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课程设计资料及要求

浅基础课程设计资料及要求

浅基础课程设计资料及要求

某多层办公楼,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上部结构荷载见表1,工程地质条件见表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5m,柱截面尺寸400?400m。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地质条件,进行浅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如下:

1.基础类型选择,埋深的确定。

2.持力层承载力的确定。

3.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4.软弱下卧层的验算,变形的验算。

5.基础结构内力计算及钢筋配置。

6.基础结构施工图绘制。

表1 柱荷载分布图

柱号荷载(KN) 柱号荷载(KN) 柱号荷载(KN) A1 1600 B1 2500 C1 1600 A2 1800 B2 2800 C2 1800 A3 1800 B3 3000 C3 1800 A4 1600 B4 2600 C4 1600 A5 1400 B5 2200 C5 1400

表2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土层名称层底

埋深

(m)

天然

重度

γ

(kN/m3)

含水量

w

(%)

孔隙比

e

塑性

指数

I P

液性

指数

I L

抗剪强度压缩

模量

E s

(Mpa)

c

(kPa)

?

(?)

待定18.0 待定待定待定待定待定待定待定待定淤泥质粘土26.0 17.0 53.1 1.51 21 1.29 12.0 10.3 2.1 淤泥质粘土30.0 17.8 38.1 1.09 10.2 1.18 14.0 19.3 4.5 粉质粘土>40.0 18.5 24.7 0.71 14 0.31 36.0 25.0

7.8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设计)规范化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撰写,保证课程设计(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结构与内容要 1. 课程设计封面 2. 课程设计目录 3. 课程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9)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0)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课程设计(设计)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如果这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自某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亦应加以说明。 (11)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课程设计书写及打印要求 1.打印: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桥梁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概述 §1 设计的任务及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 设计任务:根据已有建筑物的图样,所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遵照“中华人民国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设计某铁路干线上跨越某河流的桥梁之R号桥墩的地基和基础。 建筑物的性质和用途:该桥梁为等跨度32M,上承板梁,桥面系为无渣桥面,并设双侧人行道,桥墩为混凝土实体桥墩,该桥位于直线平坡段上,与河流正交,该地区无流冰及地震,该河道不通航。该桥除了为铁路客货运服务外,亦为附近居民来往的通道。 设计依“中华人民国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TB10002.5—2005”进行设计,活载按铁路标准活载,即“中—活载”。 §2 基本资料 一、建筑物的立面示意图如下: 二、建筑物场地地形图及钻孔布置图如下:

场地地形图及钻孔布置图(单位:m)水平比例尺1:1000 高水位:142.0m施工水位:132.0m 常水位:132.0m 一般冲刷深度:河底以下1.50m局部冲刷深度:河底以下5.50m 三、建筑物地区水文、地质情况 钻孔柱状剖面图:(其中土层顶面标高和土层厚度单位均为m) 第1号钻孔第2号钻孔 土层编号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土 层 编 号 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 13 粘砂土138.0 1 # 13 粘砂土130.0 1.0 # 4 粘土137.0 2.5 # 4 粘土129.0 2.5 # 11 粘土134.5 # 11 粘土126.5

土层编号土 的 名 称 图 例 土层 顶面 标高 (m) 土 层 厚 度 (m) # 13 粘砂土133.0 1.0 # 4 粘土132.0 2.5 # 11 粘土129.5 四、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表如下: 土的力学性质表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土粒 比重 G s 孔隙 比 e 饱和 度 S r 液 限 W L 塑 限 W P 摩 擦角 φ 聚 力C (KPa ) 渗透 系数 K # 13 粘砂 土 2.71 0.863 0.96 31.3 25.6 23°15 8.1×10-5 # 4 粘土 2.74 0.936 0.98 40 21 16°36 5.3×10-7 # 11 粘土 2.72 0.626 1.00 41 23 18.5°60 4.3×10-5 五、作用在桥墩上的荷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 础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 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 设计 班级建工10级 学生肖庆 指导教师杨泰华、王瑞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二O12年五月 一.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 二.建设地点:武汉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该场地地表以下土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1.8m ,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常年降雨量为1283.7mm 左右,基本风压为m 2。 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士,相当于绝对标高6.564m 。 四.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3/8m kN =γ,底层填充墙高为3.4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传至底层柱下端的荷载分别为: 传到边柱A 、D 轴线的荷载为:(1)k F =(1234+3n )kN ,m kN n M k .)250(+=,剪力k H =(30+2n)kN 。(其中,k k H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传到 中柱B 、C 轴线的荷载为:轴力k F =(1643+2n)kN ,m kN n M k .)360(+= 所有柱剪力作用在基础顶面;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250mm*400mm 。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A.柱下独立基础 对于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参照教材例2-2及例2-3. B.双柱联合基础 对于间距小的中柱,可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轴线 C.轴线3及J 相交的柱;轴线K 及2相交的柱荷载同边柱A 、D 轴线的柱; 轴线1及C 相交的柱和轴线2及B 相交的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要求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任务 设计四川南充某办公楼的基础,根据上部结构及地基条件用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 设计资料 1、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四层框架,层高m 2.3,框架、主梁、次梁、柱为现浇整体,主梁28030cm ?,次梁26025cm ?,楼板厚cm 10,柱截面25040cm ?,室内外高差m 3.0。 2、下部地基资料: 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复杂,地质由杂填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及细粉砂组成(表1)。各层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图1 柱网平面图 3、基础选用材料: 基础混凝土选用20 C,100厚。 C,钢筋选用335 HRB,垫层采用素混凝土15 五.设计步骤 1、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2、根据地基承载力与荷载计算基底面积,并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2

