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蛋宝宝

科学活动:蛋宝宝
科学活动:蛋宝宝

科学活动:蛋宝宝

设计意图:

蛋是幼儿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发现蛋的特点——找出鸡蛋和鹌鹑蛋的异同点——尝蛋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笑脸若干、鸡蛋、鹌鹑蛋各种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蛋宝宝。

1、看看摸摸说说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老师的这个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鸡蛋若干,鹌鹑蛋若干)

3、说说蛋的形状及猜猜生蛋与熟蛋。

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蛋的形状(两个蛋都是椭圆形,鸡蛋大、鹌

鹑蛋小)

教师:两个都是蛋宝宝,你们想想蛋宝宝可以怎么玩呢?

4、请几位幼儿上台和蛋宝宝做游戏

可以滚、搓、转等

二、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

提问: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

滚、搓、转等

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请幼儿看图片,边看图片边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什么蛋?(鸡蛋)它的妈妈是谁?(母鸡)

这是什么蛋?(鹌鹑蛋)它的妈妈是谁?(鹌鹑)

三、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再来看看这两个蛋宝宝的外衣上面有什么不一样的?

鸡蛋的外衣没有花,鹌鹑蛋的外衣上有花纹。两个蛋都是椭圆形,而鸡蛋大、鹌鹑蛋小。

我们接着来看看下面的图片,蛋里面都有什么?

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

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大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四、游戏:给蛋宝宝送笑脸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喜欢哪一种蛋宝宝就在那种蛋宝宝的下面贴笑脸,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五、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

延伸活动:区分熟蛋和生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范畴。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3课做好认知铺垫。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动形式的不同。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研讨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了。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 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 3.汇报硏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 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纸,了解纸的制作过程,感知纸的不同用途,知道纸是中国人最先发明的。 2、结合生活经验和探索操作活动,感知认识不同质地的纸张。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如:宣纸、复印纸,餐巾纸等废旧材料,各种工具如蜡笔、透明胶带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主探索: ——交代任务:我们要用各种纸做些东西送给XX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吗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纸做,为什么 ——幼儿用纸操作。 二、交流自主探索结果,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 ——理事会:今天你做了什么,用什么纸做的,为什么用这种纸做 ——小结:纸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吸水快、有的吸水慢。 三、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 ——老师:图上有哪些纸这些纸有哪些特性它们有什么用处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纸,它们有什么用

——迁移知识经验:平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 重点介绍:书、杯子、人民币 一、观看录象,帮助幼儿了解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初步知道纸的制作步骤。 ——老师:造纸需要什么材料: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纸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的 二、讨论活动 老师:造纸需要这么多材料,而且还需要这么多复杂的工序才能制作出来,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和节约纸张呢 这是幼儿本学期初次参与活动,孩子们显得特开心。当看到不同的纸张时,孩子们很快说出了认识的纸张名称,只是对蜡光纸比较陌生。在实验操作中,孩子们都能自己独立进行尝试,最终,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了餐巾纸吸水最快,其次是报纸,最后一名的是蜡光纸。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提高了。我也发现,只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孩子们的发现是无穷的,他们想到的问题老师幼儿都想不到。所以教师应给予幼儿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此时教师应是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和学习伙伴。幼儿只有在亲自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才能对获得的知识掌握扎实。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幼儿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通过分组活动、加深对纸的认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活动准备: 1、用多种纸制成的纸娃娃一个。 2、VCD、碟片《造纸的过程》 3、各种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简要了解纸的制造过程,导入活动 1,出示数张纸,提问:这是什么?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怎么造的呢?你想不想知道? 2,放VCD,引导幼儿观察,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纸用树皮、植物的根、茎、叶等加工成的。 二、认识纸的种类 1、出示纸娃娃,教师以纸娃娃的口吻说话:“小朋友好,是一个特别的娃娃,请你猜一猜,是用什么作成的?摸一摸身体的各部分材料有什么不同?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找一找,你的盒子里有没有相同的材料。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纸娃娃的各部分材料,启发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幼儿讨论回答,师生小结,纸有多种多样的,它们颜色不同,厚薄不同,软硬不同。 三、通过实验,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 2、幼儿分组实验,并思考,你发现了纸可以怎么样?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纸具有易燃、易撕、易湿、易皱、可折、卷、体轻等特点。 四、观察纸制品,了解纸的用途 1、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2、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启发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可以做什么?教育幼儿爱惜纸张和书本。 五、[1][2]下一页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类纸,提问:“你想用什么样的纸发明什么?它对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请你做一做,说一说。” 相关内容:幼儿园教案|教育论文|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环境布置|幼儿园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随笔

