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从容说课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宇宙中,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且最大的恒星,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卫星,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存在的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更突出地体现在与这两个天体之间的关系上。本节课在第一课对宇宙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考虑,由远而近,由间接而直接来讲述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关系,且重在太阳、月亮对地球,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影响上。

本节课共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又包括两个问题。教材首先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有关太阳辐射的知识:其一,什么是太阳辐射;其二,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其三,为什么太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这部分内容因牵涉到物理学方面的许多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就问题说问题,不宜引得过深,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其次,介绍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着重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和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两方面来说明。这一部分课文中安排了一幅“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来综合分析。

二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两个问题来介绍:其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这部分知识浅显易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相关图片、资料来完成;其二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应着重从分析“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示意图来讲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的影响,可结合课文适当补充些资料来完成。

三是月相及其变化,这是本课的难点,但教材作为选学部分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来处理。

本课教材在第一单元中有总领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后面各章节和人地关系的基础,因而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了解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相关图表,并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

学习了这一节,使学生树立一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利用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借助三球仪、自绘图或挂图,并结合实际来综合分析、说明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三球仪、投影仪、图1.9、1.10、1.11投影片或挂图、自绘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家知道,太阳、月球是距离地球比较近的两个天体,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与这两个天体有关,如昼夜的形成与更替、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海水涨潮落潮等。太阳对地球更重要,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地球上的一切。那么,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讲授新课]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教师引导、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它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很高,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课文,思考:

(1)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是如何产生的?

(2)太阳辐射(能)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教师提问、解释)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具体来说,是由4个氢原子核转变为1个氦原子核的核聚变过程中转化成的,可表示为:4H→He。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但它的作用却是相当大的。具体表现在:

(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学们在初中就学习过,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为什么要划分五带呢?因为地球表面各个地方的纬度不同,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一样的。如热带一年中太阳可以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寒带太阳高度很低,并且有长时间的极夜,所以获得的热量最少。对于整个地表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和洋流,我们将在第二、三单元做详细介绍,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如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和热,晾晒衣服需要阳光,工业上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太阳能转化来的,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家之一。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1.5,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我国西藏的省会拉为何号称“日光城”。

(2)重庆市为什么称为我国的“雾都”?

(3)青藏高原南部与四川盆地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前者属太阳能丰富区而后者则为贫乏区呢?

(教师通过抽查提问来完成,然后补充、讲解)因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天空中云量少,所以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称为“日光城”。而重庆所在地由于海拔较低,并且距海较近,再加上处于四川盆地中,周围地势较高,所以一年中阴雨天多,天空中经常阴云密布,所以光照少,太阳辐射能贫乏;四川盆地虽然与青藏高原处于同一纬度地带,但因海拔高低不同,造成很大的气候差异,导致近地面的光照条件相差悬殊。可见,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是否丰富,不但与所处的纬度有关,还与当地的地形、气

候也有关系。

(承转、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创造了光明,给人类送来了温暖,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烦恼。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引导)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它的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科学家长期观察发现,太阳大气经常在变化,有时甚至是非常剧烈的。天文学上就把太阳大气的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它的类型很多,但最主要表现为两种:

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黑子、耀斑?黑子为什么“黑”?它们出现的周期大约是多长?

(学生活动)

(教师问)黑子、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呢?

(学生答)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

(教师问)黑子为什么“黑”呢?

(学生答)是温度的差异造成的。由于黑子本身的温度比较低,而太阳表面其他地方的温度较高,所以就显得暗一些,看起来较“黑”。

(教师问)它们出现的周期大约是多长?

(学生答)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黑子和耀斑几乎是同时出现的。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爆发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

(教师问)我们怎样来观测太阳黑子和耀斑呢?

(学生答)因为太阳的光线很强,不能用眼睛直接去观测,需要用深色的太阳镜或制作墨镜片连续定时观测,至少一周时间。

(教师归纳)同学们平时的课外知识掌握的还不少,需要发扬下去,持之以恒。

(过渡、承转)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上看天,下看地,天地之间有联系”。太阳虽然离我们较远,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教师板书并出示图1.9投影片或挂图)

(1)年降水量的变化

(教师分析、讲解)该组图上中下三部分表示北半球三个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太阳黑子的相关性。每部分图中的两条曲线,红色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实测的年降水量的分布,蓝色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地区实测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图下问题先自己分析、思考,或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年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每个地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如12测站两者全部为正相关(两条线基本重合、一致),22测站两者全部为负相关(两条线呈分离状态),36测站的若干时段内是负相关,若干时段内是正相关。仔细分析可看出,两者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即与太阳黑子、耀斑出现的周期是基本上一致的。

(引导、过渡)太阳活动不仅对地球气候有影响,而且对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地球磁场也有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课文来了解(教师板书)。

