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常识

电镀常识
电镀常识

电镀基础知识100问

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在电解液中由于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烫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

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

(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电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青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

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试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KIt

W——析出物质的重量(g)

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

I——电流强度(安培)

t——通电时间(小时)

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K=CE

C——比例常数。E——化学当量

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

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中,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粘附在工件上,会影响镀层的质量。故工件在化学除油后,一定要经清水冲洗干净,才能进入酸腐蚀的溶液。

7.电镀层出现毛刺、粗粒,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镀层出现毛刺、粗粒,主要是镀液受悬浮杂质污染所造成的。其来源是:

空气中的灰尘、阳极的泥渣、金属杂质的水解产物。此外,还有镀液成分不正常和操作条件不合要求等等。解决的办法是:调正镀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果是悬浮杂质所造成,则应将镀液过滤。

8.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何:

答: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下:

(1)将汁量好的所需电镀药品先放入开料槽(小槽)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溶解,

注意勿将药品直接倒入镀槽内。

(2)溶液所含的杂质,可以先用各种化学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处理。

(3)已处理静置好的溶液,滤入清洁的镀槽中,加水至标准量。

(4)调节好镀液工艺规范(pH值、温度、添加剂等)。

(5)最后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沉积,以除去其它金属离子杂质,直至溶液适

合操作为止。

9.为什么桂具要涂上绝缘材料?

答:挂具制造一般除挂勾和产品接触导电部分外,其余均应涂上绝缘材料,以减少电流损耗和金属损失,确保产品有效面积电镀,提高有效电流,并使挂具耐用。

10.硫酸、盐酸除锈效果怎样?硝酸能否除锈?

答:产品除锈一般以采用浓盐酸效果最好,能达到效率高,即使时间过长了些也不致产生过腐蚀,损坏基体金属的现象。硫酸除去表面锈渍较好,但除锈很慢,而时间过长了又产生过腐蚀现象,对产品基体损坏较大。硝酸不能用于除锈,因其氧化性很强,遇金属即进行氧化,产生大量的氧化氮剧毒气体。

11.镀前处理对电镀层的质量有何影响?

答:从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电镀生产中所发生的质量事故,大多数并不是由于电镀工艺本身所造成。多半是由于金属制品的镀前处理不当所致。将别是镀层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性能的好坏,与镀前处理的质量优劣更是密切相关。金属制品在电镀以前的表面状态及其清洁程度是能否取得优质镀层的重要环节。在粗糙的金属表面,很难获得平滑光亮的镀层,而且镀层孔隙也多,使防蚀性能减低。金属表面如果存有某种油垢物,也不能获得正常的镀层。

12.在氰化物镀液中,游离氰化物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氰化物镀液中,未结合在络盐内的多余氰化物就叫做游离氰化物。例如在氰化镀铜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就是形成[Cu(CN)3]= 络离子以外的多余氰化物。

13.在氰化镀铜中,阳极产生钝化,溶解不良,游离氰化物的含量为什么会升高?

答:在氰化镀铜电镀时,阳极溶解不良,虽然一部分氰根在阳极上氧化消耗了,但在阴极上由于铜氰络离子的放电,产生了更多的游离氰根,而使镀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含量升高。

14.酸性光亮镀铜的阳极材料对镀层质量有什么影响?

答:在酸性光亮镀铜工艺中,若使用电解铜阳极,极易产生铜粉,引起镀层粗糙,而且光亮剂的消耗快,所以应采用含有少量磷(0.1~0.3%)的铜阳极,可以显著地减少铜粉。但若采用含磷量过高的铜阳极,则将使阳极溶解性能变差,致使镀液中的铜含量下降。

15.镀镍液中,阳极面积缩小,阳极电流密度增加,这时溶液的pH值是上升还

是下降?

答:溶液的pH值下降。这是因为阳极减少,电流密度增加,阳极发生钝化而不溶解,阳极钝化后,析出氧气,溶液中H+增加,因而酸性增加,pH下降。

16.镀镍液中,要促进阳极溶解,应添加什么?加入多量的硼酸可以吗?

答:要促进镍阳极的溶解,应加入适量的氯离子。硼酸没有促进镍阳极溶解的作用。

17.光亮镀镍溶液要注意那些有害杂质的干扰影响?

答:光亮镀镍要注意:

(1)工业原料不纯。如硫酸镍含有铜、锌及硝酸根,阳极镍板含有铁等杂质;

(2)生产过程的污染。如清洗不彻底,从产品或挂具带进的铜、铬。有机添加

剂的分解产物。这些都是光亮镀镍的有害杂质,要注意排除。

18.镀镍套铬后出现脱皮、扑落现象,主要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的吗?

答:镀镍套铬后出现镀层剥离现象,镀前处理不良是一个因素,但不一定全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它与镀液的状况以及产生双层镍的现象有关。

19.为什么不能使用金属铬作为镀铬阳极?

答:镀铬不采用可溶性金属铬作为阳极,主要是它在镀铬过程中极易溶解。阳极金属铬溶解的电流效率大大地高于阴极金属铬沉积的电流效率。这样,随着电镀过程的进行,势必造成镀液中铬含量愈来愈高,致使无法实现正常的电镀。而且以金属铬作为阳极,它主要以三价铬离子形式溶解进入溶液中,使镀液中的三价铬离子大量积累。同时由于金属铬很脆,难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不能用全金属铬作为阳极,一般都采用铅或铅合金来作为镀铬过程中的阳极。

20.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这是什么原因?

答: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主要是硫酸根不足所造成的。此外,槽液温度过低或受杂质(如Cl-)干扰,也会在铬镀层中产生棕色的膜。

21.什么是电解?

答: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解质在电流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就叫做电解。通电时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成新物质;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新物质。有时在阳极上也发生电极材料的氧化作用。例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NaCl→Na++Cl-

阴极Na++e→Na

阳极2Cl--2e→Cl2↑

电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许多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化学工业产品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是通过电解来实现的。

22.什么是电镀?

答: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的方法,就叫做电镀。电镀包括镀前处理(除油、除锈)、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除氢)等过程。用于防止金属制品腐蚀,修复磨损部分,增加耐用性,反光性,导电性和美观等。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为阴极,所镀金属板或棒作为阳极,分别挂于铜制的极棒上面浸入含有镀层成分的电解液中,通入直流电。

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不溶性阳极,例如镀铬时用铅或铅锑合金阳极。

23.何谓电流强度?

答: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24.电流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电流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的电极上的电流强度。电镀上是以一平方分米为基本计算单位,所以,通过一平方分米电极面积的电流强度就称为该电极的电流密度。阴极电流密度用DK表示,阳极电流密度用DA表示,单位是安培/平方分米,即A/d㎡。(国外也有用安培/平方英寸表示)。例如镀件总面积为50平方分米,使用的电流为100 安培,则电流密度为100安培÷50平方分米=2安培/平方分米。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过高过低都会产生质量低下的镀层。电流密度还直接决定镀层沉积速度,影响生产效率。

25.什么叫做电流效率?

答:电流通过电镀溶液在阴极上所析出金属的重量,并不一定和电解定律(电解时电板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重量与电流通过的电量成正比)理论计算的重量相符合,一般是比理论量少。这是由于电解时不单纯地进行金属离子放电还原成金属,而且还进行别的副反应。例如氢的析出,就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因此,要析出一定量的金属时,其实际所需的电流比理论计算值要大。故按理论计算所需的电流值和实际需要的电流值之比,就叫做电流效率。电流效率愈高,电能的浪费愈少。

26.已知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如何求得电镀层的厚度?

答:首先根据镀种得出该工艺的电流效率,同时查表得出该金属的电化当量和密度(比重),然后按下公式进行计算:

■镀层厚度d的计算公式(d:微米)

d=(C×Dk×t×ηk×100)/(60×r)

■电镀时间t计算公式(t:分钟)

t=(60×r×d)/(C×Dk×ηk×100)

■阴极电流密度Dk计算公式(Dk:A/dm2)

Dk=(60×r×d)/(C×t×ηk×100)

■阴极电流效率计算公式:

ηk=(60×r×d)/(C×t×Dk×100)

C=电化当量(克/安培·小时)

Dk=阴极电流密度(安培/平方分米)

t=电镀时间(分)

ηκ=阴极电流效率(%)

r=电镀层金属密度(克/厘米3)

例:已知镀镍液电流效率95%,阴极电流密度为2.5A/d㎡,电镀20分钟后所得镀层厚度是多少? 查表得镍的电化当量为1.095密度8.8

d=(C×Dk×t×ηk)/60r=1.095×2.5×20×95%×100 /(60×8.8) =9.85um

27.什么是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对于铁基体来说,锌、铜、镍、铬、铜锡合金等镀层是属于那一类的镀层?

答:按照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化关系来分类,可以将镀层分为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在一般的条件下,镀层金属的电极电位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为负时,叫做阳极镀层,反之,叫做阴极镀层。锌镀层的电极电位比铁基体的电极电位为负,故锌镀层属阳极性镀层。铜、镍、铜锡合金镀层的电位比铁基体的电位为正。故属阴极性镀层。铬镀层按标准电位来说,比铁为负,然而因铬镀层易于纯化,使电位趋向于正,所以也属于阴极性镀层。由于金属的电位随着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镀层究竟属于阳极镀层还是阴极镀层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一般条件下,锡镀层对铁来说是阴极镀层,但是在有机酸中,它却成为阳极镀层了。

28.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对基体金属的保护作用是怎样的?

答:阳极镀层的保护原理是基于镀层的电位较基体金属为负,它的电溶压较大,就成为腐蚀电池中的阳极,从而延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即使在基体金属有稍许暴露时,镀层仍能起防护作用,所以,阳极镀层上孔隙的多少,对防护性能的影响很小,就厚度而言,镀层的厚度愈大,防护性愈强。阴极性镀层对基体金属只起纯机械的隔离作用,没有象阳极镀层的电化保护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镀层孔隙率很少的情况下才有保护作用,否则,在镀层的孔隙或破损处,基体金属将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加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一般镀层的孔隙率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故厚度越大,阴极镀层的保护性能也越强。

29.镀件电镀前一般的质量要求如何?

答:镀件进行电镀前一定要做到无氧化皮、无锈、渍、无油污,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不挂水珠。

30.镀件电镀完毕之后,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因为产品电镀完毕出槽之后,表面及孔洞粘附有大量的镀液,而镀液本身通常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不清洗干净,会对镀层及基体产生腐蚀,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及防护性能。故镀件出槽后,应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加以干燥。

31.生铁铸件为什么比其它钢铁零件难于电镀?

答:铸造出来的生铁零件,其表面往往是凹凸不平及多孔的,在这样的表面上只

会得到粗糙而多孔的镀层。此外,在生铁的表面上,还存有游离的石墨,它不但影响到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同时,在镀层存有孔隙的情况下,它便成为腐蚀电池的阴极,使镀层金属迅速破坏,生铁中的石墨,有时还具有降低氢超电压的作用,造成氢容易在该处析出,阻碍了金属的沉积,所以,铸造的生铁零件比其它的钢铁零件难于电镀。

32.在氰化镀铜中,游离氰化物不足时,应添加什么?加入氰化亚铜可以吗?

答:在氰化镀铜中,游离氰化物不足时,应添加氰化钠(或钾)。如加入氰化亚铜,则使游离氰化物进一步降低,铜镀层变得结晶粗大和粗糙。

CuCN+2NaCN=Na2Cu(CN)3

33.在配制氰化镀铜液时,将粉末状的氰化亚铜用温热的水溶解,然后加入镀槽,这样操作对吗? 答:不对。因为氰化亚铜是难溶于水的。应将氰化亚铜溶于氰化钠(或钾)的溶液中,氰化钠的量为氰化亚铜的1.15倍。

34.在氰化镀铜溶液中,使用空气搅拌合适吗?

答:在氰化镀铜溶液中,不宜使用空气搅拌。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溶液中的碱反应生成碳酸盐。过量的碳酸盐会对铜镀层产生不良的影响。CO2+2NaOH=Na2CO3+H2O

25.硫酸镀铜溶液中的硫酸,它有什么作用?含量的高低对镀层有何影响?

