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大胆采取了俗称“印钞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由日本央行2001年提出的,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全球经济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的任何决策都会对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制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必将对全球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使市场利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促使银行放贷,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另一方面却埋下通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或许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滞涨,而且还会导致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刺激本国出口的同时,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势,产生贸易摩擦等等。对于美国这种世界经济霸主而言,实施这种激进的政策对其本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有助于美国经济尽快走上复苏之路

美联储此次大胆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初衷在于压低抵押贷款和其他消费者贷款的利率,刺激支出以帮助振兴美国经济。对于此次巨额购债计划能否帮助美国摆脱7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当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至少从理论上来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

美联储此次购债计划包括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政府债券、7500亿美元的由“两房”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最高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美联储收购美国国债将推高国债价格,压低收益率,有助于长期利率水平走低。相应地,由于许多贷款和证券资产的利率都以美国国债为基准,还会带动其他各类利率回落,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另外,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能否复苏是美国经济能否走出衰退的关键。美联储购买“两房”担保的房产抵押债券,将直接推低抵押贷款利率。受美联储巨额购债计划影响,3月20日,由“两房”发行的抵押贷款为支持的抵押贷款收益率下跌至两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美联储的购债计划可能将在很短时间内将新贷款的利率推低至历史新低,从而吸引购房者重新进入市场,促使房地产市场尽快复苏,从而稳定美国经济。

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埋下全球通胀隐患

美联储宣布开动印钞机,向市场巨额注资后,市场最为担心的是美联储此举将导致美元走软、商品价格上涨,埋下全球通胀的隐患。

受美联储巨额注资计划影响,近日,美元指数从高位快速回落,同时受美元贬值影响,原油、黄金和有色金属价格暴涨。由于世界主要商品定价均以美元为基准,美元贬值或将引发新一轮资源价格上涨,这虽然会使得世界通缩局面缓和,但也埋下了通胀的种子,而且,如果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未能使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经济不景气或将导致出现滞涨现象。

另外,当美联储大举发行货币后,其它国家也不愿意看到本国货币大规模针对美元升值,反过来促使其他国家央行扩大货币的发行,以至于整个资产的价格会逐步上升。近期,英国、日本等国央行已经先后

宣布在二级市场购买大量本国国债,这意味着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开始奉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可能随之而来。

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恶化相关贸易体的经济形势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会导致美元走软,其后果除了促进商品价格上涨外,还将导致其他货币针对美元大幅升值。事实上,美联储宣布巨额注资计划当日,世界主要货币就针对美元大幅升值,其中欧元升值3.5%,日元升值2.4%,英镑升值1.6%,加元升值1.7%。这将削弱相关贸易体对美国的出口能力,尤其对于那些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而言,美联储此举将对其造成雪上加霜的打击,并有可能引发贸易摩擦。

4.美联储大举购债降低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价值

虽然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但是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元独一无二的国际地位,美债一度因避险功能而大受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的外汇资产中,美国国债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将推升美国国债价格,降低其收益率,3月18日当日,美国基准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就从3.01%骤降至2.5%,创1981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将导致相应持债国家的外汇资产存在巨大的贬值风险。

对于美国而言,美元贬值和国债收益率降低都将可能导致巨额外资从美国流出,对于当前仍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美国经济而言,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427]夏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分析 崔健.吉林大学,2013. 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扭转经济颓势,美国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2年9月再次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并于同年12月加码。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事实证明其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本文通过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尤其是对中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合理预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抓大放小,逐层细化。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最新整理,史上最全:美国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解读及对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影响

