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怎么产生和发展[教育]

信用是怎么产生和发展[教育]
信用是怎么产生和发展[教育]

(一)、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可以从历史和信用发展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是以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作为基础和条件。从信用的发展看,信用的壮大有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信用方式的进化。即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进化。一次是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即从单纯的消费领域先是向社会再生产领域,然后再向宏观经济领域扩大。以上是信用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

首先,我们要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高利贷是由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其次,要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高利盘剥的特点,这是由当时信用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的特征。再次,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一方面,它破坏了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道德上具有极端落后性;另一方面,却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准备了前提条件(资本家和工人)。第四,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从矛盾推动社会前进的角度理解)。第五,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高利贷现象(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三)、怎样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

(1)信用关系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2)在现代经济、信用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3)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问题:你知道的信用工具有哪些?)(4)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不仅间接融资活动要通过信用中介来完成,直接融资也离不开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

(四)、怎样理解现代信用的作用与影响?

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信用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参见教材P69

(1)现代信用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2)现代信用与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现代信用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现代信用可能带来经济泡沫。(例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五)、如何建立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

建立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关键是建立好五个子系统:

(1)信用档案系统。包括个人信用档案和企业信用档案。

一是征信机构征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主要限于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个人身份情况;商业信用记录;社会公共信息记录: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特别记录;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记录。二是征信机构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主要限于可能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企业进入与退出市场的资料;企业被行政处罚的资料;工商部门行政监管的资料;企业被投诉举报的资料;企业被认证褒奖的资料。

(2)信用调查系统。贷款信用调查;融资信用调查;合资合作信用调查;贸易伙伴信用调查。

(3)信用评估系统。对个人进行信用评估的重点是对影响个人及其家庭的内在的和外在的主客观环境进行综合考察;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则是从企业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等各方面进行客

(4)信用查询系统。个人信用查询系统是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用报告与个人信用评分。

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是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企业信用报告与企业信用评级。

(5)失信公示系统。根据失信行为严重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内部公示和外部公示。

对于较轻的失信行为可以以“黑名单”的形式在部门、行业、企业等小范围内公布,为与失信者交往最密切的经济主体提供警示信息,同时给失信者以改正的机会和时间。

如果失信者拒绝改正错误行为和弥补所造成的损失,或者失信行为较为严重,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的,则要进行外部公示,以新闻传媒、报刊杂志和互联网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一)、如何认识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作用?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期票和汇票)

2、商业信用的特点:A.以商品买卖为基础;B.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C.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3、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A.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B.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C.商业信用的作用受自身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局限性的影响。

(二)、怎样理解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1、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特点: ▲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性;▲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性;▲银行信用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3、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始终是银行信用的基础,是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商业票据的贴现、票据抵押贷款);▲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两者各具特点,各有独特作用)。

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教材P81图5-1)图中可看出,银行信用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三)、消费信用的作用与制约因素是什么?

1、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高利贷?)

2、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信用卡成为消费信贷的重要形式).

3、消费信用的作用:▲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4、消费信用的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的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念与文化传统

(四)、如何把握国际信用的具体形式?

1、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2、国际信用具体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国际租赁和直接投资等。

▲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

▲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一些大商业银行向外国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私营工商企业或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贷款。这种贷款利率较高。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有:独家银行贷款和银团贷款,即由一家银行牵头,由多家银行参与组成一个贷款团,共同筹资向特定的客户发放贷款。

▲ 外国政府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是他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本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一般带有援助性质。外国政府贷款中通常包含一定的无偿赠与。

▲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对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及一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一)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1、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是把握本章内容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研究利率理论的出发点。2、古今中外许多经济学家在利息的来源与本质问题上提出过各种理论观点, 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因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解释上和不注重经济关系的分析,而带有较大的片面性。3、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双重支付双重回流)分析人手,深入剖析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为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依据。对利息来源与本质的认识,要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同制度下利息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4、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体现了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及其作用是什么?

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种转化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2、收益的资本化是从收益、利率、本金三者的关系中套算出来的。一般来说,收益是利率与本金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收益(B )=本金(P ) × 利率(R )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即:r

B p

3、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举例:有一块土地,每亩的平均收益为1200元,假定月利率为1%,则这块土地会以多少元的价格买卖才合算?若一条公路从它旁边通过,使得预期收益上升为3600元,如果利率不变,这块土地的价格又会是多少?解答: P1=B1/r=1200/(1%*12) =10000元 P2=B2/r=3600/(1%*12)=30000元

(三)怎样把握利率的种类?