对于偏心受压基础两边长之比一般L/B≤2,最大不超过3。 3、根据建筑层数及地质条件确定基础类型 4、地基变形验算 5、基础剖面设计与结构计算 (1)按冲切强度要求,设计底板高度。 (2)根据柱边或变阶处的弯矩值进行底板配筋计算。 6、绘制基础施工图,编写施工说明书。 设计要求: 1、设计A、B、C柱下独立基础; 2、计算A、B、C柱下独立基础,并按容许变形值调整基底尺寸; 3、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图(局部),基础详图)及编写施工说明。提示: 1、熟悉题目要求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选择持力层、确定基础埋深; 3、确定基础类型及材料; 4、按容许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5、下卧层强度验算; 6、分别计算A、B、C柱基础沉降; 7、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底尺寸; 8、基础高度验算; 9、配筋计算; 10、绘制施工图。 3

算法课程设计资料

吉林财经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算法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插棒游戏 所在院系: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 提交时间: 2017年4月

目录 一、题目描述与设计要求 (1) 1 题目描述与设计要求 (1) 二、问题分析 (1) 1 解空间 (1) 2 解空间结构 (2) 3 剪枝 (2) 4 回溯法的基本思想 (2) 5 回溯法的适用条件 (3) 6 回溯法的空间树 (4) 7 回溯法的基本步骤 (4) 三、算法设计 (5) 1 伪代码 (5) 四、复杂性分析 (6) 1 时间复杂度 (6) 2 空间复杂度该 (6) 五、样本测试、分析与总结 (6) 1 样本测试 (6) 2 分析 (7) 2.1、数据类型 (7) 2.2 主要函数思路 (7) 2.3 回溯 (8) 3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一、题目描述与设计要求 1 题目描述与设计要求 这个类似谜题的游戏在等边三角形的板上布置了 15 个孔。在初始时候,如下图所示,除了一个孔,所有孔都插上了插棒。一个插棒可以跳过它的直接邻居,移到一个空白的位置上。这一跳会把被跳过的邻居从板上移走。设计并实现一个回溯算法,求解该谜题的下列版本: a.已知空孔的位置,求出消去 13 个插棒的最短步骤,对剩下的插棒的最终位置不限。 b.已知空孔的位置,求出消去 13 个插棒的最短步骤,剩下的插棒最终要落在最初的空孔上。 图1 二、问题分析 1 解空间 由于棋盘的对称性,棋盘在变化的过程中会形成多个同构的状态。 例如初始状态时,空孔只有一个,共有15种基本状态。如图2 所示,任意状态与空孔位置在其它的与该空孔颜色相同的点处的状态是同构的,它们可以通过沿中位线翻转和旋转60o 互相转换。也就是说,空孔所在位置的颜色相同的个状态是同构的。如空孔位置在顶点处的三个状态,他们仅通过旋转60o的操作即可互相转换。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装订成册的书面说明书和完整电子文档各一份,说明书统一采用A4纸打印,说明书格式如下,顺序为: (一)封面 (二)索命数正文,包括: 1、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 分别为300字左右,应包括:工作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 2、目录 以上部分以I、II……编制页码。以下部分根据章节编写序号和页码。 3、主体部分(不少于1 字,按要求设定页眉页角,要求居中) 主要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和数字半角。每页28行、每行32-35个汉字,1.5倍行间距 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由1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3.2序号 3.2.1毕业说明书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

