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pdf

《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pdf
《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pdf

《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后进生学生主要采用启发式;对于中等学生主要采用启发、讲解等方式;对于优秀学生主要通过讲授、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来领导,得出“时事造英雄”的结论。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

力也是必备条件,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

教学重点及突破

1.《人权宣言》的颁布。教师提供《人权宣言》的内容,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小组研讨等方式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权宣言》的颁布。

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改变以往由学生总结归纳意义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方

式,通过多媒体先给出其意义,然后让学生用所学史实举例证明法国大(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请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中的相关课文,并归纳其措施及结果。

教学难点及突破

1.雅各宾派专政。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依据,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其专政。

1.对拿破仑的评价。学生在课下收集材料,在课上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中教师给予适当的

指导与评价。

教学渗透点

通过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明白,一位成功的伟人,除了靠时事、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艰苦奋斗,坚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学习,从而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腾

飞奋发学习。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简易的含图片的演示文稿。

3.学生在课下通过不同的方式查阅有关拿破仑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同学欣赏两幅人物图片(克伦威尔,华盛

顿),并说说他们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给予简单的评价。并展示新的人物图片,(罗

伯斯比尔,拿破仑),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他们都是法国历史赫赫有名

的人物,你想知道他们为法国历史的发展是怎样涂上浓

墨重彩的一笔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动荡的法国

展示课题:

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学生回答克伦威尔及华

盛顿的主要事迹。

学生主动猜想

展示图片:

教师介绍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

难而曲折的历程,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两子

学生认真倾听,整体感

大革命过程目标的内容展示这一程。

1.原因

我们都知道革命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

什么矛盾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呢?

(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图片)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指出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

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

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

揭竿而起成为大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

导者。

(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矛盾激化示意图)

过渡:法国大革命在三级会议的召开下一触即发。我们

共同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法国大革命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

《人权宣言》;第二阶段,处死国王,建立和国;第三

阶段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专政。

(展示进程示意图)

根据三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思考题。

(见幻灯片)

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人权宣言》

(播放影片攻占巴士底狱)

展示《人权宣言》的内容

《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启

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当时具有

进步意义。同时它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知本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图示和书中的

文字材料,分析法国大

革命的原因。

学生由第三等级、工匠、

城市贫民、农民的受压

迫的情况,分析出革命

爆发的原因。

倾听教师讲述

学生思考:

1.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

狱的时间、原因及这一

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2.学生根据《人权宣言》

内容,对其进行评价。

过渡《人权宣言》的发表彻底废除了国王的特权,因此国王

拒不同意在文献上签字,并且向盟国求救,那么面对这

些情况巴黎人民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自学第三部

分内容。

废除王

本部分自学阅读教材

过渡从大家的阅读和我们刚才的学习可知,法国从1789年到1793年之间,政局动荡,所以面对动荡不宁的政局

需要又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来挽救危局,拿破仑就是这种情况下登上了法国的政坛

(讲述过程中出示拿破仑画像)

拿破仑帝国的衰亡课下老师给各组同学们留了一道作业题:收集拿破仑的

有关资料,把所知道的拿破仑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时

候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的非常好,通过各组交流,我们大家

对拿破的一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老师要检查各位同

学的学习成果。

(展示问题内容)

1804年拿破仑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

帝国,自己成为当之无愧的皇帝,在《拿破仑加冕》的

那一天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让我们共同欣赏。

根据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指出拿破仑不可一世的举动

说明了他的帝国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拿破仑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使法国一度辉煌,其对内外

政策对法国

各组学生分别从拿破仑

的生平;拿破仑初露锋

芒;拿破仑戎马一生;

拿破仑军事专政等方面

介绍。

观看视频

学生分析:(1)拿破仑

为什么能够掌握政权?

学生分析:拿破仑对内、

对外政策及结果?

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学们,拿破仑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

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祸首,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这些说法有道理吗?你如何评价拿破仑呢?

我们现在进行辩论赛,请各小组同学有理有据的阐述自

己的观点。

教师根据课堂实际适时点拨,并指出刚才同学们就如何评价拿破仑,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交流,既有观点也有史实。随着同学们的成长,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法

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认识会更加深入。纵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

但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

更滋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

他走向毁灭。

法国大革命了历史影响材中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描述

其意义,谁能帮助教师解释一下呢?

