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践

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践
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践

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践

摘要:

本文解绍煤焦化公司在以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维修方式出发点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用多种设备故障监测诊断技术,在以Reliability-Based Maintenance(RBM)可靠性为基础的维修理念中进行整合,形成预防维修,监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为内容的三大维修策略,并且以设备监测诊断为支点,调控预防维修和主动维修,同时又通过ISO9002标准的评审认证,强化以岗位日常点检维护,专业检修点检维修和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为基础内容的"三位一体化"的设备维修工作体系,选择以四台煤气鼓风机组为单机设备的状态维修课题和一个车间的变配电系统为流程线设备的状态维修课题,开展设备状态维修,进行设备维修方式最佳组合的探讨实践,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

一.概述

设备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也称预知维修和预测维修。它根据设备的日常点检、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来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对设备适时适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不仅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而且还能充分利用零件寿命,有效的避免“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情况,使设备维修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1998年股份公司在煤焦化公司开展设备状态维修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实现部份设备6个月零故障的成效后,1999年又取得全公司2个月设备零故障的显著成效。个方面以贯彻ISO9002质量体系管理为手段,强化设备点检,夯实设备群检工作;另一个方面以关键设备—即四台煤气鼓风机组为设备状态维修试点,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设备点检诊断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维修转变的龙头;以一个车间的变配电系统为流程线设备的状态维修试点,进行设备状态维修方式进步的探讨实践。四台煤气鼓风机组1999年故障检修下降56.25%,计划停机检修实现百分之百,并达到了由“两开两备”的设备运行方式转变为“两开一备”的设备运行方式,取得显著的实效。二炼焦车间变配电系统实施红外二级监测维修,1999年实施监测7444点次处理故障31点次,比1998年故障下降84%。实践的证明设备点检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进设备状态维修方式进步的重要手段。

由于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一般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各种便携式仪器以及高精度的分析式仪器,对设备状态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科学分析和诊断,为维修提供科学决策的技术依据。因此,设备状态监测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可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二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三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性;四可以获得的巨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具体做法

1.1998年我公司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两个试点课体工作小组(即:煤气鼓风机状态维修工作小组和电器设备两级红外监测维修工作小组),并召开了

试点工作会议和课体工作会议,进行工作的层层部署,做好组织,人员,仪器

的三落实,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用CSI2120数据采集分析仪,建立了煤气鼓风机三位一体化的点检诊断维修系统,即:将岗位点检维护,专业点检维修和精密点检诊断的有机结合一

体的状态维修体系;

3.实施了电器设备的两级红外点温监测维修,拓展了状态监测应用,加强了专业点检的手段,推进了设备的状态维修实施;

4.通过了ISO9002贯标认证,使设备点检诊断维修管理进入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强化了设备点检定修,为设备状态维修的实施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点检监测技术培训,两年来,参加股份公司设备诊断技术培训共52人次。举办了煤焦化公司红外监测应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专业点检维修人员共

25人次;保障了两级监测维修的顺利开展;起草编制了机械震动监测`超声波监

测`红外监测三个试行规程,为规范设备监测,设立自培训知识库奠定基础;

6.以煤气鼓风机为龙头,建立并逐步完善,应用多种不同的监测诊断技术(即统称:状态维修技术),形成了综合监测,诊断和故障预防的设备点检监测诊断工作机制,以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维修方式为出发点,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一)课题`目标和方法

1.课题工作

1)对重点关键设备----煤气鼓风机实行状态维修,以安全可靠`适时适度地检修`延长剩余寿命`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为目标;

2)以一炼焦车间为试点,进行变配电系统设备的两级红外监测维修,为

逐步推广应用简易监测诊断技术,实施设备状态维修探索可行性的经验。(另

见:《设备状态维修在变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3)推行设备状态维修是一个系统工程,宜以阶段性地渐进深化的方式,采

取点面结合,多功能监测诊断技术开发应用,多层次的推行应用状态监测和

故障诊断技术,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进完善设备状态维修体系。

以四台煤气鼓风机设备状态维修为龙头,并作为状态维修试点工作重点;

以车间为面,开展两级监测维修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应用简易状态监测技术;

逐步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设备点检监测诊断技术体系。

2.建立三位一体化的状态维修工作体系

在推行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状态维修的同时,强化设备点检定修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依然是设备维修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在ISO9002贯标认证中结合设备管理的实际要求,将岗位点检维护,专业点检维修和精密点检诊断三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行成一个三位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强化了点检定修,使设备预防维修得到进一步地巩固深化.今年五月份,我公司顺利通过了外审认证,并在股份有限公司内审中得到体系运行机制良好的评价,使设备管理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下。为保障煤焦化安全生产的正常秩序和产品质量,创造坚实的技术物质基础.

*岗位点检维护:

1)岗位日常点检维护,严格按交接班制度`巡回点检制和岗位责任制三项基本制度为内容的岗位技术操作规程,作好日常点检维护;

2)岗位日常点检维护必须依据点检内容进行认真点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坚持执行每班盘车做好当班设备日常点检维护;

3)生产工长对岗位日常点检例行复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确认后的接口管理的联系,与车间内`外部保持信息反馈,形成闭路循环管理;

4)每月由生产工长安排设备润滑油液的定期取样送检化验,并建立设备油液状态原始记录台帐,对原始化验数据按每季度报送点检站进行按油质换油的动态管理;设备的开停机实施工段长负责制和操作票制度,由生产工长负责现场的第一指挥,并对开停机和设备主体部分的缺陷隐患项目及时向点检站和机修钳工二班反馈,实行状态维修管理;其它项目向有关单位反馈联系安排检修,同时做好设备运行周期时间记录;

*专业点检维修

1)机修钳工二班对关键设备主体部分实行定人、定机、定周期、定内容、

定方法的每周专业巡回点检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做好设备的专业

维修;

2)其他专业维修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设备应实施相应的专业巡回点检制

度;

*精密点检监测诊断

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作为设备状态维修的基础。如何选用和发展应用哪一种监测诊断技术,购买什么样监测仪器,应以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

一个最佳维修方式为出发点,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因此,设备状态监测

诊断的技术体系应以多种技术方法组合而成。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在

生产中和设备上所出现的绝大多数机电问题得到预测诊断,获取综合分

析诊断的最佳实效,为状态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1)公司点检站应用CSI 2120数据采集分析仪、1600数据采集分析仪+可靠性维修软件进行计算机诊断分析,对关键设备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监

测诊断。对异常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安排适时适度的状态维修,实施状

态维修管理;

2)设备每次更换润滑油液必须进行理化指标的检验。设备运行期间,每月取样一次,作理化指标检验,同时点检站例行一次运行的润滑油液

现场状态监测分析,对设备润滑油液实施状态监控管理,实行按质换油.3)推广应用西马力ALL-TEST IV电动机故障监测分析系统技术和红外点温技术,对运行周期的电动机和供配电系统实施状态监控,使机电监

测诊断形成一体化的组合.

