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 * * * 学院校内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案

***(2012)第02号

项目名称:校内土壤样品采集

委托单位:第二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监测依据 (1)

三、方案目的 (1)

四、方案用具 (1)

五、方案步骤 (2)

5.1现场调查 (2)

5.2采样点布设及原则 (2)

5.3采样要求 (2)

六、方案记录 (3)

6.1土壤采样记录表 (3)

6.2采样图 (4)

一、前言

二、监测依据

《土壤样品采集行业标准》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1—2006。

三、方案目的

1.掌握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2.掌握土壤样品的布点方法;

3.了解样品的前处理。

四、方案用具

采样筒,管型土钻,普通土钻,采样袋,锄头。

五、方案步骤

5.1现场调查

1.土壤所属地:

2.土壤面积:

3.土壤所受污染源:

4.周围环境:

5.2采样点布设及原则

梅花布点法:适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中心点设在两线相交处。一般采样点在5-10个以内。

原则:随机取点,多点采样,等量混合。

5.3采样要求

1.采样时间

根据土壤环境与作用,确定监测时间。本次实验监测采样一次。

2.采样深度

只是作为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耕

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土样。若要了解土壤污染的垂直分布情况,则按土壤剖面层次取样。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为A层(表面,腐殖质淋溶层),B层(亚层,沉积层),C层(风化母岩层,母质层)和底岩层。

3.采样量

根据具体项目确定采样量,一般1kg.

对于多点采样的混合样品,要在现场或实验室用四分法弃取,剩余土样装袋保存。

4.样品保存

风干(避免阳光直射,与酸碱污染。)

六、方案记录

6.1土壤采样记录表

6.2采样图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臵,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土壤背景值及其采样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土壤背景值及其采样方法 土壤污染概念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基于环境科学对土壤污染含义的解释,土壤污染概念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基于环境科学对土壤污染含义的解释,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累积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并对土壤功能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有害影响,境中污染物累积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并对土壤功能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有害影响,即以污染物含量及生态效应双重含义作为土壤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的评价标准;物含量及生态效应双重含义作为土壤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的评价标准;另一种理解则认为土壤污染程度是表征原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叠加的外源污染作用强度,土壤污染程度是表征原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叠加的外源污染作用强度,即以地球化学背景作为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学背景作为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等级划分最理想的是通过不同污染等级能够反应人类活动不同强度、不同类别污染,又具有生态效应含义两个方面。 应人类活动不同强度、不同类别污染,又具有生态效应含义两个方面。 基准值具有地域性和成因性。 基准值具有地域性和成因性。 基准值存在一个基本单元,在这个基本单元内成因性与地域性达 1/ 7

到统一单元内成因性与地域性达到统一,基准值存在一个基本单元,在这个基本单元内成因性与地域性达到统一,区内元素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均值)可以代表该单元的地球化学含量。 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均值)可以代表该单元的地球化学含量。 三是基准值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 三是基准值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 四是具有相对的代表性区域性的基准值由于以应用为目的,具有相对的代表性,四是具有相对的代表性,区域性的基准值由于以应用为目的,区域内无法以单一的函数确定地球化学元素的的分布特征。 无法确定有绝对代表性的数值,定地球化学元素的的分布特征。 无法确定有绝对代表性的数值,从而可能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值作为其基准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基准值有所不同,代表性的数值作为其基准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基准值有所不同,它不仅含有自然背景的部分,还可能含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物(如大气降尘等)。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定的自然部分,还可能含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物(如大气降尘等)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定的自然。 历史期间,一定的地域内土壤中某些原有或淮原有状态的物质丰度原有或淮原有状态的物质丰度[2]。

