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概况

苏州概况
苏州概况

苏州概况

各位团友,外国有水城威尼斯,那么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东方水城、人间天堂——苏州。到了苏州,大家就可以看到大把大把的美女了,哈哈。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这儿,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这主要是说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苏州。苏州市域面积是8488平方公里,下辖姑苏区、虎丘高新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吴江区6个区和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五个地级市。苏州全市户籍人口600多万,市区人口约230万。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大小湖泊300多个,河道2万多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经济领跑江苏省。滨江近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与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隔仅8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沪苏淅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网络。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苏州城仍然在当年的古城遗址上,这样的城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只有苏州这么一座城市。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

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证明,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公元前10世纪前后,出现一个录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勾吴”,即吴国。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560年迁都于苏州,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虚建造阖闾大城,周长47公里,建有水陆城门各八座,其中盘门水陆城门保存最完整,是我国一座典型的水陆城门,所以在中国旅游界就有一就话说:“北看长城,南看盘门”,给了盘门很高的评价。由此推算苏州建城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的建城是从吴国开始的,所以在苏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争的故事。在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后就葬在苏州今天的虎丘,因为在葬入阖闾以后,人们发现有老虎蹲在阖闾墓上久久不离去,所以起名叫虎丘。他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就将越王勾践抓到吴国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三年后,夫差动了侧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告戒夫差如果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夫差不听,将勾践放了回去。勾践回国以后就委托范蠡建城作都,勾践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卧薪尝胆,不听音乐,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复仇,但对外还是继续讨好吴王,不短送礼,给吴王送去了美女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以削弱吴国的国力,对内培养军事力量。94年,吴王向北进攻齐国,勾践听了非常高兴,并鼓励吴王攻齐,伍子胥知道后告诉吴王这是越国要灭掉吴国啊,劝吴王放弃攻齐,而改攻越国,而吴王不听,还下令将伍子胥斩首。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国至此灭亡。

两汉至六朝时期,苏州一直都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三国孙权时苏州已成为“江南第一大都会”;魏晋南北朝,苏州出现了最早的私家花园和寺庙园林,由隋至唐300年间,江南社会比较稳定,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由贡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当时苏州是一派繁荣景象,大诗人白居易就评价:“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洲,苏州最大。”到了五代十国,虽然国内分裂,但苏州却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明清两代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苏州被曹雪芹喻为“富甲风流之地”苏州园林也达到了登峰造极,名冠江南的程度。

苏州是一座水城。苏州城因水而兴,吴文化因水而名,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城市的命脉。你随处走走都可看见精致的古桥,千年的古塔,香火旺盛的

寺庙,再往外边走就是波光粼粼的太湖,在元朝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今把苏州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水就是苏州的灵魂,苏州的命脉。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2.5%。古城区沿环古城河体现的是古典水韵、园林之都的特色;城东城北沿金鸡湖、阳澄湖、尚湖体现的是国际风情、现代休闲的特色;城西城南沿太湖、石湖、大运河体现的是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的特色;沿长江地区体现的是浪漫时尚、活力苏州的特色。

苏州历来都是文人荟粹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祝允明。在苏州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比如在苏州虎丘有块枕石,就传说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都来到虎丘游玩,恰巧在枕石边相遇,于是两人就有枕石想到了夫妻共枕,又进一步想到了生儿育女,于是就玩了个游戏,就是往这石头上仍铜钱,如果掉下来就寓示着以后是生女儿,如不掉下来就是生儿子,结果文征明仍的铜钱掉了下来,而唐伯虎仍的没有掉下来,果真这个唐伯虎是抱了一个大胖儿子,文征明抱了个女儿。之后,苏州未生儿育女的都回来到虎丘试一下,很有意思。还有孙武是在苏州写下“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一直为各国军事家,思想家所崇拜,今天更是被在商界打拼的人士所崇拜。还有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训,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谏言,至今对人们道德修养仍产生着巨大影响,自隋唐开科举制到清代近1300年间,苏州辖区共出状元45名,这个数字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多的,没有一个省份可以跟苏州这么一个城市来相提并论。据统计占全国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有8名,清代有26名,占清代114科举状元的22.8%。大家都知道苏州是以园林甲天下的,这也是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私家园林的原因之一,因为私家园林是隐逸文化的产物,是文人退居的宅院,咱们就从明清来看,出了26名的状元,这些人为了光宗耀祖,从朝廷退下来,就会建一座私家园林,因为就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所以园林大多都是建在深巷里,表达了园主一种隐逸的思想,还有一些外籍人士来到苏州作官的,也流连于江南这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就把苏州当第二故乡造园建宅定居下来,这是人文因素,从造园条件来看,江南多水,从地面下挖两尺便可见水,有凿池引水的条件,加上苏州西面多是山,太湖边又盛产太湖石,叠山取石十分方便,苏州四季分明,植物种类很多,具建园的自然条件,更不要说苏州的文人画家,能工巧匠辈出,具园林设计的人才条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苏州成为园林城市是历史的必然。除了园林,苏州水乡古镇游也是比较有名的,咱们江南有六大古镇,江苏三个,浙江三个,江苏三个古镇全都位于苏州,周庄、角直、同里,其中周庄更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它的出名是因为双桥,双桥是由

