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11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含解析)

(精编)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11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含解析)
(精编)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11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含解析)

第11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

1.(2018·石家庄调研)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1s22s22p63s23p63d104s1__,其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面心立方最密堆积__,其中铜原子的配位数为__12__。

(2)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继续向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

①氨水中各元素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O>N>H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NH3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sp3__,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__H3O+__。

③向蓝色沉淀中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是因为生成了四氨合铜配离子,四氨合铜配离

子的结构式为__ 降低溶剂极性,使Cu(NH3)4SO4·H2O析出(答案合理即可)__。

(3)CuCl2和CuCl是铜的两种常见的氯化物。

①如图表示的是__CuCl__(填“CuCl2”或“CuCl”)的晶胞。

②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图中各原子坐标参数:A 为(0,0,0),

B 为(0,1,1),

C 为(1,1,0),则

D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 ??

??34,34,14__。 ③晶胞中C 、D 两原子核间距为298 p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该晶体密度为 99.5×4?

?3×N A ×10-30 g·cm -3(列出计算式即可)。 解析 (1)③在铜氨配离子中,NH 3中的N 提供孤电子对、Cu 2+

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故铜氨配离子的结构式为;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是因为降低溶剂极性,使Cu(NH 3)4SO 4·H 2O 析出。(3)①利用“均摊法”知,每个晶胞中含有Cu 、Cl 的数目均为4,因此图示晶胞为CuCl ;②晶胞可认为由8个等体积小晶胞组成,D 原子恰好处于小晶胞的体心,因此D 原子的坐标为? ??

??34,34,14;③连接晶胞中A 、C 两原子,过D 原子作AC 的垂线,交AC 于E 点,设晶胞的边长为x cm ,则依据CD 的长度和D 原子的

坐标和直角三角形CD E 可得? ????x 42+? ????2x 42=(298×10-10)2,解得x =298×43

×10-10,则可求出晶胞的体积为? ????298×433×10-30 cm 3,故该晶胞的密度为99.5×4? ??

??298×433×N A ×10-30 g·cm -3。 2.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三位科学家,其研究对象之一“分子开关”即与大环主体分子苯芳烃、硫或氮杂环杯芳烃等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对叔丁基杯[4]芳烃(如图Ⅰ所示)可用于ⅢB 族元素对应的离子萃取,如La 2+、Sc 2+

。写出基态二价钪离子(Sc 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1s 22s 22p 63s 23p 63d 1或[Ar]3d 1__,其中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为__10__个。

(2)对叔丁基杯 [4] 芳烃由4个羟基构成杯底,其中羟基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sp3__。羟基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_氢键__。

(3)不同大小的杯芳烃能识别某些离子,如N-3、SCN-等。根据等电子体原理判断N-3的空间构型为__直线形__;一定条件下,SCN-与MnO2反应可得到(SCN)2。试写出(SCN)2的结构式:__N≡C—S—S—C≡N__。

(4)已知C60分子结构和C60晶胞示意图如下所示:

则一个C60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个数为__90__,与每个C60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60分子有__12__个,C60晶体的密度为__1.67__g/cm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2)羟基氧原子有2个σ键,2对孤电子对,价层电子对数是4,因此杂化方式是sp3杂化;4个羟基之间无共价键相连,但符合形成氢键的条件,因此羟基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氢键。(3)N-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因此N-3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SCN-与MnO2反应可得到(SCN)2,说明SCN-的性质与Cl-类似,则(SCN)2也应具有类似Cl2的结构,结合(SCN)2中N

是-3价,C 是+4价,S 是-1价可知(SCN)2的结构式是N ≡C —S —S —C ≡N 。(4)从图Ⅱ可以看出,C 60分子中每个C 原子与其他3个C 原子形成2个碳碳单键和1个碳碳双键,共3

个σ键,根据均摊法,一个C 原子实际含有的σ键个数为32,所以一个C 60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个数为60×32=90;C 60的晶胞是面心立方结构,所以与每个C 60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 60分子有12个;1个C 60晶胞中含有的C 60分子个数是8×18+6×12=4,晶胞的质量m =720×46.02×10