(完整)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3、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4、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5、播种方法:选种、松土、下种、浇水。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都是绿叶提供的。 9、植物的叶子是平展的,这样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子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11、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凤仙花的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14、果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种子、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16、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7、凤仙花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8、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95天。 19、茎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如凤仙花的茎——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茎;红薯的茎、南瓜的茎——匍匐茎。 20、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1播种方法: 1、选种:要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在花盆里放入适量的土; 3、按出小坑,放进种子,再用土盖上; 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放在温暖的地方。 22、光合作用原理: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公式: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 23、怎样证明茎能运输水分? ①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②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变化 ③芹菜的茎变红,说明茎能运输水分 24、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

方法二:(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 (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 (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观察结果:陀螺上的“小红点”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3.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形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动或者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另外,发条青蛙和弹弹球还有可能是竖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串联,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动。 探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 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比如小汽车从A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比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转动方向盘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不断改变地移动,比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比如弹簧摇马弹簧的运动、汽车启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是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比如钟摆的运动、踩学生交流 回答:生活 中的各种 各样物体 的运动形 式。 感知生活 中其他物 体的运动 形式。 移动、转 动、滚动、 振动和摆 动五种,各 种运动方 式之间并 不是孤立 存在的,它 们往往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复 杂的运动 方式可能 包含多种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案反思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及纸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案吧。活动目标: 1、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及纸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报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包装纸、纸作品(纸球、纸飞机)、打火机、纸盒、纸箱、纸杯、挂历、明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制品的种类及用途。 师: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纸制品,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纸制品?它有什么用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纸制品的质地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纸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这些纸制品有哪些不一样?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独立发言。你认识哪种纸制品,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3)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制品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各种植物以及琳琅满目的果实总是非常感兴趣。因此,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自然酝酿而成,它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自由介绍---猜测验证---拓展延伸”过程,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种子认知经验,鼓励幼儿关注周围生活,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秋天乃至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品质。重点:了解植物种子的不同生长部位及作用。难点:能够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种子的生长部位。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 本学期班级植物角创设根据根茎类植物展开种植活动的,我班幼儿知道红薯、马铃薯等植物就是植物的种子。另幼儿对于植物已经也有一定的了解,能认识常见的种子,如:红豆、绿豆等。 幼儿的缺: 幼儿对于植物的种子在哪个具体的位置还不明确,需要去探索发现植物种子的秘密。 提升点:了解植物种子的不同生长部位及作用,能够用较准确

的语言讲述种子的生长部位。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了解植物种子的不同生长部位及作用, 2.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种子的生长部位,发现种子的丰富多样,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准备:图片ppt 一、导入活动 二、小组操作,讲述种子藏在哪里 1.出示图片: 2.提问:请你们说说这些食物的种子藏在哪里? 3.提出要求: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说说这些食物的种子藏在哪里?然后把种子藏在同一个地方的食物放一起。 4.幼儿小组操作 过度:你们都很厉害,都找到了这些种子藏在哪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把! 三、分享操作结果,结合PPT了解种子藏在哪里 1.小组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2.结合PPT了解种子藏在哪里 (1)藏在果肉里的种子(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柿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运动》(练习题)

