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

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和()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和()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

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

5、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6、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7、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曲线。

8、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和()组成的。

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山脊线三种方式。

1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等。

11、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2、汽车行驶出现的纵向不稳定有两种情况。

13、平面线形三要素是。

1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

15、.纵断面设计线的两个基本线形要素是____ ___ 。

16、城市道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17、视距的类型分别有。

18、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线。

19、展线的方式有三种。

20、实地放线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21、城市道路道路网有四种基本形式。

22、汽车行驶阻力有。

23、平面线形三要素是。

24、平面线形组合类型是。

25、.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一般取____ ___。

26、公路横断面类型分别是。

27、无中间带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28、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线。

29、展线的方式有三种。

30、纸上定线的方法有三种。

31、公路路线设计时,将路线分解为三类:平面、()、(),其中平面反映了路线的走向。

32、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和()组成或将之称为平面三要素。

3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根据()和()将公

路分为五个等级。

34、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时,遇到的阻力一般有空气阻力、()和()。

35、公路的控制要素(或设计依据)是设计车辆、()、()和()。

36、《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其长度应不小于()。

37、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和()的不利组合。

38、行车视距有()、()、()和错车视距。

39、山岭区选线布局有()、()、山脊线三种方式。

40、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等。

41、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

4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和()三种。

43、在平面线形设计时,反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同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

44、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和()。

4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米。

46、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和()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7、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

48、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

49、中间带由()及两条左侧()组成。

50、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可采用()、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转等。

51、我国公路根据行政等级可分为()、()、()和乡道四个等级。

52、公路几何设计主要依据有设计车辆、()、()和()。

53、在平面线形设计时,反向曲线间所夹直线最小长度不小于()。

54、在指定的设计车速情况下,平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取决于()和()。

5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56、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与()之比。

57、巳知路面宽度为7米,路拱横坡为2%,道路中线与路面边缘之高差为( )。

58、暗、明弯与凸、凹形竖曲线组合时,暗弯与()形竖曲线组合是合理的。

59、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三种。

60、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方法可采用()、()、变左转为右转等。

二、名词解释

公路通行能力、缓和曲线、平均纵坡、山脊线、交通量:道路红线:纵断面:超高:运距、交通量、匝道、公路、纵断面、加宽、通行能力:设计速度:横断面:路拱:加宽、公路通行能力、横向力系数、停车视距、跨线构造物、城市道路、入口、计价土石方、出口

三、判断题

1、一条二级公路有两种设计车速80km/h和60km/h,因此可根据公路所经地形、地质等情况而灵活采用两种设计速度。()

2、直线越长越好,越有利于行车安全。()

3、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4、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5、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6、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7、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差ω<0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

8、设置超高的目的是为了排水。( )

9、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10、渠化交通不可能消灭冲突点,而立体交叉也不可能消灭冲突点。( )

11、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人力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12、当设计速度大于等于60km/h时,反向曲线间夹直线以不小于2V为宜。()

13、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最小值。()

14、路肩是由硬路肩,软路肩组成,各级公路都需要设置。()

15、沿河线按路线高度与设计洪水位的关系,有低线,中线和高线三种。()

16、一条二级公路有两种设计车速80km/h和60km/h,因此可根据公路所经地形、地质等情况而灵活采用两种设计速度。()

17、直线越长越好,越有利于行车安全。()

18、我国公路设计采用的交通量均应换算成小汽车为标准的交通量。()

19、回旋线因为其公式简单,测设方便,所以是公路线形设计中最常采用的一种缓和曲线。( )

20、纵断面图上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

21、在匝道上,入口的园曲线半径大于出口的园曲线半径。( )

22、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差ω>0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

23、设置超高的目的是为了排水。( )

24、在选择越岭线时,垭口位置与标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 )

25、渠化交通不可能消灭冲突点,而立体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

26、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段的车辆数。()

27、道路勘测设计中两阶段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8、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29、土路肩的横坡度较路面宜减小1%~2% 。()

30、在超高加宽的设计中,过渡段的长度一般要长于缓和曲线。()

3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

32、为保持技术标准的连续性,一条公路不能只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33、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切线长。()

35、在高速公路中,若某平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则该弯道可以不设缓和曲线。()

36、平曲线半径较大时,“竖包平”是一种好的组合。()

37、越岭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回头展线。()

38、丘陵区选线主要考虑高程的限制,平均纵坡不能超过规定。()

39、纸上定线后必须经过实地放线,才能将纸上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

40、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坡长。()

