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的解剖与生理
角膜塑形术相关眼表解剖、组织学和生理学

第二章角膜塑形术相关眼表解剖、组织学和生理学/第二章角膜塑形术相关眼表解剖、组织学和生理学第一节应用眼表解剖和组织学与接触镜相关的眼表解剖结构包括眼瞼、瞼缘、结膜、巩膜、角膜、角巩缘和泪液膜。
瞭解正常眼解剖、组织学有助於发现眼表有无异常和接触镜配戴引起的眼部变化,并有助於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诊断。
一、角膜(一)角膜解剖结构 1.角膜形态角膜(cornea)是一高度屈光和清晰透明的组织,是接受视资讯的前哨,约占纤维膜的1/6。
从后面看,角膜为圆形,从前面看,角膜外形因为上下不透明的角巩膜缘而略呈椭圆形,略向前凸,角膜直径依据可视虹膜横径(HVID)水平为11.5~12mm(平均11.7mm),可视虹膜纵径(VVID)垂直为10.5~11mm(平均10.6mm)。
男性比女性略大,女性大约小0.1mm,3岁以上儿童,角膜直径已接近成人。
角膜面积约为1.3cm2 ,占全眼球的1/14。
有些书中指出角膜的中央厚度为0.6mm,周边厚度约1mm。
但根据Maurice(1969)在活体角膜上用光学方法测量的结果认为,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0.52mm,角巩膜缘为0.67mm。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中心对数千名患者採用A超测得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为0.52~0.55mm。
这种中央薄四周厚的结构,使角膜的周边部能贴切地与巩膜缘相连接。
由於角膜的曲率半径比巩膜小,所以在与巩膜连接处的外面有一浅沟,称为巩膜外沟。
角膜前表面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mm,垂直方向为7.7mm,其后表面有较小的球形曲率半径为6.22~6.8mm(平均6.5mm)。
角膜中央瞳孔区,大约直径4mm范围内近似球形,突度最大,其各点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屈光的主要部分,称为光学区;向周边渐变平坦,特别是鼻侧更为明显。
通常角膜在垂直经线上比水平经线上的曲率半径小,这种正常的偏差由晶状体的相反曲率差来纠正。
角膜是眼球屈光装置中的重要部分,其前表面的屈光力约为+48.8D,后表面约为-5.8D,总屈光力约为+43.0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病

(1)革兰氏阳性菌所致角膜溃疡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圆形或椭圆形局灶性脓肿病灶伴有边界明显灰白基质浸润
(2)革兰氏阴性菌所致角膜溃疡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基质变薄、大量前房积脓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 1 起病异常迅速, 2 刺激症状严重(眼痛明显,严重的睫状 充血或混合性充血,甚至球结膜水肿), 3 溃疡迅速扩展(浸润及粘液性坏死),
严重者可导致角膜内皮失代
偿
局部用药
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 无环鸟苷、三氟胸腺嘧啶核苷、安 西他滨等。 其他 环胞苷、阿糖胞苷、聚肌胞、 丙种球蛋白及转移因子。 盘状角膜炎可合用皮质类固醇、环 孢霉素。 中药制剂 鱼腥草滴眼液等
病例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因“右眼眼红眼痛、 视物不见1月。”就诊。 患者于1月前在收割稻谷时右眼不慎被谷粒弹伤, 自觉右眼疼痛、异物感,无畏光流泪,无虹视 复视,无视力下降,无眼前闪光感及黑影遮挡, 患者未治疗。2天后自觉右眼视无模糊,伴眼红、 异物感、畏强光,遂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诊断 为“右眼角膜炎”,对症治疗(具体诊治经过、 用药用量不详)后,症状无好转。 检查:Vod0.5 os1.0,右眼睫状充血,角膜中 央见4×5mm灰白色溃疡,溃疡表面有牙膏样物 质附着,角膜后斑块状沉着物,前房灰白色积 脓1mm。
抗细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 酮类等
抗病毒:更昔洛韦、阿昔洛韦、阿糖胞 苷、无环鸟苷等 抗真菌:咪唑类、多烯类、嘧啶类 用药途径:滴眼、另加结膜下注射,必要 时全身用药
2.辅助治疗
激素:细菌性在炎症后期可减少瘢痕,真菌性 禁用; 促进溃疡修复:小牛血清制剂、贝复舒(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患眼包扎:减少光线及眼睑活动刺激。
细菌性角膜炎ppt课件

