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

作业题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国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査课作业题(201604最新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园林” 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叫做(?囿)。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

林?)三个主要类型。

4. 三山五园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

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五园。

5

文人园林的风雅主要指宇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的格调。.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6

.

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夭象、通神明,是帝王用于(?祭祀)场所。

9.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

一种园林类

型。

10?别业是在城郊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稍加改造,并以(天然山水地貌??)为主体的园

1.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

12?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颐和园.、北海、(园明园?)、避昙山庄。

13?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14?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型、(?江南型?)、岭南型。

15?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小中见大?)的空间感。

16?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

17.艮岳是一座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中国宋代的着名宫苑?)。

18.王维的刪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苏子美的沧浪亭等均是(?)典型作品。

19.隋唐时期的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即有若干个以廊廃M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

建筑群。

20?在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山水诗文和(山水园林?)三门艺术开始互相渗透。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皇帝李伟的清华园和官僚文人米万钟的勺园均为明代出现的园林作品。V 2?清末园林专着《园冶》第一次总结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X 3?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追墓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融于自然,表现自然。7 4?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7

5. “一池三山”是中国寺庙园林的主要模式。X

6?“曲径通幽”的审美怠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7 7?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黄石。X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是再现或模仿自然。X

9?中国园林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都是以自然山水为源。7 10.历史古迹与传说是丰富园林人文景观内容、增加景观意境的主要方面。7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

答: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 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

“长乐宫"、“未央宫"等。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答: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约300多年的战乱,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导致意识形态百家争鸣?不少文人为躲避战乱,寄悄自然山水,私家园林山从抄袭自然向抽象、提炼高于自然的探讨转变,出现私家造园的热潮?而此时的皇家园林基本上传成了上代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建有池、湖和仙山,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曹魏的铜雀园,建康的玄武湖及乐游园.

3?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二、中国古代国林的特色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朵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悄、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S多彩的图案,有浓片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 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口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

合,同时乂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蕃的艺术特色, 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一一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4.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答,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悄趣四、意境的含蕴

5.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有何特点?

答:“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悄” 唐朝杜苟鶴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悄”,“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O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6.清末园林中表现出的弊端是什么?

答:一方面发展趋于精致,刃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退的迹象,缺少创新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答:园林的全盛期一-隋.唐;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皇帝家的算是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其中唐代西苑一-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在设讣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私家园林则出现城市私园(宅园)、风景别业、文人园林,公共园林兴起,千年梳理的0湖、西安曲江形成大型的公共园林,也兼御苑的功能。

2.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

答: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

A)、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B)、江南气候温和湿

润,花木生氏良好,种类繁多。0、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S。D)、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乂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2)北方园林

A)、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

于江南的刚健之美。B)、水资源匮乏,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其至釆用“旱园”的做