次格式为: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1)××××(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3.2.2说明书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号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 2.1、表 3.2式(3.5)等 3.2.3说明书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前言(或绪论)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并为右页另页。题名页、摘要、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可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统一标注每页页脚中部。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右页作为单页页码。 3.2.4说明书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英文字母A、B、C……编序号,如:附录A。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 计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 学号201008305057 姓名肖庆 日期2012.06.0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班级建工10级 学生肖庆 指导教师杨泰华、王瑞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二O1 2年五月

一.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 二.建设地点:武汉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该场地地表以下土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1.8m,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常年降雨量为1283.7mm左右,基本风压为0.35kN/m2。 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士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564m。 四.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3/8m kN =γ,底层填充墙高为3.4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传至底层柱下端的荷载分别为: 传到边柱A 、D 轴线的荷载为:(1)k F =(1234+3n )kN ,m kN n M k .)250(+=,剪力k H =(30+2n)kN 。(其中,k k H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传到 中柱B 、C 轴线的荷载为:轴力k F =(1643+2n)kN ,m kN n M k .)360(+= 所有柱剪力作用在基础顶面;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250mm*400mm 。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A.柱下独立基础 对于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参照教材例2-2及例2-3. B.双柱联合基础 对于间距小的中柱,可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轴线 C.轴线3及J 相交的柱;轴线K 及2相交的柱荷载同边柱A 、D 轴线的柱; 轴线1及C 相交的柱和轴线2及B 相交的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D.计算步骤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2)持力层(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3)确定基础高度,并进行抗冲切验算; (4)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 六、设计成果 1.基础平面布置:包括柱和基础底板平面布置图、基础梁的布置及各自编号; 2、柱下独立基础和双柱联合基础的详图; 3.、必要的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

牵引变电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原始资料(任选其中一所进行设计) 1、电力系统及牵引变电所分布图 图例: :电力系统,火电为主 :地方220/110kV区域变电所 :地方110/35/10kV变电站 :铁道牵引变电所 ——:三相高压架空输电线 图中: L1:220kV 双回路150kM LGJ-300 L2:110kV 双回路10kM LGJ-120 L3:110kV 20kM L4:110kV 40kM L5:110kV 60kM L6:110kV 双回路20kM L7:110kV 30kM L8:110kV 50kM

L9:110kV 60kM L10:110kV 60kM 未标注导线型号者均为LGJ-185,所有导线单位电抗均为X=0.4Ω/kM 牵引变压器容量如下(所有U d%=10.5): A:2×3.15万kV A B:2×3.15万kV A C:2×3.15万kV A D:2×1.5万kV A E:2×1.5万kV A F:2×1.5万kV A 2、电力系统对各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式及运行条件 [1] 甲站对A所正常供电时,两回110kV线路中,一回为主供电源,另一回备用。A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所内不设铁路岔线。27.5kV侧需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2] 甲站对B所供电时,110kV线路还需经B所送至丙站。正常运行时B所内有系统功率穿越。当甲站至B的输电线路故障时,B所由丙站供电,丙站内110kV母线分段运行,输电线L4、L5分别接入不同的分段母线上。正常运行时,丙站内110kV母线分段断路器断开。B所提供甲站至丙站的载波通道。 B所内采用两台牵引变压器固定全备用。所内不设铁路岔线,外部有公路直通所内。27.5kV侧需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3] C所由丙站送出的两回110kV线路供电。但正常运行时,由甲站送至丙站(L5)再由丙站送至C所的一回110kV线路(L6)平时不向牵引负荷供电。只经过C所的110kV母线转接至某企业110kV变电站。 C所内采用两台变压器,固定全备用。所内不设铁路岔线,外部有公路直通所内。牵引侧除向两个方向的牵引网供电外,还要向电力机务段供电(两回)和地区10kV 负荷供电(一回)。C所内设有27.5/10kV 1000kV A动力变压器一台。10kV高压间内设有4路馈线,每路馈线设有:电流表、电压表、有功电度表、无功电度表。设有电流速断和接地保护,继电保护动作时间0.1秒。10kV高压间设在27.5kV高压室一端,单独开门。27.5kV侧设室外辅助母线,每相馈线接电容补偿装置二组,电容器室内,电抗器室外。 [4] 牵引变电所D、E、F由乙站供电。正常运行时,110kV线路在E所内断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要求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工程化意识,用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切实体会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系统与一般程序设计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并测试实际开发的系统。通过一系列规范化软件文档的编写和系统实现,使学生具备实际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能力。 二、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将来从事软件的研发和管理奠定基础。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小型软件项目,题目可参考附录A,也可自行拟定题目,按 照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完成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等软件工程工作,并按要求编写出相应的文档。分别、选用传统的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环境和工具不限。 三、设计成果要求 1.提交软件系统,根据完成情况给分; 2.提交设计报告文档 设计报告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分: (1)报告是否规范,符合要求; (2)报告是否完整、工作量大小; (3)文档逻辑性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流畅。 四、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发计划 (2)软件需求分析 (3)软件设计 (4)软件实现,测试计划 (5)软件实现,测试报告 (6)验收

