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知识点3 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

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如图12-3所示.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探究交流

比较图12-2和图12-3所示的扇形图和条形图,看看它们在描述数据方面各有什么优缺点?

点拨扇形图的优点是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缺点是在不知道总体数量的条件下,无法知道每组数据的具体数量.而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缺点是无法显示每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多少.

知识点4 拆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它既可以表示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如图12-4所示.

知识点5 组数、组距和频数分布表

在统计数据时,我们经常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称这样画出的统计图表为频数分布表.

知识点6 频数和频率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知识点7 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特点

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我们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12-5所示,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没有空隙.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说明】 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列出频数分布表.在分组时要注意:(1)组数适当;(2)组距相等.

同时,分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空,即该组必须有数据;(2)不重,即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中;(3)不漏,即不能漏掉某一个数据.

典例剖析 师生互动

基本概念题

有关基本概念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2)理解频数、频率的含义;(3)能利用频数、频率解决问题.

例1 如图12-6所示的是扇形统计图,求扇形B 占总体的百分比.

(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由图可知,扇形C 部分占总体的

4

1

,即25%,用整体1减去扇形A 的百分比,再减去扇形C 的百分比,就得到扇形B 的百分比.

解:∵扇形C 的百分比是90°÷360°=25%,扇形A 的百分比是30%, ∴扇形B 的百分比是1-30%-25%=45%. 答:扇形B 占总体的百分比是45%.

例2 在对某地区的一次人口抽样统计分析中,各年龄段(年龄为整数)的人数如下表年龄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人 数

9

11

17

18

17

12

8

6

2

(1)这次共抽查 人;

(2) 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 岁年龄段的人最少;

(3)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频数是 ,频率是 ; (4)如果该地区现有人口80000,为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请估计该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口数约为 人.

(分析)(1)共抽查9+11+17+18+17+12+8+6+2=100(人).

(2)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30~39岁,人数最少的年龄段是80~89岁. (3)年龄在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数是:8+6+2=16(人), 即频数是16人,频率为

100

16

×100%=16%. (4)由(3)可知,占人口老龄化的频率为16%,∵共有人口80000人, ∴80000×16%=12800(人).

答案:(1)100 (2)30~39 80~89 (3)16 16% (4)12800

例3(2003·贵阳)对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毕业成绩进行统计,90~99分的人数有10名,这一分数段的频率为 .

(分析)总人数是50,90~99分的频数是10人. 则频数∶总人数×100%=频率. ∴10÷50×100%=20%. 答案:20%

基础知识应用题

本节基础知识的应用主要包括:(1)由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得到有用的信息;(2)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得到相关的信息及用频数和频率进行计算.

例每人捐书的册数/册 5 10 15 20 相应的捐书人数/人

17

22

4

2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的学生共多少名? (2)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册书? (3)若该班所捐图书按图12-7所示的比例分,则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多少册?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表的能力及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得出相应的捐书人数的和为该班的学生总数.

(2)每人捐书的册数乘以相应的捐书人数,从而求出捐书总数.

(3)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别利用捐书总数乘以送给山区学校所占的百分比和送给本市兄弟学校所占的百分比,再求积的差,得到了多出的图书册数;另一种是先求出送给山区学校所占的百分比与送给本市兄弟学校所占的百分比的差,再乘以捐书总数,就得到了多捐的图书册数.

解:(1)17+22+4+2=45(人), ∴该班学生共有45人.

(2)5×17+10×22+15×4+20×2=405(册), ∴全班一共捐了405册书.

(3)方法1:405×60%-405×20%=243-81=162(册).

方法2:405×(60%-20%)=405×40%=162(册).

∴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162册.

例5 如图12-8所示的是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分布图.根据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单位员工共有多少人?

(2)年龄在27岁到42岁之间的员工占员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3)你还能用其他统计图表示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1)共有员工:14+31+36+38+27+4=150(人).

(2)年龄在27岁到42岁之间的员工人数是31+36+38=105(人).105÷15O×100%=70%.

(3)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来表示.

解:(1)该单位员工共有14+31+36+38+27+4=150(人).

(2)年龄在27岁到42岁之间的员工人数是31+36+38=105(人).

这个年龄段人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为105÷150×100%=70%.

(3)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如图12-9所示.

综合应用题

本节知识的综合应用包括:(1)常见统计图的综合应用;(2)由统计图获得相关信息;(3)综合应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例6 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某市城区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如图12-10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04年底的绿地面积为多少公顷?比2003年底增加了多少公顷?

(2)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增加绿地面积最多的是哪年?

(3)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在2005年底使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0.2公顷,试求

2005年底绿地面积的增长率.

(分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其中(1)(2)题的有些信息可直接从统计图中得到,然后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术出结果;(3)题可以设年增长率为x,列方程解应用题,从而求出x的值.

解:(1)2004年底的绿地面积为60公顷,比2003年底增加了60-56=4(公顷).

(2)51-48=3(公顷),56-51=5(公顷),60-56=4(公顷),

∴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2003年.

(3)设2005年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

60(1+x)=,

解得x=17%.

