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游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游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游_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二上《秋游》教案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三册中的《秋游》一课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课文生动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孩子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愉快和欢乐的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依循“秋景--秋游”的顺序,紧紧扣住标题描写和叙述。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意境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撇刀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1)昨天我们跟课文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进了课堂。

多媒体出示:

农兔逐追望

喊郊凉滚游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组词。

2.看图练说(显示画面:蓝天、白云、稻子、棉花、高粱)

(1)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提供句式:

①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②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3.郊外的秋天如此美丽,你们想去那儿看一看,玩一玩吗?说走就走,现在我们一块儿去秋游。(揭题,板书课题:秋游)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小朋友想一想,这位同学为什么要把“渐渐”读得这么慢?可以换个什么词?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第一句话,指导读好“渐渐”。

4.用“渐渐”说一句话。

5.齐读,想: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秋天来了

过渡:他们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一)总体感知第二、三自然段。

1.显示画面(1),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幅画的?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指名回答。(第二、三自然段)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是怎么写的,你们仔细读课文,再对照插图,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边读边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蓝天、白云、稻子、高粱、棉花

6.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上→下)

(二)学习第二段

1.(再次显示画面1)你们看,天空——(蓝蓝的,一眼望不到边),(多媒体演示)白云变化(一会儿像一群白兔,一会儿像几只绵羊)。

2.白云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试着说一说。

口头说话:几多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3.你们觉得天空美吗?美在哪儿?

4.第二自然段怎样读才能读出天空的美丽,请小朋友边看图,边仔细听。(画面配乐朗读)

5.指名说

6.教师范读,指导第二自然段

(“蓝蓝的”读轻些,“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些,“一

群白兔”和“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打比方时的欢乐心情。)

7.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秋天的天空是那样美,田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看--

(三)学习第三段

1.显示画面(2)动态显示:

稻田泛起稻浪,高粱涨红了脸,笑弯了腰,棉花点头微笑。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吗?

2.小朋友说得真棒。课文第三自然段就写了田野中的美景,谁愿意读一读?[来源:]

3.小朋友,你们觉得田野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

4.是呀,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你能来说一说,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吗?可以只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提供句式:

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来源:学+科+网]

5.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6.小朋友描述得真是太美了,(出示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

7.光读好"黄了、红了、白了"这些词行吗?还要注意--音量要逐次加高。

8.教师范读,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跟读,试读,自由练,齐读)

9.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什么?

10.齐读第二、三自然段,再次感受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

四、图文结合,学习第四自然段

显示画面1,画面2,加上尽情玩耍的师生(动画)构成完整的插图,并配上音乐。

1.小朋友,我们已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郊外,开心吗?现在,你们最想干什么?

2.好,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吧。快看,我已经把你们尽情玩耍的情景拍摄下来了!(指导观察)

3.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所看到的说出来。

4.书上是怎么写的?齐读第四自然段。

5.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

6.指名回答。(“打滚儿”、“亮嗓子”、“逮蚂蚱”和“跑、奔、笑、喊”)

7.小朋友“亮开了嗓子”干什么?(指名学生唱《秋游》)

8.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9.这句话中用了三个“有的”,读时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也要逐次加快,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玩耍时兴奋、愉快的心情。请大家试试看,看谁能读出高兴、开心的心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10.你们看他们在草地上奔跑追逐,笑着喊着,真开心哪!你们知道他们会喊什么?

秋天多美啊!

根据回答,相机出示:好一个丰收的秋天!

秋游真令人快乐!

啊!秋天,我爱你!

11.指导读这四句话。

12.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能读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当读到“笑着喊着”时,每组分别读这四句话。

五、朗读擂台赛:

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六、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朋友,今天我们作了一次秋游,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七、作业:

说完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它写下来,下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秋天来了) 蓝天白云上[来源:学.科.网Z.X.X.K]

看到

秋游稻子高粱棉花

玩耍(开心)下[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秋游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秋游 二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秋游》教学反思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写字这几个方面。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 这一课的朗读指导分为两个部分词语和课文。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棉花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尤其是棉花这个词学生很容易把花读成第一声。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 对词语的朗读指导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