41、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极限最小半径为125m,但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可采用小于125m的半径。()

42、为保持技术标准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43、道路的通行能力反映该路的交通需求情况。()

44、我国公路设计采用的交通量均应换算成中型载重汽车为标准的交通量。()

45、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46、纵断面上斜线不计坡度而计角度。()

47、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差ω<0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48、丘陵区选线主要考虑高程的限制,平均纵坡不能超过规定。()

49、纸上定线后必须经过实地放线,才能将纸上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

5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以缓和冲击为有效控制。()

四、选择题

1、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①极限最小半径②一般最小半径③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④临界半径

2、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①最大纵坡②平均纵坡③最短坡长④坡度角

3、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①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②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③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④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4、“平包竖”的合理解释是()。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刚好相互重合②平曲线长于竖曲线③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④竖曲线刚好位于圆曲线上

5、路幅宽度是指()。

①行车道顶面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②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③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2m范围之内④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6、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①V=(A1+A2)L ②V=2(A1+A2)L ③V=(A1-A2)L ④V=(A1+A2)L/2

7、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

l=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

s

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①0.15m ②0.23m ③0.43m ④0.86m

8、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①横断面②平面③平面与纵断面④地质与土质

9、无交通管制的四路交叉口冲突点个数是()。

①16 ②32 ③8 ④15

10、在立交中,能反向行驶的立交形式是()。

①苜蓿式立交②子叶式立交③喇叭形立交④X形立交

11、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①极限最小半径②一般最小半径③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④临界半径

12、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①最大纵坡②平均纵坡③最短坡长④坡度角

13、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①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②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③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④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14、“平包竖”的合理解释是()。

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刚好相互重合②平曲线长于竖曲线③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④竖曲线刚好位于圆曲线上

15、路幅宽度是指()。

①行车道顶面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②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③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2m范围之内④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16、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①V=(A1+A2)L ②V=2(A1+A2)L ③V=(A1-A2)L ④V=(A1+A2)L/2

17、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60m,

l=35m,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1.5m,加宽过

s

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点10m处加宽值为()。

①0.15m ②0.23m ③0.43m ④0.86m

18、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①横断面②平面③平面与纵断面④地质与土质

19、无交通管制的四路交叉口冲突点个数是()。

①16 ②32 ③8 ④15

20、在立交中,能反向行驶的立交形式是()。

①苜蓿式立交②子叶式立交③喇叭形立交④X形立交

21、立交中,通行能力最大的是。()

①分离式立交②互通式立交③苜蓿叶式立交④子叶式立交

22、高速公路的行车视距应满足()的要求。

○1停车视距○2会车视距○3错车视距○4超车视距

23、汽车在缓和曲线上行驶时间至少应有( )的行程。

○11.2S ○23S ○33.5S ○45S

24、“平包竖”的合理解释是()

○1.平曲线与竖曲线刚好相互重合○2.平曲线长于竖曲线○3.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

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4.竖曲线刚好位于圆曲线上

25、路幅宽度是指()

○1.行车道顶面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2.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3.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2m范围之内○4.公路路基边坡坡脚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

26、匝道需要满足哪种视距的要求?

①停车视距②会车视距③超车视距④错车视距

27、在山区选线,受地形限制最大的是()。

①平曲线半径②竖曲线半径③纵坡④直线

28、在越岭线选线时,对垭口的选择,应先考虑()。

①垭口位置②垭口标高③垭口展线条件④综合

29、无交通管制的四路交叉口冲突点个数是()。

①16 ②32 ③8 ④15

30、在立交中,能反向行驶的立交形式是()。

①苜蓿式立交②子叶式立交③喇叭形立交④X形立交

31、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① 3% ② 2% ③ 5 % ④非定值

3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① 1:1:1 ② 1:2:2 ③ 1:2:3 ④ 3:2:1

33、在平面设计中,作为圆曲线取值的控制指标为( )。

①极限最小半径②一般最小半径③不设超高最小半径④临界半径

34、我国《标准》推荐采用()为缓和曲线。

①双曲线②三次抛物线③正弦线④回旋线

35、在纵坡设计中,变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

① 5m ② 10m ③ 20m ④ 5.0m

36、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①路基最小填土高度②土石方填挖平衡③最小纵坡和坡长④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37、在定线时,发现前面的里程桩号错误或需移线,这时可采取()。

