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教学与学习大纲与重点

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教学与学习大纲与重点
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教学与学习大纲与重点

医学心理学

第六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学习要求]

掌握: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2.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

熟悉:

1.如何维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各种疾病的关系

3.中年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及如何维护中年人的心理健康;

4.老年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及如何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了解:

1.人的发展和生命周期的概念和观点。

2.儿童、青少年期的生理特点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掌握:

1.精神分析心理结构和人格理论的内容。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及罗杰斯自我论的要点。

4.Ellis的ABC理论

5.Beck的认知行为治疗假说

6.心理生物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7.人性主义理论中人性的三个属性

熟悉:

1.马斯洛需要理论与奥尔德弗需要理论的不同。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3.Kelly的个人构念理论

4.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5.心理生物学的理论发展史

6.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史

了解:

1.心理动力学研究简史

2.社会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4.认知心理学

5.心理生物学各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6.人性主义理论的内容

第五章心理评估[学习要求]

掌握:

1.心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2.心理测验的定义

3.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4.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5.智商的定义和分级

6.离差智商、比率智商的概念

7.人格测验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8.神经心理测验的概念

9.SCL—90、SDS、SAS等常用的评定量表的作用

熟悉:

1.心理测验的分类

2.智力测验的目的和使用

3.常用智力测验与发展量表的适用范围及理由

4.MMPI分量表的意义及结果分析

5.EPQ分量表的意义及结果分析

6.常用神经心理测验的分类和应用

7.常用自评和他评评定量表的使用方法

8.心理评估专业人员的条件要求

了解:

1.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分类和计算方法

2.常用智力测验与发展量表的分测验内容及功能

3.大五因子模式人格问卷

4.洛夏测验及其应用

5.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提纲

6.心理评估的发展与现状

第六章心理应激

[学习要求]

掌握:

1.心理应激理论的主要内涵。

2.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

3.生活事件(应激源)的概念、分类和生活变化单位。

4.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定义和分类。

5.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的主要内容以及应激反应的心身中介机制。6.应激易感模型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熟悉: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概念及其分期。

2.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

3.应对方式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4.社会支持保护健康的作用机制。

5.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6.应激与疾病的伴随关系的解释。

7.个体层面的应激管理的内容。

了解:

1.心理应激的宏观和微观研究方向。

2.应激系统模型在临床心理咨询、婚恋指导和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3.生活事件不同量化方法存在的问题。

4.心理应激反应对健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5.心理反应、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概念的比较。

6.应对指导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健康行为[学习要求]

掌握:

1.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2.自我效能理论和健康信念理论与损害健康行为的转变。

3.成瘾行为、饮食行为、性行为、锻炼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4.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的含义,艾滋病与性行为的关系及预防。熟悉:

1.保护健康行为与损害健康行为的分类。

2.成瘾药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危害,药物成瘾的心理社会原因。3.酗酒、吸烟和网络成瘾的危害与预防。

4.肥胖的危害与合理体重的控制。

5.艾滋病的危害及其流行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6.锻炼对健康的积极意义。

了解:

1.在促进健康行为中国家和社会的作用。

2.治疗药物成瘾、酗酒、吸烟和网络成瘾的原则。

3.肥胖的定点理论。

4.合理饮食应的注意事项。

5.合理锻炼的原则。

6.如何预防意外发生。

第八章病人心理[学习要求]

掌握:

1. 病人角色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2. 病人角色的适应问题

3. 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

4. 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

5. 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和基本干预方法

熟悉:

1.病人的心理需要

2.求医行为的原因、类型和影响因素

3.病人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

4.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

5.手术前焦虑反应的原因

6.术后病人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7.伤残病人康复期心理问题

8.癌症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

了解:

1.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2.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

3.求医行为的类型和原因

4.手术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

5.伤残病人康复期心理问题的干预

6.癌症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第九章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学习要求]

掌握:

1.医患关系的概念。

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

3.医患关系的特点、类型和主要影响因素。

熟悉:

1.医生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病人的基本权利。

3.沟通的概念和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

1.广义医患关系的主要内容

2.医生的心理特征。

3.沟通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第十章心身疾病

[学习要求]

掌握:

1.心身疾病的概念。

2.心身疾病的特点。

3.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诊疗对策。熟悉:

1.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

2.心与身的关系。

3.心身疾病的分类。

4.各学派所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5.各种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基本的干预措施。6.影响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心理社会因素。了解:

1.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十一章异常心理问题[学习要求]

掌握:

1.异常心理的概念

2.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和判断

3.异常心理的医学心理学分类

熟悉:

1.贪食、厌食的诊断和防治

2.自杀的定义、基本线索及其干预

3.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判别标准

4.人格障碍的概念、诊断标准

5.失眠的定义、原因及其治疗

了解:

