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34例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34例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9T15:12:34.3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杨刚志

[导读] 脑挫裂伤是指头颅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病理表现为脑组织挫伤或结构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杨刚志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54101)

【摘要】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34例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有2例病人因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而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防止并发症。对于重度脑挫裂伤并发脑水肿的病人,若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词】脑挫裂伤;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23-02 脑挫裂伤是指头颅受到外力打击导致脑组织发生的器质性损伤,病理表现为脑组织挫伤或结构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CT扫描,一般诊断不困难。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损伤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以正确诊断,及时处理[1]。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34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79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跌落伤10例,压砸伤4例,被他人用硬器击伤2例,其他伤2例。就诊时间20min~6天。

1.2 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伤后72小时以内每隔0.5~1小时观察一次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情况。重症患者应送到重症监护室观察,监测包括颅内压在内的各项指标。对于有颅内压增高、生命体征改变者,应及时复查CT,排除颅内继发性改变。轻症患者,度过急性期后,治疗与脑震荡相同。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昏迷时间长,合并颌面骨折、胸部外伤、呼吸不畅者,应早行气管切开,必要时行辅助呼吸,防治缺氧。防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患者不能进食,应行鼻饲;不能鼻饲者,可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对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伤后数日内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者,可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将有助于改善脑脊液循环,减轻症状,降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高热者,行物理降温;持续高热者,最好行亚低温治疗;躁动、癫痫发作者,应给予镇静剂或抗癫痫药物治疗;尿潴留者,给予持续导尿并行膀胱冲洗等。

1.2.2手术治疗针对脑挫裂伤的手术方式有内、外减压术。前者是将挫伤、坏死、失活的脑组织切除;后者是去骨瓣减压。大骨瓣减压虽疗效肯定,但是仍然存在争议。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时可考虑两侧去骨瓣减压[2]。脑挫裂伤后期并发脑积水者,可行脑室引流或分流术。术后颅骨缺损者,可在3个月后行颅骨修补。

2.结果

经治疗后3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有2例病人因合并原发性脑干损伤而死亡。

3.讨论

脑挫裂伤为脑实质损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两种病理类型。脑挫伤指脑组织遭受破坏较轻,软脑膜尚完整;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两者常同时发生,临床上不易区分。暴力作用于头部,在冲击点和对冲部位均可引起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多发生在脑表面的皮质,呈点片状出血,如脑皮质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即为脑挫伤,如脑实质破损、断裂,软脑膜亦撕裂,即为脑挫裂伤。严重时均合并脑深部结构的损伤。脑挫裂伤灶周围常伴局限性脑水肿,包括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前者神经元胞体增大,主要发生在灰质,伤后多立即出现,后者为血脑屏障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液增加,主要发生在白质,伤后2~3日最明显。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CT扫描,一般病例诊断无困难。脑挫裂伤可以和脑干损伤,视丘下部损伤,颅神经损伤、颅内血肿合并存在,也可以和躯体合并损伤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细致、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脑挫裂伤与颅内血肿鉴别颅内血肿病人多有中间清醒期,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神经局灶体征逐渐出现,如需进一步明确则可行CT扫描。轻度脑挫伤早期最灵敏的诊断方法是CT扫描,它可显示皮层的挫裂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如超过48小时则主要依靠脑脊液光度测量判定有无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脑挫裂伤多无需手术治疗,但继发性脑损害引起颅内压增高乃至脑疝时需手术治疗。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水肿病人当出现:①在脱水等降颅内压措施治疗过程中,病人意识障碍仍逐渐加深,保守疗法无效[3]。②一侧瞳孔散大,有脑疝征象者。③CT示成片的脑挫裂伤混合密度影,周围广泛脑水肿,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明显移位。④合并颅内血肿,骨折片插入脑内,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常需手术治疗。手术采取骨瓣开颅,清除失活脑组织,若脑压仍高,可行颞极和(或)额极切除的内减压手术,若局部无肿胀,可考虑缝合硬膜,但常常需敞开硬脑膜行去骨瓣减压术。广泛脑挫裂伤、脑水肿严重时可考虑两侧去骨瓣减压。脑挫裂伤后期并发脑积水者可行脑室引流、分流术。术后颅骨缺损者3月后行颅骨修补。脑挫裂伤病人若病情允许,应每天或隔天行腰穿,也可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以减轻血性脑脊液的刺激,预防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康复治疗可行理疗、针灸、高压氧疗法。另可给予促神经机能恢复药物如胞二磷胆碱、脑生素等。

参考文献

[1] 赵雅度.神经病学-神经系统外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0-51.