23 g ,而晶胞的体积V =(1.42×10-7)3 cm 3,所以C 60晶体的密度ρ=m V =

720×46.02×1023 g 1.42×10-73 cm

3≈1.67 g/cm 3。 3.有A 、B 、C 、D 、E 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0)。A 的基态原子2p 能级有3个单电子;C 的基态原子2p 能级有1个单电子;E 原子最外层有1个单电子,其次外层有3个能级且均排满电子;D 与E 同周期,价电子数为2。则:

(1)B 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族元素氢化物中最高的,原因是__H 2O 分子间存在氢键__。

(2)A 、B 、C 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HF>H 2O>NH 3__(用化学式表示)。

(3)A 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三角锥形__,其中A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sp 3__杂化。

(4)A 的单质中σ键的个数为__1__,π键的个数为__2__。

(5)写出基态E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3d 104s 1__。

(6)C 和D 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晶胞边长a = 3312ρN A

cm(用含ρ、N A 的计算式表示)。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推出A 、B 、C 、D 、E 五种元素分别是N 、O 、F 、Ca 、Cu 。(6)C 和D

形成的化合物是CaF 2,一个晶胞中有4个“CaF 2”,所以一个晶胞的质量是78×4N A g ,一个晶胞的体积是a 3 cm 3

,根据ρ=m V =78×4N A a 3 g·cm -3,则a =3312ρN A cm 。 4.(2018·湖南三湘名校第三次联考)已知A 、B 、C 、D 都是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 原子、C 原子的L 能层中都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C 、D 同主族。E 、F 都是第四周期元素,E 原子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F 原子除最外能层只有1个电子外,其余各能层均为全充满。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基态D 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M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9__。

(2)E

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____,F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1s 22s 22p 6

3s 23p 63d 104s 1或[Ar]3d 104s 1__。 (3)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结构式为__

__,其中心原子采取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sp 2杂化__,B 的气态氢化物的VSEPR 模型为__四面体__。

(4)化合物AC 2、B 2C 和阴离子DAB -互为等电子体,它们结构相似,DAB -

的电子式为____。

(5)配合物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其内界由中心离子E 3+与配位体AB -

构成,配位数为6。甲的水溶液可以用于实验室中E 2+的定性检验,检验E 2+的离子方程式为__3Fe 2++2[Fe(CN)6]3-===Fe 3[Fe(CN)6]2↓__。

(6)某种化合物由D 、E 、F 三种元素组成,其晶胞如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__CuFeS 2__。该晶胞上下底面为正方形,侧面与底面垂直,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

ρ=__184×46.02×1023 g 524×10×1 030×10 cm 3≈4.32__g/cm 3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推出A 是C 元素,B 是N 元素,C 是O 元素,D 是S 元素,E 是Fe 元素,F 是Cu 元素。(4)CO 2的结构式是O===C===O ,SCN -

与CO 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6)

晶胞中F(Cu)原子的数目是8×18+4×12+1=4,E(Fe)原子的数目是4×14+6×12

=4,D(S)原子全部位于晶胞内部,数目是8,所以Cu 、Fe 、S 原子的数目之比是4:4:8=1:1:2,

故其化学式为CuFeS 2;一个晶胞中有4个“CuFeS 2”,晶胞质量m =184×46.02×1023 g ,晶胞体积V =(524×10-10)2×1 030×10-10 cm 3,所以晶体的密度ρ=m V

=184×4

6.02×1023 g 524×10-102×1 030×10-10 cm

3≈4.32 g/cm 3

。 5.已知A 、B 、C 、D 、E 、F 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A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 n +1;化合物B 2E 为离子化合物,E 原子核外的M 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C 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 单质常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和集成电路芯片;F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B 的相同,其余各内层轨道均充满电子。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 、B 、E 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Na

(2)B 的氯化物的熔点比D 的氯化物的熔点__高__(填“高”或“低”)。

(3)氢化物A 2H 4分子中A 原子采取__sp 3

__杂化。

(4)按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分区,元素F 在__ds__区,二价阳离子F 2+与过量的A 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Cu 2++4NH 3·H 2O===[Cu(NH 3)4]2++4H 2O__。

