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合集下载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与葫芦之间的情感联系。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培养学生对个体差异和个性尊重的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清兵卫与葫芦》全文。

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2.2 教学重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描写。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2.3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面临的困境。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对传统文化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葫芦艺术品,引起学生对葫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小说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标记重要句子和段落。

完成阅读日志,记录对清兵卫和葫芦的情感变化的理解。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和他与葫芦的关系。

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对情节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合作和表演能力: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并进行有效的表演。

4.2 评价方法:阅读日志: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小组表演: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清兵卫与葫芦》原著。

5.2 辅助材料:相关评论和分析文章。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展示设备、阅读日志表格、角色扮演道具等。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个性解放和儿童天性的关注,认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自主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内容介绍。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碰撞思维火花。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表扬优秀学生。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清兵卫与葫芦》,举例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 请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3. 选取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联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体会执着追求梦想的可贵。

(2)认识现实生活中挫折与困难,学会勇敢面对,保持乐观心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联系,体会执着追求梦想的可贵。

2. 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感教学: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经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清兵卫的经历,讨论其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品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清兵卫的执着追求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展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解释其对故事主题的作用。

3. 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对清兵卫执着追求梦想的看法,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困难的应对态度。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故事情节、题材、人物特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要点。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和欣赏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交流技巧、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要点解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对象特点的分析和情感体验的引导。

三、教学准备•课堂PPT•课堂笔记本电脑•学生朗读和朗诵的资料•团队合作学习的小组分组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 情感共鸣学生就《清兵卫与葫芦》的人物特点和情感体验进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对人物的共鸣和情感连结。

比如,教师可以问道:“你认为小兵卫和小葫芦都有哪些特点和经历,你和他们是否有类似的地方?”3.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朗读葫芦娃片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语音、语调和语音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一段葫芦娃的对白,然后导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声音和情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4. 团队合作学习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任务和分组表,自由组合成小组,合作完成《清兵卫与葫芦》小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交流技巧、情感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成果,指出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小组合作任务的达成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反应,掌握教学效果,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案标题: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目标:1. 通过故事《清兵卫与葫芦》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故事延伸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段有关葫芦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葫芦的特点和用途,展开简短的讨论。

二、故事阅读(15分钟)1. 介绍故事《清兵卫与葫芦》,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 分发故事书籍或打开电子版故事书,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3. 阅读完毕后,进行简短的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清兵卫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 葫芦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有哪些特殊功能?-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怎么利用葫芦的力量?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创作延伸(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或角色进行延伸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设计新的情节或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绘画、手工制作等)。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故事《清兵卫与葫芦》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

2.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你通过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你觉得这个故事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创作过程的反思或对故事的感想。

2.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

教学资源:1. 《清兵卫与葫芦》故事书籍或电子版2. 视频或图片关于葫芦的素材3. 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材料(可选)教学评估:1. 学生在故事阅读环节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程度。

3. 学生的创作成果和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清兵卫与葫芦
教材分析
1.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反应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以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主题深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习《孔乙己》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者和别人的不幸,让学生懂得要有同情心,继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一厘米》,告诉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

《差半车麦秸》让学生体会到游击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懂得革命战争的艰险。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


学情分析
1.这课学生不难懂,内容学生一下就了解,我想要上的是让学生懂得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阅读小说,学生是可以读得下去的,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学生也是懂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扼杀学生的爱好,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那种痛,学生不一定体会得那么深刻。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以当导演拍电影的方式深刻体会个性、爱好被扼杀的那种绝望与悲哀,从而唤起他们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比较深刻地了解作者在小说里表现的关注青少年个性,反对封建家长粗暴干涉孩子兴趣的思想倾向。

2.了解清兵卫的形象和性格。

3.品尝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尝语言和结构。

4.培养朗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青少年个性被扼杀的绝望、无奈与悲哀,救救孩子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开头(一)、简介作者:志贺直哉是日本作家,
“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生,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二)、指导学生分析学习课文。

(一)、让学生把镜头
对准第一自然段,一个叫清
兵卫的孩子正在认真画画,
画外音:“该孩子现在正热
衷于画画,正如他过去热衷
于葫芦一样。

”他为什么不
喜欢葫芦了,镜头把时光推
回到从前(二)、让学生把
镜头对准第二、三、四、五、
六自然段。

〈1〉.第二自然
段拍摄到的镜头:阳光下清
兵卫正以娴熟的动作泡制
葫芦,切开口,掏出籽,装
上塞,泡上茶或酒,再不停
的擦亮表面;〈2〉镜头三:
清兵卫痴迷于葫芦误把一
老头光彩熠熠的秃脑袋当
作葫芦,不由得大笑起来,
一边不住的笑着,一边跑过
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
笑。