1.2.各种各样的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旋转的指尖陀螺的运动形式是,上下往复运动的钢尺的运动形式是 ,荡着的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2.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等。 二、选择题 1.荡着的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 A.摆动 B.振动 C.滚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飞碟的运动形式是平移和转动 B.在地上旋转的陀螺的运动形式只有转动 C.火车车轮的运动形式包含平移和滚动 3.关于指尖陀螺上某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围绕中心点做圆周运动 B.围绕中心点往复摆动 C.做直线平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钢尺一头平按在桌边,拨动另一头,则另一头上的某点呈弧线上下往复运

动 B.在地上滚动的玻璃球,其表面上的某点的运动形式只有滚动 C.行进中的玩具汽车上的某点的运动形式是平移 三、判断题 1.钟摆、秋千、汽车雨刮器运动时的轨迹都是弧线。( ) 2.观察运动中的玻璃球,可以发现它的运动形式是滚动。( ) 3.同一个物体可能含多种运动形式。( ) 4.物体平移时的轨迹是弧线,摆动时的轨迹是直线。( ) 四、简答题 是不是每个物体都只有一种运动形式? 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五、连线题 下面这些缓慢运动的物体,你能正确选择方法来判断它们的生长或运动?指甲的生长 水位的上升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月亮的移动利用周围物体来判断 小苗的生长

参考答案: 一、1.转动振动摆动2.摆动转动振动滚动平移 二、1. A 2. B 3.A 4.B 三、√√√× 四、不是。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车轮是滚动,其他部分是平移。五、 指甲的生长 水位的上升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月亮的移动利用周围物体来判断 小苗的生长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目标: 1 .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及纸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报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包装纸、纸作品(纸球、纸飞机) 、打火机、纸盒、纸箱、纸杯、挂历、明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制品的种类及用途。 师: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纸制品,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纸制品?它有什么用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纸制品的质地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纸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这些纸制品有哪些不一样?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独立发言。你认识哪种纸制品,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3)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制品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 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3.探索纸的属性。 师:刚刚我们玩过的这些纸制品都是纸做的,那么 它们有哪些特性呢? (1)出示纸作品,了解纸易折、易揉的特点。 师: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教案出自:教案网) 你看,老师带来了纸的好朋友,看一看猜一猜它们是怎 么做出来的?(出示纸球、纸飞机)幼儿分组自由探索。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 法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纸可以撕出来做纸球、纸飞机,纸的用处 真不少。 (2)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师:现在请小朋友猜想一下,如果纸掉进你了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幼儿发言。 师:小朋友们都说纸会湿的,那我们做个试验验证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习题

2.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填空题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______________位置发生了变化。 2.一个物体沿直线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3. 钟摆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______________。 4.一个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圆形轨迹转,就叫做______________。 5.坐在汽车上的人们,在汽车急刹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______________倾斜,当汽车起步的时候,乘客的身体会向______________倾斜。 6.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移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7.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题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2.身边物体的运动仅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摆动和旋转。() 3.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 4.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

