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圆周角的概念,理解掌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周角定理证明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圆周角概念及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

认识圆周角定理需分三种情况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指导探索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

当角的顶点在圆心时,就是圆心角.这时角与圆两种不同的图形产生了联系,在圆中还有比较特殊的点吗?如果有,把这样的点作为角的顶点,会是怎样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圆周角的概念(观察圆心角的顶点的变化,导出圆周角的概念)

(1)(2)(3)

图(3)中的∠BAC,顶点在什么位置?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圆周角.

1.强调两个要点: (1)角的顶点在圆上;(2)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跟踪训练: 判断下列图示中,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证一证

1.当圆心O 在圆周角∠ABC 的一边BC 上时,圆周角∠ABC 与圆心角∠AOC 的大小关系. 解:∠ABC =

1

2

∠AOC .理由是: ∵ ∠AOC 是△ABO 的外角,

∴∠AOC =∠ABO +∠BAO . ∵OA =OB , ∴∠ABO =∠BAO . ∴∠AOC =2∠ABO . 即∠ABC =

1

2

∠AOC . 2.如果∠ABC 的两边都不经过圆心(如下图),结果会怎样?特殊情况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吗?能否将下

图中的两种情况分别转化成上图中的情况去解决吗?(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如图(1),点O 在∠ABC 内部时,只要作出直径BD , 将这个角转化为上述情况的两个角的和即可证出. (体现“分”的数学思想)

由1的结论可知:∠ABD =

12∠AOD ,∠CBD =1

2

∠COD ,

∴∠ABD +∠CBD =12 (∠AOD +∠COD ),即∠ABC =1

2

∠AOC .

在图(2)中,当点O 在∠ABC 外部时,仍然是作出直径BD , 将这个角转化成上述情形的两个角的差即可证出. (体现“补”的数学思想) 由1的结论可知:∠ABD =

12∠AOD ,∠CBD =1

2

∠COD .

∴∠ABD -∠CBD =

12 (∠AOD -∠COD ),即∠ABC =1

2

∠AOC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提问: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老师提示:圆周角定理是承上启下的知识点,要予以重视.

如图1,圆中一段AC 对着许多个圆周角,这些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如图2,圆中AB =EF ,那么∠C 和∠G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如图2,圆中∠C =∠G , 那么AB 与EF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图1 图2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

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实际应用:

当球员在B ,D ,E 处射门时,他所处的位置对球门AC

分别形成三个张角∠ABC , ∠ADC ,∠AEC .这三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定理的应用 例题分析:

如图: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AOB =2∠BOC . 求证:∠ACB =2∠BAC . 证明:∵∠AOB =2∠ACB ,∠BOC =2∠B AC . 又∵∠AOB =2∠BOC , ∴ 2∠ACB =2×2∠BAC , ∴∠ACB =2∠BAC .

总结规律:解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要准确找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然后再灵活运用圆周角定理.

练一练:

C

A

E

C

1.如图,在⊙O 上中, ∠BOC = 50°求∠BAC 的大小.

2.如图,哪个角与 ∠BAC 相等?你还能找到哪些相等的角? 3.指出图中的圆周角.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三、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

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二)在学习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渗透了“特殊到一般”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四、拓展延伸

圆外角:顶点在圆外,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

如下图中,∠DPB 是圆外角,那么∠DPB 的度数与它所夹的两段弧BD 和AC 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1.你的结论: ________;2.证明你的结论. 1.圆外角等于它所夹弧的度数差的一半. 2.证明:边结BC . 五、布置作业

P 80习题3.4 第1, 2题

P

D

B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圆周角定理几个推论的内容;并了解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会熟练运用推论与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推论过程中,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等环节,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教学方法

指导探索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它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二、探索新知:

探索三:圆周角与直径的关系

1.如图(1),BC 是⊙O 的直径,A 是⊙O 上任一点,你能确定∠BAC 的度数吗? 2.如图(2),圆周角∠BAC =90o,弦BC 经过圆心O 吗?为什么?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探索二:圆内接四边形与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四边形ABCD 四个顶点都在⊙O 上,

图1

B

C

图2

B

C

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圆内接四边形, 这个圆叫做四边形的外接圆.

如图A ,B ,C ,D ,是⊙O 上的四点,AC 为⊙O 的直径,则∠BAD 与∠BCD 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80BAD BCD ∠+∠=?