1、各种利率都是按不同的划分方法或划分角度来进行分类的,划分利率种类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性。2、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不是互相隔绝而是可以交叉的,同一种利率可以同时具备几种利率的特性。3、各类利率之间或各类利率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它们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我国银行利率(年利率)简表 见教材P94专栏6-1

(四)、如何把握利率的风险结构

1、利率的风险结构。相同期限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被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这一定义中的风险是指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

▲违约风险。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违约风险低的债券利率也低,违约风险高的债券的利率也高。如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低,因而利率也低。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税收风险。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高于中央政府债券,流动性也比较差,但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却是比较低的,这其中的原因是二者的税收待遇不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一般是免缴所得税的。投资于中央政府债券就可能遭受税收风险。(我国国债免税)

2、因此,进行金融资产投资必须综合考虑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

(五)、如何把握利率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1、利率的一般作用

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A.调节社会资本供给;(国民储蓄水平、借贷资本的供给、银行集中资金的能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程度)B.调节投资;(通过调节利率水平和结构,调节投资总量和结构)C.调节社会总供求。(利率影响投资和储蓄)

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A.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B.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利率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2、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关于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A.利率管制;(强制发挥和限制发挥)B.授信限量;(信贷供不应求时的做法,阻碍利率机制发挥作用)C.市场开放程度;(资金不能自由流动、市场分割不利于作用的发挥)D.利率弹性。(成正比)

关于利率发挥作用须具备的条件:A.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利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决定)B.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各种利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C.适当的利率水平(不宜过高或过低);D.合理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及地区结构的调节,使经济环境产生相应的结构性变化,调节经济)。

3、我国利率作用的发挥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上更为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实现市场化。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现实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实行渐进式的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六)利息的计算

举例: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贷款额为100万元,期限为4年,年利率为6%,试用单利和富丽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息和。

解答:

单利法:I=P*r*n=100*6%*4=24,S=P+I=100+24=124万元

n 4

复利法:S=P(1+r)=100(1+6%)=126万元

(一)、金融机构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资金盈余或资金不足的出现及其匹配的要求是金融机构产生的物质基础。

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始终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中资金的顺利流动和转化;降低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成本;提供金融风险转移和管理服务;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等。

(二)、金融机构有哪些功能?

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支付结算服务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最初提供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汇兑;(货币经营业)

▲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只要有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支付结算就有运行的基础。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发展,银行之间支付金额大幅增加,各经济活动参与者更加注重结算体系效率性和安全性。

▲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非金融企业,主要是国外大制造企业的子公司为其母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开始向支付结算领域渗透,这种银行之外的支付结算数额在不断扩大。

2、融通资金

▲融通资金功能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不同金融机构因发行的融资工具不同而使融资方式有所不同。

▲最终都是使社会总资本中暂息形态的资本份额减少。

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

▲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费用、时间等成本;

▲主要表现在对各种企业和居民家庭、个人开展广泛的理财服务以及对发行证券筹资的企业提供融资代理服务等方面。

4、改善信息不对称

5、风险转移与管理(融资过程中为投资者分散风险并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三)、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1、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也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

2、特殊性:

(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不同;

▲一般经济单位:经营对象是商品或普通劳务,经营内容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

▲金融机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则是货币的收付、借贷。

(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不同

▲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商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的关系。

▲一般经济单位:等价交换原则;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

▲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商品是否产销对路。这种风险所带来的至多是因商品滞销、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单个企业破产造成的损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冲击力不大,一般属小范围、个体的。

▲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

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四)、如何把握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

(1)管理性机构: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主要有构成有四类:一是负责管理存款货币并监管银行业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二是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是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协会,四是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通常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金融业管理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1992年10月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998年11月8日成立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工作。相继成立了银行业公会、证券业协会、保险业协会等行业协会。此外,社会性公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已经基本健全。

(2)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

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一种或多种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特定类业务为主。近二十年又出现了全能化与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有实力的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正在开展范围非常广泛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在各国经济与金融发展中仍位居重要地位的金融机构之一。

(3)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建立了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政策性专业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五)、如何把握国际性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是多国共同建立的金融机构的总称。广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包括政府间国际金融机构、跨国银行、多国银行集团等。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主要指各国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主要由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组成。

1、国际性金融机构种类

国际性金融机构种类主要有两大类: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1)全球性的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于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我国曾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新中国建立以后,一直被排斥在外,1980年才正式恢复席位。其宗旨是: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有条件的汇率安排;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大的外汇管制;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会员国认缴的份额;贷款对象只限于成员国官方财政金融当局,而不与任何私营企业进行业务往来。

★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是1945年与IMF同时成立的联合国专门金融机构,于1946年6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华盛顿。它有3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