答:硫酸镀铜溶液中的硫酸有如下几种作用:

(1)防止铜的水解而形成氧化亚铜或其它碱式盐类沉淀。

(2)减低铜离子的有效浓度,使铜镀层的结晶细致。

(3)降低溶液的电阻,提高溶液的导电度,减少电能的消耗。

(4)防止在高电流密度下产生粗糙或树枝状的镀层。

镀液中硫酸含量一般为60~80克/升,含量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宜,太多时它能使镀层发脆,并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太少时能造成镀层粗糙,阳极钝化及溶液的分散能力减低等故障。

36.硼酸在镀镍溶液中有什么作用,如果硼酸不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硼酸是镀镍溶液的缓冲剂,起缓冲镀液pH 值的作用。当浓度达到31克/升以上时,才有显著的作用,但不能过高,因为硼酸在常温下的溶解度约40克/升左右。由于硼酸的缓冲作用,使阴极区溶液的pH值不致产生急剧的变化,因而能允许使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而不致在阴极上析出氢氧化物。它还具有提高阴极极化和改善镀层性质的作用。但是它的含量过多会降低阴极电流效率。低于20克/升时缓冲作用很弱,而使镀液的pH值变化加剧,影响电镀层的质量,甚至使电镀过程无法进行。

37.镀镍时,阳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与阴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那一个高,为什么?

答:是阴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高。这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析出氢气而使pH值上升。2H++3→H2↑

38.镀锌后的钝化膜层,白色钝化与彩色钝化层那一种的耐腐蚀性能好?

答:镀锌后的钝化膜层,彩色钝化比白色钝化的耐腐蚀性能好。这是因为进行钝白处理时,是将已经形成的彩色钝化膜在漂白处理的溶液中溶解掉一层,使彩色钝化膜变成白色。由于白钝化膜层比彩色钝化膜层薄,故耐腐蚀性能降低。

39.用碳酸钡处理镀铬液中过多的硫酸,一克硫酸该用多少克碳酸钡?

答:要除去1克的硫酸,理论上需要约2克的碳酸钡。

40.新配制的纯铬酸溶液为什么镀不出铬来?为什么要进行电解处理后或加些老镀液才能镀出质量良好的镀层?

答:新配制的纯铬酸溶液,如果没有三价铬和催化阴离子,是不易接在阴极电解还原的,铬酸中的六价铬离子不还原至三价铬离子,也不还原为金属铬。电解的结果就相当于水的分解,在阴极上产生氢气2H++2e→H2↑,在阳极上产生氧气4OH--4e→2H2O+O2↑。所以镀不出铬来。当溶液加入硫酸后,它与溶液中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带正电荷的硫酸铬[Cr4O(SO4)(H2O)4]2+,因硫酸根离子半径小,电荷高,所以易被带正电的硫酸铬吸附,穿过碱式铬酸铬胶体粘膜,促使Cr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金属铬。新配制的镀铬液中,由于没有三价铬,铬就不易镀上,故需要进行电解处理以产生三价铬。加些老镀液的目的也是使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三价铬以利于金属的析出。

41.金属为什么要进行电镀?

答:金属在各种不同环境下使用时,由于外界介质在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而产生了金属腐蚀。金属腐蚀的结果,不仅是金属本身的损失,而且由于金属制品结构的损坏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其价值比金属本身要大很多倍。因此,在大量生产金属和金属制品的同时,就必须与金属的腐蚀进行斗争。电镀工艺是增加金属防护性能及改善金属表面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金属制品进行电镀就是为了保护金属不受腐蚀、改善金属制品的性能和增加制品表面的美观。

42.何谓镀液的pH值?

答:镀液的pH值是指溶液的酸硷度。我们知道,水是弱电解质,它也可以电离。水的电离度很小,在通常条件下,一千万公升水中,只有一个克分子的水电离,也就是说,在每升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100000000克当量,因此,可以说:在中性水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7克当量。

氢离子是酸类的通性,氢氧根离子是碱类的通性,因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直接反映了溶液的酸碱性。在中性溶液中,由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溶液为中性。如果我们改变溶液的其中一种离子浓度,则溶液的性质就将改变。假如提高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则溶液将由中性变为酸性,如果将氢离子浓度提高10倍,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6,提高100倍则为10-5,依次类推;相反则降低10倍,其浓度为10-8,降低100倍则为10-9。

pH值就是用10为底的对数的绝对值来表示氢离子浓度,也叫氢离子的指数。也就是说: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10的负几次方时,pH值就等于几,当pH值等于7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10-7,溶液为中性。pH由7至0变化时,溶液为酸性,pH由7至14变化时,溶液为碱性。

43.工厂常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有那几种?

答:pH值是电镀槽液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电镀过程影响很大,故需要经常检查镀液的pH值。工厂常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有两种:

(1)试纸法:根据试纸变色,与已知pH值的色标相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值。其优点是方便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这是工厂日常生产应用最广的方法。

(2)pH值测试仪:根据氢离子浓度对氢电极产生不同电位和一标准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在电位计上显示读数。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测试较复杂。

44.什么叫做直流电源?

答:直流电是电子以同一方向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不断流动的电流。电镀中所用电源均为直流电,电压一般为6至12伏。因电压过低,不能自外界由输电线路供

给。通常取得直流电的方法为1)直流发电机;(2)整流器;(3)蓄电池。

45.电流表、电压表应如何连接?

答:电流表即安培表是指示电路中电流通过大小的仪器,测量范围小的电流表,一般可直接串联在电路上,较大的(30安培以上)则需用一只分流器与电路串联,电流表就接在分流器的两端。但也有些5安培的电流表照样需用与其匹配的分流器。电压表即伏特表,是测量电压的,一般与负载并联,只要把它的两根接线跨接在电路的两极上,即可指示出读数,电流、电压表在联接时须注意极性和量程。

46.电镀槽电源的并联接法如何应用?

答:电镀槽电源的接法以并联接法最为普遍。接法是每个镀槽中的阳极及阴极分别直接与电源输出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应用此种接法时,每槽中电流的多少,随镀槽的电阻大小而定,与并联的其它槽的电阻大小无关,总电流等于各槽电流之和,各槽的电压均相同,等于输出的总电压。

47.电镀槽电源的串联法如何应用?

答:电镀槽的串联接法是镀槽中第一槽之阳极与第二槽的阴极连接,第二槽的阳极与第三槽的阴极连接,依此类推,第一槽的阴极与最后一槽的阳极与电源相接。如下图:

电流通过镀槽的数量,是根据各槽的电阻而定,各槽内阴极面积相同时,则电流密度相同,阴极面积不相同时则电流密度也不同,沉积速度亦有差异,电路上的电流,处处相等。因为电流从电源一点起,除了通过这个电路之外,并无其它通路可以回到电源的另一点,因此电路上各点的电流必定相等。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增大。总电压等于各分路电压之和,所以在实际使用时,电源电压要比各分路电压高,才能使各镀槽得到额定的电压。这种接法的优点是节省设备。但缺点是必须在各槽内电极连接好后,电流才能通过,任何一极断开,电流都不能通过。而且要求电源供电电压较高,各镀槽溶液特性及镀件面积要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很难应用。

48.为什么氰化镀铜液中的碳酸盐会不断产生?

答:任何氰化物镀液在使用过程中都将逐渐累积碳酸盐。这是由于氰化物的分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镀液所致。2NaCN+2H2O+2NaOH+O2(空

气)→2Na2CO3+2NH3

2NaCN+H2O+CO2(空气)→Na2CO3+2HCN

49.怎样除去氰化物镀液中的碳酸盐?

答:除去氰化物镀液碳酸盐的方法有:

(1)冷却法——在冷却氰化镀液的时候,碳酸钠能从溶液中结晶而得以除去,冷却温度最好在0℃左右,时间8小时以上。在冬天时,可应用自然冷却。应用冷却法,金属盐的损失约为10%左右。冷却法不适宜于除去碳酸钾,因为钾盐的溶解度很大。

(2)化学沉淀法——可采用硫酸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它们的反应如下: CaSO4+Na2CO3→CaCO3↓+Na2SO4

Ca(OH)2+Na2CO3→CaCO3↓+2NaOH

Ba(OH)2+Na2CO3→BaCO3↓+2NaOH

应用硫酸钠,使碳酸钠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比碳酸钠危害小,在酒石酸盐氰化镀液中,硫酸根的存在反而有利,硫酸盐也可用冷却法除去,这个方法可除去碳酸钾。

应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的优点是反应后产生的氢氧化钠,在一般溶液中是需要的。在不需要碱的场合下,则可在处理后用不溶性阳极电解处理或加入有机酸(如酒石酸)。

(3)酸处理——应用酸与碳酸盐反应成CO2气体的原理;

2H++Na2CO3→2Na++H2O+CO2↑

应用的酸是酒石酸,生成的酒石酸盐是有利的,应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稀释法——这个方法是将溶液稀释来减低碳酸盐的浓度,这就将损失一部分溶液,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50.氰化物镀液中的碳酸盐过多,会造成什么样的故障。

答:氰化物镀液在碳酸盐过多的情况下,要造成下列的故障:

(1)阳极极化作用增加。(2)阴极效率降低。(3)溶液的导电度减低。(4)光泽范围缩小。(5)镀层容易渗点。(6)镀层易呈海绵状(特别在镀金或镀银溶液中)。(7)溶液的粘度增加,带出损失增大。

51.光亮硫酸盐镀铜溶液中的杂质对镀层质量有何影响?

答:在光亮硫酸盐镀铜溶液中,金属杂质的影响比其它电镀溶液少。很多的金属离子由于外界带入或基体金属的腐蚀(如铁、镍、锌)逐渐在镀液内累积,由于铜的电极电位较正,在强酸性溶液中,它们的存在,不足以造成共沉积的条件,因此影响也不大。但铁、镍的存在会降低溶液的导电度,在含量高时会使镀层粗糙。砷、锑的电位与铜相接近,能与铜共沉积,而使镀层粗糙变脆。铅在溶液中能沉淀而出,影响不大。某些有机杂质也常常引起镀层发脆。

52.为什么用低电流密度电解除去镍液中的微量金属时,搅拌能提高除去杂质的效率?

答:用电解法除去镀镍液中的杂质时,进行搅拌,能使杂质与阴极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故能提高去除杂质的效率。

53.锌压铸件去油时,为什么不能在高温的强碱下浸渍?

答:因为锌是两性金属,它易溶于酸,也易溶于碱。在高温强碱中锌溶解很快,所以锌压铸件不能在高温的强碱中浸渍除油。

54.在某镀镍溶液中,通入镀槽的总电流为400A,通电时间共15分钟,假如电流效率为95%,共析出金属镍多少克?

答:根据电解定律,镀层重量(m)应为:

m=K?I?t?ηk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得镍的电化当量K为1.095 克/安培?小时。

在上述条件下,可析出金属镍104克

55.测定镀铬溶液的电流效率时,通过电流20A,经2小时在阴极上析出金属铬的重量为1.8克,求该镀铬液的电流效率? 答:根据电解定律,镀层重量(m)应为: ηk =K?I?t?m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得六价铬的电化当量K为0.324 克/安培?小时。在上述条件下,该镀铬液的阴极电流效率为13.9%

56.重铬酸根在阴极上还原至三价铬的反应,为什么在没有催化阴离子时,一瞬间就停止了?

答:镀铬溶液在没有催化阴离子的情况下,接通电流时,阴极上有氢气析出,同时部分还原为三价铬。由于氢的析出,阴极区pH上升,三价铬立即在阴极上生成碱式铬酸铬〔Cr(OH)3Cr (OH)CrO4〕薄膜。它是带正电性的分散胶体,将阴极表面包封住。这层膜很紧密,只能让氢离子透过而发生下列反应2H++2e→H2↑而重铬酸根却不能透过这层薄膜,所以镀铬溶液在没有催化阴离子时,重铬酸根在阴极上还原成三价铬的反应,一瞬间就停止了。

57.镀铬液的硫酸根在电极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镀铬液中的硫酸根,能与溶液内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硫酸铬〔Cr4O(SO4)4(H2O)4〕++阳离子。这种阳离子跑向阴极促使碱式铬酸铬薄膜溶解,使铬酸根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而析出金属铬。所以要使零件镀上铬,必须在阴极表面生成一层由三价铬和铬酸根组成的粘膜,这层粘膜还得在硫酸铬阳离子的作用下不断溶解。这样,粘膜不断地生成,不断地溶解,周而复始,镀铬的过程才能实现。

58.镀镍层为什么会产生针孔?它有什么危害?