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二、说话训练积累词语给学生说的机会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训练的时候我也配上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学生举手很踊跃说得也都很完整具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稻子黄了像高粱红了像棉花白了像。说句子的时候都展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个依托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字教学温故知新 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复习了即将要学习的生字凉和喊的偏旁这两个偏旁的意义也回忆了其他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在写喊字的时候还复习了卧勾的写法和要点要写得长一些斜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游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秋游 青海西宁城北区光明小学张婕 教学设想: “秋游”是一节生活体验性的口语交际课。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秋游前做哪些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从讨论中让学生明确出行计划的重要性,并且从中明白计划合理性的关键。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他们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又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有计划性。不仅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的设计力求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在群体互动中深入探究,大胆质疑,展开辩论。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生活中的话题,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 2.能围绕讨论题,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说话能力。 3.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并提出建议,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4.初步明确做事前要有计划。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围绕讨论题,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说话能力。 课前准备: 制作有关课件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秋天 1.(出示图片)一边看图片,一边思考两个问题:这是什么季节?你觉得这个季节好吗,为什么? 2.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3.师小结。 (此环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让学生对口语交际没有畏惧的心理。同时,还可以了解班内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 二、回忆秋天 1.回忆在之前曾经在秋天去过哪?同桌交流。 2.指名在班级汇报。 (此环节目的在注重学生说话的完整性的引导。通过学生的逐步交流,锻炼学生口语交际时语言表达的层次性和完整性。) 三、走进秋天 1.回忆曾经出游准备。 2.出示不合理案例。 3.学生讨论,明确为什么不合理,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4.小组讨论假如我们要一起秋游去,你们都想带什么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秋游_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二上《秋游》教案 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三册中的《秋游》一课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课文生动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孩子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愉快和欢乐的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依循“秋景--秋游”的顺序,紧紧扣住标题描写和叙述。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意境优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撇刀头),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1)昨天我们跟课文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进了课堂。

多媒体出示: 农兔逐追望 喊郊凉滚游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组词。 2.看图练说(显示画面:蓝天、白云、稻子、棉花、高粱) (1)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提供句式: ①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②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2)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 3.郊外的秋天如此美丽,你们想去那儿看一看,玩一玩吗?说走就走,现在我们一块儿去秋游。(揭题,板书课题:秋游)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小朋友想一想,这位同学为什么要把“渐渐”读得这么慢?可以换个什么词?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第一句话,指导读好“渐渐”。 4.用“渐渐”说一句话。 5.齐读,想:这一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秋天来了 过渡:他们来到田野,看到了什么?

2021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案 【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___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 ___ ]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 ___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此文转于 ___ ]流利正确地说话。 教学难点: 句式训练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还记得练习1里关于秋天的成语吗?师起头:金风—— 恩,多好的秋天,闻一闻,秋天是香的,看一看,秋天是五彩的,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继续去——《秋游》,来,开心地读课题——(生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轻轻的打开书,(表扬姿势)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这一个自然段。一二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真棒,小朋友们去郊游多开心呀!让我们赶紧跟上,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要求:咬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开始吧!

2、准备好,让我们出发吧,先抬头看看,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出示:蓝蓝的)(全班齐读。)可平时我们都说天空是?蓝的,(贴词)大家比一比,在这里,哪个词好, ___?(生思考作答)(师总结) 3、对了,秋天的天空格外的蓝,秋高气爽,(加天空两个字)谁看到的天空更美?来,就读这5个字。(评:你看到的天空真蓝啊)(读得真棒)(好美的天空) 4、蓝蓝的天空真大啊,书上有一个词写出了天空的大,就是——,(根据回答板书:一望无边)什么意思?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你觉得我们能不能把它读得更大点?(评:真是一眼望不到边)把美丽的颜色带上(齐读: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5、你还知道什么词语也能形容天空的宽广?(读词语积累:无边无际等)(指导读好) 6、这么大,这么美的天空上,住着会变魔术的白云,一阵秋风吹来,它们就像一个个魔术师,变了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第二段)生回答仿佛看到了什么。师:多有趣啊,那他们还能变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新课标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秋游教案

