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试题

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试题
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

1、投资率是指 ( ) 。

A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B .年度固定资产形成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C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D .年度固定资产形成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2、我国用于调控投资的经济手段之一是 ( ) A .政府行业投资计划 B .税收 C .产业政策

D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3、在国内需求因素中,消费倾向比较稳定时,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 ( ) 的变动。

A .利率

B .投资

C .储蓄

D .工资

4、( ) 反映了一年内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A .投资增长额

B .投资额

C .年度投资规模

D .在建投资规模

5、( )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年施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要的投资的总和,包括 历年累计已完成的投资和以后年度尚需完成的投资。

A .在建投资规模

B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C .已建投资规模

D .年度投资规模

6、( ) 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 A .投资的产业结构 B .投资的资金比重

C .投资的地区结构

D .投资的空间结构

7、关于投资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投资的产业结构分为两个层次

B .投资产业结构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C .当前产业结构的形成与过去产业投资结构没有关系

D .调整投资在三次产业和各行业间的分布是加强投资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8、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通常第一产业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B .当工业化基本实现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其所占比重也将不断提高

C .当前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由过去产业投资结构决定, 现在的产业投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未来的产业结构

D .调整投资在三次产业和各行业间的分布, 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主要手段之 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环境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税收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0 、下列不属于间接调控手段的是 ( ) 。

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

9、所有投资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 ( )

护的法律、法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法》 B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

A .行政干预

B .经济手段

C .法律规范

D .信息导向

11 、下列不属于国家财政对投资宏观调控的是 ( ) 。

A .资本金补助

B .价格补贴

C .贷款贴息

D .货币供给

12 、( ) 是国家从资金源头调控全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的重要手段。

A .税收调控政策

B .利率调控政策

C .价格调控政策

D .金融调控政策

13、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管理的经济手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

过税种、税目、减免税等实现投资调控目标 B .货币供给手段的实施主体是商业银行

C .通过实施差别利率调控投资结构的方法属于利率调控

D .普遍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则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总需求

14 、在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管理中,政府的信息导向主要指建立 ( ) 。

A .信息统计制度

B .信息预测系统

C .投资信息发布制度

D .投资方向引导制度

15 、( ) 是指政府通过及时掌握、发布和反馈各地区、各行业的投资信息和投资统计信息、各类 产品的技术发展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供求信息,为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以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 减少和避免失误, 从而促进全社会投资规模趋于适度、 结构优化和效益的提 高。

A .经济手段

B .政策引导

C .信息导向

D .法律规范

、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个错项。 ) 16、 A E 下列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管理主要指标的有 ( .年度投资规模 B .半年投资规模 C .往年投资规模

) 。

.在建投资规模 D

.待建投资规模 17、 在建规模是 ( ) 之和。 A

.本年在建项目在上年年底前完成的投资 B .本年施工完成的投资

C .本年施工计划开工的投资

D .在建项目计划在来年完成的投资

E .在建项目全部建成尚需完成的投资

18、 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 。

A .加强环境保护

B .投资的回收

C . 资源合理利用

D . 投资的地区结构

E .投资的产业结构 19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控制投资项目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向,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要任 务,其主要措施包括 ( ) 。

A .所有投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B .严格环境保护技术标准,提高投资项目的技术进入门槛

C .对已建成投产的投资项目,污染防治设施未达标的,严禁开业生产

D .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增加对现有生产企业的环境保护投资

E .对在建投资项目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严禁继续开工

20、凡是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投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

三同时”制度,其中“三同时”是指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招标

C .同时施工

D .同时竣工

E .同时投产使用

21、常用于调控投资的经济手段有( ) 。

A .价格

B .税收

C .金融

D .财政

E .法律

22、国家财政对投资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对投资人的调控

B .对投资总规模的调控

C .对投资性质的调控

D .对投资结构的调控

E .对投资比例的调控

23、法律法规具有的特征是( ) 。

A .权威性

B .公开性

C .稳定性

D .强制性

E .公平性

24、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的原则有( ) 。

A .谁投资、谁决策

B .谁收益、谁承担风险

C .谁管理、谁受益

D .谁投资、谁承担风险

E .谁管理、谁决策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 解析] 经济手段是国家投资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有效工具,是指国家利用调节经济利益的方法来引

