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气候特征doc资料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doc资料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doc资料

北京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天气气候特征

北京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岸边缘,虽东濒海洋,但海洋对本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夏季,其它季节主要受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北京气候的以下特点:

1)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北京处在大陆干冷气团向东南移动的通道上,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几乎完全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团控制,只有6-9月三个多月受到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尤为集中。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雨量相差悬殊。

2)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来自东南的暖湿空气受燕山及太行山的抬升,在山前迎风坡形成多雨区,而背风坡形成少雨区。

3)山前平原增温显著。冷空气由于受到山脉阻挡以及下沉增温作用,致使北京平原地区冬季气温比临近的同纬度地区偏高,形成山前暖区。

4)风向日变化显著。“北京湾”的特殊地形使得北京地区山谷风明显,平原地区午后多偏南风,午夜转偏北风。南口、古北口等地,沿山间河谷形成较周围地区风速明显偏大的风口。

5)四季分明,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短促。

北京各季的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春季降水只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左右,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升温快,昼夜温差大是春季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春季短促,约两个月左右即进入夏季,这也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一个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是其显著特点。夏季平原区平均气温在25℃左右,7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6℃左右。夏季三个月中,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为53天(观象台,1951~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曾高达40℃以上;夏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7~8月降水量要占65%左右。经常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冷暖适宜、少风少雨,秋高气爽的时光甚短,平均只有50多天,10月底开始,寒冷的西北气流逐渐控制本市,逐渐进入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季节漫长。各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冬季降水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左右,以降雪为主。

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

1、北京的气温

北京地区气温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升(降)温快;而且南北气温差较大。

(1)气温的空间分布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气温空间分布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11—12℃间,城区略高于12℃,这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年平均气温与各季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由平原向西部、北部山区递减。等值线的走向与山脉等高线走向基本一致,平原与山脉交界地带等温线较为密集,气温随高度分布的梯度较大。

(2)气温的年变化

北京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3℃,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3.7℃,平均最低气温为-8.4℃,极端最低达-27.4℃(1966年2月)。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平均最高气温30.9℃,极端最高曾达

41.9℃(1999年7月)。

2、北京的降水

北京位于中纬度季风区,又处在背山面海的“北京湾”这样一个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因而,决定了北京地区的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地区差异显著、夏季降水强度大等特点。

(1)降水的空间分布

降水量地理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山前迎风坡一带(密云、怀柔、平谷、门头沟、房山)是多雨区,山后的背风区为少雨区。受地形对夏季东南暖湿气流

抬升作用影响,山前有的多雨中心超过600mm/y。平原地区雨量分布较均匀,西北部山后的延庆县雨量最少,只有450mm/y。

(2)降水的时间分布

北京地区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北京地区的年降雨量为571.9mm,大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雨量的70—76%,春、秋两季的雨量分别占10—15%,冬季的雨量最少,只占2%。因此,夏季降水的多寡决定全年降水量的丰枯。

夏季降雨多呈阵性,常伴有雷暴,逐时雨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至前半夜的降雨量明显多于其他时段的雨量。雷暴次数与雨量有类似的日变化趋势。

3、北京的风

北京地区风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半年多偏北风,夏半年多偏南风;冬、春季风大,夏季风小;受地形影响,风的日变化显著。

(1)风速的空间分布

北京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2.5m/s。城区与一些谷地、盆地的风速较小。延庆佛爷顶、昌平南口、密云上甸子等风口处较大。

(2)风速的时间分布

一年中,平原地区春季风速最大,冬季次之;一些山区及风口地带,冬季风速最大,春季次之。

一天之中,风速也有明显的日变化。日出后地面被太阳辐射加热,上下层空气的湍流交换加强,10时左右,上层空气的动量下传至近地层,地面风速逐渐加大,至15时左右达到最大,此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湍流交换也有所减弱,近地层获得的动量减少,再加上地面的摩擦消耗,风速随之减小,清晨日出前降至最小。

(3)风向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北京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期(。

受地形影响,山区和平原存在局地的山谷风环流,白天受热的空气沿山坡爬升,风由平原吹向山区多呈偏南风;夜晚降温后冷空气由山区吹向平原,呈偏北风。在没有强天气系统控制时,风向有明显日变化,白天北转南,夜晚南转北。风向转换的时间因季节而不同,夏季由山风(偏北风)转谷风(偏南风)的时间较早,上午11时以前风向即可发生转换,夜晚由南风转北风的时间约在午夜2时,一天中南风的持续时间可达15小时。

4、北京的湿度

北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57%,平原地区较大,为58%~59%,山区较小,为52%,各季有明显变化,夏季最大为72%~74%,秋季次之,为63%~66%,春季为46%~50%,冬季空气湿度最低,为44%~47%。

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与北京地区的季节转换

一、冬季环流特征

在500hPa高度场上,北半球中纬度表现为三个大槽,分别位于东亚靠近西太平洋一侧、欧洲大陆和北美靠近大西洋一侧。华北地区位于东亚大槽后部、欧亚大陆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下。在对流层上层(200hPa),副热带高空急流轴线的平均位置在340N附近,中心强度可达70m/s,是四季中强度最强、位置最偏南且基本稳定的时期。

在地面图上,我国受庞大的、向南伸展的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北风气流;在850hPa流场上,华北上空同样受强盛的西北气流控制。因此,1月份的华北地区具有典型的冬季风特征:盛行偏北气流、冷空气活跃、寒冷干燥,只有在合适的水汽输送条件背景下才有可能产生雨雪天气。

二、夏季环流特征

夏季的大气环流特征与冬季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体现500hPa场上:

1、在中纬度,从西太平洋、美洲大陆、大西洋一直延伸到中东地区,副热带地区存在一个带状的高压,即副热带高压;

