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文章编号:1004)9479(1999)02_0042_07

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郭文炯,白明英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太原 030012)

*

摘 要:本文在广泛查阅日文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不同时期日本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并从理论、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揭示了其发展特征。最后,概括了8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的新动态。

关 键 词:城市地理学;日本;发展特征中图分类号:K93/975 文献标识码:A

6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中日两国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各方面交流的日益增加,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中的经验,可能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更有启发性。然而,国内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日本城市地理学发展状况的论文尚不多见。本文在收集、查阅大量日文城市地理研究文献,特别是综述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征及近期动态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了解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1 发展历程

地理学作为近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日本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前期,其主

要标志是1919年东京大学设立地理学科及1925年日本地理学会创立。[1]在1930年前后,

围绕景观论的争论,日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开始分裂。从1924)1992年日本主要地理学杂志登载的人文地理方面论文的主题分类(表1)看,人文地理学分科发展差异显著。第一,在20年代及30年代前期占主流的地志学论文迅速减少,60年代以来已极少出现;第二,农业地理、乡村地理、城市地理、工业地理是日本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乡村地理60年代以来论文数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地理论文数则不断上升。城市地理论文数在60年代初超过乡村地理学,成为聚落地理的主体;70年代初超过工业地理学,70年代中期取代农业地理学,成为人文地理学中最主要的分支。

城市地理学发展历程,山鹿诚次分年代归纳为胎动期(1945年前)、萌芽期(1946)1955)、推进期(1956)1965)、展开期(1966)1975)、转换期(1976年以来)5个时期[2]。

第8卷第2期

1999年12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W ORLD REGIONAL STUDIES

Vol.8,No.2

Dec.,1999

*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城环系柴彦威先生的指导与帮助,特表谢意。

收稿日期:1999_04_23;修订日期:1999_10_20

作者简介:郭文炯(1965_),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

术论文20余篇,参加科研课题10余项.

本文依据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研究重点、理论、方法的发展分三个时期来讨论。

表1 地理学主要杂志各年代人文地理论文主题分类

类别年代1924-29

1930-391940-491950-59

1960-69

1970-79

1980-89

1990-92

总论17195261823323地志524316186521人口153253623202112乡村21100317443352810城市430125279919130农业1955391341141026816工业92224683622411商业5123151440387交通81873419243210旅游55144873文化4235262115226政治

24

10

20

8

6

10

6

3

资料来源:日本K *1k 人文地理学N 动向.人文地理研究.1994.103-106

1.1 50年代末以前的城市地理学

这一时期的城市地理学尚未独立,是聚落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以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界线、城市景观及郊外土地利用等方面,多为景观、形态的研究。代表性的论著有人文地理学会编5城市地理研究6(1929)、西田著5城市的形态6(1931)等。二战后,特别是进入5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城市化进程迅速,刺激了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开始对早期零散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整理,并在研究重点及方法上进行讨论。其代表性著作是1951年木内信藏的5城市地理研究6,这是战后前半期城市地理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的集成,也标志着城市地理成果体系化的开始。书中对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圈的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讨论,促成城市地理学界由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城市史等主流研究向城市功能、城市圈等研究的转变。其后城市地理论文逐渐增加,逐步从聚落地理中独立出来。在1955年矢岛编的5聚落地理学6、1957)1958年木内等编著的5聚落地理讲座6中,城市与乡村研究均处于对等地位来论述,标志着城市地理学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1.2 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城市地理学

进入60年代,日本城市化波及全国,大城市发展十分迅速,促进了城市化和大城市圈的研究,使其逐渐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中心课题。另一方面,西方计量革命在日本上演,中心地理论也被翻译介绍,城市地理研究经历着理论、方法上的变革,出现了所谓/新科学主义思潮0。广域中心城市、中心地职能、大都市圈等有关地域结构、发展过程的论著大量涌现,城市地理研究内容更为丰富。7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已发展成为日本人文地理学的最活跃的分支。这一时期主要论著有,山鹿诚次5城市地理学6(1964)、木内信藏(城市与乡村地理学6(1967)、服部圭二郎5大城市地域论6(1969)、田边健一5城市地域结构6(1971)、木内#田边编5广域中心城市6(1971)、服部5城市化的地理6(1973)、石水照雄5城市空间结构理论6(1973)等。