两座桥组成的,是1984年,上海旅美画家陈逸飞坐小船来到周庄,当看到双桥时,仿佛好象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一双桥为主题画了一副名为《故乡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画连同他其他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油画展中展出,《故乡回忆》更是被哈默以高价收藏,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同年十一月,哈默访问中国时,将这幅画送给了邓小平,第二年,这幅画经过陈逸飞的修改,做为了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是双桥使周庄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所以有机会大家要去看一看。

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来我们苏州的古典园林,大大小小的园林在明清的时候有270多处,现在保留下来的有60多处,其中有九座是世界文化遗产。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我们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与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并成为“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自然有名的风物特产很多咯!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苏扇、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其中苏绣与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粤绣并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而这些也成为了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苏州菜是比较甜的,就像四川菜无辣不成菜,苏州菜几乎是无糖不成菜。很多外地人都很难习惯这种咸中带甜的口味。苏州菜对时令又是非常讲究,即使是普通人家,什么时候该吃什么东西也绝不会错掉。比如苏州人吃螺丝、刀鱼要在清明之前,端午的时候吃咸鸭蛋、粽子。冬至的时候吃汤圆,羊羔。其实这些东西平时都有,但苏州人认为这些东西过了季节就不好吃了。苏州古称鱼米之乡,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苏州人爱吃水产的程度也是在其他地方不多见的,说起苏州的水产,不能不提到螃蟹。螃蟹以苏州常熟的阳澄湖大闸蟹为极品,阳澄湖大闸蟹膘肥金爪青背,一碟镇江陈醋,一杯菊花茶(可以和客人聊一下杭白菊),一只大闸蟹便成了苏州人中秋节赏月观菊最好的菜肴。

苏州是一个女性化的城市。之所以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的语言,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是女孩子说起来特别好听。在吴方言语系中如无锡话,绍兴话等都没有苏州话来的这么好听。因此很多男人都非常希望找一个苏州女孩子做老婆,即使和她吵架也好象是在听音乐,实在是生活的一种享受。苏州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方言,因此直到现在仍保留着很多古音,如苏州人说“不”为“弗”,“不知道”为“弗晓得”,句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因此喜欢读古文的人听到苏州话就会有一种

亲切感。在听觉上苏州话没有宁波话“硬”也没有无锡话“土”。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唱歌,因此苏州话是最不适宜吵架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宁和苏州人吵架,不和宁波人讲话。”正因为苏州人发音特别,因此很多人学苏州话就会总找不到感觉。而与苏州相邻的上海,因其有些发音和北方话接近,学起来就简单了很多。所以百分之六十的苏州人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海话,而上海人会讲苏州话的却不多。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就是苏州出美女,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当年越王勾践送给吴王夫差的礼物,夫差为博美人一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苏州的灵岩山上建造了馆娃宫,以至“木塞于渎”。还有苏州昆腔班的陈圆圆,吴三桂为她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就连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也是出生的苏州,这些女子都可算得上倾国倾城。

苏州还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苏州的社会保障在地级市中排在全国排第一,工业产值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上海,GDP在中国排第五。被评为“全国九大新兴城市之一”。“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促进了苏州经济的腾飞,也保护了古城。

苏州市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21世纪的苏州将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地区。