5.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6.在汽车急刹时,体重较重的人不会向前倾斜。() 7.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8.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9.判断物体运动快慢不需要参照物。() 10.拍桌子能使小球受到振动而运动起来。() 三、选择题 1.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属于()。 A.平动 B.转动 C.滚动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中,()与其他物体运动方式不同。 A.草地上滚动的皮球 B.摆动的秋千 C.摆动的钟摆 3.小明在玩具汽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当车开动时,正确的说法是()。 A.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一样 B.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不一样 C.无法判断 4.跳水运动员,从跳板起跳后,跳板的运动是() A.上下振动 B.左右摇摆 C.圆周运动 5.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属于振动的是()。 A.运动的自行车 B.正在响的琴弦 C.掷铅球 6.皮球在围绕着中心点转动的同时,整个位置也发生变化,这种运动方式是()。 A.滑动 B.滚动 C.转动 7.风车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是()。 A.滑动 B.滚动 C.转动 8.下列物体的运动路线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目标: 1 .感知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纸制品及纸制品的用途,初步了解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制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报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包装纸、纸作品(纸球、纸飞机) 、打火机、纸盒、纸箱、纸杯、挂历、明信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制品的种类及用途。 师: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多纸制品,你见过什么样子的纸制品?它有什么用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纸制品的质地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纸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这些纸制品有哪些不一样?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独立发言。你认识哪种纸制品,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它有什么用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 2 页共 5 页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制品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3.探索纸的属性。 师:刚刚我们玩过的这些纸制品都是纸做的,那么它们有哪些特性呢? (1)出示纸作品,了解纸易折、易揉的特点。 师: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你看,老师带来了纸的好朋友,看一看猜一猜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出示纸球、纸飞机)幼儿分组自由探索。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纸可以撕出来做纸球、纸飞机,纸的用处真不少。 (2)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师:现在请小朋友猜想一下,如果纸掉进你了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幼儿发言。 师:小朋友们都说纸会湿的,那我们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好不好?(实验)(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朋友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我们知道了纸遇见水会湿掉的,这说明了纸是有吸水性的。 通过实验了解纸易燃的特点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燃烧实验)小结:引导孩子自己总结:纸遇到火会燃烧。 4.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纸,如果没有了纸,我们的生 第 3 页共 5 页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

12.植物的茎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业;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解剖茎的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教师准备: 放大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一盆带叶的植物,叶子有些枯萎。 教师引导语:这棵植物由于缺水叶子有些枯萎了,谁想帮忙给它浇浇水? 一生上来给植物浇水;其他学生观察浇水的过程。 教师引导语:你看到这位同学把水浇到哪儿了? 预设:土壤或者根……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教师引导语:水分进入根部以后,是怎样运输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的呢? 预设:通过茎…… 教师引导语: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植物的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给花浇水引发根吸收水,茎输送水,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新知。】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课件欣赏不同植物的茎。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看完了不同植物的茎,你大胆猜测一下茎里边是什么样子的? (猜测)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语:验证我们猜测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看,老师这儿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会怎样用它们进行探究呢?(出示浸在稀释红墨水的带叶枝条,小刀,放大镜) 预设: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生汇报。 3.验证实验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想出了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实验观察,老师在课前把植物的枝条放在稀释的红墨水里在阳光下放置了3—4小时,也带到了课堂上。在探究之前老师还要问,你知道怎么切植物的茎? 生汇报可以演示。 师课件出示植物茎的切法: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2 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2《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观察结果:直尺上的“小红点”快速的左右(前后)摆动或转动。 2.指尖陀螺。 方法一: (1)在陀螺“叶片”的最外侧贴上“小红点”。 (2)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陀螺中心,用其他手指拨动陀螺的“叶片”。 (3)当陀螺快速旋转后,慢慢松开拇指。 观察结果:陀螺上的“小红点”在快速地旋转着。 方法二: (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 (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 (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观察结果:陀陀螺上的“小红点”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3.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按操作方法进行 探索活动,注意 观察结果。 按操作方法进行 探索活动,注意 观察结果。 通过两种操作方 法,观看的结果 是指尖陀螺的运 动方式是不同 的,引出结论。 了解多个物体的 运动形式和它们 运动时的运动轨 迹。

结论: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形式。 3. 交流研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 (1)移动(滑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而 且物体各个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转动:也叫旋转运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 心点做圆周运动,整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3)滚动:在围绕中心轴转动的同时,物体的 整体有位置的移动。 (4)振动: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 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5)摆动:一个物体来回摇摆时做的运动。 教师总结: 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滑动、转动、滚动、振 动和摆动五种,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 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 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学生交流、谈论、 回答。 认真学习,思考, 记录。 对物体的运动形 式进行总结,告 诫学生平时要善 于观察、善于思 考,从中总结, 发现其中的运动 规律,这样才能 学好科学,用好 科学。 4. 科学拓展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 式。雪花老师资料制作微信:x3481913332 人绕中心轴的运动形式是转动。 人在木马上的运动形式是上下往复运动。 我们站在外面看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像波 浪一样上下起伏做圆周运动。尝试说出运动形 式以及画出简单 的运动轨迹。 对学习的知识进 行活学活用。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各种各样物体运思考小结内容,