答:针孔是镀镍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所谓针孔,是目力所能见到的细孔。针孔的产生是由于在阴极表面留有气泡,造成绝缘,使金属在该处不能沉积,而在气泡旁边的周围则继续增厚,以后气泡逸出或破裂,在该处留下凹陷的痕迹,这样就形成针孔。针孔有的直达至基体金属或至镀层中部为止,或逐渐为镀层封闭。如针孔直达基体金属,则基体金属与大气接触,易被腐蚀。如针孔止于镀层中部,则虽不致于立刻被腐蚀,但总是镀层的弱点,耐腐蚀性能降低,也影响了镀层的美观,在抛光后有拉延的痕迹,使故障更为显著。

59.产生针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产生气泡就会有针孔形成?

答:针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泡滞留于镀件表面而造成的,但产生气泡并不一定有针孔形成。因为形成针孔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气泡(主要是氢气)产生;第二所产生的气泡,能吸附于镀件上。如果产生的气泡不能在镀件表面上滞留,则不会产生针孔。如氰化镀铜及镀铬等,在电解过程中,它们都产生大量的氢气泡;但它们产生之后,都急剧溢出液面,难于在镀件表面上滞留,故极少会形成针孔。

60.如何消除镀层中的针孔?

答:针孔的故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操作条件或溶液成分不合规范而产生针孔,则补救尚易,只需改改操作条件或调整溶液成分使之适合要求便可能解决。如因溶液有杂质(金属杂质或有机杂质)的污染而产生针孔,则必须找出其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得到解决。在没有杂质的情况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加入防针孔剂,在光泽性镀镍中可加入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0.01~0.05克/升。在普通镀镍中,可在每天工作完毕之后加入双氧水0.1毫升/升。加入后将溶液予以彻底搅拌。在双氧水(或其它氧化剂)的存在下,本来H+在阴极还原成H2的反应由氧化剂在阴极上的还原而取代之,使氢气泡无以产生,针孔亦可避免。但镀液内如含有过多的杂质,则这些措施的效果亦受到影响,甚至无效,这时就应对镀液进行净化处理。

61.何谓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

答:分散能力是指镀层在零件上厚薄分布的情况。镀层厚度在零件各部位分布均匀称分散能力好,反之为分散能力差。

深镀能力又叫遮盖能力,是指在零件各部位镀上金属层的情况,而不研究其厚度分布情况。它与分散能力是两种概念,不要混淆在一起。但它们之间亦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分散能力好则深镀能力也好,而深镀能力不好,则分散能力亦不好。

62.影响分散能力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答:影响分散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电化学因素。

几何因素主要是指镀槽的形状、阳极的形状、零件的形状以及零件与阳极的相互位置、距离等。其要素是尖端放电、边缘效应、阴阳极的距离等,它主要是影响电镀的电流分布。例如镀铬时往往要考虑如何装挂零件,用什么阳极及阳极的位置等,这都是为了改善电流的分布,提高分散能力。

电化学因素包括极化作用、电流密度、溶液的导电度以及电流效率等。一般来说,提高阴极极化作用,可改善分散能力。提高电流密度,能增加阴极极化作用,改善分散能力。当提高溶液的导电度不严重降低阳极极化作用时,可提高分散能力。电流效率若随电流密度升高而降低时,降低电流效率可提高分散能力。

63.怎样才能取得均匀的镀层?

答:取得均匀镀层的方法,除了选择合理的溶液成分、改进配方外,合理的操作、装挂零件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使用的方法有:①冲击电流:在电镀开始用较大的电流(比正常电流大2~3倍)进行短时的冲击电镀。②合理装挂零件:使零件处在最佳的电流分布状态下,同时又不使析出的气体停滞在零件的盲孔、低洼部分。③根据可能调节阴、阳极之间的距离,缩小阴

极不同部位(即零件的凹凸部分)与阳极之间的距离比。④利用“象形”阳极来改善电流分布。⑤利用保护阴极和屏蔽保护来降低电力线集中部位的电流密度。

64.什么是辅助阳极?

答:在电镀各种产品、零件过程中,一些形状复杂,又需要均匀镀上镀层或内孔要有镀层的管状零件等均要在低电流密度区另加阳极以尽量使电流均匀分布,这种另加的阳极就叫做辅助阳极。如水管镀锌内孔使用铁辅助阳极等。

65.什么是保护阴极?

答:在电镀中对一些阴极电流操作范围较窄的镀种或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为防止边角烧焦,在零件的尖端处或镀槽阴极两端焊(或挂)上金属保护线,以分散阴极上的电流。这种金属保护线就叫做保护阴极。

66.析氢对电镀有何影响?

答:析氢在电镀过程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析出的氢渗入镀层和基体金属产生氢脆,影响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果析出的氢以气泡形式停留在零件表面,则会造成镀层的孔隙和麻点。消除的方法是加入氧化剂、湿润剂及镀后除氢处理等。有机杂质的存在对氢有吸附作用,使氢气泡滞留在阴极表面不易逸出,则更易出现针孔和麻点。

加强镀液搅拌,对减少氢气在镀件上滞留会有一定的作用。

67.在除油工艺中,有机溶剂(三氯乙烯等)适宜于除去什么油脂?

答:宜于除去零件上的非皂化类的矿物油脂。工业上的油脂,按其来源可分为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动、植物油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所以又叫做“皂化油”;矿物油无此作用又叫“非皂化油”。

皂化类油脂可以用碱很好地除去,非皂化类油脂因不和碱起化学作用,故不能用碱把它们除去。而有机溶剂能很好地溶解非皂化类的油脂,所以它们最适宜于除去非皂化类的矿物油脂。

68.试述电解除油的原理?

答:电解除油时,不论零件作为阴极还是阳极,其表面都大量的析出气体,这个过程实质是水的电解:

2H2O=2H2↑+O2↑

当工件作为阳极时,其表面上进行的是氧化过程并析出氧气:

4OH--4e=O2↑+2H2O

当工件作为阴极时,其表面上进行的是还原过程并析出氢气:

4H2O+4e=2H2↑+4OH-

电极表面上大量气体的析出,对油膜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和乳化作用。当把粘附有油膜的工件浸入碱性电解液时,由于油与碱液界面张力减少,油膜产生了裂纹。与此同时,电极由于通电而极化,电极极化虽然对非离子型油类没有多大作用,但是它却使金属与碱液间的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因此很快地加大了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排挤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油污,使油膜进一步破裂成小油珠。由于电流的作用,在电极上生成了小气泡(氢气或氧气),这些气泡很易于滞留在油珠上,新的气体不断产生,气泡就逐渐变大,在气泡升力的影响下,油珠离开金属表面

的趋势增大,当气泡的升力足够大时,它就带着油珠脱离金属表面跑到液面上来了。

由此可见,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除油过程是电极极化和气体对油污机械撕裂作用的综合过程。

69.电解除油与化学除油比较有什么特点?

答:电解除油溶液的组成和化学除油溶液大致相同。电化学除油的速度常较化学除油的速度高,油污清除得更干净。电化学除油液中的碱度可以比化学除油时降低一些,因为此时皂化作用不是主要的,另外也不必添加乳化剂。若使用乳化剂,则它们会形成大量泡沫浮在溶液表面上,因而阻碍氢气和氧气的顺利逸出。当电接触不良而打火时易造成爆炸事故。为保证电镀层质量,在零件入槽电镀前,多采用电化学除油。

70.阴极电解除油与阳极电解除油有什么不同?

答:电解除油在阴、阳极上都可进行,阴极除油与阳极除油特点各不相同。

阴极除油的特点是:析出的气体为氢气,气泡小、数量多、面积大,因而除油效率高,不腐蚀零件;缺点是:产生氢脆,有挂灰。

阳极除油的特点是:无氢脆、无灰渣;但缺点是效率低,对有色金属腐蚀性大。

71.应如何选用电解除油工艺?

答:由于阴极或阳极电解除油具备不同的特点,故决定电解除油工艺时,必须根据零件的材料、性质、要求而选择。

①无特殊要求的钢铁零件,一般可先用阴极除油5-7分钟,然后阳极除油2-3分钟。这样可以综合阴、阳极除油的优点,而克服它们不足的地方。

②对弹性大、强度高和薄壁零件,为了保证其机械性能,一般都不用阴极除油,可用阳极除油。

③对在阳极上易溶解的以有色金属为材料(如铜或铜合金)的零件,则采用阴极电解除油。除油后若需要进行阳极电解除油以除去挂灰时,应注意电解时间要短,以免造成零件发生腐蚀。

72.电解除油通常采用多大的电流密度?

答:电解除油时提高电流密度能加快除油的速度,但当电流密度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除油速度增加并不那么快,反而造成槽电压过高使电能消耗增大。在生产中电流密度一般控制在5-10安培/平方分米。

73.如何检查除油的质量?

答:零件的除油质量按其表面被水润湿的程度来决定。检查的方法是:将除油后仔细冲洗过的工件,浸入冷水中,然后小心地从冷水中取出,保持垂直状态或45度角。如果此时表面的水膜有断裂处,即有不沾水的地方,则可知工件表面的油污未完全除净。只有工件表面上的油污完全除净时,整个表面才能附上均一的水层。

74.三价铬对镀铬过程有什么影响?

答:在镀铬过程中,由于铬酐在阴极上还原,镀铬电解液在镀铬时产生三价铬是

不可避免的。新配制的镀铬液在开始电解时,其三价铬浓度从零值逐渐增加,最后由于三价铬在阳极上氧化而达到平衡。

三价铬是生成胶体膜的主要成分,但是也必须含量适当才能获得质量良好的铬层。三价铬含量过高,生成的胶体膜很致密,获得光泽镀层的范围缩小,得到的镀层灰白和粗糙,和硫酸含量低或温度低时所得到的镀层相似,当三价铬含量过低时,生成的胶体膜不连续,使镀层不均匀,有的地方甚至没有镀层,和硫酸含量过高的现象一样。

在正常工作的镀铬电解液中,三价铬浓度介于1~3克/升(以Cr2O3计)间。三价铬的浓度决定于阳极电流密度与阴极电流密度之比,最好使这个比值等于0.5,也就是阳极面积比阴极面积大一倍。

75.镀铬液中的三价铬含量过高,应如何除去?

答:要减少镀铬液中三价铬的含量,必须在小的阴极表面和最大的阳极表面,用大的电流强度来进行电解,三价铬在阳极上氧化至六价铬具体的方法是:将溶液热至80℃,以细的铁棒作为阴极,阳极面积为阴极面积的十至数十倍,阳极电流密度为1.8~2A/d㎡。电解时间视三价铬的含量多少而定,温度越高,除三价铬的效果越好。

76.镀铬溶液中的金属杂质对镀铬过程有何影响,如何处理?

答:镀铬电解液中的金属杂质常见的为铁、铜、锌等金属离子。由于镀铬时铁及铜件落入镀槽,以及镀件坑洼及内孔处铁被溶解的结果,使镀铬液难免有铁、铜等杂质存在。铁的最高允许含量为8克/升,铜的最高允许含量为5克/升,锌的最高允许含量为3克/升,含有大量铁时的电解液的特征,是难于保持电流的稳定性,电流不断地变动,因此就不能确定镀取光泽铬层的工作规范。而且铁的含量高时,同三价铬的作用一样,它降低电解液的电导,恶化分散能力,使镀取光泽铬层的工作范围缩小,只是它的作用比三价铬弱一些而已。除去镀铬电解液中的铁杂质,远不如除去三价铬那样容易。用化学法烦杂而且效率不高。当前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铁的,其效果不错。其它金属杂质如铜、锌、镍、锡等也与铁的影响相似。

77.镀铬电解液中若含有氯离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除去?

