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菌株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微生物标准菌株的验收、复活、确认、转代、储存、使用、废弃等进行规定,确保标准菌株符合要求,保证检测结果。

2、职责:

2.1、检测中心主任负责标准菌株资源的配备。

2.2、微生物检测室工作人员负责标准菌株的有效储存和正确的使用。

3、要求:

3.1供应商的选择:选择有资质的标准菌株的合格供应商,每批标准菌株必须有附件的供应商的合格证或检测报告,来证明所采购的标准菌株是合格的。

3.2标准菌株和验收

菌株一到实验室,一定要记录好菌株号和标准菌株来源,确保溯源性清楚。同时,还应尽可能多的菌株信息,如:标准菌株名称和数量、生产日期、接收日期和有无破损等。

3.3冻干标准菌株的复活:

3.3.1、开启产品包装:先用70%酒精棉擦拭外包装,从凹口处撕开产品外包装,撕掉标签上的拉片,将其贴于菌株保藏管上。

3.3.2、复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根据生产商说明)进行复活。冻干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标准菌株保藏中心购买的冻干标准菌株为第F0代。捏管帽处安瓿瓶(仅一次)使其释放水合液体。垂直握住安瓿瓶并轻拍之,使液体流入含小球的管底。通过挤捏压碎小球使其与液体混合,立即将拭子浸于水合液体。挤压并旋转拭子,接种于初级培养平板,接种圈的直径约为25mm,用一无菌接种环在先前接种区域划线10-20次,促使分离出单菌落。同时吸出部分菌液接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管,副溶血性弧菌接种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管。将接种好的平板和管立即进行培养。细菌培养温度通常为25℃或37℃。多数冻干菌株会在几天后长出,但是少数菌会表现出延滞期延长的现象,需要将正常培养时间加倍。复活后的菌株为F1代。

3.3.3将TSB生长的浓菌液吸0.5mL于菌株保藏管充分混匀后将液体吸出,将保藏管-18℃保存1-3年为标准储备菌株F2代。将平板上生长的良好菌株接种

于营养琼脂斜面(副溶血性弧菌用3%氯化钠营养琼脂)36℃培养24h当作工作菌株,为W3代,记录为F2代。

3.3.4、工作菌株确认方法及依据:

大肠杆菌的确认依照“SN 0169-1992 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检验方法”执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确认依照“SN/T 0172-2010进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执行。

沙门氏菌的确认依照“SN 0170-1992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执行。

副溶血性弧菌的确认依照“SN/T 0173-2010 进出口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执行。

3.4、工作菌株的储存:

3.4.1、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储存在2-8℃的冰箱内。

3.4.2、副溶血性弧菌在常温条件下保存。

3.4.3、储存期限: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为3个月。

3.5、标准菌株的转接:

3.5.1标准菌株的复苏:①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②每次使用和复苏时只需将小珠在平板上滚动或置肉汤中培养。

3.5.2标准储备菌株每转接一次须进行确认。

3.5.3工作菌株转接的方法:

①、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副溶血性弧菌加3%氯化钠)并分装在试管内,

121℃高压灭菌15分钟后摆斜面,冷却后备用。

②、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菌苔至新鲜斜面上作“之”字形划线接

种,放置在36℃的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

3.6 工作菌株的使用:

3.6.1内部质量控制:一个月一次阳性对照、培养基每批验收;

3.6.2外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

3.7、工作菌株的期间核查:

3.7.1期间核查的频率:每半年对使用标准菌株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3.7.2工作菌株期间核查的方法及依据:同工作菌株的确认。

3.7.3建立标准菌株期间核查记录。

3.8标准菌株的废弃:

3.8.1标准菌株如已老化、退化、或变异、污染等,经确认试验不符合的或该菌种已无使用需要的应及时销毁。

3.8.2 废弃的标准菌株由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人员放入高压锅内121℃30min高压灭菌后作为废弃物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