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疾病预防与防治

1.猪瘟:老病新面孔,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主流。
猪瘟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罪魁祸首。不要总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了。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是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些许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没了踪影。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一般地,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就发生无名高热,便秘,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时,没断奶的仔猪不会发生猪瘟;如果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待长到小猪、架子猪、肥育猪时,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
因为对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惟一的办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头份,3小时后再哺乳;双月龄时二免:50~60天注射疫苗2头份,即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2.猪丹毒:常见多发,防疫不可忽视。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对盐腌、火薰、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一般可存活70~150天。对热抵抗力弱,50℃15~20分钟,70℃5分钟可杀死。耐酸性较强,对其他常用药如3%来苏尔,1%漂白粉,1%氢氧化钠钧较敏感。本病可感染多种畜禽,人也可感染。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饮食经消化道和皮肤创伤接触病菌而引起发病。
临床特点:急性败血型,高烧达42℃~43℃,精神高度沉郁,有的呕吐、便秘、粘膜发绀,皮肤潮红,继而发紫,以耳根、颈背多见,有的突然死亡。亚急性疹块型,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俗称“打火印”。多发生有胸腹、背、肩、四肢,多呈方形,菱形或圈形。突出于皮肤表面,初期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呈紫色,指压不褪色。慢性常表现为四肢关节炎和内膜炎症状。
剖检症状:皮肤有疹块或坏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多汁,肾常瘀血肿大,俗称“大红肾”,脾肿大,樱红色,慢性丹毒猪心脏二尖瓣有菜花状赘生物。
防治措施:目前使用的疫苗有猪丹毒活疫苗。猪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病猪,并迅速治疗。治疗本病以青霉素疗效最好,其次是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金霉素及泰乐菌素等。
3.猪副伤寒:在改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

进行隔离治疗。

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断奶后的仔猪,成年猪及哺乳仔猪很少发生。其传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了饲料、饮水及土壤等,健康猪吃了被传染的食物而感染发病;另一种是病原体平时存在于健康猪体内,但不表现症状,当饲养管理不当,寒冷潮湿,气候突变,断乳过早,有其他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侵袭,使猪的体质减弱,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即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致病。
潜伏期3~30天。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但不像猪瘟那样委顿,鼻端干燥。病初便秘,以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常有腹部疼痛症状,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最后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偶尔咳嗽,痉挛,一般经4~10天死亡。耳及腹部皮肤有紫斑。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心内膜、心外膜、膀胱、咽喉及胃粘膜出血;脾肿大,呈暗紫色;肝肿大,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胆囊粘膜坏死;盲肠、结肠粘膜充血、肿胀,肠壁淋巴小结肿大。慢性型(结肠炎型)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与肠型猪瘟相似。体温稍许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复下痢,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暗绿色,形同粥状,有恶臭,有时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以后逐渐脱水消瘦,皮肤上出现痂样湿疹。有些病猪发生咳嗽。病程2~3周或更长,最后衰竭死亡。主要病变在盲肠和大结肠。肠壁淋巴小结先肿胀隆起,以后发生坏死和溃疡,表面被覆有灰黄色或淡绿色麸皮样物质,以后许多小病灶逐渐扩大融合在一起,形成弥漫性坏死,肠壁增厚。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到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不死灶,这是猪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肺有时见到卡他性或干酪样肺炎病灶。
要在改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隔离治疗。同时用药剂量要足,维持时间宜长。抗生素疗法加强饲养管理,初生仔猪应争取早吃初乳。断奶分群时,不要突然改变环境,猪群尽量分小些。在断奶前后(1月龄以上),应口服或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预防。发病后,将病猪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猪舍应彻底清毒。耐过的猪多数带菌,应隔离肥育,种猪予以淘汰。病死的猪不准食用,以防食物中毒
.蓝耳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目危害较大的疾病。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猪发生的一种新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率高,对