学生结合课本最后一段

进行总结与解释并齐读

本课小

学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谈

作业资源与学案

板书一、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开始的时间及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

攻占巴士底狱

内容;

三、颁布的文件及内容意义

意义

四、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夺权: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建立:1804年,加冕成为皇帝,建立帝国

内外政策;

灭亡1815年

五、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九年级历史上册《法国大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年级学 科 课题《法国大革命》教案新人教版备课人教 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归纳问题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问题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重难点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与意义;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课时1课时时间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1、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美国独立战争硝烟未尽,欧洲大陆革命风暴风起云涌。 【新课探究】 一、分析讨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明确: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阅读教材,讨论归纳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1、起止:1789.7.14年攻占巴士底狱——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2、主要领导人之一:拿破仑(Napoleon) 3、其他革命大事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专政,把革命推向高潮。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 三、重要文献:《人权宣言》 1、时间:1789年 2、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3、内容:A、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力上是平等的;B、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 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C、国家主权属于人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E、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侵犯;F、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 4、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历史文件,它明确地提出人权和公民权, 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对否定封建专制 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提示:它的发表,打碎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否定了封建等级制,激发了革命人民的巨 大热情,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人们高举“人权”的旗帜, 给封建特权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打击,促进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人权宣言》成 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标志。《人权宣言》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初期,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阐明资产阶级社会基本原则而提出的纲领性文献。它所确 立的原则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四、人物:讨论评价拿破仑 1、拿破仑的对内政策 ①重要文献:1804年颁布《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 社会的立法规范。这部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和法国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拿破 仑法典》尽管经过几次修改,但在法国一直沿用到今天,并成为世界各国编纂新法典时 所参考的蓝本。②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拿破仑 帝国的军事力量,为抗击反法同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总之,拿破仑为法国的资本 主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以至在1815年拿破仑帝国瓦解之后,在王朝复辟时期,法国资 本主义照样发展下去。这是拿破仑政权的重要政绩(了解)。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个性空间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三维目标】 1. 及地理意义。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阅读教材P 59 头的含义。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 (播放视频:“千沟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 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 60 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案例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内江六中地理组:钟梅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为地理组吴玲洁老师参加《内江六中2014新引进教师献课活动》中所授课内容。 本节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水循环作为地球上能量和物质运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第二章大气运动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本节课作为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讲述的主要知识又为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学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基础。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二、案例描述: 本案例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活动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活动二(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活动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归纳应用五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详见附录:《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三、案例反思: 在《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吴玲洁老师运用“活动元”教

学理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效果佳,亮点多。具体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 成功的课堂导入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集中精神探索知识的本质,开阔学生的视野。 吴玲洁老师本课的“新课导入”从学生家乡内江市城市名字的由来入手,课堂开篇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问:沱江是内江人民的母亲河,是她滋养和哺育世世代代的内江人,那为什么沱江之水却从不枯竭呢?”自然的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设计预想: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用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展示实验和实物,突出学科特色: 在本节教学设计的第二环节——活动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中,吴玲洁老师通过展示实物苹果引导学生理解陆地上水体的存在形式之生物水。水按照存在形态又可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吴玲洁老师用冰块、开水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地球上水的三种存在形式。

