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茶范文

白茶茶范文
白茶茶范文

白茶茶范文

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那么你知道白茶是什么茶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白茶是什么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因此又称为福鼎白茶。

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白茶白毫显露。比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宁波的白毫银针,还有白牡丹。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白茶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

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

民间采用它制作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保健作用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在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

治麻疹

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在中国华北及福建产地被广泛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促进血糖平衡

保健茶市场调研显示,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着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在产区夏季啜一杯白牡丹茶水,很少人会中暑。因此白牡丹是当地茶农夏季必备的白茶之一。

明目

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

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着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因此在看电视过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少年儿童更应提倡多喝白茶,有利于保护眼睛,健体。

保肝护肝

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当酒精摄入过量,超过人体肝脏的代谢能力和解毒能力时,酒精就会对肝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刺激脂肪合成、缺氧、产生乙醛而诱导各有关酶系活性而导致扰乱肝脏代谢等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以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的发生。另外,乙醇的代谢物乙醛是造成酒后第二天头昏和恶醉的主要原因,是给肝脏带来损害的主要物质。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白茶片富含的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天然物质可以保护肝脏,加速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迅速分解,变成无毒物质,降低对肝细胞的损害。

另一方面,二氢杨梅素能够改善肝细胞损伤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抑制肝性M细胞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伤,使肝脏正常状态迅速得到恢复。

同时,二氢杨梅素起效迅速,并且作用持久,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1、不要空腹饮茶:我们知道胃不好的人肠胃调节功能本身就比较弱,如果这时再空腹饮茶,肠胃就会立刻引起反应的,从而加重它们的负担,导致肠胃功能彻底紊乱。

2、不要喝浓茶:同样的道理,浓茶由于含有大量的茶碱等物质,如果长期饮用浓茶会直接刺激我们的身体,造成虚弱、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

3、不要喝烫茶:冬天天寒地冻,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用滚烫的开水来泡茶,其实这样做也是不对的。滚烫的开水它不但会削弱茶本身的功效,而且还会刺激胃部和口腔黏膜,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好。温度以刚刚感到烫为宜。

安吉白茶冲泡方法

安吉白茶冲泡方法 有人说安吉白茶太淡了,但鲜为人知,但却是安吉白茶的独特味道。安吉白茶冲泡方法,对于专业的茶男钱群英来说,如果能得到一杯好的安吉白茶,你不仅需要合适的地方,还需要优雅的心情。喝一杯好的安吉白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茶、好水、好家电都有好心情。为突出安吉白茶的特色“形如风雨、色如玉膏、叶白腱、香如兰、甜美清新精神”。 安吉白茶冲泡10步骤: 1.择具:“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好水,还须佳器,“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才能尽显茶韵。对于茶具,钱群英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保温杯不透气,茶叶很快就会黄;一次性杯子泡茶会泡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盛白茶最普通的是玻璃杯,最好的则用专门的瓷杯。茶圣陆羽在《茶经》四之器对茶器有专述。陆羽尊推越窑青瓷为茶器之首选,因为青瓷温润如玉、高雅素洁,最能益茶。 2.备水:冲泡安吉白茶选用境内黄浦江源头水是最佳选择。由于安吉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3.烫杯:为了洁净杯具,同时除却杯中的冷气,提高杯身的温度,所以在正式投茶前先将杯具烫洗一遍。 4.置茶:冲泡安吉白茶的茶水比例一般为1:50,最能反映茶汤品质,水过之太淡,茶过之则苦涩。 5.摇香:轻轻摇动杯中的干茶,能闻到安吉白茶清醇鲜爽的

香味。 6.润茶:轻轻的在杯中注入约1/4的水,顺时针摇动,使茶叶初步吸收水分,茶叶慢慢展开。也把这道工序称做醒茶,意思是把沉睡的茶叶唤醒。 7.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8.敬茶:双手奉茶,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送到宾客面前。 9.品茶: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色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10.赏茶:欣赏安吉白茶优美的姿态,安吉白茶与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雅外,叶张的透明和茎脉的翠绿是其独有的特征。观叶底可以看到冲泡后的茶叶在漂盘中的优美姿态。