如图A ,B ,C ,D ,是⊙O 上四点,点C 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BAD 与∠BCD 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成立.连结AO ,AD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应用:如图∠DCE 是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一个外角,则∠A 与∠DC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A =∠DCE

例题分析: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D 是弦,延长BD 到C ,使DC=BD ,AC 与AB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析:AC=AB 如图连接AD .

∵AB 是⊙O 的直径,∴∠ADB =90° ∵DC=BD ,∴AC=AB 练一练:

1.如图,⊙O 的直径AB =10cm ,C 为⊙O 上的一点,∠ABC =30°,求AC 的长.

A

A

C

B

2.小明想用直角尺检查某些工件是否恰好为半圆形.根据下图,你能判断哪个是半圆形?为什么?

3.△ABC中,∠A=30°,∠C=90°,作△ABC的外接圆.如图,若弧AB的长为12 cm,那么弧AC的长是()A.10cm B.9cm C.8cm D.6cm

三、课堂小结

1.要理解好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2.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圆中的常用方法.引辅助线的方法:

(1)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

(2)构造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3.要多观察图形,善于识别圆周角与圆心角,构造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4.圆周角定理建立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而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又存在等量关系,因此,圆中的角(圆周角和圆心角)、弦、弧等的相等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但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以圆心角、弧为桥梁.如由弦相等只能得弧或圆心角相等,不能直接得圆周角相等.

四、拓展延伸

P81第4题

船在航行过程中,船长常常通过测定角度来确定是否会遇到暗礁.如图,A,B表示灯塔,暗礁分布在经过A,B两点的一个圆形区域内,C表示一个危险临界点,∠ACB就是“危险角”,当船与两个灯塔的夹角大于“危险角”时,就有可能触礁.

(1)当船与两个灯塔的夹角∠α大于“危险角”时,船位于哪个区域?为什么?

(2)当船与两个灯塔的夹角∠α小于“危险角”时,船位于哪个区域?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P83习题3.5 第1,2,3 题

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 圆周角最初叫詹妮特角(Jeanit),因为它的顶点在圆周上,于是就将其更名为圆周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 课题圆周角课型新授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掌握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的性质,并能运用此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周角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性质学习 教学难点圆周角性质的应用 相关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二级备课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如图,在⊙O中,△ABC是 等边三角形,AD是直径,

则∠ADB=°,∠DAB=°. 2.如图,AB是⊙O的直径,若AB=AC,求证:BD=CD. 第2题 1.如图,点A、B、C、D在⊙O上,若∠BAC=40°,则 (1)∠BOC=°,理由是; ( 第1题 2.如图,在△ABC中,OA=OB=OC,则∠ACB=°.知知识梳理 1.两条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级备课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1)这里所对的角、90°的角必须是圆周角;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在圆的有关问题中经常遇到,同学们要高度重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如图,A、B、E、C四点都在⊙O上,AD是△ABC的高,∠CAD =∠EAB,AE是⊙O的直径吗为什么 【解析】利用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如 1.如图,BC是⊙O的直径,它所对的圆周角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法)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详案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秭归县郭家坝中学颜昭英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2)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计算,,有机渗透的“由特殊到一般”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圆周角概念的形成,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形成建模的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有机渗透的“由特殊到一般”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使学生了解分类、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证明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各自所画图形这一环节,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体现交流的价值; 通过“观察——测量——证明”这三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观察测量发现的规律只是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上,而定理的形成须严谨的数理论证。 教学重点: 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圆周角的分类、用化归思想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分组交流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学法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使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归纳、推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教具 圆规、直尺、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分析,导入新课 师:大家对足球比赛一定不陌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足球射门的片段。 播放“小角度射门”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注意解说员强调的“小角度射门”。 师:这是一个精彩的进球,以至于解说员最后特别强调“小角度射门得手”,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要强调“小角度”吗? 学生讨论,给出解释: 射门的角度越小,进球的难度就越大。 师:可见,数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比如说,人眼看物体有个特点,“远小近大”,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大家也一定知道,这是因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它对人眼所成的视角越小,离人眼越近,对人眼所成的视角越大。 现在我们尝试利用角的知识来分析一下,歌剧院中座椅摆放的问题。 二、图片展示,引入圆周角的概念 (一)、展示歌剧院的图片 师:首先让我们欣赏几张著名歌剧院的室内图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圆周角概念,理解圆周用与圆心角的异同; 2.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能灵活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使学生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5.使学生初步会运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和计算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1.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1.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 2.理解“内对角”这一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如图是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 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大家请看海洋馆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想想看: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下班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ADB和∠AEB)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 二.认识圆周角. 1.观察∠ACB、∠ADB、∠AEB,这样的角有什么特点? 2.给出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注意两点:1.角的顶点在圆上;2.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二者缺一不可.) 3.辩一辩,图中的∠CDE是圆周角吗?引导学生识别,加深对圆周角的了解.