土壤采样方法

采样前准备 1、工具类:铁铲、镐头、木(竹)片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 2、器具类:GPS、照相设备、卷尺、手提秤、样品袋、采样瓶等 3、文具类:标签、土壤比色卡、记录表格、铅笔、签字笔、胶带、锡纸等 4、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雨具、常用药品、口罩等 5、运输工具:运输箱、冷藏箱等 采样的分类 1、按采样方法分:单独样、混合样、分层样、剖面样 2、按采样阶段分: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 3、按调查目的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污染土壤调查采样、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1、土壤单独样和土壤混合样 单对角线法:适用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均匀 双对角线法:适用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均匀 棋盘式法:适用面积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不均匀 蛇形法:适用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均匀 2、分层采样:了解土壤污染深度情况 先挖一剖面,观察土壤分层状况,再分层采样 注意:从土壤剖面下层取样,每个采样点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 3、剖面采样 先挖一剖面:150cm*80cm*120cm 深度:采集3层0~20cm、40~60 cm、100~120 cm 采样量:各取1kg土样 注意:一定是从剖面由底向上次序采样

单独样品:有机样品必须采集单独样。 单独样品要在坐标点取0-20cm土壤,先用铁铲三面切割一个大于取土量的20cm高的土方,再用木铲去掉铁铲接触面后装入样品袋。注意不要斜向切割,要尽可能做到取样量上下一致。 有机样品一般用250ml带有聚四氟乙烯衬垫的棕色采样瓶装样;为防止样品沾污瓶口,可用光洁硬纸板围成漏斗状,将样品装入样品瓶中;样品要装满样品瓶,及时放入样品冷藏箱, 4℃以下避光保存。需采集有机密码平行样的样点,要同点位增采2份密码平行样。 混合样品:采样点位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采样区域,一般为20m×20m;(当地形地貌及土壤利用方式复杂时,可视具体情况扩大至100m×100m,坐标位置不变)采用双对角线法5点采样,每个分样点采样方法与单独样品采集方法相同,5点采样量基本一致,共计采样总量不少于2000g。 当土壤中砂石、草根等杂质较多或含水量较高时,可视情况增加样品采样 一个混合样品的重量在2 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用四分法进行缩分。 采样时间 1、耕地:在播种施肥前或在作物收获后采集 2、果园:在果品采摘后至下一次施肥前采集 3、其他用地类型不受限制 污染事故现场采样 在污染事故中,当液体倾翻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时,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包括: (1)采样点不少于5个,每个点分层采样。 (2)事故发点周围样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 (3)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4)各点(层)取l 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时,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 交到分析室 土壤采样注意事项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 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 图1 采样点分布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取样方法

土壤取样的方法 如何正确判断整个区域的养分充裕状况呢,这需要做正确的取土样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样本测试值的统计量,从而估计整个区域的养分状况。所以这个时候实地取出来的土样非常重要,如何采集的土样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呢,是能直接放映和代表整个区域的呢?取土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选择取土区域: 选择样区时首先须考虑样区在整个区域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区域生态系统包括地理景观等时空格局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在以土壤养分循环为研究目的选择样区时,应以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区域划分理论为基础,所确定的样区要能代表研究区域的完整地貌单元和生态群落结构.另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过程的重要因子,选择样区时还须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代表性.从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类型、社会经济因素等多个层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区,是由样区研究结果向区域推断的首要条件。2、保证取土样的随机性: 在大尺度上,区域土壤养分受地带性规律和时间性节律的支配,但在小尺度上,由于受土壤母质及耕作施肥非均匀性的影响,它们却表现为/随机分布0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区域中的样区、样区中的采样单元、采样单元中的样点数都是越密越接近真实值,但在实践中却不可能做到.利用统计学原理的随机性原则,可以用样点来反映其代表的采样单元,以采样单元来反映代表的样区,以样区来反映代表的区域.在选定的样区内按统计学要求设置适当数目的采样单元,根据每个样点都有相同概率的原则进行随机采样. 3、保证取土样的重现性 重现性是指在已定的样区内多次重复采样,结果都能获得相同的规律性.要保证研究区域结果重现性,必须统一区域内各样区的采样标准和方法,并有足够密度的样点,尽可能消除采样方法引起的人为误差.为便于样区内重复采样与样品化验结果的正确分析,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有必要对各采样单元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方式、农艺管理措施等实地情况进行详尽的记载,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区域生态系统中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因素. 4、保证取土样的时间统一 由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和植物养分含量、植物生物量都存在季节性变化,各样区采样时间不一致易导致样区间结果缺乏可比性,也无法保证样区内土壤养分特征及循环规律与整个研究区域接近。保证各个样区采样时间的相对统一,是样区研究结果拓展到整个区域的关键之一。 土壤养分的状况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测土施肥方案的实施,也充分体现了土壤养分检测的重要性。目前德国STEPS有一款土壤养分速测仪,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产品。 .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 * * * 学院校内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案 ***(2012)第02号 项目名称:校内土壤样品采集 委托单位:第二组