课题:秋游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第5页“秋游” 三维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够从情景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有两队学生去秋游,需要乘船。可是他们遇到问题了,想请同学们来帮忙。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一条大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发展学生用语言完整表达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堂指导学困生。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2、解决问题 师:哪位同学愿意回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有: 生1: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 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生2: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 90-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座位。 生3:我是先算出两个队的总人数,然后一次减去两个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 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式,计算连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是: 3.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间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019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游》课文语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秋游》课文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附《秋游》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秋游》一课。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以读为主,引导看图、想象,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地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 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 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 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

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虽然,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朗读的技巧领会不到位。这时,教师没有及时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读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朗读的方法。课后,我想: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时,可以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了,自然也就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了。 二、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有的孩子喊:“我们多么开心呀!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秋游教案

秋游。(教材第4、5页)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课件。 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共有多少人? 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 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 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 空座位数。 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 的空座位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 数: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 90-25=65(个),65-4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 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 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 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 9 0 - 4 5 4 5 - 2 5 2 0 或 9 0 - 2 5 6 5 - 4 5 2 0 【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 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减的意义,及时巩固连减算式的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同步练习

秋游 一、计算 17+113-50= 108-(15+75)= 839-152+67=35÷5-7= 520+80= 2400-500= 330+70= 56÷7+50 = 520-290= 640-440= 52-(22+9)= 30+400= 112+134+89= 750-(150+320)= 二、比大小: 280+300○280+30 3200-400○3200+400 360+880○880+360 780-90○790-80 410-300○410-30 287+595○299+499 三、我会填。 1、100里面有()个十,1000里面有()个百,10000里面有()个千。 2、7568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它是由()个千,()个百,() 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由6、0、5、3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它们的差是(), 它们的和是()。 4、按规律写数。 3050,(),4050,4550,( ),( )。 657,658,( ),( ),661,662。 四、我会判断。 1、789—699,差一定是三位数。() 2、在减法中,减数必须小于被减数。() 3、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4、最小的四位数减最小的三位数,差是900。() 5、38÷4=8……6 () 五、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36+454= 495+326= 1106-725= 348-179= 六、小医生出诊。(先判断对错,错的并改正过来)

4 5 8 1 3 5 2 7 5 治疗: 2 6 6 治疗: + 2 9 1 + 6 7 7 9 3 4 9 6 8 七、我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1、一圈电线长650米,先用去315米,再用去279米,还剩多少米? 2、龙凤村有男子604人,女子比男子少48人,女子有多少人? 3、村里修一条路,每天修9米,修了8天,还剩240米,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4、龙峰小学一年级有学生245人,比二年级少40人,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 5、商店上午卖出电视机123台,上午比下午少卖出21台,下午卖出多少台?一共卖出多少台?

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

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秋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秋游》。 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教师找两名学生板演下面两题。 28+16+37= 35+18+24= 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图,获取信息。 师:秋天了,学校组织小朋友乘船去秋游,小朋友们可开心了。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这条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发展学生用语言完整表达问题的能力。 2、提出问题: 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堂指导学困生。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3、解决问题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90-45-25=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式,计算连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是: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同步练习

《秋游》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两位数加两位数,从()位加起,如果个位相加满十要向()位进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从()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位借1,个位加()再减。 3、87-59-16=()。 4、43+28-35=()。 二、选择题。 1、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现在还有()本书。 A、28 B、38 C、48 2、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共35只,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12只。现在花丛中蜻蜓和蝴蝶有()只。 A、41 B、31 C、51 3、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38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辆车。 A、66 B、46 C、56 4、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面。 A、26 B、36 C、32 三、计算题(列竖式计算) 46-19+15 16+18+12 82-36-27 45+26-18 四、解答题。 1、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个。你还可以买几个? 2、学校买来了38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3、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个十 2、答案:个十10 3、答案:12 解析:先算87-59=28,再算28-16=12 4、答案:36 解析:先算43+28=71,再算71-35=36 二、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可以先减去第一周借出的本数,再减去第二周借出的本数。列式为96-28-30,先算96-28=68,再算 68-30=38本。 2、答案:A 3、答案:C 解析: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38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先求停车场一共有多少辆车,再减去开走的17辆。列式为35+38-17,先算35+38=73辆,再算73-17=56辆。 4、答案:B 解析: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面,先求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再减去送给幼儿园的14面。列式为18+32-14,先算18+32=50面,再算50-14=36面。 三、计算题。 46-19+15=42 16+18+12=46 4 6 2 7 1 6 3 4 - 1 9 + 1 5 + 1 8 + 1 2 2 7 4 2 3 4 4 6 82-36-27=19 45+26-18=53 8 2 4 6 4 5 7 1 - 3 6 - 2 7 + 2 6 - 1 8 4 6 1 9 7 1 5 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案