2、在中高纬度表现为4个大槽,分别位于我国的东北至西南地区,俄罗斯中部至我国新疆以西地区,大西洋上空,东太平洋至北美海岸;

3、线比冬季明显稀疏,极涡收缩至极地附近。

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对流层低层:

1、在海平面气压上,我国中东部位于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区,气压梯度很小;

2、在850hPa,可以看到两支不同来向的南风气流影响着我国东部地区(包括华北),一支源于印度洋经东南亚并沿青藏高原东侧,以西南气流形式深入到华北,另外一支南风气流源于西太平洋,沿副热带高压外侧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由于这两支气流具有明显的高温高湿特征,当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发生作用时,将造成我国东部出现明显的雨季;

3、由于上述两支南风气流的存在,加上副热带高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北跳、南退现象,形成了我国中东部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移动特征。

一般情况下,7月中下旬开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到300N附近,江淮一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梅雨基本结束,华北雨季开始。

对流层上层(200hPa)的副热带急流同样存在季节性向北移动的现象,与冬季相比,强度明显减弱,急流核风速一般维持在30~50m/s之间,7月的平均位

置在40~500N之间,大范围暴雨发生时,一般存在明显的高低空急流藕合现象,暴雨中心一般在高空急流轴南侧400~500km。因此,一年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北京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段,期间的降水总量约为全年的35~40%,历史上造成华北大范围洪涝灾害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均发生在该期间,这一时段也被称为北京(华北)的主汛期。

北京四季的主要高影响天气

一、春季(3-5月)

1、偏北大风

春季偏北大风往往来得快、猛、强,有时维持时间也较长,日变化明显。偏北大风多出现于蒙古高压前部和低压后部,常和寒潮冷锋相伴。若冷高压位置偏北,高空有强冷空气配合,大风可维持两天以上,若低压位置偏南,大风维持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一般不超过24小时。

2、偏南大风

春季南大风平均风≥8m/s总平均为7.6天。3、4月份南大风逐月增加,3月平均2.4天,占春季南大风的31.6%;4月平均3.4天,占春季南大风的44.7%;5月平均1.8天,占春季大风的23.7%,最少,但是超过12m/s的南大风中;4月最多1.5天,而3、5月各占0.8天、1.3天。

3、雾

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空气湿度小,相对低能见度较少,春季大雾平均6.3天。各月的大雾出现频率为:3月3.3天,占春季大雾的52.4%;4月2.1天,占春季大雾的33.3%;5月0.9天,占春季大雾的14.3%;大雾日数呈递减趋势。

春季轻雾,平均为43.2天,各月轻雾出现频率为:3月15.5天,占春季轻雾的35.9%;4月14.2天,占春季轻雾的32.9%;5月13.5天,占春季轻雾的31.2%。

4、雷暴

春季是雷暴的初发季节,雷暴出现的日数开始增多,5月份最多可达7天以上。初雷日多在4月20日以后,最早可出现在3月中旬,春季雷暴一般无大风出现,但4月下旬后会伴有冰雹。

5、风沙

北京风沙以四月份为最多。风沙最多出现于冷锋后的西北风里,其次为西南风,再次为东风。西北方向的风沙:为黄土高原沙土或西北戈壁沙尘随风移来,当地面风速为10~12m/s以上时,首先在河套以西形成风沙、浮尘区。系统地影响华北,四月份一般都可使能见度减到2~4km,具有范围大,强度浓,空中比地面能见度更差的特点,沙尘顶高约在4000~5000m,有时可伸到7000m以上的高空。

西南方向的风沙:当地面干燥,风速达到8m/s以上时,首先在山东北部的德州和河北南部的沧县、故城一带形成风沙区北移影响华北北部,能见度在4km 左右,顶高2000m以下,日变化十分显著,上午少见,生成与午后,消失于晚间,持续时间短。

二、夏季(6—8月)

1、暴雨

北京地区是太行山东侧、燕山南麓多暴雨区之一。通过对历年暴雨次数的统计分析可得出,北京地区的暴雨可出现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按暴雨等级来分析其集中期,则北京地区的一般暴雨基本分布于4~9月,而集中于7月上旬~8月中旬,其中出现次数占全年一般暴雨总次数的87.7%;大暴雨分布于6~8月,集中于7月下旬~8月下旬,其出现次数占全年大暴雨总次数的71.0%;特大暴雨在统计时段内没有出现。暴雨的最集中期是7月下旬~8月上旬。

2、雷暴

北京地区雷暴日数常年可达30至50天,北部山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42天以上,东南部平均在32天左右。6至8月是雷暴集中发生期,约占全年的80%。一天中,午后多雷,上半夜次之,下半夜及早晨少。一次雷暴,持续时间一般1至3小时,个别长达8小时。雷暴常连续出现,一般2至3天,有时甚至连续时间更长。

(1) 多系统性雷暴,纯热力对流性雷暴很少,影响北京的雷暴入侵方向多为W-N方向,其次为SW和NE方向。

(2)雷暴一般多生成于午后至傍晚,高峰出现在在17~20时,消失时间多为15~21时,持续时间大多不超过1小时,最长时间到达15小时以上(2001年7月24日,持续时间15小时05分)。

(3)从雷暴发生区域来看,山区多于平原。最多雷暴日的站和最少雷暴日的站年平均相差达12天。

3、冰雹

冰雹现象一般出现在4至10月,其中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多发季节,一日之中,午后多,上午和夜间较少。雹云一般顺着河川、山谷自西北向东南或

由西向东移动。雹区范围不大,通常宽几km,长几十km,多呈带状分布,有“雹打一条线”之说。持续时间一般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最长可达1小时。4、高温

北京地区年极端高温一般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原地区年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其它地区在39℃左右。

