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3、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4、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5、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

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6、作业: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2、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3、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4、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5、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6、小结:

7、作业:课后练习题。

第三课时

1、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

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2、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度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带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亚热带: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3、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4、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有哪些?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5、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6、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7、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8、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9、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10、总结

第四课时

1、思考以下问题:

(1)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

(2)观察课本第39页"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从图中观察,寒潮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寒潮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

2、讨论以下问题:

(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3、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4、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5、了解我们周边的地区和社区在过去发生过哪些气象灾害,造成了那些危害和损失,人们是怎样防治的。

6、总结

7、作业: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水系概况和黄河水系概况。

4、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和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

5、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和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2、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3、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4、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5、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6、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7、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8、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

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第二课时

1、引入新课

2、学习长江概况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

〔老师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

〔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

〔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3、找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4、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5、从地形的角度,谈一谈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坝的好处。

6、阅读长江之最。

7、总结。

第三课时

1、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2、活动一:

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

4、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解释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6、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其中最为主要的措施是: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

8、总结

9、作业: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2.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4.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讲授新课

1、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3、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4、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5、提问:

(1)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2)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6、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学习矿产资源

1、讲述矿产资源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如何呢?

2、指导读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三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看出: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3、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同时,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负担。

4、矿产资源按用途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刚才说到的煤、石油都属于能源矿产,大家说一说还有什么能源?

5、指导学习请结合生活实际,说明煤、石油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6、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7、提问:我国金属矿产情况如何?

8、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9提问: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10、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完成填充图册。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2、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3、讨论:

(1)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2)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3)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4)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5)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6)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7)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2、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

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3、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4、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5、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6、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

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7、作业:完成填充图册。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2、[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3.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丰富,河水量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河流的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小结]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9页‘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思考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 [学生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

3、 [提问]根据己学过的知识分析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为什么?(西南、中南地区,这些地区河流水量大,落差也大)

[教师归纳]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这些水系河流的上游河段,流经我国地势变化剧烈的地区,而且水量又比较丰富,因此这些河段水能很丰富。

4、[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

[教师讲解]我国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在全国兴建了很多座水电站,其中长江上的葛洲坝和黄河上的龙羊峡发电量最大。但到1987年底为止,全国已开发的水能资源还不到可开发总量的10%,尚未开发利用的占绝大部分,因此我国水电的开发潜力还很大。

5、复习巩固

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6、作业|:对照我国水电站分布图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内容。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2、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3、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4、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5、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6、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7、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8、教师小结

9、作业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

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3.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D?D淮河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提问]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讨论]学生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

淮河的治理:

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

①中游:修蓄洪工程

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

②政府应对淮河沿岸的工厂加强治污力度,对限期不能达标的工厂、企业强行实行关、停、并、转等等。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新课

〖活动〗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76的活动第1题。“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山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依次向学生说明:

秦岭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以面食为主,树木冬季落叶。

秦岭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树木大多常绿。

〖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7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

【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强烈。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新课

1、课本P78活动

2、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并用线连接起来。

阴山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3、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人口众多

4、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它分别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6、、我国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三、小结

四、作业

课后或课堂作业填充图册P32—34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①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明确南北方的分界线,从而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②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③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学生受到生动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分析南北方的地形特点。

2、学生:北方地区的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3、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种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

4、教师提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北方和南方地区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描述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5、学生回答:北方干旱,南方湿润,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

6、教师:要想知道这些现象的成因,就要分析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7、出示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北方城市的气候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

学生讨论后回答: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1、出示长江流量和黄河流量图

教师:对比长江流量与黄河流量图,流量变化与降水变化有什么关系?

学生:河流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增大。

教师:了解北方和南方地区气候不同对河流的影响,下面来看看对植被的影响。

2、出示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图。

比较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不同,说说受什么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3、回忆北方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小结

5、作业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4.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5.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干旱的西北地区】

1.通过读图体现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收集一些能够表现西北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再加上教材中提供的三幅景观图像: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使学生感受到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2、引导学生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从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东部主要是广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则是雄伟的高山和巨大的内陆盆地相间分布。

3、利用西北地形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出西北地区是全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引导学生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利用“中国地形图”分别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的海洋的直线距离,体会出本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推导出对降水的影响。

4、利用教材中的图5.15可以看出,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50~400毫米之间,影响了这里的地表形态,造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分布。由于气候比较干旱,我国90%以上的沙漠、戈壁分布在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5、区域内部干旱程度不同,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继续研究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发现,由于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自然景观表现为草原;往西,距海洋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往西,距海洋的距离更远,降水量更加稀少,自然景观由荒漠草原过渡为沙漠。让学生观察景观图,更形象地看出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完成活动2。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新课

1.“高”是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首先,引导学生从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观察、分析青藏地区的地形特色。青藏高原不仅海拔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且在青藏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引导学生从海拔高和多高山两个方面认识青藏高原“高”的自然特征。