答:镀铬电解液中的氯离子来源于自来水含氯量过高或工件用盐酸浸蚀后清洗不干净所致,氯离子含量高于0.3~0.5克/升时,则溶液的电流效率和深镀能力降低,镀层发暗起花斑,针孔,抗蚀能力降低。氯离子的去除尚无好的办法,可以采用电解处理,但很难彻底除去,所以应尽量避免带入。为了防止氯离子的干扰,应注意镀铬电解液用水的水质,不要将大量的氯离子带入镀液,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倒灌时更要注意。镀件入槽前应使用稀硫酸浸蚀,不要使用盐酸。

78.镀铬电解液的浓度及其特性、用途如何?

答:镀铬电解液的浓度通常分为高、中、低三类,其特性与用途如下:

低浓度电解液:铬酐含量约在150克/升以下,它允许采用高的电流密度(60~70A/d㎡)电流效率高(16~18%),分散能力比其他镀铬电解液高,铬层硬度高,获得光亮镀层的温度和电流密度范围狭窄,电解液的带出损失少。适用于外形简单的零件镀硬铬。

高浓度电解液:铬酐含量约350克/升,允许采用较低的电流密度(15~25A/d㎡),电流效率低(10~12%),分散能力低,深镀能力好,工作范围宽,电解液稳定,镀层较软,裂纹网不显著。因镀液浓度高,带出损失较大。这类电解液适合于各种形状零件的装饰性镀铬。

中等浓度电解液:铬酐含量约250克/升,其特点介于高低浓度之间。例如采用中等的电流密度(25~50A/d㎡),电流效率(13~15%),分散能力中等,工作范围宽,电解液成分稳定,镀层性能良好。适用于简单和复杂形状零件的装饰性镀铬。以上三种浓度的电解液,以中等浓度电解液应用较普遍。

79.氟硅酸根离子在镀铬电解液中有什么作用?

答:氟硅酸根离子在镀铬过程中起着与硫酸根离子相类似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具有某些方面的特点。例如铬层容易钝化,在镀铬过程中因电流中断或进行二次镀铬(不另加其它措施)时,所获得的镀层为乳白而无光泽。但是在有氟硅酸根离子存在下,它具有使铬层表面活化的作用,当电流中断或二次镀铬时,仍能获得光亮的铬层。又如小零件滚镀铬,如果在一般标准镀铬液内进行,就难于获得光亮的铬层,滚镀铬液内通常含有氟硅酸根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采用氟硅酸或氟硅酸钠来提供氟硅酸根离子。

氟硅酸根离子另一特点是能在低温(18~25℃)低电流密度(2~2.5A/d㎡)下获得光亮的铬层。当温度达45℃时,可获得光亮铬层的电流效率为19~21%,而在标准镀铬液中则为13%。

含有氟硅酸根离子的电解液,随着温度上升,其工作范围比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电解液为宽。

氟硅酸根离子的主要缺点是对工件、镀槽、阳极的腐蚀性大,槽液维护要求高。当镀液含有3克/升以上的铁离子时,就会严重影响铬层的光泽与镀液的分散能力,降低工作范围及电流效率。因此若以氟硅酸根离子完全代替硫酸根离子的镀铬电解液,由于上述的缺陷,不能长期很好地生产。而采用氟硅酸根和硫酸根离子配合的镀铬电解液,应用较广。

80.镀铬工艺过程有什么特点?

答:镀铬过程除了与其它镀种具有共同点外,还有其许多特殊的地方:

①镀铬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不是金属铬盐,而是具有强氧化性的铬酸。

②电流效率很低,一般为13~16%,最高只能达到23%左右,因而在镀铬过程中氢气大量析出,带出有毒液雾,需要有良好的吸风装置和采用铬雾抑制剂。③溶液中必须添加少量外加的阴离子,如SO42-、F-、SiF62-等,还要在电解液中维持一定量的三价铬。

④分散能力低,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必须采用象形阳极、保护阴极等,才能得到良好的镀层。

⑤采用的电流密度很高,有时比一般镀种的电流密度高几十倍。镀铬过程的槽电压也较高,常常需要采用12伏以上的电源,而其它镀种用6伏的电源也就可以了。

⑥温度和电流密度的控制要求严格,两者之间还要紧密配合。电流密度固定,温度只能变动1~2℃,温度固定,电流密度变动2~3A/d㎡。

⑦镀铬所用阳极不是金属铬,而是采用铅、铅锡合金或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⑧因铬层容易钝化,在一般情况下电镀过程中不允许中途断电。

以上几点,反映了镀铬生产中的一些特点,也就是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构成了镀铬过程区别于其它电镀过程的特殊本质。但是,镀铬是电镀的一个镀种,它当然也具有电镀的一般规律,我们应当从生产实践出发,逐步地研究和了解镀铬的全过程,了解和掌握镀铬过程的特殊和普遍的规律,使其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81.何谓磨光?

答:磨光是借助磨光轮上的磨料以切削零件表面的一种机械加工过程。

粘结在磨光轮工作面上的磨料的细小颗粒,具有锐利的棱面,当磨轮高速旋转时,它就切下制品表面的细小的金属屑,从而提高了制品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去掉表面的各种宏观缺陷,如腐蚀痕、划痕、毛刺、焊缝、砂眼和锈等。

82.磨光轮是怎样制成的?

答:磨光轮是用棉布和其他纤维织品(如特种纸、皮革、呢绒、毛毡等)的圆片,外面包以牛皮,用压制法、胶合法或缝合法制成。不同材料制成的磨轮,具有不同的柔软性和弹性。

磨轮上的磨料的粘结方法:一般是将胶合剂(如骨胶和皮胶)胶粒碾碎,在洁净的冷水中浸泡6~12小时,使胶浸发,并按适宜的胶和水比例加水,然后在水浴中65~70℃下蒸熬至溶融状态。煮胶时不宜直接加热,因太高温度,会使胶发生分解,而失却胶合性能。磨轮涂上胶后,立即在盛有金刚砂粉的盆或槽中加压慢慢滚动,使金刚砂被胶粘剂牢固地粘在磨轮表面上。待干透后即可应用。磨轮粘砂的质量,对生产效率、使用寿命及生产质量影响很大,其关键是配制胶水和粘结操作。胶水的浓度视金刚砂号数而定,砂粒越粗,使用胶水浓度越高。砂粒越细,胶水浓度越低。例如粘结100~180号砂用的牛皮胶,其浓度为30%左右。

83.如何选用磨光轮?

答:选择磨轮时,应考虑到金属的硬度及形状,对于材料硬和形状简单的零件,应采用较硬的轮子(如毡轮)。对材料软(如铜、铝以及其合金)和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应采用弹性大较柔软的磨轮(如布轮)。

在磨光时,正确选择磨光轮的转速甚为重要,生产实践表明,磨光时磨轮的转速一般应控制在1200~2800转/分。零件形状简单或钢铁件粗磨时,可用较大的转速,而零件形状复杂或磨光有色金属(铜、锌、铝)以及其合金的,要采用较小的速度。

84.磨光材料有那几种,应如何选用?

答:磨料是金属表面切削和修平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磨料有人造金刚砂、刚玉、金刚砂、硅藻土、石英砂和浮石等。

人造金刚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较小的韧性(对比其他磨料)主要用于粗磨及磨光低强度金属(如生铁、黄铜、青铜等)的磨光。

刚玉——有人造的和天然的两种。刚玉中的铝矾土Al2O3含量越多,其硬度就愈高。刚玉是利用磨轮进行粗磨的较好材料,它比人造金刚砂的韧性大。刚玉的颗粒是多面的,颗粒的尖棱较人造金刚砂的尖棱为钝。适用于磨光较韧和具有较大抗断强度的金属,如淬火钢,可锻铸铁,锰青铜等。

金刚砂——具有中等硬度和极好的韧性,适用于所有金属的磨光。

硅藻土——具有不太锐利的切削面和极好的韧性,可修平金属表面的划痕和刮伤

等缺陷。它是通用的磨光、抛光材料。

石英砂——具有中等硬度的颗粒,它没有锐利的切削面,其韧性也很好,是通用的磨光和抛光材料。

浮石——它的硬度很差、也较松脆,适用于磨、抛木材、皮革、橡胶,塑料和玻璃等。

根据以上各种磨料的性质,归纳起来,在磨硬的金属制品时,宜用人造金刚砂、刚玉或金刚砂,再用细粒金刚砂、浮石、石英粉等进行细磨。而磨光较软的金属制品时,一般用硅藻土和浮石。

85.何谓抛光?

答:抛光是用较软的材料(如布质、亚麻布、丝绸等圆片层叠而成)制成的抛光轮与抛光膏对零件表面进行平整的机械加工过程。抛光用于制品镀前的预加工,在于使制品表面的细微不平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了制品的表面光洁度,也可用于镀后镀层的精加工,使镀层表面获得装饰性外观,并提高零件的耐蚀性。

零件在抛光过程中,使金属表面得到整平,但没有明显的材料损耗,如零件镀后抛光,其损耗量只为镀层重量的5~20%。

抛光轮有布轮和毡轮等。轮的大小视生产零件的特征和要求而定。抛光轮的圆周速度一般为20~35米/秒。

86.抛光膏有那几种,如何选用合适的抛光膏?

答:在抛光轮旋转的过程中,在抛光轮表面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薄薄的抛光膏,以除去制品表面的轻微不平。

抛光膏是把抛光材料(如硅藻土、石英砂、浮石、铁丹、维也纳石灰和氧化铬等)与一些粘结剂(如硬脂酸、石蜡等)一起制成油膏的形式使用。抛光膏一般分为白色、红色、绿色三种,根据抛光制品的材质不同,应选用不同的抛光膏。

白色抛光膏——是用无水和纯度较高的氧化钙和少量的氧化镁及一些粘结剂所组成。适用于抛光较软的金属(如铝、铜及其合金等),也适用于塑料的抛光。

红色抛光膏——是用氧化铁红(Fe2O3)粉末和一些粘结剂所组成,Fe2O3具有中等硬度,所以适用于抛光钢铁制品及磨后油光用。

绿色抛光膏——其磨料为氧化铬,是一种硬而锐利的粉末,适用于抛光硬质合金钢、铬层和不锈钢。

87.磨光与抛光机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磨光与抛光机使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在开机前,必须先把磨轮或抛光轮装置牢靠,并先打开吸尘机。

(2)开机后,应检查轮轴转向,切莫反转,以免造成磨轮或抛光轮从轴上飞落伤人。

(3)制品在磨、抛时,应紧握制品或制品夹具,并轻轻地压住磨轮或抛光轮,位置要正确(制品压住抛、磨轮位置要与轮轴同一水平面)以免制品或制品夹具从手中打脱,损坏机器或伤人。

(4)在抛磨一段时间后,应对抛光轮或磨光轮表面进行修平,以保证抛磨制品表面均匀平整。

使用手工操作的磨光与抛光机时,必须注意安全,在抛磨薄型制品时,要特别注意,以免造成卷刃割伤手指。操作者衣角,袖口必须扎紧并戴好安全帽才能进行

操作,以避免一切人身事故。

88.何谓滚光?

答:滚光是利用滚筒转动时,零件与磨料之间的摩擦进行磨削、整平和去掉零件上的毛刺及锈垢。

滚光有干法和湿法之分:

(1)干法滚光时使用砂子、金刚砂、碎玻璃及皮革等作磨料。

(2)湿法滚光时使用钢球、碎石块、锯末、碱液、茶仔粉等作磨料。

滚光时的转速,视零件的特征、滚筒的结构而定,一般在15~50转/分。转速太高时由于离心力大,零件随滚筒转动而不能互相摩擦,起不到滚光作用,转速低了效率低。

89.什么是金属的电抛光?

答:电抛光是利用电化学作用,使金属零件表面平整而有光泽的工艺。它可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光反射率,与机械抛光相比较,还有生产率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等优点。电抛光时,产生阳极溶解,使阳极附近金属盐浓度不断增加,生成一种粘性薄膜(如图)这种薄膜导电性不良,并引起阳极极化作用,使阳极电位升高;同时在零件凸凹不平的表面上薄膜的厚度分布不均匀,凸起部分薄膜厚度较小,因而电阻较小造成电力线集中,加速了凸起部分的溶解,使零件表面粗糙的凸起部分尺寸减少较快,从而达到了整平零件的目的。这种薄膜还阻碍着阳极的溶解,使阳极的极化作用加强。所以在阳极溶解的同时,在零件的表面上生成一层氧化薄膜,它有一定的稳定性,使零件更不易受化学药品的作用,而处于轻微的钝态,这是零件表面获得光泽的重要原因。

90.为什么许多电抛光溶液都采用磷酸?