导全社会的投资行为,使全社会投资朝着国家投资调控的预定目标变化的方法和手段。常用于调控

投资的经济手段主要有价格、税收、财政、金融等形式。3、B

4、C

[ 解析] 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年内各类投资主体所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或各个

工项目在该年度内所完成的投资的汇总量,是一年内用货币形态表现的各种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价值

量。它反映了一年内实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5、A

6、A

[ 解析] 投资的产业结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在一、二、三产业的分配比

例,第二层次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比例。投资的产业结构能够反映

国民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

7、C

[ 解析] 当前产业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过去产业投资结构所决定的,现在的产业投资结构又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

8、A

[ 解析] 通常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第一产业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随着经济起飞和工业

化的进展,第一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将会不断下降。

9、D

[ 解析] 加强投资项目的环境保护,就是所有投资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立项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避免投资项目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影响。

10、A

[ 解析] 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可分为直接干预和间接调控手段。其中,直接干预主要是政府的行政干预,间接调控手段包括规划和政策引导、经济手段、法律规范、信息导向等,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

11、D

[ 解析] 国家财政对投资结构的调控,一方面通过调整国家预算内投资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比例,来促进或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对某一行业的企业投资给予一定的资本金补助、价格补贴和贷款贴息,促进该行业的发展。D项属于金融调控政策。

12、 D

[ 解析] 金融调控的方式主要有货币供给和利率手段。

13、 B

[ 解析] 货币供给手段的实施主体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贷款规模和再贷款规模等方法调整社会货币供给量,从资金源头上调节流入投资领域的信贷资金量,控制社会投资的总规模。

14、C

[ 解析] 政府的信息导向主要是建立政府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即由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其管理的范围内及时定期发布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主要调控政策、有关行业与地区的政策信息、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和发展趋势、技术发展与应用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15 、C 二、多项选择题

16、AC

[ 解析] 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管理的主要指标有: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其中,年度投资规模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年内各类投资主体所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或各个施工项目在该年度内所完成的投资的汇总量,是一年内用货币形态表现的各种固定资投资的总价值量;在建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年施工的建设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要的投资的总和,包括历年累计已完成的投资和以后年度尚需完成的投资。17 、ABE 18 、ACDE

19 、ABCD

[ 解析]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对在建投资项目未进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必须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和补建污染治理设施,并须通过环保部门的合格达标验收。20 、ACE 21 、ABCD

22、BD

[ 解析] 国家财政对投资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 对投资总规模的调控,即通过国家财政性投资资金调节投资总量;② 对投资结构的调控,一方面通过调整国家预算内投资在各行业之间的分配比例,来促进或限制某一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对某一行业的企业投资给予一定的资本金补助、价格补贴、贷款贴息,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23、ACD

[ 解析]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采取立法、司法等措施,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为进行规范。法律法规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征,是政府有效地管理经济社会活动、对社会成员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的重要手段。

24、AB

[ 解析]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党校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管理论述题答案

