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互联网上,“百度”一下“又好又快”一词,不到一秒的时间就显示出400多万条相关信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又好又快”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

又好又快发展,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意义何在?

“好”与“快”,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快”始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突出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较好地处理了“快”与“好”的关系,但后来由于受“左”的影响,也有过深刻教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始终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高度,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又好又快”,简单地说,就是好中求快,坚持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在“好”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曾经强调“又快又好”,现在又把“好”置于“快”之前,这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整,而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意义重大。那么,为什么强调“又好又快”呢?

一方面,“又好又快”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概括地说,就是“又好又快”。“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另一方面,强调“又好又快”,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进

一位。倡导“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因此,提出“又好又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事实上,这种发展理念的变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经过29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使我们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了现实的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性条件;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正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和变化,使我们有条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如何理解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无比振奋: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美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5.5%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就当前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增长”到“发展”的改变,更为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要求。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了许多举措,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项目屡禁不止,靠拼土地、拼劳力、拼投资的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同时,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迈出实质性步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虽然2006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但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十项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各个环节、各类节能减排主体都来自觉主动地推行节能减排,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指标。

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当前,必须抓住经济运行环境比较宽松、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利时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引导投资方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理解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越走越宽广。如今,我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证明,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步、发展和现在的大好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广,也产生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人们对一些具体的改革政策产生了不少疑问,也一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论。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鲜明地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随着“6?25”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问题上的共识进一步增强。

从当前来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多与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不够合理、不够完善有关。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等,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协调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统筹好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要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沿着已经开辟的正确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我们的智慧融入其中,把我们的热情融入其中,把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融入其中,让“好”与“快”比翼齐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面对良好开局,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制机制仍然不完善。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人民日报》〔20061211第1版〕

中国经济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

来源:半月谈2007年第17期

编者按: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2006年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

现的一道瑰丽多彩的“经济发展风景线”。这是一个变革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

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总体特征是平稳较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快”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开始向“又好又快”并轨。本专题将为读者呈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几大标志性特征,分析其增长背后的动力,以及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实惠。

中国经济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刊记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六大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支撑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丹麦最大的工业公司———丹佛斯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海尔博格今年早些时候曾在中国向媒体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迸发的活力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谁也挡不住她的诱惑力,谁也不会放弃中国市场,除非他没有战略眼光。”

与丹佛斯公司一样,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了中国。吸引他们纷至沓来的是中国这片热土散发的无穷活力。

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生活发生的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认为,六大历史性变化为我国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条件、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发展动力。

这六大历史性变化是: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过剩;经济运行———由大起大落转变为快速平稳;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

就经济体制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近5年来,我国价格改革力度加大,“看不见的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投资、财税、金融体制加快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刘树成说:“市场机制的引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则有利于克服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存在的短缺状况基本改变,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就经济运行来说,2003年~2006年,我国连续4年保持了年均10.4%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世界年均4.8%的水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一突出特点博得广泛赞誉———“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这一高位平稳运行的新轨迹,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起大落”,是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就经济总量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不断上升。2006年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与此同时,197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206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二十七位;2006年上升到17607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三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高,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经济条件。

就人均GDP水平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均GDP在300美元以下,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6年又上升到2000美元。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这也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多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为又好又快注入了新动力。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不断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消除,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又好又快不仅表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始向好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也是宏观经济向好的重要特点。交通、电信、能源供应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加快升级,其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