目录 一、前言 (1) 二、监测依据 (1) 三、方案目的 (1) 四、方案用具 (1) 五、方案步骤 (2) 5.1现场调查 (2) 5.2采样点布设及原则 (2) 5.3采样要求 (2) 六、方案记录 (3) 6.1土壤采样记录表 (3) 6.2采样图 (4)

一、前言 略 二、监测依据 《土壤样品采集行业标准》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1121.1—2006。 三、方案目的 1.掌握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2.掌握土壤样品的布点方法; 3.了解样品的前处理。 四、方案用具 采样筒,管型土钻,普通土钻,采样袋,锄头。

五、方案步骤 5.1现场调查 1.土壤所属地: 2.土壤面积: 3.土壤所受污染源: 4.周围环境: 5.2采样点布设及原则 梅花布点法:适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中心点设在两线相交处。一般采样点在5-10个以内。 原则:随机取点,多点采样,等量混合。 5.3采样要求 1.采样时间 根据土壤环境与作用,确定监测时间。本次实验监测采样一次。 2.采样深度 只是作为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耕

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土样。若要了解土壤污染的垂直分布情况,则按土壤剖面层次取样。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为A层(表面,腐殖质淋溶层),B层(亚层,沉积层),C层(风化母岩层,母质层)和底岩层。 3.采样量 根据具体项目确定采样量,一般1kg. 对于多点采样的混合样品,要在现场或实验室用四分法弃取,剩余土样装袋保存。 4.样品保存 风干(避免阳光直射,与酸碱污染。) 六、方案记录 6.1土壤采样记录表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整个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是影响土壤分析测试结果的重要环节。因为采样误差远大于分析测试误差。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是使测定结果能如实反映其所代表区域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国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对此十分重视,对土壤取样的方法、样品的制备、保存都有科学严格的要求。 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一方面要严格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步骤,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土壤样品的采集也要结合地块和农户信息调查的开展,建立相应的田块和农户信息数据库,这将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化奠定基础。 一、采样误差 1、采样误差控制 由于土壤性状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变异,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科学划分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对综合考虑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 为使混合样品能够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要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采样点点数量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个混合土样一般由15——20个样点组成。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采土比例相同。 (3)采用合理的采样路线按照“随机”的原则,采用S形布点,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造成的误差。在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

况下,也可采样梅花形布点取样。 (4)避开特殊部位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均匀一致,避开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二、采样步骤 (1)采样规划参考县级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做好采样规划设计,确定采样点位;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更改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2)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按照农业部《测土配肥技术规范要求》,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2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 (3)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果园在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 (4)采样周期采样周期应根据测试项目和研究目的确定。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一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3年,中、微量元素一般3-5年采集一次。 (5)采样深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常采集耕层土样,采样深度一般0-20厘米。由于耕层受人类耕作影响较大,更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特殊测定项目如土壤无机氮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注意根系分别深度确定。 (6)采样点数量每个样品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采样要求多点混合,每个样品区15-20个点。 (7)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比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修订页

