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2010第二学期)

一、解释概念(将随机考察5-8个)

1、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

2、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

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

应的条件反应。

3、操作条件作用: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

4、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所以要了解品德必须要了解道德。

5、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6、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7、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站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总和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

8、移情理解:它是一种能够深入别人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应。

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10、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11、概念形成: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12、规—例法:指把要学习的规则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先前知识加以理解、然后用例子对其加以说明的教学方法。

13、例—规法:指先呈现概念的若干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的教学方法。

14、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16、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7、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18、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19、知识:(1)广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狭义: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取的规则、发放、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21、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方法。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2、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23、同伴评估法:

24、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25、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相对位置。

26、标准参照评价:以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

的多少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

27、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28、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29、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30、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31、程序化:是指动作步骤从陈述性知识表征转换为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不在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而独立完成动作步骤的过程。

32、命题:是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陈述性知识的一种基本表征形式,一般由关系和论题两个成分组成。

33、问题解决:指学习者将原有知识的概念或的、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过程。

二、选择(将随机考察20-30个)

1、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1)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2)普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3)人类行为之研究与改进;(4)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

2、最早提出“意识阈”和“统觉团”的人是 __ __。(1)冯特;(2)詹姆斯;(3)弗洛伊德;(4)赫尔巴特。

3、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

(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

4、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相一致。

(1)动机原理;(2)强化原理;(3)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4)成熟概念。

5、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

(1)便于语言编码; (2)便于动作形象编码; (3)提高学习兴趣;(4)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

6、在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c和π表示圆周和圆周率。这种学习属于。

(1)机械学习;(2)有意义学习;(3)物体名称学习;(4)概念名称学习。

7、中学生在学习了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有理数代数运算规则后,学习如(a+b)(a-b)多项式运算规则,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一学习属于。(1)发现学习;(2)接受学习;(3)高级规则学习;(4)认知策略学习。

8、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习作练习在写初稿时侧重于内容,放宽字、词、句以及标点方面的正确性要求,有助于提高终稿的质量。这种教学方法的心理学依据是。

(1)学生的写作兴趣;(2)循序渐进;(3)减轻工作记忆负担;(4)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9、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是。

(1)强调解题过程分析;(2)强调解题策略分析;(3)强调知识与人格特征相互作用分析;(4)强调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析。

10、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1)言语指导;(2)示范;(3)练习;(4)反馈。

11、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1)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2)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3)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4)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

12、传统的记忆研究表明,先后学习两种相似但不同的材料,易引起干扰。奥苏伯尔设计组织者的实验研究表明。

(1)上述结论不能成立;(2)只要学习材料有逻辑意义,上述结论就能成立;(3)在意义学习中,上述结论不成立;(4)通过设计“组织者”,完全可以避免上述干扰现象。

13、下列思维特征中,大多数小学生尚不具备的特征是。(1)多维性;(2)系统性;(3)可逆性;(4)动态性。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4)有意义学习。

15、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1)发展认知结构说;(2)习得三类知识;(3)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4)认识发生论。

16、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1)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2)诗人常常一醉方休;(3)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4)青少年偷偷抽烟。

17、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1)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2)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3)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4)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18、“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1)积极型;(2)对抗型;(3)消极型;(4)失控型。

19、根据学生原有知识进行教学的依据是。(1)行为主义;(2)社会认知论;(3)认知结构论;(4)信息加工论。

20、假定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汉语主动句变被动句的规则,测验学生掌握该规则的行为目标是。

(1)学生能说明什么是被动句;(2)学生能理解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异同;(3)给予若干主动句,学生能变成适当的被动句;(4)学生在谈话中能用上被动句。

21、“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提出。(1)格拉泽;(2)加涅;(3)桑代克;(4)安德森。

22、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23、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1)练习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2)光有练习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3)多练习产生疲劳;(4)缺乏正确指导的练习易形成错误习惯。