∴2005年的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为17%.

小结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例7 为了了解小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了某小学同年级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如图12-11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第一小组的频数为5,则第四小组的频率是,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能力,由频率的意义可知,从左到右四个小组的频率之和是1,同时每小组的频率=小组的频数∶总人数.所以,第四小组的频率=,学生总数=第一小组的频数∶第一小组的频率=5∶=50(人).

答案: 50

学生做一做某班同学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将学生的成绩(得分取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2-12所示,图中从左到右各小组的长方形的高的比是1∶3∶6∶4∶2,最右边一组的频数是6,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

(2)成绩落在哪组数据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是多少?

(3)求成绩在60分以上(不含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比.

老师评一评 本题考查利用频数、频率的含义计算的问题.其中:各小组的频率之和为1,频数∶总人数=这小组的频率.哪个小组的频率高,该小组的频数就大.

(1)由题意可知,1+3+6+4+2=16, ∴从左到右六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

161,163,166=83,41164=,8

1162=. 又∵第五小组的频数是6, ∴6÷

8

1

=48(人), ∴该班共有48名同学参赛.

(2)∵从左到右的比是1∶3∶6∶4∶2, ∴第三小组的频率最高,频数也最多.

∵第三小组的频率是

8

3, ∴第三小组的频数为48×8

3

=18(人).

∴成绩落在~分范围内的人数最多,有18人. (3)有两种方法: 方法1:48×(1-161)=48×16

15=45(人). 45÷48=%. 方法2:1-

161=16

15=% ∴成绩在60分以上(不含60分)的学生占全班参赛人数的百分比是%.

小结 读图时要全面细致,同时,解题方法要灵活多样,切忌死记硬背,要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由统计图形式给出的数学实际问题.

探索与创新题

主要考查灵活运用常见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8 政府为了更好地加强城市建设,就社会热点问题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方式是发调查表,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员只写一个你最关心的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经统计整理,发现对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的最多,共700人,同时作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如图12-1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共收回调查表多少张?

(2)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多少人?

(3)请你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分析)已知提环境保护问题的人数和百分比.(1)题利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求得;(2)题用(1)题求得的结果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求得;(3)题利用已知条件的各问题的百分比,求出表示各问题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画出扇形统计图.

解:(1)700÷35%=2000(张),

∴共收回调查表2000张.

(2)2000×20%=400(人),

∴提道路交通问题的有400人.

(3)表示各问题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

其他:360°×5%=18°.

房屋建设:360°×15%=54°.

环境保护:360°×35%=126°.

绿化:360°×25%=90°.

道路交通:360°×20%=72°.

画扇形统计图如图12-14所示.

学生做一做贵阳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城市,总人口为370万人,如图12-15和图12-16所示的是2000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2002年参加中考的人数为40000人,请你根据图12-15和图12-16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是多少人?

(2)2000年贵阳市苗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3)2002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多少人?

老师评一评(1)题利用扇形统计图中少数民族所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5%和已知条件中的总人口370万相乘求得;(2)题由条形统计图(如图12-16所示)可知,苗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O%,故得到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4O%=6%;(3)已知总体具体数量和一部分的百分比,可求出某一部分的具体数量.

(1)∵370×15%=(万人),

∴2000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数是万人.

(2)∵15%×40%=6%,

∴2000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所占的百分比是6%.

(3)∵40000×15%=6000(人),

∴2002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为6000人.

小结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综合解决和探究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统计图的特点.

例9 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图12-17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长方形的高

表示该组人数),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 名学生,占该市初中生总数的百分比是 ;

(2)从左到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之比是 ; (3)如果视力在~(含,)均属正常,则全市有 名初中生的视力正常,视力正常的合格率是 .

(4)此统计图说明了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统计图表的能力和运用频数、频率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频数∶总人数=频率

(1)抽测的总人数为:20+40+90+60+30=240(人). 占初中生总数的百分比是240÷30000=%. (2)此问有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1:从左到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依次为:

2124020=,6124040=,8324090=,4124060=,8

1

24030=. 频率比为121∶61∶83∶41∶8

1

=2∶4∶9∶6∶3.

方法2:直接用各小组频数比即可. 20∶40∶90∶60∶30=2∶4∶9∶6∶3. (3)此问中视力正常的有:60人, 视力正常的合格率为:60÷240=25%.

(4)说明学生的视力合格率低,应关注学生的视力情况. 答案:(1)24O % (2)2∶4∶9∶6∶3 (3)6O 25% (4)初中生的视力合格率很低,应关注学生的视力情况.

小结 读图解决问题时,需仔细研究,同时要注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如(2)问用两种方法来解决,注意数形结合方法的广泛应用。

学生做一做 为了解某校初三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初三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cm )列出如下频率分布表,请你阅读该表后,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在表中,数据在~范围内的频数是 ; (3)在表中,频率最大的一组数据的范围是 ;

(4)估计该校初三男生身高在172cm 以上(不包含172cm )的约占百分之 ; (5)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分 组

频 数

频 率

~ 3

~12

~13

~ 4

~ 5

合计50

率的意义及利用“频数∶总人数=频率”解答相关问题.

