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分析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滴定分析仪器基本操作(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

1. 滴定管

滴定管是滴定时可以准确测量滴定剂消耗体积的玻璃仪器,它是一根具有精密刻度,内径均匀的细长玻璃管,可连续的根据需要放出不同体积的液体,并能够准确读出液体体积。

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容量为50mL 和25mL,最小刻度为0.1 mL,读数可估计到0.01 mL。

滴定管分为具塞和无塞两种,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又称具塞滴定管,它的下端有玻璃旋塞开关,用来装酸性、中性与氧化性溶液,不能装碱性溶液如NaOH等。

碱性滴定管又称无塞滴定管,它的下端有一根橡皮管,中间有一个玻璃珠,用来控制溶液的流速,它用来装碱性溶液与无氧化性溶液。

滴定管的使用:

(1)使用前的准备

①洗涤:自来水→洗液→自来水→蒸馏水

②涂凡士林:活塞的大头表面和活塞槽小头的内壁

③检漏:将滴定管内装水至最高标线,夹在滴定管夹上放置2min

◆酸式滴定管用滤纸检查活塞两端和管夹是否有水渗出,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检查

一次

◆碱式滴定管,放置2min,如果漏水应更换橡皮管或大小合适的玻璃珠

④润洗:为保证滴定管内的标准溶液不被稀释,应先用标准溶液洗涤滴定管3次,每次5~10mL

⑤装液:左手拿滴定管,使滴定管倾斜,右手拿试剂瓶往滴定管中倒溶液,直至充满零刻线以上

⑥排气泡:

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时,右手拿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左手打开活塞,使溶液迅速冲走气泡。

碱式滴定管有气泡时,将橡皮塞向上弯曲,两手指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管尖喷出,排除气泡。

⑦调零点:调整液面与零刻度线相平,初读数为“0.00mL”

⑧读数:

a.读数时滴定管应竖直放置

b.注入或放出溶液时,应静置1~2min后再读数

c.初读数最好为0.00mL

d.无色或浅色溶液读弯月面最低点,视线应与弯月面水平相切

e.深色溶液应读取液面上缘最高点

f.读取时要估读一位

(2)滴定操作:将滴定管夹在右边

①酸式滴定管:活塞柄向右,左手从滴定管后向右伸出,拇指在滴定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的轻轻拿住活塞柄。

注意:不要向外用力,以免推出活塞

②碱式滴定管: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的上方,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

注意:不要捏玻璃珠下方的橡皮管,也不可使玻璃珠上下移动,否则空气进入形成气泡

③边滴边摇瓶:滴定操作可在锥形瓶或烧杯内进行。在锥形瓶中进行滴定,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锥形瓶,其余两指辅助在下侧,使瓶底离滴定台高约2~3cm,滴定管下端深入瓶口内约1cm。左手控制滴定速度,便滴加溶液,边用右手摇动锥形瓶,边滴边摇配合好(3)滴定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滴定时,最好每次都从0.00 mL开始

②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不能任溶液自流

③摇瓶时,应转动腕关节,使溶液向同一方向旋转(左旋、右旋均可)。不能前后振动,以免溶液溅出。摇动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一定要使溶液旋转出现一个漩涡,不能摇得太慢,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④滴定时,要注意观察滴落点周围颜色变化,不要去看滴定管上的刻度变化

⑤滴定速度控制方面

连续滴加:开始可稍快,呈“见滴成线”,这时为10 mL/min,即每秒3~4滴左右。注意不能滴成“水线”,这样,滴定速度太快

间隔滴加:接近终点时,应改为一滴一滴的加入,即加一滴摇几下,再加再摇

半滴滴加:最后是每加半滴,摇几下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使一滴悬而不落,沿器壁流入瓶内,并用蒸馏水冲洗瓶颈内壁,再充分摇匀

⑥半滴的控制和吹洗:

用酸管时,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

对于碱管,加上半滴溶液时,应先松开拇指和食指,将悬挂的半滴溶液沾在锥形瓶内壁上,再放开无名指和小指,这样可避免出口管尖出现气泡。

滴入半滴溶液时,也可采用倾斜锥形瓶的方法,将附于壁上的溶液涮至瓶中,这样可以避免吹洗次数太多,造成被滴物过度稀释

2. 容量瓶

容量瓶是常用的测量所能容纳液体体积的量入式玻璃量器,主要用途是配制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或定量地稀释溶液。常见的规格有10、25、50、100、250、500、1000mL 。

(1)检验瓶塞是否漏水;

(2)检查标度刻线位置距离瓶口是否太近;