24、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范型来解释。

(1)系列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S—R学习;(4)自由回忆学习。

25、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1)上位学习;(2)下位学习;(3)并列学习;(4)发现学习。

26、有位历史老师教中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3)精加工策略;(4)自由联想策略。

27、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1)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

(2)开展学习竞赛;(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8、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别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1)中国人头脑中贮存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2)中国人面形相对易辨认;(3)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4)外国人面形难以辨认。

29、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解决问题,其理由是。(1)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2)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3)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4)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30、教师在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时,所设计的例题的计算只要求精确到“π”为止。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1)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2)可以突出认知策略教学;(3)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4)突出数学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31、在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教师的示范不宜过快。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1)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2)学习应循序渐进;(3)防止过早出现疲劳;(4)先要有准备动作。

32、态度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因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它是。(1)非认知学习;(2)品德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4)行为习惯的学习。

33、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表明,影响儿童将习得的策略应用于新情境并促进新的学习的重要条件是。(1)儿童对所学习的策略的效用的意识程度;(2)训练中儿童是否感到有趣;(3)练习的时间和数量;(4)儿童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3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1)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2)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3)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4)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35、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解释。(1)驱力说;(2)强化说;(3)观念冲突论;(4)归因论。

36、下面说法代表内控特征的是。(1)“老师出的怪题把我难住了”;(2)“我从来不管老师怎样评分”;(3)“我准备好了,我能对付考试”;(4)“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37、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1)专断型; (2)民主型; (3)放任型; (4)无法确定。

38、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素质。(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2)易受教育影响的素质;(3)发展形成的素质;(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39、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在外延上与概念对应。(1)智力;(2)习得的认知能力;(3)习得的认知能力与动作技能;(4)认知技能。

40、下列代表概念的词是。(1)天安门;(2)太阳;(3)地球;(4)高尔夫球。

41、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1)学生;(2)人和动物;(3)动物;(4)儿童。

42、学校心理学是一门为 __ __ 提供服务的应用心理学科。 (1)差生; (2)学生和教师; (3)全体学生; (4)学校领导决策。

43、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44、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1)记住中国各省名与相应省会名;(2)记忆电话号码;(3)记忆外语单词;(4)记忆班级同学名字。

45、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1)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2)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3)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46、儿童在理解了一首诗歌的意义以后,要背诵它,最合适的记忆策略是。

(1)精加工策略;(2)组织策略;(3)朗读策略;(4)复述加试背策略。

47、学生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作了写作指导,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

(1)生活经验;(2)观察力;(3)思维灵活性;(4)写作策略。

48、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1)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2)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3)可以避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限制;(4)这样可以促进新任务的学习与记忆。

49、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1)发现法;(2)讲解法;(3)示范法;(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方法。

50、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作技能的早期(即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能陈述动作技能的规则; (2)体验动作技能学习的有效感;(3)对要完成的动作任务形成目标意象(goal image) ;(4)既要形成目标意象,又要形成目标期望。

51、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改正一个学生作业潦草的态度,适宜的方法是。(1)坚持严格要求;(2)批评作业潦草行为;(3)奖励作业认真行为;(4)使学生认识作业潦草的危害性。

52、价值观辨析技术的理论依据是。(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2)人本主义心理学;(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4)认知心理学。

53、根据近100年来迁移研究的结果,下面说法更有科学依据的是。(1)如数学、计算机之类的学科能更有效地开发儿童的智力;(2)汉字比其他文字更适合开发儿童的智力;(3)通过广义知识教学可以全面发展认知能力;(4)单独设思维训练课是发展智力的捷径。

5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55、不属于沉思型学习者的特征是。(1)错误少;(2)反思速度慢;(3)深思熟虑;(4)权衡多种解决方案。

56、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1)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2)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3)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4)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57、学生喜欢某老师,随之也喜欢该老师上的课,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一现象适宜用解释。