(1)“频数”一栏从上到下分别为4,12,“频率”一栏从上到下分别为:,,.

(2)在表中,数据在~范围”内的频数是12.

(3)在表中,频率最大的一组数据的范围是~.

(4)该校初三男生身高在172cm以上的约占++==36%.

(5)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2-18所示.

中考展望点击中考

中考命题总结与展望

本节知识点在近几年中考中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统计知识非常贴近生活,大多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相联系,各省市对这部分内容加大考查的力度,形式多样,前些年一般只在填空、选择题中出现,近几年几乎涉及到了中考的所有题型,有应用题、图象信息题、综合题等,已成为考试热点.

中考试题预测

例1 (2004·重庆)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应尽的义务.下表是我国近几年来废弃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请认真阅读该表后,解答下列问题.

年度

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

工业粉尘

排放量总量

其中

总量

其中

工业生活工业生活

1998 497

1999 1159

2000

2001

2002 1562 941

(1)请用不同的实、虚、点虚线在图12-19中画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烟尘排放总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的折线走势图;

(2)2002年相对于199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粉尘排放量的增减率分别为、、;(精确到1个百分点)

(3)简要评价这三种废弃污染物排放量的走势.(要求简要说明:总趋势、增减弱相对快慢)

(分析)本题(1)问是画统计图问题.(2)问是一个计算题,可以列方程解.(3)问是一个开放性试题.

具体解答情形:

(1)折线走势图如图12-20所示.

(2)设2002年相对于199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粉尘排放量的增长率分别为x,y,z,列方程,得

①(1+x)=,∴x≈-8%.

②(1+y)=,∴y≈-30%.

③(1+z)=941,∴z≈-29%.

(3)评价:三种废弃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幅度最少,烟尘排放总量下降幅度最大.

解:(1)折线图如图12-20所示.

(2)-8% -30% -29%

(3)三种废弃污染物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趋势最小,减少慢,而烟尘排放总量下降趋势最大,减少快.

例2(中考预测题)为了解某地初中三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从该地的一所中学选取60

分组~~~~

频数 6 21 m

频率 a

(2)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频率、频数的含义及如何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解:(1)∵选取60名学生, ∴m =60×=6(人). a =

60

21606 =, ∴a =, m=6.

(2)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12-21所示.

例3(2004·四川)某校对初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应用问题小测验,如图12-22所示的是将(1)班6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至右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那么在这次测验中成绩优秀(分数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且分数为整数)的有 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统计图和利用统计图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各小组频率之和为1,各小组人数之和为(1)班总人数60人.

∵从左到右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是,,,, ∴第5小组的频率是求优秀人数有两种方法. 方法1:+=,60×=27(人).

方法2:60-60×××=60-3-9-21=27(人). ∴成绩优秀的有27人. 答案:27

小结 利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例4(中考预测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本校初一学生一天中做家庭作业所用的大致时间(时间以整数记.单位:分),对本校的初一学生做了抽样调查,并把调查得到的所有数据(时间)进行整理,分成五个时间段,绘制成统计图(如图12-23所示),请结合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抽取的学生有多少人?

(2)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一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大致时间超过120分(不包括120分)的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从左到右第四小组的频率是多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解:(1)3+6+9+8+4=30(人).

∴这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抽取的学生有30人. (2)9+8+4=21(人). 21÷30×100%=70%.

∴做家庭作业超过120分的人数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70%. (3)8÷30=

15

4. ∴从左到右第四小组的频率为

15

4. 课堂小结 本节归纳

1.本节主要学习了常见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直方图.

2.本节重点学习了频数、频率的意义及频数(率)分布直方图.

3.在运用统计图时,充分应用统计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习题选解 课本习题

课本第64~66页 习题 1.解:(8+9+10)×10=270(棵). 答:他们三年一共植树270棵. 2.解:(1)星期三降雨量最多.

(2)星期六降雨量是0,这一天有可能是晴天. (3)∵20+15+35+50+25+10=155(mm ), ∴这个星期的总降雨量大概有155mm.

(4)这个星期有2天在下大雨,分别是星期二和星期三. 3.解:(1)∵太平洋占海洋总面积的50%,所占比例最大, ∴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

(2)太平洋的面积是:×108×50%=×108(千米2

).

大西洋的面积是:×108×25%=×108(千米2

).

印度洋的面积是:×108×21%=×108(千米2

).

北冰洋的面积是:×108×4%=×108(千米2

). 4.解:(1)32+28+54+50+59+63=286(枚).

∴最近六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共获得286枚奖牌. (2)用条形图表示折线图中的信息如图12-24所示.

5.解:∵150÷22%≈682(元),

∴估计他家下个月的总支出约682元.

∴食物支出:682×31%≈211(元).

衣服支出:682×23%≈157(元).

教育支出:150元.

其他:682-211-157-150≈164(元).

6.解:(1)25+18+8+10+16=77(次).

∴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77次长途电话.

(2)∵25+18=43(次),

∴通话时间不足10分的有43次.

(3)通话时间不足5分的通话次数最多,是25次.