(3)固定瓶塞

(4)洗涤:用洗涤剂水浸泡、自来水冲净、蒸馏水润洗干净。

(5)配制溶液:

(6)不宜长期保存试剂溶液

(7)使用完毕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3. 移液管和吸量管

移液管是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溶液的量出式玻璃量器。中间膨大部分标有它的容积和标定时的温度,管颈上部刻有一标线,此标线的位置是由放出纯水的体积所决定的。常见的规格有2、5、10、25、50、100mL。

吸量管的全称是分度吸量管,是具有分度线的量出式玻璃量器,可以移取不同体积的溶液,它一般只用于量取小体积的溶液,常见的规格有1、2、5、10、25mL。吸量管吸取溶液的准确度不如移液管

使用方法:

(1)洗涤:洗液浸泡,自来水冲净,蒸馏水润洗;

(2)润洗:移取溶液前,用滤纸将尖端内外的水除去,然后用待移取的溶液将移液管润洗三次,润洗过的溶液应从尖口放出,弃去;

(3)移液:将管插入液面以下1~2 cm深度,边吸溶液边下移移液管,管内不能进气泡,先把洗耳球内空气压出,再紧插在管口上;

(4)放液:

容器倾斜,移液管垂直,管尖接触内壁,溶液全部流出后,再停留15s。

注意:留在管口的液体不要吹出,移液管和吸量管在实验中应与溶液一一对应,不应串用移液管使用后,应洗净放在移液管架上。

实验二电子天平的使用

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取下天平罩,叠好,放于天平上。

(2)接通电源,预热30min。

(3)检查天平盘内是否干净,必要的话予以清扫。

检查天平是否水平,若不水平,调节底座螺丝,使气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4)轻按“ON”键,电子进行自检,最后显示“0.0000g”。

置容器于称盘上,显示出容器质量。(5)轻按“TAR”清零、去皮键,随即出现全零状态,容器质量显示值已去除,

即去皮重。(6)放置被称物于容器中,这时显示值即为被称物的质量值。

(7)称量完毕,记录数据,填写使用记录。

注意事项:

1)电子天平在安装之后、称量之前必须校准。

2)开机后预热至少30min以上。

3)使用时动作轻缓,经常检查水平是否改变。

4)每隔一段时间通电一次。

2.称量试样的方法

(1)直接称量法

用于称量物体或者洁净干燥的不易潮解或升华的固体试样的质量。如称量某小烧杯的质量:关好天平门,按TAR键清零。打开天平左门,将小烧杯放入托盘中央,关闭天平门,待稳定后读数。记录后打开左门,取出烧杯,关好天平门。

(2)固定质量称量法

又称增量法,用于称量某一固定质量的试剂或试样。这种称量操作的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或小颗粒(最小颗粒应小于0.1mg)样品,以便精确调节其质量。

(3)递减称量法

又称减量法。用于称量一定范围内的样品和试剂。主要针对易挥发、易吸水、易氧化和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物质。

用滤纸条从干燥器中取出称量瓶,用纸片夹住瓶盖柄打开瓶盖,用牛角匙加入适量试样(多于所需总量,但不超过称量甁容积的三分之二),盖上瓶盖,置入天平中,显示稳定后,按TAR键清零。用滤纸条取出称量瓶,在接收器的上方倾斜瓶身,用瓶盖轻击瓶口使试样缓缓落入接收器中。当估计试样接近所需量(0.3g或约三分之一)时,继续用瓶盖轻击瓶口,同时将瓶身缓缓竖直,用瓶盖敲击瓶口上部,使粘于瓶口的试样落入瓶中,盖好瓶盖。将称量瓶放入天平,显示的质量减少量即为试样质量。

若敲出质量多于所需质量时,则需重称,已取出试样不能收回,须弃去。

实验三 0.1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实验原理

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标定反应为:

指示剂可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或甲基橙。临近终点时应将溶液煮沸除去。

二、标定操作步骤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无水0.15~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溶解,加甲基橙指示剂2~3滴,用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临近终点时,可将溶液煮沸除去,冷却后继续滴定)。

平行标定三次,计算溶液浓度。

三、结果计算

盐酸溶液的标定

式中——盐酸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

V——标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52.99——的摩尔质量。

实验四 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比较法)

一、标定原理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

二、操作步骤

1.将洗净的碱式滴定管用0.1NaOH溶液润洗3次。

2.将0.1NaOH溶液直接倒入碱式滴定管“0.00”刻度线以上。

3.排除尖嘴管和橡胶管内的气泡,将液面调至零位。

4.向盛有25mLHCl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1~2滴0.1%的酚酞指示剂。

5.用NaOH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HCl溶液至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红色并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