贷款对象可以是成员国官方、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如果借款人不是政府,则要由政府担保。

宗旨是解决会员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资助它们兴办特定的基本建设工程,以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5月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目前是世行最大的借款国,也是执行世行项目最好的国家之一。

★国际金融公司是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属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最多的多边金融机构。

★国际开发协会是专门对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属世界银行集团。它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国家贷款问题而成立的。其活动宗旨主要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

我国曾是这类无息贷款的承受国,但鉴于在过去20年已取得举世瞩目经济发展成就,于1999年7月1日不再从国际开发协会接受无息贷款。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成立于1988年,其宗旨是通过向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风险担保,并通过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投资促进服务,加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积极支持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到2002年7月在中国已签署12项担保合同,担保对象的行业为制造业、基础设施等。

★国际清算银行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和若干大商业银行合办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30年5月,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主要办理国际清算;接受各国中央银行存款并代理买卖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办理国库券和其他债券的贴现、再贴现等;此外还负责协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关系,故有“央行中的央行”之称。

该行领导下的常设监督机构,称作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致力于跨国性银行的监管工作。该委员会签署的《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资本充足协议>的补充协议》成为国际上统一的银行监督管理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996年9月加入该行,这有利于加强我国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及各国中央银行的合作。

(2)区域性金融机构

区域性金融机构包括两种:一种是成员国主要在区内,但也有区域外的国家参加,如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另一种是完全由地区内的国家组成,是真正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

欧洲中央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阿拉伯发展基金等。

★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的金融机构。1966年在东京成立,行址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其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促使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

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和地区认缴的股本,其次是借款、发行债券以及某些国家的捐赠款和由营业收入积累的资本。主要业务是向亚太地区的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境内公私企业以及发展本地区有关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提供长期贷款。我国于1986年3月正式恢复合法席位。

★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国家政府合办的互助性国际金融机构,它成立于1963年9月,行址设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1985年5月,我国正式参加了非洲开发银行。

其宗旨是为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非洲大陆制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 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一)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产生了信用 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交换,没有信用。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出现,有了剩余产品,有了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贫富差别,贫者为了生存就要向富者借贷,信用由此产生。 (二)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在各个生产者之间分布不均衡,出现了商品需要卖,但拥有货币的人不需要买,而需要商品的人却没有货币,商品交换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赊购赊销的方式,即商品赊卖者或货币贷出者成为债权人,商品赊购者或货币借入者叫债务人,二者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双方达成了到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协议,这便是典型的信用关系。 信用的发展 (一)高利贷信用 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1.什么叫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行为,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 2.高利贷信用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分化,大量财富被少数家族占有,而大多数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家族,为维护生产和生活被迫向富有的家族借贷商品和货币,在当时剩余产品有限,

