有3个不同的水灰比对应3个不同强度,这个灰水比叫做试验室灰水比C1/W1。这里所指的3组不同的配合比分别为:第1组是基准配合比;第2组是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将其水灰比增加0.05,水的用量保持不变而计算得到的配合比;第3组是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将其水灰比减少0.05,水的用量保持不变而计算得到的配合比。

4.5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抗折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材料说明 原材料: 霸道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级,机制砂,细度模数为;碎石-31.5mm,表观密度为2.499g/cm3;水,自来水;详见试验报告; 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设计抗折强度为中等交通 2、计算水泥混凝土配制强度(f c) 1)f c=fr/+ts= fc: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r: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cv:按表取值 s: 无资料的情况下取值8% t: 按表取值 2)水灰比(W/C)的计算 W/C=fc+ fs: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Mpa) 查表确定砂率(βs )=33% 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根据施工条件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10—40mm Wo=++11.27c/w+=140g/m3 Sl: 坍落度(mm)取值20 Sp: 砂率(%) C/w: 灰水比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 co) C0=(c/w)wo=350 5)计算粗集料用量(m go)、细集料用量(m so) 将上面的计算结果带入式中 m co+m wo+m so+ m go=2450 βs=m so÷(m so+ m go)×100 砂(m so)用量为647 kg/m3,碎石(m go)用量1313 kg/m3; 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 1 :: 水灰比= 3、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 1)计算水泥混凝土试拌材料用量: 按初步配合比试拌水泥混凝土拌和物30 L ,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10.5 kg 水=4.2 kg 砂=19.41kg 碎石=39.39 kg 2)调整工作性 按初步配合比拌制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粘聚性,保水性,坍落度。坍落度测定值为18mm ,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下浮动试配三种水灰比的试件。 4、检查强度及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最新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 3、原材料情况 (2) 二、理论配合比设计 (3) 三、理论配合比设计结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与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0) 3、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与强度结果的确定 (14) 一、7d强度测试 (15) 二、28d强度测试 (16)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 3、《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3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 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

190±30 mm,而且2 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30 mm。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3、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50.2MPa,ρc=3.10 (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B、细骨料:①特细砂M x=0.9,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1.4%,含水率7%; ②机制砂M x=2.9,ρs2=2.70(g/cm3),堆积密度 1530kg/m3,含粉量14%; C、粗骨料:①石灰岩碎石 5~10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0.7%; ②石灰岩碎石 10~25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400kg/m3,含泥量0.5%; D、外加剂:聚羧酸缓凝高效减水剂(PCA-R),含固量23%,减水 率29.5%,掺量1.5%,,重庆三圣特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E、掺合料:Ⅱ级粉煤灰,ρF=2.42(g/cm3),堆积密度 1320kg/m3,细度22.0%,需水量比99%,烧失量4.72%,掺量8%~12%; F、拌合水:自来水。 4. 组员及任务分配 任务(合作完成配合比设计):1.根据原材料检测数据,遵照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

配合比试验计划以及优化方案

配合比试验计划以及优化方案 1.配合比采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或者采用粉煤灰单掺。 粉煤灰和矿粉都具有火山效应,但一般在后期才体现强度的增长,所以对混凝土坍落度的的经时损失很小,粉煤灰由于珠形玻璃体的作用,流动性好于矿粉,矿粉减水效果好与粉煤灰,对强度的增长优于粉煤灰,且矿粉具有良好的粘聚性,泌水性小,保水性好,所以粉煤灰和矿粉的双掺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而且还能节约成本,减少水泥的用量。 2.混合材掺量的选择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为延缓水化热高峰,防止裂纹,大体积混凝土都提倡掺加混合材料,一般经验,水泥用量多混合材用量少,早起强度高,水泥用量少混合材用量多,前期强度偏低,后期强度高。 3.胶凝材料的选择 根据标准,胶凝材料用量不超过500kg,在满足所有施工和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小的胶凝材料用量,以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3.混凝土含气量的选择 提高混凝土含气量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好处,但是对桥梁的外观质量却有影响,怎样控制含气量,出机含气量和入模含气量的关系,振捣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4.外加剂的选择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基本不含有有害成分,减水率高,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受水泥的的适应性也较萘系减水剂影响小,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凝结时间的控制很有效果,且因掺量小,价格相差不太大,故考虑选择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4.石子级配的选择 配合比使用的石子采用两级级配,有效地保证了石子在混凝土中的最小空隙率,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寻找石子的最佳分掺比例,达到最小的孔隙率。 5.砂率的选择 砂率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性能,根据实际经验和参考资料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是38%-42%。为保证可比性,试拌混凝土时一律按照40%的砂率,确定其他材料后,再细调最佳砂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docx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1、基本规定 1.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 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 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 的规定。 1.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 ,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 1.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 1.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 的规定,配制 C15 及其以下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 3.0.4 的限制。 表 1.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3) (kg/m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 0.45330