4)机修钳工二班对检修鼓风机转子根据监测诊断分析的具体状况,实施动态平衡试验检测,保障了检修安装前设备部件的质量.

5)旋转机械的对中技术,是调整两个转轴相联机器的相对位置,防止产生不对中振动引起机器的零部件过早地损坏。我们将对中仪进行技术改进, 对设备进行检修后的精密对中检测,使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12%,轴承寿命提高7%,维修率减少二分之一。

*设备状态维修

1)设备状态维修计划以点检监测诊断信息为依据,设备状态维修具体工作项目由生产工长`机修钳工班长或工长和点检站共同确定,机修钳

工按确定的检修计划任务进行实施;

2)其他附助设备的检修由负责维修的单位,根据专业点检的具体情况和生产工长的反馈意见进行综合,实施状态计划检修;

3)设备状态检修计划实施两级管理即:公司重点项目管理和车间自主管理的同时,进行有机结合,使之实现高水平的专业职能管理的转变。

设备状态维修的依据是点检监测诊断所得到的设备实际状态,所采取的适时适度地检修。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计划安排。根据多年来的点检维修经验,确定煤气鼓风机计划运行周期为三个月,根据点检监测诊断的具体状态情况可连续运行至六个月左右,一般不容许超长运行。设备超过计划运行周期者必须在停机后,进行全面性的检查维修。特殊需要时可继续运行,但必须在实施状态跟踪监测下,一经发现异常苗头时,应预测剩余寿命时间,充分利用设备剩余寿命,追求各台设备的均衡运行,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运行效率。每次计划检修前,由点检站根据一个周期的设备监测诊断信息,提出设备检修的重点工作内容.机修钳工二班综合生产工段,专业点检和设备监测诊断三方的信息来制定检修方案,进行自主实施管理,

使设备维修管理职能的下移,推动了管理机制的改革进步。

3.维修方式的组合

在现代化的企业中,仍然是由不同生产力水平的生产设备决定了实行不同的维修方式。因此,追求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维修方式的组合

是设备维修体制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一个中心任务,其出发点是追求

最大经济效益。

1)以日常点检维护和专业巡回点检维修保养为基础的设备预防维修作为日常设备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全员参加自主管理的方式开展.99年岗位日常点检维护查出/处理隐患:机械6088/2089项`电气9812/378项;检修处理隐患:机械3999项`电气9435项;治理跑`冒`滴`漏1828项;使大量的设备故障隐患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设备事故故障的预防筑起了牢靠的第一道防洪大堤.

2)专业点检定修为预防维修的重点,实施区域维修责任制。1999年完成专业定检维修计划/实施:机械3529/3499项`点检维修率

98.97%,缺陷/处理596/596项`整改率100%;电气826/826 项`点检率100%,缺陷/处理185/185项`整改率100%.定修计划/完成:机械463/454项`兑现率98.05%,电气456/454项`兑现率99。56%。非计划检修:机械43项`工时率:计划/非计划

99。13%,电气23项`工时率:计划/非计划99.95%,比1998年提高了0。05%,回收车间在专业定检维修中应用轴承状态检测仪对119台(238点次)电动机进行轴承状态检测维修,走定量点检维修的路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充分发挥了专业定检维修的主力军作用.

3)定期预防维修是最常用的可靠性维修方法.在煤气鼓风机状态维修中实施定期预防维修,是旨在对计划维修提供控制,不允许机器损坏及发生非预期性的维修,以控制失修或过修.因此,我们根据多年来监测诊断维修的经验确定机组以运行三个月为基本期,依据点检监测诊断信息进行决策,在机组状态良好可持续运行至六个月或更长时间.这一维修方式收到显著实际效果。详见4台煤气鼓风机的历年开停检修的初步统计(表1):

表1.鼓风机计划检修统计

在表1中,可以看到机组从总体的维修上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检修管理得到了适度改善,达到了能超过事后被动维修所达到的维修控制的优越水平,其维修费用可比事后被动维修减少30%以上。近两年来,煤气风

机运行,实现了设备事故故障停机为零的目标。

4)主动维修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维修方式。它发展了预防维修和预测维修技术,其理想目标是永久消除设备部件的故障。例如4#汽轮风机的汽轮机过去一般只能运行一个月左右。在设备监测诊断中确认机头传动系统的齿轮组故障是其根本原因,对此,要求:(1)检修中实施改善性维修,调整齿轮组的装配尺寸精度;(2)对齿轮结构类型进行改型措施(前者节省备件费用,后者需要技术措施费用)。采取了第一种措施,既改进设备运行状态,又系统地消除了故障的根源,使设备的安全运行期提高到三个月左右,甚至六个月左右,最大限度地延长了寿命。

4)预测维修的目的是通过监测机器的状态,识别现有的或即将出现的问题,并预计故障修理的时机,以减少机器的损坏。设备监测诊断维修概念的技术基础在于设备大多数有故障的部件都将会给出它已处于失效边缘或正在恶化的信息预警。实施煤气鼓风机状态维修的基础是机器振动监测,并采取由几种技术组合成综合监测诊断技术,如振动监测诊断分析有效地预测了机组轴承`齿轮和转子等旋转部件的故障;油液理化指标检测可以保证设备润滑用油的质量;油品现场监测分析实现了设备在用润滑油的劣化状况地监控;电机故障监测分析可以掌握电机运行周期的实际状态;在线机组监控的各点温度监测实现随时掌握机组运行状况;动平衡试验确实保证了风机转子旋转质量均衡的要求;超声测厚可对辅助工艺管道实施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电缆管线检测实现传输线路中的故障点的定位;红外点温监测使变配电系统实施了状态点检维修等等。这对实现卓有成效的设备状态维修来说,应从适合自身特点的需求去增加新的预测维修技术。我们在实践中,将设备机器状态信息和定期检修技术与主动维修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了设备维修技术的一个新水平。