精选课件
18
七、治疗要点
总的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炎症反应, 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瘢痕形成。
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3、支持疗法
精选课件
19
七、治疗要点
1、药物治疗
治疗前应常规行角膜刮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 便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但在无试验报告前,常选 用0.3%氧氟沙星、0.3%妥布霉素等。
虹膜睫状体炎时,可应用散瞳剂,防止虹膜后粘连及解除 瞳孔括约肌痉挛和睫状肌痉挛,减轻疼痛。
精选课件
20
七、治疗要点
2、手术治疗 如果经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应及早进行角膜病 灶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病情不能控制可能 发生角膜穿孔者,可考虑治疗性角膜移植术。
3、支持疗法 角膜溃疡局部使用半酰氨酸等胶原酶抑制剂, 可以延缓角膜溃疡的进一步发展;口服维生素 B2、C、A、D等药物,促进角膜溃疡愈合。
精选课件
2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急性期选择高浓度的抗生素滴眼液,每15~30分钟滴眼一 次。严重病例,可在30分钟内每5分钟滴药一次。病情控 制后,逐渐减少滴眼次数。白天滴眼液,睡前涂眼膏。
严重者可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等,先向病人 解释,并充分麻醉后进行,以免加重局部疼痛。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常选用头孢唑林钠、万古霉素;革兰阴 性杆菌感染常选用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多粘菌素、喹诺 酮类等。炎症明显控制后,可全身或局部应用激素治疗, 以减轻疼痛和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实质层:占角膜厚度 的95%,由近200层 排列规则的胶原束薄 板组成,具有同等的 屈光指数,损伤后不 能再生,由不透明纤 维组织代替,留有疤 痕。
眼科学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眼科学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眼睛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眼科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是研究眼睛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深入了解眼睛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眼科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科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一、眼睛的解剖结构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眼球、眼附属器官以及神经组织。
1. 眼球眼球是眼睛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为透明的凸面结构,能够使光线聚焦在眼球内部。
(2)巩膜:覆盖在眼球表面,起到保护眼球内部组织的作用。
(3)水晶状体:位于眼球后部,能够调节眼球对近距离和远距离物体的对焦能力。
(4)虹膜:位于水晶状体之前,具有颜色的环形结构,能够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的数量和强度。
(5)视网膜:位于眼球后部,是感光细胞的集中区域,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2. 眼附属器官眼附属器官包括眼睑、泪腺和结膜等部分,它们在眼睛的保护和润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眼睑:位于眼球前部,能够保护眼球免受外界的伤害,并帮助分泌泪液。
(2)泪腺:位于眼球上部,分泌泪液,保持眼球湿润。
(3)结膜:覆盖在眼球和眼睑内侧表面,能够减少摩擦并保护眼球。
3. 眼神经系统眼神经系统是将视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的重要通道,包括视神经、中央凹和黄斑等结构。
(1)视神经:负责将光信号转发到大脑的视觉中枢。
(2)中央凹:位于视网膜的中央部分,是视力最为敏锐的区域,用于详细分辨物体。
(3)黄斑: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含有大量视觉细胞,对视力起着关键作用。
二、眼睛的生理机制眼睛的生理机制涉及到视觉的产生、光线的聚焦和视觉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保障我们正常视力的关键。
1. 视觉的产生光线进入眼睛后,通过角膜和水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对光线进行光化学反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经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视觉。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版

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三、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六、眼眶骨的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泪器的组成.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眼睑病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角膜缘的定义解剖学及组织学的意义