(完整版)《园林树木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园林树木学1卷 一:拉丁文(10’) 1.玉兰 2.樟树 3.Phoebe sheareri 4.银杏 5.雪松 6.Popolus 7.蔷薇科 8.山茶 9.Cercis chinensis 10.桂花 二:填空题(20’) 1.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从作为植物学的命名法。 2.雪松,,,巨杉,日本五针松并称为世界五大庭院树种。 3.举出先花后叶的三种植物:,,。 4.,,被称为“岁寒三友”。 5.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6行道树是为了美化,,等目的。 7木兰科的典型特征是。 8举出三种叶对生的科名,,。 9,园林建设中,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可分为,,叶木类, 根木类和干枝类六种。 10,池杉和水杉在根上的共同点是。 三:选择题(15’) 1. 下列树种,不适合用作地被的是()。 A 常春藤 B 杜鹃 C 梧桐 D 八角金盘 2.下列树种,先花后叶的为()。 A 樟树 B 石楠 C 木兰 D 合欢 3.下列树种,针叶为2针一束的是()。 A 马尾松 B 雪松 C 白皮松D红松 4.下列树种中,属常绿乔木的为()。 A 金钱松B樟树C 胡桃 D 夹竹桃 5. 下列树种,果实成熟时为黄色者的是()。 A 银杏 B 山楂C樟树 D 樱桃 6.下列树种中,果实紫黑色的为()。 A 樱桃 B 山楂 C 石楠 D 女贞 7.下列树种中,叶序对生的为()。 A 三角枫 B 樟树 C 广玉兰 D 冬青 8. 下列树种,()为异色叶树。 A.银杏 B.水杉C紫叶小檗 D.鹅掌楸 9. 下列树种,()为秋色叶树。 A.香樟 B.水杉 C.紫叶小檗 D.广玉兰 10.下列树种,适于作垂直绿化的是() A.绣线菊 B.栀子 C.紫藤 D.含笑 11. 下列树木中,()果实为核果。 A.桑树 B.构树 C.杜鹃 D.樱花 12.下列树木中,叶为羽状复叶的是()。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完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园林树木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填空题 简单 1. 园景树行道树庭荫树花灌木绿篱 2. 花篱果篱绿篱彩叶篱 3. 骨干树种乡土树种引种树种 4. 花篱 5. 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 6. 金边系列金心系列洒金系列 中等 7. 金银忍冬桃叶卫矛百花花楸天目琼花 8. 杨树柳树桦树水冬瓜 9. 鱼漂槐木瓜国槐佛手 10. 紫叶李紫叶小檗红枫 11. 梓树水曲柳核桃楸火炬树 12. 悬铃木泡桐国槐桉树银杏 13. 红粉色系黄色系白色系蓝紫色系 14. 丁香杜鹃玫瑰观赏价值高品种丰富 15. 阳性阴性中性 16. 贫土树种沙土树种肥土树种 17. 稠李接骨木梓树黄菠萝核桃楸

18. 乌桕垂柳水杉水松池杉落羽杉 19. 蜡梅南天竹 20. 桉属砂地柏桧柏荚迷 21. 丁香榆树山梅花色木槭红瑞木杠柳 22. 东北扁禾木朝鲜接骨木海棠梨 23. 针叶树常绿树阔叶树落叶树 24. 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竹类 25. 花木类果木类叶木类荫木类蔓木类林木类 26. 红瑞木偃伏梾木白桦山桃稠李京桃 27. 黄檗水曲柳核桃楸 28. 杏枸杞花盖梨山楂山皂角 29. 沙漠景观岩石园景观枯山水景观 30. 种类习性栽培应用造景 31. 种类繁多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32. 枫香构树朴树槭树 33. 水蜡榆树偃伏梾木珍珠绣线菊丁香 34. 大小形状结构质地着生方式 35. 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实测 36. 适应性美观性长期性以突出乔木性为主 名词解释 简单 37. 适合园林绿地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环境为目的木本植物 38. 园林树木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应用进行系统研究

《中国美术简史》作业答案

《中国美术简史》作业答案 第一章史前先秦美术 思考练习题: 1、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哪些门类的美术?试述其主要艺术成就。(p4、p5) 2、试列出新石器彩陶的主要类型,并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特色。(p6——p9) 3、什么是青铜器?它们有哪些功能?主要有哪些品种?(p12) 6、简述《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两件帛画的时代、用途、内容和艺术特征。(p25) 7、简要分析介绍下列作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p6) 红山文化碧玉龙(p5) 三星堆青铜人像(p19) 第二章秦汉美术 1、简要说明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地点、规模、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历史价值。 (p31——p33) 2、简述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铭旌帛画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p45) 4、试述霍去病墓石雕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意义。(p34) 7、简要介绍下列作品: 马踏匈奴(p34) 铜奔马(马踏飞燕)(p39) 说书佣(说唱艺人)(p38) 弋射收获画像石(p44) 望都汉墓壁画(p42) 第三章魏晋至隋唐美术 思考练习题: 2、简要介绍顾恺之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艺术特征。(p60、p61) 3、结合作品分析唐代著名人物画家的艺术风格。(p71——p73) 4、隋唐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山水画家?分别叙述其风格特征。(p67——p70) 11、魏晋至隋唐有哪些知名雕塑家?(p97、p98) 14、解释下列词条和作品: 《女史箴图》(p68) 《洛神赋图》(p61)