①全部改正②不予更改③断链表示④在说明里注明

38、在交叉口交通流中,对交通通畅和安全影响最大的是()。

①合流点②分流点③交错点④冲突点

39、实行交通管制时,若禁止车流左转弯,可()冲突点。

①消灭②减少③降低④禁止

40、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①免费运距②平均运距③超运运距④经济运距

41、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①年平均日交通量②远景交通量③第30位小时交通量④高峰小时交通量

42、二级公路的行车视距应满足()的要求。

○1停车视距○2会车视距○3错车视距○4超车视距

43、在平面设计中,作为园曲线取值的控制指标为( )。

○1极限最小半径○2一般最小半径

○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临界半径

44、我国《标准》推荐采用()为缓和曲线。

①双曲线②三次抛物线③正弦线④回旋线

45、选线是一个由粗到细,(),逐步深入,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分析比较的过程。

①由里到外②由平面到纵断面③由轮廓到具体④由宏观到微观

46、城市道路路线设计的主要方面是()。

①.平面②.纵断面③.横断面④.平、纵、横组合设计

47、在定线时,发现前面的里程桩号错误或需移线,这时可采取()。

①全部改正②不予更改③断链表示④在说明里注明

48、在交叉口交通流中,对交通通畅和安全影响最大的是()。

①合流点②分流点③交错点④冲突点

49、实行交通管制时,若禁止车流左转弯,可()冲突点。

①消灭②减少③降低④禁止

50、路堑的边坡一般称为()。

①.上边坡②.下边坡

③.斜坡④.陡坡

五、问答题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有哪几阶段组合,各适用于哪些项目?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3、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

4、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5、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哪些?

6、缓和曲线的作用有哪些?

7、平、纵线形组合有哪些基本要求?

8、简述竖曲线的设计步骤?

9、简述山岭,重丘地区的定线步骤?

10、试谈谈路肩的作用?

1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有哪几阶段组合,各适用于哪些项目?

12、简述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组合原则。

13、简述公路与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异同。

14、立体交叉有哪些部分?

15、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哪些?

16、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7、简述选线的步骤?

18、简述纵断面的设计步骤?

19、简述直接定线的步骤?

20、有中央分隔带与无中央分隔带公路纵断面上设计标高的规定?

2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22、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

23、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2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

25、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26、为什么要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

六、计算题

1、某级公路相邻两段纵坡i 1=5%, i 2=-6%,变坡点里程为K1+100,变坡点高程为200.53

米,该竖曲线半径选定为1000米。

(1) 计算竖曲线要素;(2) 计算K1+120桩号的设计高程;(3)如果要求切线长大于100米,则竖曲线半径应如何确定?

2、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半径R 为250m ,缓和曲线Ls 为40m ,交点里程为38.56817+k ,转角α为510338'''o ,试计算该曲线的要素及主点桩号。(R Ls P 242

= 2Ls

q ≈ )

3、如图,ZH 点里程为K2+046,圆曲线半径R=800m QZ

缓和曲线L s =70m ,直线A-ZH 与大地坐标的X 轴夹角

为30o ,求K2+086的大地坐标。 HY

(ZH 点的大地坐标为X ZH =54163.197,Y ZH =29706.307)

X=L-L 5/40C 2 Y=L 3/6C

4、某三级公路,已知变坡点高程为324.4m ,变坡点里程桩号为K5+628,变坡点前纵坡值

为i 1=2%,后纵坡值为i 2=-3%,竖曲线半径R=6000,求:

(1)竖曲线要素。

(2)试求K5+588点的设计标高。

5、已知设计车速h km v /60=,横向力系数10.0=μ,路拱横坡度%2=i ,试问

1)此平曲线半径应取多大(取整数)?2)若因地形限制只能设置200m 半径,应怎样对此平曲线进行相应的调整?3)若m R 200=,L s =60m ,α=26o31ˊ,交点里程为

34.16110+k ,则五个主点里程桩号为多少?

6、某山岭区一般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为427.68m ,%51=i ,%42-=i ,

竖曲线半径R=2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及起点与终点的高程。

7、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半径R 为250m ,缓和曲线Ls 为40m ,交点里程为 38.56817+k ,转角α为510338'''o ,试计算该曲线的要素及主点桩号。(R Ls P 242

= 2Ls

q ≈ )

8、某3级公路,在JD 3左转450,半径R=600m ,缓和曲线LS=100m ,JD 3的桩号为K1+320,试求5个主点桩号? (内移值p=LS 2/24R-LS 4/2384R 3m ,