(1)态度中的情感迁移;(2)学习兴趣;(3)态度;(4)强化说。

58、有位中学教师经常外出开会,但班级管理完全交给学生自己,纪律居然井然有序。这一教师的领导最可能属于。

(1)仁慈专断型;(2)民主型;(3)强硬专断型;(4)放任型。

59、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1)学生学习的结果;(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60、下面个教师不善于处理应激。(1)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情绪上;(2)常常反省自己的反应: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令自己紧张、沮丧、愤怒;(3)当学生与自己作对时,总是充分了解情况后再下结论;(4)碰到不如意的时候,常常自嘲。

61、教育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诞生于__ __。 (1)二战以后;(2)20世纪50年代;(3)20世纪60年代;(4)20世纪80年代。

6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63、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的观点。(1)皮亚杰;(2)信息加工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社会建构主义。

64、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1)精加工策略;(2)组织策略;(3)复述策略;(4)做笔记策略。

65、加涅智慧技能层次论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1)阐明了不同类型智慧技能形成的条件;(2)把认知策略看成智慧技能的最高形式;(3)提出了智慧技能的发展观;(4)阐明了智慧技能在人脑中的表征方式。

66、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类型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原理,低年级儿童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是。

(1)发展作文构思能力;(2)通过作文修改以发展反省认知能力;(3)形成正确应用词、句的基本技能并丰富其生活经验;(4)丰富儿童生活经验。

67、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1)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2)区组练习;(3)随机练习;(4)集中练习。

68、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69、学习定势实验的最重要理论意义是。(1)表明灵长类有“顿悟”能力;(2)表明葡萄干可以作为强化物,促进猴子的辨别学习;(3)说明通过练习,学习可以从试误过渡到顿悟;(4)说明练习应循序渐进。

70、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1)不可改变的;(2)可以跳跃的;(3)因人而异的;(4)可人为改变的。

71、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

(1)仁慈专断型; (2)放任自流型; (3)民主型;(4)强硬专断型。

72、科学取向教学论出现于。(1)20世纪初;(2)二次世界大战期间;(3)20世纪末;(4)20世纪60年代。

73、“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型”适合解释的学习类型是。(1)言语信息;(2)言语信息与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74、下面的词语中的行动动词是。(1)热爱;(2)写出;(3)读懂;(4)辨别。

75、在现阶段指导任务分析最全面的理论是。(1)建构主义理论;(2)信息加工心理学;(3)加涅的学习条件论;(4)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76、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

(1) 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4)认知复杂程度。

77、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

(1)社会建构主义观;(2)信息加工理论;(3)激进建构主义观;(4)奥苏伯尔的理论。

78、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学习外语单词属于。

(1)符号表征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事实学习;(4)机械学习。

79、下列名称属于城市概念的正例有。(1)苏州;(2)长安街;(3)人民广场;(4)华盛顿。

80、研究表明,象棋专家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子,而非专家看5秒只能记4至5个子。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1)专家有敏锐观察力;(2)专家有敏捷记忆力;(3)专家贮存了大量有关知觉模式;(4)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8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1)进行发

散性思维训练;(2)进行反省认知训练;(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4)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练。

82、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1)被试缺乏学习动机;(2)练习过多导致疲劳;(3)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4)缺乏适当的指导。

8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1)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2)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3)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4)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84、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1)品德;(2)不良品德;(3)不能确定;(4)嫁祸于人。

85、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1)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2)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3)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4)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86、哈洛用恒河猴作学习定势实验。猴子通过训练与学习,迁移表现是。(1)通过多次尝试,学会了辨别目的物;(2)通过尝试学会了解决辨别问题;(3)在后继学习中,解决相似问题速度提高;(4)通过经验积累,解决新的不同类的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

87、如果某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已具备了准备状态,这就意味着。(1)他原有知识水平适合新学习;(2)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合新学习;(3)他的学习在时间、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4)上述论断都对。