(5)元素A 和C 可形成一种新型化合物,其晶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其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__共价键__。 (6)A 、F 形成某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 显-3价,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则其化学式为__Cu 3N__。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距离最近的两个F 原子的核间距为a cm ,则该化合物的晶胞密度为 10322a 3N A

g/cm 3(用含a 和N A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 由题意可知,A 、B 、C 、D 、E 、F 分别为N 、Na 、Al 、Si 、S 、Cu 元素。(1)N 元素2p 能级为半充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NaSiCl 4。(3)氢化物N 2H 4分子中N 原子形成2个N —H 键、1个N —N 键,还含有1对孤电子对,故N 原子采取sp 3杂化。(4)按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分区,元素Cu 在ds 区,Cu 2+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4NH 3·H 2O===[Cu(NH 3)4]2++4H 2O 。(5)元素N 和Al 可形成具有很高的硬度和熔点的AlN ,该化合物属于原子晶体,其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

为共价键。小球数目为8×18=1,大球数目为12×14

=3,其中N 显-3价,则小球为N 原子,大球为Cu 原子,则其化学式为Cu 3N 。晶胞质量为64×3+14N A

g ,距离最近的两个Cu 原子的核间距为a cm ,则晶胞棱长为

22a cm×2=2a cm ,则该化合物的晶胞密度为64×3+14N A g 2a cm 3

=10322a 3N A g/cm 3。 6.硫元素价态众多,可与卤素、氮等元素化合形成许多复杂的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六氟化硫(SF6)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及优异的灭火性能。其分子中有__6__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基态S原子有__2__个未成对电子。

(2)二氯化二硫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分子结构为

,其中S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sp3__,它是__极性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S4N4是亮橙色固体,不溶于水,溶于苯等有机溶剂,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物。S4N4与A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失去N2而缩合成(SN)x。(SN)x合成于1910年,过了五十年,才发现它在0.26 K的低温下,可转变为超导体。(SN)x的结构式如图所示:

已知1.20×105mol S4N4与Ag发生缩合,生成了1.20×105mol N2,生成二百聚物(SN)200和三百聚物(SN)300。若测得缩合产物中二百聚物的质量分数为0.50,则:

①S4N4的晶体类型是__分子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晶体。

②缩合产物中三百聚物的物质的量为__400_mol__;若Ag的实际使用量为8.64 kg,则Ag的循环使用次数(缩合时生成Ag2S需要消耗Ag的物质的量与实际使用Ag的物质的量的比

值)为__6_000__。 (4)Ag 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 =4.08×10-10m ,晶胞中Ag 原子的配位数为

__12__。列式计算Ag 单质的密度:__4×1086.02×1023× 4.08×10

-83__g·cm -3

(不必计算出结果)。 解析 (3)②设(SN)200、(SN)300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 ,则46×200x ÷(46×200x +46×300y )=0.5,根据氮原子守恒,200x +300y =1.20×105×4-1.20×105×2,解得x =600 mol ,y =400 mol ,即(SN)200为600 mol ,(SN)300为400 mol 。根据硫原子守恒,生成600 mol (SN)200和400 mol (SN)300,失去了1.20×105 mol N 2,同时有2.4×105 mol S 减少,生成了2.4×105 mol Ag 2S ,需要消耗4.8×105 mol Ag ,所以Ag 的循环使用次数为4.8×105 mol÷(8.64×1 000÷108) m ol =6 000次。(4)Ag 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Ag 的配位数为12。

每个晶胞中含有的Ag 原子数目为8×18+6×12

=4,晶胞参数a =4.08×10-8 cm ,则Ag 单质的密度为108 g/mol×4N A ÷(4.08×10-8 cm)3=108×46.02×1023× 4.08×10