一、前三次量化宽松是什么?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1、QE1的内容 QE1背景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但结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QE1的实施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FOMC召开会议,决定美联储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将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亿美元。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 QE1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QE1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黄金、原油的影响 GDP:自首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对提振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GDP环比年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一路上扬。 股指: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美国标准普洱500指数从2009年3月底的797.87点升至2010年4月底的1186.69点左右,涨幅超过48.7%。 就业率:美国自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从上表中显示的失业率来看,短期和长期内失业率均未有明显改善,不降反增。尤其是2009年4月到5月短短一个月间,失业率从8.9%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嘹望 目 73 主持人:张 林 着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国经济 复苏迹象显现,美联储正考虑逐 步退出危机期间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将会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的政策调整,降低这种变动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发生逆转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贬值趋势。美元走弱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2009年3月下旬以来,境内外远期市场人民币逐步走强。10月20日1年期人民币预期升值幅度一度接近2.5%和4.0%的年内最高点,至10月末分别回落至0.8%和2.6%。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流入中国的态势。按照错误与遗漏的方法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额为228亿美元;按照残差法的测算,这一数字达452亿美元。 未来一段时间里,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仍将延续。首先,随着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去杠杠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其次,在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企稳回暖。发达国家在2010年上半年仍将处于重建库存的阶段,中国出口有望稳步回升,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将快于其他国家。再者,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倒 挂的局面仍将维持。最后,美联储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削弱美元长期信用,全球金融 市场企稳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作用下 降。 然而,随着美国经济步入持续复苏轨 道,通货膨胀预期将会抬头,美联储必将 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而推升美 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这将使使部分套 利交易平仓和美元走强,一些投机性资金 将流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波动,给中 国的金融稳定带来威胁。上世纪90年代初 期,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因经济陷入衰退而 大幅下调利率,导致1991~1995年的美元 贬值和日元套利交易兴起。而同期东亚国 家利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短期国际资 本纷纷流入东亚国家,助推这些国家的资 产泡沫。1994年初美国启动加息周期, 1995年初美元止跌回升,加上随后美国因 IT革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资金开始 流出东亚国家,导致东亚国家的泡沫破裂 并爆发金融危机。 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 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 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 来,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幅度都发生了 明显变化。然而,从2008年7月~2009年 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 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 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 汇率保持升值,人民币重归盯住美元的汇 率制度。2009年3月下旬,美国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 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 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 工具的需求大大减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 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 势,使得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根据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09年前3个月,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升 值4.09%和2.92%,此后人民币汇率随美 元走弱,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 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 7.67%。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 景下,人民币将再次陷入缓慢升值还是大 幅升值的尴尬选择。如果采取大幅升值策 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 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大幅升值以后 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 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投机性资金流入。无 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 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如果采取慢速升 值,货币当局需要面对投机性资金流入、 资产价格泡沫浮现和通胀预期升温带来的 严重挑战。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环 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出口尚未得到实质 性恢复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很 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不变。其后,当 确信中国出口好转和经济持续复苏后,人 民币进入温和、渐进和可控的升值通道。 一旦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 策,美元贬值的趋势将出现反转。根据历 史经验,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启动往往带来 美元的走强。1994年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迅 速从3%开始升息,并在1995年中期维持 在6%左右的高位后,美元指数迅速上升。 2004年中期美联储开始加息,到2005年 12月13日共加息8次,美元对欧元、日元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谭小芬 随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学号Y07030039000001 姓名简春涛 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2010 年 6 月30 日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 Title Exchange rate undulation to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 Department / School Distance Education Specialty(choose one)International Trad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chuntao jian Student ID No. XXXXXXXXX

Thesis Advisor Grade XXXX Date XXXXX 论文审题表 选题研究 课题 汇率波动的影响 题 目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选题 说明 论 文 要 点 本文论述了影响汇率波动 的因素包括:国际收支,利率和 通货膨胀等。汇率波动对货币政 策作用的影响表现在:影响货币 供应量,中央银行的产出,利率 和国际金融业务等。分析得出这 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抵消其负面 影响。

研 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研究基础针对当前国内外的金融状况,以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进行论述,分析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定题 题 目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指导 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V AR脉冲响应图的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选取1990-2009年的实际GDP、实际货币供给量M1、实际利率R的经验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到了各个变量对于GDP变化的贡献率。最后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经济带来影响,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实体经济本身的结论。 关键词:货币政策,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一、理论回顾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都承认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但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地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的传递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二是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即利率弹性途径( 赵晓雷,1999.10)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当货币的供给

量增加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供给相对过剩,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利率变动是由市场调节的,它与货币供给量呈反方向变动。但在我国可以利用政策手段,直接调整利率或投资,同样可以达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货币供给量、利率和投资分别给一个冲击都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上下波动。货币学派也强调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学派的理论可以简单地用一个货币交易方程式表述:MV= PY,公式中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 代表货币供给量,P 代表价格水平,Y 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货币学派认为,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但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根据货币学派的新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可以具有轻微变动,V的变化导致了GDP 随之变化。 凯恩斯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观点虽有所不同,但都承认货币供给量对GDP 的影响,认为货币冲击是诱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大多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与应对建议略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与应对建议略述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美国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借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美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必然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应对建议 经融危机的出现使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国为稳定经济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期望以此来刺激国内经济。货币政策也开始出现变动,为更好的应对危机,央行不断降息,直到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不得不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一、什么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为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以此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鼓励开销和借贷,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增印钞票。量化是指增加货币的发