[2] 江基尧.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74-75.

[3] 孙怀宇,陈振国,王鹏,等.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的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2):141.

56例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

56例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 2015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经手术、康复治疗及优质的护理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治愈及好转共54例,占96.43%,死亡2例。结论: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发生率高,发 生率仅次于四肢。此病病情重、变化快,因此及时的急救治疗、康复治疗和优质 的护理尤其重要,可加快病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挫裂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94-01 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挫伤时软脑膜下有散在点状或片妆出血灶,随后出现脑组织 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导致脑细胞毒性脑水肿,易发生颅内压增高,甚至脑 疝危及生命[1]。本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在 临床上及时的治疗及优质的护理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于2015年4月— 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 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3岁,平 均年龄34岁。多因交通事故或患者自行坠落、跌倒引起,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头 晕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等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按病情行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清除术治疗并给予康复治疗和优质的 护理。 2.结果 56例患者经手术、康复治疗及优质的护理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其中治愈39例,好转15例,死亡2例。治愈及好转共54例,占96.43%。 3.护理 3.1 病情观察及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的观察。 3.1.1意识观察意识的观察尤其重要,是脑水肿、颅内压高低变化的判断指 征之一。脑挫裂伤患者在伤后易出现意识障碍,多数患者超过半小时,严重者可 长期持续昏迷。若患者由安静状态转为烦躁时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患者保持呼 吸道通畅,可侧卧位,头部提高15~2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并 快速静推20%甘露醇125~250ml,呋塞为40mg[2]。 3.1.2瞳孔观察瞳孔的观察主要是观察两侧睑列大小是否相等,两侧瞳孔的 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等情况。若患者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体偏瘫、意识障碍,要考虑是脑受压或脑疝;若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眼球固 定伴深昏迷或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表现[3]。 3.1.3生命体征观察患者伤后易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应给予患者实施24h的 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监测,并做详细记录。患者在伤后数日若出现体温 升高,应考虑有感染性并发症的存在。若伤后血压升高,且呼吸深慢,要考虑颅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症状和体征者,伴或不伴 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 动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颅脑损伤护理常规 (一)、观察病情: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多较危重,应严密观察,作详细记录,一般3-5日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严重者15-30分钟观察一次。 1、意识情况:意识变化可提示脑损伤的程度及病情演变的情况。 ①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可唤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深浅反射均存在。 ②昏迷:意识丧失,呼唤及刺激不能使其清醒,可分a、浅昏迷b、深昏迷 2、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对病情较重者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伴深昏迷是病人临危的现象。 3、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定时测量并记录,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有 力,呼吸先快后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警惕有颅内血肿或脑疝形成早期,须立 即处理,若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变浅而不规则,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 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若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8-39℃之间。若体温下降又 变增高尤其在受伤一周后持续高热,应考虑又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发生感染。 4、肢体活动: ①注意观察有无自主活动,活动是否对称,有无瘫痪及程度。 ②伤后立即出现偏瘫,多为原发性脑损伤。 ③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或原有的瘫痪加重,并伴意识障碍加重,多为继 发性脑损害所致,脑部病灶多在瘫痪肢体的对侧。 ④头痛、呕吐: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应警惕发生 脑疝的可能。b意识障碍不太深者可因头痛而表现躁动不安,应注意防护,避免 发生坠床或损伤。 (二)、卧位: 1、休克或术后麻醉未清醒者应取平卧位。 2、重病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cm,以利静脉回流,减轻 脑水肿。 3、深昏迷者取侧卧或侧俯卧位,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并定时翻身。 (三)、呼吸道护理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得局灶症状与体征者,伴或不伴头 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与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 处方。 2。调控血压。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4。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防治并发症、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就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得项目。 1、必需检查得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