今天大家来到苏州,我们可以好好参观游览一番。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苏州概况导游词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主要是因为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苏州市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南部,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邻长江。现下辖八区(平江、沧浪、金阊、虎丘)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及湘城、吴中区以及五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和太仓市)。现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为574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07万。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证明,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公元前10世纪前后,出现一个录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勾吴”,即吴国。公元前560年迁都于苏州,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虚建造阖闾大城,周长47公里,建有水陆城门各八座,其中盘门水陆城门保存最完整,是我国一座典型的水陆城门,所以在中国旅游界就有一就话说:“北看长城,南看盘门”,给了盘门很高的评价。由此推算苏州建城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的建城是从吴国开始的,所以在苏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争的故事。在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后就葬在苏州今天的虎丘,因为在葬入阖闾以后,人们发现有老虎蹲在阖闾墓上久久不离去,所以起名叫虎丘。他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就将越王勾践抓到吴国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三年后,夫差动了侧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越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告戒夫差如果放勾践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夫差不听,将勾践放了回去。勾践回国以后就委托范蠡建城作都,勾践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卧薪尝胆,不听音乐,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复仇,但对外还是继续讨好吴王,不短送礼,给吴王送去了美女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以削弱吴国的国力,对内菅ⅲ还棵瘢睦黾尤丝冢栽銮抗:痛蟪家黄鹉被ノ庵啤5搅斯年,吴王向北进攻齐国,勾践听了非常高兴,并鼓励吴王攻齐,伍子胥知道后告诉吴王这是越国要灭掉吴国啊,劝吴王放弃攻齐,而改攻越国,而吴王不听,还下令将伍子胥斩首。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国至此灭亡。两汉至六朝时期,苏州一直都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三国孙权时苏州已成为“江南第一大都会”,魏晋南北朝,苏州出现了最早的私家花园和寺庙园林,由隋至唐300年间,江南社会比较稳定,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经济中心由贡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当时苏州是一派繁荣景象,大诗人白居易就评价:“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洲,苏州最大。”到了五代十国,虽然国内分裂,但苏州却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明清两代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苏州被曹雪芹喻为“富甲风流之地”苏州园林也达到了登峰造极,名冠江南的程度。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苏州历来都是文人荟粹之地,有大家熟知的明代四大才子,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祝允明,在苏州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比如在苏州虎丘有块枕石,就传说有一天唐伯虎和文征明都来到虎丘游玩,恰巧在枕石边相遇,于是两人就有枕石想到了夫妻共枕,又进一步想到了生儿育女,于是就玩了个游戏,就是往这石头上仍铜钱,如果掉下来就寓示着以后是生女儿,如不掉下来就是生儿子,结果文征明仍的铜钱掉了下来,而唐伯虎仍的没有掉下来,果真这个唐伯虎是抱了一个大胖儿子,文征明抱了个女儿。之后,苏州未生儿育女的都回来到虎丘试一下,很有意思。还有孙武是在苏州写下“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一直为各国军事家,思想家所崇拜,今天更是被在商界打拼的人士所崇拜。还有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训,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谏言,至今对人们道德修养仍产生着巨大影响,据统计,自隋唐开科举制到清代近1300年间,苏州辖区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苏州地质概况

苏州地质环境概况 (一)自然条件 1、气象 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34年6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12.7℃(1931年1月lO日)。多年平均降水量l128.9mm,最大年降水量1611.7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343.1mm(1962年9月6日),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多年平均蒸发量1322.6mm(195l~1984年苏州气象站资料)。 2、水文 苏州市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区内地表水系极其发育,主要有太湖、阳澄湖群及大小规模不等的河渠组成。太湖水域面积2250km2,总蓄水量90亿m3(临界量),全湖平均水位2.12m,湖水水深达3.33m。阳澄湖群:主要有阳澄湖、澄湖、漕湖、金鸡湖等组成,湖底较平坦,除阳澄湖最大水深达9.5m外,其余均在2m左右。湖泊之间河汊通连,构成水力联系密切的群体。主要骨干性的河道有京杭大运河、山塘河、胥江、元和塘等河道连通江海,不