各种各样的纸教案

中班科学:好玩的纸 刘金灵 活动目标: 1、感受牛皮纸、宣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索纸的吸水性、抗拉力、厚薄等特性。 3、对纸的特性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感受牛皮纸、宣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活动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探索纸的吸水性、抗拉力、厚薄等特性。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同样大小的宣纸、牛皮纸、打印纸每桌各一筐。 3、每桌一个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各样的纸的实物及课件,了解各种纸的种类及特性。 1、出示各种各样的纸,引导幼儿与纸宝宝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2、看一看说一说,观看课件,认识常见的纸及用途,了解其他的各种纸及用途。提问:你认识哪些纸?他们有什么用处? 还有哪些纸是你不认识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种类的纸如卫生纸、报纸、卡纸、打印纸等,还有一些刚刚小朋友不认识的摸起来有点拉手,像老奶奶脸上皱纹的叫皱纹纸;像牛皮一样黄黄的叫牛皮纸,用来了写毛笔字的纸叫宣纸。 3、结合课件,了解其他纸的种类及纸制品,进一步扩展纸的种类及用途,激发探索的欲望。 二、通过不同的实验和方法探索宣纸、牛皮纸、打印纸三种纸的硬度、吸水性、抗拉力。 1、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多种方法,比较三种纸的硬度。 提问:这三种纸哪种纸最硬?哪种最薄?你是怎们知道的?

小学科学《茎的作用》教案

《茎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持叶、花、果实等作 用。 2、培养学生学会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植物用导管运输水分和养料。 2、难点:使学生学会茎能运输水分的实验能力。 三、教具准备 用清水和用红墨水染红的水养的芹菜各5枝,用染色水养的芹菜变为红色。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小刀,一把剪刀。投影片,多媒体电脑软件,用蓝墨水、红墨水、黑墨水染色水若干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出示一株植物,师:“这里有一株植物,请同学指出它各 部分的名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师:“根有什么作用?”(把植物固定在土壤里和吸收水分和 养料) 3、师:“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料是通过哪里输送到植物各部分去 的呢?”(茎) 4、师:“那么,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可能答茎能 够运输水分和养料) 5、师:“真的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回答是猜想的)

6、师:“那么,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证明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后汇报结果。”(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可能有书本上的方法:把植物养在染了颜色的水里,观察植物颜色的变化。) 7、师:“请你推测一下,如果按照你的方法去做,将会出现什么 现象?” 8、教师出示用蓝墨水、红墨水、黑墨水染色水若干瓶,各色新鲜 芹菜若干,师:“老师提供材料,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9、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板书:13 茎的作用 (二)、新授课 1、茎能运输水分和养料。 (1)、教师出示用清水养的白菊花和用红墨水染色的水养的已变成红色的芹菜。师:“老师按照同学们的方法已经提前作了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桌面上的两瓶芹菜,它们有什么不同?”(3)、师:“请你推测一下,茎会有怎样的作用与这样的变化相适应呢?四人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茎能够运输水分和养料)(4)、师:“茎会有什么结构使它具有这种功能呢?”(茎有小管或运输管) (5)、师:“这是我们推测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呢?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各种各样的运动》练习

1.2《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______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3、指尖陀螺和悠悠球的共同运动形式是______。 4、为了便于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先在物体上贴上_____。 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了观察物体运动形式,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 2、物体的运动形式有运动和静止两种。() 3、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4、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5、圆点贴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运动形式相同。() 6、同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其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荡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A.摆动 B.转动 C.滚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圆点在玩具青蛙的头部是向前跳动 B.圆点在时钟的指针处做转动运动。 C. 圆点在小汽车的车轮处做平移运动。 3、下列运动的物体中,与其他物体运动方式不同的是() A.滚动的足球 B.摆动的钟摆 C.荡秋千 4、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从跳板起跳后,跳板的运动是() A.左右摆动 B.上下振动 C.做圆周运动 5、下列物体的运动属于振动的是() 6、旋转木马上的人运动形式包括()