通话时间是10~15分的通话次数最少,是8次.

7.解:(1)②图能更好地反映两省在校中学生总人数.

(2)①图能更好地比较A(B)省城镇与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

(3)①图便于比较每个省城镇与农村在校生人数的多少和具体数据.

②图便于掌握两省在校生总数的多少.

自我评价知识巩固

1.需要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 )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三者均可以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B.要清楚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C.为了清楚地知道你的各科成绩,你可以选择制作条形统计图

D.为了清楚地反映出全校人数同各年级人数之间的关系,应选择扇形统计图

3.有两所中学A和B,A校的男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0%,B校的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50%,则两校男生人数( )

校多于B校校少于B校校与B校一样多 D.无法确定

4.常见的统计图有、、、 .

5.利用统计图来表示一天24小时中气温的变化情况,选择统计图最恰当,最不宜选择统计图.

6.如图12-25所示的是某中学初三(8)班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

题.

(1)初三(8)班共有人;

(2)优良人数为人;

(3)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约为;

(4)优秀人数的频率约是,频数最高的是(成绩).

7.为了解200名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的数学作业是如

何完成的?”选项有独立完成、家长辅导完成、有时抄袭完成、经常抄袭完成、经常不完成

五种情况供学生选择,调查结果如下表:

完成方式人数/人

独立完成120

家长辅导完成40

有时抄袭完成20

经常抄袭完成15

经常不完成 5

图?请画出.

参考答案

评价标准

4.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方图

5.折线扇形 35 %

良 7.提示:扇形统计图(图略).

《读统计图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读统计图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 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③小结④预测。 到了20xx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案例 让图表“说话”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 4 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 4 节数据图表与分析,这也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属 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模块。因 此在整个 Excel 的学习中是个重难点。建立图表的四个步骤并不难,难点在 于学生对于图表类型的选择,源数据的选择以及图表选项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柘汪中学七年级( 1)班的学生,在这之前,该班学生 对于 Excel 应用软件的窗口组成以及利用该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都 已掌握的比较好!而且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该班级还有一个较 大的特点就是班级凝聚力强,相互协作能力强,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利用这一 特点展开教学。同时,他们对于图表在其它的学科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为本 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图表向导选择正确的图表类型分析不同的数据。 2.理解并掌握图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类型的选择,能根据数据 内容选择相应的图表类型进行创建。 3.能对于图表进行简单的美化和修饰,使其更加美观、得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教学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任务驱动法”将任务有层次的一一呈现,让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小老师”帮助的方式,让掌握好的学生帮助理解能力稍微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息,提高课堂整体效益。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让学生体验 Excel 图表功能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目标,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3.激发学生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来,从自我做起。 行为与创新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步培养环保意识和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所分析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正确选择。 3. 图表的美化。 (重点成因:由于不同图表反映的重点不同,因此,要想利用数据分析图表,前提就要选择好恰当的图表,因此,图表类型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知道了图表的类型,不明白数据与图表的生成关系,也将前功尽弃,因此数 据源的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学难点 1.源数据的正确判断和选择。 2. 审美意识的培养。 (难点成因: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在理解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尤其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而这些恰恰有事突破重点的核心,因此,

数据分析中常用的10种图表及制作过程

数据分析中常用得10种图表 1折线图 折线图可以显示随时间(根据常用比例设置)而变化得连续数据,因此非常适用于显示在相等时间间隔下数据得趋势。 表1家用电器前半年销售量 月份冰箱电视电脑平均销售量合计 1月68 45 139 84 252 2月33 66 166 88 265 3月43 79 160 94 282 4月61 18 115 65 194 5月29 19 78 42 126 6月22 49 118 63 189 图1 数点折线图 图2堆积折线图

图3百分比堆积折线图 2柱型图 柱状图主要用来表示各组数据之间得差别。主要有二维柱形图、三维柱形图、圆柱图、圆锥图与棱锥图。 图4二维圆柱图 3堆积柱形图 堆积柱形图不仅可以显示同类别中每种数据得大小还可以显示总量得大小。 图5堆积柱形图

图6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百分比堆积柱形图主要用于比较类别柱上每个数值占总数得百分比,该图得目得就是强调每个数据系列得比例。 4线-柱图 图7线-柱图 这种类型得图不仅可以显示出同类别得比较,更可以显示出平均销售量得趋势情况。 5两轴线-柱图 月份工资收 入(元) 其她收入 (元) 工资占其她收入得百分 比 1月5850 12000 48、75% 2月5840 15000 38、93% 3月4450 20000 22、25%