1.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2.自杀的成因、动机,有关自杀的误解

3.常见的性心理障碍及其干预

4.人格障碍的分类、成因及其干预

5.其它睡眠障碍的表现及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心理干预[学习要求]

掌握:

1.心理干预的基本概念。

2.健康促进与预防的基本概念。

3.心理治疗的基本概念。

4.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5.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6.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熟悉:

1.预防性干预的基本概念。

2.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

3.社会适应不良及其他行为问题表现。

4.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了解:

1.心理治疗的简史

2.实施各种心理治疗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三章心理干预各论[学习要求]

掌握:

1.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

2.行为治疗技术,如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的方法

3.认知治疗的基本概念

4.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概念

5.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6.暗示和催眠疗法的基本原理

7.松弛疗法的基本原理

8.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原理

9.支持疗法的定义和主要特点10.家庭治疗的干预技术

11.团体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

12.危机干预的概念和一般原则13.心理联络会诊的综合治疗策略

熟悉:

1.精神分析治疗过程

2.行为治疗的记录方法

3.认知疗法的基本过程

4.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过程

5.森田疗法治疗的重点和适应证6.暗示和催眠治疗的方法

7.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技术

8.松弛疗法的程序

9.支持疗法的实施方法

10.团体心理治疗的治疗机制和适应证11.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12.危机干预的技巧

13.心理联络会诊的适应证

了解:

1.精神分析性短期焦点治疗的过程2.行为治疗的适应证

3.认知治疗使用的具体方法

4.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应症及评价5.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6.暗示催眠的适应证和评价

7.生物反馈疗法的适应证

8.松弛疗法的适应证和评价

9.支持疗法的适应证10.集体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11.家庭治疗的流派和种类12.危机干预的伦理学原则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 第五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石河子大学《医学心理学》复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医学心理学》参考大纲 概述 一、“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及“医学心理学”专业 复试科目: 医学心理学 二、考试比例: 心理学基础占30%(其中心理学绪论占10%,基础心理学占20%)、医学心理学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占30%、常见临床心理问题占4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问答题 四、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医学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考查目标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主要任务。 2、掌握医学心理学与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关系与意义。 3、了解医学心理学科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 掌握和熟悉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心理各个过程(认知、情绪与情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 2、掌握人格的概念和人格倾向的主要内容 3、掌握人格心理特征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4、掌握需要层次理论 5、熟悉和初步掌握心理的脑基础与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6、熟悉了解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学基础和心身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考查目标: 熟悉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各年龄段的心理健康的要点与方法。 二、考试内容: 1、掌握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2、掌握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3、熟悉和掌握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 一、考查目标: 熟悉和掌握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心理生物学理论 二、考试内容:

1、掌握行为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示范作用)内容。 2、初步掌握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划区、人格理论、人格发展分期)的主要内容 3、掌握心理生物学理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的分期、心理因素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心理评估 一、考查目标: 掌握几种心理评估量表的使用;熟悉和初步掌握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二、考试内容: 1、掌握临床心理评估的意义、目的、评估者条件、协调关系以及职业道德。 2、掌握心理测验的概念、分类 3、掌握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条件)基本特征的内容。 4、了解并熟悉心理测量的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掌握EPQ、SCL-90、SDS、SAS测验和评定。 第六章心理应激 一、考查目标: 掌握心理应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心理应激的概念 2、掌握躯体性、心理性、认知性及综合性等应激反应。 3、掌握应激的应对机制及应对方法。 4、掌握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5、熟悉人类应激源的通常分类。 6.识别几种心理防御方法 第七章心身疾病 一、考查目标: 熟悉和掌握心身疾病的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心身疾病概念、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心身疾病发病机理与防治原则 3、熟悉常见心身疾病 第八章异常心理问题 一、考查目标: 掌握异常心理的概念、判断标准;焦虑、抑郁的临床表现。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异常心理的概念、判断标准 2、熟悉常见异常心理问题 第九章健康行为 一、考查目标: 掌握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二、考试内容: 1、掌握健康行为的概念 2、掌握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3、掌握成瘾行为带来的问题。

常见医学心理学单选试卷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A、A型 B、B型 C、C型 D、混合型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13、人们在遇到压力、痛苦、困境时,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是【C】 A、逃避应激源 B、排除应激源 C、难以应对应激源 D、没意识到应激源 E、想超越应激源 14、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分量表中,代表情绪稳定性特征的是【B】 A、E B、N C、P D、L E、以上都不是 15、由病人的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求医类型是【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顾虑型 E、合作型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大纲适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结合精神病学是临床 医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中西结合精神病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査和诊断、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和康复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举握精神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疾病的处理原则,通过理论、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后续课程有“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儿童精神病学”、“神志病学”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精神病学进展,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原则,举握精神疾病症状学及接触检査精神障碍患考的技能,重点第握脑器质性椿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及儿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和屮西医结合治疗预防措施。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将来在综合医院、儿保、社区全科医学匸作中识别、筛査精神疾病的能力,并促进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概述:精神病学、梢神障碍、其他相关学科; 2. 脑与精神活动: 3.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4. 展望。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2. 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中医的理论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 3. 了解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难度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概念