43

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1.37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地理学

7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研究者不断增加,研究内容日益多样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大都市圈的结构变化,中枢管理职能、城市的再开发和城市问题、消费者行为、城市地价等。更能表征这一阶段城市地理研究重心转移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兴起。日本城市体系研究深受欧美的影响,于7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而兴起[3]。1978年,以田边健一为代表的日本知名城市地理学者,开展了/关于日本城市体系研究0课题。以此为契机,以城市规模结构、职能分类及职能等级、空间相互作用、结节地域划分等为重点研究内容的城市体系研究兴盛起来。1980)1981年完成了日本城市等级和城市系统的研究课题;1991和1992年度文部省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我国城系体系的结构变化0课题,成果在1992年度日本地理科学学会秋季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截至1994年,已出版的有关城市体系的主要论著有:田边主编5日本的城市体系6(1982)、山口著5世界城市体系6(1985)、森川洋著5城市化与城市体系6(1991)、阿部著5日本城市体系6(1991)、长谷川著5现代城市的空间系统6(1990)等。

2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

2.1理论、方法论随西方理论思潮转移而转移

日本城市地理学理论、方法论深受西方地理学思潮的影响。战前及战后初期受景观学

表2有关中心地研究论文的分类

年份理论、方法论实证研究论文总数51)6013553 61)70124695 71)801740153 81)86231276

合计53133368

资料来源:1数据引自森川洋.o,国K*1p中心地研究N动向H问题点.地理学评论.1987.739)756o原表中其它分项省略。派、区域学派的影响,城市地理研究多侧重于城市形态、景观与分布方面。1957年,石水最早发表了中心地研究的综述性论文,详细介绍了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及其在欧洲的实证研究。其后,日本对中心地理论、城市地域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逐步展开。森川洋1987年统计了50年代以来有关中心地研究的论文[4],整理如表2。

由表可见,在60年代到70年代,对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达到高潮,70年代后期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更注重于理论的创新,如西村关于中心性测定模型[5]、林关于中心地等级结构模型等[6]。虽有上述变化,这一时期实证主义方法论仍是日本城市地理学的主流。正如渡边良雄所述/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是现象形态论色彩最强的分支0[7]。

进入80年代,西方城市地理研究中的行为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日本城市地理研究中也有明显的反映。韦伯的5城市资本论6、史密斯的5社会地理学研究6等相继翻译出版,受其理论体系影响,关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感应、城市社会问题等研究逐渐兴盛起来,成为新的分支。

2.2研究方法上数量化倾向日益加强

日本地理学数量化方法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战前的测计学的影响;二是60年代前半期西方数量方法的导入。70年代以来,计量方法在城市地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分布型分析、趋势面分析、地域构成分析、空间扩散分析、空间行为分析等。然而,80年44世界地理研究8卷

代之前,偏重于经验实证研究,对于西方城市研究的计量方法、模型依赖性较大,缺少创新,理论指向性薄弱。80年代以来,数理统计学方法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地理研究之中,同时更为注重构筑城市地理学的有关模型。例如井上孝的人口密度模型、城市人口分布中心点模型、水野人口迁移模型等均取得一定研究进展。2.3 研究内容日趋多样化

在研究内容上经历着由城市分布、城市形态到城市化、城市圈、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的扩展;在研究对象地域上从大城市到地方城市,从国内城市到国外城市的扩展;在研究题材上从人口到城市工业、商业、交通通信、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感应、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环境、城市开发等扩展。对1989)1994年有关城市地理论文作的分类可反映出题材范围的广泛性(表3)。

表3 1989)1994年城市地理研究论文主题分类

类 型论文数类 型

论文数

类 型论文数郊区化

14城市金融、信息地域结构9城市体系空间结构22城市工业地域结构4城市社会、文化地域结构21城市居民行为感应16城市人口地域结构5城市体系理论

8城市环境

5城市居住地域结构14城市体系规模结构3城市问题与城市开发20城市商业地域结构

14

城市体系职能结构

7

外国城市

22

资料来源:/统计范围:人文地理0、/地理学评论0、/地理科学0

1994年由井#义通在/学界展望0中指出:城市地理学近年来研究动向最明显的表现是研究课题的细分化现象。同时,藤正己也指出:城市地理学研究在这种多样化过程中,综合化的努力不足,作为内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城市地理有待加强[8]。