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_陆文渊

25 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陆文渊1*,钱文春1,赖建红2,楼黎静1 (1.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浙江 湖州 313000; 2.安吉县农业局,浙江 安吉 313300) 摘要:本文从安吉白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安吉白茶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安吉白茶;白叶一号;产业;发展对策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LU Wen-yuan 1*, QIAN Wen-chun 1, LAI Jian-hong 2, LOU Li-jing 1, (1. Huzhou Economic Crops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Station ,Huzhou ,Zhejiang 313000,China ; 2. Anji Agriculture Bureau ,Anji ,Zhejiang 313300,China) Abstract : the problems in front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were provid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Anji baicha industry. Key words: Anji baicha; baiye-1;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measures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典型的丘陵山区,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9%和73%,被人称之为是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地,气候和生态条件都十分优越,历来是著名的优质茶产区[1]。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3.9万亩,其中安吉白茶10万亩,2011年茶叶总产量4400 t ,产值12.5亿元。 1 安吉白茶的特点 安吉白茶(白叶一号)品种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安吉白茶以叶白、脉绿、香郁、味醇独树一帜,其外形条索细紧,形似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润,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甘甜,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白脉绿[1-5]。 安吉白茶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高达6.25%~10.6%,高于普通绿茶的3~5倍,罕见的高氨低酚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品质基础。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对保护神经细胞、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都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2]。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评价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2 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 安吉白茶是上世纪八十年初由科研人员在天荒坪大溪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发现的一棵野生茶树,相传树龄已有千年,追根溯源宋徽宗《大观茶论》明确了安吉白茶的“原产地”[3]。安吉白茶通过无性繁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通过成立安吉县白茶开发领导小组、申报证明商标、制定安吉白茶标准、成立安吉白茶协会、母子商标管理模式、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等,发展到现在拥有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000 t ,年产值超11.6亿元,从业人员二十万之众,形成了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涌现出了一大批生产和加工大户,成立了31家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竞争的有序化。安吉白茶产业现已成为安吉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 基金项目:湖州市2010年一般科研(新农村建设)计划项目(2010YN05)。 作者简介:陆文渊(1982-),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 茶叶科学技术 2012(1):25~27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这句说明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属于我国的珍稀茶叶。那么白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白茶由于制作工艺简单,保留了茶叶中的更多营养成分。在国内,虽然白茶没有绿茶、红茶那么常见,但是白茶的功效与作用有是不容小视的。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一、白茶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血糖过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紊乱。饮白茶能治糖尿病,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日本医学士小川吾七郎、医学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疗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觉白茶对糖尿病有显著疗效。京都帝国大学医院、府立医院对10名糖尿病人进行临床实验,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我国泉州市人民医院用“宋茶”(70年以上的陈年白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0%。当然,普通茶叶也有效,也还可以加进其它药物。在白茶产地福鼎茶叶界人士选择了多位高血糖的病人进行实验,发现有71%的病人,因养成长达半年的饮白茶习惯,而其高血糖病

不治而痊愈,因此说,饮白茶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是有科学根据的。白茶中的多酚类和酯类、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二、预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较常见的疾病,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等,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其病因主要由于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或使血管壁的脆性增加,经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 为什么白茶能够预防脑血管病呢?浙江医大的一位著名教授说: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而白茶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能改变高凝状态,其没有一般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对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显著作用。 某中医研究所曾对白茶进行研究并证实,茶能降低血液粘度,白茶饮服2—3周后,全血粘度从4.77降至4.31(P<0.01);血浆粘度从1.66降至1.58(P<0.01);全血还原粘度从8.58降至7.97(P<0.01)。三项血液粘度全面下降,表面白茶能降低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增进血液流动性,改善循环,并防止血栓形成。因为白茶还能防止红细胞聚集,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三、白茶可以降血压:

2016-2021年安吉白茶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16-2021年安吉白茶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报告目录 报告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第一章安吉白茶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安吉白茶行业定义 第二节安吉白茶行业基本特点 第三节安吉白茶行业分类 第四节安吉白茶行业统计标准 一、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 二、行业主要统计方法介绍 三、行业涵盖数据种类介绍 第五节安吉白茶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第二章全球安吉白茶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全球安吉白茶行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全球安吉白茶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一、全球安吉白茶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二、全球安吉白茶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节全球安吉白茶行业主要国家及区域发展情况分析 一、欧洲 二、美国 三、日本 第四节全球安吉白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三章 2011-2015年中国安吉白茶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第二节 2011-2015年安吉白茶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 三、行业发展规划 第三节技术环境分析 一、主要生产技术分析 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2011-2015年安吉白茶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章中国安吉白茶行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安吉白茶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中国安吉白茶行业规模情况分析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第三节 2015年中国安吉白茶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2015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5年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2015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5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2015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2015年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16-2021年中国安吉白茶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我国安吉白茶产品区域规模预测(图表模型,具体数值以报告内容为准)

