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设计学习资料

铁路路基设计学习资料
铁路路基设计学习资料

铁路路基设计学习资料

一、基本规范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

《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5]140号

《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二、规范适用范围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适用范围:客货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Ⅰ、Ⅱ级标准铁路。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

适用范围:铁路网中客货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铁路特殊路基的设计。

《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

适用范围: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了此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200km/h、货物列车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标准轨距铁路路基支档结构的设计。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

适用范围:新建客货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铁路的设计。《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

适用范围:新建时速200~250km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有碴轨道)。《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

适用范围:新建时速300~350km客运专线铁路设计。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12-87

适用范围: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业企业铁路设计。

三、荷载

200km以下(含200km客货共线)采用中-活载;

特种荷载

250kN

普通荷载220kN

200km以上,采用ZK活载(图式)

4×200kN

ZK标准活载图式

4×250kN

ZK特种活载图式

四、路肩高程

1.当路肩高程受洪水位或潮水位控制时,应计算其设计水位,设计洪水频率或重现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应采用1/100,该标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

(2) 滨河、河滩路堤的路肩高程应高出设计水位加壅水高加波浪侵袭高(加河床淤积影响高度)再加0.5m。

(3) 水库路基的路肩高出,应高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0.5m。

(4) 专用线10Mt以下的Ⅰ级铁路和Ⅱ、Ⅲ级铁路可以按1/50考虑。

五、路基面形状和宽度

1.路基面形状应设计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排水人字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工业企业仍沿

用梯形)。

2.区间路基面宽度应根据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远期采用的轨道类型、正线数目、线间距、曲线加宽、路基面两侧沉降加宽、、路肩宽度、养路形式、接触网立柱的设置位置等,通过计算确定。 必要时,还应考虑光、电缆槽及声屏障基础的设置。计算公式: 单线铁路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

B=A+2x+2c

双线标准路基面宽度

+D 2

A c+x+)(B=2 x=)

+0.04-m 1e +0.04×21.435+g 2

A (h+

式中

B —路基面宽度(m);

A —单线地段道床顶面宽度(m);

m —道床边坡坡率:轻型轨道为1:1.5,其余为1.75;

h —靠近路基面中心侧的钢轨中心的轨枕底以下的道床厚度(m);

e —轨枕埋入道碴的深度:III 型钢筋混凝土轨枕为0.185m ,II 型钢筋混凝土轨枕为0.165m ;

g —轨头宽度(m):75kg/m 轨为0.075m ,60kg/m 轨为0.073m ,50kg/m 轨枕为0.07m; c —路肩宽度(m):路堤0.8m,路堑0.6m;

x —碴肩至碴脚的水平距离;

D —双线的线间距,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km/h 时为4.2m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160km/h 时为4.0m;

3.路肩宽的的取值均不一致

x=)

-0.04-m 1e +0.04×21.435+g 2A (h+

4.曲线地段路基面需加宽,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范围内线性递减

5.边坡形式和曲率

路堤: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轨道和列车荷载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按1:1.5,1:1.75,采用直线型或折线形;

路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性质、边坡高度、防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六、基床

1.路基基床应分为表层和底层,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为0.9m,总厚度为

2.5m。

2.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以下填料部位的顶部应设4%的人字排水坡。

3.由于速度目标值的不同,基床的压实标准均不一样。压实指标主要有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MPa/m)、孔隙率n等,客专有一个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高度小于2.5m的低路堤,基床表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土质及其天然密实度应符合压实标准的要求,底层厚度范围内天然地基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的大小决定是否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基床加固措施应根据土质及其密实度、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确定,经比选可采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改良、复合地基、加强防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措施。软土地段路基加固处理措施有:

(1)改变路堤的结构形式:

①反压护道

②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2)人工地基:

①换土

②挤密砂桩

③碎石桩

④生石灰桩

⑤粉体喷射搅拌法

(3)排水固结

①排水砂井

③袋装砂井

④塑料排水板

⑤排水砂垫层

5.要重视填料的选择:土的来源、分布、运距、特性等。

七、路基排水

路基设计应有完整、通畅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布置合理,与桥涵、隧道、站场等排水设施衔接配合,并有足够的过水能力。

排水设施的合理布置和其过水断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水是路基的大敌”

八、路基支档及防护

结合《铁路路基支档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6)

1.坡面防护:

⑴植物防护:种草或液压喷播植草;铺草皮;种植灌木;喷混植生;客土植生。

⑵喷护:喷掺砂水泥土;喷浆;喷混凝土。

⑶挂网喷护:锚杆铁丝网(或土工格栅)喷混凝土。

⑷干砌片石护坡

⑸将砌片石护坡

⑹将砌片石或混凝土骨架护坡

⑺将砌片石护墙

2.冲刷防护:

⑴植物防护:铺草皮;种植防护林、挂柳。

⑵干砌片石护坡

⑶将砌片石护坡

⑷混凝土护坡

⑸抛石

⑹石笼

⑺大型砌块

⑻浸水挡土墙

3.路基挡墙设计(多种形式)

除结构本身的设计外,应重视基底应力计算,并检算整体稳定性,重点是重力式及悬臂式、扶壁式挡土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