行量,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央行收购有价证券的同时,新发行的货币便投入到了私有银行体系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且周期较长,一般不会轻易采用,一旦采用便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在实行多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一)带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美元在持续抛售的前提下,必然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CRB指数可以直接反映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该数据可以成为判断通胀的重要依据。从2010年起,美国黄金期货价格最高上涨率为3.4%,相当于1400美元,原油价格涨幅接近3%,金属和粮食产品也呈现出明显的涨幅。2011年粮食和金属原料市场价格依然呈上涨趋势,石油市场在美元贬值和国际游资的压力下,价格已几连涨,更创下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在逐渐复苏会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石油、金属等价格必然会根据美国的经济情况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 (二)埋下了通货膨胀的隐患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工商管理硕士(MBA)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论文 ESSAY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与政策 Course Name 教师姓名 Name of Teacher 报告题目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Case Report Title 学生学号MB1008124 Student Number 学生姓名张玮 Name of Student 2011年05月04日 成绩教师签字 Score Signature

摘要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2点,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了其成立98年以来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伯南克宣布将于2011年6月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表态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小。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和贬值、美元贬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加剧希腊、冰岛等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 对于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大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加剧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负责程度、直接加重国内制造业和对外出口贸易企业的成本负担、对中国现有通货膨胀的输入型影响、热钱进出中国对中国资产市场价格和稳定的影响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对中国的潜在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 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 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范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 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1.认识时滞。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决策时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操作时滞。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调整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或力度,需通过操作变量的反应,传导到中介变量。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政策工具,都要通过操作变量的变动来影响中介变量而产生效果。而政策是否能够生效,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以及金融市场对央行政策的敏感程度。2.市场时滞。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率的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或者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经由消费的收入弹性产生效应。不仅企业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私人部门对货币收入的变动作出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各种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作用力度大小不等,社会经济过程对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反应也是具有弹性的。因此,中介变量的变动是否最终能够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还取决于调控对象的反应程度。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浅析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在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健;影响:发展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二、采取货币政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目标 1.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但需指出的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摘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现,极大的拓宽了中央银行政策工具和政策的操作空间,是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一种极大创新。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文献,本文将在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述,在得出一些结论的同时也提出新形势下仍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传导渠道;实施效果;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分析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及其含义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以量化宽松为特点,主要通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包括中长期国债等中长期资产的措施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具体而言,就是中央银行在经济持续低迷、银行信贷量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通过大量印制钞票并用于购买国债等方式,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一种货币政策。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自2001年日本首次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各国的专家和学者们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综合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包含以下3个角度: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三条渠道分析 针对这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来产生作用,各国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大量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三大渠道: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投资组合调整传导渠道和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形成的财政支出扩张渠道三种。 1、低利率预期引导下的利率传导渠道 在危机期间,增强人们对政策和经济前景的信心是极其重要的,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起到作用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是否具有可信度。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国家都会进行积极的预期管理,通过强化公众预期来提升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一般通过发表利率声明、官员公开讲话或者暗示等途径向公众传递一种信息——“只要通缩风险持续存在,或者通货膨胀率显著低于目标,就将维持低利率”。以此引导人们产生低利率水平的预期,从而降低长期利率,以此来影响资产价格,提高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 Krugman于1998年就曾在其关于“预期管理”的著作中提出:当名义市场利率将至零时,能够影响私人部门关于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就会变得很重要。并指出即使名义市场利率接近零下界时,中央银行仍然可以通过提高未来通货膨胀率预期的方法来提高现阶段的产出水平。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最近央行突然宣布加息,这次加息行动是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央行刚刚宣布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后采取的相反行动,就显得很不寻常,因为这预示着宽松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开始退出,这反映出我们对目前与未来国际经济走势判断,如果不是乐观,至少也是积极的。在发达国家放松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个人希望这不是安排宏观刺激政策开始退出的主要指导思想。因为我一直担心美国与世界经济会遭遇二次探底,而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其根本用意是绸缪即将来临的新的大危机。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 美联储在9月初就宣布了要实施第二轮的货币刺激政策,紧接着在不到一周时间内,奥巴马政府也宣布了基于第二轮政府刺激政策的3000亿美元的减税方案和500亿美元的基础减税投资计划。在美国经济仍处在复苏轨道之中的时候,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当局为何要急于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显然是因为美国经济即将爆发新的大危机,美国宏观调控当局在未雨绸缪。美国与世界的这场危机都没有过去,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在次债危机爆发后所形成的庞大有毒资产并没有得到处理,而只是被掩盖和冷冻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推迟矛盾的爆发期,以及为解决矛盾争取到时间。 美元量化宽松带来的资金,大部分会通过美国金融投资体系流入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国家套利。尤其是在目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传统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之中,加息抑制经济过热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主要任务。如何采取措施更为有效地区分外商直接投资和热钱流入成为时下外汇管理政策的焦点。 11月3日,美联储推出一个新的国债收购计划,其目的在于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加快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美国的央行将把数千亿新鲜印制的美元注入到整个世界经济当中。美国国债收购计划的推出,印证了此前业内对美联储将实施量化宽松的预测。 量化宽松带来的美元贬值效应对降低美国债务负担水平不无裨益。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预计2010年美国国债余额将达到13.6万亿美元,占GDP的93%。奥巴马政府历来将缩减债务压力作为主要的施政纲领之一,借量化宽松之际,通过通胀贬值降低实际债务负担是一条有效的措施,甚至有国外相关机构预测通过贬值可以降低实际债务负担达5-10%左右。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10月30日在纽约表示,美联储计划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将加剧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由于正处于去杠杆化之中,美国经济并不能吸收新一轮量化宽松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投资者将会配置更多的新兴经济体高回报资产。而对于中国等国家,这意味这大量外部资金流入,对实体经济将是巨大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背景下,海外资本流入不断升温。2010年2月至10月底,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专门开展了新一轮应对和打击“热钱”行动。10月28日,外管局点名通报了6家银行的9个分支机构的违规办理外汇业务,这一做法实属罕见。外管局表示,当前违规流入的“热钱”多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呈现多点式、渗透的特点。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童道驰在同一年会上也表示,非常担心美联储量化宽松,会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简析及应对政策