2016年白茶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 1、行业监管体系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5 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5 1、我国茶叶种类 6 2、我国茶叶种植面积 6 3、我国茶叶产量7 4、我国茶叶内销量9 5、我国茶叶出口量10 6、小结11 三、我国茶业行业发展前景11 1、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11 2、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日益重视11 3、生产方式将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12 4、电商渠道将受到品牌企业重视12

5、茶叶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12 四、我国白茶行业发展概况12 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13 2、产量较小,增长空间较大13 3、白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13 4、白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13 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14 (2)产地政府对白茶的大力推广14 (3)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15 2、不利因素15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15 (2)深加工技术仍较为薄弱15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监管体系 国家林业局是主管林业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含茶树在内的经济林等森林资源的管理,研究提出林业发展的经济调节意见,监督国有林业资产,审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指导各类商品林和风景林的培育。 国家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茶业种植业的行业管理,拟定茶叶种植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茶叶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标准化生产;拟订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组织监测发布植物疫情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安吉白茶

生产实践表明,大凡四周为竹林或邻近竹林的茶园所采制的茶叶,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兰香,且越靠近竹林的其蕙兰香越明显。也许正是竹乡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惊世骇俗的安吉白茶树和安吉白茶。 产品性状 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以原产地浙江安吉为例,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 6外形特征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安吉白茶还有一种异于其它绿茶之独特韵味,即含有一丝清泠如“淡竹积雪”的奇逸之香。茶叶品级越高,此香越清纯,这或许是茶乡安吉的“风土韵”。“凤形”安吉白茶条直显芽,壮实匀整;色嫩绿,鲜活泛金边。“龙形”安吉白茶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显玉色,匀整。两种茶的汤色均嫩绿明亮,香气鲜嫩而持久;滋味或鲜醇、或馥郁,清润甘爽,叶白脉翠。根据品级不同,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不等,高品级者芽长于叶。此外,精品安吉白茶其干茶色泽金黄隐翠(尤其是明前茶,不少绿茶也有这个特点)。鉴于安吉白茶茶青的特性,采用西湖龙井制作工艺生产的“安吉白茶龙井”,从追求“完美”的品饮角度而言,多少有些“屈就”了“玉般娇贵”的安吉白茶,抑制了“凤形”安吉白茶所具有的优点,并显现出某些缺点(特指原料为“白叶一号”者)。也因此,“龙形”安吉白茶不论在消费者认知、市场占有率,还是茶叶售价上,目前尚无法与“凤形”安吉白茶并驾齐驱。 保健功效 安吉白茶 1.保护神经细胞,对脑损伤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帮助:安吉白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中的二苯胺,能够保肝护胃,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2.能通常调节脑中神经传达物质的浓度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安吉白茶富含氨基丁酸,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3.具有消除神经紧张和镇静作用; 4.提高学习能力与记忆力:安吉白茶含微量元素锰、锌、硒及茶多酚类物质,能增强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对脑损伤有很大的帮助。 5.改善女性经期综合症;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产品品牌分类按面向市场不同,可分为出口型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国家战略安全型农产品品牌和内销型农产品品牌。;按照品牌知名等级不同,可以分为地方级农产品品牌、地区级农产品品牌、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国际级农产品品牌和世界级农产品品牌。 按照品牌拥有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区分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而设计的名称、标记、符号及其组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简称农产品区域品牌,是指在一个具有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的区域内,由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共有的,在生产地域范围、品种品质管理、品牌许可使用、品牌行销与传播等方面具有共同诉求与行动,以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评价、使区域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品牌。 发展特点:从地区来看,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分布基本呈现东部地区最多、“三品一标”发展最快,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其次,西部农产品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发展最慢的状态;从农产品品牌的种类来看,我国现有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农产品(瓜果蔬、畜牧产品、水产品等)和初加工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二次增值的产品,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从农产品品牌的主体结构看,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主体中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机构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达到10%-20%,而在其他产业中,该比例还不到2%。 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与经营 (一)品牌定位、形象塑造与传播 品牌定位可从产品特征、文化理念和竞争导向三个方面进行 (二)质量提升与优势创新 (三)品牌整合与规模扩张