88、儿童非常喜欢阅读情节比较新颖离奇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解释。

(1)驱力说;(2)强化说;(3)观念冲突论;(4)归因论。

89、“过于安静,学生紧张拘谨,由于惧怕教师而反应迟钝、呆板,被动回答问题;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1)积极型;(2)对抗型;(3)消极型;(4)失控型。

90、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1)专断型;(2)民主型;

(3)放任型; (4)无法确定。

91、如果教学目标是程序性知识,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是。

(1)自学; (2)讲授法; (3)指导发现法; (4)精讲加变式练习。

92、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

(1)人工饲养的黑猩猩;(2)所有野生的黑猩猩;(3)所有灵长类;(4)个别野生黑猩猩。

93、有位历史老师教中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指导学生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这种方法是。

(1)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3)精加工策略;(4)自由联想策略。

94、动作技能教学一般通过示范与指导相结合进行,而不宜采用发现教学法,较恰当的理由是。

(1)学生一般不能发现新的动作技能;(2)学生自己尝试的动作方法往往不够准确;(3)通过发现而出现的错误动作难以纠正;(4)以上三者都是可能的解释。

95、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

只好依着他。导致该儿童的耍赖行为的最可能原因是。(1)经典条件反射;(2)耍赖行为受到强化;(3)该儿童天生脾气坏;(4)该儿童有多动症。

96、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应;(3)人的悟性;(4)替代惩罚。

97、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向学前儿童传授科学概念的有效方法是。

(1)言语讲解;(2)行为示范;(3)有指导的发现;(4)独立发现。

98、不属于教师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是。

(1)职业态度;(2)宽容;(3)敏感性和移情理解;(4)情绪的安全感和自信。

99、学生在课堂上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1)积极的;(2)消极的; (3)对抗的; (4)不能确定。

100、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1)民主型;(2)放任自流型;(3)仁慈专断型;(4)强硬专断型。

101、根据科学取向教学论,把教学过程描述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哲学取向教学过程观适合解释的学习类型是。(1)动作技能;(2)言语信息;(3)智慧技能;(4)价值与行为习惯。

102、外语课教完后,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尤其是语音的标准和连贯。此种检查主要测验的学习结果是。

(1)言语信息;(2)发音方法;(3)动作技能;(4)语言辨别技能。

三、解答题(五-八个)

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2)如果按学习的结果划分,可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等。按学习活动的性质还可以把学习分成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等。

2、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为哪几类?

①(1)广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狭义: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②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

①具有共同特征(关键属性)的物体、符号或事件的标记系统,它是对类别的心理表征。结构: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概念的例证。

②一般来说,学生获得的概念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呈现给学生反映概念的关键例子;另一种是从某一类物体的两个或更多的实际例子中提炼出该物体的特征。

4、什么是原理的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

①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语言说明。

②影响因素:内部条件:一是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二是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三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言语指令中,原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在教师的言语指令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的言语指令设置的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原理学习的效果。

5、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注意与预期(心向);第二阶段:激活原有知识(认知结构变量);第三阶段:选择性知觉;第四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第五阶段: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第六阶段:根据需要提取信息。

6、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一)陈述性知识阶段。该阶段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是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二)转化阶段。该阶段是学生通过各种规则的变式练习,将程序性知识从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转化可以表现到实际操作中的程序性形式。

(三)自动化阶段。该阶段是程序性知识掌握和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人的行为在无意识状态下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达到自动化。

7、学习策略有哪些特点?

一、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特性。学习策略实际上是由规则系统构成的程序性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不断调控,使学习策略得以建构和内化。

二、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在学生实际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学习者在使用哪种或哪些外部的学习操作,并对此作出适当的监控,由此可见它的外显性特点。同时,对学习策略来说,他对学习的调控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它支配和调节外部操作,因而其具有内隐性特点。

三、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是指学习策略可以根据学习材料和情境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迁移性则是学习策略作为一套规则系统,学习者从具体学习活动和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学习情境和环境。

8、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什么关系?