4月6500 10000 65、00% 5月5200 18000 28、89% 6月5500 30000 18、33% 图8两轴线-柱图 操作步骤:01 绘制成一样得柱形图,如下表所示: 图1 操作步骤02: 左键单击要更改得数据,划红线部分所示,单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打开盖对话框,将【系列选项】中得【系统绘制在】更改为“次坐标轴”,得到图4得展示结果。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廖桂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四章第四节——“数据图表与分析”。图表是一种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特征和趋势的表现形式,它能把枯燥的数据表现得栩栩如生,在数据统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决定了本节课在本章内容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中通过数据描述的多样性与图表的制作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图表、编辑图表的操作,并且在众多类型的图表中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并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柱形图、折线图、饼图适合表达的数据关系、适用的场合。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熟悉了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学困生不能适应整体节奏,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以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图表类型的选取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有一定难度。 三、设计思路: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是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接受“新”(新知识、教师教学的新方法)的幸运儿,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作表数据的处理,并且每一位学生都能独自操作。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据图表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领悟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我在教授时尽量多的以课件展示,用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为题引,展开了教学。在技能知识的传授中,我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好习惯。本节课我是沿着以下思路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入课题---步步为营,导学达标---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创建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方法; ②理解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在反映数据上的区别; ③能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并建立图表; ④能根据需要对图标进行修改和美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制作图表; 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类型图表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善于分析、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③以探究学习方式了解数据分析的有关知识,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品味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知识,树立努力学习好信息时代的技术,做一名新时期的人才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 1.根据图表向导制作柱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 2.图表的修改与美化。 六、教学难点: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案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知识点3 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

[Excel图表]制作动态分析图表的三种方法

制作动态分析图表的三种方法 (文/ ExcelPro的图表博客) 动态图表是图表分析的较高级形式,一旦从静态图表跨入动态图表,则分析的效率和效果都会进入另一个境界,可以让用户进行交互式的比较分析。商业杂志上的图表都是静态图表,现在它们的在线杂志则经常提供交互式图表。作为分析人士,制作一个优秀的分析模型,必然不能缺少动态图表这个元素。 水晶易表比较适合于做动态图表,CX中可支持图表的切片、钻取等操作,如点击饼图的某个扇区、柱形图的某个柱子,可以让另外一个图表跟随变化。Excel中一般可以做到切片操作,钻取操作则难以做到,好像没有这种事件可以捕捉。好在是一般商业分析中,我们只需要做变化条件的切片操作就可以了。这篇日志就整理一下有关Excel动态图表的内容。 一、动态图表的做法 很多人觉得动态图表很高级、很神秘,其实它的制作原理也很简单,技巧只在于变化图表的数据源。Excel中常见的做法有3种。 1、辅助序列法。 这是最常用的办法,比较直观和容易理解。设置一个辅助数据区域,根据用户的操作选择,将目标数据从源数据区域引用到辅助数据区域,用辅助数据作图。当用户选择改变,辅助区域的数据随之变化,图表也就变化。

引用数据一般要用到几个函数,offset、index(+match)、Vlookup、choose等。这几个函数是excel的精髓之一,特别是Vlookup被称为查找函数之王,用得好可以完成很多分析任务,老外的书中有很多例子。 点这里查看上图的案例文件。 2、定义名称法。 与前述方法相比,省去辅助数据区域,直接用名称提供图表数据源。根据用户选择,将目标数据定义到名称中,用名称做图表的数据源。当用户选择改变,名称所指向的区域随之变化,图表也变化。 方法同前,一般使用offset函数。因需多一道脑筋,所以我一般用这种方法不多,今天暂不整理。 以上两种方法,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可参考这个帖子,snood版主整理的很好了,我也不啰嗦了。 3、图片引用法。 这种方法不多见,一般在人事管理应用中有用到,我把它用到图表的动态切换。 前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切换同一个图表的数据源来实现图表的动态变化,这种方法则是通过引用不同的图表来实现动态图表,可以支持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图表格式的图表的动态切换。 关于这个方法说详细一点: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常见的统计图表

常见的统计图表 考点一统计图表的简单应用 (2015·温州)某校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参加人数最少的小组有25 人,则参加人数最多的小组有( ) A.25 人B.35 人C.40 人D.100 人(2015·武汉)下面的折 线图描述了某地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 :00 气温最低B.6:00 气温为24 ℃ C.14:00 气温最高D.气温是30 ℃的时刻为16:00

变式:(2015·苏州)某学校“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调查中,随机调查了若干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别选了一项球类运动),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已知其中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比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少6人,则该校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名. 考点二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的应用 兰州市某中学对本校初中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做了总量控制,规定每天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 小时.该校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对本校初中学生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并绘制出频数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的一部分. (1)在表中,a=(),b=();(2)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请估计该校1 400 名初中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在1.5 小时以内完成了家庭作业.