3 近期若干研究趋势

7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职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产服务、管理、金融、信息、保险、咨询等中枢管理职能部门向中心城市、特大城市集中;大城市郊区化进程迅速,大都市圈地域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针对上述趋势日本城市地理学界对城市这一变动着的地域实体的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管理职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行为感应、都市圈结构变动、国际城市及国外城市、城市再开发等研究的日益兴盛。3.1 中枢管理职能的研究[9]

中枢管理职能概念最早见于经济企划厅1964年5中枢管理职能有关的调查6的调查报告中,主要指行政职能、企业管理决策职能、新闻传播职能、大学、研究机构的科教职能等。1971年小森指出,/中枢管理职能是城市成长的本源职能,中枢管理职能部门向中心城市集中以促成CBD 的成长,由此过程来研究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是一有效的手段。0[10]其后,有关中枢管理职能部门的地域结构、CBD 的研究逐步兴起。1971年吉田对东京圈事业所区位特征作了研究,1980年又对事业所移动及CBD 的成长特征作了概括。1982年阿部和俊对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市主要民间企业的总部和下属公司的区位动态进行分析,并作了三市

比较研究。[11]80年代以来由中枢管理职能部门的区位变化研究大都市圈结构变化的论文

日益增加,包括金融、信息、行政办公业等方面的研究,成为城市内部及大城市圈地域结构研

45

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46世界地理研究8卷

究的一个主要的方面。

由中枢管理职能部门空间网络及其变化来研究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城市间相互作用及城市结节地域,也是在80年代兴起的。西原纯1990年利用企业管理部门空间网络的扩展研究日本城市体系的结构,并指出:大企业的经济活动促使城市职能分化,产生城市等级体系。以大企业的空间行为来研究城市体系的成长和空间关系是行之有效的。近年来,这一研究内容逐步拓展,杉浦(1976)、村山(1982)利用信息扩散和信息网络[12][13]、日野(1983)利用销售网络[14]、高桥、森川洋(1994)利用银行网络[15]、分别对全国和区域性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变动作了研究,作为一个新的方向,这方面的研究将继续拓展。

3.2大都市圈地域结构变化的研究[16][17]

都市圈的研究,在日本城市地理学界颇为流行。有关都市圈的概念、范围界定、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域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论文很多。70年代以来,日本大都市圈进入郊区化快速发展阶段,继人口郊区化之后的产业郊区迁移,使得中心市的通勤率下降,郊区居住、中心城市就业的都市圈原有的球心型地域结构发生着变化。因此,进入80年代后,有关都市圈研究是否可依然限于日常生活圈、都市圈地域结构将如何变化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田口芳明最早对此予以关注[18]。1981年他对京阪神大都市圈1970~1975年中心市和外围地域的不同产业的就业人口变化特征研究指出,日本城市化模式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扩散型城市化将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形式。并认为居住的郊区化为郊区化第一阶段,相应的大都市圈的地域结构为球心型的地域结构;产业郊区化为郊区化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球心型的地域结构将向多核心地域结构转换。因此,必须从通勤、购物行为等角度对大都市圈地域结构重新研讨。其后,以三大都市圈为对象,从就业、通勤、零售商业区位变化、居民的购物行为等侧面的实证研究日益增多。

从通勤流变化特征来研究大都市圈结节地域结构变化的论文很多,如桑原#富田(1984)[19]、藤井正(1985)、大田一典(1985)[20]、成田孝三(1987)[21]等。上述研究显示,70年代中期以来,中心市就业增加率降低,外围区域就业增加率显著提高,通勤流正由中心市指向向中心市与外围区域双重指向转变。对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区位动向的研究主要有富田晓和(1980)、藤井正(1983)、荒井良雄(1981)、川口太郎(1985、1990)等。研究指出,70年代中期以来商业、服务业外迁的新动向是高层次的商业、服务业的外迁以及郊外零售商业、服务业中心地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商业、服务业外迁,城市居民消费空间行为随之变化,藤井正(1986)、荒井良雄、成田孝三(1985)等对此作了研究。藤井正指出:从消费者空间行为角度看,外围城市相对于中心城市一般经历着独立)依存一独立的演化,70年代中期以来,外围城市独立性日趋提高,依存性在显著下降。荒井也指出:中心市与外围区域之间在购物关系上的二极结构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学者还从理论上对大都市圈结构变化模式进行探讨,如田口芳明提出不同郊区化阶段对应的地域结构模式;成田孝三关于郊外核形成的条件;山田、长尾(1994)对都市圈定义、设置标准的重新探讨等。