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翁 美国的货币量化政策即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为“无中生有”创造出制定金额货币,也被简称为间接增印钞票。“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是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 美国从雷曼银行倒闭后,从08年9月到2012年12月先后进行了四轮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累计印出逾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货币的供给大于,美元贬值无疑。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中国受其波及在所难免,而且中国处于政治、经济原因,当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元外汇超过万亿。在种种情况下,中国的苦境大概昭然。 美国货币量化宽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有一下三方面 1.美元贬值,导致中国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在无故缩水,损失重大。 2.人民币被迫升值,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受到严重打击。 3.大宗商品因为美元过多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而价格上升(其中以原油为代表),而中国 发展建设中对此有十分倚重,进口价格上升,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处境堪忧。 注 传导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⑴从贸易差额角度分析:美国大量发放货币→美元贬值→美国国内物价上涨→中国进口 减少→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减少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不知道到底是进口减少的多还是出口减少的多,所以对于经常账户到底是出现顺差还是逆差是不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中国这个对外贸依赖性极高的国家来说经济肯定会受到消极影响的 ⑵从债券角度看:美国大量发行货币→美元贬值→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资产缩水→中国 损失巨大 ⑶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的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实施量化货币政策→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人们消费欲望不强,对经济预期不强→过多的货币追逐不足的商品→出现滞涨现象→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影响 美国的流氓政策无疑使中国经济前景不甚乐观,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有所影响的。中国顺时推出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11年起又推行“稳健”的政策,其中也很多值得解读的地方。 (1)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实行低利率政策,减轻企业贷款,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大动作是降息。11月下旬人民 币存贷款利率下降1.08%,是十年来罕见的猛烈的货币政策动作, 体现出政策当局对未来宏观经济下行的担懮。正如降温的政策效应 需要累积一样,升温政策要将企业与居民的情绪点燃,同样需要时 间的积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续加温。因此,市场与政策的博弈过程中,降息的预期仍然会持续。第二个大动作是放开信贷额度。伴积极财 政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也 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从而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出现的『枯 萎病』。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 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对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因此,以积极财政政策来抵消外需萎缩,4 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将从生产第一部类入手,这种需求必须有配套资 金的支持。笔者预期,从今年冬天开始的以高速铁路为中心的固定 资产投资,不仅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续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这必然形成对货币信贷额度的冲动性需求。全球性金融危机经 济衰退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面积滑坡,迫使政 府在结构调整没有完成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 扩大的信贷规模,将直接持续地为上游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中国经济有可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性力量的强力促成下迅 速摆脱『危机』的压力,但最终需求因为外贸和内需不足而迫使经 济再次回落,从而形成相对的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资料过剩,这种 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效益保证,最终迫使银行以商业利益为目 标而收缩信贷。这种预期的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走 出一个W底。换句话说,在中国经济已经高度介入全球经济循环时,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还会受到国际力量的消极影响,为了抵消这种消 极影响,货币政策上就得运用汇率工具了。 由此而来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三个大动作就该是人民币主动或者变相贬值了。当前,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为相关企业出 口提供政策性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政性的货币贬值,但出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注资、贷款、定期拍卖、资产置换、短期资产购买等量化宽松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2009年,美国在采取降息以及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刺激经济未果的情况下,采取直接购买本国长期国债的非常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此达到为财政赤字融资和降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经济的目的。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美国继续实行美元泛滥的举措,为的是稀释各国对美债权。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美元贬值预期将继续持续或者加速。美国政府的此种极端救市措施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并将对全球政治、经济、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又宣布长期维持0~0.25%的超低基准利率不变,并表示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到2011年第二个季度之前以每月750亿美元的规模总计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但将根据经济形势对购买规模进行调整。包括美联储现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期回笼资金再投资计划在内,FED预计将购买8500—9000亿美元的国债。这就是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再加上美元的低利率政策,美元的贬值已成为中长期趋势。相对而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相对较快,而且伴随国内通胀水平的进一步加剧,中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扩大。所有这些因素都吸引着以逐利为目的的国际热钱通过各种形式加速流入中国。大量热钱的流入,一方面会不断冲击国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物价水平上涨和滋生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给我国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2、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主要购买国和持有国。而且,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只要美元依然占据最主要国际货币的霸主地位,这种情况在今后一、二十年乃至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 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在利率已经降到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大规模投放货币,运用非常规的手段来遏制通货紧缩导致的市场恐慌,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11月初,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向市场大量注入货币。无疑,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并会干扰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 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和动机 1.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成效不佳 在金融危机中倡导改革的奥巴马入主白宫后实施了一系列新政,诸如推行惠及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无力偿还房贷家庭的住房清收率;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为了刺激银行放贷,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货币供给增加能否刺激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和个人是否有增加投资和消费的需求。由于美国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增长的引擎依赖于消费,居民对经济前景比较悲观,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导致制造业和服