答:由于磷酸具有粘度大,对金属的化学溶解性小,易于形成“薄膜”,抛光的极限电流密度较小等优良性能。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磷酸作电抛光溶液。

91.合金镀层的定义是什么?

答:合金镀层的定义是:任何一个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共沉积形成的镀层,不论它们存在于何种结构形式,只要它们的晶粒细致,凭我们的肉眼不能觉察出它们的区别,而且在其成分中低量金属的量不低于1%,这种镀层就可以称为合金镀层。

有些单金属电镀中,使用少量的金属光亮剂。例如氰化镀铜中用少量铅作发光剂,铅也会在阴极中沉积出来。但是,我们习惯上不称它为合金,因为它在镀层中的含量远远少于1%。

92.镀镍溶液的常见金属杂质是什么?

答:镀镍电解液对杂质非常敏感,当存在某些金属杂质时(其含量甚微),会使镍镀层质量变坏。铜、铁、锌等金属离子是镀镍液中最常见的有害金属杂质。

铁在电解液中比镍优先沉积在阴极上,而使镀层发脆,易龟裂。铁在镀镍液中的最高含量不得大于0.1克/升。铜的析出电位低,所以优先在阴极析出,使镍层呈棕黑色或灰黑色。铜的最高允许含量为0.02克/升。锌在镀镍液中的允许含量不大于0.01克/升,当电解液中含有少量锌时,在镀件的边缘及尖角上产生光亮的

镀层。含量稍大时,则使整个零件表面产生黑色条纹,斑点以及鳞片状镀层。

93.如何除去镀镍液中的金属杂质?

答:铁离子的除去方法:调整镀镍液的pH值=4。加入适量的双氧水(约1~2毫升/升),将镀液搅拌,并加温至70℃左右,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提高镀液的pH=6,搅拌2~3小时,再测pH值,如pH因铁的沉淀而有所降低,再将pH提高至6。静置过夜,过滤后加入硫酸,调整pH至正常范围即可试镀。

铜离子的除去方法:由于铜离子的水解沉淀的pH值与镍相接近,故用化学方法除去铜的效果不好,镍的损耗大。用低电流密度电解的方法去除镀镍溶液中的铜杂质,较为经济实用。即以0.05~0.1安培/分米2电流密度,用瓦楞形铁板作阴极,在搅拌下电解至能正常生产时为止。

锌离子的除去方法: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钙提高镀液的pH值至6.2,加温至70℃,不断搅拌1~2小时,再测pH值,若pH低于6.2,应继续提高至6.2,静置4小时以上,然后过滤,最后调整pH至工艺范围,就可试镀。也可用低电流密度(0.2~0.4安培/分米2)电解的方法处理。

94.镀镍液中的有机杂质对镀层有何影响,如何除去?

答:镀镍液中如含有有机杂质,会严重地影响镀层的质量。使镍层性脆及脱落,还会使镀层产生麻点。有机杂质常以活性炭来吸附除去,其用量约2~5克/升。剧烈搅拌一小时左右,静置后过滤即可。此外,也可以通电处理,把镀液加温至50~60℃,剧烈搅拌,用废零件为阴极,在低电流密度下处理4~6小时。这种方法较简单,但效果没有用活性炭吸附好。

95.如何维护镀镍电解液?

答:镀镍电解液对杂质敏感,应经常保持其纯净清洁。在使用过程中,除防止铁、铜及零件等掉入槽内之外,镀槽在使用完后,应立即盖好。悬挂阳极的导电铜棒,应用塑料板或薄膜遮盖。发现溶液表面浮有脏物,用纱布网仔细除去。为避免已沉入槽底的镍泥及脏物不再浮起,工作时,如无连续过滤的设备,不宜采用强烈的搅拌,以免将沉淀物搅起,影响镀层质量。

96.为什么双层镀镍能提高镍层的防护性能?

答:双层镍是先沉积一层无硫的(或含硫量较少的)柱状组织的半光亮镍(或普通暗镍),然后再镀上一层含硫较高的层状组织的全光亮镍层。第一层镍的厚度通常占总厚度的2/3左右。镀层的机械性能主要由韧性较好的半光亮镍(或普通暗镍)层决定。两个镍层之间,由于含硫量不同,它们的电极电位亦不同。一般说来,第一层半光亮镍层的电位比全光亮镍层更正。若半光亮镍完全不含硫,那末,光亮镍与半光亮镍之间就有一个比较大的电位差(约155MV)。这样,当铬镀层的裂纹或孔隙处的全光亮镍层被腐蚀穿透到它的下层镍时,由于两个镍层之间存在着电位差,故能形成原电池。电位较正的第一层镍是原电池中的阴极,电位较负的全光亮镍是原电池中的阳极。这样就使腐蚀的方向由纵向向横向发展,从而提高镍层的防护性能。

97.光亮硫酸镀铜液中的氯离子对镀层有何影响?

答:在光亮酸性镀铜溶液中必须存在少量氯离子才能得到全光亮镀层,其含量一

般控制在10~80 毫克/升,如含量过低,镀液整平性能和镀层光亮度均下降,且易产生光亮树枝条纹,严重时镀层粗糙有针孔,甚至烧焦。过高时,镀层光亮度下降和低电流密度区不亮。氯离子可用盐酸或氯化铜溶液的形式加入。因为一般工业用硫酸铜和活性炭中含有少量氯离子,所以新配溶液时,可不必另加氯离子。镀液中氯离子过多时,可用碳酸银处理,使它成为氯化银沉淀,过滤除去。

98.光亮硫酸镀铜溶液应如何进行净化处理?

答:经过较长时间使用后,如果镀液产生混浊,添加光亮剂后达不到原来水平,就应该将镀液进行净化处理,其方法如下:

将镀液加热至50℃以上,在搅拌下加入1~2毫升/升的30%过氧化氢,充分搅拌约1小时,慢慢加入3~5克/升活性炭,继续搅拌1小时,静置过夜后过滤,经过处理的镀液,应按原配方含量重新加入各种光亮剂。

如果在调整镀液时需要添加硫酸铜,应先将硫酸铜用水溶解,并用双氧水和活性炭处理后,再加到镀液中,这样可减少铁及有机杂质的积聚。

99.氰化镀锌溶液中的游离氰化钠和游离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

答:氰化镀锌溶液中的氰化钠是主要络合剂,而氢氧化钠是辅助络合剂和增加导电性。

由于四氰合锌离子对锌沉积时的极化作用比锌酸根大,所以提高氰化钠浓度,可以提高阴极极化作用,使镀层结晶细致,镀层厚度也较为均匀,但阴极电流效率降低了。相反地提高氢氧化钠浓度,由于锌络合物的平衡关系移向锌酸根方面,阴极极化作用降低,使阴极电流效率略有提高,但镀层的结晶较粗。在没有氢氧化钠的氰化物镀液中,其电流效率非常低。在没有氰化物的碱液中如不加其他添加剂,则镀层粗糙,发暗甚至呈海绵状。

100.为什么硬铬电镀在施镀前要进行预热处理?

答:不论是什么钢件进行镀硬铬,在电镀之前,必须将它在镀槽中进行“预热”。所谓“预热”,就是在施加电流之前,先把零件放到镀铬槽中不通电给以加热,使金属零件的温度升到接近或等于镀液温度,而后才能通电施镀。这是因为镀硬铬时,镀层一般较厚,镀铬层内应力大且硬度高,而基体和铬的膨胀系数往往差别较大,如不预热就施镀,基体零件在受镀过程中就逐渐升温膨胀,它往往把镀层顶裂甚至成“暴皮”。受镀的零件越大(轴类件的轴径愈大)则“预热”时间应愈长,这是保证获得结合力良好镀层的先决条件。

塑料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塑料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一.塑料电镀概述: 1.塑料电镀件的特点: 塑料件电镀后,既保持了制品重量轻,抗蚀性好的特点,又赋予其金属的导电性,耐磨性,装饰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装饰品,还可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 塑料电镀件的性能:塑料电镀件与金属零件相比,有许多优越性. a. 重量轻塑料的密度为0.9-2.2g/cm3,最轻的塑料是聚丙烯,密度为0.9-0.91 g/cm3,比水还轻. b. 耐蚀性好塑料件本身抗蚀性能比金属强,电镀后仍比金属强. c. 易成型塑料件易成型,一般形状的零件生产速度比金属快10倍以上.生产装饰性塑料电镀件时,只要模具的表面粗糙度适宜,成型的塑料件可获得光滑的平面,电镀前无需抛光,即可获得高装饰性外观. 二.塑料电镀件的主要性能: 塑料电镀件的主要性能是指塑料与金属的结合力,塑料电镀件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抗蚀性能,生产性能等五个方面. ⑴. 结合力结合力的大小,与塑料本身的物料、化学性能有关.不同种类的塑料与金属镀层之间的结合力相差很大.目前用作装饰性塑料电镀件,主要是ABS塑料,其次是改性聚丙乙烯和聚丙烯. ⑵. 抗蚀性能: 塑料电镀件因镀层组合以及镀层厚度的不同,其抗蚀性能有很大差别. 塑料电镀件的抗蚀性之所以比具有同样镀层的金属件高,是因为塑料电镀件的腐蚀不同于金属件的腐蚀.首先,塑料电镀件是按阳极保护机理进行腐蚀的.轻者,因铜镀层的腐蚀镀层出现铜绿或暗褐色斑点.可能引起局部镀层鼓泡或起皮;重者,由于铜镀层完全被腐蚀,导致铜镀层溶解,镀层全部脱落.因此,对于要求抗蚀性能很高的塑料电镀件,应采用双层镍加微孔铬镀层.其次,塑料与金属镀层不可能形成原电池,即使出现腐蚀斑点,也不可能向深度延伸,仅作横向扩展. ⑶. 耐热性: 塑料电镀件的耐热性能,主要取决于塑料本身的耐热能力,以及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其次,也与金属镀层的耐热性能有关.不同种类的塑料,其耐热性能各不相同.任何一种塑料电镀后,其耐热能力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下表: ABS塑料的耐热性能和变形温席 塑料名称热变形温度(℃)镀层厚度 (μm)耐热性能提高率(%) 电镀前电镀后 ABS 85.5 98.6 Cu30 Ni5 Cr0.2 15.2 ⑷. 机械强度: 塑料电镀件的机械强度与塑料的种类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塑料件电镀后,其刚性均有所提高. ⑸. 生产性能: 金属件的制作,一般要经过冲压、车、钳、刨、磨等繁杂的机械加工工序。而塑料件只需成型,其生产效率比金属件快10倍以上,可节省大量的机械加工工时及机械加工设备。另外,塑料密度小,比金属件成型省力、方便。 一.金属与塑料结合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1. 金属与塑料结合的机理 ⑴. 机械结合论:目前,人们对于塑料与金属镀层间结合的机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机械结合,另一种是机械结合兼化学结合,而以机械结合为主. 机械结合论认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经过化学粗化后,其B组分(丁二烯)被溶解掉,形成许多燕尾形的显微凹坑(即锁扣),化学镀时,沉积出的金属微粒将填满这些凹坑,产

电镀常识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电镀 英文名称:electroplating 定义1:利用电解工艺,将金属或合金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金属镀层的表面处理技术。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配电与用电(二级学科) 定义2: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所属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表面工程(二级学科);电镀与化学镀(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目录

?4.非甲醛自催化化学镀铜: ?5.纯钯电镀: ?6.三价铬锌镀层蓝白和彩色钝化剂: ?7.纯金电镀: ?8.白钢电镀: ?9.其它技术: ?电镀电源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电镀方式 ?镀层分类 ?常用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电镀的过程基本如下 ?电镀专业术语 ?电镀锌 ?电镀溶液跑、冒、滴、漏的原因及预防 ?局部电镀及其工艺方法 ?电镀工作条件 展开 编辑本段电镀的要素 电镀电源 电镀的要素: 1.阴极:被镀物,指各种接插件端子。 2.阳极:若是可溶性阳极,则为欲镀金属。若是不可溶性阳极,大部分为贵金属(白金,氧化铱). 3.电镀药水: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电镀药水。 4.电镀槽:可承受,储存电镀药水的槽体,一般考虑强度,耐蚀,耐温等因素。 5.整流器: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电镀的目的