近年来设备监测诊断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应用;

(1)重点机械设备振动检测49台`17580点/2452年台次,监测诊断

维修故障42起,保障了重点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2)电气监测诊断由去年9个房所增加到14个,总监测50148点

次,查处故障35点次,实现事故故障为零。

(3)开展变配电系统两级点检监测维修7个房所`1390点次,一级

检测262台次、4572点,诊断维修31点次,二级检测28台

次、2872点次,查处故障7点次,比98年事故故障率下降了

84%;

(4)油液理化、CSI 5100-OILVEW检测60台次/年,开展现场油

液分析工作4台煤气鼓风机设备,并实施按质换油管理,加强

了设备故障的初期预报分析;

(5)1999年应用超声波检测煤气管道`炉塔设备`工艺流程管道等设

备壁厚约计1500余米`检测设备16台次,使检修决策有了可

靠性的依据;

(6)ALL-TEST IV电机故障监测系统1998年11月2日首次检测

分析案例:3#粉碎机电动机转子故障。送动力厂解体检修11

月6日验证反馈信息,故障判断准确无误。电机故障监测系统

运行至12月份共诊断故障8起。1999年电机故障监测计划实

施102台次,非计划29台次,外委大中修返厂检验11台次,

诊断维修10台次使公司设备监测诊断步入了机电一体化的新

阶段。

(7)1999年开展工艺参数诊断123台次点,为生产控制和生产系

统设备状态提供科学分析与维修决策依据。

(8)电缆故障定位检测2线次。

(9)转子动平衡试验计划4台件/年。

三.体会和认识

通过一系列维修实践活动,我公司的设备监测诊断技术正朝着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组合的综合诊断方向发展,由一级检测向公司—车间二级检测诊断拓展,使设备状态维修基本行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可靠性维修工程的构架。

在发挥预测维修技术所具有测定设备状态、调整如何实施定期维修的能力作用与发展预防维修及预测维修技术中,使预防维修`预测维修和主动维修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提升了设备的可靠性生产能力,为公司的生产经营,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了维修成本,减少了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

失,节约资源,增加了经济效益。

1.在实施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探讨中,由于预测维修提供了设备机器状态的精确数据,使得预防维修和主动维修两者间实现平衡,起到适时适度维修的调控作用,避免失修和过维修现象,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同时,采取渐进的、主动的基本原理,在我们的实践中已获得的显著成果,充分说明预测维修是一个很好的、具有指导性的维修策略,不仅仅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和人员培训都为推广应用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技术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

2.设备状态维修的实现应具有的基本条件:

(1)领导和职工队伍都重视支持设备状态维修的进步。其设备维修观念的更新: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追求完全注重消除设备机

械故障停机,永久性地消除机器的和质量的隐患根源,优化资产

管理,提升设备生产能力的实效。

(2)采用多种监测诊断技术组合,实施综合监测诊断分析,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维修方式和管理机制。

(3)建设一支具有维修经验丰富`、维修技术能力强,能不断接受新的` 先进的维修理念的检修职工队伍

(4)具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成果指标和文档记录。

(5)设立一个由具有掌握设备监测诊断分析技术` 先进维修技术、丰富管理经验和较强管理协调能力的技术人员所组成的,

推进设备状态维修管理的专业机构,以保障设备状态维修的不断

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设备维修简历模版

设备维修简历模版 婚姻状况:已婚 身高: 165cm 体重: 66kg 户籍:广东韶关 现所在地:广东佛山 毕业学校: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历:专科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毕业年份: 2004年 工作年限:五年以上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职 职位类别:客服/售后 职位名称:电气工程师 ; 售后维修 ; 工作地区:湛江市霞山区 ; 湛江市开发区 ; 湛江市赤坎区 ; 待遇要求: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一个月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一般 ; 普通话标准