务业在低谷徘徊,银行贷款意愿低迷,失业率在9.6%左右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乏力。 2.奥巴马政府为争取连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对美国的经济前景表示悲观,将2010年和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下调至2.6%和2.3%。奥巴马的智囊团并没有带来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奇迹,美国选民对“蜗牛”般的经济复苏大为失望,执政的民主党在2010年11月2日的中期选举中失败,丢掉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奥巴马政府认识到实现经济复苏已成为其挽回政治败局、实现连任的重要前提,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成为美国政府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就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二天,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2011年6月底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预计每月购进750亿美元,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3.促进美国经济稳步回升 美国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对遏制经济下滑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旨在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刺激消费这一美国经济的引擎,从三个方面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第一,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处理和消化次贷危机遗留的不良贷款,不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正常贷款;第二,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打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问过程 (1)货币政策时滞的构成 ①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问,它又分为两个阶段:a.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距,称为认识时滞;b.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问,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判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 ②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主要取决于客观的经济与金融条件。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a.操作时滞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间目标发生作用的时距:b.市场时滞是指从中问目标发生反应到其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 (2)时滞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一般说来,时滞短,则政策见效快,也便于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但相对来说,时滞长短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时滞是否稳定可预测。如果时滞不稳定,难以预测,那么,即使货币政策措施是正确的,出台的时机也合适,但货币政策可能会在错误的时点上生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2.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如果不稳定,难以预测,则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可能被削弱,而且货币政策可能会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根源。这是因为,社会总需求从流虽上看,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支出总量,它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难于预测的波动不定的量,那么,即使中央银行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调节货币供应量,也难以使总需求和GDP达到预期的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当一项政策措施出台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立即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而且很少有时滞。而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具有抵消性作用的对策,货币当局的政策可能归于无效。不过,实际情况是,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有个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仍会部分有效。 4.其他经济政治因索的影响 (1)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要保持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在这段时问内,如果经济出现某此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 (2)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压力。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阶层、集团、部门或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此主体会作出强烈反应,形成压力,迫使货币政策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