24、我国加强居民消费管理、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的对策是什么? (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从长远看要加快经济发展;从当前看,首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其次要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标准,提高离退休职工尤其是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工资,提高社会弱势群体扶持、补助标准;再次要大力提高对农民的补贴。 (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成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一是要彻底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制度 二是要制定好科学长远的总体规划 三是要积极发展大中城市、城市群,但不能走低水平扩张的老路 四是要把县市城区打造成县域甚至地区中心城市 五是要加快发展小城市、小城镇 六是要大力进行农村社区建设 (三)继续完善刺激和扩大消费的政策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完善消费品流通体系和市场体系。三是要优化和改善消费环境。(四)合理引导和调整消费结构 一是要加强对消费品生产供给结构的调控管理。二是要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自觉调整消费结构。 25、试述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及其原因? 1、东西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表现在东西地区之间的差距上。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据统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GDP 比是2:1:0.86.地区之间人均GDP差距的扩大,说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在日渐增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 入比都小于1.6﹕1,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 ﹕1,我国是其中之一。2008年城乡居民收 入比由2007年的3.33﹕1扩大为3.36﹕1, 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若将城镇、农 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 费医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 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3、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主要表现为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 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 上呈扩大趋势。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与 最低行业相差已超过10倍。这说明我国行 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4、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 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 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 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越 不均匀。2008年基尼系数又上新高,已达 到了0.65,显著超过通常所说的警戒水准 (0.4)。 原因:(1)、初始条件不同(2)体制外 收入膨胀(3)体制、制度和政策原因:1、 初次收入分配体制及格局是导致居民及劳 动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2、缺乏监督与控 制的行政体制,是导致腐败收入的根源。3、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完善,是导致垄断 收入的主要原因。4、政策原因是东西地区 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5、体制、制度及政 策不合理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4) 政府调控政策乏力。 26、试述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首先,要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其次, 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再 次,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 入;最后,政府要努力营造三次分配氛围。 (2)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 第一,要改革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第二, 要改革行政体制;第三,加快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建立公平的竞争环 境。第四,要深化西部地区体制与制度改 革;第五,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增加对 农村的政策倾斜。(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努力增加居民就业(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 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27、试述造成我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1)人口基数大,人口就业率和劳动参与 率高,劳动力素质偏低(2)经济增长模式 带来失业增加。高经济增长没有带来高就 业增长。(3)经济结构不合理及其调整造 成失业增加。公有制经济比重偏高,不利 于增加就业。(4)现有体制与政策对增加 就业存在负面影响。城乡二元体制仍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就业增加,个体、私营经济 发展受到制约;一些制度、政策不利于创 业。(5)国际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衰退的 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6)失业群体 结构出现新情况。 28、试述我国增加就业的对策? (1)控制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力素质 (2)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模式与 速度(3)创新创业制度与政策,以创业促 就业(4)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5)通 过体制、制度改革以及政策调整促进就业 (6)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及城镇化进程 (7)确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增加国内外 就业渠道。 29、论述宏观经济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 则? (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 宏管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 础性的调节作用。 (2)宏管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 式加以保障。 (3)宏管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 (4)宏管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 主化的基础上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答案

一、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优缺点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恢复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况反方向上调节经济景气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反之,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财政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是: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作用: 第一,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对“熨平”经济周期有着重要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属于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必须随着作用环境与对象的变化而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 第三,财政政策相机抉择以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变化为前提,判断越准确,决策越果断,调控越及时,成效越显著。 相机抉择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采用相机抉择法时,会遇到“时滞”问题。时滞有三种:(1)认识时滞,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2)行动时滞,即当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政府决定采取某种政策行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其间包括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议案在国会讨论、通过等过程。 (3)影响时滞,即当采取某种政策措施以后到实际发生效果之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上述原因,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反对采取相机抉择法,而主张根据现时经济制度中所有自动的稳定因素,即所谓“自动稳定器”,或称“内在稳定器”,自动进行调节,以稳定经济。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则是政府逆经济风向行事,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有3种:政府转移支付,税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两者的区别是: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管理体系中,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新优化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市场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在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实践中,由于理念与模式的问题,经济管理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本文探索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以及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的探讨。 在企业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中,宏观经济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服务环节。在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践行科学化管理理念,对于提升综合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管理中亟待突破的瓶颈 (一)经济管理观念陈旧,无法适应新常态发展形势 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市场经济普遍存在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新常态,对于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对于企业市场经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者,如果不能从理念和模式入手,创新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则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无法实现总体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企业市场经济管理能力欠缺,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如何进行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效能,优化工作方法,是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经济活力的核心。综合来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对于实现企业