可贷放出去的资财较少而需要者较多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急需的商品和货币,于是高利贷产生了。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上述社会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占统治地位。小生产经济是个人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简单劳动,极不稳定,任何微小的自然灾害或意外打击都可能击垮他们的简单再生产,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极其低下的生活,有时也为支付苛捐杂税、地租,小生产者必须去借高利贷而不考虑能否承受高额利息。除小生产者外,奴隶主和地主也是高利贷的借者,所不同的是奴隶主和地主不是为了满足再生产的需要或增加生产资料去借,而是为了满足他们荒淫腐化的生活或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比如修建豪宅、豢养武士、保镖、购置武器装备等。马克思曾指出:“榨取贫苦小生产者的高利贷是和榨取富有大地主的高利贷携手并进的”。而后者总是加强剥削来弥补他们在高利贷中的损失。 3.高利贷的债务人与债权人 高利贷的债务人:小生产者、奴隶主、封建主。 高利贷债权人:是商人、宗教机构、职业军人、奴隶主和封建主。首先是商人,特别是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他们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等业务,手中经常集聚大量的资财,是高利贷的主要发放者。其次是寺院、教堂、修道院等宗教机构利用善男信女的施舍和富有者资财的寄存也发放高利贷。再次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如职业军人依靠战争掠夺大量财富,如官吏通过巧取豪夺获得大量资财发放高利贷。此外,奴隶主和封建主依靠残酷剥削手段得来的财富末消耗前也利用高利贷进行超经济剥削。在自然经济占优势,货币关系不发达阶段,高利贷主要是实物形式的借贷,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出现了货币形式以及货币实物混合形式。 4.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总结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如下: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 最早-《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从个体和社会两方面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主体,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体)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方面特点: 1、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一方面要系统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要客观看待教育与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 3、相对独立性(教育、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关系) 4、继承性(相同) 5、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生产性 7、民族性 四、教育功能的类型 1、作用的对象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社会功能(派生功能) 2、作用的方向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克服教育负向功能的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作用的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实际)、隐性功能(非预期) 一旦隐形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的教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述 1、由来 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做善 2、概念 2.1、广义:增加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想和品德的都是,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广义教育的另一个版本 《教育大辞典》,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指教育的外在表现, 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 生产生活中,口授身传经验的现象) 狭义: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朝着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更狭义:德育 2.2、家校合作的方式: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2.3、教育的日常用法: 过程:我从一场影片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方法: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社会制度: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2.4、美国谢弗勒对教育的定义: 纲领性:(应然),因该是怎样的 描述性:(实然),实际是怎样的 规定性:作者的定义,我认为的 3、要素 3.1、教育者、受教育者:最基本的要素。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书,参考书,影像资料以及教育环境知识经验),教育媒体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教育活动能过的场所和 设施,教育方法等 教育影响又叫做教育中介,教育媒介,教育举措。分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种 3.2、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可以说教育者受教者在双主体。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活动。 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教育者主要是学校教育中老师 3.3、教育形态: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势,也就是“教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任务1-1-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认知 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为满足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汇划清算与内外贸易、货币融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与中介服务等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商业银行已成为各国经济活动中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并成为各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商业银行 (一) 近代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和演变 据说,英语单词“BANK'’的意义源于拉丁文中的“Banco。”一词,“Banco”的意思是“长板凳”。在中世纪中期的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城市由于水运交通便利,各国商贩云集,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各国商贾带来了五花八门的金属货币,不同的货币由于品质、成色、大小不同,兑换起来就有些麻烦。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为商人鉴别、估量、保管、兑换货币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这些人都在港口或集市上坐着长板凳,等候需要兑换货币的人,渐渐地,这些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坐长板凳的人”。“坐长板凳的人”由于经常办理保管和汇兑业务,手里就有一部分没有取走的现金,他们把这部分暂时不用兑付的现金借给急需用钱的人,以赚取利息。老百姓(现称为客户)有了闲钱就可以存到“坐长板凳的人”那里去,需要时取出来。这些机构就像一个存钱的箱子,所以后来人们又把它们称为“Bank”,这就是银行的英文名称“Bank”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过去主要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商铺又常常被称为“行”,所以“Bank'’翻译成中文就被称为“银行”。 在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银行是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成立的热那亚银行,当时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地中海沿岸与欧亚地区贸易交往的中心。当时的银行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并以高利贷为主要特征来经营。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高利贷性质的银行已不能适应社会大生产对货币资本的需要,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规模巨大的、资本雄厚的、能满足和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银行来为经济发展服务。于是,从治理结构角度看,大量旧式的高利贷银行兼并、重组,并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新的商业银行。1694年,在国家支持下,由英国商人集资合股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的新信用制度的确定,各国相继仿效,对加速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集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日本等经济大国,在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银行业作为经济的“助

信用是怎么产生和发展[教育]

(一)、信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可以从历史和信用发展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信用的产生是以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作为基础和条件。从信用的发展看,信用的壮大有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信用方式的进化。即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进化。一次是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即从单纯的消费领域先是向社会再生产领域,然后再向宏观经济领域扩大。以上是信用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 首先,我们要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高利贷是由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其次,要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高利盘剥的特点,这是由当时信用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的特征。再次,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一方面,它破坏了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道德上具有极端落后性;另一方面,却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准备了前提条件(资本家和工人)。第四,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从矛盾推动社会前进的角度理解)。第五,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高利贷现象(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三)、怎样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 (1)信用关系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2)在现代经济、信用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3)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问题:你知道的信用工具有哪些?)(4)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不仅间接融资活动要通过信用中介来完成,直接融资也离不开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 (四)、怎样理解现代信用的作用与影响? 现代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信用也会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参见教材P69 (1)现代信用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现代信用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现代信用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现代信用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 (2)现代信用与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现代信用可能引发信用风险。现代信用可能带来经济泡沫。(例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五)、如何建立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 建立我国的社会征信系统关键是建立好五个子系统: (1)信用档案系统。包括个人信用档案和企业信用档案。 一是征信机构征集的个人信用信息主要限于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个人身份情况;商业信用记录;社会公共信息记录: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特别记录;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记录。二是征信机构征集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内容主要限于可能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下列信息:企业进入与退出市场的资料;企业被行政处罚的资料;工商部门行政监管的资料;企业被投诉举报的资料;企业被认证褒奖的资料。 (2)信用调查系统。贷款信用调查;融资信用调查;合资合作信用调查;贸易伙伴信用调查。 (3)信用评估系统。对个人进行信用评估的重点是对影响个人及其家庭的内在的和外在的主客观环境进行综合考察;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则是从企业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等各方面进行客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教育规律(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内部),教育与社会(外部)) 发展概述萌芽时期(只是思想,不是学科),创立时期,发展时期 萌芽时期:中国 儒家孔子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中人,三等困而不学者:下愚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 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未体现绝对的教育平等 教育功能国家发展的三个条件:庶(劳动力),富(生产力),教(政治伦理教育)孔子的治国大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的三方面培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启发性教学: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与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道德教育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内发论)教育的作用“明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德内化) 内心修养方式: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内发) 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专心致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第一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 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 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 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A.1840 B.1903 C.1904 D.1947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印度 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7、()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用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8、()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梁漱溟 19、()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陈鹤琴 B.陶行知 C.张雪门 D.福禄贝尔 20、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湖北武昌幼稚园 D.北平香山慈幼院 21、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是()