1目的 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粉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粒度的试样,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和便于前处理。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不同项目和不同测试要求,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风干样品及新鲜样品的制备管理过程。 3样品的制备 3.1新鲜样品的制备 某些土壤成分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酸碱度和速效养分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需用新鲜样品(原土)分析。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再采集要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前只需用玻璃或瓷炎钵棒将样品迅速弄碎混匀或多点取样称量,对含水较高的泥状土样可迅速搅匀后称样。称样时应注意不得将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和新生体称取。新鲜样品若不能及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密封冷藏或进行速冻固定。 3.2风干样品的制备 3.2.1制样工作场地 3.2.1.1应分设样品风干室、制样室; 3.2.1.2风干室应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和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酸蒸气、氨气等); 3.2.1.3多样品同时加工的制样室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隔离措施和通风排 尘措施。 3.2.2制样器具 3.2.2.1风干样品用搪瓷盘(或木盘)、风干台架或土壤样品风干箱、牛皮纸。 3.2.2.2磨样用玛瑙研磨机(或不含重金属的化验制样机等)。 3.2.2.3 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膜(60cm×60cm)等。 3.2.2.4 过筛必须采用塑料边框和尼龙材质筛网的土壤分样筛。 3.2.2.5 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内外盖的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 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 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 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目的: 本次土壤样品采集,是为了调查滨河公园的建造土壤搅动较大,对后期病和公园的草坪和树木生长产生哪些影响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判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公园草坪树木的合理施肥提与维护供推荐意见,所以希望大家按照要求采集土壤样品,这样才会有代表性,数据有实用的价值。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 1.代表性:能够反映你的调查目的。 2.随机性:我们首先要对滨河公园进行地形和土地利用进行调查分析,取定土壤采样的方案,然后我们根据地形和栽培植物的根系特点设计采样地点和采样数目。 3.均匀性:采样点分布在锣鼓桥、彩虹桥河汾河大桥之间,根据植物和地形特点布点,要注意采样均匀分布在各种地块上,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意义。 土壤采样方法: 1.采样点的选择:样点应根据地形和土壤的利用方式(草坪、树木)确定,尽量做到样点要具备代表性,对公园的土壤管理有实际意义。确定样点后,在每个样点内进行采样。 2.取样方法:根据地的大小,采用S型取样。取样点控制在10-15点,把

4.取样深度:采样深度:草坪土壤调查为0-20cm的土壤,灌木或者树木调查20-40cm。为了不破坏公园植被,我们采取土钻取样。 4.混合土壤样品的取舍:S型取10-15个点,混合后成为一个土壤样本。但是由于多点取样,土壤的量很大,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土,我们采用四分法将土壤减量。如图所示,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去除石块,植物的大的根系等,充分混合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取其中的对角的两份,弃另外两份。如果所得的土壤样品仍然很多,可反复进行,最后将土壤样品控制在1Kg左右。土壤样品袋可以选用干净结实的塑料袋。同时填写好土壤调查表以及做好标签放入土壤中,如果土壤很湿,将外部也要放一个标签,办法是可以用记号笔写在塑料袋子上。

土壤采样规范

采样准备 4.1组织准备 由具有野外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学习有关技术文件,了解监测技术规范。 4.2资料收集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供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用。 收集包括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资料。 收集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土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收集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如何消除等资料。 收集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收集监测区域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气候资料(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水文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遥感与土壤利用及其演变过程方面的资料等。 4.3现场调查 现场踏勘,将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利用,丰富采样工作图的内容。 4.4采样器具准备 4.4.1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4.4.2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胶卷、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4.4.3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4.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等。 4.4.5采样用车辆 4.5监测项目与频次 监测项目分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监测频次与其相应。

常规项目:原则上为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 特定项目: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但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中积累较多、对环境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性较强的污染物,或者污染事故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物质,具体项目由各地自行确定。 选测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由各地自行选择测定。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见表4-1。监测频次原则上按表4-1执行,常规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测项目可按当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表4-1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黄海农场农业服务中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臵,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 篇一: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 发生层次采样。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

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土壤样品的采集实验报告)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1所示 对角线取样法 图1采样点分布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