计算机能力:良好 ; 综合技能:一.电气设备 有设备维护与管理技能,熟悉一般的电气线路原理及简单PLC 安装与维护,会使用CAD 二.真空镀膜技术与TP设备维护 1.维护各种镀膜机与水洗机如"MANZ、AKT、OPTORUN、ULVAC、等周边相关设备并能处理其日常故障与进行设备保养 2.掌握设备状况,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备件制造和供应计划 3.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以及异常处理工作 三.了解电气元气件的使用,电气安装与维护,电机拖动,会简单PLC编程与变频器使用 四.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管理能力和安排、协调,组织、培训工作能力 五.有较强的执行力 六.已取得证书:中级电工,中级钳工,高级钳工,驾驶证C1牌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2001年9月 - 2004年7月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专科 培训经历: 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广东韶钢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04年7月 - 2007年7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五金/机械/设备/制造 担任职位:电气助理工程师 工作描述:有3年钢铁行业电气设备(电机、气动、配电箱等)维修工作经验,熟悉工业电气安装与配线,有一定的PLC设备维修与编程,能使用CAD绘图 1.电气安装及配线 2.负责厂房机械、电气等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及设备故障处理工作 3. 负责根据生产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离职原因: 所在公司:东莞长安时力电子科技 时间范围: 2008年3月 - 2010年1月 公司性质:合资企业 所属行业:五金/机械/设备/制造 担任职位:设备维修工程师 工作描述: 1.能够熟练维护电子枪和漓子源、分光计(光谱测试与分析)等与镀膜相关的设备。 2.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以及异常处理工作。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6-19T15:11:47.62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崔健杨浓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一些行业也在不断地“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 (沈阳飞驰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一些行业也在不断地“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不可否认的是,机电设备是一些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略的一部分。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更是重中之重。要想进一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使之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就要对当前的机电设备条件进行改善,不断完善当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缺陷,不断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不同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现状 1.1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过程 1.1.1第一阶段 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工厂车间渐渐出现了车床,也就出现了设备的维修问题。但是很长时间之后,才有了单独维修人员的出现。这个阶段,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都不是很高,维修人员也不是很专业,设备的维修管理一般属于事后维修制。事后维修的弊端在于停机时间长,影响生产。 1.1.2第二阶段 40年代,计划性的维修模式出现,也形成了一检查、计划修理、验收、核算成本为内容的一整套工作体制。并且提出了设备定期预防性检修的观点。计划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的出现是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一大进步。 1.1.3第三阶段 60年代后期,提出了需要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 1.2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设备越来越现代化,实际操作也越来越复杂,同时,投入到生产设备上的资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目前,虽然有了对设备的整个活动周期进行监管的理论,企业管理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管理组织的健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事故的处理还是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都没有达到专业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制约生产。 2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将管理的方式进行改进 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设备工作的一生作为管理对象,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在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对电气设备的故障的原因,故障产生点以及故障发生后对企业的工作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将所得结果仔细的记录下来。为了更好地维护电气设备。同时,应当设立一个维护系统,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四个阶段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实现一个全面的有效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将每回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的时间与维护时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后,根据记录进行数据统计,然后根据的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维护,检修工作周期的修改以及维护方式的更新。特别要对电气设备的具薄弱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或者实施一些安全的措施,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设置日常维护规范,包括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员工轮流检查分配等。 2.2建立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管理计划,对于维修的机电设备,我们要了解机电设备的每一个构件,以便于我们能有效的制定一个完善的机电设备维护计划,依据机电设备的相关使用说明以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制定最完善的检修计划。通过分析制定的检修计划,总结出最有效的一套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机电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理解,制定出每月度,每季度和年度维护检修计划,维修计划制定是不断改变的,要做到对每份检修计划的档案记录进行深层次分析与总结,以达到与机电设备相同步。对于特殊的机电设备的维护,可以将定期检修与现场检修两种形式相结合。定期检修是确保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有效方法,可以做到对机电设备进行故障预测,以确保公司正常工作;现场维护即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维护机电设备,但是现场维护太被动,因此,将两种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3严格制定机电设备维修与更新的周期 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机电生产设备因为故障而无法正常生产的情况发生。而对机电设备的选择、存放、安装、调试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调查和跟踪,如果发现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停止安装机械和电气设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的方法能够促使员工加强对机电设备质量的管理控制。同时,对于新安装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要及时的进行严格地安装与调试,使机电设备能够完全按照生产的需要生产。为了适应机电设备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对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改进,大力发展培养技术过硬的生产工作人员,由此才能跟上市场需求发展的步伐,保证机电设备永远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3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3.1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完善 我们要抛弃过去的维修方法,不要等到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再进行维修工作,而是要进行预防维修。所谓的预防维修是指在问题没有出现之前,对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对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预防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维修方法。这种预防措施是在发生问题之前进行的,它减少了我们投入的成本,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使之不会因为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它打破了机电设备事后维修存在的缺陷,更好地延长了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得我们的投入更少,回报更大,这种方法值得我们推荐,只有对问题的“防大于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2不断更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观念 与机电设备有关的产业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机电设备维修观念的变革。只有不断地随着经济发展变

设备维修策略简介

设备维修策略简介 视情维修也叫预测性维修(视情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CBM;Predictive Maintenance,简称PdM)。是我们在中文翻译时对同一类型的维修工作的不同叫法。预测性维修基于装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故障(状态)预测、维修决策支持和维修活动于一体,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效果最佳的维修策略(后面统称预测性维修)。 预测性维修不仅在名字称呼上有不同,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也有出入,因此又有狭义和广义预测性维修两种概念。 狭义的预测性维修立足于“状态监测”,强调的是“故障诊断”,是指不定期或连续地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根据其结果,查明装备有无状态异常或故障趋势,再适时地安排维修。狭义的预测性维修不固定维修周期,仅仅通过监测和诊断到的结果来适时地安排维修计划,它强调的是监测、诊断和维修三位一体的过程,这种思想广泛适用于流程工业和大规模生产方式。 广义的预测性维修将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状态预测和维修决策多位合一体,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基础,状态预测是重点,维修决策得出最终的维修活动要求。广义的预测性维修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将维修管理纳入了预测性维修的范畴,通盘考虑整个维修过程,直至得出与维修活动相关的内容。 有故障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是“有故障才维修(Failure Based)”的方式,它是以设备是否完好或是否能用为依据的维修,只在设备部分或全部故障后再恢复其原始状态,也就是用坏后再修理,属于非计划性维修。 预防性定时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又称定时维修,是以时间为依据(Time Based)的维修,它根据生产计划和经验,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停机检查、解体、更换零部件,以预防损坏、继发性毁坏及生产损失。这种维修方法也就是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计划维修或定期维修,如年、半年、季、月保养等。 预测性情维修技术体系 预测性维修发展到现在,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如图所示。 设备早期识别失效:P-F曲线图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浅谈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浅谈 摘要:众所周知,机电设备是构成施工生产的重要因素,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材料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会慢慢被磨损,然后变形、断裂,最后将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导致设备的精度和功能降低。为了保持机电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其利用率,必要的维修和管理措施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先分析传统机电设备维修的不足,进而指出如何更好地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措施,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关键词: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管理 1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整个工业生产对机电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机电设备对工业产品的质量、成本、环保和安全等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所以必须保证机电设备能在工作中有条不紊地运作,但由于种种因素所致,机电设备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障,因此需要予以及时维修,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方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本文先分析传统机电设备维修的不足,进而指出如何更好地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的措施,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传统维修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机电设备维修仍然采取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维修管理模式,由此导致机电设备维修时间长,开机率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我国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计划

性定期维修,即强制性维修,不管机电设备是不是需要维修,到一定时间就进行一次维修,因此很难预防因随机因素而引起的故障;二是事后维修,即故障发生之后才采取处理对策,属于被动维修,由于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维修,所以难以做到彻底和完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维修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机电设备制造过程与维修过程彼此独立,所以缺乏信息交流与反馈。如果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反映给设计、制造部门,使其不能有效改进设备性能。 其次是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是以保证生产为目的的,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所以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再次是传统的设备维修与管理将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分离开来,这与当前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相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机电设备的技术效能。 3 如何维修与管理机电设备 为了全面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当今设备维修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以质量与效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延长机电设备的寿命周期。 首先,加强机电设备使用与维护的管理. 从目前来看,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这给机电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果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够规范,

