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高考题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高考题真题再现(2015-2017)

一、选择题

1.(2015?广东卷)3

2.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的,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5?江苏卷)20.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3.(2015·安徽)8.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2015年海南卷18)中国珠算成功申遗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7、(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9、(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2.(2015?浙江卷)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13.(2015 天津卷)14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14.(2015?海南卷)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10分)

15.(2015?福建卷)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

观点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

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

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

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 4 )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 12 分)

16、(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3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17、(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高考题真题再现参考答案(2015-2017)

1.【答案】A【解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故排除。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2.【答案】B【解析】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C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3.解析:题肢③错误,乡愁是人对故乡思念的体现,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故排除。题肢④夸大了乡愁的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知识。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国珠算成功申遗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审读材料的能力。

5、【答案】D【名师点睛】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想用正确的文化影响人,促进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重视优秀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主要是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

6、【答案】B【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在学习中我们要明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也要体会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这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7、【答案】C【解析】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①不选;文物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就是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它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②正确;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其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③正确;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有利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并不能使国家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8、【答案】B【考点定位】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科技进步能改进文化传播的途径及手段,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但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不只是科技一种,它还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思想运动及教育等。在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中,科技并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9、【答案】D 考点: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传播【名师点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0、【答案】B【解析】该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在今天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这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①正确;文化的价值与赢不赢得市场没有必然关联,②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不选;该剧融入了时尚元素,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这说明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11、【答案】B【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在中华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12.(1)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3、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14.(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3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4分)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3分)

15.(4)(12分)

①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发展,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③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在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答案】(2)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

【名师点睛】文化交流传播,其意义既在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其繁荣,也在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创新。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进行知识拓展,如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