-83。

(完整版)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国卷高考真题2011-2017

化学高考真题 选修3 2011-2017 全国卷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 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 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 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 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 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 化学键C— C C— H C— O Si—S i Si— H Si— O 键能 /(kJ?mol- 1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SiO4- 4 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为。 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责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D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配位体是____________。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2)基态铁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三价铁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可用硫氰化钾奉验三价铁离子,形成配合物的颜色为 (3)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 为:。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氧化亚铜为半导体材料,在其立方晶胞内部有四个氧原子,其余氧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则该晶胞中有个铜原子。 (4)铝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晶胞参数a=0.405nm,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列式表示铝单质的密度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4.[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索,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考化学选修三简答题汇总

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 3是分子晶体,而 AlF 3 是离子晶体。 2、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氧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3、稳定性H 2S>H 2 Se的原因是: 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4、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P 4 O 6 ,原因是: 都是分子晶体,P 4O 10 的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 4 O 6 5、焰色反应发生的原因为: 激发态电子向基态跃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发射光谱)。 6、NF 3的键角小于NH 3 键角的原因为: 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 3 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7、H 2S熔点为-85.5℃,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H 2 O的熔点为0℃,极易结冰成 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 H 2O分子之间极易形成氢键,而H 2 S分子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8、H 2SeO 3 和H 2 SeO 4 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9、H 2SeO 4 比H 2 SeO 3 酸性强的原因: H 2SeO 3 和H 2 SeO 4 可表示成(HO) 2 SeO和(HO) 2 SeO 2 , H 2 SeO 3 中的Se为+4价,而 H 2SeO 4 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 易电离出H+ 10、二氧化硅的熔点比CO 2 高的原因: CO 2是分子晶体,SiO 2 是原子晶体。 11、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原因是: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12、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 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气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3、水由液体形成固体后密度却减小,原因为: 水在形成晶体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增大,空间利用率降低,密度减小。 14、NaBH 4的阴离子中一个B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而冰晶石(Na 3 AlF 6 )的阴离子 中一个Al原子可以形成6个共价键,原因是: B原子价电子层上没有d轨道,Al原子价电子层上有d轨道。 15、CuO的熔点比CuS的高,原因是: 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CuO的离子键强,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16、CH 4的键角大于NH 3 的原因为: CH 4 中都是C-H单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所以是正四面体109.5度, 而NH 3 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力>孤对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键角要小于没有孤对电子 排斥的CH 4 的键角.而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

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XX年高考:29.(15分)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 是;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

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29(1)原子晶体。(2)NO2和N2O4(3)

As2S5。(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 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 20XX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

选修三物质结构和性质带答案

1.已知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 A

解答: A. B. C. D. E都是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C>Si, 故答案为:N>C>Si; (3)B元素为N2,结构式为N≡N,分子中有2个π键,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CO或CN?, 故答案为:2;CO或CN?; (4)上述A的氧化物为CO2,为直线形结构,分子中C原子采取sp杂化,属于分子晶体,其晶胞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 故答案为:sp;分子间作用力;

高考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09年高考:29.(15分)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29(1)原子晶体。(2)NO2和N2O4(3)As2S5。(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 2010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 一、物质熔沸点问题 1、氯化铝的熔点为 190 ℃,而氟化铝的熔点为 129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 P 4O 6,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H 2S 熔点为 -85.5 ℃,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 H 2O 的熔点为 0 ℃,极易结冰成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 此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二氧化硅的熔点比 CO 2 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CuO 的熔点比 CuS 的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 2 )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 3 3 3 ]均属于 7. 乙二胺分子( H N — CH2— CH — NH SP ,乙二胺和三甲胺 [N(CH ) 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丙酸钠( CH 3CH 2COONa )和氨基乙酸钠均能水解,水解产物有丙酸( CH 3CH 2COOH )和氨基乙酸 ( H 2 2 2 2 3 3 、 NCH COOH ), H NCH COOH 中 N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 杂化, C 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sp sp 2 杂化。常温下丙酸为液体,而氨基乙酸为固体,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NH 3 常用作制冷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GeCl 4 GeBr 4 GeI 4 熔点 /℃ -49.5 26 146 沸点 /℃ 83.1 186 约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 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氨的沸点 ( “高于 ”或 “低于 ”)膦( PH 3),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砷化镓( GaAs )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 GaF 3 的熔 点高于 1000 ℃,GaCl 3 的熔点为 77.9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O 元素形成的单质 常见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 (填分子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硅烷 (Si n H 2n + 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高考化学选修3考点总结