〈3〉..镜头四,清兵
卫放学会来,不跟别的孩子
玩,直奔葫芦,收拾葫芦,
烘烤葫芦,永不疲倦地看着
葫芦,第二天把葫芦挂在朝
阳的廊檐下晒,才去上课。

〈4〉.镜头五,整个商业码
头,整个市镇,其实是很狭
小,只要二十分钟就走完
了。

所以卖葫芦的店铺纵使
多,像清兵卫这样几乎每天
跑去看,大概所有的葫芦,
也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三)、其他人物上场,个
性被扼杀的残酷与无奈开
始上演。

一、师:乐极生悲,
清兵卫痴爱葫芦,他把葫
芦带到课堂,演员怎样
演才体现清兵卫个性
被扼杀的残酷与无奈?
演员甲:老师气得声
音发抖,甚至说:“这种
小孩将来不会有出息
的。

”然后当场没收清兵
卫的葫芦。

(语言、神态)
演员乙:清兵卫痛苦
得哭也没哭一声,脸无人
色地回到家,靠在火炉边
发呆(神态、动作)
演员甲:老师家访,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
涉他……”(语言、神态)
演员丙; 母亲吓得
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
声。

老师走后,母亲哭,
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
味的怨言。

(神态、语言、
动作)
演员乙:清兵卫哆
嗦着嘴唇,在屋角缩成一
团。

(神态、动作)
演员甲:走了,没注
意到葫芦。

(动作、神态)
演员丙:父亲做工回
来,听了这话,立刻抓住
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
揍了一顿,骂到:“没出
息的孩子,赶快给我滚蛋
吧。

”父亲忽然注意柱子
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
一个一个地砸碎。

(动作、
语言、神态)
演员乙:清兵卫只是
脸色发青,不敢出声。

(神
态)
其他几组侧
写镜头:(一)、老
师把在清兵卫那儿
没收来的那个葫芦,
当做脏东西似的交
给老年的校役,叫他
扔了。

校役拿了来挂
在自己那间煤污的
小屋子的柱子上。

(演员丁:动作、神
态)
(二)、约莫过
了两个月,校役恰
巧因为没钱花,想起
这葫芦,准备多少换
几个钱,就拿到附近
的古董店里去看。


董店老板横捧竖捧
地仔细瞧了半天,马
上做出一副冷淡的
神气,把葫芦向校役
一推:“要买就算五
块吧。


校暗暗吃了一
惊,可是他乖觉,连
忙扳起脸:“五块可
不卖。

”古董店老
板马上加到了十元,
可是校役还不答应,
结果是五十元成交。

校役暗暗高兴,可是
评校役怎样聪明,也
不会想到古董店老
板把这个葫芦卖给
当地的富家,价钱是
六百块。

(演员丁、
丑:神态、动作、语
言、心里)侧面显示
出清兵卫的天赋和
独到的审美力。

--开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清兵卫:痴迷热爱-------沉默执拗----------发呆哆嗦------热爱绘画,不怨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学生表演得真实到位,说明他对文章的内涵理解深刻,说明他真正明白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说明他懂得文章的写作目的: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自我感觉设计得不错,上课的效果也不错。

我上的是慢班,这堂课,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清兵卫个性被扼杀的那一节,学生们理解得非常深刻,“同学们,你们认为清兵卫个性被扼杀哪里最残酷?”我问。

“清兵卫心爱的葫芦被他爸爸一个一个敲碎那里最残酷,”最坐不稳的黄健答。

“对,那一刻,敲碎了葫芦,就敲碎清兵卫爱艺术的心,那一刻,他的心在滴血,在无声的哭泣,”我补充。

“还有哪里也体现残酷呢?”我问。

“校役和古董老板讨价还价哪一段最可恶,他们拿清兵卫心爱的艺术在讨价还价,清兵卫因被迫而一无所知,他们的狡诈与贪婪最可恶。

”学生们义愤填膺地答。

“对,这从侧面更能体现清兵卫过人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能力,而这已经被家长和老师给扼杀了,尽管这样,清兵卫仍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现在正热衷于绘画”我说。

“可是他爸爸又在那里嘀咕了,再被扼杀一次清兵卫艺术的天赋,他的一生就被毁了,可悲啊!”聪明的许强感叹到。

“老师,明天还拍电影吗?”调皮鬼黄健和黄仲涛问,“这节课我听得最有味了”
看着他们开心的笑脸,我觉得一个老师备好课多么重要,有渊博的知识与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大胆地开创性地上课是多么必要啊!因为它能让厌学的学生喜欢学习,能让厌学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这也正是国陪教学设计上所强调的,我得好好铭记我这次开创式教学的感悟,也感谢我的学生,感谢国陪,因为这所有的一切,让我在教学上收获很多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