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大部分地区年平均为65天左右,主要出现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大部分地区年平均为6~8天,主要出现在6月中旬~7月下旬,最早出现在5月上旬,最晚在9月上旬。

三、秋季(9—11月)

1、大雾、

秋季能见度≤1km的情况分析表明:9、10、11月份,依次低能见度日越来越多,以低能见度为特点的天气越来越明显,9月份最多出现9次大雾,10月份最多出现13次,11月份最多出现14次,秋季大雾年平均为18.5天,其中9月4.2天,10 月7.1天,11月7.2天。

大雾日变化9、10月大雾一般05~06时产生,结束于09~10时,11月份大雾06~07时产生,结束于11~12时左右,有时大雾将连续持续几天(2005年10月6~10日连续5天2段以上大雾)。

北京低能见度多出现在基础能见度差,低层湿度大,地面为弱辐合气压场的情况下,因此为多出现在清晨和上午。

2、大风

从统计资料分析可知:9月、10月、11月偏北大风的年平均日数为:0.7天、1.1天、2.1天;南大风年平均日数为0.9天、0.5天、0.5天。可见,随

着向冬季环流的转变,冷空气的势力越来越强,暖空气的势力越来越弱。九月份偏北大风最多2天,10月份最多3天,11月最多3天。扬沙现象基本与偏北大风出现的频率一致,扬沙出现的日数为9月0.4天、10月0.1天、11月0.6天;十年风的统计中NW风最大达到24m/s,(2006/11/4)。偏南大风最大为11m/s。沙尘暴能见度最差一次为1.6km(1997/11./21),从风的日变化看,北大风在中午前后11~14时最强,南大风在14~16时,通常出在日落之前。

四、冬季(12月-2月)

1、降雪

北京入冬后,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同时由于西南暖湿气流活动受限,空中大尺度的水汽输送难以形成,降水量一般不大,降水形式主要以雪为主,偶有雨夹雪或冻雨出现。

2、冬季大风

冬季是北京地区大风最多的季节之一,主要以系统性偏北大风为主,系统强时瞬时风速往往达到危险天气标准,甚至灾害性天气标准。

3、大雾

进入冬季,大雾天气出现的频率增高。冬季大雾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强度强,特别是早晨能见度最差时仅有几十米甚至几米。

(2)维持时间长的特点,有时甚至全天<0.8km。

以上内容参考自《北京预报员手册-2010版》

极端天气安全防范措施

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生产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确保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杜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极端天气安全防范措施,请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2.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应于生产现场受到严重威胁的暴雨、寒潮、低温冰冻、大风、冰雹、霜冻、大雾、暴雪等极端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3.灾害分级 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红色),重大灾害(Ⅱ级橙色),较大灾害(Ⅲ级黄色),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4.防范措施 一、要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健全预研预判工作机制,充分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的预研预判工作。 二、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结合极端天气条件对安全生产带来

的不利因素和影响,认真开展大坝库区、生产现场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极端天气情况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对短期内不能整改到位且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切实提高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安全生产水平,坚决遏止事故,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做好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执行极端天气条件下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制定和完善极端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强化演练,确保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的落实。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和处置,第一时间按程序向有关部门报告,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力争将灾害和事故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四、加强当班期间纪律管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确保运行人员在岗在位,当班期间保证精神状态良好,严禁玩手机、看杂志等从事与生产无关的事。 五、加强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监盘管理制度,做好设备运行实时参数的监视、对照、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时,即使汇报,并通知检修处理。认真做好设备巡视工作,加强重点设备的巡视次数,做好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设备运行情况记录工作。特殊情况及存危及人生安全的情况下,禁止户外巡视、施工作业等工作。 六、加强备用电源的检查工作。认真做好柴油机实验启动工作,检查柴油机启动正常,相关参数正常,掌握手动启动柴油机方法。提前联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政治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 政治 2019.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4.太阳死了,人还活着。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描写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小说探讨了未来人类面临恶劣的生存环境时如何生存的问题,读者可以从中感悟到,“希望是人类谋求生存的不竭动力”。对这一感悟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是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是人类征服宇宙的首要条件 B.希望是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使人类在困境中奋发图强 C.希望是清泉,滋润求生的愿望,是人类谋求生存的物质力量 D.希望是闪电,激发生存的智慧,使人类摆脱自然的制约 25.人工智能机器人“AI医生”能“读图”识别影像,能“认字”读懂病历,甚至像医生一样“思考”,还能通过自身“学习”大量病例和医学知识来完成初步诊断,出具诊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人工智能医疔正从前沿技术转变为现实应用。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AI医生的实践活动能够缓解我国医疗人力资源紧张的现状 ②AI医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有助于提高人类医疗水平 ③AI医生受到广泛关注说明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④AI医生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诊断结果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大数据算法分析可以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实现高效的“私人订制”;但这种个性化推送技术让用户看到的仅仅是被过滤后的信息,使用户的信息领域逐渐成为一个个“信息茧房”。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中,人容易盲目自信,只相信为自己量身推送的信息,听不进其他声音。打破“信息茧房”,用户需要 ①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理性对待不同声音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等待推送技术的自我更新 ③提高自身素养,拓宽信息接收来源④借助个性化推送技术,充分满足个体特定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非遗+文创”“非遗+扶贫”“非遗+特色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其首要价值是经济价值②凝聚着民族认同感 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④传承和延续了历史文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消除贫困,一个国家的承诺》《大国应有什么样的“文艺范”》……政论节目《中国正在说》聚焦中国发展故事,将国家高速发展的成就用深具艺术感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了大批观众。这档节目 ①凸显了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②紧扣时代脉搏,传播了正能量 ③对提升观众的理性精神具有决定性作用④有助于我国吸收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霜冻的类型及危害