切线增长值q==LS/2-LS 3/240R 2m ,缓和曲线角β0==1800LS/2R л)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____________高速公路, 全长____________。 2、1999年年末,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____________公里,名列世界第三位。 3、2001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____________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 4、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拥有高速公路约____________公里。 5、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运输方式所组成。 6、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公路按其重要性和使用性质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8、交通部2004年颁布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9、四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_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____________辆。 10、六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_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____________辆。 11、八车道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_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____________辆。 12、按照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13、汽车的行驶需要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因而必须具备足够的____________。 14、汽车动力传递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从不同方向来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从丧失稳定的方式来看,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 二、名词解释 1、道路 2、公路 3、国道 4、城市道路 5、高速公路 6、设计车辆 7、设计速度 8、交通量 9、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10、设计交通量 11、通行能力 12、一级公路 13、公路技术标准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汇编

学习-----好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 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 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 _____________ 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卫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 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 )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兰。其中高速、 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_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 (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A )。 A专供汽车行驶B 专供小客车行驶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年平均昼夜交诵量B日平均小时交诵量 C 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 )。 A公路设计时的交诵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 辆 B 3000-7500 辆 C 5000~15000 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设计车辆 B 交通量C 设计车速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级: 2013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乔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3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4 2384R L s 缓和曲线角:0β=28.6479 R L s 切线长:()2T R p tg q α=++ 曲线长:0(2)2180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曲差:2J T L =- 桩号的确定: ZH 点里程:T JD -01 HY 点里程:s L ZH + QZ 点里程:2 L ZH + YH 点里程:s L L ZH 2-+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组。 2、道路运输得作用:直达运输作用,衔接其她交通运输方式得纽带作用。 3、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4、道路得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得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与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得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得特性。 5、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6、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与乡道。 7、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与四级公路。 8、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得技术指标体系。 9、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除快速路外,各类道路划分为Ⅰ、Ⅱ、Ⅲ级。 10、道路设计控制:对道路几何设计其控制作用得因素。这些因素为:技术标准,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交通流特性。 11、影响道路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地质,土壤及植被等。 12、地形划分:平原、微丘与山岭、重丘。 13、设计车辆:道路设计所采用得具有代表性车辆。 14、作为道路设计依据得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15、设计速度(又指计算行车速度):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得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得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得最大行驶速度。 16、运行速度:就是指中等技术水平得驾驶员在良好得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与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得安全速度。 17、城市道路分级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 18、设计交通量: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得年平均日交通量。 19、通行能力:在一定得道路,环境与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得最大车辆数,就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得极限值、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有答案)

试卷A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 )。 A. 年平均日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A. 设计车辆 B .交通 量 C. 设计车速 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 侧 C .两侧同时 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 距 C .超车视距 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 转 C. 中轴旋转 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非定值 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 线 C.回旋曲线 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路面边缘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 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 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 B )行驶。 A. 加速 B. 等 速 C. 减速 D. 无法确

定 12、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 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 B.平均运 距 C. 超运运距 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 0 C. 1:500 15、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A.穿过城镇 B.离开城 镇 C.靠近城镇 16、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 长 C.外距 17、详细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B)。 A. 竣工决算 B. 施工图预 算 C. 设计概算 18、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 链57.94m,一处短链43.36m,则该路线总长( A )。 A.26029.16 m B.2738 0 m C.26000 m 19、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B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一般最小半径 B. 不设超高最小半 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20、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 C )。 A.平面、纵面综合设计成果 B.纵、横面综合设计成果 C.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2、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 、缓和曲线和圆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 于6V 。 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 统、高斯3o平面直角坐标系 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5、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司机反映时间内行驶的距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臵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臵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臵中间带,必须设臵禁入栅栏,必须设臵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4: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5: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6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7: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 、------ 、和--------------综合确定,答案: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 3、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为(设臵超高时)答案:R=V2 127( +i h ) 4、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答案:10000m 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包括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7、路线纵断面图构成答案:地面线、设计线、变坡导线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平面交叉的布臵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 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4000辆;辆以下;~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计算行车速度 6.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8.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铁路; B.公路; C.航空; D.水运 9.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 平面线形; B.纵面线形; C.横面线形; D.几何线形 10.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 C. 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 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超高横坡度采用,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A. 1417m;; 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1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路面未加宽时; C.路面加宽后 14.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μ=,f=,b/2h=,则()。 A. 倾覆先于滑移; B.滑移先于倾覆; C.滑移于倾覆同时发生 15.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A. μ=0; B. μ>0; C. μ<0 16.汽车行驶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μ为()。 A. μ=0; B. μ>0; C. μ<0 17.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中进行。 A. 外侧; B.内侧; C.两侧 18.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视距的要求。 A. 停车; B.二倍的停车; C.超车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刘斌 指导教师:郑丽娜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设计依据 (3) 公路等级的确定 (3) 技术标准 (3) 第三章选线与定线 (4) 地形条件 (4) 选线原则 (4) 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设计 (5)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5) 直线的设置 (5) 缓和曲线设计 (5) 平曲线设计 (6) 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8) 设计要求 (8) 坡长设计 (8) 坡度设计 (9) 竖曲线设计 (9) 平纵组合设计 (12) 第六章横断面设计 (13)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3)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13) 土石方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5) 附表 (16) 附图 (2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公路路线设计》(纸上定线) 二、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三、设计资料 1.地形图一张,比例尺1:5000。 2.沿河两岸10 m之内不能修路,沿河两岸取土不受限制。 3.施工条件 两侧都可以取土,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四、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000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五、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编写设计说明书 1.平面设计说明书(路线的走向、设计原则、各曲线设计等)。 2.纵断面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平竖曲线组合及竖曲线设计等)。(二)完成的图表 1.线路平面设计图(50m一个整桩、曲线主点桩及必要的加桩)。 2.线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横向1:2000;纵向1:200。 3.横断面设计图(仅提交不同类型的断面) 4.平面线形元素一览表 5.竖曲线元素一览表 6.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 7.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六、设计要求 1.图纸中线形、字号、尺寸、数字、说明等都要符合制图要求 2.说明书应以钢笔书写,文字简练、术语准确,说明书应有目录,分章节书写,包括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说明设计意图。计算简图、计算公式等都要做分析和说明,设计成果可列表说明,对成果应有适当的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