青绿山水(p68) 唐三彩(p105) 《游春图》(p6) 《步辇图》(p72) 《捣练图》(p75) 《挥扇仕女图》(p76) 唐代大明宫(p102)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 思考练习题: 1、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史上的地位极其艺术成就。 (p117——p120) 4、郭熙的山水画有何特色?他在山水画创作和理论上作出了哪些贡献?(p125) 5、宋代院体花鸟画有哪些特点?有哪些著名画家?(p131——P134) 7、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有影响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艺术主张? (p142) 8、南宋四家?结合他们的作品分析南宋山水画风格的发展和演变。(p128——p131) 9、辽金时期的重要画家和作品。(p135) 11、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p144——p145) 13、简述“元四家”的作品及艺术成就?(p148) 17、解释下列词条: 《韩熙载夜宴图》p116 《关山行旅图》p119 《写生珍禽图》p122 《溪山行旅途》p24 《踏歌图》p130 《鹊华秋色图》p145 《墨梅图》p154 《芙蓉锦鸡图》p133 《清明上河图》p138 《文姬归汉图》p140 《太原晋祠侍女彩塑》p158、p159 《妙应寺白塔》p164 《五大名窑》p165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 作业题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中国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査课作业题(201604最新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园林” 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叫做(?囿)。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 林?)三个主要类型。 4. 三山五园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 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五园。 5 文人园林的风雅主要指宇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的格调。. 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6 . 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夭象、通神明,是帝王用于(?祭祀)场所。 9.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 一种园林类 型。 10?别业是在城郊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稍加改造,并以(天然山水地貌??)为主体的园 林 。

1.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 12?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颐和园.、北海、(园明园?)、避昙山庄。 13?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14?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型、(?江南型?)、岭南型。 15?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小中见大?)的空间感。 16?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 17.艮岳是一座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中国宋代的着名宫苑?)。 18.王维的刪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苏子美的沧浪亭等均是(?)典型作品。 19.隋唐时期的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即有若干个以廊廃M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 建筑群。 20?在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山水诗文和(山水园林?)三门艺术开始互相渗透。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皇帝李伟的清华园和官僚文人米万钟的勺园均为明代出现的园林作品。V 2?清末园林专着《园冶》第一次总结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X 3?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追墓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融于自然,表现自然。7 4?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7 5. “一池三山”是中国寺庙园林的主要模式。X