同程度受潮汐影响。还有外城河沿老城区环城分布,箭河沿干将路中部流过。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太湖排水影响,并受人为控制,常年水位2.8~3.0m,其年变幅lm左右。 (二)地形地貌 苏州地区西部为低山残丘与山间洼地相间,低山残丘由构造剥蚀形成,标高多在100~200m之间,其中,窟窿山高341.7m,南阳山高338.2m,西山岛缥缈峰高336.6m,为区内制高点,其相对高差可达300余m。评估区西段附近有灵岩山海拔标高182m、天平山201m、狮子山114.5m,均由花岗岩组成;还有何山海拔63.8m;岩性为火山喷发岩。山间洼地由冲洪积与冲湖积物组成。 苏州东部地区则为广阔的冲潮积平原。多湖群、河塘分布,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评估线路主要在平原与山间洼地通过。地势平坦,海拔标高2~4m,由西向东微倾。 (三)区域地质 l、前第四纪地质 本区属江南地层区苏州~长兴小区的江苏部分。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区东部第四系较厚,前第四系均被覆盖,西部前第四纪地层广泛出露地表。据地表出露及勘探资料分析,区内前第四纪地层发育不全,仅见有泥盆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苏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目录 1对苏州经济状况的分析....................................11.1苏州经济增长状况的基本分析。。。。。。。。。 11.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角度,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11.3从产业结构发展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1.4从就业结构特征,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21.5从工业内部结构,对苏州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分析。。 31.6城市化率及其发展特征................................31.7对苏州经济发展阶段的综合判定........................4二、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4三、对苏州经济发展的评价和分析.........................5四、加快苏州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64.1转换发展思路,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64.2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74.3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84.4大胆改革创新,增强苏州经济发展活力 (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苏州通过引进外资,成功的将土地转变成资本。经济发展处于重要阶段,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处理好这些问题,苏州经济发展将会站上更高的台阶。 [关键词]苏州;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经

最新苏州气候概况教程文件

苏州气候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无霜期年平均长达233天。境内因地形、纬度等差异,形成各种独特的小气候。太阳辐射、日照及气温以太湖为高中心,沿江地区为低值区。降水量分布也具有同样规律。这种小区域气候差异将全市作物种类分成太湖林果气候区、南部双、三熟制气候区、中部稻麦二熟和三熟并存气候区、沿江棉、粮轮作气候区。 一、辐射和日照 苏州境内太阳辐射年总量为4651.1焦耳/平方米,最多的1967年为5188.3焦耳/平方米,最少的1970年为4348.9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量以夏季为最大,为1580.8焦耳/平方米;春季次之,为1256.0焦耳/平方米;秋季为1045.9焦耳/平方米;冬季仅为768.2焦耳/平方米。 由春到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太阳辐射月,总量持续增值。至7月份,总量最大为560.6焦耳/平方米,之后又呈递减状态;2月份,月总量最小为253.3焦耳/平方米。 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5.0小时,最多年份1967年为2357.6小时,最少年份1952年为l630.4小时。 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是:春季(3?5月)454.9小时,夏季(6?8月)624.8小时,秋季(9一l1月)486.7小时,冬季(12?2月)398.6小时。日照时数的月,总量2月份最少,仅l19.1小时,以后逐月递增;

8月份最多,达240小时。以后又逐渐减少。10月份因晴天日数增多,日照时数比9月份略有回升,l1月份起又呈递减状态。 日照百分率全年平均为44%,夏季最大为49%,其次是秋季为47%,冬季为42%春季最小为39%。 二、气温 (公元前3000一公元1900年)据各类资料记载,大致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温暖期、春秋战国温暖期、三国寒冷期、隋唐温暖期、北宋寒冷期、南宋元初温暖期、元明寒冷期、清代寒冷期。苏州与全国的温暖变化稍有不同,即使与属于同气候区的南京、上海相比,冬季比南京暖,但比上海冷;夏季比南京凉,而比上海热。 20世纪苏州的气温变化(1901一1985年),前30年温度较低,30年代后期气温上升到多年平均值之上,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前期高于平均值0.2?0.5℃。60年代后期气温又趋下降。1969年冬季气温较低,但年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980年。 据1951一1985年资料分析,苏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5.7℃,最高为1953年的17.0℃,最低为1980年的14.9℃,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为2.1℃。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气温的平均年较差为25.2℃。 春季(3?5月)由于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快,平均气温为 14.2℃,月平均升温幅度达5℃。尤以4月份升温最快,平均升温6℃。但由于冷暖空气频频在长江中下游交流,温度升降不稳定,骤冷骤热变化较大。4月上旬还时常出现低于0℃的“倒春寒”天气。6月份进入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浅析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及发展意见 摘要:苏州地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繁荣增长点,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苏州产业机构的变化以及苏州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自己的发展意见,让苏州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产业转移中获得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苏州近十年产业结构 正文: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苏州市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条件,迅速发展,其生产总值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 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1.95亿元到2000年的1540.68亿元再到2009年的7740.20亿元,可以看出苏州的生产总值的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苏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正是由于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些与经济增长不相符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苏州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在2010年两会期间,苏州市市长阎立明确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苏州经济的迫切任务。 我通过对苏州近十年(2000~2009)经济发展及产业机构的研究,得出一些对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感想,为苏州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一、苏州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苏州地区历年产业结构以及百分比(如图)

