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物質化學符

比熱容量(基本)

J/(kg·K)

比熱容量(25℃)

J/(kg·K)

氫H

22

氣14000 14300

氦He

1

氣5190 5193.2

氨NH

34

氣2055 2050

氖Ne

1

氣1030 1030.1

鋰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

3CH

2

OH 9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蠟C

n H

2n+2

62至

122

固2200 2500

甲烷CH

45

氣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軟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

2H

68

氣1730 1729

尼龍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

2H

24

氣1500 1511

聚苯乙烯CH

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氫H

2S

3

氣1100 1105

氮N

2

2氣1040 1042 空氣(室溫)混混氣1030 1012 空氣(海平

面、乾燥、

0℃)

混混氣1005 1035

氧O

2

2氣920 918

二氧化碳CO

23

氣840 839

一氧化碳CO 2氣1040 1042

固900 897 鋁Al

1

石綿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2氣820 823.9 氟F

2

磚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固720 710

1

氣660 659.1

四氟甲烷CF

45

二氧化硫SO

氣600 620

23

玻璃混混固600 84

2氣520 520 氯Cl

2

鑽石 C

固502 509.1

1

鋼混混固450 450

固450 444 鐵Fe

1

黃銅Cu,Zn 混固380 377

固385 386 銅Cu

1

固235 233 銀Ag

1

液139 140 汞Hg

1

固135 135 鉑Pt

1

固129 126 金Au

1

固125 128 鉛Pb

1

O 3氣1850 1850

水蒸氣(水)H

2

水H

O 3液4200 4186

2

冰(水)H

O 3固2060 2050 (-10℃)

2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

沪科版《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 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 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 的热量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 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概要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 5 术语和定义 5.1 热侧 废气通道,又称气侧。 5.2 冷侧 冷却液通道,又称水侧。 5.3 气阻 气侧压力降,又称气侧压差。 5.4 水阻 水侧压力降,又称水侧压差。 5.5 换热面积A h 热侧总表面积,单位m2。 5.6 热侧通道面积S h 热侧总横截面积,单位m2。 5.7 放热量Q h 热侧空气放热量,指EGR冷却器稳定工作状态下,热侧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h=G h×Cp h(t hi-t ho)/1000………………………………………………(5-1)式中: G h——空气质量流量,kg/s; Cp h——增压空气比热,kJ/kg℃; t hi——热侧空气进口温度,℃;

t ho——热侧空气出口温度,℃。 5.8 吸热量Q w 冷侧冷却液吸热量,单位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w=G w×Cp w×(t wo-t wi)/1000 ………………………………………(5-2) 式中: G w——水质量流量,kg/s; Cp w——水比热,kJ/kg℃; t wi——冷却水进口温度,℃; t wo——冷却水出口温度,℃。 5.9 热平衡误差δ 计算公式: δ=[( Q h - Q w)÷Q h]×100 % …………………………………………(5-3a) 或 δ=[( Q w - Q h)÷Q w]×100% ………………………………………(5-3b) 式中: δ——热平衡误差,%; 当热平衡误差δ大于±5%,试验参数应重新测量,直到δ不大于±5%。 5.10 散热能力Q 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空气通过EGR冷却器散发掉的理论散热量,单位为Kw(或W),其计算公式如下: Q=K×A h×△t m ………………………………………………………(5-4) 式中: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WORD教案2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WORD教案2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打算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运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明白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明白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依照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说明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明白得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依照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说明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什么缘故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舞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刻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取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如此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取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定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如何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28图12-16实验。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假如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取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如何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打算: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依旧固体好;如何操纵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取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取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缘故,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说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取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确实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取的热量是不同的。如何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取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练习 (新版)粤教沪版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通过散热器供暖 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夏天洒水降温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 两液体加热,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现有以下判断: (1)若m a=m b,则c a>c b(2)若m a=m b,则c a<c b (3)若c a=c b,则m a>m b(4)若c a=c b,则m a<m b 其中正确的是() A.(1)(3)B.(1)(4)C.(2)(3)D.(2)(4) 3.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两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T2一定是物质B的沸点 B.0﹣t1时间内物质A的比热容大于物质B的比热容 C.物质B一定是晶体,物质A一定不是晶体