4.圆周角与圆心角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三.探究圆周角的性质. 1.如图所示图中,∠AOB=180°,则∠C等于多少度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可用圆周角定理说明.) B 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P,∠ACD=60°,∠ADC=70°,求∠APC的度数. 解:连接BC,则∠ACB=90°, ∠DCB=∠ACB-∠ACD=90°-60°=30°. 又∵∠BAD=∠DCB=30°,∴∠APC=∠BAD+∠ADC=30°+70°=100°. 2.在下图中,同弧⌒ AB所对的圆周角有哪几个?观察并测量这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大胆说出你的猜想.同弧⌒ AB所对的圆心角是哪个角?观察并测量这个角,比较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你有什么发现呢?大胆说出你的猜出想. 3.由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 四.证明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1.问题: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角顶点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2.学生自己画出同一条弧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将他们画的图归纳起来,共有三种情况:①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②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③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如下图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周角》

《圆周角》 《圆周角》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延续,圆周角 定理在圆的有关证明、作图、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本节内容既可以巩固圆心角与弧、弦之间的关系,又为后面研究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圆周角定理的分情况证明是本章的教学难点。教材一开始先给出圆周角的概念,紧接着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从介绍圆周角概念的图形出发,让学生探究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数量关系,然后分三种情况证明定理。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探讨,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圆内接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圆周角,利用圆周角定理可以把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相应的圆心角联系起来,得到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在圆中探索相关角相等或互补时常常用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 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计算和证明; 4、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相关概念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圆周角定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证明方法的探讨。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在圆中,满足什么条件的角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问题2 在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问题3 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图,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C、D两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所在位置对球门AB的张角大。如果请你来评判,你知道他们的位置对球门AB的张角大小吗?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定理教案

初中数学人 教版九年级 上册实用资 料 作课类别 课题24.1.4圆周角定理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 2.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的灵活运用. 3.体会分类思想. 过程 方法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 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圆周角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定理,如果角的顶点不在圆心上,它在其它的位置上?如在圆周上,是否还存在一些等量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二、探究新知 (一)、圆周角定义 问题:如图所示的⊙O,我们在射门游戏中,设EF 是球门,?设球员们只能在所在的⊙O其它位置射 门,如图所示的A、B、C点.观察∠EAF、∠EBF、∠ECF这样的角,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得到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分析定义:○1圆周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2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区别 (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1.结合圆周角的概念通过度量思考问题: ○1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多少个? 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有何关系? 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何数量关系吗? 2.分情况进行几何证明教师联系上节课所学知 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 思考,为探究本节课定理 作铺垫 学生以射门游戏为情境, 通过寻找共同特点,总结 一类角的特点,引出圆周 角的定义 学生比较圆周角与圆心 角,进一步理解圆周角定 义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大胆猜想.得到: 1一条弧上所对的圆周角 有无数个.2通过度量,同 从具体生活情境 出发,通过学生 观察,发现圆周 角的特点 深化理解定义 激发学生求知 欲,为探究圆周 角定理做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教学设计

圆周角教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进行探索,圆周角性质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圆的后续知识的重要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圆周角性质也是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一系列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 教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 学法: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观察、实践、问题转化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发现新知,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 (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能主动地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 精神,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 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数学。 重点难点: 1. 重点: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掌握圆周角 定理。 2. 难点:了解圆周角的分类、用化归思想,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 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规、三角板 学生:圆形硬纸片(每位学生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夯实基础 在课堂的开始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圆心角,以及和圆心角有关的定理,将上节课的内容有效的回顾.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问题:足球训练场上教练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

初中数学九上《圆周角》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九年级数学《2414 圆周角》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2.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直 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 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 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 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 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难点 发现并论证圆周角定理.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从实例出发提出问题,给出圆周角的定义. 活动 2 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观察、发现圆周角的特点,利用度量工具,探索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3 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探索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 活动4 圆周角定理应用反馈练习,加深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活动5小结,布置作业从知识和能力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东西.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 [活动1 ] 演示课件或图片: 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 教师解释: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 教师出示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提出问题. 教师结合示意图,给出圆周角的定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圆周角的概念,理解掌握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周角定理证明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圆周角概念及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 认识圆周角定理需分三种情况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指导探索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 当角的顶点在圆心时,就是圆心角.这时角与圆两种不同的图形产生了联系,在圆中还有比较特殊的点吗?如果有,把这样的点作为角的顶点,会是怎样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圆周角的概念(观察圆心角的顶点的变化,导出圆周角的概念) (1)(2)(3) 图(3)中的∠BAC,顶点在什么位置?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圆周角.