霜冻的类型及危害 2008年10月21日 15:05:48 来源:中国天气网 ◆霜冻的类型 ○平流型 由于强冷空气入侵引起剧烈降温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发生时,时常伴有烈风,所以也有“风霜”之称。 ○辐射型 一般多是受冷高压的控制,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早晨,地面强烈辐射而发生的霜冻。朝北的坡地比朝南的坡地容易发生霜冻,洼地比平地容易发生霜冻。 ○平流辐射型 冷空气影响与辐射同时作用下发生的霜冻。通常是先有冷空气侵入,气温明显下降,到夜间天空转晴,地面有效辐射加强,地面温度进一步下降而发生的霜冻。 霜冻的危害程度: 1.霜冻强度愈大,即气温越低,作物受害也愈大。 2.霜冻持续时间愈久,即低温持续的时间越长,作物受害也愈重。 3.当霜冻之后,如果温度迅速上升并且与阳光同时作用于受冻的作物时,植物受害更重。因为高温和阳光会加强植物细胞间隙

中的水分蒸发,使植物因枯萎而死亡。 霜冻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地形、土壤、植被、农业技术措施及作物本身等条件密切相关。如就地形影响而言,洼地、谷地、小盆地和林中空地,霜冻多于邻近开阔地。 霜冻对农业有一定的影响资料图片 霜冻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它是春秋过渡季节,白天气温高于0℃,夜晚气温短时间降至0℃以下的低温冷害现象。在农业气象学中,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温度短时间降至0℃以下,并使作物受害的降温现象。出现霜冻时不一定伴有霜,不伴有霜的霜冻叫做“黑霜”,有些地区又称做“暗霜”或“杀霜”。 最后,我们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初霜冻的出现,意味着冷空气的到来和大幅度的降温,因此,这对我们日常的生活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大家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对于家中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要随时关注他

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

分会场:S14 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市观象台,北京,100089)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观象台(54511)(06-08)年雾霾日天气统计情况,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和它们之的关系。霾属于干尘粒子气溶胶,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这是霾日逐年上升的一个因素。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就是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饱和度,粒子能越过峰值,我们称这个粒子活化了,也就是发生了相变,雾活化后转变成霾。(06-08)年雾日逐年略有下降,霾日呈逐年(2006-2008年达到大雾标准(水上升的趋势。06-08)年雾日以夏季最高181 天,依次秋、冬、春递减,平能见度小于 1.0km)的天数依次为9 天、13 天、4 天。霾日四季变化不明显,依次春、夏、秋、冬呈小幅上升的趋势。雾霾判别、区分的难点是夜间,由于有雾霾的天气大气混浊,能见度差,就是借助灯光辨认雾霾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夜间湿度相对比较大,湿度应在70以上,再结合定义、经验记雾,千万不要记出矛盾来。雾霾的判别要根据天气情况(夜间和一早、一晚湿度大)和地理情况(观测场草坪刚。人类活动造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注意浇过水,局部湿度大)天气现象之间的连续演变。关键词雾霾趋势判别气溶胶1 引言雾、霾作为一种天气现象,一直是地面气象观测项目的内容之一。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引起关注,特别是大雾、严重霾天气不仅影响交通运输,引发交通事故,还危害健康。雾与霾都是能见度小于10.0km 的视程障碍天气现象,灰霾气溶胶多由灰尘、铵盐、硫酸盐、硝酸盐组成,区域性大,人为影响大。雾气溶胶多由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组成,1亚硝酸盐污染水平高,毒性高,危害健康。我们应准确、无误地判别雾、霾,为预报、预警,保障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协同防治雾霾、给人们的出行提供参考。2 雾、霾的形成雾是水汽相变后形成的水滴,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半径为几个微米,这是凝结增长的结果。对于出生的小水滴,由于其表面张力的影响,要求有较高的过饱和度,才能使水滴不蒸发掉,如果环境大气能提供足够的过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火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蔓延容易程度的一种度量,构建森林火险等级指标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子的作用,开展森林火险预报工作离不开实时观测气象要素和预报气象要素。 国务院于1999年赋予中国气象局“管理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等新的职能,200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也有相关条款规定气象部门具有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制作、发布的职能和义务。多年来,各地、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展森林火险的预测、预警,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指标体系。近年来林火资料有了一定的积累,气象观测资料的空间密度也在不断加大,基于统计方法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这种方法比以前的方法更为精确,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需制订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本标准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水平,使各地的资料、预报结果更加通用,使该项工作具有可比性,便于加强业务的管理。另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林火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程度日渐增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必要对其发布形式进行规范。因此,本标准还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预报时段、发布时间、文字和颜色表现形式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森林火险等级划分 按照国家防火办制定的《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标准》分5级,天气指数(以6要素为指标) 1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小于或等于25,为没有危险、不能燃烧、不能蔓延; 2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26—50,为低度危险、难以燃烧、难以蔓延; 3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51—72,为中度危险、较易燃烧、较易蔓延; 4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73—90,为高度危险、容易燃烧、容易蔓延; 5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大于或等于91,为极度危险、极易燃烧、极易蔓延。 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的划分是根据LYT1172-95《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行业标准(林业部1995年6月22日发布)进行划分的。该标准共考虑了5个火险气象因子,即: ①森林防火期内每日最高空气温度。 ②森林防火期内每日最小相对湿度。 ③森林防火期内每日前期或当日的降水量及其后的连续无降水日数。 ④森林防火期内每日的最大风力等级。

极端天气防范要求要求措施

极端天气防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极端天气防措施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杜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进行,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防措施。 二、适用围 本措施适应于施工现场受到严重威胁的暴雨、寒潮、低温冰冻、大风、冰雹、霜冻、大雾、暴雪等极端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三、编制依据 1、突发事件应对法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气象管理办法 4、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试行办法 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14 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 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指挥各部门、各专业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2)督促检查预案落实情况。 (3)负责和上级部门的联系衔接工作。 (4)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安排及要求。