D.t1﹣t2时间内物质B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用冷水冷却物体 B.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用热水供暖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大,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 5.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和密度,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比热容c/[J﹣(kg?℃)﹣1]物质密度ρ/(kg.m﹣3) 水 4.2×103水 1.0×103 煤油 2.1×103煤油0.8×103 铝0.88×103铝 2.7×103 铁0.46×103铁7.9×103 A.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B.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铁块,铝块的体积大 C.用水做供暖系统的循环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从表中可看出,密度大的物质,其比热容也大 6.2017年11月3日至5日,xx第二届遵义全艮车展在遵义市游客集散中心(奥特莱斯广场)举行。如图是一辆停在展区的传祺GS4城市SUV,下列关于该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停放的汽车不具有惯性 B.静止的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D.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因为海水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比热的计算

比热的计算 主讲:李超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 3、记住并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会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如c水=2c冰。 ③由公式Q=cm△t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 t求物质的比热容,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 ) -t) 放热公式:Q放=cm(t (2)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t。 说明: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用J/(kg·℃),质量用kg,温度用℃,热量用J。 ②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如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③在Q=cm△t中,如果物体吸热,△t就等于末温减初温,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t等于初温减末温,表示降低的温度。△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去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前面要带负号。如一块冰从-4℃降到-18℃,则△t=-4℃-(-18℃)=14℃。 ④解题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难点知识剖析 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由课本中的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度数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本领,与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变化无关,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而比热容也是用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依据之一。 例1、(2004·浙江湖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的太阳能,这相当于节约了______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3.9×107J/m3) 解析:Q=cm△t=4.2×103J/(kg·℃)×100kg×(80℃-30℃)=2.1×107J。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作者:————————————————————————————————日期: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 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比热容; 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 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3、用比热容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比热容有关的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 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 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 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

多? 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猜想: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 t1/℃液体末温 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 t/min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沪科版

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 了解比热容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单位的物理含义 2. 会查比热容表。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3. 理解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热量变化问题。一、自主 学习:(阅读课本P39——P43)完成下列问题 1.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两物接触时, 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放、吸;升高、降低). 2.相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有关。 3.同一块铁,把它的温度从20℃升高到200℃需要吸收的热量要比从20℃升高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有关。 4.讨论思考:相同质量(500g)的沙和(500g)水,在相同的太阳下照射,要使温度都升高 5℃,需要照射的时间长,由此得物体吸收热量多少可能与物质的有关。 二、合作探究 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猜想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可能。 2. 实验探究:由自主学习的内容可知道,物体吸

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和相同,这种方法叫法。 (1)比较书中图13-10 两个实验装置内容中有什么不同。 (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相同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加热时间长,烧杯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就。 (3)上述实验中,水和煤油的质量均为500g 初温都是20℃,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水和煤油加热,一边记录时间,一边观察温度计示数当煤油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的时间为1min,而水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2min,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 吸热多与 物质质量m/g 初温t1/℃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少 水 煤油 回答下列问题: a 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b 水和煤油的温度分别升高了多少?? t 油= ,?t 水= c 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吗?,若不相同哪个吸收的热量多 (4)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3、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这个特性,引入了一 个物理量 (比热容)。比热容意义是表示物质吸(放)热的物理量,比热容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复习过程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即。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单位:KJ/KG.K) 压力 x10 5 Pa 温度(摄氏度) 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 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 J/(kg·℃) 比热容量(25℃) J/(kg·K) 氢H 2 气14000 14300 氦He 1 气5190 5193.2 氨NH3 4 气2055 2050 氖Ne 1 气1030 1030.1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一、学习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同学的猜想,导入课题。 2、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关于比热容的四种典型计算题说明(打印版)