①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方法,学习策略范围更广。

②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虽然密切相关但不等同,学习策略包含范围更广,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尽管学习活动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认知只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或方面,学习的过程除了信息加工外,还有许多与信息加工有关的学习者自身生理的、情绪的、社会性的影响因素,学习策略也包含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和控制的方法。因此,把认知策略等同与学习策略无疑缩小了学习策略的外延。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学习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是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因此在学习活动中的认知策略实质上是学习策略的主要构成部分。

9、什么是监控策略?什么是元认知?

监控策略也即元认知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即控制的策略。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监控认知、超认知、反审认知等,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

10、举例说明: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近迁移、远迁移、低路迁移、高路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作用。例如:学会驾驶一种型号的汽车有助于其他型号汽车的驾驶。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干扰或阻碍作用,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学习了汉语拼音之后再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的发音会受到干扰。

顺向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迁移可以是先进行的学习活动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例如:学习者面临新的情境或问题时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逆向迁移:后继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例如:

近迁移:以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应用。例如:教师在教学

生写作文中,学生先学习了《记我的妈妈》掌握了规则之后可以把规则迁移到《记我的老师》当中。

远迁移:已习得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运用。例如:在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运用到物理或化学中来解决问题。

低路迁移:指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例如:

高路迁移:有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到另一种情境中。例如: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11、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倾向与特征,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内容虽然具有社会性,但因其是一种心理特征,其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到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③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④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

联系: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道德教育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反之,正是众多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及其行为表现才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也正是他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及不断发展的道德需要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12、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由他律水平逐渐发展的自律水平,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认知的成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削弱;二是获得社会经验在同伴间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关系,、意识到彼此间的平等地位。

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一、自我中心阶段;二、权威阶段;三、可逆性阶段;四、公证阶段。

1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或多选择者,该题无分。 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2.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A】A.爱B.悲C.喜D.恶 3.弗洛伊德把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为 【D】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4.皮亚杰认为【B】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5.【C】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A.遗传B.自然环境C.教育D.社会环境 6.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对其他物 种产生印刻。这说明印刻【C】A.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B.可能形成得非常快C.是不可逆的D.只在“关键期”内发生 7.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可以用几个一般特点来描述。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认为这些 一般特点包括:发展速度、【A】、顶点和发展的分化和阶段。A.时间B.发展的稳定程度C.发展的协调性D.发展的均衡性 8.新生儿的头部88%的时间转向右边,表明他们是【B】占优势。A.丘脑B.左半球C.小脑D.右半球 9.【C】是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A.再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10.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C】的发育是最优先的。A.心脏B.胃C.脑

D.肺 11.小班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玩具,自己也说:“爸爸明天也要给我买一个更大的玩具。”这种现象说明【D】A.幼儿在撒谎B.幼儿想像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C.幼儿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D.幼儿的想像内容经常与现实混淆 12.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下列哪项内容更感兴趣【C】A.学习的内容B.学习的结果C.背书包上学D.抽象的因果关系 13.初入学的小学生对于【B】方位,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A.上下B.左右C.前后D.东西南北 14.赫洛克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其中【A】指相互信赖、不可分离的朋友。A.挚友B.伙伴C.好友D.朋友 15.人生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C】阶段。A.观察B.定向C.探索D.确立 16.若某个高中生对“现实的我”过高地估计,以至形成虚妄的判断,同时“理想 的我”也是虚假的话,他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是【D】A.自我肯定型B.自我矛盾型C.自我萎缩型D.自我扩张型 17.加涅认为,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的学习属于【B】A.语言的联合B.多重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18.布卢姆等将【D】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态度领域D.情感领域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A.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发现学习 20.主张将“S—R”改为“S一O一R”的是【A】A.联结一认知理论B.生成学习论C.人本主义D.认知结构一同化理论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套题)