3.3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及行为感应的研究[22][23]

作为社会经济各要素空间投影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制约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如何通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及其变化的研究来揭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并通过在城市空间上组织人们的活动系统,使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是日本城市地理学界致力研究的又

一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居民购物行为、城市感应空间结构、环境心理等实证研究方面。

进入80年代后期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引入了时间地理学方法。[24]

时间地理学是在60年代后期由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倡导,并由以他为中心的隆德学派发展起来。进入80年代后其应用研究在个人与社会结构关系、福利地理学、城市地域及城市交通规划等研究方面创造性地展开。1976年,石水照雄首次在日本介绍了时间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到80年代中期引起日本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并应用于城市地域研究之中,注重居民生活活动空间基本结构的分析。神谷浩夫的一系列研究,以家庭主妇日常活动结构为对象,刻画了日本女性的行为特征,深入分析了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设施配置与福利政策方面的建议[25]

,荒井良雄则依据家庭主妇的时空活动特征,提出生活活动空间的三

地带假说

[26]

;川口通过中心市及郊外居民生活时间分配特征的比较分析,从日常生活行为

角度对大都市圈多核化进行了解释[27]。

4 结语

60年代以来,日本城市地理学研究发展迅速,是日本人文地理学分支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分支。总体分析,自身理论建树相对薄弱,但应用西方理论,结合本国实际的实证研究比较扎实,这可以说是日本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特色。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研究重心也相应转移,在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大都市圈以及城市体系研究中均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其中,对城市中枢管理职能的重视及其在城市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对大都市圈结构变化的研究;对城市居民生活及行为感应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拓展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奥野隆史日本K *1k 人文地理学N 动向[J]人文地理研究,1994103~106.[2] 山鹿诚次.都市地理研究N "f _[J].地理学评论,1973(7).488~491.[3] 村山祐司.都市群 |àN 成果H 课题[J].人文地理,1994(4):396~415.

[4] 森川洋.o +国K *1p 中心地研究N 动向H 问题点[J].地理学评论,1987.739~756.[5] 西村睦男.中心地H 势力圈[M ].大明堂,1977.[6] 林上.中心机能N 空间的展开[J].1973.23~52.

[7] 渡边良雄.都市地理学N 课题H 展望[J].地理,1979(7):41~50.[8] 由井,义通,藤井正.学界展望[J].人文地理.1995(3):312~314.

[9] 阿部和俊.o ,国K *1p 中枢管理机能研究K D #F [J].地理学评论.1986(6):332~349.[10] 小森星儿.CBD 研究N 课题[J].人文地理论丛.1971.105~118.

[11] 阿部和俊.高次都市机能N 成长H 展开[C].现代地理学概论.大明堂,1983.120~139.

[12] 村山祐司.都市群 |àK )1p ?}Y } ?óN 扩散??-?[J].东北地理,1982(1):21

~34.

[13] 杉浦芳夫.空间扩散研究N 动向[J].人文地理,1976.33~67.

[14] 日野正辉.大手家电?} }N 贩卖网N 空间的形态分析[J].1983.83~100.[15] 森川洋.银行N 分析K 基E $F o ,国都市 |àN 构造[J].人文地理,1994(2).

47

2期 郭文炯等:日本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近期趋势

48世界地理研究8卷

[16]藤井.大都市圈K*1p地域构造研究N展望[J].人文地理,1990(6):522~542.

[17]富田和晓.o,国大都市圈N构造变容研究N现阶段H诸问题[J].人文地理,1988(1):40~61.