年份 地区生产总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1952 4.38 2.01 1.09 1.2912645.89% 24.89%29.45%1957 5.58 2.46 1.72 1.4114744.09%30.82%25.27%19627.15 2.97 2.4 1.7818041.54%33.57%24.90%196510.78 4.95 3.74 2.125445.92%34.69%19.48%197015.03 6.26 6.16 2.6232541.65%40.98%17.43%197523.328.1810.98 4.1547135.08%47.08%17.80%197625.158.5812.14 4.4350834.12%48.27%17.61%197727.427.8914.74 4.7955028.77%53.76%17.47%197831.958.9717.79 5.1863428.08%55.68%16.21%197935.279.5719.18 6.5269127.13%54.38%18.49%198040.6810.0323.85 6.878724.66%58.63%16.72%198143.769.7726.237.7683922.33%59.94%17.73%198247.6112.0427.627.9690225.29%58.01%16.72%198352.5311.9430.789.8198922.73%58.60%18.68%198468.0517.0339.2211.8 1 28025.03%57.63%17.34%198591.9118.0756.6717.17 1 71419.66%61.66%18.68%1986104.0621.7961.6420.63 1 93520.94%59.24%19.83%1987127.0224.1877.0825.76 2 33819.04%60.68%20.28%1988165.1329.52101.1734.44 3 00917.88%61.27%20.86%1989176.2929.73105.6640.91 3 18216.86%59.94%23.21%1990202.1435123.2443.9 3 61717.31%60.97%21.72%1991235.135.76147.2252.11 4 17815.21%62.62%22.17%1992359.6940.56230.7788.35 6 36011.28%64.16%24.56%1993525.9650.16336.06139.74 9 2589.54%63.89%26.57%1994720.968.46442.89209.55 12 6399.50%61.44%29.07%1995903.1180.37543.41279.33 15 7848.90%60.17%30.93%1996 1 002.1488.18567.96346 17 4748.80%56.67%34.53%1997 1 132.5988.16636.42408.01 19 7137.78%56.19%36.02%1998 1 250.0188.01701.95460.05 21 7337.04%56.16%36.80%1999 1 358.4388.14764.07506.22 23 592 6.49%56.25%37.27%2000 1 540.6890.96870.1579.62 26 692 5.90%56.47%37.62%2001 1 760.2891.41999.89668.98 30 384 5.19%56.80%38.00%2002 2 080.3791.72 1 211.52777.13 35 733 4.41%58.24%37.36%2003 2 801.5675.75 1 771.86953.95 47 693 2.70%63.25%34.05%2004 3 450.0077 2 268.001 105.00 57 992 2.23%65.74%32.03%2005 4 138.2191.71 2 681.541 364.9768 618 2.20%66.60%31.20%2006 4 900.63104.15 3 152.031 644.4580 116 1.95%65.39%32.66%2007 5 850.11115.18 3 632.032 102.9194 318 1.73%63.71%34.56%20087 078.09133.6 4 257.902 686.59112 872 1.62%62.01%36.36%20097 740.20142.82 4 547.123 050.26122 565 1.80% 58.80% 39.40% 注:2005年开始数据根据经济普查已作调整,下同。 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和经营趋向、消费趋向的种种因素不断变化且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世界旅游经济,旅游业将在新的变化中发展,在新世纪中呈现新的姿态。本文从分析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入手,及就所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现状;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绪论旅游业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剩余物归奴隶主占有,他们已不再满足生活起居上的享乐,而开始了以巡视、巡游为名义的享乐旅行。在旅行中,其臣仆簇拥前后,除随时侍奉外,实际上也起着旅行向导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除帝王将相的巡游外,还出现了士人、学子的漫游,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以求学为目的的教育旅行、以探险为目的的航海旅行、以经商为目的的跨国旅行等发展了起来。在这些旅游活动中,往往配有熟悉路途的人做向导,他们不仅引路,还介绍沿途的名胜、景点和当地的风俗民情。他们提供的服务在某些方面已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导游服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运送了570人从莱斯特前往拉夫巴勒参加禁酒大会,往返行程22英里,团体收费每人一先令,免费提供带火腿肉的午餐及小吃,还有一个唱赞美歌的乐队跟随,成为公认的近代旅游活动的开端。在这次旅游活动中,库克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可以说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旅游业起步较晚。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其同仁的支持下,在该银行下创设了旅游部。1984年以后,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社的数量增长很快,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第一章: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及所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旅游市场长期受国家的高度保护,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投人少、利润高、创汇多的行业,国家以垄断手段实行保护,如对作为旅游业龙头的旅行社不准外资染指,一直未允许外资以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方式经营,导致旅游市场迄今为止仍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国主要经营旅游业务的国际旅行社,在世界范围内既缺少网络,实力又单薄,“守株待兔”,办法不多,以致统而不活。 二、我国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投资少 “软”、“硬”环境都不够完善。由于财政困难,我国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人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位于我国中西部的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民航不能直接到达,或由于航班限制,客运能力差;铁路也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营;加上邮电传递、信息通讯也欠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四、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国际旅游业在国家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 五、旅游经营服务中诚信危机的现象比较突出 尽管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容回避的是旅游行业依然存在恶性竞争、欺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_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戚晓曜 苏州和深圳,一个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一个是珠三角的龙头城市之一,两个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其发展模式被国内众多城市所效仿。两地发展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其特点,对两地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深圳学习苏州更具有针对性。 一、土地与人口比较 苏州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695平方公里1,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29.75万人,常住人口1047.12万2,总人口约1232.25万。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395.81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7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8.07万人,常住人口876.83万人,总人口约1400万。 二、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008年,深圳生产总值7806.54亿元,高于苏州1105.5亿元。其他指标各有千秋,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 1苏州下辖5个县市的建成区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19853480.html,/b245430/d9*******.htm 2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19853480.html,/health/article_info.asp?inf_id=9801