白茶的研究进展

2007年第2期 FUJIANCHAYE 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主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县。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 毫,色泽银白灰绿,故称“白茶”[1] 。 白茶依采摘标准不同分为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传统上,将采自大白茶或水仙品种嫩梢的肥壮芽头制成的成品称“银针”。采自大白茶或水仙品种嫩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成品称“白牡丹”或“水仙白”。采自菜茶群体的芽叶制成的成品称“贡眉”。由制“ 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叶片制成的成品称“寿眉”[2] 。现在生产的白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毫、 福安大白、政和大白、福鼎大白等,已很少用水仙、 菜茶来生产白茶。 白茶以性清凉、退热、降火、祛暑的治病效果和清幽素雅的风格,在国内外市场素负声誉,尤受侨胞的喜爱。白茶现主销香港、德国、日本、荷兰、法国、澳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政和、松溪等地生产的白茶销区以香港等东南亚为主,福鼎等地生产的白茶以欧洲为主销市场。 长期以来,白茶主要作为外销茶叶销往海外,而内销极少,以致许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白茶。有关白茶的研究也较少,特别是白茶品质形成机理与白茶保健功能的有关研究尤其缺少。现就白茶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述,并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白茶的发展史研究 从茶叶发展历史而言,白茶应该是最早的茶类,因为古人将茶叶晒干保存就类似现代白茶的生产方法。最早的有关白茶生产与品质的记载是明代田艺蘅所著的《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并表明白茶的品质接近自然,品质良好。 许多茶叶文献中提到白茶都有讲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该书记载“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书中所讲的白茶,包括三色细芽、银丝水芽都不是现代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是指叶片白化的茶树,而且其制作方法也与绿茶相同,这与武夷山的白鸡冠、浙江安吉白茶、宁波印雪白茶相同。 林今团就建阳白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认为现代白茶发源于建阳水吉,约清朝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 (1772 ̄1782年),由肖乌奴的高祖创制。 从产品创始到商品形成,大体历经二、三十年。由于当时的白茶是以当地菜茶幼嫩芽叶采制而成,由于创制于建阳县漳墩南坑,因此俗称“南坑白”或“小白”,因其满披白毫,又称“白毫茶”,并认为左宗棠所称“白亳”就是道光(1812年)后由水吉集散的南坑白茶。道光初年,水仙茶树被发现,后来引进大白茶树品种,于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水吉(今建阳水吉镇)茶农以大叶茶芽制“银针”(芽茶),并首创“白牡丹”[3,4]。 张天福则认为,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以后传到水吉,再传到政和;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水仙白。最早是用菜茶(有性群体种)的壮芽为原料来制作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茶树被发现后,由于福鼎大白茶芽壮、毫显、香多,所制白毫银针外形、品质远远优于“菜茶”,于是改用福鼎大白茶的壮芽为原料加工“ 白毫银针”[5] 。清代周亮工所写的《 闽小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今名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国外,价高金蹲。”许多人认为其中的“绿雪芽”就是白茶。 据现在有限的茶叶史料推测,白茶真正成为一种茶类约在十八世纪中后期,当时的白茶没有特殊的采摘要求,原料只有菜茶,所生产的白茶都统称“白毫”,最早的生产产地可能是在建阳水吉,但是福鼎太姥山一带很快也有了白毫的生产技术,并形成生产规模。一开始生产的“白毫”可能与“白牡丹”相似,但真正叫“白牡丹”可能是用大白茶作为生产原料之后,但是“ 白牡丹”最早出现在哪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史料佐证。后来随着福鼎大白茶的发现与推广,福鼎人民开始用福鼎大白茶的芽生产“银针白毫”。至于“大白”“小白”“水仙白”的称呼应是各种茶树品种推广普及之后出现。 2 白茶的栽培研究白茶的种植与其他绿茶无多大差别,有关研究也多局限于总结白茶所用的品种等方面。上世纪60年代的福建白茶调查研究总结了制造白茶的茶树品种与茶树栽培技术,并对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水仙、菜茶的生物学性状、生产的白茶品质作 了较为详尽的总结[5] 。福建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编著的《茶树品种志》、 农业部农业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的《中国茶树优良品种集》中对适制白茶的品种作了详细的介绍[6,7]。刘祖生、夏品恭、王有功、谭永济、陈乐生等对福鼎大白茶、歌乐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做了专门介绍[8,9,10,11,12,13,14]。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发布的《白茶标准综合体》中,收录的白茶茶树品种有武夷菜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云六号、水仙、福安大白茶、福鼎大白茶等七个。该标准综合体还规范了茶树有性繁殖、茶树扦插育苗规程、茶 园建立与种植、茶园管理、低产茶园改造等内容[15] 。范金帅对政和东平白茶生态茶园建设进行了探讨[16]。3白茶采摘与鲜叶质量研究3.1白茶采摘技术研究 采摘直接关系到白茶的原料质量,张天福总结了银针、白牡丹、贡眉的采摘方法,并简要论述了采摘时间与品质、产量的 摘 要:本文论述了白茶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白茶的发展史、种植技术、采摘与鲜 叶质量、白茶的加工、保健品质研究五个部分,最后提出了白茶未来研究要点。 关键词:白茶研究进展 白茶的研究进展 袁弟顺1, 2 郑金贵2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2) 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品质研究所 福州350002) 综述 2