[18]田中芳明.o,国都市圈N构造变化H性格N分化现象.大都市N衰退再生.1981.73~103.

[19]桑原、富田.东京大都市圈K*1p通勤流动+i_?结节地域构造N的变化[J].横滨国立大学人

文纪要,1984.33~59.

[20]大田一典.通勤流动+i_?京阪神大都市圈N构造变容[J].人文论丛,1985.165~190.

[21]田口芳明,成田孝三.都市圈多核心化N展开[M].东大出版会,1986.

[22]川口太郎.都市K*1p生活行动研究N视点[J].人文地理,1991(4):348~367.

[23]生田真人.人间行动研究N动向K D$F[J].人文地理,1981#5):425~441.

[24]栉谷圭司.时间地理学研究N动向[J].人文地理,1987(6):19~35.

[25]神谷浩夫.名古屋市K*1p主妇日常活动[J].人文地理,1987(6):19~35.

[26]荒井良雄.都市K*1p生活活动空间N基本构造H=N问题点[C].信州大学经济学论集,1992.

29.

[27]川口太郎.郊外地域K*1p生活行动圈K关9p考察[J].地域学研究,1992(5)83~99.

The development and recent tendency of

Japanese urban geography

GUO Wen_jiong BAI M ing_yi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Normal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12)

Abstract:Based on a lot of documents in Japanese,this article makes a concise analysis of the study contents of Japanese Urban Geography in different periods.Then it g ives us to understand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heory,method and study contents.Finall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everal new trends of urban Geog raphy.s studies in Japan since the1980.s.

Key words:urban geography;Japan;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摘要: ......................................................................................................................................... - 3 - 关键词:...................................................................................................................................... - 3 - 问题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矛盾.................................................................................. - 3 -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体特点...................................................................................... - 3 - 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 3 - 2、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 - 4 - 二、出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4 - 1、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来拉动,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 为迅速.......................................................................................................................... - 4 - 2、加工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其中进料加工成为最重要的加工贸易形式 ... - 5 - 3、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 - 5 - 三、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 5 - 1、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 - 5 - 2、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 - 6 - 四、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 6 - 1、出口商品结构档次及附加价值仍然呈现低级化.............................................. - 6 - 2、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3、进口产品结构变化不合理.................................................................................... - 7 - 问题二:如何重建中国对外贸易.............................................................................................. - 7 - (一)通过政府宏观政策,减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应对美国次贷危 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 8 - (二)及时了解金融危机动态。 ........................................................................................... - 8 - (三)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 9 - (四)创新出口方式,开拓新市场。 ................................................................................... - 9 - 参考文献:................................................................................................................................ - 10 -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近几年,中国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那么,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到底如何有何发展趋势仍然存在哪些问题、机会和挑战下面笔者浅谈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乳品行业,可以用“振奋”、“欣慰”和“深思”三个词汇来描述其现状,即:日趋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日趋成熟的竞争态势令人欣慰,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思。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乳品行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直到2008年以前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如图1)。 2005-2009年中国乳品行业产量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而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 不过,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和2010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液体乳万吨,同比增长%;干乳制品万吨,同比增长%。

需要提出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重创的奶粉,今年1-7月份也得到了明显的复苏,尤其,6、7月份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如图2)。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奶也已经成长为中国乳业的主导品类。截止2009年底,酸奶市场总规模接近100亿元,2010年1-7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在这非同寻常的时期给中国乳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芒和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行业的总产量由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徘徊或下滑现象,而乳品行业至少从以上数据统计上看,受此影响的程度不太明显,即便在最严重的2009年,也仍然保持了6%左右的增长,对整个行业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乳品行业经历了价格战、危机事件、行业洗牌等多重而复杂的历史时期,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有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发展也相对稳定。 按照企业性质来分类,竞争格局可以分为基地型、城市型以及综合性竞争格局。其中:基地型企业多生产常温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城市型企业多生产保质期较短的巴氏奶,以上海光明为代表;而综合性企业产品线覆盖比较广,却单位销售量都不算太大,成为核心竞争优势有待确定的类型,在此不做一一点名。 相比之下,由于基地型企业存在规模和原料成本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尤其,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伊利和蒙牛的上半年销售额均突破1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典型的行业领跑者。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遇到保险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3879.html, 未来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必要性 (一)发展网络保险是顺应世界保险业发展潮流的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子商务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极为迅速。据统计,美国网上保险费早在1997年就高达3.9亿美元,而2001年,约有11亿美元的保险费是通过网络保险获得。2005年,英国约有20%的保险将在互联网上销售。日本已出现首家完全通过互联网推销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及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的法国安盛集团,早在1996年就试行了网上直销。目前,这个集团约有8%的新单业务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的。可以说,网络保险正以其完备的信息,简便的购买方式和快捷的速度成为保险销售的发展方向。我国如不顺应世界保险业的这一发展潮流,在网络保险方面必将面临国外保险公司的强烈挑战。 (二)发展网络保险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 加入WTO后,外国保险公司必然会抢占我国保险市场,造成我国保险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降。为了避免外资保险公司过多地挤占我国保险市场,我国保险公司应马上进行策略投资和系统投资,实行交互式