附录A 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一个集客户购物、下订单、订单处理、销售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通过浏览器,创建账户/登陆账户,让客户可以查询货物,把货物放入购物车,创建订单,通过信用卡支付等。系统划分成了多个模块,松耦合的设计架构,允许可以和多个数据源,EIS (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交互。功能如下: 1?用户 注册/登陆/忘记密码/管理个人信息 查询货物 购物车管理 提交订单 信用卡支付 查询历史购物记录 2?货物商店 接受/处理订单消息 手工接受/拒绝订单 用E-mail来通知客户 发订单给供应商 销售统计 3.供应商 接受订单 派送货物给用户 提供一个基于web的库存管理 维护库存数据库 题目二:外文图书采购系统 1?问题概述 某图书馆外文采购有两个组--征订组和验收,登记组。分别承担书籍订购和进书验收任务。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打算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为此,系统分析员在进行了调查研究,描述出外文采购室现行系流程。 1 )订书组从供书单价收到订书目录,根据各单位的需要选择出要订购的书 目。

露采课程设计资料讲解

1. 总论 1.1 课程设计概述 1.1.1 课程设计题目 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 1.1.2 设计初始条件 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3/ m3。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 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 1.2.1 设计依据 ⑴课程设计任务书 ⑵矿床地质资料 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 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 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 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 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 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

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3/ m3 设计内容: 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

浅基础设计计算书_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成果 成果: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 姓名: 学号: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 2009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

课设简介 1. 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浅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2.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 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 2.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 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目录 课设简介 ............................................................................................. I 目录 ..............................................................................................II 第一章绪论………………………………………………………… 1.1工程概况……………………………………………………… 1.1.1地形………………………………………………………………1.1.2工程地质条件……………………………………………………… 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1.5轴线及上部结构作用何在………………………………………… 1.1.6岩土设计技术参数…………………………………………………第二章基础设计…………………………………………………… 2.1基础梁埋深及高度的确定…………………………………………… 2.2 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3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 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2.5基础结构验算………………………………………………… 2.6基础梁配筋验算………………………………………………… 2.6.1正截面受弯钢筋计算……………………………………………… 2..6.2箍筋计算………………………………………………… 第三章翼板配筋计算………………………………………………3.1截面尺寸验算………………………………… 3.2 翼板横向钢筋计算及分布钢筋确定………………………………

通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 1、正确理解题意; 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 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 1、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TCP协议工作在网络层IP协议的基础上。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发送和接收TCP数据包的程序,其功能是填充一个TCP数据包,发送给目的主机,并在目的主机接收此TCP数据包,将数据字段显示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2、发现网络中的活动主机 利用ICMP数据包,通过使用ICMP的回送和回送响应消息来确定当前网络中处于活动状态的主机,即ping消息的请求和应答,将发送的ICMP的数据包类型设置为回送请求(类型号为8),并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3、监控IP包流量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熟悉IP包格式和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要求编制程序,监控网络,捕获一段时间内网络上的 IP数据包,按IP数据包的源地址统计出该源地址在该时间段内发出的IP包的个数,将其写入日志文件中或用图形表示出来(建议用图形表示出统计结果)。 4、解析IP数据包 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5、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 目前,Ethernet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因此,学习Ethernet技术对深入掌握局域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使读者熟悉Ethernet帧的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D32作流程。编写程序模拟Ethernet节点的数据发送流程。 6、解析ARP数据包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对网络上的ARP数据包进行分析,从而熟悉ARP数据包的结构,对ARP协议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要求编写一程序,获取网络中的ARP 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 7、UDP服务器的设计 UDP是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设计的两个协议之一,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由于UDP采取了无连接的方式,因此协议简单,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协议运行效率高。UDP适合一些实时的应用,如IP电话、视频会议,它们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在网络出现拥塞时,可以丢失一些数据,但是延迟不能太大。基于这些特点,流式多媒体通信、多播等应用在传输层采用