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践

设备状态维修策略的实践 摘要: 本文解绍煤焦化公司在以追求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维修方式出发点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用多种设备故障监测诊断技术,在以Reliability-Based Maintenance(RBM)可靠性为基础的维修理念中进行整合,形成预防维修,监测维修和主动维修为内容的三大维修策略,并且以设备监测诊断为支点,调控预防维修和主动维修,同时又通过ISO9002标准的评审认证,强化以岗位日常点检维护,专业检修点检维修和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为基础内容的"三位一体化"的设备维修工作体系,选择以四台煤气鼓风机组为单机设备的状态维修课题和一个车间的变配电系统为流程线设备的状态维修课题,开展设备状态维修,进行设备维修方式最佳组合的探讨实践,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 一.概述 设备状态维修是一种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也称预知维修和预测维修。它根据设备的日常点检、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来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对设备适时适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不仅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而且还能充分利用零件寿命,有效的避免“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情况,使设备维修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1998年股份公司在煤焦化公司开展设备状态维修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实现部份设备6个月零故障的成效后,1999年又取得全公司2个月设备零故障的显著成效。个方面以贯彻ISO9002质量体系管理为手段,强化设备点检,夯实设备群检工作;另一个方面以关键设备—即四台煤气鼓风机组为设备状态维修试点,作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设备点检诊断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维修转变的龙头;以一个车间的变配电系统为流程线设备的状态维修试点,进行设备状态维修方式进步的探讨实践。四台煤气鼓风机组1999年故障检修下降56.25%,计划停机检修实现百分之百,并达到了由“两开两备”的设备运行方式转变为“两开一备”的设备运行方式,取得显著的实效。二炼焦车间变配电系统实施红外二级监测维修,1999年实施监测7444点次处理故障31点次,比1998年故障下降84%。实践的证明设备点检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推进设备状态维修方式进步的重要手段。 由于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一般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各种便携式仪器以及高精度的分析式仪器,对设备状态进行定性的和定量的科学分析和诊断,为维修提供科学决策的技术依据。因此,设备状态监测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可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二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三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性;四可以获得的巨

设备管理维修模式

设备管理维修模式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创新成为国家各项事业的主题。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也需要创新。设备在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过程中,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与思想观念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一、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机械设备的管、用、修等各项工作是是保持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操作工人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是一项积极地预防工作。马克思就说\"机器必须经常擦洗,这里说的是一种追加劳动,没有这种追加劳动,机械就会变得不可使用\"。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养护是设备运行的客观要求,必须进行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创新。 (二)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使用时自身的损耗,使得设备效率降低,产生安全问题;加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例如松动干摩擦、腐蚀等,这些都是机械设备中的隐患,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的过早磨损,甚至形成严重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传统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造,因为传统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维修队伍相对集中,实现了宏观上得专业管理,但是企业内部机制性和结构性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和解决,管理障碍和设备使用率问题,仍困扰着设备应有作用和效果的发挥。 (四)机械设备维修不断走向市场化,设备维修走进市场,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设备维修队伍如何按市场经济运行,怎样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设备管理模式与机制也需要研究和实践。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重要性: 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改善设备的运行条件,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应有的损失;在打破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基础上,积极创新和改进;新时期下创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能够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安全系数,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的改进 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人们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保证设备利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发挥创造性思维,坚持创新理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打破传统的维修模式和思想,建立新型模式 我国过去一直沿用设备管理的预防性维修,实际上这里隐患含着不少弊端。因为对于复杂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其故障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定期维修对于排除随机故障无效。因此,开展了预防性维修、事后维修和状态维修三者结合的设备维修方法,使设备管理、设备

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一、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二、炼铁部设备系统组织机构 三、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区域划分 四、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职责划分 五、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权利与义务 编制:审核:批准:

一、炼铁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 厂部设备维修主要采用点检定修的模式:即通过点检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制定检修计划,从而使设备状态得到恢复,同时辅以可靠性维修管理模式:即通过点检定修制订详细的设备检修周期,根据设备检修周期的不同进行改善,以达到提高相应设备可靠性,从而延长设备检修周期,具体如下: 1)维修单位选派精干技术人员、熟悉设备运行情况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执行本部设备管理及规章制度,在总体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制定设备分包机制,包干包片责任到人。 2)采用国际先进“精益运行”设备检修管理模式,进行检修过程的全方位跟踪管理。改进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制定主控项目的网络计划,最大限度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厂部设备故障率,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推行预知维修,确保设备安全、顺行,实现厂部效益最大化。 4)推行“设备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负责维修、检修及抢修,确保24小时设备正常运行。 5)推行并执行“四大标准”:设备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维修作业标准。 6)严格标准化管理:检修施工管理标准化、施工作业标准化、检修现场标准化、现场设备材料定置化。 2、管理运行模式 根据设备维修计划性质的不同,采用两种管理运行模式。日修、定修为计划性维修管理运行模式,抢修为非计划性管理运行模式。具体如下: 2.1 计划性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定修工程管理模式方框图(较大检修项目主要依靠外委)

设备维修申请制度及申请单

一、设备维修申请管理制度: 设备维修申请单是我司所有设备设施使用操作部门,在所使用设备设施发生故障不能使用时或使用中发现异响、异味、震动、漏水、漏电、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向设备维修部门提出申请维修至维修完成过程的管理记录,为了申请报修准确、维修快捷安全高效、保证维修过程及维修结果有效的监督管理,后续问题有始有终有据可查,本维修单分为三个步骤操作:第一步、维修申请: 1、所有的设备设施维修,原则上都必须由操作使用部门先填写维修申请 单(但停水停电、大的跑冒滴漏、设备突发故障造成较大的停产作 业等可先通知后补单); 2、维修申请单采用一式三联,第一联、申请交由工程维修部门签字接受 后返回申请部门,作为维修继续跟踪依据;第二联、由设备维修部 门,检查维修完成由申请使用部门确认合格后,返回使用部门作为 设备使用管理存档依据;第三联、检查维修完成由设备设施使用部 门验收确认合格后由设备维修部门保存,作为后期设备维修历史资 料查询依据存档。 3、设备使用部门在填写申请单时,时间一定要精确到到小时之内内,设 备名称、编号、区域及具体位置准确,描述故障前后现象,根据故 障现象及现场实际情况,填写故障处理等级;一般设备设施正常故 障申请维修,由操作者本人申请,部门负责人审核,再交由设备维 修部值班室,设备维修部门任何人都可以接单,如值班室无人,可 先在设备维修申请登记单登记,再用对讲机或电话告知;小型设施 设备改造或制作配套工具设施,需上一级分管领导批准后才能实 施;大的项目技改制作,需要外协单位才能完成的项目,另见技改