2017高校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与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与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与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与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与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就是(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与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 A.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与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与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与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与操作技能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就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 ) A.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与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与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就是( )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2020最新内容完整素材整理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MS-DOS 计算机开发的Word 的第一代于1983年底发行,但是反响并不好,销售落后于WordPerfect 等对手产品。尽管如此,在Macintosh 系统中,Word 在1985年发布以后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尤其是对于在两年以后第二次大型发布的Word 3.01 for Macintosh Word 3.00 由于有严重bug 很快下线。和其他Mac 软件一样,Word for Mac 是一个真正的所见即所得编辑器。由于MS-DOS 是一个字符界面系统,Word for DOS 是为IBM PC 研发的第一个文本编辑器,在编辑的时候屏幕上直接显示的是黑体斜体等字体标识符,而不是所见即所得。其他的DOS 文本编辑器,如WordStar 和WordPerfect 等,在屏幕显示时使用的是简单文本显示加上标识代码,或者加以颜色区别。尽管如此,和大多数DOS 软件一样,程序为了执行特定的功能,都有自己特殊的,而且往往是复杂的命令组需要使用者去记忆。比如在Word for DOS 中,保存文件需要依次执行Escape-T-S ,而大部分秘书们已经知道如何使用WordPerfect 公司就不大愿意更换成对手产品,何况提供的新优点有限。Microsoft Word 在当前使用中是占有巨大优势的文字处理器,这使得Word 专用的档案格式Word 文件成为事实上最通用的标准。Word 文件格 式的详细资料并不对外公开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汇总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教师考试进城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 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贼”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构留。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 元钱!”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氛,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吮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 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请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2、请用所学过的相关教学理论分析下面的案例。 有位老师在上生物课“昆虫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项羽必亡。’他走近仔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勿l 了。”这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揭开了这个谜。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恐慌。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p103。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它的重要特点是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2. 教学目标:p2。是教学活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应考虑并明确的内容。要详细规定每节课、每个教学单元,甚至一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并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把教学目的转化为行为目的。 3. 群体:p119。也称团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其成员有一定的共同目标,有组织,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它具有生产性和维持性的功能。 4.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p82。美国心理学家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二. 简答题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它受制于一些主客观因素: (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所谓共同因素是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与迁移之间是正比例的关系,即相同或相似的成分越多,那么就越会发生正迁移。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已有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影响甚大,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其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就差。 (三)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不意味着学习迁移即由此发生,只有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迁移作用。学习理解与巩固的程度与迁移呈正比例关系。 (四)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后面的任务与前面的任务同类时,定势就能对后来的任务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阻碍作用。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从观察者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②依据观察的组织程度,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③依据观察的系统性,可以分为系统性观察与非系统性观察。采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应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其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较少受环境的干扰,所获材料比较真实。其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到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往往难以做出概括化的结论。 。是指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即在控制)实验法2(. 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实验法是能依据外部影响与心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源是“为什么”。实验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

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 1、迁移的种类; (1)根据影响效果,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影响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2、认知风格(前两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1)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2)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四叶的功能) (1)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 (2)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3)枕叶;视觉中枢 (4)颞叶;听觉中枢 4、神经元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有细胞体和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2)、功能;通过电---化学变化对刺激做出反应,在集体中,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就可实现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输出。 5、思维的过程举例能够辨别 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 6、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7、发散思维质量的三个衡量指标 (1)、流畅性(2)、变通性(3)、独特性 8、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例辨析 (1)一般能力;即智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2)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9、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后像等感觉现象的实例辨析 (1)、感觉对比;两种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灰色在红色背景下像青绿色) (2)、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该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刺痛除外) (3)、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余音缭绕) 10、正强化、负强化的实例辨析 (1)对好的现象直接表扬等 (2)撤销不好的东西来增加反应概率 11、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在学习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1)对确定性的批判,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学生是信息意义的制动建构者;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习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

教育心理学模拟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6.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