(5)负责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络。 (6)负责灾害发生后向站务中心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以及与公安110、消防119、医疗急救120等救援单位联系的工作。 五、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数据: 1.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8.0℃;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0.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6.3℃; 2.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3%; 3.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1.6 m/s ;多年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1 4.7m/s。 4.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349.2mm;多年年最大降水量509.7mm;多年年最小降水量 196.1mm; 5.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69mm;多年一次连续最长降水日数2天,降水总量为72.4mm; 6.最大冻土深度: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37cm; 7.最大积雪厚度:多年最大积雪厚度25cm; 六、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1、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红色),重大灾害(Ⅱ级橙色),较大灾害(Ⅲ级黄色),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2、预防和预警机制 (1)应当确定预警人员,落实预警职责,日常预警工作由调度室及综合部负责。 (2)防灾工作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对经常出现的受暴雨、雪灾、冰冻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季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发布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人员和财产等措施。 3、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级(蓝色): 接到灾情消息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

关于做好本周雨雪霜冻天气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本周雨雪霜冻天气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 根据太仓气象台天气预报,本周太仓地区将会大幅降温,最低气温将会降至-9℃,并伴有雨雪天气。为做好该时期的防寒、防冻工作,保证冬季各项生产正常进行,各部门须结合历年来防冻工作的经验教训、沿江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各部门须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各部门须组织本部门雨雪霜冻天气安全排查,对可能出现坍塌部位的支撑结构进行系统隐患识别与整改。 2、大雪期间,返修房、废料堆场房体、活动板房、线边食堂及车间屋檐等下方严禁人员作业与逗留,公司车棚内严禁停放车辆,防止轻质结构的房体、屋面在大雪的积压下发生坍塌的风险。 3、运输班、小车班须针对低温天气驾驶特点组织对驾驶员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对车辆防冻性能进行点检,使用与天气匹配的标号柴油、防冻液等,防止雨雪天气下车辆故障;雨雪霜冻天气,地面湿滑,车辆行驶注意减速慢行。 4、请设备部牵头组织对户外管路(消防管路、水管等)、裸露的设施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避免出现气温过低导致管路爆裂。 5、雨雪霜冻天气下,严禁进行户外登高作业。堆场区域严禁上箱顶作业,必须等箱顶化冰后方可作业,在箱顶行走时,密切注意脚下状况,防止滑倒。 6、各班组在班会中对员工传达上下班途中须减速慢行,保持车距,谨防追尾,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等雨雪霜冻天气下的行车要求。 请各部门组织专门会议进行布置雨雪、霜冻期间本部门的紧急应对方案,并对以上要求进行传达与落实。 特此通知! 安全部

2016年1月18日 各位领导、同事:上午好! 天气预报近日大幅降温,并有强降雪,请各区域负责人组织落实专人做好降雪气温骤降设施防范工作: 1、空压机房在无夜班运行情况下,根据情况保持水泵运转正常(开启数量视现场情况定),确保水管水流畅通; 2、设备部车辆维修班再次检查公司内所有内部车辆防冻液使用情况; 3、气站值班人员加强巡检,及时处理异常的结冻现象; 4、所有厂内车辆使用前,必须保证有5—10分钟的预热时间,防止发生事故; 5、车间不在生产时应关好门窗,车间喷漆房水淋装置必要时开启水泵,安排人员值班,防止结冻; 6、员工饮用开水炉如不需要用,请将水箱内水放净,防止冻坏水位计; 7、检查生活用水管路,做好保温工作; 8、各部门检查疏通生产场所下水道,防止水流不畅溢在路面,结冻造成安全事故。 另对物料配送部修板房、停车棚等钢构房棚,降雪时要安排人员检查,避免作业,视现场情况采取相应清理措施。 设备部2016.1.20

极端天气防范要求措施

实用文档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一、编制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为了有效防 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切实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杜绝在极端天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气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进行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二、适用范围本措施适应于施工现场受到严重威胁的暴雨、寒潮、低温冰冻、大风、冰雹、霜冻、大雾、暴雪等极端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其次生、衍生灾害。三、编制依据 1、突发事件应对法、内蒙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 3、内蒙古气象管理办法4、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试行办法

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14 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 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指挥各部门、各专业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2)督促检查预案落实情况。 (3)负责和上级部门的联系衔接工作。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安排及要求。(4 )负责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络。(5 医疗(6)负责灾害发生后向站务中心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以及与公安110、消防119、 120等救援单位联系的工作。急救五、气象条件分析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数据:℃;40.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6.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1.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8.0 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3%;2. 。;多年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3.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1.6 m/s 14.7m/s;多年年最小降水量;多年年最大降水量4.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349.2mm509.7mm 196.1mm; 72.4mm;天,降水总量为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5.69mm;多年一次连续最长降水日数2 ;6.最大冻土深度: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37cm 7.25cm;最 大积雪厚度:多年最大积雪厚度六、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1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红色),重大灾害(Ⅱ级橙色),较大灾害(Ⅲ级黄色),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2、预防和预警机制 (1 )应当确定预警人员,落实预警职责,日常预警工作由调度室及综合部负责。)防灾工作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2 理和整改。 )对经常出现的受暴雨、雪灾、冰冻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季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值3(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发布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人员和财产等措施。、应急响应3(1)一般气象灾害级(蓝色): 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专门进行有关预防知识教育,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灾情的观察,接到灾情消息时,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做好应急抗灾准备。 2()较大气象灾害级(黄色):接到灾情警报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部署防灾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组织,指挥施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加强值班,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并向各施工人员传达预报预警信息。根据预案做好危险地方人员转移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及时将防灾情况上报防灾领导部门。 )3()重特大气象灾害级(红色及橙色:根据上级要求动员部署防