项目立项申请审批管理规范。 第二步、故障检查与维修: 1、设备维修部门,任何人都必须无任何理由拒绝接受维修单,任何人在 接到维修单后,必须第一时间转告机电仪相关专业维修人员或班组 长,班组长可根据故障处理等级,及时安排相关人员现场检查处理, 同时做好接单登记; 2、相关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查明故障原因,与现场操作人员或使 用部门负责人做好处理意见及方案,然后按照公司安环部门及操作 部门办理好相关手续及安全措施在维修处理,同时做好维修处理记 录,包括维修时限及更换相关部件名称、规格型号及数量,作为后 续维修保养参考资料保存。当天未处理完成的或其他原因需延后维 修处理的,必须说明原因征求使用部门同意后上报部门负责人,再 邮件告知相关人员; 3、夜班值班人员,无能现场发生任何设备故障,都必须按以上制度执行, 第一时间现场查明原因,如本人无法处理,可根据现场情况与使用 部门确定故障等级,必须马上处理的,立即按公司制度上报。 第三步、维修完成移交确认: 1、所有设备维修完成后,必须试运行得到使用部门验收确认,对当时 无法试运行的设备,在维修完成移交后,做好登记说明,现场设备 挂好标示牌,待有条件试运行时,由使用部门提前通知,同时做好 记录; 2、使用部门必须对维修的结果给予明确说明评价,已备后续维修保养参 考资料保存,维修人员必须对自己维修的设备持续一段时间跟踪, 检验自己维修的结果是否理想,以备后续改进。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设备维修人员从生产出来,实现了专业化管理并步入了设备“点检定修制”之路。 将设备维修队伍从主体厂分离出来,成立了设备维护检修中心。 3 维修管理模式确立及实施 3.1 方案确定在集团公司确定的“点检定修”体制下,建立责、权、利考核方式,确保为企业争利创效和实现人员思想和设备运行“两个稳定”。 依据主体厂生产工艺及设备维护检修方式的不同需求,把维修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和时间上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建立一个适应重组后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2 方案实施 3.2.1责权利考核方式的确定与实施 责权利考核内容包含服务质量、维修质量、检修计划执行等指标,并将维修工作和所服务主体厂的产量、质量及设备运行指标一同挂钩。建立责权利对等考核方式并体现效力。 3.2.2 维护检修模式的形成 一个中心 即把对分公司分散性管理,集中于中心统一管理。包括:维检工程组织、资材供应等都集中统一。 一个体系为满足集团公司各主体厂对设备事故故障停机时间越来越少的要求。本着提高夜班及节假日维护人员处理事故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尽可能减少接人,并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在最短时间内修复, 第一维护区域化组合 根据维护工作就是要快速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缩短设备停机时间,最好是“零”停机率运行的性质,本着维护人员对设备“必熟”而须相对稳定,维护故障事故处理到位率“必快”而须服务半径要小的原则,形成了完整的区域设备维护组合。 经过维护区域化组合的各个分公司,每个维护单元不再是“单 打”、“独奏”仅为某一台套设备维护,形成了一个单元承担若干台套设备或车间的设备维护,充分利用了每个单元的维护力量。

浅谈设备维修策略

浅谈设备维修策略 摘要:作者从设备保修期管理、年度预算管理、预防性维修管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报废管理等来详述维修策略要素。 “设备维护就是投资”。优秀的设备维修、维护来源于杰出的设备维修策略。具有战略性的设备维修策略是提升公司资产价值的有利手段。而制定设备维修策略的首要点是完整掌握设备的维修状况。因此我编制了维修登记文件,分门别类对设备记录每一笔维修。维修记录表自然属于设备台账的延伸组成部分。 1、保修期限的管理 保修期限的管理是设备维修策略的相对重要点。准确地掌握设备的维修期,可以使保修期内的设备免费维修。如果不清楚维修期,极易造成设备处于保修期内,但却花钱维修的事例。目前维修期的设定不完全固定,一般是以采购发票日期为起始日期。但有些设备也会以到货日期、安装日期来确定保修期。这就要求设备管理者对采购合同了解得非常清楚。保修期与保修内容的关注将有效节省维修费用。 例如,我们公司由于进口货物多,货主对其外包装要求严格,在货物进入仓库后,很小的破损等外包装异常都需要拍照存档,因此照相机的使用率极高,一天的开关机在20-50次之间。曾经使用了一款相机,大约1万次的开机使用寿命,2台设备刚好在第11个月由于达到1万次开关机次数,发生了镜头伸缩带断裂故障,厂家的维修方案是整机更换,保修期内节省了开支;等于买1台的价格延续了1倍的设备使用寿命。 2、年度预算管理 在对上年度维修费用的精确记录做出统计后,合并设备的老化程度我们就获得了公司下一年度的维修费预算计划。如此可以对公司开支做个初始化控制。 设备生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核算,也是公司经营的优化选择。我们曾经根据复印机的维修统计,做出其寿命周期费用评估(见附件1),建议公司改自行采购为租赁使用方式,从而节省年度维修费约3万元。

设备维修个人简历修订稿

设备维修个人简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个人简历姓名: 性别:男籍贯:湖南常德民族:土家族 婚姻状况:已婚年龄:38 现所在地:广东深圳身高:170cm 证件类型: >>求职意向/概况 毕业学校:常德电力学校(单位委派)语言水平:其他:一般 专业:机电计算机能力:良好 最快到岗:1周内工作年限:16年3个月 希望地区:广东东莞湖南长沙湖南常德 希望岗位:工业/工厂类其他相关职位其它相关职位 待遇要求:3800元/月(要求提供住房) 其它要求:包食宿(如果手机不能接通,请您发邮件及联系电话) 从业经验: 职业技能/专长:*具有16年以上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经验 *对注塑机油路具有较好分析能力 *已有10年注塑机维修(电气控制方面:可以更换控制系统,油路方面:能看懂整台机的油压系统图,对机台油路熟悉后可画出整台机的油压系统图,机械方面:可评估机械的磨损程度,更换/拆卸整台机械部分) 自我评价:我具有多年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经验 *有四年在跨国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的经验 *有八年注塑机维修及管理的经验(注友机sg-150油压.sg-du电动)日钢机 jsw150.台中机(vs180.油压/电动)