角膜缘的定义解剖学及组织学的意义角膜缘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点使其在视觉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角膜缘的定义、解剖学特征及其组织学意义。
一、角膜缘的定义角膜缘(limbus)是位于眼球前部,介于角膜与巩膜之间的环形结构。
它宽约1毫米,是角膜的边缘部分,由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成。
角膜缘在维持眼球生理功能和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膜缘的解剖学特征1.结构组成:角膜缘由前、后两层组成,前层为非角质化的角膜上皮,后层为巩膜。
这两层结构在角膜缘形成一个过渡区域,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2.血管和神经分布:角膜缘富含血管和神经,这些血管和神经从巩膜穿过角膜缘,为角膜提供营养和感觉。
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对维持角膜生理功能和修复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3.腺体和分泌物:角膜缘附近有多种腺体,如泪腺、Mol腺和Zeis腺等。
这些腺体分泌泪液、油脂等物质,有助于保护角膜和维持眼表的湿润。
三、角膜缘的组织学意义1.生理功能:角膜缘通过以下方式维持眼表的生理平衡:a.提供营养:角膜缘的血管为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支持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b.感觉功能:角膜缘的神经末梢负责传递眼表的感觉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排除异物和病原体。
c.泪液分泌:角膜缘附近的腺体分泌泪液,保持眼表的湿润,减少摩擦和损伤。
2.修复作用:当角膜受损时,角膜缘的干细胞和修复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参与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3.免疫防御:角膜缘的免疫细胞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眼球免受感染。
总结:角膜缘作为眼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学和组织学特点使其在眼球的生理功能、修复损伤和免疫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角膜的解剖与生理

精选课件
15
二、角膜的生理生化
1、角膜的生理功能
a、保护眼球
与巩膜一起构成眼球壁最外层,共同保护眼球;同时
神经末梢丰富,有敏锐的感觉功能与眼的保护有密切关系。
b、具有很强的屈光能力
是屈光介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70%的屈光力。
c、透入光线功能
角膜本身透明、无色、没有血管,因此光线通过角膜可 投入眼内。
精选课件
11
前弹力层
又称Bowman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所组 成的一层均匀透明膜,厚8-14微米,无细 胞成分,至角膜周边部,前面与上皮细胞 层分界清楚,后面与基质层无明显界限, 此层抵抗力弱,易被损伤,无再生能力。 Lasik术后可保留完整的前弹力层。
精选课件
12
基质层
占角膜厚度的90%,厚约500um。
角膜的解剖与生理生化
陈润连 虎门中医院眼科
精选课件
1
一、角膜的解剖
二、角膜的生理生化
精选课件
2
一、角膜的解剖
角膜是眼球壁最外
层纤维膜的前1/6部分,
具有透明、无血管和感
觉神经丰富的特点。
精选课件
3
1、角膜的大小 角膜前面略呈横椭圆型, 横径:11.5-12mm 垂直径:10.5-11mm 大于13mm者为异常。
为敏感,并受年龄、药物、眼内压和疾病
等影响。
精选课件
8
6、角膜的血管
角膜本身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角
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代谢所需氧约
80%来自空气,15%来自角膜缘血管网,
5%来自房水。
精选课件
9
7、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分为五层: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Bowman膜), 基质层, 后弹力层(Descemet膜) 内皮细胞层。
角膜病