变式 1:下图是某学校全体教职工年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中采用“上限 不在内”的原则,如年龄为 36 岁统计在 36≤x <38 小组,而不在 34≤x <36 小 组),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学校教职工总人数是 50 人 B .年龄在 40≤x <42 小组的教职工人数占该学校总教职工人数的 20% C .教职工 年龄的中位数一定落在 40≤x <42 这一组 D .教职工年龄的众数一定在 38≤x <40 这一组 变式 2:某学校为了解学生课间体育活动情况,随机抽取本校 100 名学生进 行调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若该校共有 1 200 名学 生,则估计该校喜欢“踢毽子”的学生有 人. 考点三 统计的综合应用 (2015·金华)小明随机调查了若干市民租用公共自行车的骑车时间 t (单位:分), 将获得的数据分成四组,绘制了如下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一经过比较,如与国外、外单位比,与历史数据比,与计划相比,就可以对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作出判断和评价。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为了消除时间间隔期不同而产生的指标数值不可比,可采用年平均数和年平均发展速度来编制动态数列。此外在统计上,许多综合指标是采用价值形态来反映实物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计算不同年份的发展速度时,必须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才能正确的反映实物量的变化。

常用的统计图有

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A、条形;折线;扇形 B、条形;射线;扇形 C、折线;线段;扇形 D、曲线;折线;扇形 小丽家上个月的教育支出占全月总支出的25%,绘制她家上个月支出情况的扇形统计图时, 圆的面积表示(),表示教育支出的扇形圆心角是()°。 A、全月总支出;60 B、全月总支出;40 C、全月总支出;120 D、全月总支出;90 下面是鸡蛋各部分质量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鸡蛋中蛋壳的质量约占 ( ),蛋黄的质量约占( )。如果一个鸡蛋的质量为60 g,那么这个 鸡蛋中的蛋白的质量为( )g。 A、20%;32% ; 31.8 B、20%;42% ; 31.8 C、15%;32% ;23.8 D、15%;32% ; 31.8

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A、表示数量的多少 B、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太阳上的氢元素约占75%,下面图()能正确地表示这个信息。 A、 B、 C、 右面是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得优的有12人,全班共有()人。 A、10 B、30 C、40

某校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情况如右图。 (1)视力正常的有76人,近视的有()人,假性近视的有()人。 A、50 ;64 B、50 ;65 C、60 ;64 D、60 ;68 (2)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同学少()人。 A、12 B、24 C、20 D、16 (3)视力正常的同学与视力非正常的人数比是()。 A、19:21 B、13:31 C、21:31 D、19:31

李明家5月份的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如下。 (1)李明家5月份的伙食费共花了800元,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钱? A、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3600元钱。 B、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1800元钱。 C、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2000元钱。 D、这个月他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2400元钱。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A、

excel图表教学设计 2

《5.5制作数据图表》教学设计 教案基本信息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图表表现数据的特点和意义 2、理解并掌握图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类型的选择,能根据数据内容选择 相应的图表类型进行创建。 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让学生体验Excel图表功能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目标,逐渐养成自主探索的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的操作。 2.图表类型的选择(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 3.图表数据源的选择。 教学难点:图表类型的选择与图表数据源的选择。 教学关键:对图表所要表现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教师引导、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教学工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实例、素材、Excel应用软件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中职财经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经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对EXCEL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这种纯文字、数字的格调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运用EXCEL中的“图表”来处理数据,而这些处理的数据又跟我们学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这堂课的时候,学习兴趣应该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但是在这堂课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难点: 1、有些同学可能不能正确选择创建图表的数据源。 2、对数据图表不能选择正确的样式。 【教材分析】 《5.5制作数据图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5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EXCEL这个主题展开。本课是EXCEL中的关于数据图表的内容,图表功能是EXCEL中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过程】

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教案

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 殷惠平一、课程内容标准 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第二节“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第二部分内容:“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是表格数据处理之后对表格数据应用的进一步深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图表处理操作使用方面,能够根据具体需求恰如其分地表达意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认识图表的作用与适用特点,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数据和图表的关系,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和价值,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2.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图表数据的分析。 五、教法学法:采用讲授、探究、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七、教学过程:

(1分钟)学生看幻灯片回答,转置前后不同. 老师总结(1分钟):针对同一组数据,通过改变不同的统计任务,得到 的图表表达信息有明显的不同。由此可见,对于同一组数据,我们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目标来审视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就会有不同方 面的结果,这就是利用图表加工信息的价值所在。 ★ 任务3:合作探究:图表的灵活应用 (1分钟)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各种表格、图表被大量运用到报告或文档中,不同的任务需求,设计的图表会不同,不同的图表表达的息 也不同。下面请同学根据你对图表理解,选择合适的图表分析工作表。 我们的资料:“自行车品牌统计” “绿色出行 人数变化” “绿色出行 人数比例”。分两步进行,首先请小组长搜集本组同学讨论一下,确定图表 类型(2分钟),基次,同学们按讨论结果,将工作表转成图表,并得出结论。 3.1 选择合适图表类型分析工作表“自行车品牌统计”,得出结论? 3.2 选择合适图表类型分析工作表“绿色出行 人数变化”,得出结论? 3.2 选择合适图表类型分析工作表“绿色出行 人数比例”,得出结论? 3.4选做: 3.4.1做完上述任务的同学,请将“图表”进行适当修饰,例如: 更改图表背景; 3.4.2 做一下工作表”选做题”中的任务。 选做题,看时间是否演示。 学生讨论确定图表类型(2分钟) 学生练习(6分钟) 学生演示(3分钟) 学生回答(3分钟) 老师:上面我们综合运用了三种图表类型,下面请同学们参考p54表格,对上述三种图表类型进行总结。 ★任务4:图表的用途 通过前面对各种类型图表的运用,总结各种图表有哪些作用? 类型 具体用途 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 确定图表类型。 学生练习 学生总结