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24T10:13:11.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郭丽[导读] 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多受伤突然、病情危重且入院后病情变化大,护理难度大。 郭丽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 123000) 【摘要】探讨脑挫裂伤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我院近4年所有脑挫裂伤病例,包括手术及未手术治疗。全面、细致、连续的病情观察,及精心的护理能够提高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脑挫裂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224-02 脑挫裂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其多受伤突然、病情危重且入院后病情变化大,护理难度大。对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9例脑挫裂伤患者经过全面、细致、连续的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科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脑挫裂伤患者129例,年龄6-7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昏,头痛,呕吐等症状,所有患者均行头CT扫描,提示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颅内血肿22例,硬膜下血肿11例,硬膜外血肿14例,脑干出血2例,形成脑疝14例。结果死亡5例,62例行行手术或67例保守治疗。 2 护理 2.1 体位昏迷患者一般采取取平卧且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伴脑脊液漏时头偏向有漏一侧;伴休克时采取头低仰卧位;颅内压增高时取头高位;低颅压病人取平卧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脑挫裂伤病人常因意识不清或躁动、颅内压增高造成恶心、呕吐,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而导致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死亡,病人置侧卧位后,使头后仰托起下颌开放气道,使用吸引器尽快清除鼻腔及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异物等,并立即给病人吸氧或面罩吸氧;经常给予病人翻身、叩背排痰、必要时配合医生放置口咽通气道,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于重症患者需建立两路甚至三路输液,全部采用置入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输液。 2.4 生命体征的监测脑挫裂伤病人病情变化快,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心电监护仪监护。如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先快后慢而强,呼吸先快后慢而深,表明颅内压升高,有早期脑疝的可能。单纯呼吸急促、甚至发绀,提示脑功能衰竭。颅脑损伤可出现中枢性高热。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或双侧散大,光发射消失提示脑疝形成。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和手术的准备。 2.4 及时正确记录患者出入量,入量包括输入液体,进食或鼻饲量。出量包括尿量及各种引流量。各种引流需观察其颜色、性质。 2.5 防止脑水肿在脑挫裂伤早期,脑组织的变化以出血、水肿、坏死为主,特别是在伤后3-7天,临床上必发生程度不等的脑水肿征象。所以早期应立即遵医嘱快速静脉输注脱水剂、激素或过度换气等治疗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吸氧、限制液体入量;冬眠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等,必要时配合医生行床旁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2.6 躁动躁动不安是脑挫裂伤急性期的常见表现之一,但病人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嗜睡状态,都应提高警惕,观察是否有病情恶化。勿轻率给予镇静剂,可适当给予约束,并加床栏以防坠床。 2.7控制出血如患者有伤口应协助医生处理伤口,若观察中发现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肢端湿冷等休克征象,还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合并伤,需立即抗休克处理,并协助医生查找休克原因,必要时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 2.9强护患沟通脑挫裂伤对病人及家属都是意外打击,难以接受。所以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经常巡视病房,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的主诉,并予以恰当处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不安心理。 3 体会 脑挫裂伤病人家属心情比较急躁,急于想让病人很快恢复,对护理上一些基础操作不予配合,如给病人翻身、整理床铺等。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操作娴熟,多与病人家属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观察和护理能够全面客观的对患者整体情况做出评估,依据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1. [2]谌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技出版社,2004:1.