第二章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作业

第二章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 1.信用起源于( A. )。 A. 商品交换 B. 货币流通 C. 生产社会化 D. 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B)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3.经济学角度的信用是指(C )。 A. 在对人的信任基础上委以种重任 B. 在行为准则上做到“一诺千斤金” C. 相信对方进行的货币借贷 D.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4.现代信用关系建立的主要原因在于信用关系各方( B.)。 A. 都是相互了解的个人或工商企业 B.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货币资金或特定商品的剩余或短缺,可以通过相互借贷扩大生产 C. 都是讲信用的人 D. 都很贫穷,需要相互支持以维持生存 5.信用关系的建立(A)。 A. 改变了借贷标的物货币或商品的使用权 B. 改变了借贷的标的商品或货币的所有权 C. 既没有改变标的物的使用权也没有改变所有权 D. 既改变了标的物的使用权也改变了所有权。

6.今天我国经济中的货币(A)。 A. 是一种信用关系凭证 B. 是唯一的借贷对象 C. 与实物商品不同,不能作为借贷的对象 D. 由于其价值缺乏稳定性,其借贷必然会造成信用危机7.信用关系三要素之一的时间间隔(C. )。 A. 可以趋近于零,以提高信用效率 B. 与对信用的效率的高低无关 C. 与信用的风险大小正相关 D. 与信用的风险大小完全无关。 8.商业信用行为实质上是一种 D. A. 商品的借贷关系 B. 商品的买卖和借贷关系 C. 推销商品的手段 D. 商品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提高竞争能力的合作方式 9.商业汇票需要先(D. )才能生效和流通。 A. 贴现 B. 背书 B. 承兑 D. 担保 10.具备以下两个特征的就是银行信用:一是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二是( A.)。 A. 直接以货币形态的资本为借贷对象 B. 直接以实物形态的资本为借贷对象 C. 由商业信用直接转化而来 D. 有直接的担保和商品的抵押 11.商业本票是(B. )式票据。 A. 抵押 B. 担保 C. 承诺 D. 质押 12.国家信用一般情况下同样具有(A.)的特征。 A. 强制性的信用关系 B. 有借有还的银行信用关系 C. 延期支付的商品消费信用关系 D. 平等互利的信用关系 13.国际信用一般是指(D. )。 A. 国际直接投资 B. 国外商业性借贷 C. 国际股权投资 D. 一切与国际资本流动有关的跨国借贷活动和借贷关系。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是()。 A.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B.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C.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D.教育的自然起源论 2、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3、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A.国际性 B.公共性 C.民主性 D.终身性 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 孟禄 C.奥苏伯尔 D. 赫尔巴特 5、“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6、在()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 7、教育的正确含义是 ( )。 A.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 B.“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C.教育即教学 D.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8、把“老猫教小猫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泳”都说成是教育错在否认了人类教育的()。 A.阶级性 B.有意识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9、下列哪项不是现代代教育的特点()。 A.阶级性 B.民主性 C.国际性D.普及性 10、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 孟禄 C.奥苏伯尔 D. 赫尔巴特 二、判断题 1、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2、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知识讲解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的产生 信用产生的基础——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一)原始社会末期,贫富分化,产生了信用 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交换,没有信用。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出现,有了剩余产品,有了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贫富差别,贫者为了生存就要向富者借贷,信用由此产生。 (二)商品、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商品,货币在各个生产者之间分布不均衡,出现了商品需要卖,但拥有货币的人不需要买,而需要商品的人却没有货币,商品交换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赊购赊销的方式,即商品赊卖者或货币贷出者成为债权人,商品赊购者或货币借入者叫债务人,二者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双方达成了到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协议,这便是典型的信用关系。 信用的发展 (一)高利贷信用 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形式 1.什么叫高利贷信用?