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高于深圳,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深圳。从投资、消费、出口角度看,两地均对出口有较强的依赖,比较而言,深圳的消费能力强,而苏州的投资能力强。苏州在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方面全方位领先深圳,生产总值增幅高于深圳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深圳6.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深圳6.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于深圳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深圳3.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于深圳3.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深圳1.9个百分点。 表1:2008年深圳与苏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三、经济效益比较

苏州相城概况(精)

苏州相城概况 活力相城——苏州最新的城区 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是古城姑苏守护了2500多年的珍藏。伍子胥“象天法地,相土尝水”的阳澄湖畔,自古物产丰富,更孕育了“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阳澄湖大闸蟹”等历朝宫廷贡品。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后诞生的相城成为苏州最年轻的城区。今天,相城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打造全新的城市面貌,创造姑苏大地上的“造城奇迹”。 活力相城——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城区 相城,位于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东临苏州工业园区,西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区)前茅。根据苏州“东进、西育、南优、北拓”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相城是“北拓”的中坚力量,领秀长三角,尽显后发优势。 俯瞰相城,大道通瞿,活力四射。凭借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长三角“水陆空黄金交通网”正在以相城为核心高速延伸。 活力相城——交通优势最突出的城区 相城,京杭古运河滔滔而过,正在见证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嘉城际铁路呼啸而来。两小时交通圈,圈进上海阳山港、苏州港两个港口和无锡、浦东、虹桥等五座机场;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苏州绕城高速、苏