市场经济管理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企业市场经济主体,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结合核心发展工作,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的新需求。 (三)经济引领作用没有发挥,综合工作效能较低 在企业市场经济管理工作中,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发挥企业市场经济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引导,通过夯实管理的经济基础,提升经济管理的效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引领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很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在创新工作理念中,转变工作方式的价值与意义,固守传统工作模式,无助于总体企业市场经济管理效能的提升。 二、新常态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几点见解 (一)注重宏观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常态下构建宏观经济管理体系,不能忽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机遇。在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有效了解工作需求,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变革,引领传统工作体系的优化,提升综合工作效能,进而适应新常态发展需求。可以这样讲,现代宏观经济管理建设工作的优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有待深入探索。 (二)提升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化水平 在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经济建设正在摆脱传统的粗放式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题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 1. 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的成因有哪些方面? 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主要原因是: (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两个方面。一方面,任何宏观决策都必须以决策者掌握充分的信息为前提,但在实际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决策者往往难以掌握全部信息,这种信息缺口必然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体制等方面原因,会形成一些非真实信息,这种情况同样会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实际上,宏观政策的形成及其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一定都是合理的。 (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 “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前者指从出现问题到决策者制定出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后者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种政策时滞的存在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如当经济衰退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增加有效需求,抑制衰退,而微观经济主体对利润的预期不乐观,即不符合其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时,其理性反映必然是减少投资和消费,如果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都如此,则必然会加剧经济衰退。 2. 论述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

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市场经济与宏观管理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商品交换就必然有市场。 2. 市场第一原生主体是消费者、市场第二原生主体是企业、市场第一派生主体是政府、市场第二派生主体是消费者。 3.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者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4.产业结构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特征。 5.投资活动过程包括资金的投资项目的形成与筹集、投资的分配、投资实施、资金回收和增值四个阶段。 6.市场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政府、个人和联产承包农户。 7.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额配置方式方式。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Х”,并改正过来。) 1.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能用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X 2.价格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经济杠杆。 X 3.全国人大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体。√ 4.美国没有政府计划。X 5.日本和法国的宏观经济计划在西方国家里是非常成功的。√ 三、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1-4个是正确的,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市场经济的缺陷表现 在( A C ) A.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B.市场调节的无效性 C.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D.市场的“失灵” 3.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 在( AB )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C.生产目的的社会化 D.生产组织的社会化 4.宏观经济管理的一般目标 有( ABC ) A.经济增长 B.结构优化 C.国际收支平衡 D.低人口增长率 5.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 括( ABC )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国家财政部 D. 国务院 四、计算题 某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总量为13984.2亿元,进口2055.3亿元,出口1829.8亿元,全年消费需求为10441.1亿元,投资需求5568.4亿元。求该年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并判断该年是否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状态。 五、论述题 你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2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