的顾客投保服务,有效运用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开发多种附加服务,扩大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树立名牌形象,同时注意保证网站安全,保护顾客资料数据,做好与外资保险公司抗衡的准备。 (三)发展网络保险是完善我国保险推销体系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一直以保险代理人作为保险推销体系的主体重点发展,在寿险推销方面形成了以寿险营销员为主体的寿险营销体系。实践证明,这种营销机制对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因缺乏与保险公司的直接交流,就会导致营销人员为急于获取保单而一味夸大投保的益处,隐瞒不足之处,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道德风险,为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而且,保险营销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又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业务风险。此外,现有营销机制还存在效率低下的弊端。据调查,为整理繁多的客户信息,保险销售员经常雇佣私人秘书,但即便如此,还是常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发展网络保险,则可以以快速方便的信息传递、周到细致的客户服务,为公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保险购买渠道,弥补现有销售渠道的缺点。 (四)发展网络保险是提高保险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需要 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保险业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的

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融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低风险、高收益、资本占用少等优势,而被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所关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融资业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介绍了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趋势建议 前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基础上的融资性业务,主要用于弥补进出口商在进出口各环节的资金缺口。一方面,该业务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和更大规模上开展国际贸易。随着国内银行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的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步提高,并成为中外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而外贸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开展对外贸易融资。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1.1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我国银行开办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从全球乳业发展趋势看光明乳业未来发展前景

从全球乳业发展趋势看光明乳业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 2016年,中国乳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从我国年初而是推出的各项政策与制度就可以看出国家对食品行业关注正在逐渐深化,毕竟食品行业关系到民生问题,而质量问题更是关系到整个中国食品业的发展,所以打造一个具备良好口碑的食品产业链是必要的也是肯定的。 乳制品行业发展形势 而乳制品行业作为食品行业的重中之重,更是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从政府推出的政策都可以看出政府对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十分看重,如二胎政策、跨境电商税改行政、复原乳新规及整顿奶粉销售渠道等等各项资料都可以看出中国乳制品未来的发展之路是极具优势的。同时,作为我国众多产业中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乳制品行业需求不断加大的同时,各方有利因素也在不断涌现,在多重利好的背景下,本土乳企纷纷表现出了非凡的干劲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好时代,传统乳业如何在新时期走出别样风采,成为业界的普遍期待。而这其中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光明乳业,如何在利好的大环境之下顺势而为,做出一番非凡的业绩,同时也引起业界的关注与分析。 一、科技创新打造多元化产品 从光明乳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光明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具备国际乳制品市场一线水准,从09年的莫斯利安打开常温酸奶大门,到现如今的新品2果3蔬贴合了“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健康理念,优加0乳糖解决了乳糖不耐受患者无法食用牛奶的问题,而畅优海盐的发布更是颠覆了【酸奶=甜食】的概念,从现有条件可以看出光明乳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乳制品行业前沿,从最早主打新鲜到如今的各项产品应对各项需求都在表明光明乳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及其显著的优势。而如今的乳制品行业一直有着“抄袭为主”的风气,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中国奶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 目录 摘要 1.前言 1.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成果特征 1.3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结论 1.3.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总体思路 1.3.2 对前10年中国奶业发展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原因的 分析 1.3.3 未来10-15年间中国奶业发展前景 1.4 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 2.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 2.1 奶类需求预测 2.1.1 影响奶类消费的主要因素 2.1.2 乳品消费需求预测 2.2 中国乳类生产预测