1.强调两个要点: (1)角的顶点在圆上;(2)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跟踪训练: 判断下列图示中,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研究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证一证 1.当圆心O 在圆周角∠ABC 的一边BC 上时,圆周角∠ABC 与圆心角∠AOC 的大小关系. 解:∠ABC = 1 2 ∠AOC .理由是: ∵ ∠AOC 是△ABO 的外角, ∴∠AOC =∠ABO +∠BAO . ∵OA =OB , ∴∠ABO =∠BAO . ∴∠AOC =2∠ABO . 即∠ABC = 1 2 ∠AOC . 2.如果∠ABC 的两边都不经过圆心(如下图),结果会怎样?特殊情况会给我们什么启发吗?能否将下 图中的两种情况分别转化成上图中的情况去解决吗?(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如图(1),点O 在∠ABC 内部时,只要作出直径BD , 将这个角转化为上述情况的两个角的和即可证出. (体现“分”的数学思想) 由1的结论可知:∠ABD = 12∠AOD ,∠CBD =1 2 ∠COD , ∴∠ABD +∠CBD =12 (∠AOD +∠COD ),即∠ABC =1 2 ∠AOC . 在图(2)中,当点O 在∠ABC 外部时,仍然是作出直径BD , 将这个角转化成上述情形的两个角的差即可证出. (体现“补”的数学思想) 由1的结论可知:∠ABD = 12∠AOD ,∠CBD =1 2 ∠COD .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拓展延伸:圆周角定理

拓展延伸:圆周角定理 综合运用 一、利用圆周角定理计算线段的长度,证明线段相等或线段成比例 有关圆的题目中,圆周角与它所对的弧常相互转化,即欲证圆周角相等,可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对的弧相等,要证线段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对的弧相等,要证线段成比例可以利用圆周角定理将其转化为证明三角形相似,这是重要的解题思路. 例如,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C为弧AE的中 点,CD⊥AB 于D交AE于F,求证:AF=CF. 方法一:欲证AF=CF,只需证∠ACD=∠CAE,所以只需证这两个角所对的弧相等即可.又因为∠CAE 所对的弧为CE,所以只要画出整个圆找到∠ACD 所对的弧即可. 如图,延长CD 交⊙O 于H,连接AC,BC. ∵CD⊥AB,AB 是直径, ∴∠ACD=∠ABC. = ∴AC AH ∵C为AE的中点 = ∴CE AC ∴CE AH = ∴∠CAE=∠ACD. ∴AF=CF. 方法二:如图,欲证∠CAE=∠ACD,连接OC后,得到 ∠CAO=∠ACO(因为OC=OA),故只需证∠EAO=∠OCD, 因CD⊥AB,只需证OC⊥AE,由C为AE的中点,便有 OC⊥AE. 再如:已知△ABC 是圆内接正三角形,M是弧BC上的一点(如图).求证:

MA=MB +MC. 要证明一条线段MA 等于两条线段 MB 和 MC 之和, 可将 MA 分为两段, 其中一段 MD 等于已知线段 MC ,再去证明另一段 AD 等于已知线段 MB. 如图,在 MA 上取点D ,使 MD =MC. ∵△ABC 为正三角形, ∴∠1=∠2=60°.∴△MDC 是正三角形.∴CD =MC. 在△ADC 和△BMC 中, 34120AC BC ADC BMC ?∠=∠?=??∠=∠=? ∴△ADC ≌△BMC. ∴AD =BM.∴MA =MB +MC. 二、圆周角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本节的探索性问题以考查我们对圆周角的性质的灵活运用为主,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探索能力,解决这类问题要善于把握住本质,采用各种变通的方式来探索和分析. 例如,如图,已知直线AB 交圆于A 、B 两点,点M 在圆上,点P 在圆外,且点M 、P 在AB 的同侧,∠AMB =35°,设∠P =x ,当点 P 移动时,求 x 的变换范围,并说明 理由. 0°∠P , ∴∠P<35°.∵P 、M 在 AB 的同侧, ∴∠P>0°.∴0°