1.0.5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1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 1.0.5-2 的规定。 - 1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表 1.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45 ≤≤ 35 >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 > 0.40≤5545≤ 钢渣粉-30 ≤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 > 0.4050 ≤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 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 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 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 1.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 0.40≤35≤ 30 > 0.40≤2520 ≤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两档碎石)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1.坍落度:80mm~120mm 2. 砼使用砼灌车运送。 二、使用部位: 隧道套拱及孔桩护壁。 三、设计依据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四、原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莲花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集料:采用福建南安砂场的中砂,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为2590kg/m3,含泥量为0.9%。 3.粗集料:采用永丰石场生产的4.75~31.5mm(9.5-19mm60%、19-31.5mm40%)级配碎石,压碎值为6.1%,针片状含量1.3%,含泥量为0.2%。 4.水:饮用水,符合要求。 5.外加剂:采用福州顺平建材有限公司所产的SP-4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6% 五、确定试配强度 强度标准差:σ=5 试配强度:f cu,o= f cu,k+1.645σ=25+1.645*5=33.2Mpa

2.计算水灰比 经查表:a=0.46;b=0. 07;f ce=42.5*1. 00=42.5Mpa; 水灰比:W/C=(a * f ce )/( f cu,o +a *b* f ce) =(0.46*42.5)/(33.2+0.46*0.07*42.5) =0.57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配制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55。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宜为胶结料的0.5%-1.8%。故:选定水灰比为:0.50;外加剂掺量1.6%。 3.每方砼用水量 每方砼用水量 以规程表中坍落度为90mm的水量为基础,用水量为195 Kg,按坍落度每增加20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末掺减水剂时砼用水量应为200Kg,减水剂减水率按15%计算,每方砼用水量=200(1-15%)= 170Kg: 4.水泥用量 C=170/0.50=340Kg/m3 5.外加剂用量=320*1.6%=5.12 Kg/m3 6.砂率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 故取βs=41% 7.计算粗细集料的用量(重量法),设计砼容重为2400Kg/m3其中:m C0=340K g;m w0=170K g;m Cp=2400K g;βs=41%;

标识标牌设计方案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

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X门牌制作安装项目 实施地点:XXX 实施项目:XXX 2)有关该项目主要材料说明: 铝板加反光膜 各门牌材料均为铝和反光膜,采用丝印工艺。 质量标准: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 验收标准:依招标文件和供应商响应文件为据进行验收。 3)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若我司中标,即按照本竞标文件中的承诺,派遣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建项目组。并迅速完成承包人驻地建设及实施临时设施布设,尽早全面展开实施。项目组代表公司全面履行合同。 一、项目管理机构 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结合我司施工经验,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并按项目法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确保本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环保及文明施工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临建 在项目附近租用民房并完善办公、生产生活设施,施工营地内设标志标牌加工制作棚和仓库。 三、施工任务划分及机械设备、劳动力配置 标识标牌施工队:配备氧割设备、切割机、运输机具等,劳动力5人,负责标志标牌更换、增加等施工。 四、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施工准备组织及工期计划安排 本项目工期60天,我方拟定施工准备期为3天,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度。 2、劳动力进场计划及到场方法 ⑴第一批: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天内,施工先遣队在项目组组织及施工队长的带领下进场,进行施工准备及临时驻地建设。

⑵第二批:签订合同后2天内,施工队劳动力全部进场,并全面展开施工。 本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及所有劳动力均按计划安排分批乘汽车到达施工现场。 3、机械设备动员周期及运到现场的方法 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及仪器,公司均已准备到位,开工前可全部提前进场,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动态管理,满足服务周期和监理工程师、业主的要求。 设备采用汽车直接运至工地,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应遵守高速公路行车规定。 4、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 经现场调查,初步拟订材料来源和运输方法如下: 外购材料:施工所需反光膜、标志标牌金属材料等从成都市购买;所有材料均采用汽车按进度计划提前采购和运输进场。按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材料需经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备料和用于本项目。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一、综合说明 采用人工辅以小型机械施工作业,标识标牌制作、反光膜粘贴等实行车间作业,现场安装。 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所有标志标牌的设置,包括位置(角度)、标牌尺寸、板面设计、反光膜等级等应严格按招标文件、设计与相关规范执行,确保标识标牌的使用功能。反光膜仅局部小面积更换且施工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现场施工处理的方法,但反光膜品牌等级与原膜一致,且逆反射系数和平整度应满足要求。 1、材料要求 所用等材料应满足规范要求。 2、新增标志标牌施工方法 2.1 工艺流程 施工区域交通管制→施工放样→基础施工→标志标牌加工制作→现场安装(立柱→横梁安装→面板安装)→现场清理、撤离 2.2 施工放样 安装的标志应与交通流方向几乎成直角(按设计或计算确定),在曲线路段,标志的设置应由交通流的行进方向来确定。 2.3 标志基础