园林树木学练习题

园林树木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 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园林树木学 2、雌球花:由多数着生胚珠的鳞片组成的花序。 3、叶迹;叶柄和枝之间的维管束断离后留下的痕迹。 4、复叶:叶柄具两片以上分离的叶片,小叶柄基部无芽。 5、球果:松、杉、柏科树木的成熟雌球花,由多数着生种子的鳞片组成。 二、填空: 1、裸子植物因( )而得名,它们大多数是(),而且多 为(),少有(),无()。 2、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分别是(),(),(), ()。 3、蔷薇科分4个亚科,分别是(),(),(), ()。 4、白玉兰的果为(),鹅掌楸的果为()。 5、世界五大庭院观赏树种分别是(),(), (),(),()。 6、起苗分为()和()。 7、杨树,是()科杨属植物的统称。 三、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被子植物较裸子植物进化() 2、梓树的果为蒴果() 3、云杉的球果下垂,熟时种鳞脱落() 4、杨树、柳树都是雌雄异株的() 5、榆树的叶脉为羽状脉,果为翅果() 6、杜鹃是碱性土的指示植物() 7、鸡爪槭又名青枫,它与红枫的区别是叶色终年绿色() 8、种子和果皮共同组成果实() 9、栽植苗木时,栽植穴应挖成锅底形() 10、南洋杉、圆柏、金钱松均为常绿乔木树种() 11.叶背与叶表颜色显著不同的树种称双色叶种. ( ) 12.由2、3株至10、20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合成一个景观单元的配植方式称 丛植. ( ) 13.胚珠包被于子房中的高等植物称被子植物. ( ) 14.凡能覆盖地面的植被均称地被植物. ( ) 15、若在种植成活后还需要移动者,那么这次作业称“移植”。 () 四、选择题:(下列每题有多个选项,其中有1个或几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1、园林艺术主要的欣赏方法有哪些? 2、如何创作园林动态和静态空间序列? 3、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4、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 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7、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8、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9、明清时期的山水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有何异同点? 10、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2)置石:出现特置石。(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11、简述宋代社会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影响。 12、结合圆明园论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空间特征及理水特点? 1)、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一般多选择真山真水,建筑单体规模保持皇家宫殿规制,因此园林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属最大。皇家园林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大空间开敞、小空间封闭、园中有园、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布局方式。园中分成若干景区,大景区中又有小景区,小景区中又有若干景点。景点之间多用山石、林木、廊墙、桥堤、园路分隔与联系,达到隔而不断、联而又隔的艺术效果。 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2)、中国古代水景园林理水的特色主要概述如下:形声兼备以静为主的观赏性、神仙意识,民族情愫的象征性、儒、道、释寓意深厚的哲理性、高雅脱俗。风格独特的文化性、赏用结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理水模式,一池三山。从秦始皇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园林树木学复习题

《园林树木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和总论部分 [绪论] 作业题:1. 简述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2. 试述中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 [总论] 第一章植物分类中常用的形态术语 作业题:1. 简述概念“乔木”“藤木”“叶芽”“花芽”“完全花”“复叶”“聚合果” “蒴果” 2. 概括复叶的类型,并以绘图示意。 3. 比较柔荑花序与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与伞房花序、总状花序与圆锥花序,以绘图示意。 第二章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作业题:1. 列举春色叶、秋色叶、常色叶树种各2种并注明叶色,简述色叶树种的园林应用。 2. 列举春、夏、秋、冬观花树木各2种,并注明花色及科名。 3. 列举主要香花树种6种,注明科、属。 4. 列举红、白、黄、紫各色木本花卉各2种,并注明花期及科名。 5. 列举秋天观果树种6种,注明果色及科名。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作业题:1. 园林树木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种以下有哪些分类等级,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2. 园林树木依生长类型可分为哪些类?每类各举2例。 3. 园林树木依观赏特性可分为哪些类?每类各举2例。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特性

作业题:1.简述园林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物候的概念。 2.以光为主导因子形成的树木的生态类型,举例说明。 第五章城市园林树木的应用 第一节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作业题:1. 例举杭州地区常见的藤木,按常绿、落叶类型各举3例。 2.绿篱树种按观赏特性可分为哪几类,每类各举2例,并简述绿篱树种的选择要求。 3.例举杭州地区常见的木本地被植物。按观赏特性可归类,每类各举2例,并简述地被树种的功能及选择要求。 4. 简述行道树选择条件,列举杭州地区常绿和落叶行道树各3种。 第二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作业题:1. 简述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的内容。 2.树种规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裸子植物(针叶树种)部分 作业题:1. 松科、杉科和柏科有哪些主要不同点? 2. 请列举耐水湿、耐盐碱、耐贫瘠、耐荫的针叶树种各2例。 3. 裸子植物中有长短枝的有哪些树种? 4. 比较黑松与马尾松、湿地松。 5. 裸子植物中耐水湿树种有哪些树种? 6. 比较水杉与池杉、落羽杉。 被子植物(阔叶树种)部分 作业题:1. 木兰科植物有何共同特征。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1.半坡类型彩陶器形,最有特点的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4.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人物龙凤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5.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 6.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李成。 7.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 8.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 9.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文同。 10.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宋徽宗赵佶。 11. 米氏云山的创造者是米芾。 12.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3.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徐渭。 14.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石涛、髡残、弘仁。 15.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陶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彩陶。 16.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17.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18. 秦汉时代的美 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画像砖。 19.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0. 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是:曹不兴。 21.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 22. 唐代画马的名家是韩干、画牛的名家是韩滉。 23.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笔法记》。 24.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李思训。 25.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潇湘图》。 26.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宋徽宗赵佶。 27.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郭熙。 28.“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郑燮。 29. 石器时代分为就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明显特征是打制石器。 30.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31. 舞蹈纹彩陶盆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2. 青铜器《四羊方尊》属于商代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33.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成就的是隶书。 34. 敦煌壁画中《九色鹿本生》的故事属于连环画式构图。 35. 《女史箴图》是宣扬宫廷妇女思想道德规范,规劝其遵循封建道德准则的作品。 36.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张萱的作品。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内后面附带有答案)