高利贷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它是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借贷行为,是广泛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 2.高利贷信用的产生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分化,大量财富被少数家族占有,而大多数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家族,为维护生产和生活被迫向富有的家族借贷商品和货币,在当时剩余产品有限,可贷放出去的资财较少而需要者较多的情况下,借入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获得自己所急需的商品和货币,于是高利贷产生了。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上述社会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占统治地位。小生产经济是个人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简单劳动,极不稳定,任何微小的自然灾害或意外打击都可能击垮他们的简单再生产,为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极其低下的生活,有时也为支付苛捐杂税、地租,小生产者必须去借高利贷而不考虑能否承受高额利息。除小生产者外,奴隶主和地主也是高利贷的借者,所不同的是奴隶主和地主不是为了满足再生产的需要或增加生产资料去借,而是为了满足他们荒淫腐化的生活或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比如修建豪宅、豢养武士、保镖、购置武器装备等。马克思曾指出:“榨取贫苦小生产者的高利贷是和榨

91征信分步骤解析:征信产生与发展

91征信分步骤解析:征信产生与发展 一、征信产生因素 1.征信活动的产生源于信用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包括货币借贷和商品除悄等形式,如银行值用、商业信用等。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挤,信用作为特定的经济交易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即授信者(债权人)相信受信者(债务人)具有偿还能力, 2.而同意受信者所作的未来偿还的承诺。但当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信用交易的范围日益广泛时,特别是当信用交易扩敌到全国、全球时,信用交肠的一方想要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就会极为困难。此时,了解市场交肠主体的资信峨成为一种需求,征佗活动也应运而生。可见,征信是随若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全球征信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征信业的产生及其征信体系模式的形成。 3.全球征信业的萌芽始于19世纪中后期,快速发展州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60年代!谊进人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国内外贸易三大幅度增加,交易范围日益广泛,征信的业务t也随之迅速增大,从而进人了大规模信用交易的时代。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征信服务业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运作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对各国经济发展和规范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体而言,不网国家征信业发展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二、征信发展过程分析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征信国家之一。1849年,John M, Bradstreet在辛辛那提注册了首家信用报告管理公司,艘后,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爪,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征倍领城中规模最大、历史,悠久并最其影响力的翎先企业—邓白氏集团(Dun & BradatreetCorporation) u芡国企业征信始于债券评级。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穆迪首次建立了衡It债券倒仪风险的体系,并按照倒债风险确定债券等级。此后,企业征信在美国投资界风行。1918年。美国政府规定,凡是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债券的,发行前必须取得评级结果。20世纪Oll年代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大规棋姗发,大批公司破产,许多债务因为诸多企业的破产而成为坏帐。这种经济泡沫的破灭使得政府和投资者重新认识到征信的重要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信用管理机构的条例,民间征信机构就此盆勃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期间,芡国国会先后出台了16项法律,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阅查、商陈追收行业明确立法,允许相关信用信息的公开彼吞,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 2.在个人征信业方面,美国于1860年在纽约的布奋克林成立第一家信用局。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在i3Q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兼并风潮中,全奖国大约有2 250家的信用机构经历了残酷的洗牌过程。如今。美国征信局分为3家大型公司与约300家小征信公司两大阵营。目前的美国个人征信产业市场实际上形成了以Experian, Trans Union和Equifax三大信用局为核心的个人信用体系。20世纪80年代数据库已班盖全美所有消费者的全部信用活动记录。数据库包含超过1,,亿消费者的相关信息,每年有超过10亿份信用报告发布,每月进行20多亿份信用数据的处理工作,每年的营业顺超过百亿英元。美国的征信是市场化运作的,恤信是通过法律体系来规范的。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讲—第十二讲、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起源)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人类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恩格斯:人类出现于200万年以前,也就意味着教育有200万年历史。 对于教育的产生,学术界有四种观点: A、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法】):教育起源于动物界植物界普遍存在的本能活动、遗传特 性。 观点:教育是某种现象的复制(遗传)。 例子:小鸭子从会凫水。 缺点: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B、心理起源论(孟禄【美】):生物界不存在教育,但存在于动物界。 观点:动物有心理模仿功能。 例子:大猩猩经过练习后会做算术题。 缺点:不承认教育的社会性,否认教育的目的性。 C、劳动起源论(米定斯基【苏】):恩格斯:劳动创造人本身。当人把石头做成第一把刀子。 观点:劳动当中,人积累起经验并传播推广。 例子:人类学会使用工具,知识并加以传播。 缺点:中国学术界认同这种看法。 D、交往起源论(叶澜【中】):人类的教育现象并不直接产生于劳动当中,而产生于在劳 动当中人们以语言为媒介,交往活动当中产生。 观点:教育产生于交往当中。 例子: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交往。 缺点:很多人赞同,但是劳动起源论被承认的范围更广。 二、教育的发展 三大发展阶段: A、原始教育形态:1、原始社会中的教育,都属于原始教育形态。 2、在原始社会学校出现以前的教育(教育泛华、没有专门化。) 特点:1、人们受教育的权利是平等的。(原始公平)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教育内容方法极为简单粗糙原始。(口耳相传) B、古代学校教育形态:(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2、西方古代学校教育) 恩格斯:文明的出现就是古代的开端。(文字出现公元前3-4000年) 出现专门的学校(教育专门化)。 产生于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埃及。 中国:孟子:学校,夏曰庠,商曰序,周曰校。学三代共有之。 埃及:宫廷学校:为贵族子女培养建立(培养统治阶层)、 寺庙学校:为宗教培养接班人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古代一直到二十世纪初) ①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读书做官。