课程设计模板

__________ 大学课程设计 年月日

___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题目 专业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选取一种方法设计音乐彩灯控制器,要求该音乐彩灯控制器电路由三路不同控制方法的彩灯所组成,采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作课题实验。 基本要求: (1)第一路为音乐节奏控制彩灯,按音乐节拍变换彩灯花样。 (2)第二路按音量的强弱(信号幅度大小)控制彩灯。强音时,灯的亮度加大,且灯被点亮的数目增多。 (3)第三路按音量高低(信号频率高低)控制彩灯。低音时,某一部分灯点亮;高音时,另一部分灯电亮。 参考资料: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刘润华,刘立山.模拟电子技术[J].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3]苏成富.彩灯控制器[J].北京:电机电器技术,2000,(01). [4]祝富林.音乐彩灯电路CS9482[J].北京:电子世界,1995,(12). [5]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完成期限2014.6.30至2014.7.6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年月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1) 2方案设计 (1) 2.1设计思路 (1) 2.2总体方案方框图 (1) 2.3基本原理 (2) 3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3.1简单声控音乐彩灯控制器 (2) 3.2音乐彩灯控制器 (3) 4单元电路的设计 (3) 4.1整流电路的设计 (3) 4.2滤波电路的设计 (4) 4.3高通滤波器 (5) 4.4低通滤波器 (5) 4.5元件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6) 5总电路图 (7)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土力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设计题目:桩基础工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系 专业:12级土木工程 学号:9125061236 姓名:许秋阳 指导教师: 福建工程学院 年月日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 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 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F=3200KN, M=400KN.m ,H = 50kN ;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或粉沙夹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mm ,承台底面埋深:d=2.0m,桩长 为10m 。 4、桩身资料: 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c f = 15MPa ,弯曲强度设 计值为MPa f m 5.16=,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MPa f y 310= 5、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c f =15MPa ,弯曲抗 压强度设计值为MPa f m 5.1=。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1. 确定桩端持力层和承台埋深 根据资料确定承台埋深为2.0m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的截面尺寸为300300mm mm ?。根据底层资料,选粉砂夹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不宜小于2倍桩径,选择440.3 1.2d m m =?=,这样承台底面以下桩的长度为14m 2.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n 采用公式(5-21):Q Q Q u q l q A u k s k p k s i k p k p =+=+∑。 查表5-6可得:501Q kP s k = =56.4kP 2Q s k =75.6kP 3Q s k Q u q l sk sik i =∑ 40.3(508.856.4475 1.2)=???+?+? 907.584kN = 查表5-7知:2800q kPa pk =,则 28000.30.3252pk Q q A kN pk p ==??= 3.初步估计所需桩数n 在估算桩数时,首先需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 由于桩的布置和桩数还未知,先不考虑承台效应和群桩效应,用公式(5-67)计算R 。从表5-19查得 1.65s p γγ==,故得 //907.584/1.65252/1.65702.778R Q Q kN sk s pk p γγ=+=+= 确定桩数时,由于承台尺寸还没有确定,可先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和上部结构物荷载初步估算确定。中心荷载时,估算桩数F n R μ=,式中μ为经验系数,建筑桩基可采用1.1~1.2 。本题取μ=1.1,F=3200KN ,则得 01.5778 .70232001.1=?= n 为了方便布置,选取6n =,即采用6根桩。 4.进行桩位布置和确定承台尺寸 桩在平面上采用行列式布置,桩中心距(3~4)0.9~1.2a s d m ==,取x 方向中心距为0.9m ,y 方向中心距为1.2m 。取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为10.3d m =,承台边缘至桩的外面缘为,符合有关要求。桩的布置和承台 平面尺寸如图所示。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浅基 础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1002班 学号 姓名肖庆 日期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 设计 班级建工10级 学生肖庆 指导教师杨泰华、王瑞芳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二O12年五月 一.设计题目:武汉一中学宿舍楼基础设计 二.建设地点:武汉市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地质、水文资料:

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该场地地表以下土层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1.8m ,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偏西风;常年降雨量为1283.7mm 左右,基本风压为m 2。 3.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士,相当于绝对标高6.564m 。 四.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采用粉煤灰轻渣空心砌块,3/8m kN =γ,底层填充墙高为3.4m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传至底层柱下端的荷载分别为: 传到边柱A 、D 轴线的荷载为:(1)k F =(1234+3n )kN ,m kN n M k .)250(+=,剪力k H =(30+2n)kN 。(其中,k k H 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学号最后两位数); 传到 中柱B 、C 轴线的荷载为:轴力k F =(1643+2n)kN ,m kN n M k .)360(+= 所有柱剪力作用在基础顶面;基础梁截面尺寸取为250mm*400mm 。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 A.柱下独立基础 对于边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参照教材例2-2及例2-3. B.双柱联合基础 对于间距小的中柱,可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轴线 C.轴线3及J 相交的柱;轴线K 及2相交的柱荷载同边柱A 、D 轴线的柱; 轴线1及C 相交的柱和轴线2及B 相交的柱采用双柱联合基础。

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

鲁东大学 食品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 编制:曲航王明涛张淑荣 巩志强谭鲁志邹欣华 食品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14.12 前言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本科生课程设计的质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科结构和专业特点,特制定《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 编制本“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是强化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措施,它不仅能保证我系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深度,使这一重要环节尽量规范化、标准化,而且还有利于指导教师的辅导工作。 在实行和使用该标准过程中,根据各班的教学情况和设计的具体情况不同,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经系里同意,可酌情对上述标准中的某些具体细节做适当的简化,但各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不得简化。

希望各位指导老师认真贯彻执行,并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使之进一步完善。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14.12

课程设计内容 一、制冷系统设计 第一章设计概述 主要说明设计的依据、生产指标、设计范围、设计条件、概述设计方案的拟定。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建筑的要求和条件 设计前,应了解对各冷间的温、湿度的要求。 1)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包括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等。 2)列表说明各冷间的设计条件,包括:室内设计温度、室内设计相对湿度、冷加工时间、各冷间食品进、出库温度。 2、说明制冷系统设计方案的拟定及理由 1)阐明各蒸发系统采用单级压缩或双级压缩,双级压缩高低压级的理论输气量之比,各蒸发系统配用的压缩机的型式、型号、制冷量,并列表说明。 2)阐明制冷系统蒸发温度的划分,组成及其服务冷间,并列表说明各蒸发系统的热负荷 3)说明采用的制冷剂种类、特点及其与环保的关系。 4)说明各冷间采用的冷却方式(如直接冷却或间接冷却),各冷间采用的冷却设备种类、冷却面积,各冷间冷却面积与冷藏能力(或冷加工能力)的配比,并列表说明。 5)说明各蒸发系统采用的供液方式。 6)说明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安全保护、控制回路等。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汇总 1、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包括室外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临室计算温度。 2)各冷间的库容量和生产能力。 3)冷库外围护结构各传热面的传热系数。

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韩军涛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 设计指导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所开的实践环节。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而且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SQL 语言的应用、SQL Server 2000/2008 数据库环境的使用,并能根据所应用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按照规范化设计的方法解决现实中数据库设计的问题。 选修本课程前应已选修《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并熟练掌握SQL 语言,以及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等基本方法。 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复杂项目从需求到设计直到最后实现的基本方法,并对所设计的数据库进行测试与分析,使学生在数据库

设计方面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 、(课前准备)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比较系统的掌握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 (2)学会研究分析具体应用的需求,完成需求分析; (3)初步掌握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数据库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设计工具。 2、课程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题分析,理解问题,明确做什么,完成需求分析,写出系统的功能框架并给出每一系统功能的详细叙述。 (2 )概念设计:在概念结构设计中画出ER 图,在ER 图中标出主码。可以有分ER 图。 (3)逻辑结构设计:针对概念设计的结果做出逻辑结构设计并进行规范化,对表进行分解或必需的合并(要写出理由和根据)。对用户进行分类,有必要时可以给用户创建用户子模式(比如视图)并定义权限。 (4 )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索引的设计等)。 (5)在一种数据库工具上(选择SQL server2000 或2008 )实现自己的设计; (6)上机调试:针对需求分析中的所有功能设计测试数据,并设计所有的SQL 语句实现需求分析中的功能。实现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等。 (7)按课程设计报告规范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