秋游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4—5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图意。 2、结合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全班汇报提出的问题。 (1)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同学们先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不能上船的人数。 45+25=70(人) 90-70=20(人) 重点指导第一种算法的竖式,问:每一步都求的是什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请你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5、算一算。 89―36―27=100―54―38=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8 5 5 6 7 1 6 4 ― 2 5― 1 7― 3 4― 1 2 ()()()() 2、计算。 77―33―25 96―39―45100―91―8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秋游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空着的座位数数。 45+25=70(人) 90-70=20(人) 教学反思:

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秋游》。 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教师找两名学生板演下面两题。 28+16+37= 35+18+24= 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图,获取信息。 师:秋天了,学校组织小朋友乘船去秋游,小朋友们可开心了。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这条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发展学生用语言完整表达问题的能力。 2、提出问题: 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堂指导学困生。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3、解决问题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90-45-25=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式,计算连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是: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通过朗诵,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观赏美的安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妙景象,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流利正确地说话。 教学难点: 句式训练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还记得练习1里关于秋天的成语吗?师起头:金风—— 恩,多好的秋天,闻一闻,秋天是香的,看一看,秋天是五彩的,在这美妙的节令里,让我们继续去——《秋游》,来,开心地读课习题——(生读课习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轻轻的打开书,(表彰姿势)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这一个自然段。一二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真棒,小朋友们去郊游多开心呀!让我们赶紧跟上,请自由朗诵课文第二和第三自然段,要求:咬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开始吧! ⑵准备好,让我们出发吧,先抬头看看,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出示:蓝蓝的)(全班齐读。)可平常我们都说天空是?蓝的,(贴词)大家比一比,在这里,哪个词好,为什么?(生思考作答)(师总结归纳) ⑶对了,秋天的天空格外的蓝,秋高气爽,(加天空两个字)谁看到的天空更美?来,就读这5个字。(评:你看到的天空真蓝啊)(读得真棒)(好美的天空) ⑷蓝蓝的天空真大啊,书上有一个词写出了天空的大,就是——,(根据答复板书:一望无边)什么意思?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你觉得我们能不能把它读得更大点?(评:真是一眼望不到边)把美丽的颜色带上(齐读: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⑸你还知道什么词语也能形容天空的宽广?(读词语积攒:一望无际等)(指导读好) ⑹这么大,这么美的天空上,住着会变魔术的白云,一阵秋风吹来,它们就像一个个魔术师,变了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师读第二段)生答复好像看到了什么。师:多有趣啊,那他们还能变出什么呢?(生自由答复) ⑺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还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秋游教案

1、秋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旧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风起了,秋天到了,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请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呀? (秋游!) 2、师:好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秋游》。板书课题,解题,“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二、指导看图 (一)1、小朋友,去郊游时,郊外的美景可要看仔细了。(教师边指放大的板画图,边范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读后设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呀? (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我看到农田里稻子黄了。 我看到农田里高粱红了。 我看到农田里棉花白了,像天上的朵朵白云。) 2、师:是呀,秋天的景色真美呀,看了真令人着迷,真是------(秋色宜人!) 3、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四.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读课文。.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 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4. 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 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1、师:你喜欢秋天的什么,请告诉秋姑娘。 生:我喜欢秋天的白云。因为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2、师:是呀,白云还会变魔术呢,多有趣呀!谁能读好它呢?(出示第2自然段) 生读 3、师:听小朋友读得这么有趣,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些会变魔术的白云。让我也来试一试吧!(范读第2自然段)这些有趣的白云你们喜欢吗?请喜欢的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 全班小朋友都站起来读 4、师:这么美的白云在什么地方呀?(这么美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上。) 师:蓝蓝的天空怎么样? 生: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秋游》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秋游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 49+17+32 15+26+44 33+29+25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人) 45+25=70(人) 90-70=20(人) 9 0 4 5 4 5 9 0 -4 5 -2 5 +2 5 - 7 0 --------- -------- -------------- ---------- 4 5 2 0 7 0 2 0 4、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 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 57+42-69= 64+25-39= 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 52-43+77= 91-38-25= 97-36+43= 46+26+34= 73-49+35= 四、总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秋游》教案设计 导读:【《秋游》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方案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