茶饮—冲泡小技巧

茶饮—冲泡小技巧 不同的茶叶品类,尤其其制作工艺、发酵程度、茶叶鲜嫩程度等的不同,其冲泡品饮的方式也略有不同。而我们在喝茶时想要品出好滋味,收获健康,就需要我们懂得这些茶品的冲泡知识,方能泡出健康来。 绿茶——现泡现喝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 0℃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最好现泡现饮。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3克茶叶冲水15 0毫升,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黄茶和白茶的冲泡方法与此接近。

红茶——泡久些更健康因发酵程度的不同,红茶反而可以通过高水温浸泡促进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地它的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得久些更好。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

乌龙茶——茶要多放乌龙茶冲泡时水温也以沸水为宜。乌龙茶的泡茶用量较多,一般以10克为宜,约装满紫砂壶容积的一半。乌龙茶可冲泡5—6次,时间可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重点在洗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类,原料较为粗老。黑茶的特征在于“越陈越香”,须经历较为剧烈的沸水冲泡过程,才能使所含成分充分溶出。散茶容易出味儿,而紧压砖茶还要经过烹煮。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5分钟。

安吉白茶知识

安吉白茶的品质特征和生理机制 安吉白茶从1980年发现时的一个单株,迅速培育成为一个品种群,并有了二万多亩栽培面积,数千亩投产茶园,超亿元产值,“安吉白茶”一举成了我国名特优茶类中的佼佼者。其品种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都是我国茶树育种史上少有的。综其然,主要是在于它有特殊的白化现象、优异的自然品质和独有的茶韵,而这一切又是其他品种所不具备的。 一、品质特征及成因 用春梢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安吉白茶”,具有翠绿间黄的色泽,清鲜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鹅黄明亮的汤色,玉(肉)白脉绿的叶底。冲泡时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饭后唇齿留香,甘醇生津,欲罢不能。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吉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的特征和底蕴。 现在的“安吉白茶”是用鲜嫩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炒—烘焙而制成的,从制茶工艺看并无独特之处,因此,品质的形成应该是取决于其自然品质,而这又似乎与以下两方面有关。首先,优越的自然要件。安吉白茶原生长在浙西北海拔800米的山区,属天目山系。境内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相对湿度大,直射的兰紫光较少。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如有规律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代谢特征。据测定,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茶多酚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样的高氨低酚在我国众多品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 据研究,安吉白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是较强的,如越冬芽在冬季不度过低温期,翌年春梢的白化现象就不显著,表明低温是诱发白化的重要条件。一些南部低海拔地区引种后反映,白化现象不明显,品质也逊于安吉本地,这可能是生态条件差异大,越冬期低温不足所致,因此引种安吉白茶首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相似性。 第二,特殊的生理机制。据研究,安吉白茶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也即越冬芽在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时生长的新梢才有白化现象,超过这一阈值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夏秋茶也均为绿色。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二年生茶苗先放在10℃的人工气候箱中预处理二星期,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5℃、19℃、23℃三种气候箱中。6天后观察,15℃和19℃组的长出的一芽一叶均为白色,23℃组的虽已长到一芽二叶,都是绿色;12天后,23℃的长到一芽三叶,仍是绿色,也即23℃的苗没有出现在白化现象,15℃和19℃的与田间苗一样,叶白脉绿。我们再将处理过的15℃的苗放入23℃中,发现4-7天后开始返绿,16天后完全复绿;将23℃没有白化过的苗放入15℃温度中,叶片并不表现出白化现象。由此表明,安吉白茶是否白化,关键是第一轮芽生长时所处的温度范围,超过23℃就不会变白。 在白化期间,由于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导致了芽叶变白;在生理上,由于RUB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大量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平均含量达到一般品种的一倍以上(在已系统鉴定过的我国600余份种质资源中仅有个别的超过6%),这一特殊的变化,是形成“安吉白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之间,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