北京雾霾

严重的雾霾席卷了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国74个城市从1月1日起公布PM2.5数据,在过去的十几天内,有33个城市指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从北方的石家庄、北京,到南方的南京,以及中部的武汉,大半个中国浸泡在浓雾中。 北京气象台发出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尘霾橙色预警,城区多数地方的PM2.5浓度一度超过700微克/立方米。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向中外对话解析了雾霾成因:“首先是由于冬季北方采暖煤炭增加带来整体污染排放增加;周四至周六区域冷空气减弱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大气层),京津冀的本地污染不断向近地面持续累积;同时周五从西北方向的山西、内蒙等煤工业区还有部分远距离输送,周六晚南部河北的重工业区和煤电厂污染也缓慢传输至北京。” 北京市环保局判断:10日到13日,北京地区扩散条件极端不利。在地面闭合低压控制下,地面风速减小,湿度加大,致使逆温层形成,导致污染的持续累积。” 然而,无论其间有多少具体的气象因素,如此严重、大规模的恶劣空气质量,足以累积至此的空气污染物,已经使2013年1月中旬成为一个新的节点,对中国的整体环境质量再次发出警示信号。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估算,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是北京大气污染主要的来源,其中机动车因素占22.2%,燃煤因素占16.7%,在采暖增加能源消耗的冬季,燃煤因素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 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洪14日对媒体表示,此次北京启动空气重度污染日应急预案,要求在短期内实现30%的减排。已有58家企业完全停产。 但北京市大气环境管理处负责人于建华在同一天表示:作为紧急响应,公车停驶30%、工业停产或减产30%这些措施的效果,在短时期内还不能评估和预知。 难以预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空气的流动性,绝不会受限于任何人为的区域划分。 14日上午的新闻通气会上,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近期,北京地区西南部、东南部,以及向南的周边地区污染水平明显高于北京城区。” 在北京的西侧和北侧,山西、内蒙古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两大重要的煤化工集中区域,焦炭炼制基地源源不断地喷吐着烟尘。近在咫尺

1961~2019年哈密市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5), 555-561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22478037.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22478037.html,/10.12677/ccrl.2020.95060 1961~2019年哈密市霜冻气候特征分析 杨杰尧 哈密市气象局,新疆哈密 收稿日期:2020年9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7日 摘要 利用哈密市4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及低温冻害调查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初、终霜冻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59a全市及各站点终霜冻绝对变率均大于初霜冻,表明终霜冻稳定性差,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更大。(2) 全市及各站点初霜冻呈推迟趋势,终霜冻呈提前趋势,无霜冻期呈延长趋势,其中以巴里坤、淖毛湖变化最为显著。(3) 各地无霜期日数有各自的周期变化特征,但也有共性存在,目前各地无霜期均处于偏长时期。(4) 特晚终霜冻发生年份最少,发生频率为仅为1.7%~5.1%,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特晚终霜冻的近2倍。偏晚终霜冻和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在10.2%~18.6%之间,两者均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 关键词 初终霜冻,无霜期,变化趋势,异常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Frost in the Hami City during 1961-2019 Jieyao Yang Hami Meteorological Bureau, Hami Xinjiang Received:Sep. 5th, 2020; accepted: Sep. 20th, 2020; published: Sep. 27th, 2020 Abstract Using the data o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from 1961 to 2019 and the survey data of cryogenic injury from four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ami with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frost, the last frost and the frost-free perio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lute change rate of first frost was higher than that

极端天气防范要求措施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极端天气防范措施 一、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极端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杜绝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进行,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防范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应于施工现场受到严重威胁的暴雨、寒潮、低温冰冻、大风、冰雹、霜冻、大雾、暴雪等极端天气而造成的自然灾害,以及其次生、衍生灾害。 三、编制依据 1、突发事件应对法 2、内蒙古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内蒙古气象管理办法 4、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布试行办法 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2014 6、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规定 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2011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职责: (1)负责综合协调、指挥各部门、各专业开展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2)督促检查预案落实情况。 (3)负责和上级部门的联系衔接工作。

(4)负责传达上级领导的安排及要求。 (5)负责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络。 (6)负责灾害发生后向站务中心等相关上级部门的汇报工作以及与公安110、消防119、医疗急救120等救援单位联系的工作。 五、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数据: 1.气温:多年年平均气温8.0℃;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0.5℃;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6.3℃; 2.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3%; 3.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1.6 m/s ;多年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1 4.7m/s。 4.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349.2mm;多年年最大降水量509.7mm;多年年最小降水量 196.1mm; 5.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69mm;多年一次连续最长降水日数2天,降水总量为72.4mm; 6.最大冻土深度:多年最大冻土深度137cm; 7.最大积雪厚度:多年最大积雪厚度25cm; 六、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1、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Ⅰ级红色),重大灾害(Ⅱ级橙色),较大灾害(Ⅲ级黄色),一般灾害(Ⅳ级蓝色),气象灾害等级根据防汛和气象部门的预报为准。 2、预防和预警机制 (1)应当确定预警人员,落实预警职责,日常预警工作由调度室及综合部负责。 (2)防灾工作小组应当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组织开展防灾检查,发现有安全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整改。 (3)对经常出现的受暴雨、雪灾、冰冻等恶劣气候影响的季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值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灾害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研究防御对策,明确防御重点,及时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发布信息,加强对灾害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采取预警、转移人员和财产等措施。 3、应急响应 (1)一般气象灾害级(蓝色):