2017八年级数学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doc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新课指南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及频数、频率的含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和预测、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和预测的过程,充分理解并掌握归纳与演绎的方法、类比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常见四种统计图表的学习与分析,体会统计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利用不同的统计图获得相关的信息.难点是频率、频数的意义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教材解读精华要义 数学与生活 如图12-1所示的是某粮店的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观察图形,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如果你是这家粮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 思考讨论这个问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个统计图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其中的有些信息可以帮助老板了解民众的需求量大小,如:(1)大米的销售量最大,需多进货;(2)小米的销售量最小,需少进货;(3)面粉的需求量仅次于大米的需求量,也应多进货,等等,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关于数据的统计的表示方法,它们多是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主要是反映具体问题中的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如图12-2所示.

16种统计分析方法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2015-11-10 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 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 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教案)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并形成报告 运城中学王庆【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粤教版高一第三章“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2课时,它既是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延伸,又为后面数据库的学习奠定基础。表格信息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常用的一种方式,而采用图表方式更方便分析数据、挖掘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因此,表格信息加工是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加工、处理及分析,能从中发现和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但对表格数据的挖掘、提炼能力欠佳,将所学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中应用更是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 ②知道图表的类型、用途及特点; ③能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图表来快速提炼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并能 结合图表科学准确地得出合理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 正确分析、评价数据的价值观及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使用恰当的图表类型来呈现数据;(2)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 【教学方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学校德育处每月都要进行文明班集体的评选,现有图1的数据需要同学们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以下信息: 哪个班总成绩最好? 哪个班三周成绩趋于平稳? 哪个班进步最快?? 请同学们比较分析下:图1和图2哪个更容易帮助我们完成任务。显然,图2的图表直观明了,可以快速挖掘出我们所需信息。下面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及形成报告。 我们来复习下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一般流程: ——— ———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本环节围绕3个知识点通过3个任务的学习来完成,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 主学习、小组协助实现。 ( 图1) (图2) 明确任务 建立表格 分析数据 形成报告

统计过程控制的几种常用方法

统计过程控制 1、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 1.1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统计过程控制(Stas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是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控,建立并保持过程处于可接受的并且稳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技术。 SPC中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因此,要想推行SPC必须对控制图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否则就不可能通过SPC取得真正的实效。 对于来自现场的助理质量工程师而言,主要要求他们当好质量工程师的助手:(1)在现场能够较熟练地建立控制图; (2)在生产过程中对于控制图能够初步加以使用和判断; (3)能够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措施。 大量实践证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单纯了解控制图理论公式的推导是行不通的,主要是需要掌握控制图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概念,懂得各项操作的作用及其物理意义,并伴随以必要的练习与实践方能奏效。 1.2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 (1)要想搞好质量管理首先应该明确下列两点: ①贯彻预防原则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与精髓。 ②质量管理学科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对于质量管理所提出的原则、方针、目标都要科学措施与科学方法来保证他们的实现。这体现了质量管理学科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质量的课题组,一为过程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休哈特;另一为产品控制组,学术领导人为道奇。其后,休哈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控制过程的具体工具——控制图。道奇与罗米格则提出了抽样检验理论和抽样检验表。这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影响深远,在他们之后,虽然有数以千记的论文出现,但至今仍未能脱其左右。休哈特与道奇是统计质量控制(SQC)奠基人。1931年休哈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加工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这标志着统计过程控制时代的开始。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小学数学统计图表题

统计图表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 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 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 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 ()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 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 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 图是()。 二、1、下表是大成小学2001学年各年级学生 人数统计,按要求解答问题。 年级合 计 一二三四五六 人 数 280 265 220 180 已知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90%,六 年级人数比一年级人数少55%,算出四、 六年级的人数和合计数,填在表格里。 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 图,请看图填空。

(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吨。 (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吨。 (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 3、下图表示的是某人骑自行车所走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 (1)他一共骑了()千米,旅途的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千米。 (2)他在途中停留了()小时,因为图中()。 4、下面是一辆110巡逻车某一天上午8时 到11时30分的行程情况,请看图回答

问题。 (1)这天上午这辆110巡逻车共行驶了()千米路程,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2)有一段时间这辆车停在那里,这段时间是()到()。 (3)这天上午他们车速最快的一段时间是()。(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5、李刚、王芳、小亮和昊昊四个人某一天上学的情景是这样的: (1)李刚家的不远处有一个农贸市场,他离家走了一段路以后就进入农贸市 场,由于人多,走得比较慢,走出农 贸市场后,他加快速度,一直走到学 校。 (2)王芳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这天爸爸顺路带了王芳一段路,然后她自己步 行到学校。 (3)小亮这天最有趣,他从家出发走了一段路以后才发现忘记带美术课要用的 材料了,于是他赶紧回家,拿了材料