2017新课标高考化学选修3考点总结 选修三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目录 (一)原子结构 (2) 1、能层和能级 (2) 2、构造原理 (2)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3)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 2、元素周期律 (4) (三)共价键 (5) 1、共价键的成键本质: (5) 2、共价键类型: (5) 3、共价键的三个键参数 (6) (四)分子的空间构型 (6) 1、等电子原理 (6) 2、价电子互斥理论: (6) 3、杂化轨道理论 (7) (五)分子的性质 (8) 1、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 (8) 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8) 3、有机物分子的手性和无机含氧酸的酸性 (9) (六)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9) 1、四大晶体的比较 (9) 2、典型晶体的结构特征 (9)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化学选修三高考题

【09高考山东】32.C 和Si 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写出Si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 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 、Si 和O 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 (2)SiC 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 (3)氧化物MO 的电子总数与SiC 的相等,则M 为 (填元素符号)。MO 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 晶体相似。MO 的熔点比CaO 的高,其原因是 。 (4)C 、Si 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 2和SiO 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CO 2中C 与O 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 2中Si 与O 原子间不形成上述π健。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 、O 原子间能形成,而Si 、O 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键 。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2 O >C >Si ;(2) sp 3 共价键;(3)Mg Mg 2+半径比Ca 2+小,MgO 晶格能大;(4)Si 的原子半径较大,Si 、O 原子间距离较大,p-p 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 【09高考上海】23.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2C l C 1+C l →②2C l+H H C l+H → ③2H +C 1H C l+C l → …… 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 于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2)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化学选修三高考专题练习

○ B ● F 化学选修3专题练习 1、A 、B 、C 、D 、E 、F 、G 七种元素,除E 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 、E 、G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 区,其余元素位于p 区。A 、E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 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 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 n np n+1;D 元素的电负性为同周期元素第二高;F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D ,G 。 (2)原子序数比D 小1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D 的原因是 。 (3)由A 、B 、C 形成的ABC 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4)由D 、E 、F 、G 形成的E 2DF 4、GDF 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原因 是 。 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 、F 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A 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 形。 (2)E 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A 、B 、C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B 、C 三种元素中与AC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结构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BD 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 (5)用晶体的x 射线衍射法对F 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F 的晶胞为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右图),又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g/cm 3,晶 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F 的原子半径是 cm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要求列式计算)。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 、B 、C 、D 、E 、F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 与B ;C 、D 与E 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 原子L 层上有2对成电子, B 、C 、D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 3DB 6型离子晶体X,,CE 、FA 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写出A 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F 离子电子排布式 。 (2)写出X 的化学式 和化学名称 。 (3)写出X 涉及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试解释工业冶炼D 不以DE 3而是以D 2A 3为原料的原因: 。 (5)CE 、FA 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 l 、3401KJ/mo ,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6)F 与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 与B 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 度为a g/c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2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A 、 B 、 C 、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C 、D 、B 、A 顺序逐渐减小。A 、C 同主族,B 、

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练习

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综合练习1.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这个核反应如下:N+He→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 B.H原子核内有1个中子 C.O 2和O 3 互为同位素 D.通常情况下,He和N 2 化学性质都很稳 定 2.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3.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 A.CaO B.SiO 2C.H 2 O D.Na 2 O 2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Cl B.H 2 S C.-CH 3 D.NH 4 I 5.已知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按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B和E同主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A、B、D不可能在同周期 B.D一定在第二周期 C.A、D可能在同一主族 D.C和D的单质可能化合为离子化合物 6.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Y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 元素。有下列含该三种元素的化学式:①X 2Y 2 Z 2 ②X 2 YZ 3 ③X 2 YZ 2 ④X 2 Y 2 Z 4 ⑤X 3YZ 4 ⑥XYZ 3 ,其中可能存在对应分子的是 ( )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高中化学选修三简答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选修三问题答案 1.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 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移动 2.Ge、C同主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形成双键、三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三键: 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6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3.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CaCO3的热分解温度低于SrCO3的原因: Ca2+半径小于Sr2+,Ca2+更易结合CO32—中的O,使CO32—更易分解为CO2 4.H3BO3为一元弱酸,解释原因: H 3BO 3 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配位键,产生[B(OH) 4 ]—和一个H+ 5.冰中氢键的作用能为 KJ/mol,而冰的熔化热为 KJ/mol,解释原因: 液态水中仍然存在大量氢键(或冰融化时只破坏了部分氢键) 6.铜与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8KJ/mol、I Ni=1753KJ/mol,I Cu>I Ni的原因: Cu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Ni失去的是4s1电子 7.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原因是: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形成的简单阴离子越稳定,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因此第一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氮元素的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