园林生态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时值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一直对方的现象。 3、生态幅:即每一物种对环境引资适应范围的大小,如用广(窄)温性、广(窄)盐性、广(窄)水性等来描述物种对某一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 4、生态位: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填空 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和表现型,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后者为前者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2、Shelford耐性定律是由美国生态学家 V.E. Shelford 于1913年提出的,是指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程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 至灭绝。 3、植物的繁殖策略可以分为两类,其中 K-选择(策略)者的繁殖能力极强, 而 R-选择(策略)者在稳定的环境中,更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承载力。 4、环境因子: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一般可以把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三大类:。 5、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 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三、问答题 1、什么是优势种和建群种?生态学上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何影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他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力较强的的种类,其中最具有 优势的层次成为建群种。在生态学上,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 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 或不显著的变化。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的三个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含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在享有地球资源的权力上,人人平等,当代人和后代人拥有平等的发展 机会。 持续性原则: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对资源的要求,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获取财富的手段。 系统性原则:既要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看成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 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举例说明什么是高斯假说? 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会产生种间竞争,两个物种越相似,他们的生态位 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种间竞争情况被称为…..。 4、举例说明什么是他感作用? 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生存竞争的一种形式。 四、简述题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中国园林艺术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建造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中国园林形成发展建筑特色意境 一 .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园林建造应始于商周,当时称之为囿。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宣帝的“乐游园”等。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园林都是当时的佳作。 二.中国园林的建筑特点 优秀的建筑在园林中本身就是一景。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占全园面积的比例、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

《园林树木学》作业

农大函授2015《园林树木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观赏树木、古树名木、行道树、庭荫树、孤赏树、垂直绿化、绿篱、地被植物、树种规划、基调树种、骨干树种 二、简答题 1.我国园林树木资源有何特点? 2.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保护的内容。 3.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 4.怎样学好园林树木学? 5.植物分类的等级包括什么? 6.简述植物分类的依据。 7.园林树木分类的方法有哪几种? 8.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9.依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10.依树木的观赏习性,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11.依树木在园林中的用途,园林树木如何分类? 12.园林树木常见的树形有哪些? 13.树木叶色如何分类? 14.园林树木的花相有哪些类型? 15.试举出十种黄色系花的树种。 16.树皮的开裂方式有哪些种类? 17.简述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18.简述园林树木配植的原则。 19.简述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 20.简述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21.庭荫树的配植方法有哪些? 22.孤植树有哪些功能?如何选择孤植树?