【精校】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模拟政治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模拟政治 1.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从这一文化现象中可以体味到,手写书信() ①可以传递情感,滋养人们的心灵 ②作为交流方式,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 ③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 ④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手写书信,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传递情感,滋养人们的心灵,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手写书信没有失去存在价值,排除;④说法错误,手写书信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可以提供精神力量,排除。 答案:B 2.“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③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爱国主义,排除;选项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A 3.有人说,“1+1=2”是数学,“1+1>2”是哲学。从哲学视角理解“1+1>2”,其合理解释是() A.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能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B.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使各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C.用批判性思维怀疑一切、推翻一切,可以开拓出崭新境界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1>2”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D不符合题意,排除;C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否定一切、推翻一切,排除。

12 霜冻天气特征及预报

第十二章霜冻天气特征及预报 霜冻灾害是内蒙古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严重的霜冻害可使作物减产30%左右,甚至绝收。内蒙古幅员辽阔,粮食种植分布范围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因此霜冻灾害影响的范围大;我区气温偏低,热量条件相对不足,遭受霜冻危害的几率大、程度重。近20多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霜冻的影响亦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从而增大了霜冻灾害的潜在威胁;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异常和气候变率加大,极端寒冷、炎热等异常事件的增加会诱发和加重霜冻的危害。因此,霜冻是影响自治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重要灾害,霜冻预报是霜冻灾害防御的一个关键部分。 12.1 霜冻的定义 霜:当贴地层的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上凝华成的白色冰晶的天气现象,称做霜,因其可见,亦叫白霜。 霜冻:是指土壤表面或植物株冠附近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不同作物,遭受冻害的指标有所差异,但农作物的叶面、株茎温度达到0℃或以下时,会形成霜冻灾害。当贴地层空气干燥,湿度较小时,气温虽降到0℃或以下时,地表未出现白霜,而此时作物已产生冻害,这种现象亦称为黑霜或暗霜。内蒙古大部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旱区,空气性对干燥,黑霜发生频率较高。 冰冻:出现结冰现象时,称为冰冻。 初霜冻:发生在一年内有霜冻危害的初期,即入秋后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初霜冻主要危害尚未成熟作物的大秋作物,所以也称“秋霜冻”。 终霜冻:发生在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时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危害作物的幼苗和开花的果树,也称“春霜冻”。 无霜期:终霜与初霜的间隔天数称为无霜期。一般初霜冻出现的越早,对作物危害越大,形成的灾害也越重,同样,终霜冻出现的越晚,危害越大。 12.2 霜冻标准及分类 在春季和秋季,当最低气温(百叶箱内)降到2℃时,地表或地面物体表面最低温度一般在0℃左右,会出现霜或霜冻,大部分作物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冻害,因此,最低气温小于或等于2℃作为霜冻指标。秋季最低气温首次降到2℃的日期为初霜日;春季最后一次最低气温大于或等于2℃的终日为终霜日。同样,当秋季首次最低气温下降到在2~4℃,或春季最低气温上升到2~4℃,为轻霜冻。 单站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2℃的当日定义为霜日。 霜冻是在明显降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霜冻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平流霜冻:由于出现寒潮或降温天气使高纬度冷空气向低纬度爆发,或比较强烈的冷平流引起剧烈降温,使影响区域气温下降到2℃或以下,形成的霜冻。当寒潮爆发引发霜冻时,往往伴有强风,冷空气入侵后,贴地层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发生冻害;有时冷锋过境后,虽然夜间阴云密布,但强烈的降温依然会使植物体温度下降到0℃以下,发生冻害。由于平流霜冻在一天当中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冷气团的水平范围为几百到几千千米,能够形成全区大部地区的霜冻灾害,所以是我区霜冻日中最主要的种类。此种霜冻由于伴随风的强烈扰动,

北京雾霾天气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北京雾霾天气 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概况 ?2013年1月13日雾霾仍盘踞京城,北京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当日9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除定陵、八达岭、密云水库外,其余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极值500,为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

?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 霾橙色预警,预计13日白 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 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空气污浊。从1月10日晚22 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 大雾黄色预警,到13日10时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 霾橙色预警,2013年第一场大雾笼罩在北京上空, 久久不愿散去。截至14日 中午13时,大雾持续时间 已超过87小时。

(二)雾霾 ?霾也叫雾霾(雾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二)雾霾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 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最新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1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2 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火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蔓延容易3 程度的一种度量,构建森林火险等级指标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子的作用,开展森林火险预报工4 作离不开实时观测气象要素和预报气象要素。 5 国务院于1999年赋予中国气象局“管理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等新的职能,2000年颁6 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也有相关条款规定气象部门具有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制作、7 发布的职能和义务。多年来,各地、各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展森林火险8 的预测、预警,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指标体系。近年来林火资料有了一定的积累,气象观测资料9 的空间密度也在不断加大,基于统计方法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这10 种方法比以前的方法更为精确,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需制订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本标准将11 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水平,使各地的资料、预报结果更加通用,使该项工12 作具有可比性,便于加强业务的管理。另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林火造成的损失和危害13 程度日渐增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必要对其发布形式进行规14 范。因此,本标准还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预报时段、发布时间、文字和颜色表现形式等方面15 作了相应的规定。 16 一.森林火险等级划分 17 按照国家防火办制定的《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标准》分5级,天气指数(以6要素为指标)18 1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小于或等于25,为没有危险、不能燃烧、不能蔓延; 19 2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26—50,为低度危险、难以燃烧、难以蔓延; 20 3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51—72,为中度危险、较易燃烧、较易蔓延; 21 4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73—90,为高度危险、容易燃烧、容易蔓延; 22 5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大于或等于91,为极度危险、极易燃烧、极易蔓延。