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铁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TB/T3275)-2011 1.三项要求: 1)工作性要求(坍落度); 2)强度要求(设计强度和配制强度); 3)耐久性要求(六种环境条件)。 2.根据三项要求初步确定五个参数: (1)胶凝材料总用量B(表34,表35); (2)矿物掺合料种类及掺量β ? (℅)(表36) (3)外加剂品种及掺量β a (℅) (4)水胶比W/B(表37)〔可参照JGJ55-2011〕 (5)砂率S V ℅(表38为重量比,第7.3.2条用体积比,这里有矛盾,我认为用重量比较方便)(表38) 3. 根据五个参数可计算出六个组分用量: (1)水泥C 〔C=B*C℅〕 (2)掺合料β ?〔β ? =B-C〕

(3)用水量W 〔可用估算法或计算法〕 (4)外加剂βa 〔B*推荐参数℅〕 (5)骨料用量 ??? ?????+++-=?αρρf f c c g s m m Vw V 1 m s =v s *g*S V *ρ s m g =v s *g(1-S V )ρg 据此,可计算出初步理论配合比 4. 举例: 今采用P.O42.5水泥配制C30泵送混凝土要求坍落度200±20mm ,耐久性条件:使用年限100年,环境T 2、L 2、y 4、D 2、M 3、H 3. 初步计算如下: 1. 胶凝材料总量B ,取用380 kg/m3 2. 掺合料采用复合型(粉煤灰+矿渣粉)用量取B*30℅,m p +380*30℅=114 (kg/m3)。 其中: 粉煤灰用量mp F =114*40℅=46(kg/m3) 矿渣粉用量mp K =114*60℅=68(kg/m3) 水泥用量m c =380-114=266(kg/m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 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 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 : 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 0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 : 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 , 16-31、5(mm):9、5~19(mm):4、75-9、 5(mm)=30%:50%:20% 水 : 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得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得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 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得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 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得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b=0、20,水 泥富于系数γc=1、00,fce=1、00*32、5=32、5, 由W/B=aa、fb/(f cu,0+aa、ab、f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与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4、砂率得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砂率取Sp=33% 5、材料用量得确定 a、水泥用量:

C50混凝土配比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 ?cu.k=?cu.0+1.645σ=50+1.645×5=58.2Mpa 二、设计依据: (一)使用部位预制梁、现浇梁。 (二)要求坍落度 150-180mm。 (三)依据规范标准 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 3、《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 4、《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5、《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6、《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7、《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1、《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 1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1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4、《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 15、图纸设计。 三、原材料: 1、水泥:广东省韶关市昌泥建材有限公司粤海牌P.O42.5水泥。

2、矿粉:广东省韶关市昌泥建材有限公司矿粉。 3、细骨料:广东韶关北江水洗河砂。 4、粗骨料:广东韶关龙归碎石场 5—25mm碎石、 10—20mm碎石按10:90 比例掺配成5-25连续级配碎石。 5、水:红边岭拌合站场区饮用井水。 6、聚羧酸减水剂:上海诚城LEX-9H聚羧酸减水剂。 四、计算过程: 1、基准水胶比W/b=α·?ce/?cu.k+α?β??ce=0.34(对于碎石α=0.46,β=0.07) 取W/b=0.31 用水量W取155Kg 2、基准胶凝材料用量:b=w/(w/b)=484㎏/m3 3、基准配合比: 矿粉代替水泥用量: 20 % 采用假定密度法:假定密度ρ= 2500 ㎏/m3 砂率βs= 0.40 % , 聚羧酸减水剂=1.0% 用水量w= 150 ㎏/m3 ρ=m c+m f+m s+m g+m w βs= 40 % 得基准配合比:试配拌制50L,各材料用量如下: 0Min坍落度195 mm ,30Min坍落度165 mm ,60Min坍落度140mm ;含气量3.5%;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工作性满足施工要求。 根据水胶比上下浮动0.01,调配出两个与基准配合比工作性能基本相同的配合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