浙教版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_课题研究

浙教版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_课题研究 圆周角最初叫詹妮特角(Jeanit),因为它的顶点在圆周上,于是就将其更名为圆周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 浙教版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 学科:数学主备人:刘佳珍授课时间 课题圆周角课型新授第(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掌握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的性质,并能运用此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周角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性质学习 教学难点圆周角性质的应用 相关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二级备课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如图,在⊙O中,⊙ABC是 等边三角形,AD是直径, 则⊙ADB= °,⊙DAB= °. 2. 如图,AB是⊙O的直径,若AB=AC,求证:BD=CD. 第2题 1.如图,点A、B、C、D在⊙O上,若⊙BAC=40°,则 (1)⊙BOC= °,理由是; ( 第1题 2.如图,在⊙ABC中,OA=OB=OC,则⊙ACB= °.知知识梳理 1.两条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级备课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1)这里所对的角、90°的角必须是圆周角;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在圆的有关问题中经常遇到,同学们要高度重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如图,A、B、E、C四点都在⊙O上,AD是⊙ABC的高,⊙CAD =⊙EAB,AE是⊙O的直径吗?为什么? 【解析】利用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如 1.如图,BC是⊙O的直径,它所对的圆周角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法) 2.如图,在⊙O中,圆周角⊙BAC=90°,弦BC经过圆心吗?为什么? 强调辅助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级备课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3.4.1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 X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 2.会熟练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定理的过程中,经历猜想、推理、验证等环节,获得正确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教学难点:渗透分类讨论、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七环节”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练习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学生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论证、归纳、

推理的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与发展。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在射门游戏中,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与他所处的位置B 对球门AC 的张角(∠ABC )有关. 仅从射门角度大小考虑,谁相对于球门的角度更好呢? 生: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的小组有争论。 师:看来大家的观点不尽相同,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够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三章第四节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圆周角的定义 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一种角.观察图中的∠ABC ,顶点在什么位置?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 师:回答的很准确,像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师:判断下图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生:(观察、分析,由中下游学生口答) 图(2)(4)(7)是圆周角。 师:其余为什么不是圆周角? 生:图(1)(3)的顶点不在圆上,图(5)角的两边和圆没有另一个交点,图(8)角的两边只有一 条边和圆有另一个交点。 师:对比我们学过的圆心角,哪位同学能总结出圆周角的特征? 生:圆周角有两个特征: 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1)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A C O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定理易错题总结(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定理易错题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连结AC,BD,点E 在AD的延长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DC平分∠BDE,则AB=BC B. 若AC平分∠BCD,则AB2=AM?MC C. 若AC⊥BD,BD为直径,则BC2+AD2=AC2 D. 若AC⊥BD,AC为直径,则sin∠BAD=BD AC 【答案】B 【解析】解:选项B正确. 理由:∵AC平分∠BCD, ∴∠ACB=∠ACD, ∵∠ACD=∠ABM, ∴∠ABM=∠ACB, ∵∠BAM=∠CAB, ∴△BAM∽△CAB, ∴AB AC =AM AB , ∴AB2=AM?AC, 故选:B. 选项B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其中AB=4, ∠AOC=120°,P为⊙O上的动点,连AP,取AP中点 Q,连CQ,则线段CQ的最大值为() A. 2 B. √7