(2)干扰电离层

(3)扰动磁场

(承接、过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很大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把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我们知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而月球则是距离我们地球更近(仅38万千米)的一颗自然卫星。月亮,在我

国古代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桂花树、玉兔等,到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地球上有许多自然现象与月球有关,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有关月球的知识。

三、月相及其变化(板书)

1.月相的成因(板书)

(教师利用三球仪边演示边解释)月球是地球的一颗自然卫星,它质量较小,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可以反射太阳光。通过三球仪的演示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在绕着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又在绕着太阳转,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被照亮部分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视形状,即月相。它的变化是很有规律的。(教师板书并出示图1.10投影片或挂图、自绘图)

2.月相的变化规律(板书)

先让学生自己结合图下小字说明读图分析,然后教师据图解释并结合下面的材料作补充说明。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有一天好奇地问他父亲:“月亮天天有吗?它什么时候出来?是什么样子呢?”父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我教你唱一支《月亮歌》吧!”这支《月亮歌》是这样唱的:

初一月亮看不见,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直到十五月才圆。

十七十八月出迟,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廿九三十见月难。

通过教师解释、补充说明,来引导学生分析并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可用下面两句话来归纳、概括:“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或“上月西西在夜晚,下月东东在白天。”

解释:“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次日白天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上月西西在夜晚”指上弦月西半个月球发亮,出现在西方天空上,傍晚至半夜可见;“下月东东在白昼”指下弦月东半个月球发亮,出现在东方天空,后半夜至次日白昼可见。

(教师结合图1.11图、表让学生来进一步理解、掌握)

(承转、过渡)人们研究月相有什么意义呢?

3.人们对月相的利用(板书)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月相变化的规律性,创造了计时制度。目前我国采用的是阳历和阴历(严格来说应叫阴阳历)两种历法。阳历也称公历,一年一般为365天,是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性推算出来的,我们将在后面讲到。阴历也叫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主要在广大农村中使用。农历中的月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的。农历的平年一般为354天,闰年为383或384天。农历的闰年,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推算出来的,农历的闰年为闰月,采用19年7闰的方法,天文学上称为沙罗周期。

此外,每个月的月相变化,从朔到上弦、上弦到望、望到下弦、下弦再到朔,这种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7日的现象,也是一种天然的计时单元。星期最早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课堂小结]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它和地球一起,组成了“地月系”。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因此对它的研究和了解是很有意义的。

[课后作业]

1.读右图回答:

(1)图中包括了几级天体系统(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B

(2)图中的月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答案:C

2.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了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雷达受到的干扰来自( )

A.雷达本身的故障

B.以色列的秘密武器

C.太阳紫外线增多的影响

D.太阳活动

答案:D

3.月光是夜晚的自然照明,月亮圆缺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许多文人在诗词中都有关于月相的描述。请判断以下描述各为什么月相?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卢沟晓月。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答案:(1)月底的蛾眉月

(2)月初的蛾眉月

(3)下弦月

(4)上弦月

●板书设计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选学)

1.月相的成因

2.月相的变化规律3.人人对月相的利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 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 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 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 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 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 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

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 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 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 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 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 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 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 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 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 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 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 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 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 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科学素养达标练习(一) 教科版 有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科学素养达标练习(一)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测量。 2、_____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_____特点。 4、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_____。 5、_____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_______。 7、地球陆地表面有______、______等水体类型。 8、我们通过制作地球______海报,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恒星。() 2、月亮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太阳的光。() 3、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一致的。() 4、太阳位于南面,影子位于北面。() 5、月亮、镜子和太阳都是光源。() 6、月相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8、用手电筒照射一球形物体,得到该物体的投影是方形的。() 8、地球仪上的黄色代表海洋。() 10、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关于太阳和月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会发光,月亮不会发光 B.月亮有盈亏现象,太阳没有 C.太阳离我们近,所以看上去总是圆圆的。 2、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 A.柱状图 B.折线图 C.维恩图 3、使用日晷测影子的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②根据太阳或指南针找方向。

知识点复习+答案月球部分

月球(知识点+答案) 一、月球概况 1、月球与地球环境的差异有哪些? 2、说出月球表面地形特征?月球表面起伏不平(肉眼看月球, 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原山地,地势较高;较阴暗的部分为平原、盆地, 地势较低、俗称“月海”),环形山密布(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 3、月球运动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月: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27.32日(月球绕地公转一周360°所用时间) 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 29.53日(月球公转360°+29°所用的时间) 4、如何理解月球的“同步自转”?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27.32日,且方向一致。因此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恒星月 朔望月