A. 上下运动 B.上下运动、旋转运动 C.前后运动、旋转运动 7、与汽车雨刷运动方式不一样的是() A.玩跷跷板 B.钟摆 C.乘电梯 8、关于物体的运动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种物体只有一种运动形式 B.一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着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连线题:把运动物体及其运动方式连接起来 齿轮振动 滑冰摆动 转盘滚动 秋千平动 水花四溅中音叉旋转 五、综合题 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看图回答。 1、把手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车轮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脚踏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小猫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4茎和叶 教案

1.4茎和叶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叶子在茎上均匀的分布更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2.能够根据根茎叶的特点,推测植物的生存环境。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4.懂得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和蒸腾水分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和叶子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证实植物的根和叶子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能够根据根茎叶的特点,推测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准备 一段凤仙花的茎叶、红色素水、烧杯、单面刀片;黑色纸、燕尾夹;塑料袋、细线;课件、种植的凤仙花、学生活动手册等。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破土而出,长成了幼苗。茎越长越高,叶也越来越多。茎和叶对植物生存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2.板书课题:1.4茎和叶 二、学习新课 (一)首先从小组成员栽培的凤仙花中选择生长状态最好的一株,观察它的形态特征。方法指导: 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2.数一数一株凤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3.从不同角度观察凤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4.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凤仙花植物的叶在茎上是交叉生长的,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都是交叉排列,伸向四面八方,叶子这样的生长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到太阳光。 (二)预测 引导语:我们知道了凤仙花随着植物的生长,茎不断长高长粗,它总是将植物的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使得它承担这样的功能呢? 请你根据前面学习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和对叶的观察大胆的推测一下茎的作用,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三)实验探究一——探索茎的作用 从外部观察茎的变化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叶,放到 装有红色素水的烧杯中,放置大约30分钟,观察 凤仙花茎的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凤仙花的茎变红了,叶也慢慢变红了。我们可以推出红色素水是通过茎到达叶的,到底是否如此呢?我们来进一步实验,观察茎的内部变化。 从内部观察茎的变化将变红的凤仙花的茎用刀片分别纵向和横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和横切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学科学植物的根和茎

第四课时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 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教学后记: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作者:雷艳乐时间:2012-07-17 12:09:00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式各样的纸) 一、活动目标: 1、从实际操作中说出皱纹纸,牛皮纸,报纸,蜡光纸等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初步了解纸的种类与特性。 3、了解纸在生活中的用处。 4、让幼儿懂得爱惜纸张和图书。 二、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白纸、蜡光纸、餐巾纸、牛皮纸等) 2、各种纸制品(纸杯、纸筒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录像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纸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愿意和他们在一起玩吗?(愿意)好,现在我们一起将桌子下的盒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什么纸。 二、让幼儿仔细观察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一样吗?(不一样)

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那些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想)好,请小朋友玩一玩盒子里面的纸,看谁发现秘密最多。(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亮度不同及手触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师:现在吹一吹这些纸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告诉大家(厚、薄、软、硬不同) 3、师:请小朋友用小手撕一撕,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哪些纸容易撕破和不容易撕破过程中的变化) 4、师:小朋友,纸好玩吗?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纸遇到水会变成怎样呢?仔细观察,发现后告诉大家。(引导幼儿比一比哪些纸吸水快,那些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教师小结 原来纸有这么多种类,有软的,有硬的,有薄的,有厚的,薄的叫宣纸,有颜色的叫皱纹纸,厚厚的硬硬的叫硬板纸,还有蜡光纸,牛皮纸等。 三、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提问,你知道这些纸都有什么用处吗/? 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纸吗?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纸的名称,说说其用途) 四、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师: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案+反思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 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 3.汇报研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水的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