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新桥幼儿园幼儿马上要去秋游了,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7、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划船,每小时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钱?(2元)那如果你一个人去呢?一个人去乘一船,多少钱?(8元)你觉得怎样乘坐比较合算?乘快艇呢?你们怎么理解的? 8、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新桥幼儿园幼儿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说课稿

一、2 秋游 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秋游》。这是学生在已有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连减法计算,教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三、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重点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出示。 秋天到了,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他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1.船上可以坐9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 . 90 45 —45 —25 45 20 生2: . 90 —45 45 —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

二年级音乐郊游教案

《郊游》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郊游》,演唱时声音自然,情绪饱满。 2、能区分歌曲《郊游》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并能积极参与舞蹈编创活动。 3、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会区分歌曲中的相同和不同部分,并大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舞蹈编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走进余老师的音乐课堂,见到你们,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师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 2、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在这么美丽的春天里,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生:郊游(师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那我们就准备好自己的背包,一起去郊游咯!出发----到达第一站:音乐之声。听,美妙的音乐想起来了,请同学们竖起耳朵,仔细听。 师播放音乐《郊游》,板书课题。 学生完整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高兴地、快乐地) 2、师:孩子们,来,我们继续出发----到达第二站:歌词之美。请同学们跟老师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师边打节拍边读词,生跟读。 (1)学习两遍后,找生来读,师纠错:青山绿水一片锦绣。 (2)学生反馈。师奖励。 3、(1)师:孩子们,我们再次的出发,到达第三站:音符之唱。有几个音符宝

宝也想加入我们的队伍当中,你们欢迎吗?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师点击多媒体依次出示音符:1 3 6 5 2 5,生跟琴依次唱出唱名。 师分句教唱,生跟唱。 (2)师:音符宝宝他们换了个位置,手拉手的站成了一排,我们来看一看。师把第一条歌谱贴黑板上,生学唱。 (3)师:音符宝宝太调皮了,快看,他们又换位置了,咱们来唱一唱。师把第二条谱子贴黑板上,生学唱。师:下面你们不唱,听老师唱两种不同的,你们听一听哪一个好听?师对比唱,生聆听,回答第二种好听,师:加上附点就显得旋律有活力,比较活泼。 4、学唱歌曲 A、师:音符又跳到了大屏幕上,快张开你们的小嘴巴来唱一唱吧。 师重点处理第一句,口腔的状态、气息的运用、发音位置(师发几个位置不同的音,生能明显感觉到音调越来越高)。引导学生注意并做到这三点。B、第三至第五乐句:感受旋律的轻柔,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风吹到我们的脸上,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演唱第三、四、五句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呢? 生:轻柔、温暖、抒情。 C、第六、七乐句:重复第一、二乐句。 5、学生自己练唱并分小组接龙唱,师指导、纠错。 三、拓展 1、教师出示: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方便筷子等)。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在这美丽的郊外发现了什么? 师:这一定是来这里玩的人留下的,大家说这样的行为好不好? 师: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不仅我们要爱护环境,还要告诉身边的人要爱护环境。 四、舞蹈编创 1、鼓励学生根据歌词编创简单动作。 2、分组展示,师生一起载歌载舞。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 吉鹏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秋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指名读、范读、自由朗读等达到不同方式读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朗读的方法使孩子会读书。 2、通过读文、组词、用词说话、讨论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认知,做到会认会写会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达到规范、端正、整洁。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难点: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1、示范朗读,引导点拨。 2、看图、想象与品读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刚学过《秋天到》这首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解题 1、读课题,“秋游”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们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气清的秋天里能 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带着这种欢乐的心情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