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档案》栏目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

论电视品牌栏目的成功特质

——以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为例

《档案》栏目是北京卫视的一档纪实性现场电视栏目。该栏目从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爱上电视”创意活动中脱颖而出立足于中国国内和世界各国档案机构解密的档案素材,以解密历史人文事件为主,通过一种全新的电视形态,用一种全新的讲述方式揭秘历史档案。

(一)产生背景:

2007年,北京电视台举办未来电视创意征选活动“爱上电视”面向全国的全民创意大征集活动将历时三个半月,是北京电视台正在大力推行的节目品牌战略中的重要步骤,旨在在未来的2008年推出高水准、有品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电视台为这次创意活动设立了180万的基金,其中包括奖励基金60万,研发基金120万。同时,活动组委会还将邀请所有的观众为电视台出谋划策,并授予其中的特殊贡献者“BTV名誉策划人”称号。

北京卫视原名BTV-1,是北京电视台的首个频道。北京卫视于1998年上星,该频道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亚洲部分国家地区,以新闻节目为主体,同时汇集全台精品节目,全面展示北京电视台的整体风貌,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2009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将启用全新的台标设计和频道形象。

频道定位:以高尚的文化情趣为主基调,秉承大家风范,追求文化品位,依托首都地缘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目平台。

自2011年元月一日起,北京卫视再次全面改版,在生活、服务、资讯、健康、养生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于观众。《剧说》《BTV秀场》《身边》《养生堂》《档案》五档节目,构成了北京卫视全天五大强势品牌栏目带,这使得北京卫视成为目前省级卫视中品牌栏目带最多的频道。改版后的北京卫视通过新口号“北京卫视,天涯共此时”体现出频道的整体定位与品质。北京卫视打造的八大栏目带覆盖全天,满足不同时段不同分众的不同需求。《档案》栏目将从原来的每周一期扩展为每天一期,每晚22:35播出,目标是塑造纪录片和脱口秀主持相结合的中国纪实纪录节目第一品牌。

(二)栏目特点:

一、栏目应时而生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求越来越高,随着大量档案的解密公开,社会上掀起了到档案馆查阅档案的热潮。

《档案》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利用社会的求知欲,来为观众挖掘、提炼大家最想知道的事实真相,这也是其所不可替代的。目前,国内较成功的电视栏目,大多数为效仿国外和港台成熟的节目样式,完全自主研发的节目样态并不多见。《档案》可以说是一次自主研发电视节目样态,并取得良好收视效果的成功尝试。

二、明确栏目定位,选题类型化

题材广泛而深刻,内涵深外延广。既包括国内及国际上已经解密的高等级历史档案,又涉及社会传奇、人物传记等贴近百姓生活的史实。

以现代的视野读解档案中的历史秘密,探寻事件的缘由脉络,展现给观众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传奇事件,以及这些传奇背后的真实故事。对于《档案》来说,将节目类型化是为了达到观众的欣赏期待与节目主题的诉求点之间最大限度的契合。

为配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档案》栏目推出类型化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揭秘系列,通过刚刚解密的珍贵档案,揭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事件,其中包括《故宫文物南迁秘闻》、《1949香山密档》、《东京审判》、《黑猫中队覆灭记》、《登陆江山》等等。

三、栏目形式新颖,技术运用丰富

该节目现场由一位讲述人,在1000平米的摄影棚内,游走于影像呈现的大屏幕区(30平米LED),档案区,幻灯区,16毫米放映区,录音区,三维特技沙盘区,中央演示区和景片区,时代感,现代感、立体感强烈。

栏目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细节,展示勾连现实和历史的时空。该栏目打破了传统电视演播室的录制概念,每期节目都要进行二百多个分镜头的拍摄,将观众带到现场的情景中去,和讲述人一起分享故事。这样的栏目形态和样式属国内首创。

四、主持风格鲜明

主持人语言犀利、讲述时铿锵有力。善于把一定的情感、语调、表情甚至一定的手势等肢体语言综合运用,这些各国绝密档案通过他的讲述更加引人入胜、悬念十足。

(1)石凉,北京电视台(BTV)《档案》栏目主持人,同时也是一位演员,曾参演过《寻枪》、《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电影。《浪漫的事》等电视剧。

学历:法国语言文学学士(1978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国际商业管理硕士、法美电影戏剧学校(进修表演)。外语:英语、法语、日语、德语。

石凉大学的专业是法国语言文学,后来研究生换专业学法律,读MBA,石凉骨子里或许藏着一种不安分,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少有人知道,石凉曾在法国一家高科技咨询公司做过两年市场,拥有很高收入和社会地位。然而,仅仅因为“太轻松就觉得没动力了”,石凉毅然选择了辞职。机缘巧合,因为觉得“好玩儿”,石凉做起了演员,这个和他过往生活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行当。“凭兴趣做事”是石凉一贯的行事风格,这样的性格,或许也只有做演员能满足他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每一部戏都面对一个新的角色,当被问及最想演的角色时,石凉说是喜剧和坏人——都是石凉鲜有机会尝试的角色,这也又一次印证了他的“不安分”。也正是这份不安分,让石凉走进了北京电视台,做起了《档案》栏目的讲述人。2011年4月底,由于北京电视台与石凉的合同到期,续签合同由于多个原因电视台相关部门无法与他的经纪公司达成最终协议,石凉离开档案栏目。(2)5月17日,具有丰富游学经历,以及精通英、俄、瑞等多国外语的突出技能的赵立新将接过石凉的接力棒,主持《档案》栏目。

