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橹无声,声震如雷

摇橹无声,声震如雷
摇橹无声,声震如雷

摇橹无声,声震如雷

-----省余姚洪水围城“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和“鸟田象耕”是对古越先民的民俗描述,头剪短发,身刺花纹,除草建城,恶劣环境下,生存能力极强的古越先民创造“沧海桑田”的奇迹,盐碱滩涂地成了可以耕种的水田,开垦出富饶的平原。“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用诗歌记录了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但见“忽橹”,“不闻人语”,诗人借劳作之景生动体现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人民。也正是如此坚忍不拔和务实开拓的精神让浙江人世代受益,造就了今日浙江的辉煌。2005年,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浙江,浙江精神被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余姚,一个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既是全国十强县之一,又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距今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姚江河姆渡口,创造了史前文化的巅峰,是中华文明史重要发祥地。以姚江流域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宁绍平原,且横跨东海直至舟山群岛。余姚人民在母亲河怀抱下,稳步发展,延续了自己祖先的富盛。

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

受到此次台风“菲特”影响,宁波的母亲河——姚江也面临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余姚最大的一次24小时集中降雨量,导致小流域次生灾害频发。更可怕的是,经过6日一晚的暴雨后,余姚雨水再次爆发,且来势汹汹。至10月8日上午4时,余姚过程雨量478毫米,姚江水位已达5.33米,24小时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为60多年以来最高纪录。70%的主城区被淹没,地势较低的陆埠镇更是整个乡镇的道路完全覆水。

地处姚江平原腹地的余姚主城区成了各处流域的“锅底”,包括四明山区和西北平原的汇水,而姚江只有流向甬江的一条通道,并且还受到奉化江的顶拱,导致排水不畅,历来是浙江洪涝重区。此次罕见集中的降雨,排水不畅导致了一场空前的灾难。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与周边上虞,慈溪,宁波的连接,余姚的城市发展主要都是在外围,内区改造却很少,整个城区的排水系统都通往姚江,使得母亲河背负了更大的压力。城市发展过快,使得排水系统的更新,再造的速度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每过几年都会有大大小小水灾,从这个角度隐现了过于美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

灾难来临,公交停运,出租车停运,高速停运,原本想要撤离水城的百姓,被困于这一孤岛。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说,这次台风很诡异,风很小,登陆之前雨量并不大。可在台风登陆福建后,我们并没有掉以轻心。我们在卫星云图上发现余姚一带的积雨云特别多,在第一时间,也就是7日早晨8点,还没有那么大的雨量的时候,我们就把二级响应改为一级响应。全市各级干部全部到岗,投入救灾一线。确实,政府部门的及时反应是不幸中的万幸,各变电所进水,为了防止情况恶化,出现更多的问题,十月七号晚上六点,半个余姚城断电,八号凌晨

两点整个余姚城漆黑,完全沦陷于灾水中。短短一天之内,余姚从一个纸面上的全国十强县变成了人人自危的重灾区。8日的早晨,全程居民收到公安局的灾情通告短信,进入全民戒备时刻,至今灾情已经获得控制,并且大水也在逐渐褪去。

留给民众和媒体的更多的是舆论,社会各界的声音鱼龙混杂,褒贬不一。农民工

两天没有吃饭,救灾物资哄抢,断电断水灾区人民撑不住,新闻媒体的卫星车遭

民众围攻,各类噩耗遍布网络,然后把矛头一齐指向正忙于救灾工作的政府部门,

这是不客观也不理智的。正如余姚副市长所说,68个西湖的降水量,神仙都难

救,及时的断电,断水,并且提前从二级响应提升为一级响应,体现了政府救灾

部门的积极讯号。据实地调查,余姚本地民众面对始终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一

楼居民都能得到楼上邻居的帮助,在家里等待着援助,灾难的离去,在灾情中温

情,友爱是如此的淋漓尽致。50多万的民工成了这次水灾中最弱势的群体,大

部分都是工地工作的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面临各种恐慌,生命的威胁,

是如此的无奈。

沉重的反思

众志成城的全力抗灾,其中有太多的感慨和得失值得我们来盘点。

由于断电,信息中断。关于灾情的实时信息难以传递给民众,这是外界对救

灾过程的最大诟病,但是我们可以试想,假若不断电,会有多大的危害。大水几

乎浸没所有电井,经过水浸泡的地下电缆必然漏电,漏电触电事故频发,带来的

损失不可估量,不光光是经济的更进一步损失,有多少百姓会因此丧命?