论古代信用的萌芽与发展

论古代信用的萌芽与发展 摘要:中国金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体现于货币与信用。就经济方面讲,信用就是借贷行为。借贷行为发生于原始公社末期,最初的借贷是实物借贷,货币产生后,货币借贷成为早期借贷的另一种形式。两汉的放贷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直到南北朝时信用机关才产生。唐朝更为突出,已经产生了传统的金融业务——存款、放款、汇兑和货币兑换。唐朝的金融发展是空前的盛况,是中国金融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众所周知宋朝的商品更为发达,但信用事业发展却缓慢。宋朝的商品与宋朝同时的金朝及元朝,信用事业无重大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产生了钱庄和票号。 关键字:信用、借贷、古代金融、政府放贷、货币兑换。 一、信用的萌芽(先秦) 早期的信用形式是实物和货币的借贷,借贷行为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社会开始两极化。最初的借贷是实物借贷,粮食、农具等生活呢必需品。但实物借贷却要受贷出对象、实物种类,时间、地点等很多因素的制约。以货币产生以后,借贷规模扩大了,货币借贷成为早期信用的另一种形式。货币的使用推动了借贷活动的发展,货币借贷突破了实物借贷的局限,对于借方来说,他可以用货币购买所需要的实物;对于贷方而言,由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性和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使债主宁愿接受货币,而不愿接受实物,因为实物不便于保存,而货币既可作为财富储藏,又可用于购买另外的物品,将借贷行为向前大为推进。

《周礼·地官·泉府》:“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可看出先秦的借贷,既有私人之间的,也有政府同民间的,表现形式仍为实物借贷。政府借贷由泉府负责办理。泉府是当时的财政金融机关,相当于当今的财政部和国家银行,负责征税、稳定物价和办理赊贷。春秋战国时代,《国语·晋语》中晋文公免除百姓对国家所负债务的记载,可见借贷已是很盛行。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放债于其封地薛,靠放贷取息以豢养门客三千。“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其利息是非常高的,《管子》一书中常有“倍贷”、“倍称”之说,可见当时的利息是非常之高的。高利贷的对象是农民、猎户和渔民,他们在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之下,不得不付高息求贷,以致“使老稚转乎沟壑”。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上剩余产品数量增加,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称量货币——黄金在经济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战国中期以后借贷的性质已演变为以谋取利息为特点的高利贷,不仅有称贷之家、子钱家等专业高利贷者,而且有富商大贾兼营的高利贷者。广大民众及部分官僚贵族仰称贷之家而维持生计者大有人在,甚至贵为周天子也曾受到高利贷者的侵凌,“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与家人无异多负于人。无以归之,乃止台逃避,周人名其台曰‘逃债台’。可见战国时期的高利贷已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高利贷盛行,符合“出现了货币借贷,随着货币借贷出现了利息和高利贷”这一基本规律。高利贷取代了无偿施与和无息借贷,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的信用形式。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1、教师职业的产生 具有专门特性的教师职业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 五帝时代的“成均”和虞舜时代的“庠”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萌芽。 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的特点表现为: 第一、官师合一。 第二、各类“学科”教师承担教育任务。 第三、教师地位悬殊。 第四、形成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传统。 古代西方,总体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古希腊文中,教师由“教仆”演化而来。他们通常是奴 隶中一部分专门侍侯和陪伴贵族、奴隶主子女上学的人,后来才把从事教育的人称为教师。教师之间的地位悬殊也很大,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识水平。 2、教师职业的发展 自教师职业产生后,其发展是缓慢的。这是因为学校自身发展缓慢的缘故。 17世纪义务教育在西欧各国的普遍推行,意味着教师量的增加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需要,加之学校教育制度的日趋完善,开始了教师职业的大发展。 “废科举,兴学校”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政治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使教师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教师职业中不再存在政府官职的教师,有官职者若在大学任教也只是兼职教师。其次,普及教育的提倡,中小学的大量开设,师范教育的兴办,使教师群体的数量激增。第三,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和分科教学的加强,使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 进入20世纪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第二,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加强教育实习。第三,开辟多种渠道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 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迹象表明,教师职业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教师职业还不能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性职业,但它已具备了作为专业职业的基本特征和条件。作为从教者的教师已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教师职业的发展经过了独立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纵观教师职业的产生和演进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始终。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 (5)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不断改变。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将其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2.教育的历史性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长期性 5.教育的生产性 6.教育的民族性 (三)、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教育媒介: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四)教育的功能 1.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积极)功能:促进 负向(消极)功能:阻碍 2.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外显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隐性功能:非预期性的,但不绝对。 (五)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论:它的提出标志着教育的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2.心理起源论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孟禄。 3.劳动起源说