白茶市场环境swot分析资料

白茶市场环境SWOT分析 组员:B12040426 姚艽佼 B12040418 胡艺馨 B12040421 李美晶

一、市场状况 由于白茶味道清淡,不如绿茶清爽,更不及乌龙茶醇香,因此白茶发展初期的销量与乌龙茶和绿茶相比滞后得多。而如今,2014年第七届中国茶叶博览交易会上,白茶逆势而上,销量及价格都呈现大幅度增长。因白茶具有暖胃等养生保健功效,在各种茶展上,白茶都很吃香,展位也占到参展商的七成以上。 二、市场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 安吉县是白茶的主要种植区,区域条件优越,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几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是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水源清洁,土壤肥沃,温度适宜,远离污染源,具有生产A级绿色产品以上的环境条件,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需的优越生态环境。 (2)白茶具有独特功效 白茶具有三降三抗功效(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和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有着其独特的保健功效。 (3)加工工艺和管理模式日臻成熟 生产加工逐步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实现对全县茶园、茶农、茶企的全覆盖登记和数据库管理。 (4)科研支持 《浙江省“三农六方”农业科技协作计划》子项目《浙江特色白茶产品研发》项目团队进驻安吉县,拟开发适制浙江特色的白茶产品。在建立规范的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效益,对整个安吉白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2、劣势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 一些算得上龙头企业的厂家没有起到带动整个产业的作用。除了少数企业能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外,其余大量的小企业都是以初加工或卖原料为主。企业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升级代换能力低。 (2)缺乏高素质人才 在白茶产业中,人才的缺乏是普遍现象,这也给白茶产业发展中的创新造成阻碍,以目前的人才队伍状况,产业创新仅仅依靠龙头企业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 (3)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健全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各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以祁门红茶为例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

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饮

喝白茶的好处和坏处

喝白茶的好处和坏处 白茶是茶类的一种,白茶具备了茶类的好处,并且还有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防止中暑;同时白茶可以防止蛀牙,保护到牙龈;而茶叶当中的氨基酸则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而富含的维生素A则让人眼睛受益;另外白茶在饮用方面避免空腹饮用,同时要避免胃寒的人饮用,这些禁忌需要注意的,不注意的话,会让人身体受损。 喝白茶的好处 1、防中暑 白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清热、降火、祛暑、解毒的功效,夏季的时候经常喝白茶的人能防暑降温,有效的预防中暑。 2、保护牙齿 白茶茶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氟含量也比较高,对于蛀牙的形成是有抑制作用的,并且能坚固牙齿让牙齿变得健康;而且白茶具有比较强的杀菌效果,多喝白茶有3、助于口腔的清洁和健康。 促进血糖平衡白茶中的茶多酚的含量较高,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而且白茶中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的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的平衡。 4、增强免疫力 白茶中不仅氨基酸含量高,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更高,是有利于人体血液免疫细胞干扰素的分泌,从而能提高人体机能的免疫

力。 5、明目 白茶中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的,被人体吸收之后,能够快速的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能合成视紫红质,使得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看得更清楚,可以预防干眼病和夜盲症。青少年儿童可以多喝上一些白茶,对于保护眼睛是有帮助的。 6、减少辐射 白茶中是具有防辐射物质的,对于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比较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经常看电视的话,不妨经常喝上一些白茶减少电视辐射。 喝白茶的副作用 适当的服用白茶具有保健身体的作用,但是不科学的服用则会给身体带来副作用,并且不是所有人群都是适合服用的。具体的副作用如下: 1.过量的服用白茶容易损伤身体的精血,并且也会令脾胃更加的寒性。长期服用,患者的脸部会变得面黄肌瘦,同时食欲大减,甚至出现呕吐的情况。 2.空腹直接服用白茶,茶水会直接进入肾经,对于肾脏健康非常的不利。 3.如果服用到了劣质的白茶,那么对于身体健康损害非常的大。劣质的茶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残留物,并且这些残留物仅仅只有百分之二能够被开水清除出来。虽然这些残留物对于身体的损伤比较的小,但是并不代表沉积之后不会损害健康。