23.说出5种本地常见孤植树的种类。 24.垂直绿化有哪几种类型? 25.什么是绿篱?绿篱有何作用? 26.简述绿篱对树种的要求? 27.地被植物有何特点? 28.地被植物可分为哪几类? 29.树种规划有哪些原则? 30.怎样进行树种规划? 31.裸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32.简述苏铁的园林应用。 33.简述雪松的应用范围。 34.列举十种秋色叶类树种。 35.栽植的孤植树应具备哪些条件? 36.简述垂丝海棠的观赏特性。 37.银杏雌雄株如何区分? 38.简述杜仲的用途。 39.观赏树木具有哪些造景功能? 40.棣棠的观赏性。 41.城市环境因子对观赏树木有哪些影响? 42.列举十种果实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43.按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每类举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树种。 44.简述白皮松的习性。 45.简述白杄观赏特性 46.“岁寒三友”,“玉、堂、春、富、贵”分别指那些树木? 47.从那几方面观赏园林树木的美? 48.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49.绿篱的园林功能?列举三种可作为绿篱的树种 50.阔叶树的特征有哪些? 51.孤植树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中国园林艺术史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最新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于()时期。 2.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叫做()。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三个主要类型。4.三山五园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五园。 5.文人园林的风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的格调。 6.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 7.“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思想的体现。 8.“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是帝王用于()场所。 9.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的一种园林类型。 10.别业是在城郊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稍加改造,并以()为主体的园林。 11.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12.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 13.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沧浪亭、()、拙政园、留园。 14.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型、()、岭南型。 15.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的空间感。 16.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 17.艮岳是一座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 18.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苏子美的沧浪亭等均是()典型作品。 19.隋唐时期的佛寺建筑均为(),即有若干个以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 20.在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山水诗文和()三门艺术开始互相渗透。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皇帝李伟的清华园和官僚文人米万钟的勺园均为明代出现的园林作品。 2.清末园林专著《园冶》第一次总结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 3.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4.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5. “一池三山”是中国寺庙园林的主要模式。

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1.园林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得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得功能关系。还包括了它在生物群落中得地位与角色以及它们得温度、湿度、PH、土壤与其它生活条件得环境变化梯度中得位置。 2、生境:又称栖息地,就是生物生活空间与其中全部生态因素得综合体。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发育与分布得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得综合作用形成了植物体得生境。 3、生态因子:就是指环境中对生物得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 4、种群:就是指一定得时空同种个体得总与,就是物种具体得存在单位、繁殖单位与进化单位。 5、趋同适应:不同种类得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得环境条件下,常行成相同或相似得适应方式与途径。 6、物候:植物在长期得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季节温度变化相适应得生长发育节律。 7、植物群落:生物群落中得生物种群全为植物,则该群落便就是植物群落。 8、富营养化: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得影响下,大量得有机物与化肥得50%以上未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得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域,引起不良藻类与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她生物大量死亡。 9、光周期现象就是一天内白昼与黑夜交替得时数。有些植物开花等现象得发生取决于光周期得长短及其变换 二、填空(每空1分,7空,共7分) 1、生活型就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得结果,生态型就是同种植物得不同种群对不同环境条件趋异适应得结果、 2、生物多样性一般具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学得概念就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海克尔1866年提出得。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整理完)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填空题 1.按园林树木用途分类,园林树木常分为()、()、()、()、()。 2.自然式植篱按其观赏特点可分为()、()、()、()。 3.树种规划要做如下的规划(),重点树种,主要树种,()、()等。 4.绿篱可分为(),果篱,彩叶篱,枝篱,刺篱等。(1') 5.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系统有()、()。 6.园林树木常见的花叶系列主要有()、()、()。 7.四大观果树种有()、()、()、()。 8.柔荑花序的树种有()、()、()、()。 9.果形奇特的树种有()、()、()、()。 10.常年异色叶树种()、()、()。 11.在校园内识别的树种中,其冬态特征有典型的叶痕叶迹的树种有()、()、()、()。 12.世界五大行道树是()、()、()、()、()。 13.常见的果色系列有()、()、()、()。 14.能够进行专类园布置的树种有()、()、().因为这些树种有()、()的特点。 15.依据光照对生态类型的影响,可将树木分为()、()、()树种。 16.根据树木对土壤肥沃程度的要求,可将树种分为()、()、()。 17.校园内叶具异味的树种有()、()、()、()、()。 18.水景园中常用的临水树种有()、()、()、()、()、()。 19.岁寒二友”指()与()。 20.在所学习的园林树木中,具有叶片异形现象的树种有()、()、()、()。 21.叶脉的脉序也是鉴别树种的依据,学过的树种中,网状脉树种有(),羽状脉树种有(),三出脉植物有(),掌状脉树种是(),弧形脉树种是(),有边脉的树种是()。 22.观春花秋实的树种有()、()、()、()。 23.园林树木按叶性分类可分为()、()、()、()。 24.园林树木按干性分类可分为()、()、()、()、()。 25.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可分为()、()、()、()、()、()。 26.校园冬景中可观干皮的树种有()、()、()、()、()。 27.著名的东北三大硬阔叶树种为()、()、()。 28.校园内具枝刺的树种有()、()、()、()、()。 29.常见的旱生植物景观有()、()、()。 30.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的科学。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小抄打印版