电镀的目的:电镀除了要求美观外,依各种电镀需求而有不同的目的。 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2.镀镍: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 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比金佳。 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因含铅现大部分改为镀亮锡及雾锡)。 编辑本段电镀的概念 电镀切片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编辑本段电镀作用 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如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须经过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 编辑本段电镀原理

电镀基本知识教程

电镀基本知识介绍 1.电镀基本原理 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电镀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例如﹕镀镍时﹐阴极为待镀零件﹐阳极为纯镍板﹐在阴阳极分别发生如下反应﹕阴极(镀件)﹕Ni2++2e→Ni (主反应) 2H++e→H2↑(副反应) 阳极(镍板)﹕Ni ﹣2e→Ni2+ (主反应) 4OH-﹣4e→2H2O+O2+4e (副反应) 不是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如果阴极上氢离子还原为氢的副反应占主要地位﹐则金属离子难以在阴极上析出。根据实验﹐金属离子自水溶液中电沉积的可能性﹐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规律﹐如表1.1所示 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和不溶性阳极﹐大多数阳极为与镀层相对应的可溶性阳极﹐如﹕镀锌为锌阳极﹐镀银为银阳极﹐镀锡-铅合金使用锡-铅合金阳极。但是少数电镀由于阳极溶解困难﹐使用不溶性阳极﹐如酸性镀金使用的是多为铂或钛阳极。镀液主盐离子靠添加配制好的标准含金溶液来补充。镀铬阳极使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2.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的作用 2.1 基本工序 (磨光→抛光)→上挂→脱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酸洗活化→(预镀)→电镀→水洗→(后处理)→水洗→干燥→下挂→检验包装 2.2 各工序的作用 2.2.1 前处理﹕施镀前的所有工序称为前处理﹐其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除掉工件表面 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的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 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是由前处理 不良造成﹐所以前处理在电镀工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电镀技朮 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前处理工序﹐前处理工序占整个电镀工艺的一半 或以上﹐因而能得到表面状况很好的镀层和极大地降低不良率。 喷砂﹕除去零件表面的锈蚀﹐焊渣﹐积碳﹐旧油漆层﹐和其它干燥的油污﹔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型砂和氧化皮﹔除去零件表面的毛 刺和和方向性磨痕﹔降低零件表明的粗糙度﹐以提高油漆和其它涂层的 附着力﹔使零件呈漫反射的消光状态 磨光﹕除掉零件表明的毛刺﹐锈蚀﹐划痕﹐焊缝﹐焊瘤﹐砂眼﹐氧化皮等各种宏观缺陷﹐以提高零件的平整度和电镀质量。

电镀层基本常识教材

2014年8月

目录 一、电镀的几点常识; 二、影响电镀效果的几个因素; 三、电镀液中各成份的作用及工作条件的影响; 四、前处理的几种工序及其特性说明; 五、各电镀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及维护; 六、各镀种之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 一、电镀的几点常识:

1、电镀是电解原理的一种应用,它是通过电解质在外电源的作 用下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件表面沉积一种金属的过 程。因此电镀的进行一样需要外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和 容器。所不同的是,电镀的阴极是工作,常用镀层金属作阳 极,并参与电极反应,被氧化溶解成镀层金属阳离子,以补 充在阴极还原析出所消耗的金属离子。镀液就是含有镀层金 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2、电镀的目的: 电镀的主要作用有: (1)防护性电镀,如铁件镀锌、镀镉或镉钛合金等; (2)装饰性电镀,如铁件镀铜、外层镀金、银; (3)修复性电镀,即对破损零件的电镀; (4)特殊功能电镀,如需要耐磨镀铬,耐磨镀铅;减摩擦可镀 锡、锡-钴或银-锡;加强反光可镀银、镀铬;为防反光可镀 黑镍、黑铬;抗氧化镀铬、铂或铑;增加导电性镀金、银 或金-钴。 3、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 (1)分散能力是指镀液具有使金属层在表面厚度均匀分布的能 力,也叫均镀能力。分散能力越好,镀层越均匀。 (2)覆盖能力是指镀液具有的使工件表面深凹处镀上金属的能 力,也叫深度能力。覆盖能力越好,工件深凹处镀得越深。

(3)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含义不同,但两者密切相关,一般是 分散能力好的覆盖能力也好,差则都差。 二、影响电镀效果的几个因素: 电镀过程是容易发生的,得到镀层也很快,但要得到符合各种要求的镀层就不容易,因为镀层质量好坏是受到许多条件制约的,这些

电镀的基本知识

金属表面处理基本知识 1、采用电镀层的目的是,提高金属工件的抗蚀性能、装饰工件的外表,赋予工件表面优良的物理性能。 2、金属和周围介质之间发生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造成金属的损坏称之为金属腐蚀。 3、电镀层的质量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及其外观。 4、金属前处理不良将使镀层产生起泡脱落,基本不上镀层。 5、浸蚀金属层铸件时,为了除去夹杂的砂粒,要在浸蚀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氟酸。 6、抛光过程中与磨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明显金属被切削下来,故没有明显的金属损耗。 7、喷砂机按照砂料输送方式,其设备可分为的式样有三种:吸入式、压力式和自流式。 8、锌镀层经过铬酸溶液钝化后,可以改善其外观及提高其防腐性能。 9、锌易溶于酸,也溶于碱,故称二性金属。 10、硫酸盐镀铜电解液导电不好,在正常电压下电流密度较小的现象,产生的原因(1)温度过低,(2)硫酸含量不足。 11、硫酸盐镀铜电解液中的硫酸能起到防止铜盐水解,提高溶液导电能力,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12、湿润剂在镀镍电解液中有防止镀层产生针孔的作用。 13、为了使镀镍电解液中具有一定量是氯离子通常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镍或氯化钠。

14、镀镍电解液中铁杂质的允许含量,在低PH值的溶液中不超过0.05g/L,在PH值高的溶液中不应超过0.03g/L。 15、镀铬电解液中,铬酸的含量高时则阴极电流效率下降。 16、镀铬电解液中,氯离子的含量过高达到0.3~0.5g/L,造成电解液的电流效率和深镀能力均下降。 17、镀铬电解液的电流效率一般为8~16%,大部分电能都消耗在氢气析出和发热。 18、在镀铬电解液中硫酸可以提供阴离子。 19、镀铬电解液中,Cr+3含量过高时,镀层光亮程度差,光亮范围缩小,Cr+3含量过低时沉积速度缓慢。 20、镀铬时,对形状复杂的工件应加辅助阳极以保证全部覆盖好。 21、银镀层遇硫酸或氧化物时,其表面易变成褐色至黑色。 22、银镀层的导热性能好,导电性良好。 23、电镀银前处理除油、酸洗外,一般还需要进行特别的前处理,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有贡齐化、浸银、预镀银等。 24、锡对钢铁工件而言,属于阴极性镀层,锡对铜质工件而言属于阳极性镀层。 25、钢铁氧化处理又称发蓝。 26、磷化溶液中铜离子会导致工件表面发红降低磷化膜的抗蚀能力。 27、当磷化处理时,相应地伴随着铁的溶解所以对工件有尺寸改变较小。 28、发蓝形成氧化膜的颜色取决于金属工件的表面状态,材料的合金成分和发蓝处理的工艺规范。 29、发蓝溶液的沸腾温度随着烧碱的浓度增高而升高。

电镀生产线控制讲解

摘要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德国西门子PLC S7-300进行自动化电镀生产线控制,在本次设计中,我们从自动控制技术器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及电镀生产线生产现场的环境来考虑,以使该生产线真正具备自动生产运行为目的,制定了采用在当前及以后都应用广泛且能适应多种环境的可编程控制器来控制整个整个工作流程的方案。重点分析了系统软硬件设计部分,并给出了系统硬件接线图、PLC控制I/O 端口分配表以及整体程序流程图等,实现了电镀生产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为适应现代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我们还采用了基于组态王软件的系统作为上位机,配合下位机PLC完成了该系统的实时监控系统功能,更好的使该自动生产系统融入到现代工业控制领域中。 关键词:PLC,电镀,组态王

目录 前言 0 第1章绪论 (1) 1.1 PLC的发展和历史趋势 (1) 1.2 PLC的分类 (2) 1.2.1 按I/O点数分类 (2) 1.2.2 按功能分类 (2) 1.3 PLC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 1.4 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4) 1.5电镀生产线的控制系统概述与选题背景意义 (4) 1.5.1 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的概述 (4) 1.5.2 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5) 1.6 控制对象的设计要求详述 (6) 第2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7) 2.1 PLC机型选择 (7) 2.2 I/O分配表及其端子接线图 (7) 2.3主电路的设计 (10) 2.4电镀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图 (11) 第3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12) 3.1 软件的组成及作用 (12) 3.1.1 PLC内部资源 (12) 3.1.2 PLC编程语言 (13) 3.1.3 组态软件 (14)

电镀工艺流程简介

电镀工艺流程简介 2016-04-12 12:3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电镀过程图电镀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同,有单金属电镀(普通电镀、贵金属电镀)和合金电镀(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四元合金电镀等)以及功能性电镀(赋予镀层某些特殊的性能的电镀)等,还有一些特殊的电镀工艺如非晶态电镀、复合电镀、电刷镀、化学镀等。但电镀工艺流程大致相同,一般包括镀前预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三个主要阶段。 1).镀前预处理 目的是为了得到干净新鲜的金属表面,为最后获得高质量镀层作准备。主要进行脱脂,去锈蚀,去灰尘等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使表面粗糙度达到一定要求,可通过表面磨光,抛光等工艺方法来实现。 第二步:去油脂﹐可采用溶剂溶解以及化学﹐电化学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步:除锈,可用机械,酸洗以及电化学方法除锈。 第四步:活化处理,一般在弱酸中侵蚀一定时间进行镀前活化处理。 2)、电镀 1、把镀层金属接在阳极。 2、把镀件接在阴极。 3、阴阳极与金属正离子组成的电解质溶液相连。 4、通电后,阳极的金属会进行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溶液中的正离子则在阴极被还原(得到电子)成原子并积聚在阴极表层。 3)、镀后处理 (1)钝化处理。 所谓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钝化使镀层耐蚀性大大提高并能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能力。这种方法用途很广,镀Zn、Cu等后,都可进行钝化处理。 (2)除氢处理。 有些金属如锌,在电沉积过程中,除自身沉积出来外,还会析出一部分氢,这部分氢渗入镀层中,使镀件产生脆性,甚至断裂,称为氢脆。为了消除氢脆,往往在电镀后,使镀件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处理数小时,称为除氢处理。

有关电镀的小知识中英文对照版

电镀主要是用于各类产品的表面处理效果。 电镀分为水镀以及真空镀。 镀(Plating); 电镀(Electroplating)一般我们跟国外客户谈到这个问题就用这个单词。 自催化镀(Auto-catalytic Plating), 一般称为"化学镀(Chemical Plating)"、 "无电镀(Electroless Plating)"等 浸渍镀(Immersion Plating) 氧化又是另一种表面处理效果,主要用于铝件 阳极氧化(Anodizing) 化学转化层(Chemical Conversion Coating)) 钢铁发蓝(Blackening),俗称"煲黑 钢铁磷化(Phosphating) 铬酸盐处理(Chromating) 金属染色(Metal Colouring) 涂装(Paint Finishing),包括各种涂装如手工涂装、静电涂装、电泳涂装等 热浸镀(Hot dip) 热浸镀锌(Galvanizing),俗称"铅水 热浸镀锡(Tinning) 乾式镀法 物理气相沈积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真空镀(Vacuum Plating). 离子镀(Ion Plating) , P) 化学气相沈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1、水电镀: Galvanic plating 2、 主要工艺是将需电镀的产品放入化学电镀液中进行电镀。 2、真空离子镀,又称真空镀膜:Ion plating 3.一般适用范围较广,如ABS料、ABS+PC料、PC料的产品。同时因其工艺流程复杂、环境、设备要求高,单价比水电镀昂贵。现对其工艺流程作简要介绍:产品表面清洁、去静电--〉喷底漆--〉烘烤底漆--〉真空镀膜--〉喷面漆--〉烘烤面漆--〉包装。 以下資料來源世贸人才网 电镀electroplating 利用电解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沉积层的过程。 电镀用阳极anodes for plating 电解浸蚀electrolytic pickling 金属制件作为阳极或阴极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解以清除制件表面氧化物和锈蚀物的过程。