副高考试大纲资料

副高考试大纲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参考资料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副高级参考资料(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 2、熟练掌握现代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等; 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 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知识,掌握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等知识; 5、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疗学等知识; 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 7、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8、熟悉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 9、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等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 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 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 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初步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2、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3、了解与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 1、熟练掌握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运用方法; 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 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 4、熟练掌握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发生原因、早期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后状况,能够正确制定随访方案; 6、掌握普通外科危重患者的监测手段、抢救和综合治疗原则,熟练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7、掌握普通外科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和综合治疗原则; 8、表述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感染性疾病、器官功能康复、重症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 9、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误诊、误治原因,能够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 10、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常见副作用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11、熟悉现代普通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适应证、禁忌症、操作要领、结果判定、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12、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操作原则; 13、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疼痛治疗原则和手段。 四、本专业病种 1、颈淋巴结结核 2、颏下皮样囊肿 3、甲状腺舌囊肿 4、胸腺咽管囊肿 5、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医学心理学复习提纲

医学心理学复习要点 1、心身疾病的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P117) 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心身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的特征: 1.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都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 3.都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你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一定的躯体损 害。 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包括了狭义的心身疾病和狭义的心身障碍。 2、心理应激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的认 识所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3、心理的实质(P15) ①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4、感觉(P16)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P16)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P19) 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在其他感觉的影响下发生感受性的变化。 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6、心理咨询(P168)又称心理辅导,是通过对话对来访者予心理上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7、心理治疗(P152)也称精神治疗,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 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为护理专业学生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对普通心理、发展心理等章节的学习,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有更全面和清楚的了解,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自我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护理心理学》课程的内容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3.《护理心理学》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以及人的社会表现。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理解护理人员角色及其职业适应。 4.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以及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 5.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能够对各种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运用心理应对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熟练运用心理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进行心理护理。 3.学会运用心理咨询、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异常进行防治及宣传。 4.学会运用心理评估技术,提高心理诊断、心理护理水平。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普通心理的学习,形成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认识。 2.通过对发展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心理发展观。 3.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通过对健康心理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健康观。 5.通过对护理人员心理和患者心理的学习,培养对护理职业的热爱。 6.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1)根据护理工作岗位需要来进行课程设计 我们通过实习学生反馈、实习单位走访等方式对护理专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调查,了解在护理实践中需要的心理学知识,整理归纳后进行课程的建设。使我们的课程设计更符合临床实际需要,也更有可行性。比如癌症患者的护理,我们应该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运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2)实现教学内容与知识的融通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每种疾病都有专门的心理护理内容。我们将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并综合在一起,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融通,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 (3)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为主,在突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之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我们按以下思路对该课程进行了设计: (1)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医学心理学(第五版)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第五版) 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学心理学 第五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2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二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 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1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1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 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A、A型 B、B型 C、C型 D、混合型 E、以上都不是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A、动物的心理发育 B、病人的焦虑 C、人际关系紧张 D、人的不良行为 E、人群心理健康水平 13、人们在遇到压力、痛苦、困境时,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是【C】 A、逃避应激源 B、排除应激源 C、难以应对应激源 D、没意识到应激源 E、想超越应激源 14、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分量表中,代表情绪稳定性特征的是【B1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医学心理学 前言:本科教授篇章:绪论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第三章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五大理论的理论精髓);第四章心理应激(应用题)第五章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会出应用题,比如判断是病人?属于哪种类型?采取什么治疗?);第七章心理咨询;第八章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疾病;第九章病人心理;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第四节不考)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①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②促进预防战略的转变; ③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④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3、engelGL1977年在《科学》杂质中发表的《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一文,被认为是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的概括和总结;新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1、心理实质:①心理是脑的机能的一个体现;②心理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觉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心理活 动;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方式,在人们的套闹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遗忘:识记额内容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了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内心体验; 动机:对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4、熟悉20页表2-2; 5、感觉变化(举例,属于哪种); 6、知觉的基本特性;(理解各个特性,不用背他们的定义) 7、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填空) 8、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9、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1、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完整版)《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20031 课程名称:护理心理学 学分:1.0 总学时:24学时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验学时: 6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基础护理学 适应专业:护理学 教材: 1.护理心理学,周郁秋主编,第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将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所形成了一门新的应用学科。该课程是现代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学生知识结构、创造能力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提高护理质量;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实验教学,学会临床心理评估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1)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 (2)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熟悉心理挫折与心理应激,心身障碍与心理治疗; (3)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熟悉儿童病人、老年病人、手术病人、问题病人、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4)了解心理学知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与技术,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基本技能 (1)掌握气质类型调查、艾森克个性问卷、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操作方法;(2)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一、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状态,搞好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转变传统的医学观念,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真正作到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发展 2.医学模式的发展及转变的意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2.熟悉: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动机冲突;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遗忘理论;思维和记忆的分类