2.2.1 影响中国乳类生产发展的因素 2.2.2 未来中国奶类生产预测 2.3 实现目标的条件评估 2.3.1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乳业的影响 2.3.2 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增加奶源供给在中国的发展前 景 2.3.3 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对奶源供给的影响 3. 中国原料奶的生产 3.1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增长变化 3.1.1 中国原料奶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3.1.2 中国奶牛存栏量的增长情况 3.1.3 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增长情况 3.2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现状分析 3.2.1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总产与单产水平 3.2.2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水平 3.2.3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分布 3.2.4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所有制结构与成本收益 3.2.5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经营模式 3.3 中国原料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平均单产水平太低 3.3.2 质量问题突出 3.3.3 农户组织性弱、养殖收益不稳定

3.3.4 奶牛饲料结构不合理 3.3.5 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3.4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构想与对策 3.4.1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与构想 3.4.2 未来15年加快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对策 4. 中国乳品的加工 4.1 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4.1.1 乳品加工业的历史回顾 4.1.2 乳品企业的近期运行情况 4.2 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分析 4.2.1 液态奶 4.2.2奶粉 4.2.3奶酪 4.2.4冰淇淋 4.2.5 UHT奶 4.2.6发酵乳 4.3 乳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4.3.1 产品质量问题 4.3.2 原料奶质量问题 4.3.3 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业协调问题 4.4 乳品加工业展望与构想

外贸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时间:2010-10-22 来源:中国信息大学学报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兼论我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优化”的课题研究思路出发,论述了我校开展该项课题研究所体现的该领域范围内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对我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外贸行业课题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新形势对外贸行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作用更加明显,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也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但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国内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越来越困难,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形势,外向型企业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的起源地美国,世界其他各主要经济体也出现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由此导致世界市场需求萎缩,外需急剧下降。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22%,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而言,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高达70%,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总体出口规模减小。总体来看,对东南沿海外向型企业经营和就业影响较大,从而对整个国内需求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基调也主要以刺激内需为主。 2.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 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争论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全球性舆论,即是市场出了问题,政府来救,面临金融风险、失业,政府赤字、经济减速等经济问题,由此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均出现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给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影响,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得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过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最近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5年,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1633.2亿美元。实际上,自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以来,人们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变化精编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 变化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2006年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 集团化、规模化。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从2002年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必将推动乳品行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着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 系统。 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 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

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及展望

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及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 用尤为突出,尤其是加入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下调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里我们所说的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 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其主要方式包括: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技术贸易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 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 发展方式取得了新的进展。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及前景 (一)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外需将难以大幅度反弹 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超常规政策的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势头有所减弱,但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异常缓慢,这无疑将制约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从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发展连续出现负增长。同时,欧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持续的高失业率直接影响 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过程缓慢而曲 折的这一趋势,将直接制约美国、日本、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消费水平,从而导致中国外需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反弹。 (二) 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压力 为了刺激国内经济恢复,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救市 计划,即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不可否认,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的中高端产品较中国更有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在出口中高端产品时将面临激烈的 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国内经济复苏阶段通过采取本币贬值等手段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导致中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也将逐渐丧失。 (三)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多壁垒 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各国过高的失业率,诱发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加 强,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就业和产业的发展,以刺激经济复苏为由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必然缩减中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量。 (四)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出口收款风险将大大增加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部分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价值剧烈波动以及信用急剧下降,这一现象将加剧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信用等级急剧下 跌,导致信用证开证行违约风险增大; 另一方面,许多海外客户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纷纷采取拖欠、违约拒付及破产保护等方式转嫁风险,导致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坏账损失增加。 对改善我国贸易现状的对策及展望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报告类别:调查报告行业分类:乳业调查机构:中国乳业信息网报告来源:中国报告大厅报告内容: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集团化、规模化。 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 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 从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 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

也必将推动乳品行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 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著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系统。 科技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 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 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 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 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生产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3879.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