锡高速4个枢纽11个道口总里程达100公里,密度位列全国首席,区内任何一处5分钟内即可直达高速公路;312国道、苏虞张公路、277省道等高等级道路绵延1000多公里,密度全球屈指可数,京沪高铁苏州站落户相城,4个小时直达北京;“九纵九横两联一环”的立体化道路网络,构架起一条条商贸黄金走廊;7条城市主干道、轻轨2号线、4号线“无缝对接”古城区,新相城快速融入都市圈。 活力相城——发展潜力最强劲的城区 相城,确立了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的城市新坐标,“一主两翼”的科学规划精彩演绎着“点土成金”的造城奇迹。 东方水城在苏州,现代水城看相城。 俯瞰相城,三分之一是水,除了享誉海内外的阳澄湖,腹地还蕴藏着春申湖、盛泽湖、珍珠湖、漕湖等珍贵水域。走进相城,远看像森林、近看像花园,白天看花、晚上看灯,城在林中现,水在城中流,人在画中行的天堂梦境在相城变为美丽的现实。专业市场、宾馆服务、商务办公、品牌购物、休闲游乐五大功能集聚区将充分放大动脉北延、城市北拓、消费北走三大效应,水天堂里垒起新观前。 “一主”指中心城区,涵盖元和街道、黄桥街道和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政治、文化、商贸、金融、居住中心和高新技术集聚区,承担未来“大苏州中心”职能。 立足元和塘的发展主轴,西北工业物流带和阳澄湖及其周边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形成“两翼”,贯穿大苏州城市北拓的无限远景。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位于东部生态翼,蕴涵湖之精华美人腿和莲花岛,如一块正在雕琢的濮玉,将打造集休闲、商务、演出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原

江苏省的气候特点

江苏省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江苏拥有1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海洋对江苏的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江苏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江苏基本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以秦岭--淮河线为分界线,江苏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强对流(包括大风、冰雹、龙卷等)、雷电、洪涝、干旱、寒潮、雪灾、高温、大雾、连阴雨等. 一、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3.6~16.1℃之间,分布为自南向北递减,全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部的东山,最低值出现在北部的赣榆。全省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的1月或2月,极端最低气温为-23.4℃(宿迁,1969年2月5日);全省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5.9℃,各地极端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盛夏的7月或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0℃(泗洪,1988年7月9日);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4.9℃;秋季平均气温为16.4℃, 二、降水丰沛,雨热同季 全省年降水量为704~1250 mm,江淮中部到洪泽湖以北地区降水量少于1000 mm,以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降水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江苏最南部的宜溧山区,最少的地区在西北部的丰县。全年降水量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集中,基本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全年降水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各占全年降水量的20%左右。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淮河以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 三、灾害频发,影响严重 江苏省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影响范围较广,主要气象灾害有雷雨、低温阴雨,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台风,大雾及连阴雨,低温冻害和寒潮等等。 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19.5 mm,无霜期达225天,属于湿润地区。洪涝、干旱、梅雨、暴雨、连阴雨、台风、高温、强对流天气(雷暴,冰雹等)、寒潮、低温、霜冻、大风、雾等灾害时有发生。

苏州经济发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排名第五的城市,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 经济发展再创新业绩。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6亿元,增长28.8%,剔除出口退税等因素后增长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4.8亿元,增长10.3%。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17.7万吨,增长 4.4%。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批发市场和储备体系,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御禽流感疫情,确保了畜牧业稳步发展。水产、蔬菜、蚕桑、园艺等实现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建设扎实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总数保持全省第一。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增长35.5%和30.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苏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显现,沿江基础产业带正在崛起,市属工业企业“退城进区”工作开局良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 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着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5%。加大旅游精品战略实施力度,旅游总收入增长42.4%。环太湖地区成为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苏高新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44.2%。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1.1%和24%,全年保费收入增长11.4%。房地产、邮政通信、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私营个体经济上交税收、完成投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个和 5.4个百分点。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类反映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苏州引进外资居全国第一;苏州GDP 增速位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之首,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等等。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报 道刊登后,却引来了很多读者、网 民甚至一些著名学者和地方领导干部的尖锐批评。批评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一点,那就是苏州名声响不实惠,引进外资多,GDP 增长快,但人均收入与GDP 大不相称,增幅远远低于 GDP

