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特殊需要儿童及其随班就读安置模式

一、认识特殊需要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的涵义

如果一个儿童具有学习困难,而该困难需给予特殊教育条件才能克服的,则该儿童就具有特殊教育需要。而“学习困难”是指具备下列三项之一的学生:

(1)相比同龄的大多数儿童来说有明显更大的困难;

(2)具有某种障碍,妨碍或干扰其像地方学区学校中其他同龄儿童一样使用教育资源;

(3)5岁以下符合条件(1),或者5岁以上符合条件(2),或者那些如果不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就会如此的学生。

1、听觉障碍儿童

听力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2、视力障碍

视力残疾标准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在低视力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属于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属于二级低视力.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如果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够以上标准就属于视力残疾人。.

3、肢体障碍

因四肢残疾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等,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4、智力障碍

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智力残疾概念:智力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有明显社会适应障碍,发病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这个定义需要注意一下方面:

第一,IQ在70分以下(韦克斯勒量表)

第二,具有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

第三,发病在18周岁以前显著低于:低于两个标准差。

第二次智力残疾调查标准

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障儿童的特征:智障兒的認知世界;智障兒的行為世界;智障兒的語言世界;智障兒的感情世界。)5、情绪行为障碍儿童( Emotionally Disordered and SocialBehaviorally Children)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通常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与一般同龄儿童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的儿童,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影响教育、明显而持续的特点:

(1)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

(2)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关系;

(3)对正常环境缺乏恰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4)心境弥漫性不愉快或抑郁;

(5)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

(情绪行为障碍的特征:情障兒的認知世界;情障兒的感情世界。)

多动症(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e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譯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1.注意力难集中

2.活动量过多

3.控制冲动力差

4.心智及协调发展失衡

5.情绪障碍多

6.社会行为不良

7.伴随学习困难

6、学习障碍

统称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注意,记忆,理解,推理,表达,知觉或知觉动作协调等能力有显著问题,以致在听,说,读,写,算等学习上显著困难,其障碍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绪等障碍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等环境因素直接造成之结果。

7、自闭症

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s)三岁前各种症状已经出现。主要临床特征表现在:a. 语言发展障碍;b. 社会互动缺乏;c. 反复行为;e. 对环境可预见性需要;d. 妨碍性行为;f. 感觉和运动障碍;g. 智力功能障碍。其中语言发展障碍、社会互动缺乏被看做自闭症的核心临床特征。二、特殊教育安置模式

(一)从隔离教育到“回归主流(又称机构化时代)

(二)从“回归主流”到“全纳教育’(融合教育)(去机构化时代)

德诺的瀑布式结构

我国随班就读教育安置

1、随班就读形成的背景

2.随班就读的涵义

残疾儿童在小学的班级里和普通儿童一起受教育的就学形式,我国教育界称之为“随班就读”。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查

据初步统计,我国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万人2,占29.07%;智力残疾55万人4 ,占6.68%;精神残疾61万人,占7.40% ;多重残疾1352 万人,占16.30% 。

特殊教育理念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