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能量较低,相对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释放能量较低 8.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Cu(NH3)4]SO42H2O晶体的原因: 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重) 9.H3AsO4是三元弱酸,其各步对应的电离常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每电离一步都会生成带电量更大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H+ 10、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 3是分子晶体,而 AlF 3 是离子晶体。 11、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删:氧原子的原子核 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12、稳定性H 2S>H 2 Se的原因是: 补:S原子半径比Se小,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13、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P 4 O 6 ,原因是: 都是分子晶体,P4O10补: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4O6 14、NF 3的键角小于NH 3 键角的原因为: 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 3 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高考化学选修三汇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第I卷 2012年【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VIA族的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的化台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S单质的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O、S、Se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Se原子序数为,其核外M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4)H2Se的酸性比H2S (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SO32-离子的立体构型为;[来源:学#科#网](5)H2SeO3的K1和K2分别为2.7x l0-3和2.5x l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X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 ② H2SeO4比H2SeO3酸性强的原因: (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列式并计算),a 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距离为pm(列示表示)

2013年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电子数为。 (2)硅主要以硅酸盐、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3)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个原子。 (4)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和NH4Cl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C—C C—H C—O Si—Si Si—H Si—O 键能/(kJ?mol-1356 413 336 226 318 452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6)在硅酸盐中,SiO4- 4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Si与O的原子数之比为,化学式 为。 2014年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早期发现的一种天然准晶颗粒由三种Al、Cu、Fe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准晶是一种无平移周期序,但有严格准周期位置序的独特晶体,可通过 方法区分晶体、准晶体和非晶体。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高考真题解析(30页)

高考题分类汇编(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 (1)11. 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Y、Z中只含一种官能团,即可! 【答案】B 【命题意图】掌握烯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与HX加成,与H2O加成,双键被氧化剂氧化,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水解与消去的条件及产物;掌握常见的官能团! 【点评】本题很有新意,不过貌似一些反应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烯烃的氧化,烯烃与水加成!但总体还可以,有些创意,赞一个!有机结构—性质—官能团这条主线

能够推陈出新难能可贵的! (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B. 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 C. 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 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试题解析: 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树脂来自高中化学课本体系的不同位置,但,都是所在部分的重点识记的知识内容。考察学生化学知识面的宽度,考察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和重点知识的敏感度。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棉花是天然纤维,油脂是天然混甘油酯,棉花和油脂是天然有机高分子,ABS树脂是合成有机高分子。 B、核能、太阳能、甲醇汽油、无磷洗涤剂分据不同章节,和社会生活热点息息相关。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并不是书本知识。要了解低碳的含义,更要明确化学知识对低碳的实际意义。考察学生的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或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应用积极性。其中无磷洗涤剂不能直接降低碳排放。 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基本实验仪器,课本集中在选修模块中。考察重点实验方法,体现重点知识与化学强调实验的特点。 D、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布朗运动同样是实验方法,但,分别出现在课本的不同单元和模块中。阴极射线在物理中出现,α-粒子散射实验研究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布朗运动设计分散系知识,是悬浊液特有现象。 本题答案:C 教与学提示: 要重视实验、重视实验原理的解释。本题极具迷惑性的选项是D,因为D中的实验学生不会很熟悉,所以无所适从。和大学接轨的分析探究性实验是重点,注重分析、研究问题的手段的运用。强调学以致用,强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热点问题。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