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
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且各个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得病,但以妊娠母猪和2~28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其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接触传染和空气传递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旦传入可出现持续感染达16个月之久,2~3个月内有85%~95%的母猪血清学检查呈阳性。
综合防治方法:一是从外地引进的生猪要严格检疫,并至少观察隔离饲养8周,对确系健康的猪才能合群饲养,严防疫病传入。二是要严格养猪场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转群制度,落实配套的疫病综合防疫制度。三是加强对母猪的精心护理,冬春季节舍温应保持在22℃~26℃,并保证母猪饲料全价营养,确保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同时注意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四是对发生该病的猪场和病猪死亡的栏舍,可采用2%~3%火碱消毒圈舍,或用0.2%过氧乙酸带猪消毒。五是对已发生该病的患猪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缓解病情和防止继发感染:①猪群用紫锥疫毒清100克拌料100公斤以抑制病毒复制、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肌肉注射欣氟罗以利于病猪解热消炎;②发生有早产、流产症状的母猪,可在肌肉注射黄体酮的同时,配合用鲜苔麻根20克、仙鹤草25克、艾叶10克,煎水给猪内服,以利母猪安胎保胎;③肌肉注射替奥福,每公斤体重3-5毫克,以防患猪发生继发感染;④保持猪舍内清洁、通风干燥,以促进病猪康复。六是对病弱仔猪及早淘汰,死胎及死亡的病猪作深埋处理,以减少病源的传播
5.流感:虽是小病可别小看。
猪感冒是由于对猪只管理不当,寒冷的突然袭击,如贼风、穿堂风、初冬未注意防寒保温等所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仔猪多发,且多发生于气温骤变的季节,但没有传染性。其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末梢部分发凉或皮温不整、流泪、鼻流清涕以后转为脓稠鼻涕、呼吸增快、严重者畏寒怕冷,不愿行走等,可继发支气管肺炎。
猪流感是由于猪流感病毒所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40℃以上,有时高达42℃。眼鼻常流出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有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多头猪挤在一起。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个星期之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解剖病死的猪,发现病变以呼吸器官为主,可见上呼吸道(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出

血,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或杂有血液。在肺的心叶、尖叶和中间叶出现鲜牛肉状
病变,呈紫红色,多呈不规则的对称。肺病区膨胀不全,塌陷,周围肺组织发生气肿(外观呈苍白色)。肺门、纵膈淋巴结水肿、充血。
无论猪的感冒还是流感,虽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实际上,猪得了这两种病以后,往往成为“百病之源”,特别是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会成为许多疫病的先兆或诱因,如不及时控制,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发现后一般可用解热镇痛药如欣氟罗进行对症治疗,使用紫锥疫毒清抑制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
6.猪链球菌病:继发混合感染多。
常在猪患感冒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3天内死亡。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7.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初似感冒流感,注射疫苗是关键。
仔猪先表现严重的打喷嚏,有鼾声,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似感冒流感。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鼻甲骨萎缩和鼻中隔歪曲,有时还伴随着上颌变短和扭曲等症状。病死率低,此病普遍发生在集约化养猪场中。
防治措施:用抗生素药物如磺胺磺等预防可以降低此病的发生。管理上做到全进全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也能消灭病因。
8. 猪伪狂犬病:类症多,重在鉴别诊断。
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痒现象。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者含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
类症鉴别:对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应与链球菌性

脑膜炎、水肿病、食盐中毒等鉴别。母猪发生流产、死产时,应与类症相区别。链球菌病除有神经症状
外,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白细胞数增加。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水肿病多发生于离乳期。眼睑浮肿,体温不高,胃壁和肠系膜水肿。食盐中毒有吃食盐过多的事实,体温不高,喜欢喝水,有出血性胃肠炎,无传染性。
防治措施:要自洁净猪场引进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消毒1次,粪尿放发酵池或沼气处理。捕灭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活疫苗,乳猪出生后一周注苗0.5毫升,断奶后再注苗1毫升;3月龄以上的仔猪和架子猪1毫升。成年猪和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2毫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