金陵石化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JLSH-T20.16.00.021.2011 版本/修改A/0 第 1 页共12页1 目的 对公司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安全、环保、信息、科技开发所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零星购置等项目的决策、实施等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生产经营管理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安全、环保、信息、科技开发所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零星购置等项目的申报、立项、设计、实施、监督、验收、后评价等过程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3.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公司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安全、环保、信息、科技开发所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零星购置等资本性支出项目。 3.2限额以上投资项目(限上项目) 总投资在3000万元及以上的炼油及油品储运,化工、化纤、化肥等的投资项目;总投资在200万元及以上或20万美元及以上的信息系统建设、科研开发试验基地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计算机软硬件、非安装设备、大型技术装备和科研开发仪器购置及引进;所有需要办理免税手续的引进项目;合资合作项目及境外投资项目;非生产性投资项目;股份公司认为有必要重点管理的其它项目或需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 3.3 限额以下投资项目(限下项目) 总投资在1000~3000万元之间的炼油及油品储运,化工、化纤、化肥等的投资项目;总投资在50~200万元及5~20万美元的信息系统建设、计算机软硬件、非安装设备、工艺技术设备和科研开发仪器购置;股份公司事业部认为有必要重点管理的其它项目。 3.4 一般措施项目 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3.5 零星购置项目 购置的非安装性小型设备、仪器等。 4 职责 4.1 发展项目处是金陵公司投资项目决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 a)负责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工作,负责对外和向上请示、汇报、衔接工作,对内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总部、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管理的规定,贯彻和执行投资决策程序; b)依据股份公司的要求编制公司中长期发展建议规划; c)负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基础设计的上报审批工作; d)负责公司年度投资计划的管理,编报公司年度投资项目建议计划、调整计划,下达公司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并监督执行;

经济管理类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的市场经济。 A.自由放任 B.政府微观调控 C.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 D.同西方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 2.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核心是()。 A.产业布局政策 B.产业结构政策 C.产业组织政策 D.产业技术政策 3.通过动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益而达到调控目的的手段是()。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思想教育手段 D.经济手段 4.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5.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A.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B.确定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C.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D.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6.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组织机构的基本原则是()。 A.统一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D.精简的原则 7.承担统一快凋任务的最综合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是()。 A.财政部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计划委员会 D.中央银行 8.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 A.生产活动的组织者 B.经营活动的组织者 C.企业的直接领导者 D.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 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10、由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不高,组织实施不力以及管理客体抵触而造成的管理活动的失效,称之为()。 A.实施性失效 B.自动性失效 C.环境性失效 D.规模性失效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 A,企业B.政府 C.个人D.集体 12、在经济信息中,可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计划用的信息,用于()。 A.管理决策信息 B.管理指标和协调信息 C.微观经济信息 D.管理的实际操作信息 13.信贷杠杆的特点之一是()。 A.具有强制性 B.具有固定性 C.具有转嫁件 D.具有偿还性 14.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 A.竞争性B.独立性 C.垄断性D.控制性 15.我国现在实施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属于()。 A.一元目标战略 B.多元目标战略 C.综合目标战略 D.传统战略 16.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等于()。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社会总产值 17.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是()。 A.中国银行 B.中央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18.考虑政策的时滞因素而进行的分配政策搭配是()。 A.主辅搭配B.效应搭配 C.松紧搭配D.时差搭配 19.在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中,作为战略灵魂的是()。 A.战略目标B.战略重点 C.战略对策D,战略步骤 20.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指()。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作业题答案 第一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绪论 2、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第一,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支配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是客观经济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客观规律,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和规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和权限,明确哪些方面应当由政府管理,以及通过何种途径、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 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是宏观管理有效性的根本前提;宏观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第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避免和减少宏观经济管理失效的基本环节。相对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讲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2、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答:(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主要有四个: 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合理的区间”,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本国人民的随能力而定。 3、充分就业:是指没有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因经济往来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货币收支大致相等。