数理统计中的几种统计推断方法

数理统计中的几种统计推断方法 ——导学文章之九 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分布以及分布的数字特征作出统计推断。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参数估计问题,另一类是假设检验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讨论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一、点估计 1、矩估计 首先讲“矩”的概念, 定义:设X 是随机变量,k 是一正整数,若k EX 存在,则称k EX 为随机变量X 的k 阶原点矩,记为k a ;若存在,则称它为X 的k 阶中心矩,记为k b 。 显然,数学期望EX 就是1阶原点矩,方差DX 就是2阶中心矩。 简单的说就是用样本矩去估计相应的总体矩,用样本矩的连续函数去估计相应的总体矩的连续函数。矩估计法的理论基础是大数定理。因为大数定理告诉我们样本矩依概率收敛于总体的相应矩,样本矩的连续函数依概率收敛于相应总体矩的连续函数。 我们通常样本的均值X 去估计总体的均值E X :即总体为X 时,我们从中取出n 个样本12,,n X X X ,我们认为总体的均值就是1 1 n i i X X n ==∑,(当然这只是对总体均值的一 种估计,当然会有误差) 当2 EX 存在的时候,我们通常用 2 1 1 n i i X n =∑作为总体X 的2EX 的估计 一般地,我们用 1 1 n k i i X n =∑作为总体X 的k EX 的估计,用 1 1 () n k i i X X n =-∑作为总体的 () k E X EX -的估计。 例:设总体X 在[,]a b 上服从均匀分布,参数,a b 未知,12,,n X X X 是一个样本,求,a b 的矩估计量。 解:由矩估计法知道:2 a b EX += 由于2 2 ()DX EX EX =-,因此2 2 2 2 ()() ()124 b a a b EX D X EX -+=+= + 用矩估计法,也即用1 1 n i i X X n == ∑作为E X 的估计,用 2 1 1 n i i X n =∑作为2EX 的估计,

高中信息技术_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数据可视化:发现数据之美》教案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及适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是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兼备的课程。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数据需要图表进行表示,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将枯燥的数据表现的栩栩如生,让人很轻松地就能从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数据用EXCEL电子表格将数据图形化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第四章第二节第二个知识点,这一课内容有图表类型及让学生掌握柱型图、饼图、折线图。本课为第1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图表类型及创建图表。利用图表的直观性,可以较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分析。随着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与软件的不断更新,现在Excel中提供了很多的图表类型,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有三种图表:柱形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扇形图)。这部分内容在本章中占重要地位,学生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统计方面的数据,是数据处理软件数据计算及显示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创造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探究。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表示实质就是表格内要素关系(如数量或比率有类别、地点、时间等要素的关系)的图形化展开,反映了数据之间的直观比较,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从而使我们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学生感兴趣且难度不大。本课可采用范例对几种常用的图表表示方法进行教学。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 1、学习根据表格中的部分数据生成柱形图。 2、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部分数据生成折线图、饼图。 3、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爱动手又具有个性,兴趣比较广泛。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具备EXCEL其本操作的基础。由于学生自身发展及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层次

统计学常用检验方法

统计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检验,如何知道何时用什么检验呢,根据结合自己地工 作来说一说: 检验有单样本检验,配对检验和两样本检验.单样本检验:是用样本均数代表地 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地差异性.配对 检验: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两个同质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地处理;,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地处理;,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 检验:检验和就是统计量为地假设检验,两者均是常见地假设检验方法.当样本 含量较大时,样本均数符合正态分布,故可用检验进行分析.当样本含量小时, 若观察值符合正态分布,则用检验(因此时样本均数符合分布),当为未知分布时应采用秩和检验.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在两样本检验中要用到检验.从两研 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地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检验,若不等,可采用'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其中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就可以用 检验.b5E2R. 简单地说就是检验两个样本地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是选择何种检验(等方差双样本检验,异方差双样本检验)地前提条件.p1Ean. 在检验中,如果是比较大于小于之类地就用单侧检验,等于之类地问题就用双侧检验. 卡方检验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率(构成比)进行比较地统计方法,在临床和医学实验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临床科研中许多资料是记数资料,就需要用到卡方检验.DXDiT. 方差分析 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均数,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方差分析( )由英国统 计学家首先提出,以命名其统计量,故方差分析又称检验.RTCrp. 其目地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地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要学习地主要内容包括5PCzV. 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或成组设计地方差分析(): 用途:用于完全随机设计地多个样本均数间地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地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完全随机设计()不考虑个体差异地影响,仅涉 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水平,所以亦称单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 研究中按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一个处理因素地多个水平中去,然后观察各组地试验效应;在观察研究(调查)中按某个研究因素地不同水平分组,比较该因素地效应.jLBHr. 两因素方差分析即配伍组设计地方差分析(): 用途:用于随机区组设计地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地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随机区组设计考虑了个体差异地影响,可分析处理因素 和个体差异对实验效应地影响,所以又称两因素实验设计,比完全随机设计地检验效率高.该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先按配比条件配成配伍组(如动物实验时,可按 同窝别、同性别、体重相近进行配伍),每个配伍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受试对象,再按随机化原则分别将各配伍组中地受试对象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值得注意地是,同一受试对象不同时间(或部位)重复多次测量所得到地资料称为重复测量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