断水,也出于百姓的饮水安全考虑,全城皆淹,牲畜尸体横游的水质,是能

被利用的吗?尤其是水灾中的水,往往伴随着各类细菌病毒,灾后的疫情将不堪

设想。很多媒体质疑政府断水、断电的举措实在不公平,假设质疑者喝了那水,

是否更想质疑救灾考虑不周呢?

事实上,在这场洪灾来临的时候,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在积极应对,

并最大限度的安慰焦虑的人们,为什么周边的站着说话的舆论更加焦躁?洪水围

城,物资供应是首要问题。面对外界关于灾区物价飞涨的传闻,并没有传说中的

那么严重,灾情面前一定程度的上涨时必然的,尤其是个别的白菜花生一百元传

闻,只不过是媒体的放大化罢了,很多民间救援组织,带着救援装备进入灾区援

助当地百姓共度难关。这一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叹,与其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为

什么不弯腰干点实际的有利于灾民的行动呢?

就因为断电,与灾民的联系中断,所以更加需要媒体舆论的正能量协助,

与此同时,坊间各种谣言四起,“家门前的水有毒,千万别出门,会中毒”要知

道,余姚周边是没有任何化工厂的,并且姚江是流向宁波的,何来的化学毒物?

就因如此,救援的物资实在难以送达灾民手中,即便余姚市镇两级共组织抢险队

伍155支,出动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官兵及等抢险救灾人员1万多人

次依旧杯水车薪。让人不禁反思,最需要媒体宣传同政府救援共同抗灾救场的时

候,为什么部分媒体不救人,反而大唱倒戈?专注于对政府部门领导的质疑和指

责?网页中不断出现的时候,民众哄抢的负面消息,却不知,用各种办法通知他们救援物资的站点。灾情面前,团结一致不正是最重要也最实际的正能量来源么?

灾后重建,再创辉煌

即便现今,大水逐步退去,伤痕累累的灾区,留给我们的难题才真正开始。首要前提,必然是灾后的防疫工作,必须防止病死家畜家禽和被洪水浸泡后腐败变质的食品及原料流入市场,严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并且对居民区各处死角进行消毒保障生活安全。

再者,这次的灾难对人伤害没那么大,但是对物资的损失就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了,到处都是水浸泡过的汽车、房屋,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房屋,经大水长时间的渗透,地基会发生松动,在余姚有些地区地质比较松软,老房子的地基很不稳,过去二十年经调查,已经下沉一层楼的高度,水灾之后安全系数急剧下降,而这些无数的房屋对于政府的规划修缮重建任务是一个很重的负担,为了安全起见,第一时间找专家进行实地勘察,资料收集,对于不同程度的损害做出不同的对策,必要的时候,只能拆除重建。不少老房子墙面用的还是石灰材料,更加要注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灾后排污排水系统的重新整治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如果能把城市的排水系统往北面的杭州湾分流,即便能大大减轻母亲河---姚江的压力,孩子长大了,终归要离开母亲的怀抱,创造属于自己更辉煌的那一天。城市今后的城市发展将

更加通畅,也不用考虑奉化江流域的顶拱已经地势较低的因素。

静待巨人重归,坚忍,务实是我们浙江人的魂!

“长期身处逆境的奋斗经历,让‘古浙江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品格。中国现代思想家、理学家马一浮先生曾经是如此评价浙江人的,“默然不语,其声如雷”。不言不语,踏实苦干,创造了当今的盛世财富,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生存能能力极强,单兵作战能力也强的浙江人民,唯独缺乏的是团队精神,面对水灾如果各行各业灾外民众也能参与到灾区救援工作,正确引导群众脱离谣言威胁,就不存在救援物资难以有序发放问题,更不会出现各种恐慌带来的哄抢,物价膨胀。对于救灾,政府工作部门的辛勤工作也会得到大部分民众的认可,所谓“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谗言可畏啊。先天的经济基础,外加勤劳开放的民众定将重建一个更加完美的余姚回归,摇橹可无声,天灾亦可治,因为我们世代不缺的就是奋发图强的骨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