关于比热容计算题的几点说明: 1、咱是有单位的人,所以要对准单位,防止小陷阱,比如g与kg之间的关系 2、你必须先把关键记住,初温的符号:t 0(一切从零开始),末温就是t 了 3、最后,Q=c旭t这个万能的公式=多少条公式?自己要懂得写出来 4、对丁一道题目里出现了两个或以上的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符号是如何区别的? 5、有解有答,请注意这些小细节,意味着把你别人的差距拉大的可能。 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 0);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 公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 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C,末温为t=50 °C,升高的温度为△ t=t-to=50 °C—20 °C=30 °C ; 若给20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C,温度变化为△ t=t-to =50°C,则末温t=to+ △ t=to+50 °C=70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 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 X 10 J/ (kg -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C,罂收的热量是多少J? 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贝U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 (C铜=0.39 x 10 J/ (kg ?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C,质量为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C,质量是1kg,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 20 °C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水=J/ (kg - °C), C 铁=0.46 x 10 J/ (kg ?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 x 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C?如果质量也 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x 10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C呢?已知C 石=0.92 x 103J/ (kg - °C)(老板,C水没有给出来,我不会算啦,孩子,我们曾经说过,什么比热容 都不要记,唯独水的比热容要记,我是不会告诉你那个关键是 4.2的那个!PS:我想通过这样的计算, 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的铝锅中装有2kg的水,把他们从15 °C加热到95 °C,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 C水=J/ (kg ? °C)我说过了,打死我也不告诉你水的比热容,C铝=0.88 x 10 J/ (kg ? °C)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资料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 (c:比热容;Q:热量;m:物体质量;t:物体末温度;t0:物体初温度) 这是用来计算物体温度升高时的公式。若物体降低时,则是用物体的初温度减去末温度。即。 水的定压比热容经常会被用来计算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作为最常见的物质,它的比热数据较易获得,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K,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单位: KJ/KG.K) 压力 x10 5 Pa 温度(摄氏度) 0 2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 4.217 4.18 2 4.181 5 4.215 4.181 4.180 4.215 4.310 10 4.212 4.179 4.179 4.214 4.308 50 4.191 4.166 4.170 4.205 4.296 4.477 4.855 3.299 100 4.165 4.151 4.158 4.194 4.281 4.450 4.791 5.703 4.042 150 4.141 4.137 4.148 4.183 4.266 4.425 4.735 5.495 8.863 200 4.117 4.123 4.137 4.173 4.252 4.402 4.685 5.332 8.103 250 4.095 4.109 4.127 4.163 4.239 4.379 4.639 5.201 7.017 300 4.073 4.097 4.117 4.153 4.226 4.358 4.598 5.091 6.451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度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每升高一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或者温度每降低一度放出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物质化学符号模型相态比热容量(基本) J/(kg·℃) 比热容量 (25℃) J/(kg·K) 氢H 2 气14000 14300

比热容热量计算

热量的计算 【基础知识精讲】 1.根据某种物质的比热,可以确定质量不是 1kg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物体的初温用t o 表示,末温用t 表示,比热用c 表示,质量用m 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别用Q 吸和Q 放表示,则物体升高的温度为t -t o ,吸收热量可表示为Q 吸=cm (t -t o )降低温度为t o -t ,放出热量可表示为Q 放=cm(t 0-t)。 3.物体温度改变的多少也常常表示为△t ,即△t=t —t 0或△t =t 0-t ,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由物质的比热、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改变的多少这三个因素决定,与物体的初温、求温的高低无关。 【重点难点解析】 1.Q=cm △t ,它只适用于物体温度改变时(升温或降温)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有物态变化的过程不能适用,如若不考虑,就会出错误。例质量为1kg 的水,初温为20℃, 当它完全吸收3.696 × 105J 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根据 Q 吸=cm (t -t o )水的末温t=) ·/(102.410696.3350℃kg J J t cm Q ??=+×1kg+20℃=108℃,这个答案肯定是错误,因为水在职标准大气压下的最高温度为100℃,如果不继续加热,就不会沸腾,若继续加热,水就会沸腾,但不升温,吸收的热量用来进行物态变化,所以水的末温只能升高到100℃。 2.应用热量公式中的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慎,不可乱套。“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 ,而不是t ;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t 。 3.应用热量公式代人数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 4.热平衡: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将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了热平衡。因此热平衡的唯一标志是温度相同。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 吸,高温物体放出热量Q 放,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Q 吸=Q 放,利用这个关系可以求出物质的比热或物体的质量或物体的温度。 例1 质量为300g 的铜锅内,盛有1kg15℃的水,要把水烧开,间需要多少热量? 解析 这是一个热量计算问题,要把翰内水烧开,既要考虑水吸收热量,又要考虑铜锅吸收的热量,另外,把水浇开一般是指在1标准大气压下即水的求温为10O ℃,水盛在锅里,由于热传递它们的初温和末温分别相同。 解:Q 铜吸+Q 水吸 =c 铜m 铜(t-t 0)+c 水m 水(t-t 0) =(t-t 0)(c 铜m 铜+c 水m 水) =(100℃-15℃)[0.39×103J/(kg ·℃)×0.3kg+4.2×103J/(kg ·℃)×1kg] = 3.66945×105J 答:要把锅里水烧开,需 3.66945 ×105J 的热量。 说明:解此题时,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考虑到了水吸收热量忽视了铜锅的吸热,题中已知铜锅的质量,显著要求计算银锅吸收热量;(2)对水的求温,铜锅的初温和求温没有弄清楚,这与沸点,热传递知识有关,这些知识苦学得不扎实便会发生上述问题;(3)公