湖州白茶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湖州白茶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摘要]白茶是湖州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市场上白茶行业的竞争者与日俱增。调查表明,湖州白茶产业部分白茶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方式陈旧,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应通过建立湖州白茶统一品牌,提高湖州白茶品质,加强对外宣传等措施,提高湖州白茶在国内外的声誉和知名度,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湖州白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市场拓展 白茶作为我国加工历史最早的茶类,其起源比绿茶至少要早两千多年,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湖州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白茶文化也是祖国茶文化的精髓之一。湖州作为白茶产区,不仅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而且白茶生产资源也很丰富。近年来湖州的白茶产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湖州的白茶产业缺乏有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和能带动整个白茶产业的大品牌,也未能建立一个能适应大众消费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规模市场。 虽然湖州白茶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知名度在逐步提升,但在国内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通过白茶产业的开发,不仅能促进白茶主产区的经济,同时也能带动湖州整体经济的发展,例如带动茶区旅游经济、茶艺茶馆产业和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湖州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湖州白茶的竞争优势,采取准确的品牌管理和市场拓展策略,促进湖州白茶产业发

展。 一、湖州白茶的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现状 近年来,湖州的白茶产业蓬勃发展。从种植范围来看:湖州白茶的主产区从原来的安吉溪龙一带扩大到安吉全县、长兴和平地区、吴兴的埭溪和妙西、德清的莫干山区,目前白茶的种植遍布湖州的大部分丘陵地带。 但目前湖州白茶产业总体而言品牌概念混杂,各地区各自拥有自己的品牌管理模式,没有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品牌。很多茶企业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白茶街进行销售,等顾客自己上门,不愿意花钱做广告,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市场拓展措施。湖州的白茶生产企业大都采用等客上门的方式销售白茶,生产企业和茶农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现在安吉、长兴等地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季节性的白茶销售和批发市场,但销售市场规模不大。目前湖州还没有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白茶销售市场。 (一)品牌管理模式复杂,品牌概念混乱,营销理念落后 湖州白茶重点产区以安吉全县和长兴和平地区为主。其中安吉白茶采取的品牌管理模式是“母子”品牌管理模式,即“安吉白茶”作为整个安吉县白茶的母品牌,而企业自主创立的品牌则为子品牌。继承并发展了安吉县的品牌管理模式,长兴县和平镇则采取了“母子孙”的品牌管理模式,母品牌为长兴统一品牌“紫笋白茶”,子品牌为和平镇白茶品牌“兰芽白”,另外还有一个孙品牌,即企业的自创品牌。这两种品牌管理模式导致一种茶叶有两个乃至三个

简单的泡茶步骤和方法

简单的泡茶步骤和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 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 1) 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任何一种茶的冲泡,非常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本文也只不过提供一些惯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得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完整版)白茶主要功效介绍

白茶主要功效介绍 *导读:茶道养生频道为您介绍白茶主要功效介绍,更多有关白茶主要功效介绍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 白茶目前的研究表明,白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效: *1 降血压 由于加工工艺简单,白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中的茶多酚,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 醇浓度,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能力.茶中所含的茶碱 类物质能扩张血管,使血液流通,有利于降低血压. *2 降血脂 白茶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能改变高凝状态,且没有一般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对降血脂防脑血管病具有显著作用. *3 降血糖 饮白茶还能医治糖尿病.日本医学博士小川吾七郎等在治 疗患有糖尿病的肺结核病人时,偶然发现白茶对糖尿病有疗效. 京都帝国大学医院和府立医院对10名糖尿病人进行临床实验, 发现白茶对慢性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我国泉州人民医院用”宋茶”(7年-10年以上的陈年白茶)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70%. 在白茶产地福鼎对多位高血糖的病人所做的医学实验中,发现有71%