历史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

第12课法国大革命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知道1789年7月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共和国、雾月政变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历史背景和意义;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 2、能力与方法 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表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评价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正确思想。通过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思想。欣赏课文中的彩色插图,从图画中支寻找历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是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 2、难点 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个国家一年的许多节日,比如元旦、春节、劳动节等,但是一个节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生答)那么大家知道法国的国庆节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要把国庆节定在这一天,它有什么意义吗?请大家浏览一下课文。 生(看书) 法国大革命(板书) 师:请一位同学来将本课内容概述一下。(生答)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法国大革命是怎样爆发的?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生看书上,回答) 一、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的爆发。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板书) 师:(提问)18世纪的法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生答) 师(归纳)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依然存在,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从而引发了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板书)引发这次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 师:革命前法国的社会关系的一大特点是什么?(生阅读注解,回答)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各自有什么目的?他们的目的相同吗?(生答) 2、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 3、革命的开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4日) 为了纪念这次起义,7月4日被确定了法国的国庆日。 师: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后,1789年8月通过了《人权宣言》。 二、《人权宣言》 请大家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人权宣言》表达了哪些民主思想?(2)它和美国的《独立宣言》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如何评价《人权宣言》? (生答) 师(归纳)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2)主权在民;(3)三权分立;(4)保护私有财产。它和美国的《独立宣言》相比,相同之处在于倡导自由、民主和平等。(指导欣赏插图,体会当时人民的喜悦心情) 从分析中可了解到,这是一部进步的纲领性文件,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一面旗帜,体现了铲除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的意义。它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是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纲领。 师:《人权宣言》发表后,革命也向前推进了一步。 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思考四个问题,并开展讨论:(1)拿破仑是在怎样的背景一夺取政权的?(2)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你如何评价拿破仑和他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与教学思路: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那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在自然界有哪些组成,各自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如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然后要让学生通过案例理解,这些类型的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就是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通过示意图,学生大致能够按照自己的语言说出水循环的各环节,在这儿教师需要规范学生的专业术语,例如“降水”不能说成“降雨”,各自的含义不一样,降水的范围更大,包含了降雨。 然而水循环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可以影响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这个需要用到具体的案例说明。让学生通过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常见要素,从而以后能够分析水循环的变化。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涉及到多个自然要素,学生不容易下手。在此可以用一些典型图像,引导学生作答,培养感性认知。 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示意图指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说出三个水循环的类型。 ●通过案例的小组合作,能够分析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通过典型案例,能够说出水循环对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问同学们,这首歌熟悉吗?知道叫什么名字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又是云又是雨,其实他们是水,只不过存在的形态不一样。 二、相互联系的水体 同学们读图3.1,看下还有哪些形态。大家把他我们从多到少排一个顺序。

这些水是广泛存在于四大圈层中,那么他们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吗?不!他们是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水循环。 三、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 1.教师一边ppt放映,学生说出水循环的名称。 2.按照他们发生的地点不同我们,分出三类“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大家判断图示分别是哪一种循环,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简短测试) 3.完成探究活动。1.(2015届成都2诊)(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活动探究二、水循环的各环节和过程 1.(2015届成都2诊)(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水循环、洋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

《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pdf

《法国大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后进生学生主要采用启发式;对于中等学生主要采用启发、讲解等方式;对于优秀学生主要通过讲授、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来领导,得出“时事造英雄”的结论。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 力也是必备条件,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 教学重点及突破 1.《人权宣言》的颁布。教师提供《人权宣言》的内容,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小组研讨等方式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权宣言》的颁布。 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改变以往由学生总结归纳意义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方

水循环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 第一课时“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目内容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据此可知,学生通过学习需要理解的知识有:水循环的概念以及类型,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处在不断的更新中,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球表层的四大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水循环意义重大。 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或绘图的方式加深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理解和认识。课标要求要以海陆间水循环为主要水循环方式,结合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将这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综合在一幅图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综合把握水循环。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要做到不但能读能说会画,还要会运用水循环 的有关原理去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节重点,也是课标所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要让学生不但知道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关系,而且还要明白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借助水循环示意图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会从地理图表或地理现象中去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用图解的方式方法正确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学习水体间运动转化,培养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科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水体间的动态平衡,知道物体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本质属性。地球上各水体间、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各主要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重点难点分析: 从课程标准上看,让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