川口机km-45b.震雄机sm.jm88.发那科@-*.东芝机*****.*****机.***机.沙迪克机 新泻机.雅宝机(270u250-70).三菱液压机.日精机(ps60e).东洋机(si-iii电动).震德机。等注塑机。 *维修机械手有:有信牌.海尔牌.哈模.恩格尔.馥名。等品牌机械手 *有三年机床维修经验(车.冼.磨.钻.锯等机床) *在国有企业工作了三年高.低压配电工作及四年维修 *具有十年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经验 *旧注塑机的翻新(油路/电路/机械) *注塑机的维修/保养 >>教育/培训 时间院校名称专业/课程学历/培训获得证书 1994年9月~1996年7月常德电力学校(单位委派)机电大专 1988年9月~1991年5月石门三中理科高中 >>工作经验至今在4家公司服务16年3个月工作经验 富士康科技集团(2006年5月~目前) 公司性质:台资企业行业类别: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维修工程师薪资水平:保密 工作描述:具体工作如下: *龙华园区注塑机的维修及保养 *龙华园区所有旧注塑机的翻新及调试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企业的设备维修工作对生产乃至整个企业效益都有重要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改革,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科学地组织管理好维修人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直是各企业关心的课题。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根据本企业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维修人员集中管理、分散作业 我厂是生产各类矿山、电力、码头等成套设备的重型机械工业企业。拥有主要生产设备600多台套,分散于全厂9个车间,其中7个车间都有一些大型设备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设备。以前我们曾推行过区域维修,但由于维修人员较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遇到复杂故障或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的维修,区域维修人员往往难以处理。后又实行过集中维修,将维修人员全部集中管理,这样对排除大型故障虽然有利,但对占故障比例多的一般故障而言,会产生维修不及时现象。 针对以上情况,1998年我们将全厂维修人员进行了重新配置与分工,设置了维修工段,由工段长负责管理全厂维修人员。同时将全厂设备划分为三大作业区,根据各区的设备善配置适当数量、适当技术水平的维修人员,组成三个区域维修小组。整个维修工段除三个区域维修小组外,还包括一个综合小组及一个巡查小组。各小组职责如下: 1.区域维修小组:负责本区域设备的故障排除,指导、监督操作者正确使用设备及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定期保养。 2.综合小组:负责执行厂内的各项设备修理计划,设备的安装、移装、调

试、改造等,以及一些临时性工作。 3.巡查小组:实际上由维修工段长和一名技术比较全面的维修人员组成,二人技术上互补,能熟练解决机械、电气等方面的故障。由于各区域小组人员数量本着尽可能少的原则配置,所以当某一区域设备突发故障集中时,维修人员可能忙不过来,或者较复杂的故障本区人员解决有困难时,巡查小组就协助解决,以增加该区维修力量,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平衡全厂各区域的设备维修。 通过这种集中管理分散维修的模式,明确了各小组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维修人员得以优化组合,同时又解决了高技术维修人员数量少的矛盾,较好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对维修人员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过去考核维修人员的量化指标有: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设备可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及万元产值维修费用等,实际操作起来非常烦琐,真实性也常打折扣。我们在制定考核指标时,经过对以往各项量化指标进行仔细分析,决定在综合各指标意义的基础上,力求指标简化,便于操作,针对性强,鉴于此,制定了对各小组的考核方法。 1.区域小组考核:我们将三个区域小组作为三个考核单元,分别计算,为达到维修既快又好、节约费用的目的,编制了“设备正常率”及“零件消耗费用”两项考核指标。“设备正常率”类似于“设备可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设备正常率=设备能工作时间/(设备能工作时间+排队故障时间) 其中,排队故障时间不包括待件停机时间。 零件消耗费用包括外购件与自制件。

设备三个故障期维修要点

设备三个故障期维修要点 时间:2011-07-06 15:28:48 来源:设备管理大视野作者: 设备维修体系按照设备服役时间(磨损老化状况)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即初始故障期、偶发(随机)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应针对这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维修大策略。在这个总体框架下,再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划分为不同的具体维修小策略或者模式。 1)初始故障期设备维修要点。 设备在出事故障期,机械部分表现的主要故障状况是因为机械零件配合、对中、平衡、紧固、位置调整、表面粗糙度、装配、匹配、安装、基础、水平等缺陷引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根据实际原因及时处理,如调整角度、调整距离、找准、加平衡块、紧固螺栓、强化润滑、加固基础、减震、水平定位等方式来解决。电子、电器部分主要是因为元器件的老化不良、接触不良、接地不良、电路电压等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时效、检查接线、接地状况和电压参数来找出问题加以解决。 在设备初始故障期,主要采用的维修策略是检查、记录、原因分析和调整。设备的初始故障期是从设备安装投入使用之后到性能稳定为止,短则几个月,长达一、二年,和设备的工作负荷相关。 2)偶发故障期设备维修要点 设备在偶发故障期,机械故障主要因为灰尘、松动、润滑问题引起,而润滑问题又多因为尘土进入润滑系统造成润滑截止泄露以及润滑不良引起。北方寒冷地区冬天管道、机件冻裂、润滑介质凝固,南方潮湿地区的腐蚀、锈蚀也引起偶发问题。电子、电气故障往往因为外部的冲击和影响造成,如雷击、老鼠小虫引起的短路、电网不稳定引起的突然超负荷或者低负荷、尘土覆盖散热不良、绝缘烧毁等等。操作失误、维修失误也是造成偶发故障的原因。 因此在设备的偶发故障期,对设备的清扫、紧固和润滑是最主要的;对电子电气部分要注意冷却、散热、除尘、绝缘和屏蔽保护,防止小动物进入电气系统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北方地区的冬天防冻,南方潮湿地区的防锈保护涂覆,西北干燥风沙地区的防沙保护工作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有所侧重。其次,规范员工操作、减少运行差错、规范维修行为、制定维修工艺规则、减少维修失误也十分重要。设备的偶发故障期可以延续6~8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也和设备的工作负荷、工作现场使用环境及保养水平有关。 3)损耗故障期设备维修要点。 设备在损耗故障期,机械故障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使用引起的机械磨损、材料老化、疲劳断裂、变形、脆性断裂所致;而电子、电气部分的问题则主要因为接触点的变化和电参数的变化引起,如电阻、电容、电感、内部数字程序变化引起。 因此,在损耗故障期,我们应侧重对设备修复性的主动维修。如机械损坏部分的换件,几何尺寸的机械恢复,如刷镀、喷镀、电子器件的更换等