二、月相变化 1、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在月球绕地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读图说明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日食和月食 1、简述日食、月食产生的原因?主要类型?主要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而产生的。 “日食”原理:当月球运行到日、地之间时,月球如果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或者:当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月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食) “日全食”原理:当日地月三者的中心呈一直线,月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就会出现日全食?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月食”原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地球介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并遮住了太阳,这时就会出现月食。(或:日地月三者呈一直线,地球在中间遮住了太阳) “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 2、日食一定发生在“新月”,月食一定发生在“满月”。但为什么每个月的新月或满月并不都会发生日食或月食? 初一初七、初八 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太阳落山后,能看到的月相位置 黎明,能看到的月相位置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1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本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主题颜色,例如太阳是红色,月球是灰色,地球也不例外。但是地球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以是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等等。鼓励学生确定和围绕某个主题颜色,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整理资料,最后合作完成一张主题海报。教材对于地球主题海报的制作步骤给出了详细地介绍。收集和选用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做好海报的关键。这一环节可以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材料,在课堂上完成制作任务。也可以将制作任务放在课外进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制作三个星球的主题海报(重点是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在完成制作后,将学生的海报进行展示,让学生间相互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认识地球。本课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了解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doc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14、白天与黑夜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个小时。(事实性知识) 3.自转就是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概念性知识) 4.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概念性知识) 5.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利用地球自转的定义,解释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二)科学技能 1、系统的观察,发现地球昼夜更替与太阳和地球本身有关。(程序性知识的分析水平) 2、能通过实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3、能利用地球自转解释不同地区昼夜变化情况。(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三)科学态度 1、对地球的昼夜更替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地球昼夜更替的秘密。 2、更细致的观察,观察到的现象就更真实。 3、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15、昼夜与生物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昼夜更替是有规律的。(概念性知识) 2、昼夜更替对植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3、昼夜更替对动物有影响。(概念性知识) 4、昼夜更替对人的影响。(概念性知识) 5、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设计花钟。(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

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2、根据昼夜更替规律研究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3、动植物具有昼行性和夜行性的区别。(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二)科学技能 1、能对“昼夜更替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吗”的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观察实验的实验步骤。(程序性知识的创造水平) 2、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程序性知识的运用和分析水平) (三)科学态度 1、对动、植物随昼夜更替产生变化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研究其中的规律。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将自己的意见公开,主动与别人合作交流。 16、四季更替 一、教学内容及知识类型 1、地球的外部结构:地轴、北极、南极。(事实性知识) 2、地球围绕太阳转。(事实性知识)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事实性知识) 4、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事实性知识) 5、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概念性知识) 6、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程序性知识中的策略性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的外部组成部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2、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写二十四节气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水平) 3、通过对地球公转的研究,推论四季形成的原因。(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水平)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从容说课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宇宙中,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且最大的恒星,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卫星,地球与宇宙环境之间存在的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更突出地体现在与这两个天体之间的关系上。本节课在第一课对宇宙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考虑,由远而近,由间接而直接来讲述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关系,且重在太阳、月亮对地球,对人类生存发展环境的影响上。 本节课共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又包括两个问题。教材首先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有关太阳辐射的知识:其一,什么是太阳辐射;其二,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其三,为什么太阳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这部分内容因牵涉到物理学方面的许多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就问题说问题,不宜引得过深,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其次,介绍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着重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和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两方面来说明。这一部分课文中安排了一幅“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图,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来综合分析。 二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分两个问题来介绍:其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这部分知识浅显易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相关图片、资料来完成;其二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应着重从分析“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示意图来讲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的影响,可结合课文适当补充些资料来完成。 三是月相及其变化,这是本课的难点,但教材作为选学部分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来处理。 本课教材在第一单元中有总领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后面各章节和人地关系的基础,因而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了解日、地、月三者的关系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相关图表,并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 学习了这一节,使学生树立一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利用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借助三球仪、自绘图或挂图,并结合实际来综合分析、说明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三球仪、投影仪、图1.9、1.10、1.11投影片或挂图、自绘图。

高中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 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 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 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 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 以及因为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 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

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 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 长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因为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原 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 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 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因为空间两点是决定 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能够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绝大 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 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 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 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 某一个月相来说,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 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太阳、月球和地球知识点 一.太阳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 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不能直接观察太阳 二.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过关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单元过关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 一、判断题。 1、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一定都一样。(×)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短。(×) 解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3、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方向是自东向西的,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环绕地球一圈。 4、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均匀。(×) 5、我们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式。(√) 6、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跳跃要比在地球上跳得高。(×) 二、选择题。 1、一个月中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相都不相同,下列关于月相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月球始终有一半被太阳照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每天看到的月相也不同 B.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大小每天都不一样 C.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被地球挡住的部分每天都在变化 2、像蜡烛、电灯、太阳等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 B )。 A.恒星 B.光源 C.能源 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和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相比,(A)。 A. 更远 B.更近 C.不确定 4、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B )。 A. 火山 B.环形山C、海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在地球上看帆船行驶,能始终看到桅杆和船体同时现 B.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船体,再看到桅杆 C. 当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体 6、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C )。