(二)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1、目标之标的统一性: (1)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加;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有效供给增加,既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的出口竞争能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物价稳定的结果,是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稳定,也就是经济增长环境的稳定,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又会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物价稳定作为影响外汇供求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促进作用。 (3)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定时期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有效劳动的大量投入必然引起经济的更快增长;另一方面,充分就业意味着劳动者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意味着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外汇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外汇市场和汇率稳定,能起到促进物价稳定的作用。 2、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的矛盾。在现代技术进步条件下,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就业人数来增加劳动投入,而是靠科技进步,靠经营管理现代化。因此,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就企业来说,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强化,宁肯用较高的工资雇请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熟练工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减少用工,甚至排挤劳动力的重要因素。 (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在某些特定时期会出现矛盾。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为了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政策往往造成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引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资料(作业题) 1、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及职能什么? 答: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及其具有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政府职能:维护产权制度、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国家发改委职能: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财政部职能: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和金融安全。 2、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表现? 答:从消费需求看: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要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化,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足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从市场竞争特点看: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从环境资源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3、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答: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4、试述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创新? 答:一、明确“区间调控”。确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在上限和下限之内都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速度不超出这一范围,就不用采取应急性政策,就要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具体要求: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二、实施“定向调控”和“微刺激”。在政策运用上不搞“大水漫灌”和强刺激,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的“喷灌”“滴灌”和预调、微调,注重精准发力,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主要措施: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创业创新;多管齐下,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吸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纳统工作流程及具体要求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纳统工作流程及具体要求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及报表报送方式 (一)统计范围标准:凡建设施工场地在凤县境内,批复、核准、备案文件上核定的,计划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发项目的主体单位必须是在凤县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二)纳统程序:由项目主体单位向发改部门申报项目,发改部门通过在线审批平台进行审批,项目主体单位取得项目的立项文件(批复或备案文件)后,完善好入库所需其它资料(下述)报县统计局申请入库。县统计局经审核制作统一格式文档报经市、省、国家统计局逐级审批后,合格的进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库,方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报送。 (三)投资数据上报方式及注意事项 1、投资数据上报方式 (1)5000万元以下(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每月由投资单位向县统计局报送纸介质报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表,由统计局提供),由统计局专业人员审核录入、汇总上报。

(2)5000万元以上项目:每月由投资单位通过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自主上报投资数据,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26406885.html,。 2、投资数据上报注意事项 (1)1个项目当月上报投资额如果超过3000万元,需提供工程进度确认单(后附)或设备购置票据。 (2)投资项目除单纯购置设备项目外,不得当月入库当月竣工,即建设工期和上报投资数据最少在2个月以上。 (3)如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等于计划总投资,则视为项目已完工。若累计完成投资超出计划总投资,需要提供项目追加投资文件及项目竣工证明或工程进度确认单。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入库流程 (一)5000万元(500—5000万元)以下项目 500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当月申报入项目库(不入名录库),当月可以报送投资数据。例如:**公司开发的**项目,该项目投资3800万元,3月份该公司申报进项目库,3月份就可以上报投资数据。 5000万元以下项目入库所需的3项资料 (1)立项批文(如备案、核准、审批文件),可用能证明总投资额的环评文件、可研报告等代替。 (2)施工合同(甲方为投资主体,乙方为有资质的建筑公司或工程队,开工日期为2017年,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 (3)开工证明材料(后附):一式一份,纸介质,填写内容全面真实,加盖公章单位与立项批文、施工合同上的单位相符。

经济管理复习题

经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某种管理手段出台后,其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B.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效应强度保持不变 C.开始时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增 D.开始时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2.财政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 A.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B.征税成本最小化 C.政府投资效益最大化 D.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成本最小化 3.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B.进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D.商品储备动用的规模 4.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之间的关系是()。 A.流动性与安全性成反比,与收益性成正比 B.流动性与安全性成反比,与收益性成反比 C.流动性与安全性成反比,与收益性成正比 D.流动性与安全性成正比,与收益性成反比 5.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 A.不断膨胀 B.不断减少 C.相对稳定 D.忽高忽低 6.流转税一般采用()。 A.定额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7.证券公司接受委托或者自营,当日买入的证券,不得在()再行卖出。 A.当日 B.二日内 C.三日内 D.五日内 8.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应当保存()年。 A.5 B.10 C.20 D.30 9.我国市场管理的目的是()。 A.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C.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D.建立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经济新秩序 10.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 A.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个 B.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C.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D.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个人二、多项选择题(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应具有的基本要求是()。 A.稳定性B.系统性C.科学性D.全局性E.综合性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调节之所以成为必然决定于()。 A.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 B.存在私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引进外国资本 E.社会化大生产 3.有效管理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中,()。 A.工作的复杂程度越大,管理幅度就越宽 B.新问题的发生率越高,管理幅度就越窄