医学心理学答案

医学心理学答案 答题须知:我们下面的答案是按每个题目的第一个字拼音的大写字母排列的, 题全,答案正确率高,保您通过考试。 我们答案在不断的完善中......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A)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 理论中的“A”具体是指(A )。 A.艾利斯后期又发展了理论,提出了D和E两部分,其中D部分指(D ) A.艾利斯认为产生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的重要原因是(C ) A.安娜·佛洛依德在(C )中发展了防御机制的理论 A.按认定的青春期年龄是(C ) A.按照潜意识理论,心理活动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C) A.按照心理过程的特点对性格类型进行分类不包括(D )

A.按照需要的起源和发展将需要划分为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其中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是( A) A.按照研究的(D )分为横断性研究和纵向性研究 B. “白痴”又被称为 (D) 属于(A ) B.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把对某一方的情绪反应转移到另一方身上的心理防御方法是(C ) B.保证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B) B.保证与调节大脑皮质紧张度和觉醒的器官主要是( C)。 B.病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或不承认自己是病人,此属于(A ) B.病人的心理变化不包括(D ) B.病人角色不包括( D)

色全部或部分责任,但病人确表现出对自己无信心,而安于病人角色的行为属于( C)。 B.病人为了预防、治疗及护理疾病而与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被称为(C ) B.病人心理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 B.病态心理变化中最容易出现且最早出现的变化是(A )。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见于( C)。 B.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又称为( A) B.不尊医行为的的影响不包括(B ) B表现出对自己无信心,而安于病人角色的行为属于( B)。 C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应用的是(A )防御机制。 C. “嫦娥奔月,游龙戏水”等描述属于 (A) C.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 D) C.成瘾的临床诊断依据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 )。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和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决定医学领域中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他有助于临床上“重治轻伤”“只见病,不见人”的不良倾向,为医学提供心理学的研究和干预手段,并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2、心理学研究任务:心理行为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规律;心身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各种疾病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影响规律,如何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 3、心理测量法是采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和评定量表研究心理行为的一种方法,结果能够数量化。 4、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身心统一的观点;社会影响的观点;认知评价的观点;主动调节的观点;情绪作用的观点;个性特征的观点。 5、行为主义理论:华生;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精神分析理论:佛罗尹德 6、心理过程包括:情绪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 7、认知过程是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 8、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9、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 10、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情感是与社会需要有关,;情感比情绪更稳定。 11、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12、需要层次论:由人本主义家马斯洛提出的。由高到低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喝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气质的意义: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气质类型与职业匹配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14、A型行为表现为“雄心勃勃、竞争性强、易于激动、好争执、敏捷但缺乏耐心、语声洪亮和时间紧迫感”。——为冠心病发病,其发病率比B型行为的2.37倍。 15、心理卫生一词是1943年斯惠特提出来的。 16、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7岁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性功能障碍。 18、心理应激:指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19、心里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关系。 20、精神分析学家Dunbar认为,至少8种如冠状动脉梗赛、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 21、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新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考核类别:考查课适用对象:11级本科 适用专业:药学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学科,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医学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健康与心理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增强全面健康意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药学类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人类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以希为工作、生活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的重点是常见的心理问题,难点是预防和治疗措施。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言(2学时) 1.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4)医学心理学的进展。 2.重、难点提示 (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2)医学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4)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医学心理学主要流派(2学时) 1.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学派。 (2)行为主义学派。 (3)人本主义学派。 (4)认知学派。 (5)心理生理学派。 2.重、难点提示 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应用。 第三章人的心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2)认知过程。 (3)情绪情感过程。 (4)意志过程。 (5)人格。 (6)人格的心理特征。 2.重、难点提示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的特点。 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4)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 2.重、难点提示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第五章心理应激(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应激的概念、理论和意义。 (2)应激源。 (3)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4)应激反应。

医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状态,搞好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转变传统的医学观念,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真正作到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与发展

2.医学模式的发展及转变的意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殊性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2.熟悉: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动机冲突;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遗忘理论;思维和记忆的分类 3.掌握: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的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意志、心境、人格、性格、气质及动机的概念、特性及应用;需要的层次 【教学内容】 1.心理的实质、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概念 2.感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和情绪的生理机制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及意志品质 4.个性的定义及个性包括的内容,能力、气质及性格在医学工作中的意义 【计划学时】6学时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