苏州概况

苏州概况 各位团友,外国有水城威尼斯,那么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东方水城、人间天堂——苏州。到了苏州,大家就可以看到大把大把的美女了,哈哈。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这儿,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这座城市会被比喻为“人间天堂”呢?这主要是说千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批难民南迁,到达江南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这座城市为什么称为“苏州”?苏州最早称之为吴县,或是吴国、吴州,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这是因为当时吴地有座“姑苏”山。此后虽有过“长州”、“平江府”等称谓,但用的最长并沿用至今的是苏州。喜欢拆字游戏的人把“苏州”与当地的物产联系起来,苏的繁体字拆成花草、鱼和稻米三部分,由此从字本身就证明了苏州就是鱼米之乡。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苏州。苏州市域面积是8488平方公里,下辖姑苏区、虎丘高新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吴中区、吴江区6个区和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五个地级市。苏州全市户籍人口600多万,市区人口约230万。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河道纵横,湖泊众多,大小湖泊300多个,河道2万多条,全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5%,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多见的,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坐落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经济领跑江苏省。滨江近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与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相隔仅8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苏嘉杭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连接东西,这些道路和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沪苏淅高速公路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网络。苏州的空中交通也极为便利,东有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西有光福机场和无锡硕放机场,南有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迅速崛起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极富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苏州城仍然在当年的古城遗址上,这样的城市,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只有苏州这么一座城市。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

江西气候

江西天气预报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的各种气象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表现,包括冷暖、干湿、晴雨、风霜等。气象要素是指风、压、湿、温等反映大气物理现象的要素。 天气随时间而变化,随地域而不同。天气及其地域分布随时间的演变过程称之为 天气过程。导致天气变化,形成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称之为天气系统。 江西省天气总的特点是: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雨 量丰沛。 各季的特点是:春季阴冷多雨,偶有桃花汛;汛期暴雨频繁,经常出现洪涝;盛夏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冬季的冷空气 冷空气标准 冷空气是在高纬地区聚集起来的\规模很大的\温度很低的冷高压。 冷空气过程是指高纬地区的强大冷高压向南侵袭的经过。 通常说的冷空气南下,是指冷高压中心随锋区一道南下,即将或已影响我 省并产生明显的天气变化。 强烈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其标准为:24小时内平均气温下降10摄氏 度以上,且最低气温达5摄氏度以下。在我们江西天气预报中提到的“强冷空气’,经常就是指“寒潮”的意思。 寒潮爆发往往会形成大风、大雪、冰冻、冻雨等恶劣天气。 过程降温达6以上而未达寒潮标准,则称为中等强度冷空气。 大风 先考考你:大风有多大? A、风力≥8级 D、风力≥12级 冷空气的源地在北方,所以冷空气大风绝大多数是偏北大风。受地形的影 响,江西的冷空气大风以鄱阳湖及其周围平原地区为最多。 大风的强度和范围与冷高压强度和路径有关,高压越强,南昌气压越低, 即气压梯度越大,则北风越大,反之北风越小。大风是强冷空气的主要特征,对 航运危害最大。 一般的冷空气大风,以8级为多,仅限在鄱阳湖平原地区;特强的冷空气 女风,最大风力可达10级甚至11级,这种大风可扫遍全省,直达赣南。 答秉是A,你答对了吗? 冰冻 冰冻是近地面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的结果。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强冷 空气过境之后,特别是刚有阴雨转晴的早晨,冷空气降温与夜晚长波辐射降温结 合在一起,此时气温最低,极易出现冰冻。特强的冷空气可能会造成连续多日冰冻,会冻伤人、畜,冻裂水管,影响建筑施工。 冻雨 冻雨是雨滴落地后立即成冰的现象。当地面冷空气很强,地面温度低于0 摄氏度,而地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于0摄氏度,空中的液态水滴落到地面物体上,有了凝结核,就会立即成冰,这就是冻雨。冻雨多发生在12月—2月,而且经常 与长阴雨相伴,对交通\通信影响极大。 大雪 降雪与降雨的形成原因类似,只是因为气温不同而有雨、雪的区别。一般 来说,降雪都与强冷空气有关,降雪前往往先有降雨,随着气温的降低,雨逐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