6.读取滴定管中的液面体积并记录。

7.再滴加半滴NaOH溶液,若溶液的红色加深,则证明上面的终点判断正确。

8.反复进行上述操作达到能准确判断终点,每次消耗的NaOH体积相差不超过0.02mL,并能准确判断终点。

三、结果计算

式中——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实际浓度

V1——盐酸标准溶液体积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五烧碱中NaOH和Na2CO3的含量测定

一、实验原理

试样溶液中先加入氯化钡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沉淀,加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式如下: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或甲基橙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总和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则可测得碳酸钠含量。

二、操作步骤

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已知质量干燥,洁净的称量瓶迅速从样品中移取固体氢氧化钠25g左右(精确至0.1m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不含二氧化碳的水进行溶解,用自来水冲洗锥形瓶外壁进行冷却。将试样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

2.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分别量取试样溶液10mL试样溶液,注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95mL无CO2水,再加入5mL40%的氯化钡溶液,摇匀,放置15min。

3.滴定

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恰好消失,即为第一终点。记录下消耗滴定的体积为。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2滴,滴定至溶液呈橙红色,保持30s不退色,即为第二终点,读书为V2。

三、结果计算

以小数表示的氢氧化钠含量

=

式中C——标准溶液的浓度,

——氢氧化钠含量测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样品的质量,g;

0.0400——与1.00mL的盐酸[=1.000]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氢氧化钠质量。以小数表示的碳酸钠含量

=

式中 C——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氢氧化钠含量测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碳酸钠含量测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试样的质量,g;

0.05299——与1.00mL的盐酸[=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碳酸钠的质量。

实验六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标定原理

在pH=10时,基准物氧化锌与铬黑T指示剂发生如下反应:

Zn2+ + HIn2- ==== ZnIn- + H+

(蓝色)(红色)

用EDTA溶液滴定氧化锌基准试剂,当溶液由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显示终点的反应为:

ZnIn- + H2Y2- ==== ZnY2- + HIn2- + H+

(红色)(蓝色)

根据称取的氧化锌基准物的质量和消耗的EDTA的体积可以计算出EDTA浓度。

2.操作步骤(0.01mol/L EDTA的标定)

㈠称取基准试剂

①试剂的准备:取800℃灼烧至恒重的氧化锌基准物约5g,置于称量瓶中;

②称量:在分析天平上用差减法称取0.2g氧化锌基准物,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的烧杯中,记录。

㈡基准物的溶解、处理

用25mL量杯取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25mL溶解氧化锌,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待用。

用25mL移液管于容量瓶中移取25mL锌标准溶液放入300mL锥形瓶,加蒸馏水50mL,用滴管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氨水溶液,至开始析出氢氧化锌沉淀,再用10mL量杯加入pH=10.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10mL,混匀待滴。

㈢滴定(平行测定三次)

①滴定管的准备:50mL无色酸式滴定管,装入EDTA溶液。

②滴定操作:滴加铬黑T指示剂5滴,用EDTA溶液滴定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作空白试验)。

③读数、记录

㈣结束工作洗涤、整理仪器

3.结果计算

式中,c(EDTA)——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 ——基准氧化锌质量,g;

V1——滴定试验中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中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mL;

81.38——基准氧化锌的摩尔质量,g/mol。

实验七水中钙离子的测定

一、测定原理

在pH为10~13时,水中的Ca2+与钙-羧酸指示剂有如下反应:

Ca2+ + In2- ==== CaIn

(蓝色)(红色)

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为终点,反应为:

CaIn + H2Y2- ==== CaY2- + In2- + 2H+

(红色)(蓝色)

根据滴定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所取水样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水中Ca2+的含量。

二、操作步骤

1.试液的量取

用50mL移液管移取50mL水样于300mL锥形瓶中。

2.试液的处理

用5mL量杯量取体积比浓度为1+1的硫酸溶液1mL加入试液锥形瓶中,再用另一个量杯量取质量浓度为40g/L的过硫酸钾溶液5mL加入混匀,加热煮沸至近干(使有机磷系列物质氧化以清除对测定的干扰)。

取下冷却至室温,用量杯加50mL蒸馏水稀释,用5mL量杯取体积比浓度为1+2的三乙醇胺溶液3mL加入锥形瓶中,再用10mL量杯取质量浓度为200g/L的KOH溶液7mL,加入混匀待滴。

3.滴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