电镀的基础知识

1. 1电镀定意 电镀(electroplating)是一种电离子沉积过程(electrodepos- ition process),是利用电极(electrode)通过电流,使金属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其目的为改变物体表面的特性或尺寸。 1. 2电镀目的 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deposit),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例如赋予金属表面的光泽美观、物品防锈、防止磨耗;提高导电度、润滑性、强度、耐热性、耐候性;热处理的防渗碳、氮化;尺寸或磨耗的零件修补。 1. 3各种镀金方法 电镀法(electroplating) 无电镀法(electroless plating) 热浸法(hot dip plating) 熔射喷镀法(spray plating) 塑料电镀(plastic plating) 浸渍电镀(immersion plating) 渗透镀金(diffusion plating) 阴极溅镀(cathode supptering) 真空离子电镀(vacuum plating) 合金电镀(alloy plating) 复合电镀(composite plating 局部电镀(selective plating) 穿孔电镀(through-hole plating) 笔电镀(pen plating) 电铸(electroforming) 1.4 电镀基本知识 电镀大部分是在液体(solution)下进行,而且大多是在水溶液(aqueous solution)中电镀,大约有30种的金属可由水溶液进行电镀,例如:铜Cu、镍Ni、铬Cr、锌Zn、镉Cd" 、铅Pb、金Au、银Ag、铂Pt、钴Co、锰Mn、锑Sb、铋Bi、汞Hg、镓Ga、铟In、铊、As、Se、T e、Pd、Mn、Re、Rh、Os、Ir、Nb、W等等。 有些金属必须由非水溶液进行电镀,例如:锂、钠、钾、铍、镁、钙、锶、钡、铝、La、Ti、Zr、Ge、Mo等等。可由水溶液及非水溶液的电镀金属有:铜、银、锌、镉、锑、铋、锰、钴、镍等等。 还包括以下几项:溶液性质物质反应化学式电化学界面物理化学材料性质 1.4.1 溶液 被溶解之物质称为溶质(solute),使溶质溶解之物质称为溶剂(solute)。溶剂为水之溶液称之水溶液(aqueous solution)。表示溶质溶于溶液中之量为浓度(concentration)。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能溶解之最大量值称之溶解度(solubility)。达到溶解度值之溶液称之为饱和溶液(saturated solution),反之为非饱和溶液(unsaturated solution)。溶液之浓度,在生产和作业管理中,使用易了解和方便的重量百分比浓度(weight percentage)和常用的摩尔浓度(molal concentration)。 1.4.2 物质反应(reaction of matter) 在电镀处理过程中,有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例如研磨、干燥等为物理反应,电解过程有化学反应,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在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三个常见的全自动电镀生产线

三个常见的全自动电镀生产线 环形垂直升降式电镀生产线 环形垂直升降式电镀线与普通的电镀线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工件的横移和升降不再是针对单一的槽进行,而是整条线的挂具和工件同时动作,单槽的工件在上升,横移,下降后进入下一个槽,镀槽和多位的药水槽的工件则在槽内作连续移动,不作升降。 工件的横移是通过马达带动链条,链条拖动轨道来实现的,工件的升降也是通过马达带动链条,链条带动升降平台,托住滑动器,吊臂,挂具和工件来作上下运动的,所有的动作和安全防护都有感应器控制,通过一定的设置,可以实现工件多套程序,空中滴水,跳槽,下降到高位等特殊要求。 环形垂直升降式电镀线适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种类多,零件小,产量大,工艺单一的产品,包括塑料电镀,实现镀镍铬,镀铜,ABS铜镍铬等电镀要求。 滚镀生产线 滚筒面板采用板材折弯成形或专用网格板拼捍成形,逐位独立驱动、带驱动滚筒,链式传动,45°螺旋齿轮转向传动、独立电机及减速机传动,可以无级变速转动,采用变频器或直流电机。 塑料电镀自动生产线 塑料电镀广泛应用于汽车装饰件、手机装饰件和标牌等行业,随着工程塑料应用的扩大,塑料电镀的范围也在扩大,主要适用于ABSPC塑料产品的电镀处理。 首先在塑料基本表面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获得一层金属层,使之兼有塑料盒金属二者的优点,既塑料金属化,然后进行常规电镀。 金属化的塑料克服了塑料本身的许多缺陷,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耐蚀性、耐磨性、耐光照性、导热性能、具有金属外观性好,镀层硬度等特点。 深圳德尔福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金属表面处理机械设备设计,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历经多年的努力,已开发、设计出一系列完善的表面处理设备,满足了广大用户的不同需求,取得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我们专业针对电镀生产线,化学药液过滤机,电镀过滤机,磁力泵,耐酸碱卧式泵,耐酸碱立式泵,隔膜式计量泵,电镀废水处理设备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加工安装,调试和电镀设备维修,极大地推动了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发展,成为目前表面处理业的新亮点。 用户可采用半自动和全自动PLG程序控制系统,工件可自动送进由变频无极调速运动,通过数道全方位处理,我们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从事金属材料表面技术开发,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品管体系以保障设备,产品的品质,公司配置了完备的测试仪器,严格按国际和国家行业标准对设备,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测 更多资料可以浏览深圳德尔福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电镀设备https://www.360docs.net/doc/127966984.html,/ 过滤机https://www.360docs.net/doc/127966984.html,

电镀常识

电镀基础知识100问 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在电解液中由于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烫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 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 (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电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青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 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试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KIt W——析出物质的重量(g) 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 I——电流强度(安培) t——通电时间(小时) 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K=CE C——比例常数。E——化学当量 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 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中,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粘附在工件上,会影响镀层的质量。故工件在化学除油后,一定要经清水冲洗干净,才能进入酸腐蚀的溶液。 7.电镀层出现毛刺、粗粒,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镀层出现毛刺、粗粒,主要是镀液受悬浮杂质污染所造成的。其来源是:

电镀常识

紧固件知识 表面处理种类: 表面处理即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形成覆盖层的过程,其目的是赋以制品表面美观、防腐蚀的效果,进行的表面处理方法都归结于以下几种方法: 1、电镀:将接受电镀的部件浸于含有被沉积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中,以电流通过镀液,使电镀金属析出并沉积在部件上。一般电镀有镀锌、铜、镍、铬、铜镍合金等,有时把煮黑(发蓝)、磷化等也包括其中。 2、热浸镀锌:通过将碳钢部件浸没温度约为510℃的溶化锌的镀槽内完成。其结果是钢件表面上的铁锌合金渐渐变成产品外表面上的钝化锌。热浸镀铝是一个类似的过程。 3、机械镀:通过镀层金属的微粒来冲击产品表面,并将涂层冷焊到产品的表面上。 一般螺丝多采用电镀方式,但用在电力、高速公路等室外的六角木螺钉等用热浸锌;电镀的成本一般每公斤为0.8——1.5元,热浸锌一般为1.5——2元/公斤,成本较高。 电镀的效果: 电镀的质量以其耐腐蚀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其次是外观。耐腐蚀能力即是模仿产品工作环境,设置为试验条件,对其加以腐蚀试验。电镀产品的质量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 1、外观: 制品表面不允许有局部无镀层、烧焦、粗糙、灰暗、起皮、结皮状况和明显条纹,不允许有针孔麻点、黑色镀渣、钝化膜疏松、龟裂、脱落和严重的钝化痕迹。 2、镀层厚度: 紧固件在腐蚀性大气中的作业寿命与它的镀层厚度成正比。一般建议的经济电镀镀层厚度为0.00015in~0.0005 in(4~12um). 热浸镀锌:标准的平均厚度为54 um(称呼径≤3/8为43 um),最小厚度为43 um(称呼径≤3/8为37 um)。 3、镀层分布: 采用不同的沉积方法,镀层在紧固件表面上的聚集方式也不同。电镀时镀层金属不是均匀地沉积在外周边缘上,转角处获得较厚镀层。在紧固件的螺纹部分,最厚的镀层位于螺纹牙顶,沿着螺纹侧面渐渐变薄,在牙底处沉积最薄,而热浸镀锌正好相反,较厚的镀层沉积在内转角和螺纹底部,机械镀的镀层金属沉积倾向与热浸镀相同,但是更为光滑而且在整个表面上厚度要均匀得多。 4、氢脆:

电镀生产线PLC控制(DOC)

第一章引言 1、设计目的和任务及内容 1.1、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前期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对独立地设计和调试一个小型PLC应用系统,使学生获得控制技术工程的基本训练,提高工程意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编写和整理设计文档的能力。 1.2、设计任务 熟悉工艺流程及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根据控制要求,画出硬件电路图、PLC 接线图及控制梯形图;利用编程软件编制程序,可先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然后在实验室完成调试;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1.3、设计内容 电镀生产线采用专用行车,行车架上装有可升降的吊钩。行车和吊钩各由一个电动机拖动。行车的进退和吊钩的升降均由相应的限位开关定位。假定该生产线有三个槽位。工艺要求:工件放入镀槽中,电镀280s后提起,停放28s,让镀液从工件上流回镀槽,然后放入回收液槽中浸30s,提起后停15s,接着放入清水槽中清洗30s。最后提起停15s后,行车返回原位,电镀一个工件的全过程结束。系统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操作模式。 第二章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硬件配置及组成原理 2.1.1、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本自动线中的电动机控制线路,采用交流380/220V电源供电,电源开关采用刀开关与自动开关串连的组合形式,其中刀开关起隔离电源、安全检修的作用,自动开关起短路保护作用。电动机控制线路中各电机主电路接于380V电源,控制电路接于220V电源。各电机主电路采用接触器控制,并采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其中行车电机和吊钩电机采用电磁抱闸制动。因实际需要,吊钩电机采用

转子串电阻起动。因此,电镀行车电动机的主电路、局部照明电路、向PLC负载供电的直流稳压电源。 2.1.2、电动机的设计 本文采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作为行车和吊钩的动力单元。三相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容易,运行可靠,价格便宜,具有较好的为太和动态特性的有点。 2.1.3、PLC的选型 PLC的选型在PLC的应用设计当中非常的重要,目前在国内外生产的PLC种类很多,在选用PLC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规模要适当。输入、输出点数以及软件对PLC的功能及指令要求是选择PLC机型规模大小的重要依据。首先要有足够的输入、输出点数,并留有一定的裕量(百分之十的备用量)。如果只是为了实现单机自动化,或者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选用小型的PLC。如果控制系统较大,输入、输出点数较多,被控设备较分散的,可选用中型或大型的PLC。 其次功能要相当,结构要合理。对于以开关量进行控制的系统,一般的低档机就能满足要求;对于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系统,应选用带A/D、D/A转换,加减运算,数据传送的低档机;对于控制比较复杂,控制性能较高的系统,应选用中档或高档机。 根据以上对PLC的选型要进行的严格分析,再对照我们所设计的电镀生产线的控制系统的具体分析,我们所选用的控制系统是三菱公司的FX2N-32MR-001,CPU、电源、输入输出一体化机型,可以连接模拟量、定位、通讯、网络等各种特殊扩展设备。内置8K容量的RAM存储器,通过安装存储器卡盒,最大可扩展到16K容量。CPU处理速度0..08us/基本指令,I/O点数各为16点,便可以满足其控制要求,且有一定的裕量。 2.1.4、PLC的控制功能 PLC是一种一位处理器为核心的工业通用自动控制装置,其实质是一种工业控制用的专用计算机。因此它的组成以一般的微型计算机基本相同,也是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电镀生产线资料说明