《法国大革命》 教学设计1

第11课法国大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制宪会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法国大革命进程中巴黎人民的表现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推动者。通过对法国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及帝国的覆亡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在不断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建立的。 2、通过对课中题“你如何看待《人权宣言》关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以及课后畅想天地关于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掌握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学习方法。通过评价拿破仑,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感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所受到的极大阻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革命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充满信心。 2、通过对《人权宣言》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进步意义,从而体会当前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性。 3、拿破仑所实施的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革命的成果,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他迷信武力、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由此证明任何非正义的战争必将以失败而告终。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难点:正确评价拿破仑。 教学过程 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板书) 1、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板书) (1)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讲述: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壮大,但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法国,资产阶级属于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财产常常受到教士和贵族侵占。 (2)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了导火线。 教师讲述:1789年5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苦难,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7月,第三等级召开制宪会议,希望制定宪法限制王权。路易十六则阴谋用武力驱散制宪会议。这样,第三等级与封建势力发生了正面冲突,成为革命的导火线。 2、攻占巴士底狱(板书) 教师讲述:1789年7月,巴黎人民起义,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二、《人权宣言》的颁布(板书) 1、颁布(板书) 提问:《人权宣言》是什么时候?哪个机构颁布的? 学生回答: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 2、主要内容(板书) 提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1)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2)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板书) 提问:《人权宣言》的颁布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1)《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2)《人权宣言》以主权在民代替主权在君,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意识。(3)《人权宣言》确立的原则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三、拿破仑帝国(板书) 1、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年)(板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掌握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历史背景。 教师强调: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当时的形势需要一个独裁者,假如当时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一定会有另外一个人来扮演。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水循环教学设计说明

《水循环》教学设计 地理组春 【课题】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与洋流》的水循环部分。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和水资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4、通过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6、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认识人类活动应正确运用水循环原理、遵循自然规律,从而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一、背景分析 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和理念: 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解读课标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

19、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主备人:陈贤珍第二备课人: 一、导入新课 教学 过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 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

1.导火线: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 2.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爆发):大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 ①《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具有进步意义。 ②《人权宣言》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2)建立共和国(吉伦特派):处死国王 ①法国一开始并没有废除国王,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 ②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过程; ③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 (3)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高潮 ①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急关头掌握政权,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稳定了法国的局势,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其政策存在负面作用,用恐怖政策消除异己,成为最终垮台的原因。 ②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只代表了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4)拿破仑发动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 (3)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标导学三: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1.拿破仑的活动 初露锋芒——政变夺权——建立帝国——颁布法典,对外征战——远征失败,被迫下台 1799年—— 1804年——————————————————1814年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性质——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1)对内政策: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对外政策:打击反法同盟——前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后期变为军事侵略。 4.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 (1)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及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 (2)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力量。 5.评价拿破仑 (1)拿破仑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并通过战争的方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2)拿破仑后期战争变成了侵略性质,损害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利益,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三、课堂总结 跌宕起伏的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200多年了,断头台成为酒吧的摆设,拿破仑长眠于荣军院,但《人权宣言》将永远铭记着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典》早已成为欧洲各国民法典的蓝本。与其说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不如说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脚步将永不停歇。现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依旧充满着激情,但是面对欧债危机,法国该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 武晓蕾高一地理组 【教材分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水的三态转化到水的空间分类,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水循环联系地球四大圈层,具有重要地理意义。结合实例说出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探究水灾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在第二章学习过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水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心理上有亲切感,只是缺乏现象与地理原理规律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据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理空间思维和动手等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2.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1节课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是生命之源,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大家生活中经常见到洗过的衣服晾晒后变干,衣服中的水去哪了?学生回

【优质】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各种水体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①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①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三、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学情分析

《法国大革命》教案

《法国大革命》教案 高磊沅江琼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制宪会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进步意义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通过分析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通过对《人权宣言》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历史文献的能力。通过对《人权宣言》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整理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对拿破仑的评述,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辩证方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充分认识时代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感知法国大革命进程中巴黎人民的表现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和推动者。通过对法国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及帝国的覆亡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在不断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建立的。 ②通过对课中题“你如何看待《人权宣言》关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以及课后畅想天地关于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掌握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学习方法。通过评价拿破仑,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感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所受到的极大阻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革命和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充满信心。 ②通过对《人权宣言》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进步意义,从而体会当前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性。 ③拿破仑所实施的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大革命的成果,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他迷信武力、穷兵黩武,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由此证明任何非正义的战争必将以失败而告终。【重点难点】 重点:《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难点:正确评价拿破仑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故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拿破仑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法国英雄人物。熟话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位英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大革命”,去认识这位英雄。 第11课法国大革命(板书) 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板书) 1.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板书) ①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讲述: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

最新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优选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 .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用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 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板书】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8 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8 页的读图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