宏观经济管理考试题及答案(注意:只作参考,以胡老师发的考题为准)

宏观经济管理试题答案(一) 一、简答题答案(共4题,每题5分,计,20分)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答案:1.维护产权制度;2.维护市场秩序;3.保证公共产品供给;4.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 5.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2、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关系 答案:(1) 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目标有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2) 基本目标之间关系:目标之间具有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3、经济周期,如何理解绝对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答案: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绝对周期指经济总量增长或减少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增长周期则指经济总量处于增长过程而增长速率有快有慢这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4、产业组织政策 答案: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5、扩张性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何种状态时使用此政策? 答案:亦称赤字财政政策,其特点是以扩大有效需求为目的,积极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经济增长。 6、关税措施 答案: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及进口附加税等。 7、日本宏观经济管理模式 答案:(1)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2)实行以产业政策为中心的中长期计划管理;(3)以金融政策为中心进行短期调控。 二、辩析题答案(共4题,每题4分,计16分)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宏观管理可有可无 答案:错。政府的宏观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构件,是市场缺陷的必要补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北邮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作业一()

北邮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作业一 1.人力资源甄选的原则有( ? )。 A.因事择人 B.人职匹配 C.用人所长 D.责备求全 E.德才兼备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C;E;] 标准答 案: A;B;C;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2.人力资源外部征聘有( ? )等途径。 A.就业市场 B.招聘广告 C.校园招聘 D.网络招聘 E.猎头公司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C;D;E;] 标准答 案: A;B;C;D;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3.统计法常用的方法包括( ?)等。 A.趋势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推断法 D.比率分析法 E.回归分析法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D;E;] 标准答 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4.工作说明书应当具备( ? )等特点。 A.清晰

B.新颖 C.具体 D.简明 E.客观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C;D;E;] 标准答 案: A;C;D;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5.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策略包括( ?)等方面。 A.抓住人力投资重点 B.搞好国民教育 C.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 D.调动多方面的创业力量 E.进一步强化就业后的继续教育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C;E;] 标准答 案: A;B;C;E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6.(错误) 政府提供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包括( ? )等。 A.国防 B.法律和秩序 C.资产再分配 D.宏观经济管理 E.公共医疗卫生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B;E;] 标准答 案: A;B;D;E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7.人力资源过剩的处理方法包括( ? )等。 A.裁员 B.变相裁员