的病人,在饮用半年以上白茶后,其高血糖病症消失. 对于白茶降血糖的机理,国外的医学机构研究认为白茶中含有一些人体所必须的活性酶,这些酶可以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血糖平衡,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4 抗病毒 2004年5月,美国刊出的文章,文中引述美国纽约佩斯大学的斯奇芬博士的最新研究,研究结论如下:白茶提取物可能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和龋齿的细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白茶提取物对人类致命病毒菌具有抵抗效果. 添加了白茶提取物的各种牙膏,杀菌效果得到增强,因此,多喝白茶有助于口腔的清洁与健康. 白茶提取物对青霉菌和酵母菌具有抗真菌效果,在白茶提取物的作用下, 青霉菌孢子和酵母菌的酵母细胞被完全抑制,这说明白茶提取物对病原菌具有抗真菌作用.虽然绿茶也有杀菌作用,但白茶的效果更强一些. *5 抗肿瘤 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白茶中含有一种新的抗癌物质,能不断抑制缩小肝癌的肿块,提高免疫力功能.200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学术会议上,美国生化学家洛德克博士公布了他对白茶抗癌研

中国白茶第一乡溪龙乡

中国白茶第一乡——溪龙乡 安吉白茶原产地,精品白茶集散地 “白茶手工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溪龙这片乡土上,20年,中国白茶从无到有,一株白茶祖繁育出万亩葱茏茶山。 就是在这片乡土上,10年,安吉白茶从有到优,一个个国际大奖频频在此诞生。 还是在这片乡土上,今日,安吉白茶从优到精,转型升级,举全乡之力打造安吉白茶精品集散地。 安吉白茶发展大事记 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竹乡,黄浦江源所在地——安吉县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密林间发现了一蓬树龄逾百年的再生型古白叶茶树,即白茶祖。 1981年,浙北茶树良种选育课题组成立,并在溪龙乡设立安吉白茶无性繁育苗圃。 1987年,成立安吉白茶开发基地试验课题组,进行区域性栽培对比试验,对农艺性状、加工方法和栽培措施、利用价值等进行了研究,并研制成干茶——安吉白茶。 1990年底,安吉县林科所在溪龙乡建立安吉白茶开发基地5.6亩,中国白茶从此实现了商品生产,是为“安吉白茶”。 1997~1999年,溪龙乡建立白茶生产基地1000亩,吹响了安吉白茶产业化的号角。 1999年6月,安吉白茶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同年9月,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 2000年6月,中国特产之乡活动组委会授予安吉县“中国白茶之乡”称号。 2001年6月,溪龙千亩无公害白茶示范区建设完成。 2003年4月,溪龙白茶街建设完成。 2004年4月,安吉白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06年9月,位于溪龙乡的国家级安吉白茶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通过验收。 2006年11月,GB/T 20354-2006《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2008年2月,安吉白茶获农业部授予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2008年3月,安吉白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11月,第三届中国商标节认定安吉白茶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地理标志品牌”。 2010年7月,“白茶手工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10月,安吉白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10年11月,安吉白茶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被估价为20.36亿元人民币。 2011年3月,位于溪龙乡的安吉白茶生态文化影视基地正式动工建设。 前言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可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经史料研究证实,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中高度评价的白茶就是今天的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按绿茶工艺制作而成,故是绿茶,其叶白脉绿,形似凤羽,经生化测定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为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茶多酚含量为10%左右,仅占普通茶的一半,咖啡碱为2.8%,比普通茶少1/3以上,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现在安吉全县白茶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850吨,产值9.6亿元,安吉白茶产业已成为安吉农业的一个特色支柱产业,是安吉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安吉县溪龙乡党委书记沈卫江说。 中国白茶第一乡——溪龙乡是安吉白茶的主产区、核心区,是精品安吉白茶的集散地。溪龙乡现有白茶2万多亩,年产白茶210吨,产值2亿元,拥有“大山坞”、“溪龙仙子”、“千道湾”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商标。 2010年,溪龙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521元,被誉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人”的白茶,已成为溪龙农民的致富茶和幸福茶。 驱车穿行于逶迤的丘陵茶山,满目尽是葱茏之色;下车深深吸上一口气,满腔皆怀茶之清芬。在六月的雨中,这片“茶之绿洲”显得愈加浓绿滴翠、愈加生机勃勃,这里便是有着“中国白茶第一乡”美誉的安吉县溪龙乡。 溪龙乡,位于安吉县东北部,这里群山环抱,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云雾弥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溪龙悠久的产茶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发现“白茶祖”后,安吉县林科所于1981年在溪龙乡设立安吉白茶无性繁育苗圃,经过6年的研究和栽培,终于结束了“白叶茶只此一丛”的历史,开发出现在茶界耳熟能详的茶中珍品——安吉白茶。 1997年,当全国茶叶市场还主要考虑产量时,溪龙乡党委、政府根据市场调研,认为安吉白茶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