科学的教育起源观点。 观点: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恩格斯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学校产生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管理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一、古代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学校 夏: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第三、教育目的是培养国家的未来统治者; 第四、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科课程的雏形(以礼乐为中心) (2)欧洲: 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人和武士的培养。 雅典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等。 2.封建社会的教育 (1)中国 第一、教育不仅具有阶级性,还具有等级性。如唐朝的“二馆六学”; 第二、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和宗教经典为主。 主要内容为“四书”“五经”。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2.封建社会的教育 (2)欧洲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又称僧侣教育。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精品文档 .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 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学校管理的主要方法有:思想教育的方法、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现代技术的方法。坚持科学态度,遵守科学道德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热爱真理、客观诚实;勇于创新、严肃认真;不畏艰辛、合作竞争 教育科研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1)选择科研课题(2)提出理论假设(3)确定科研对象(4)制定科研计划(5)选用科研方法(6)搜集科研资料(7)进行整理研究工作 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有:(1)学校管理自主化(2)学校管理开放化(3)学校管理民主化(4)学校管理 技术手段现代化(5)学校管理的精致化。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实验法。 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如何开展课堂研究?(1)确定班组抽样的具体方法(2)提出相应的课堂研究假设;(3)弄请该课堂研究中的三类变量;(4)搞好课堂研究设计 老师指导学生自我教育应进行哪几方面的工作?(1)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它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把对人的身心的发展影响作为直接目标。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教育学,应运而生。 所谓教育学,即是研究人类教育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以前的教育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当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后,诸位教育学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并硕果累累。系统的教育学著作问世,并且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学机构。从此,教育学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姿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教育学的独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教育的水平。培根曾经就说过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教育学独立的进程中,很多人功不可没。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教授制,我们沿用至今;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是教育学的主流代表人物,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其影响。教育学的独立对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的问世,正式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正如其它新兴的学科一样,才独立的教育学也在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他的蓬勃生机。社会的急切的需求,使得教育学领域也出现了当年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多学派争相提出自己的观点,且不说正确实用与否,这样的一种盛况就预示着教育学,这样一门社会学科,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提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学派及其理论观点。 实用教育学,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他们的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学研究。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把实验分为假设、实验、验证三个阶段。用实验、比较、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探索;由狄尔泰、斯普朗歌等人引领的文化教育学学派认为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过程便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采用精神科学或是文化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在实用教育学中,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个体生活经验的不断增长。提倡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与赫尔巴特的观点相反,主张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观点提出,教育是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现代教育就应该着眼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与劳动生产相一致;当然,也有的学派提出了对教育学的一些担忧。鲍尔斯、金蒂斯等人主张的批判教育学。他们揭示了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教育复制了社会关系。教育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公、歧视、对立。在不公平下丧失“意识”,教育与社会对立了。 教育学发展至今,不能不说它得益于诸多的学派的相互批评和借鉴,教育学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受到它们的制约,同时也是它们发展的一面镜子。不用地方的教育风格和传统促进了教育学多元化,多样性。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包容性,教育学也是。在他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历史学,所以它既具有自己独有的学科特点,同时兼具了其它学科的优点。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教育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为教育的发展,教育学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育学发展的路上,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公平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教育不公平的显现屡见不鲜。教育学就是需要研究此种现象,并且提出理论支持。 在经济文化层面,教育学发展更要有前瞻性。 21世纪现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的理论的来源,研究实践的领域依然是把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发展为核心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上,这种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