C. 1+3√2 D. 1+√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如图,连接OQ,作CH⊥AB 于H.首先证明点Q的运动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K,连接CK,当点Q在CK的延长线上时,CQ的值最大,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K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如图,连接OQ,作CH⊥AB于H. ∵AQ=QP, ∴OQ⊥PA, ∴∠AQO=90°, ∴点Q的运动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K,连接CK, 当点Q在CK的延长线上时,CQ的值最大(也可以通过CQ≤QK+CK求解) 在Rt△OCH中,∵∠COH=60°,OC=2, ∴∠OCH=30°, ∴OH=1 OC=1,CH=√3, 2 在Rt△CKH中,CK=√(√3)2+22=√7, ∴CQ的最大值为1+√7. 故选D. 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圆上任意一点,点D是AC DF, 中点,OD交AC于点E,BD交AC于点F,若BF=5 4 则tan∠ABD的值为()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圆周角 第1课时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教学内容 1.圆周角的概念. 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它们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熟练掌握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灵活运用. 设置情景,给出圆周角概念,探究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运用数学分类思想给予逻辑证明定理,得出推导,让学生活动证明定理推论的正确性,最后运用定理及其推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的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 2.难点: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 3.关键:探究圆周角的定理的存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圆心角? 2.圆心角、弦、弧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老师点评:(1)我们把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刚才讲的,顶点在圆心上的角,有一组等量的关系,如果顶点不在圆心上,它在其它的位置上?如在圆周上,是否还存在一些等量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问题:如图所示的⊙O,我们在射门游戏中,设E、F是球门,?设球员们只能在所在的⊙O 其它位置射门,如图所示的A、B、C点.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像∠EAF、∠EBF、∠ECF 这样的角,它们的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现在通过圆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弧上所对的圆周角的个数有多少个?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3.同弧上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提问二、三位同学代表发言. 老师点评:

2017圆周角教案-.doc

圆周角教案(第1课时) 三维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中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一)圆周角的概念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圆心角? 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是什么? 答: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如右图) 2、引题圆周角: 如果顶点不在圆心而在圆上,则得到如左图的新的角∠ACB,它就是圆周角.(如右图)(演示图形,提出圆周角的定义) 定义: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3、概念辨析: 1判断下列各图形中的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学生归纳:一个角是圆周角的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和圆相交. (二)圆周角的定理 1、提出圆周角的度数问题 问题:圆周角的度数与什么有关系? 经过电脑演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圆周 角与圆心角,猜想它们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在建立关系 时注意弧所对的圆周角的三种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 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1)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圆周角与相 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演示图形)观察得知圆心在 圆周角上时,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提出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去证明. 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上) (2)其它情况,圆周角与相应圆心角的关系: 当圆心在圆周角外部时(或在圆周角内部时)引导学生作辅助 线将问题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的情况,从而运用前面的结论, 得出这时圆周角仍然等于相应的圆心角的结论. 证明:作出过C的直径(略) 可以发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 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说明:这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对A层学生渗透完全归纳法) 2、巩固练习: (1)如图,已知圆心角∠AOB=100°,求圆周角∠ACB、∠ADB的度数? (2)一条弦分圆为1:4两部分,求这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说明: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多个,却这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一个,但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只有两个. (四)总结 知识:(1)圆周角定义及其两个特征;(2)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思想方法:一种方法和一种思想: 在证明中,运用了数学中的分类方法和“化归”思想.分类时应作到不重不漏;化归思想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的简单问题或已证问题.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3.5圆周角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另一个推论的过程. 2.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 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会运用上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难点:例3涉及圆内角与圆外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思路较难形成,表述也有一定的困难 例4的辅助线的添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放: 1、圆周角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特征: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圆心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3、圆周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4、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二. 课前测验 1.100o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 2、一弦分圆周角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4倍,则这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O 中,∠BAC=32o,则∠BOC=________。 4、如图,⊙O 中,∠ACB = 130o,则∠AOB=______。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 )6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30o (C )一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 )120o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60o 三, 问题讨论 问题1、如图1,在⊙O 中,∠B,∠D,∠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如图2,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任一点,你能确定∠BAC 的度数吗? 问题3、如图3,圆周角∠BAC =90o,弦BC 经过圆心O 吗?为什么? A O C B A O C ● O B A C D E ● O B C A 图3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优质课评选教案

2011 -2012学年第2 学期 圆周角与圆心角(第一课时) 教 案 所在学校:棉湖二中 授课教师:王琼纯 使用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第一课时) 授课人:王琼纯 教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圆周角定理的探索、证明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学会以特殊情况为基础,通过转化来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方法,体会归纳、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 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及证明时分类讨论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教法、学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发现法、分组交流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四.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 学生:探究活动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以一段足球赛视频导入新课 思考:单从数学角度分析,进球跟什么有关?运动员甲应该自己射门还是把球传给运动员乙射门(单从角度考虑)?O、B两个位置的张角相同吗? 过渡:两个位置的张角大小有什么关系?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板书):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二)教授新课: 1.圆周角的定义 (从情景图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①什么是圆心角?图中哪些是圆心角?你能类比圆心角给出圆周角定义吗? ②顶点在图上的角是圆周角吗?两边与圆相交的角是圆周角吗? 总结:顶点在圆心上且两边与圆相交的角是圆心角。 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就是圆周角。(板书)练习一:判断下列哪些角是圆周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A B C D E E G H 2.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1)探究活动一:大胆猜想