赵立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和全俄国立电影学院(莫斯科电影学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旅居瑞典,并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考入瑞典国家大剧

院的中国人,回国后继续活跃于戏剧和影视行业,曾创作和出演大量舞台剧,如《上尉和他的女人们》《爱,无处不在》《父亲》《我的秘密生活》等,并出演了《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中国往事》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多部优秀电视剧。

制片人吕军在说道,最吸引人的就是赵立新的语言能力,“他仅用两分钟的时间,就为我惟妙惟肖地讲述了他学生时代偶遇栗原小卷的故事,我当时就认定,他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新讲述人。”

赵立新说,其实在当初做编剧和演员时,就曾多次接触过档案。为了更加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特征,就需要去查阅很多的相关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都记录在档案中。在出演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人公李侠时,他们不仅反复观看电影原作,还翻阅大量档案,了解“李侠”的生活原型李白,了解到他在上海解放前12天被国民党杀害,使他更加能够贴近人物,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尘封已久的档案所散发出的无穷的魅力,它能够打开另一扇窗,让人们去探索充满离奇、扑朔迷离的未知世界,使人欲罢不能。

五、对细节把握到位,栏目质感强烈

1、白手套

主持人在拿取档案时会戴上白手套。在制片人吕军看来,这个似乎有点儿“叫劲”的小动作不仅承载着提示作用,更是节目组在向观众暗示他们对待档案的态度:“操作上的规范,代表着我们对这些历史材料的尊重。”

2、纸张保留毛边

每当展示那些老档案的时候,就连纸张的毛边也都要按照原样呈现出来,制片人吕军说,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完整的真实感。”

3、主持人服饰

主持人根据每期事件所处的不同时代身着不同的服饰。

4、老式设备

节目中使用的放映机、开盘录音机等老式设备,是真的都能用,还是仅仅作为一个摆设?答:这些设备现在市面上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比如那台开盘录音机,是找专门搞收藏的人租来的,16毫米放映机则是找拍电影的剧组借的。你看主持人去开关那些机器,都是真的在使用它们。这些动作不仅是真实,还能展现一种质感。

六、栏目制作团队精良,信息采集多元。

在《档案》栏目组里,有一支特别重要的队伍——“情报队”。这个队里10多个成员不仅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多国语言,而且锻炼出在第一时间拿到“情报”的本领。

在节目开播初期,由于要做一期解密电影007现实原型的节目,“情报组”通过联系英国军情六处和英国国家档案馆,最终确定007的原型就是二战期间有“三轮车”之称的双料间谍达斯科·波波夫。更令人兴奋的是英国国家档案馆还解密了一批波波夫的档案。于是他们迅速与该档案馆取得联系,对方爽快地答应他们可以购买并使用相关资料,并提供了一份达斯科·波波夫的图片清单,不仅包括个人照片、指纹照片,驾照复印件,还有发展他成为德国间谍的好友约翰尼的照片,这些证明波波夫身份的资料将第一次通过《档案》栏目公布于众,这在国内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七、以各种外部发展策略,提升影响力

(1)栏目推出特别书籍

自2009年底栏目推出《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一)》。

该书由北京卫视《档案》栏目与中共党史出版社合作出版。书中以图文的形式,再现了《档案》栏目中的亮点。该书将以每半年出版一册的速度,汇集节目精彩。此书根据党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编写,是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与工作创新权威读物。

(2)2010年8月,与《中国档案报》实现战略合作。

《中国档案报》是档案系统的专业媒体,世界上唯一的档案专业报纸,全国档案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

在档案行业具有绝对的权威;档案则是利用电视媒体展示档案资料、宣传档案卫华的平台。双方共同举办研讨会、一起制作节目,相互借力,实现合作共赢。(3)热心观众现场客串

这次活动是北京卫视节目中心综合管理部“北京卫视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一部分。10年初,栏目组从报名的观众中抽选出14位幸运观众参加探班活动。

其中既有73岁高龄的退休职工,也有十几岁的中学生;有普通的公务员,也有企业管理者。这次活动是北京卫视节目中心综合管理部“北京卫视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的一部分。

综合管理部还将进行有针对性、有影响力、有特色、有力度、形式多样、媒体“全覆盖”的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拉近栏目、大型活动与观众的距离,有效提升北京卫视在观众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全国市场。

(三)综述

目前,正当全国电视栏目“听取蛙声一片”之时,又有哪些栏目能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呢?

很显然,像《档案》栏目,坚持自己的风格,“以档为证,知古见今”,用档案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来讲述故事,并不断地与时俱进,那它就能在电视栏目林立的市场当中站稳脚跟。

电视节目市场研究

论电视品牌栏目的成功特质

——以《档案》栏目为例

学号:50840101

姓名:李书君

班级:文管系08级(1)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