辅助治疗同细菌性角膜炎(禁用激素) 辅助治疗同细菌性角膜炎(禁用激素) 全身抗真菌药 手术治疗同细菌性角膜炎
PKP术后真菌感染不能控制 PKP术后真菌感染不能控制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特点
原发感染病史
Ⅰ型主要感染眼部、口腔、唇部 主要感染眼部、口腔、 侵犯生殖器, Ⅱ型侵犯生殖器,偶可侵犯眼部
病毒潜伏于神经节、 病毒潜伏于神经节、角膜组织 容易复发
免疫力降低 、感冒发热 应用皮质类固醇、 应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
临床表现
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
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特点
常有植物性角膜外伤史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或免役抑制剂。 或免役抑制剂。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 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 主要致病菌包括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 主要致病菌包括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
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特点
起病相对缓慢 刺激症状相对较轻 角膜病灶呈灰白,欠光泽, 角膜病灶呈灰白,欠光泽,外观干燥粗糙 溃疡可有“伪足” 卫星灶” 溃疡可有“伪足”或“卫星灶” 刮片可找到菌丝, 刮片可找到菌丝,真菌培养可阳性
细菌性角膜炎治疗
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寻找和去除病因:泪道阻塞、倒睫、接触镜、 寻找和去除病因:泪道阻塞、倒睫、接触镜、糖尿病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角膜组织破坏 减轻瘢痕形成、 减轻瘢痕形成、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给药途径和原则
单一感染菌: 单一感染菌:单一敏感抗生素 病原体检测阴性或混合感染: 病原体检测阴性或混合感染: 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用药步骤: 用药步骤:视病情而定 局部用药、结膜下注射、 局部用药、结膜下注射、静脉点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弹力层
又称Bowman膜,主要由胶原纤维所组 成的一层均匀透明膜,厚8-14微米,无细 胞成分,至角膜周边部,前面与上皮细胞 层分界清楚,后面与基质层无明显界限, 此层抵抗力弱,易被损伤,无再生能力。 Lasik术后可保留完整的前弹力层。
角膜的解剖与生理生化
陈润连 虎门中医院眼科
一、角膜的解剖
二、角膜的生理生化
一、角膜的解剖
角膜是眼球壁最外
层纤维膜的前1/6部分,
具有透明、无血管和感
觉神经丰富的特点。
1、角膜的大小 角膜前面略呈横椭圆型, 横径:11.5-12mm 垂直径:10.5-11mm 大于13mm者为异常。
2、角膜厚度
二、角膜的生理生化
1、角膜的生理功能
a、保护眼球
与巩膜一起构成眼球壁最外层,共同保护眼球;同时
神经末梢丰富,有敏锐的感觉功能与眼的保护有密切关系。
b、具有很强的屈光能力
是屈光介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70%的屈光力。
c、透入光线功能
角膜本身透明、无色、没有血管,因此光线通过角膜可 投入眼内。
2、角膜的化学成分
水、蛋白质、酶、粘多糖、无机盐、胶 原、其他
3、角膜的营养代谢
a、角膜的营养有三个来源:角膜缘血管网、 房水、泪液。
b、角膜呼吸所需氧气有三个来源:角膜前 泪膜与空气、角膜缘血管网、房水。
4、角膜的透明性 透明性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a、角膜结构的特殊性 b、角膜上皮和内皮的完整性 c、电解质和渗透压的平衡 d、正常的物质代谢 e、眼内压
内皮细胞层
为单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具有角膜 房水屏障的功能,正常情况下房水不能透 过此层渗入到角膜组织中,在婴幼儿,内 皮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但成人以后内皮细 胞损伤则不能再生,缺失的细胞只有依靠 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若角 膜内皮细胞失去代偿功能,则角膜可发生 水肿和大泡性角膜病变。
等影响。
6、角膜的血管
角膜本身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角
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代谢所需氧约
80%来自空气,15%来自角膜缘血管网,
5%来自房水。
7、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分为五层: 上皮细胞层, 前弹力层 (Bowman膜), 基质层, 后弹力层(Descemet膜) 内皮细胞层。
上皮细胞层
4、角膜屈度力
前面为+48.3D,后面为-5.88D总屈 光力+43D,占眼球总屈光力的70%,
屈光指数为1.376。
5、角膜的神经
角膜的感觉神经十分丰富,主要由三
叉神经的眼支经结状神经达角膜,神经呈
从状分布于角膜各层,角膜为全身最敏感
的组织之一,角膜的痛触觉在角膜中央最
为敏感,并受年龄、药物、眼内压和疾病
基质层
占角膜厚度的90%,厚约500um。
由200多层与角膜表面平行的胶原纤维束薄
板组成,基质的主要成分为I、IV型胶原,
此层损伤后不能再生,以瘢痕组织所代替。
后弹力层
又称Descemet膜,成人厚为10-12微米, 与角膜基质层界限清楚,是由内皮细胞分 泌产生的一层较坚硬透明的均质膜,富有 弹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以再生。
角膜中央最薄,平均为0.5-0.57mm, 周边为1mm。
3、角膜的曲率半径
角膜中央瞳孔区附近约为4mm 直径的 圆形区域近似球行,各点曲率半径基本相 等;而中央区以外的中间区和边缘部角膜 较为扁平,各点曲率半径不相同。角膜形 态改变可出现扁平角膜,曲率异常则有圆 锥角膜,圆锥角膜是角膜手术需十分注意 的情况。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分别为 7.7mm、6.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