《中外园林史》第1章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园林:(1)狭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2)广义: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2、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 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3、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 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4、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 5、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6、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 7、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地方 二、完形填空 1、按构园方式,园林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种园林 2、世界园林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园林体系 三论述 1、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1)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已有青铜器,如刀、锥等,为营造园林活动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宫殿建筑——四合院雏形已经出现;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已有历法、相当的天文知识和发达的雕刻艺术,从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情况看,已具备了造园活动的基础,其中,囿已具备了狩猎、观赏等园林活动内容;西周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良好,各种典章制度开始确立、实施并渐趋完备,出现了灵囿、灵台、灵沼等集田猎、等高、垂钓功能于一体的皇家园林;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各国竞相筑台建宫,比囿更美的园林——苑开始出现了。(2)生成期(秦——两汉) 由分封采邑制转化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统治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帝国初步形成,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其次,私家园林兴起。 (3)发展期(魏晋——隋)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中国属于分裂状态。而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儒道佛竞相登坛,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庄园异军突起,一大批饶有田园风光的私家园林涌现。与此同时,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寺观园林也开始勃兴。园林艺术兼容儒、道、佛诸家的美学思想而向更高的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山水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4)全盛期(唐——两宋) 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的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儒、释、道互补共尊,但儒家仍居正统地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时代,科举制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中国文人士流建功立业的创造性。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即写意山水园林在文人士流的作用下出现了。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科技、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这些都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由于大批文人参与园林营造,使写意山水园林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园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5)成熟期(元——清末) 元明清诸王朝,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封建文化愈渐衰退。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唐宋写意山水园林优秀传统而趋于精致,另一方面私家园林逐渐分化,由浓郁的文人风格向世俗化演变。 2.论述中国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山水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中国园林建筑能把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地一面,限制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消极的一面。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3)浓郁的诗情画意 中国园林的创作,运用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4)深邃高雅的意境 中国园林不仅凭借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各种风景画面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园林意境。从园林创作角度讲,是“寓情于景”,从园林鉴赏角度看,能“触景生情”。正由于意境含蕴地如此深广,中国园林所达到的深邃而高雅艺术的境界,也就远非其他园林体系所能比拟的了。 《中外园林史》第2—6章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2、一池三山: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设置三座岛屿。 3、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 4、别业:别墅 5、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名士,即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 6、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 ,一种躲避甚至逃离社会的处世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唐代寺观园林中_C_____ 以桃花著称 A 慈恩寺 B 唐昌观 C 玄都观 D兴教寺 2、中国从 D 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3、从 C 时期开始,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求仙的功能 A 夏 B西周 C秦 D西汉 4、西汉的 A 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皇家园林A建章宫 B未央宫 C长乐宫 D甘泉宫 5、寺观园林出现于B 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C唐宋 D明清 6、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是以 A 的出现为标志 A寺观园林B私家园林C陵寝园林D皇家园林 7、唐朝大明宫的绿化以 D 为主 A桃树和玉兰 B竹子和杨树 C杨树和垂柳D梧桐和垂柳8、 B 在唐朝被称为离宫之冠 A华清宫 B九成宫 C曲江池 D兴庆宫 9、宋朝皇家园林艮岳的分布格局为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