3.3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案一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学会以特殊情况为基础,通过转化来解决一般性问题的方法,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重点 圆周角概念及圆周角定理. 教学难点 认识圆周角定理需分三种情况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指导探索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射门游戏(记作§3.3.1A) 第二张:补充练习1(记作§3.3.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与圆有关的哪种角?它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画一个圆心角. [生]学习了圆心角,它的顶点在圆心. [师]圆心是圆中一个特殊的点,当角的顶点在圆心时,就有圆心角.这样角与圆两种不同的图形产生了联系,在圆中还有比较特殊的点吗?如果有,把这样的点作为角的顶点,会是怎样的图形? Ⅱ.讲授新课

1.圆周角的概念 [师]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图(1).(出示投影片3.3.1A) 这是一个射门游戏,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与他所处的位置B对球门AC的张角(∠ABC)有关. [师]图中的∠ABC,顶点在什么位置?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生]∠ABC的顶点B在圆上,它的两边分别和圆有另一个交点.(通过学生观察,类比得到定义) 圆周角(angle in a circular segment)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角的两边和圆相交的角. [师]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 (1)顶点在圆上的角是圆周角吗? (2)圆和角的两边都相交的角是圆周角吗? 请同学们画图回答上述问题. [师]通过画图,相互交流,讨论认清圆周角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总结出圆周角的两个特征: (1)角的顶点在圆上; (2)两边在圆内的部分是圆的两条弦. 2.补充练习1(出示投影片§3.3.1B) 判断下列图示中,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运用 1、如图,抛物线过点A(2,0)、B(6,0)、C(1,3),平行于x轴的直线CD交抛物线于C、D,以AB为直径的圆交直线CD于点E、F,则CE+FD的值是。 2、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为半圆上一点,AD平分∠CAB交⊙O于点D。 (1)求证:OD∥AC;(2)若AC=8,AB=10,求AD。 知识点一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知识梳理】 1、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定理有三个方面的意义: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圆或等圆中;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所对的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2)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3)定理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弧有两段。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推论②: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③: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精讲一】 例1.1、如图,已知A (32 ,0)、B (0,2),点P 为△AOB 外接圆上的一点,且∠AOP =45°,则P 点坐标 为 。 (第1题) (第2题) 2、如图,点A 、B 、C 在⊙O 上,∠A =36°,∠C =28°,则∠B =( ) A .46° B .72° C .64° D .36° 3、如图,A 、B 、C 、D 四个点均在⊙O 上,∠AOD =70°,AO ∥DC ,则∠B 的度数为 。 (第3 题) (第4 题) 4、如图,∠A 是⊙O 的圆周角,则∠A +∠OCB = 。 O E D A B C O A B C C B A O

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三章圆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 1 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理解圆周角的概念,认识圆周角,探索圆周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 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教材分析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 小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圆心角等概念以及圆的对称性的基础上,用推理论证的方法研究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它在与圆有关推理、论证和计算中应用广泛,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课中,通过探索,已经学习了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和圆心角的关 系,并对定理进行了严密的证明,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练习对这个关系熟悉,具备了灵活应用 本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猜想-验证”、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获得了在得到数学结论的过程中采用数学方法解决的经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2、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 3、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分类、化归思想、并能熟练地应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进行论证和计算。 三、评价任务 本节共分2 个课时,这是第1 课时,主要内容是圆周角的定义以及探究圆周角定理,并利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 2.会熟练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一一探究新知1 ――定义的应用 探究新知2―― 方法小结一一定理的应用一一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 1?圆心角的定义一一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有何关系 如图:/ A0 _____ 弧AB 的度数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 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活动目的:通过三个简单的练习,复习本章第二节课学习的同圆或等圆中弧 和圆心角的关系?练习1是复习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练习 2 和练习3是复习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条弦皿 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 活动的注意事项:题目以复习概念和定理为主,特别是定理当中的前提条件 同圆或等圆”,需要再特别向学生强调一遍,同时要学生明白何为三组量中其 中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 活动内容: (1)问题:我们已经知道,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那当角顶点发生变化时 ,并且两边分别与圆还有 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两条 _______ 中有一组 A 类比圆心角定义,得出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