绿化土壤检测取样方法、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绿化土壤检测取样方法、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一、地形主体构筑所用土壤(40cm地表种植土以下部分) 1、取样方法: 外购土壤的,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m3,且同一检验批应位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80c m)内。 土壤取样原则上应在现场进行,如确实需在场外改良后再进场施工的,可征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同意后,在监理公司的见证下在土源所在地取样,且土壤的装运应经监理单位签认。 外购土壤取样应随机在土壤的5个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 绿化施工场内倒运土壤,按土壤分布范围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 m2,且应位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80cm)内。 每组试样至少取样5处混合后组成,且每个取样处在顶部、中部及底部3个不同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 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 1 pH值6.5~85 2 含盐量<0.12% 3 密实度>85% 二、栽植普通地被植物的绿化地表土(地表至40cm深范围内) 1、取样方法:

普通地被植物的绿化地表土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 m2,在绿化工程现场取样,且应位于同一地点内。 每组试样至少取样5处,且每个取样处在顶部、中部及底部3个不同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每个取样处在取样时应除去表面浮土。 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 1 容重 0.450 g/cm3~1.3g/cm3 2 总孔隙度>10% 3 pH值 6.5~8.5 4 含盐量<0.12% 5 有机质含量>10g/㎏ 6 全氮量>1.0g/㎏ 7 全磷量>0.6g/㎏ 8 全钾量>17g/㎏ 9 土壤渗透系数≥10-4cm/s 三、草坪坪床土(地表至25cm深范围内) 1、取样方法: 在绿化工程现场取样,同一地点同一时段施工的土壤为同一检验批,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段施工的土壤为不同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按土壤分布范围每1000 m2随机取样5处。每个取样处在除去表面浮土后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 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修订页

1目的 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粉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 制备的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粒度的试样,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和便于前处理。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不同项目和不同测试要求,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风干样品及新鲜样品的制备管理过程。 3样品的制备 新鲜样品的制备 某些土壤成分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酸碱度和速效养分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着变化,需用新鲜样品(原土)分析。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再采集要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前只需用玻璃或瓷炎钵棒将样品迅速弄碎混匀或多点取样称量,对含水较高的泥状土样可迅速搅匀后称样。称样时应注意不得将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和新生体称取。新鲜样品若不能及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密封冷藏或进行速冻固定。 风干样品的制备 制样工作场地 应分设样品风干室、制样室; 风干室应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和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酸蒸气、氨气等); 多样品同时加工的制样室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隔离措施和通风排尘措施。 制样器具 风干样品用搪瓷盘(或木盘)、风干台架或土壤样品风干箱、牛皮纸。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或不含重金属的化验制样机等)。 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 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膜(60cm×60cm)等。 过筛必须采用塑料边框和尼龙材质筛网的土壤分样筛。 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内外盖的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

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土壤采集的注意事项

土壤采集的注意事项 土壤的采集 为获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土壤采样必须根据采样标准中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布点和采集。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因此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同质的“亲缘”关系,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好;反之亦然。 依据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采样器具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器材类:GPS、罗盘、照相器材、卷尺、铝盒、样品袋、瓶、样品箱等。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监测点位布设 1布点原则 土壤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和布设数量是根据其目的和要求,并结合现场勘查结果确定该区域内土壤监测点位。同时必须遵循如下5个原则。(1)全面性原布设的点位要全面覆盖不同类型调查监测单元区域。(2)代表性原则针对不同调查监测单元区域土壤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不同布点方法,布设的点位要能够代表调查监测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3)客观性原则具体采样点选取应遵循“随机”和“等量”原则,避免一切主观因索,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同级别样品应当有相似的等量个体组成,保证相同的代表性。 (4)可行性原则布点应兼顾采样现场的实际情况,考虑交通、安全等方面情况:保证样品代表性最大化、最大限度节约人力和实验室资源。(5)连续性原则布点在满足本次调查监测要求的基础上,应兼顾以往土壤调查监测布设的点位情况,并考虑长期连续调查监测的要求

2布点情况 3混合样品采集布点方法 由于土壤本身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为更好地代表取样区域的土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 1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戈扮为三类:I 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川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士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土壤和矿场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I类II类川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2对长期釆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釆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士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 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二、土壤的背景资料 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 择项目。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鉻、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贴、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份、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