第二,再从地形图下面的两张景观图,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通过开展活动,利用教材中的图5.18拉萨的气温年变化和图5.19成都的气温年变化,比较两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同时再次复习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

2.“寒”是青藏高原另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它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继续阅读青藏高原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让学生通过计算深刻理解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上面的活动,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认识到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

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这样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从中分析出自然界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3.从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方面,解释青藏地区的许多自然现象。

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这是因为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光能资源。

三、小结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学习新课

1.教材中的图5.21提供了许多信息:首先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总结。在这里将前面两个框题的有关内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对比出两个区域在地形方面的特色。联系前面学到的西北地区从东向西的自然景观的差异,联想到对牧业生产的影响。

或者从活动课文中的景观图入手,先从感性上了解牧场的差异,然后再通过读图分析原因。

第二,观察图5.21中草地的分布地区,很容易从图中看出以草地为主的地区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认识到我国牧业生产的分布地区。

第三,观察不同牧区的主要畜牧品种,细心的同学观察出不同动物的特点。例如,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动物,被称为“高原之舟”,它的毛厚而长,可以卧雪御寒,体矮身健,能爬山负重。牦牛的肉质好,乳可制酥油,皮能制皮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牛粪可作燃料。牦牛是藏民不可缺少的牲畜。

2.牧民的生活要与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相协调,体现了良好的人地关系。通过对牧民的传统民居──蒙古包的认识,明确民居与牧区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关系。

3.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是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从图5.21中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在图中找到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观察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分布规律是什么?

这些地区面积较小,分散分布。它们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些地区往往出现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等),另外还有河流的谷地。

4、提出问题: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区?与学生一同分析原因,突出区域特色。

三、小结

四、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3、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4、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5、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

第一节疆域 (2课时)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位置和所在半球。 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地理位置 展示电脑投影2页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讨论】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3页活动1和活动2)。 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

俄罗斯、加拿大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多媒体展示蒙古、日本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 我国国土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纬度位置→适合农业生产。 对外交往合作: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分布较多;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 其他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承转我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国土面积也很大,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国土辽阔呢? 讨论议题:从数字看我国辽阔的国土,结合做5页活动1。 展示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课件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要求说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 讨论5页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归纳解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季,东、西经度跨距大,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每相差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晨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展示4页图1.3的课件请同学上台指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讨论6页活动2组织全班发言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领土大的好处:人们活动的空间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自然条件多样,物产丰富;国防的腹地宽广;风土人情地域差异大,文化丰富多彩。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一)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2.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3.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000千米 (三)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第1课时优良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大凡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扼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良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简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概述中国四至点的大致位置。同学们,你能在这幅中国地图上找到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的位置吗?请用彩色笔把它们圈出来。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严重意义。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严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年级八科目地理任课教师谭小刚 授课时间9月6 第一课 时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二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学习地理的基础上,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识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课内容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编号:

四、教学重点难点[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f978305.html,][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f978305.html,]重点[来源:学优 高考网gkstk]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难点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五、教学过程 设计【新课讲授】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海陆位置气候(降水)农业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洋事业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类别 面积(亿平方千米) 比例 海洋 3.61 71%

陆地 1.49 29% 地球表面 3.61+1.49=5.1 100% 2、海陆分布 类别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海洋 南半球 西半球 陆地 北半球 东半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章第1节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2课时)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位置和所在半球。 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地理位置 展示电脑投影2页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讨论】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3页活动1和活动2)。 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 俄罗斯、加拿大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多媒体展示蒙古、日本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 我国国土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纬度位置→适合农业生产。 对外交往合作: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1疆域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教学准备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近50度。 教师归纳: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她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二、新课教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看图知位置 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来就可以了。 位置问题讲完后,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过渡到课本P3“活动”。 2.讨论知优越 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组织学生分两大组针对课本P3“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差5500千米。北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在如今人的几种史学的定义中,就中国未来史学的发展而言,比较有意义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学”说、李振宏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体的和实证的科学”说和蒋大椿先生的“整合学”说。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集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学生回答、更正)(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二、展示目标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观看教材第3页图 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 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为例归纳我国的资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媒体

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吗? 【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 第三中国的自然资 第一节、自然资的概况和矿产资的分布特点 一、自然资的概况 【讲授新课】 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

然资的基本特征? 【板书】我国自然资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 【提问】中国林木资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 【讲解】我国在资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 【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可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倡议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也可带领学生确定环保队队员、标志和活动时间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讨论,大家可以得出我国自然资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但是这节课我们更重要的收获是我们确定了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节约利用和保护资。 矿产资(一课时)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 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以下是本人为您精心准备提供的关于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哦!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

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中国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中国版Eighth grade geography Volume I teaching pla n complete works (I) Chinese version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中国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 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 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 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