设备维修基本知识图文稿

设备维修基本知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设备维修基本知识 1.设备管理条例规定对那些人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求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职工. 2.操作人员使用维护设备的“三好”、“四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这是行之有效的专群结合的管理的方法之一。四会——对设备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这是提高操作人员设备管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3.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的五项纪律是什么? 答:(1)实行定人定机,凭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 (3)遵守交接班制度 (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 (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4、设备操作人员一般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有哪些? 答:(1)检查轴承及有关部位的温度和润滑的情况; (2)检查有关部位的压力、振动和杂音; (3)检查传动皮带、钢丝绳或链条的紧固情况和平稳度;

(4)检查螺栓、螺钉、安全保护罩及栏杆是否良好; (5)检查个密封点有无泄漏等。 5、什么是“包机制” 答:包机制是我国群众创造出来的一种设备管理形式,这种形式是将生产设备按工艺流程分片包给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专职维护保养和检修。 6、设备保养的原则是什么 答: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坚持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及时检查出设备的缺陷和隐患,把形成设备事故可能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同时提高检修质量也有利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7、设备维修人员巡回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答:设备维修人员按分工对各自负责维护的设备进行日常巡视,其目的是为及时发现事故预兆,排除故障隐患,通常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检查点进行。 8 、什么叫设备事故 答: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和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者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类。设备事故按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责任事故、质量事故、自然事故三类。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预防措施不放过。目的是防止重复发生类似事故。9、造成压力容器事故的原因有几种?答:违章操作;设备腐蚀严重;强度不够;使用管理差;设备制造存在缺陷;检修不善;设计结构不合理;违章指挥;设备无安全附件。 10、影响压力容器密封性的因素有哪些?

确定设备维修策略深入理解和实施EAM软件

确定设备维修策略深入理解和实施EAM软件 发表时间:2006-7-17 作者:拓广忠 摘要: 一、EAM功能介绍 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跟踪等信息管理,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目前在国内发电厂应用的主流EAM软件都包括以下基本功能: (1)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编码一般都支持多层次编码原则,适合KKS等电力行业常用的编码方法。能够管理设备编码、设备名称、技术参数等基本信息以及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变更、使用寿命等全面信息。支持设备的多种分级方法,能够设置设备对应的控制系统测点,接入控制系统实时数据,核算设备的维护成本。 (2)预防性维护管理(PM,Preventive Maintenance)。是指通过对设备的检查、检测,发现故障征兆防止故障发生,使设备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各种维修活动。 (3)工作单子系统。对各类工单能够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和检查,进而跟踪工单状态。 (4)检修(项目)管理。能够将一个大项目划分为一系列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的完成都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里程碑。 (5)采购管理。不仅可以对备品备件、工器具、消耗材料进行采购,还可以对设备、外购服务等进行采购,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对大宗订单、周期长的采购除了签订订货合同外,还提供一揽子采购单的解决方案。 (6)库存管理。记录物品的名称、数量、购货单编号、货品来源、运送人以及有关的资料,支持对零备件进行分类(ABC分析)。可以提供多个材料储存位置或多个仓库,支持库存调整以及备件在不同仓库之间的移动,提供多种方式方便备件查询。 二、EAM软件的管理理念和应用中的问题 EAM的核心管理思想是生产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是EAM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在备件库存投资以及维护、维修费用最小的情况下,使设备的可用性最好。设备的可用性好指的是设备能力发挥到最高,故障减少、性能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等。 EAM软件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信息技术在维修领域的应用。由简单的设备台帐管理,发展到集成了库存、采购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EAM系统。EAM系统以资产、设备台帐记录为基础,以工单的提交、审批、执行为主线,按照故障检修、紧急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等几种可能模式,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目标。EAM是随着设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研究的是设备使用与维护、设备磨损规律、设备润滑管理、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维修工艺、维修定额、备件的消耗规律与管理规律。 目前引进的主流EAM软件从功能上差异不大,所不同的是各个软件的灵活性和扩展性。EAM软件目前都支持从静态的设备履历到动态的设备监测,支持不同设备的不同维修策略。但EAM软件是通用

设备管理的四项要求与三级保养制

文通过对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并结合实际,就如何进行合理化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及其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卓有成效见证,最终减少或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从而提高了工厂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自动化改造

前言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话足见设备维修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性。单一的设备维修模式现在已成为历史了,现在先进企业所实行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大致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欲知维修等三种模式,并且现代维修已逐步由预防维修向欲知维修发展。这就要求技术人员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其技术规的情况下认真做好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建立厂长到一线工人都来参与其体系,实行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办法,真正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 一设备管理的四项要求: (1) 清洁设备外整洁,各滑动面、丝杠、齿条、齿轮箱、油孔等处无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气,设备周围的切屑、杂物、脏物要清扫干净; (2) 整齐工具、附件、工件(产品) 要放置整齐,管道、线路要有条理; (3) 润滑良好按时加油或换油,不断油,无干摩现象,油压正常,油标明亮,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要求,油枪、油杯、油毡清洁; (4) 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设备,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设备的维护保养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精度检查,设备润滑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我们必须做到制度化和规化。对机床厂各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机电班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车间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容。设备定期检查是一种有计划的预防性检查,同时还可借助一定的检查工具和仪器进行检查,对某些机械设备还应进行精度检查,以确定设备实际精度的优劣程度。 设备维护应按维护规程进行。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容应包括: (1) 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坚固、润滑、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 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 (3) 检查和评定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容和方法等。 二、设备的三级保养制 (一)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设备维修体制简介

TPM管理 TPM management TPM管理 一、设备维修体制简介 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修--PM(Preventive Mainta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修--CM(Corrective Mainta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修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素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修--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二、什么叫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1、什么是TPM?TPM的意思就是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里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修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2、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三、TPM的特点: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BM等都要包含。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四、TPM的目标 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停机为零:指计划外的设备停机时间为零。计划外的停机对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