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中经国际招标集团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委托,对下述服务以竞争性磋商方式进行采购。现邀请贵公司前来参加。 1、项目名称: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项目 2、项目编号:CEITCL-BJ09-1903055-01 3、采购人名称: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4、采购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南路29号院4号楼 5、采购人联系方式:侯敬涛 6、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中经国际招标集团有限公司 7、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滨河路一号航天信息大楼10-11层 8、采购代理机构联系方式:赵成文(女士) 9、采购内容:海淀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项目相关设计服务方案服务采 购;符合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 10、采购数量:一项 11、本次磋商不涉及进口产品投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12、项目采购用途: 建设“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海淀区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包 含事项网上申办、网上预约、办事咨询、在线审批、数据上报、在线评 价、办件状态上报、统一反馈、一窗通办、人脸识别智能应用等。建设 城市综合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海淀区在民生、政务、城市管理等方面的 信息化整合及大数据融合能力,切实实现便民、惠民、利民的目标。 13、简要技术服务要求: 根据项目背景、现状及建设内容编制项目设计方案和概算,对本工程建设的项目需求、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系统方案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运行管理体系、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风险及效益分析 等内容进行全面、可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方案应符合项目相关的要 求,并应结合项目的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可实施。

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霜冻天气多防范(1)

第六课霜冻天气多防范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强化安全意识,减少因受冻感冒,引发流感等疾病,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设温暖舒适的环境。 活动过程: 冬季即将来临,天气渐渐转冷,安全事故隐患随之增多,为确保学生安全,我们必须做到: 一是防寒保暖教育。 学校要求学生适时增加衣服、穿好棉鞋棉袜,戴好手套,防止冻坏身体、冻伤手脚。遇到温差大的天气,同学们要及时添减衣服,防止感冒。 二是通安全教育。 冬季有霜冻,路面较滑,有时还有大雾天气,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学生可以晚到校,回家可以提前走。尤其是跑校和在外租房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安全,途中骑车、行走要当心。车祸是事故隐患中的头号杀手,一起起交通和火灾事故,极少是有人故意所为的,是一点点的疏忽,或是偶尔的一次麻痹大意导致了这些悲剧的发生。不要跟陌生人接触,更不要吃陌生人送给你的食物。放学回家,如果有什么事需外出应与家长商量,好让家人知道你的去向。学生回家的周末班主任做好往返学校的路线、乘车情况统计并上报学校,同时提醒学生不乘坐无牌照、车况不好、严重超员的车辆;晚上放学时家长最好来校接学生;

三是防火教育。 冬季气候较干燥,严禁任何学生玩火,严防火灾事故发生。根据学校地处农村的实际,学生带打火机等用火工具,防止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放干草玩火,宿舍内严禁点蜡烛。严禁学生在校内外任何地方抽烟。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是宝贵的,面对生命我们只有珍惜、敬畏。把安全意识化为自己的行动,让危险远离我们的生活,有平安健康才有幸福梦想,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平安度过每一天!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为了提高学生的防寒保暖意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冬季御寒知识,岚湖小学在全校学生当中开展“防寒防冻”主题班会教育活动。 本次主题班会课根据我校地势高寒、留守儿童居多且在校入住的特点,教育学生要及时增添衣物,经常锻炼身体,防止手脚、耳朵被冻裂,更要防止因防寒保暖带来的安全事故,如打开水,使用热水袋取暖时要防止烫伤,禁止学生使用热得快等。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安全意识,对学生衣物是否暖和进行逐一排查,面对面提醒穿着单薄的学生要及时添衣,以防感冒。这次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让教师更舒心的工作,同时减少师生因受冻感冒而患病的可能性,为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创设了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

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 **县4月13-14日降雪、低温霜冻天气服务总结 受**下滑冷空气和高原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4月13-14日,我县出现降雪、低温霜冻天气过程。本次过程城区降水量 2.0毫米,山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八里湾乡为 2.6毫米。14日城区最低的气温达到 -2. 0 ℃,地面温度将下降到零度以下并伴有冻害,对我县花期果树、冬油菜、设施农业、蔬菜及花卉生长均造成较大影响。 一、降水量情况 本次降雪过程,城区24小时降水量达到2.0毫米,为小到中雪。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八里湾乡,为2.6毫米,对人们的生活和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是各乡镇降水量一览表: 二、降温情况 进入4月中旬以来,我县气温持续偏低,4月11-13日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 11.2℃,13日最低气温为 0.8℃,达到了强降温的标准,降温明显。14日,我县城区最低气温为 -2.0℃,山区的最低气温出现在大庄乡为 -7.7℃,本次强降温天气比较突然,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给我县农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冻害。 4 月14日部分乡镇最低气温一览表 三、降雪、低温霜冻天气过程的影响 1、对交通的影响 由于降雪,气温骤降,我县山区的一些道路上出现积雪,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对农业的影响 这次降雪、降温过程,对农作物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冻害,给我县农业造成了较大影响。根据部门的统计,这次灾害涉及我县大像山镇、新兴、**、六峰、金山、大石、大庄、八里湾、白家湾、礼辛、谢家湾、西坪、**、武家河、古坡等15个乡镇305个村,26.5万多人受灾;受灾面积141872亩,其中果园22849亩(苹果18406亩、梨677亩、花椒3466亩、其他果树300亩),小麦37142亩,油菜80612亩、蔬菜800亩,经济作物469亩,成灾86325亩,估计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035万元。 四、服务情况 根据上级的指导预报, 4月 12日我局发布了《**县重大气象专报》,标题为“我县将出现低温霜冻”,预计了13-14日我县将出现降水降温天气并伴有冻害。 4月 13日 10时30分又发布了霜冻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48小时我县将出现霜冻。 霜冻天气发生后,我局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了降水降温的情况,并对灾情进行了初步的调查,通过灾情直报系统进行了上报工作,此外我局还联合广电局对霜冻情况进行了联合报道。 五、经验教训 这次过程,降水降温明显,由于降温幅度较大,所以对农作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县境内大部分,果树、蔬菜都遭到严重冻害,在以后的预报服务中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养成科学、严谨、缜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