道路勘测设计题库 绪论 1.公路为什么要划分等级?公路分级的依据是什么?1997年11月26日交通部发布的《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是如何分级的? 2.简述设计速度的作用和道路设计时选用设计速度时考虑的因素 3.公路分级和城市道路分类的主要依据分别有哪些?并简述我国现行的公路分级和城市 道路分类情况。 4.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这些依据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是什么? 5.叙述设计速度的定义。设计速度对道路平、纵面线形的哪些有直接影响? 6.高速公路与其他等级公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7.简述道路的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 8.各级公路的设计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10.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 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km/h。 11.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12.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自由式、混合式。 1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的要求。A 行车视距 B 超车视距 C 停车视 距 D 会车视距 14.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 通量为( )。A.60000~80000辆 B.25000~55000辆C.65000~90000辆 D.60000~100000辆 15.已知某公路现在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8000辆/d,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试问20年后 的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 A.47760辆/d B.46520辆/d C.45485辆/d D.44378辆/d 16.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服务水平是以( )作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的。A.交通 流状态 B.车流密度 C.延误率 D.平均运行速度 17.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A.基 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18.高速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 )。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 19.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A.10年 B.20年 C.15年 D.5年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1.2、设计步骤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2.1.1 选线原则 2.1.2 方案比较 2.2平面设计 2.2.1 直线设计 2.2.1 圆曲线设计 2.2.3 缓和曲线 2.2.4 平面曲线组合设计 2.3 纵断面设计 2.3.1纵坡及坡长设计 2.3.2竖曲线 2.3.3 道路的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3.4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 横断面设计 2.4.1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2曲线的超高、加宽于视距保证 三、小结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胡一熊公路为本路网中某路段,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AB段位于微丘地段。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于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本路段设计时,不受水位的影响。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本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的部分工作,具体内容为:(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 1.2、设计步骤 (1)选取比例尺(1:2500); (2)根据已知点的坐标量取坐标距离,求得各点坐标; (3)计算角度,选取半径; (4)缓和曲线要素计算; (5)计算A→JD、B→JD的距离; (6)计算五个基本桩号以及方位角; (7)每50m设一个桩,计算各桩方位角以及X、Y坐标,列出逐桩坐标表,参见P45(50m桩在转弯曲线不考虑); (8)竖曲线设计,在地形图上根据路线位置以实际每50m为一个桩号,量出各个桩号,对应的未设竖曲线时的设计标高,绘出地面高程线,在坐标纸横向表示水平距离,比例为1:2500,竖向比例1:100,根据地面线高程初步设定设计线,竖曲线要进行要素计算,变坡点及其他桩号处,计算设计标高; 参考书中P49 (9)横断面设计包括直线段横断面和曲线段横断面,行车道宽取7m,非机动车道宽2.5m(每边),路肩1.5m;参考书中P118 (10)小结。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 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 2.1.1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 经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