1.垂直升降挂镀生产线 全自动垂直升降挂镀电镀设备自动生产线 环形垂直升降生产线特性说明: 1、环形垂直升降线效率高、产量大且维护方便; 2、采用人机界面触摸屏式控制管理; 3、主要电器采用日本三菱、欧姆龙、施耐德、西门子等品牌; 4、节拍控制可调(28-60s/节拍); 5、设备广泛用于五金、ABS 塑胶及其他行业自动生产线适用于多镀种生产使用; 6、可随时变换电镀种类及电镀时间; 7、该生产线主机采用进口带刹车电机,故其行走平衡,刹车可靠,晃动性少; 8、采用电脑控制,使其可任意变换工艺流程及程序,满足不同的零件电镀不同的镀种; 9、该生产线适合于形状大小不一,而又经常变换产品的电镀。 我司可按照客户需求订制各种非标环保涂装设备及配件,以及生物质颗粒燃烧机 斯普达环保主要进行电镀设备、电泳设备、涂装设备、超声波清洗设备、烘干设备、以及各种电镀 配件、涂装配件、电泳配件的生产制造。主要产品有电镀自动线系列、自动喷涂系列、无尘系列、超声波清洗机系列、涂装生产线系列、废气处理系列、电泳系列、烘箱烤房系列、电镀周边辅助系列。 电镀自动线系列有:环形垂直升降线、龙门滚镀线、龙门挂镀线、单臂式、压板式、连续电镀线、阳极氧化生产线等可用于镀锌、铜、镍、铬、仿金、仿古铜、镀锡、铝氧化等等。 超声波清洗机系列有:喷淋式、过滤式、、硅片、一体式、分体式、通过式、网带式、链式超声波清洗 机以及清洗线。可用于汽配零部件、金属冲压件、油泵油嘴、压缩机零件、半导体硅片、电镀行业前处理、化纤行业、无纺布行业、轴承、机械零件、齿轮、线路板、电容器、延迟线、变阻器、镜片、镜框、液晶玻璃、表带、减震器、缸体、活塞环、紧固件、医疗器械、灯饰、磁性材料、园林工具。餐具、水晶等。 烘箱烤房系列有:不锈钢、红外线、燃油烘箱等,可以用于各个行业产品,温度可调。使用简便。 废气处理系列有:玻璃钢风机、废气塔、活性炭吸附塔等,可用于工业废气的处理,可处理粉尘、酸碱废气等。旋风除尘器、洗涤塔、VOC 废气吸附处理设备。 电泳系列有:电泳自动线、电泳槽、电泳电源、超滤机、纯水机、水帘柜、离心机等。 喷涂系列有:单轴往复自动喷涂机、两轴往复自动喷涂机、三轴往复自动喷涂机、四周跟踪式喷涂机、五轴往复式喷涂机、六轴全方位弧面自动喷涂机等;自动喷涂升降机;液体、粉末静电喷涂机、置式 静电喷涂机、振吸式手动喷涂机;喷台;瓦格纳喷枪、台本喷枪、金马喷枪等;喷漆泵;喷漆柜。 无尘系列有:无尘车间、十万级无尘车间、科研用无尘实验室、精密电子电器无尘车间等。 其他涂装设备有:手动电镀线、电镀槽、滤芯、滚桶、吊臂铜、绿胶挂具、钛碟、电炉、浸塑生产线、大型干式喷漆房、煤、焦炭加热系统、浸喷结合前处理设备、自用涂装设备、高档防盗门涂装线、高频电源、皮带线、喷油机。 全自动垂直升降电镀线 一、全自动垂直升降线适用于各中小件的大批量生产,具有出货节拍快,产品产量大等特点;带旋转头全自动垂直升降线,因镀种工艺的要求每臂配置有特定旋转机构,使工件在槽可做360°不间断旋转,有 利于改变工件因电力线分布不均匀或浓差极化现象所带来的镀层不良; 二、整机平移及提升机构均采用链条传动,运行平稳可靠,设有越位保护装置; 三、采用先进的 PLC 可编程控制系统,触摸屏操作,可根据客户需要设置多套运行程序。

安美特 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Atotech (China) Chemicals Ltd.SH 安美特上海青浦分公司 PRESENTS ELECTROPLATING TRAINING 电镀培训

OUTLINE 内容提要 ?INTRODUCTION 介绍 ?ELECTROCHEMISTRY 电化学 ?CLEANING & PREPLATE 清洗及预镀?NICKEL 镍 ?Copper 铜 ?DECORATIVE CHROMIUM 装饰铬 ?TESTING 测试 ?FILTRATION 过滤 ?TROUBLE SHOOTING 故障处理

WHAT IS ELECTROPLATING ? 什么是电镀? THE DEPOSITION OF A METALLIC COATING UPON A NEGATIVELY CHARGED CATHODE BY THE PASSING OF AN ELECTRIC CURRENT 在电流通过时,有金属层沉积在带负电荷的阴极表面.

WHAT IS THE PURPOSE ? 电镀的目的是什么? ?TO OBTAIN A METALLIC COATING HAVING CERTAIN PROPERTIES SUCH AS HARDNESS, BRIGHT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TO REPRODUCE IDENTICAL FORMS IN ELECTROFORMING. ?是为了得到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层,如:硬度、光亮度、耐腐性及在电铸方面复制同样的形状.

REQUIREMENTS 要求 ?SOURCE OF DIRECT CURRENT 直流电源 ?A PLATING TANK 电镀槽 ?A SOLUTION CONTAINING THE DISSOLVED SALTS OF THE METAL TO BE PLATED 含有待镀的可溶性金属盐的溶液 ?ANODE( POSITIVE ELECTRODE )阳极(正电极) ?A PREPARED OBJECT -CATHODE ( NEGATIVE ELECTRODE ) 准备好的待镀工件--阴极(负电极)

电镀常识

表面處理第一章、概論 第二章、前處理 第三章、鍍鎳 第四章、鍍錫 第五章、鍍金 第六章、浸漬電鍍與無電電鍍 第七章、陽極處理 第八章、塑膠電鍍 第九章、電鍍檢驗

第一章、概論 1-1、何謂表面處理: 作用於金屬表面使其具有特定性質(此種特性為未 經處理的金屬表面所未具備),有些金屬製品僅需將 其表面磨光滑即可,有些則需塗上有機塗料以改進 其表面的耐蝕性才適用,有些金屬製品須將其表面 轉化成氧化層或其他化合物層,才適合於特定之環 境。電鍍之操作基本上以直流電來進行。 1.食品業、馬口鐵(鍍錫鐵皮),用於罐頭包裝。 2.電子業、銅材底(鍍錫-鉛) 3.汽車業、鋼鐵底材(鍍銅、鍍鎳後再鍍上鉻)1-2-1、電鍍(Electrodeposition or Electrodepsiting) 是指將適用而含有欲鍍金屬離子的電解液中之電子 離子,鍍著於工件表面的操作,被鍍物於陰極 (Cathode) 目的: 1.防止腐蝕或增進美觀 2.使具特殊性質,如硬度、耐磨性、導電性, 電鍍前處理:

1.除垢 2.脫脂 3.去除氧化層 電鍍之操作條件: 1.溫度 2.電流密度 3.PH 4.攪拌狀況 陽極之分類: 1.可溶式:陽性極組與欲鍍金屬相同,於電 鍍過程中可被分解,來補充還原之金屬離 子。 2.不可溶式:即為無法分解,需由外界添加 適用之化合物。 1-2-2、鍍層成長模式: 鍍層原子與底材原子間,晶格參數差異太大或操作 電流密度過高,則將影響磊晶成長的厚度將縮小, 底材之前處理也將影響。 1-2-3、電鍍之均勻性

1.電流密度 2.電鍍液之導電度 3.電流效率 4.陰極(被鍍物)的電化學特性 1-2-4、異物共鍍著現象: 通常金屬表面層原子所具能量較內層原子為高,表 面能越高其吸引力越強大,其結果是將異物吸附於 金屬表面。 1-2-5、氫氣之影響 當氫原子介入結晶晶格中時,會使鍍層具有極大之 內應力,因而變脆。當氫原子於電鍍層中形成氫分 子時,將產生極大之應力使電鍍層破裂,或造成鍍 層之塑性變形。 1-2-6、鍍層之內應力 內應力可能為底材晶格與鍍層金屬晶格不相配所 致,或為操作方式,異物共鍍、氫氣所致,將導致 耐蝕性之降低。 1-2-7、硬度與耐磨性 由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的結果,硬度與耐磨性並

电镀生产线的分类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7966984.html,)电镀生产线的分类 变宝网10月27日讯 电镀生产线是对于工业产品电镀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电镀设备的统称,电镀工艺必须按照生产线的流程顺序来完成,根据不同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生产线,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电镀生产线的分类。 分类 手动生产线 动电镀生产线适用于贵金属电镀,如镀镍、镀银、镀金等。手动电镀生产线设计布局灵活,占地面积较小,可同时具有2至3个工艺流程,能满足多种零件的电镀工艺。 半自动生产线 半自动电镀生产线适用于针对精密电子、小五金件的成批生产及大量生产,产值大,经济效益好。该电镀生产线是在生产线上设导轨,行车在导轨上运行从而输送控件在镀槽中进行加工,工人手控行车电钮进行操作,半自动电镀生产线在设计时已经计算好行车及挂钩的运行速度、工件数量及面积、生产节拍以及工艺参数,因此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一致性好,产量大,设计负荷系数达85%以上!半自动线由于变通性强,而又有较高效率和产能,因此是当前国内电镀生产线中的主流设备。 全自动生产线

自动电镀生产线是按一定电镀工艺过程要求将有关镀槽、镀件提升传运装置、电器控制装置、电源设备、过滤设备、检测仪器、加热与冷却装置、空气搅拌设备等组合为一体,通过机械和电气装置自动完成电镀工序要求的全部过程,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全自动电镀生产线适合于产品比较单一而产量又很大的产品,比如铝合金汽车轮壳或自行车车圈,用这类产品电镀的自动生产线是根据产品的大小和产量设计的,因此有非常适合产品的装载方式和相对固定的动作节拍,在镀液管理严格和动作程序编好以后,就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电镀自动生产。全自动电镀生产线的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机,将确定的工艺流程编程后输入电脑,即可以进行全自动的控制。 塑料电镀生产线 塑料电镀广泛应用于汽车装饰件、手机装饰件和标牌等行业,随着工程塑料应用的扩大,塑料电镀的范围也在扩大,主要适用于ABSPC塑料产品的电镀处理。 首先在塑料基本表面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获得一层金属层,使之兼有塑料盒金属二者的优点,既塑料金属化,然后进行常规电镀。

最新电镀基本知识试题(含答案)

工艺技术员电镀基本知识培训测试题 部门:姓名:工号: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供16分) 1.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传递方式(运动方式)有三种:对流、 扩散和电迁移。 2.由电子来传导电流的导体称为第一类导体,如铜、铁等金属导 体。 3.主盐浓度高,一般可采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溶液的导电性 和阴极电流效率都较高。 4.在电镀中,常用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来分别评定金属镀层的在 阴极上分布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5.在给定的电流密度下,某可逆电极的电极电位与其平衡电位之 间的差值,叫做该电极在给定电流密度下的过电位。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4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单金属电镀的电流效率可以大于100%。(×) 2.电镀液的覆盖能力亦称深镀能力,它是指电镀液所具有的使镀件 的深凹处沉积上金属镀层的能力。(√) 3.提高金属电结晶时的阴极极化作用,可以提高晶核的生成速度, 便于获得结晶细致的镀层。(√) 4.阴极极化作用愈大愈好。(×) 5.依靠离子的定向移动来传导电流的导体称为第二类导体或离子导 体。(√)

6.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降低水和其它溶液体系的表面张 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7.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叫做电解质。酸、碱、盐不是 电解质。(×) 8.我们经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电位差的绝对值。(×) 9.电位越正的金属,如金、银、铜等,越容易在阴极上还原析出; 而电位越负的金属,如铝、镁、钛等,则越不容易镀出来。(√) 10.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在任何温度下都规定为零。(√) 11.缓冲剂可以在任何pH值范围内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12.阴极上析出的氢,会使镀层出现针孔(或麻点)、鼓泡、氢脆等缺 陷。(√)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电镀液的分散能力。(5分) 答:电镀液的分散能力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上(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为均匀的能力。 2.表面张力。(5分) 在液体和空气的界面上,液体表面的分子受到液体分子内部的引力大于受到空气分子的引力,由此造成液体表面上的收缩作用叫做表面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