耗热量计算公式指南

维护结构的耗热量 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1、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Q=a*F*K(tn-tw) 其中: Q=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F——维护结构的面积,m2; K——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tn——室内计算温度,℃ 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a——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定义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Cp(这个表示在气压不变的条件下,如气压。但开水壶烧开水压力就会变,一般在地面都认为是不变的大气压)、(烧水的体积是不改变的)Cv和饱和状态比热容三种,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压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比容不变的

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在中学范围内,简单(不严格)的定义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降低1℃释放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 比热的单位是复合。 在中,、、的主单位统一为,的主单位是,因此比热容的主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内的字可以省略。) 常用单位:kJ/(kg·℃)、cal/(kg·℃)、kcal/(kg·℃)等。注意和开尔文仅在温标表示上有所区别,在表示温差的量值意义上等价,因此这些单位中的℃和K可以任意互相替换。例如“”和“焦每千克开”是等价的。 相关计算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表示,即C=ΔQ/ΔT。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C/m=ΔQ/mΔT。对于微小过程的热容和比热容,分别有C=dQ/dT,c=1/m*dQ/dT。因此,在物体温度由T1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训练题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有关,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2、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 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 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沙子/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l0所示的实验。(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用图3-2-12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

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培优

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t 0-t) 公式中,t 为末温,to 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 ,末温为t=50 O C ,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 —20 O C=30 O C ;若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 =50O C ,则末温t=to+50 O C=70 O C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 g ·O C ),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升高20 O C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 若这些热量被5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 ?(c 铜=0.39×103J/(k g ·O C )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O C ,质量为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O C ,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O C 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103J/(k g ·O C ),c 铁=0.46×103J/(k g ·O C ). 3、质量为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 J 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O C ?如果质量也为2kg 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 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O C 呢?已知c 石=0.92×103J/(k g ·O C )(我想通过这样的计算,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质量为500g 的铝锅中装有2kg 的水,把他们从15 O C 加热到95 O C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c 水=4.2×103J/(k g ·O C ), c 铝=0.88×103J/(k g ·O C ). 5、质量为5kg 的铁球,初温为10O C ,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O C ,则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 使其温度升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的功(c 铁=0.46×103 J/(k g ·O C ) 6、质量为5kg 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O C 升高到50O C 时吸收了1.95×104J 热量,这种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 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二、热平衡问题:指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条件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放吸Q Q )且在热平衡状态下,两个物体的最后温度相同,不再进行热传递。 1、将500g 温度为750C 的水加入2.5kg 温度为15O C 的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多少O C ?(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都相等) 4、将500g 温度为75O C 的热水加入温度为15O C 的冷水中,热平衡后的水的温度是25O C,问原来冷水的质量是多少kg ?(假定没有热量损失,且在热平衡时水的温度相等) 三、有关水的温度升高问题 1、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 ,初温为30 O C 的水吸收2.52×105J 的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O C ? 末温是多少O C ? 2、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 ,初温为60 O C 的水吸收2.52×105J 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O C ?,末温是多少O C ?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 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 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 (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3)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 3、进行试验:某组同学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中,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1)交流实验数据,说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学生活动二:阅读132页比热容,回答下面问题. 1、定义:由于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不同,为了揭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 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比热容。物理学中规定: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为该物质的,它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意义:看常见物质比热容表格,了解各种物质比热容,可知(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相同、不同)(2)水的比热容最大,水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 沙石的比热容为,它的意义是 ,如果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要(快、慢)。 3、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 (1)人们常用冷水冷却发动机,冬天人们用热水来取暖,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 (2)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能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吗? (3)你能再举一例吗? (4)如果把这杯水倒去一半,所剩部分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 J/(Kg℃)。 ★学生活动三:探究热量的计算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 1Kg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为J; 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