宏观经济管理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管理 一、如何看待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 (一)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内在机制,虽然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自身也存在有缺陷,表现在:(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由于竞争导致垄断。 2、市场本身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3、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 4、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有序—公平交易—信息对称。 5、由于市场经济本身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竞争—财富不均衡分配—贫富悬殊。 6、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代价过高,也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经济规律的周期性发展,繁荣—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危机…… (二)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行为主体,同样不可能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也有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不能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所有缺陷,或举措失当,就会造成人为的经济波动。 1、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对宏观决策的约束。信息缺口是指决策者在决策的实际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不全面,存在着缺口,这个缺口对决策的准确度构成的一定影响。信息失真是指由于技术、体制等原因,形成许多非真实的信息,从而对宏观决策的影响。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决策的影响。决策者的偏好自觉不自觉的渗透于决策过程,必然影响决策的结果。 3、不同利益群体对宏观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决策的形成及变化,一定程度上是不同利益群体政策影响力均衡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但不见得都是合理的。 4、宏观政策“时滞”影响宏观管理的效果。只要存在政策“时滞”,即使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百分之百的正确,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有效。 5、经济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对宏观政策产生阻抗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而经济人的“合理预期”,常常会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二、谈谈你对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做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管 理,所要实现的基本结果和预期。我国宏观 经济管理目标体系的演变:改革开放以前, 主要注重设置产品产量等具体指标。改革开 放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后,进一步调整并 逐渐完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规定 了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目标——“促进经济 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 平衡”,一直至今。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1、经济增长——用经济增长率表示。经 济增长率应根据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具体 条件而定。一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1-3% 的增长率为低速增长;4-5%为中速增长;6 -10%为高速增长;10%以上为超高速增长。 2、物价稳定——指物价水平在一个合理 区间内变动。物价稳定的基本标志:物价指 数年自发的上涨幅度保持在2-3%以内,一 般不应超过5%。考虑到价格的结构性调整可 保持在5-7%以内;如果考虑加速增长的一 些特殊因素,也不能突破两位数。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目标是在一定 的工资水平和现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 下,把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充分就 业是经济稳定、繁荣和社会公平的标志,但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实现百分之百的就业或 绝对消灭失业。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是保持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度计)整个国 家的国际经济关系中收入与支出的基本平 衡。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之间的 关系 1、目标的统一性。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 实现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 的重要前提;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 2、目标的矛盾性。一是经济增长与充分 就业的矛盾。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 非熟练个人的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增长与物 价稳定的矛盾。在某些特定时期经济增长可 能会带来物价的过快上涨。三是经济增长与 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加速增长需要机 器、原料、技术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如果 进口多,而出口少,或出口多,而进口少, 就会出现国际收支失衡。四是充分就业与物 价稳定的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 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和成 因。 (一)经济周期是指因周期性的经济扩 张和收缩的波动,而使社会再生产呈现危机、 萧条、复苏和高涨的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10个周 期,其中第十个经济周期从2000年至2009 年已结束,目前进入了第十一个周期。 (二)改革开放前后比较,我国经济周 期性波动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波动幅度(上下波动的差)不同。 改革前的5个周期,除第1个周期振幅为9.9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均在10个百分点以上。 改革后的4个周期,除第2个周期 (1982-1990)振幅高于10个百分点(11.4 个百分点)以外,其余均小于10个百分点。 第二,波动的高度(每个周期内波峰年 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5个周期波 动的平均高度为16.5个百分点,改革后为 13.7个百分点。 第三,波动的深度(每个周期内波谷年 份的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5个周期波 动的平均深度为-5.1%,改革后平均为5.5%。 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已经由古典 型(周期内出现负增长)转为增长型(周期 内没有负增长)。 第四,波动的平均位势(周期内的年均 经济增长率)不同:改革前为5.9%,改革后 为9.6%,表明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 高。 第五,波动的扩张长度(周期内扩张期 的长度)不同:改革前平均为1.8年,改革 后平均为2.8年,特别是从第9和第10个周 期看,出现明显延长的趋势,表明经济增长 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三)第十轮经济周期的新特点。本轮 经济周期从2000年——2009年,GDP增长率 (%)在8.3%——13%之间。与前9轮相比, 其上升阶段从2000年到2007年持续7年, 在8%以上至13%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内平稳 较快地运行。这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出现了 新的波动形态,即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 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高 位运行。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周期 波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五)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 一是农业与经济周期波动。我国是发展 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周期波 动的影响相当明显。农业主要通过产品、要 素和市场等途径对经济波动产生影响。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在 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投资与经济周期波 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经济扩张阶段,投 资的急剧扩张带动工业生产的急剧扩张。在 经济收缩阶段,投资的减少与生产的下降又 紧密相联。 三是经济结构与经济周期波动。总量矛 盾的深层基础是结构问题,经济结构失衡与 调整是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深层原因。 四是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 动。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是影响我国经济 周期波动的因素。经济体制因素包括:(1)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供给严重制约需求, 经济上升的驱动力常常是需求膨胀(包括投 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表现为需求主导型 的经济周期波动。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下,则是供给主导型的经济周期波动。 五是对外经济关系与经济周期波动。随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