A. 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C、四分之三 7、农历下半月月球的亮面在(B )。 A. 右侧 B.左侧 C. 正上方 8、关于月球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B)。 A. 气候说 B.撞击说 C.火同喷发说 三、简答题 1、请你简要说一说,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解答: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较近,太阳距离地球很远,所以在地球上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差不多。 2、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解答:月球的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亮面朝向不一样,上半月朝右,下半月朝左。 四、设计题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地球是圆的。 实验材料:自制帆船、地球仪、水平桌面。 实验步骤: (1)地球仪模拟地球,让帆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观察进出港的情况。 (2)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航行。 (3)比较并解释帆船在地球仪和水平桌面上航行时所观察以的不同现象,据此推测地球的形状。 实验现象: (1)帆船在地球仪上航行,进港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出港时的情况正好相反。 (2)让帆船在水平桌面上航行,则一直能够同时看见桅杆和船身。 实验结论:这个模拟实验证明了人们猜测地球是圆的假设的正确性。 2、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30分钟

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1.2.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教材第9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问题:请学生判断下列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教科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带目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总结归纳 目录 一、仰望天空 (1)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 三、影子的秘密 (3)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4)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5) 六、地球的形状 (7) 七、地球——水的星球 (7) 八、太阳、月球和地球 (8) 一、仰望天空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和月球》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太阳、地球与月球》 3、1、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与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 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瞧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瞧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与月球,您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与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与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就是球体。②太阳与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与太阳的特征,那么您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与太阳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与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与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

下,太阳与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与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您知道太阳与月球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与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与月球,您们还想知道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与月球的知识。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与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仰望天空 【教学反思】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就是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认识到自然事物就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就是有联系与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了解太阳活动特征及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教材第6页图1.4) 二)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原子核的质量亏损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反应而损耗的质量,大约是400万吨。按这样的速度消耗,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 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教材第7页图1.5)把我国太阳能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贫乏区。 思考问题:请学生判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海南岛4个地区各属于哪一类型区?简单分析其中最丰富区和最贫乏区的形成原因。 答:塔里木盆地为较丰富区、海南岛为可利用区。青藏高原为丰富区,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而且天气晴朗,这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四川盆地为贫乏区,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教材第7页图1.6) 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层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很剧烈。 一、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1、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常出现的一些暗黑的斑点。 问题:①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图1.7)分析太阳黑子“黑”的原因? 答:①因为光球层黑子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它地方温度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问题:②让学生依据(教材第8页图1.9)估算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答:②从图可看出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11年。

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7. 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8.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9.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1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2.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1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14.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15.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6.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17.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8.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1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0.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地球到月球有多远

地球到月球有多远 现在知道科普常识的人越来越少了,例如有没有人知道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呢?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是 384,400千米,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 35.7万千米;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6万千米。 月球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离地球大概是40多万公里,由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是一个以一个轴心为主的椭圆形的轨道,因此,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比最近时多5万公里。同样是满月,月球距离地球最近比最远时,月亮的视直径大14%,视面积大30%。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的时间只要1.3秒,也就是说只眨了下眼的功夫。可是这么短的时间,它的路程却有38万多千米。并且月球轨道以3.8cm/a的速度向外偏移,也就是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而去。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

当于地球体积的?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 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 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 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含答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填空 3.1仰望天空 1.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一颗,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 3.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 4.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5.在比较太阳和月球大小的模拟实验时,观察圆纸筒模拟,大圆纸片模拟,小圆纸片模拟。 6.在模拟实验时,三位同学一直线,保持和不动,移动。当大圆纸片看上去和小圆纸片一样大时,请一位同学测量一下大小圆纸片与纸筒之间的距离。 7.通过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 : 8.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明两部分其实是的部分。 9.利用韦恩图比较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2阳光下的影子

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 2.日晷是古代的仪器。 3.太阳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4.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常我们需要借助的仪器是。 5.影子上午,下午。 6.清晨长,逐渐,中午最短,然后,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 7.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8.太阳东升西落,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方向。 太阳方向:,影子方向: 9.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 3.3影子的秘密 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

2.、和(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要在和之间。 3.和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影子的变化包括和的变化。 5.影子的方向与的位置有关,影子方向与光源的位置。 6.影子的长短与有关,斜射的程度大,影子就。 7.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有关,距离近影子,距离远影子。 8.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有关。 9.在模拟影子产生实验时,手电筒代表,木圆柱代表,白纸代表。 10.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等。 11.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它们是天然的,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上形成。 3.4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球的形态没有改变,但因为在一个月内,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大小不一样,而导致人们看到的月亮形态不一样,这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