脑挫裂伤的护理

脑挫裂伤的护理 目的分析脑挫裂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认识功能。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均优于护理前(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优于常规组护理后的认知功能(P<0.05)。结论对脑挫裂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效果显著。 标签:脑挫裂伤;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对比 脑挫伤与脑裂伤综合称之为脑挫裂伤,根据病理学而言,裂伤和挫伤是共同出现的,两者只在伤口严重程上有一定区分[1]。经常脑表面的挫伤主要位于对冲部位和暴力打击位置,其主要因为脑组织在颅腔内部的碰撞和滑动导致,极易引发各种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认知功能障碍[2]。为此,予以有效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50例,对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探究其干预成效。现将详细探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脑挫裂伤患者5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25例,男15,女10,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62岁,年龄均值为(37.23±3.12)岁,其中,9例高处坠伤,11例交通伤患者,5例重物砸伤患者;而干预组25例,男14,女11,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1岁,年龄均值为(37.01±2.89)岁,其中有10例高处坠伤,12例交通伤患者,3例重物砸伤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入组标准 ①患者和家属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本次研究同医学伦理学内的规定相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症;②语言、意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③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含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畅通状况、饮

脑挫裂伤治疗措施

脑挫裂伤的治疗当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尽量减少脑损伤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严密观察颅内有无继发血肿、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生理平衡及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除非颅内有继发性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手术外,一般不需外科处理。1)非手术治疗:脑挫裂伤发生之际,也就是继发性脑损害开始之时,两者密切相连、互为因果,所以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是减少伤残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非手术治疗的目的,首先是防止脑伤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加重脑损害,其次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使部分受损脑细胞恢复机能。因此,正确的处理应是既着眼于颅内、又顾及到全身①一般处理:对轻型和部分创伤反应较小的中型脑挫裂伤病人,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进行颅内压监护及/或复查CT扫描。对处于昏迷状态的中、重型病人,除给予非手术治疗外,应加强护理。有条件时可送入ICU(加强监护病室),采用多道生理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和专科护理。病人宜采侧卧,保持气道通畅,间断给氧。若预计病人于短期内(3~5天)不能清醒时,宜早行气管切开,以便及时清除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同时应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压。每日出入量应保持平衡,在没有过多失钠的情况下,含盐液体500ml/d生理盐水即已满足需要,过多可促进脑水肿。含糖液体补给时,应防止血糖过高以免加重脑缺血、缺氧损害及酸中毒。必要时应适量给胰岛素予以纠正,并按血糖测定值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若病人于3~4天后仍不能进食时,可放置鼻饲管,给予流质饮食,维持每日热能及营养。此外,对重症病人尚需定期送检血液的生化及酸碱标本,以便指导治疗措施,同时,应重视心、肺、肝、肾功能及合并症的防治。②特殊处理:严重脑挫裂伤病人常因挣扎躁动、四肢强直、高热、抽搐而致病情加重,应查明原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伤后早期就出现中枢性高热、频繁去脑强直、间脑发作或癫痫持续发作者,宜行冬眠降温及/或巴比妥治疗。外伤性急性脑肿胀又称散性脑肿胀(DBS),是重型脑损伤早期广泛性脑肿大,可能与脑血管麻痹扩张或缺血后急性水肿有关,好发于青少年。一旦发生应尽早采用过度换气、巴比妥、激素及强力脱水,同时冬眠降温、降压也有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作用。手术无益反而有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继发于脑损伤后的凝血异常。其原因是脑组织中富含凝血激酶,外伤后释放入血,激活凝血系统。由于血小板的异常聚积,可使脑皮层、基底节、白质内以及脑干等处小血管发生血栓,随后又因纤维蛋白元溶解而引起继发出血。迟发性颅内血肿亦可能与此有关(Touho,1986)。血管内凝血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始能诊断,即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元降低及凝血酶元时间延长。一旦发生,应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输给新鲜血液,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亦有作者采用肝素抗凝治疗或用抗纤深环酸对抗过量纤溶。③降低颅内高压:几乎所有的脑挫裂伤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轻者可酌情给予卧床、输氧、激素及脱水等常规治疗。重症则应尽早施行过度换气、大剂量激素,并在颅内压监护下进行脱水治疗。伤情严重时尚应考虑冬眠降温及巴比妥疗法此外,严重脑外伤后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血球压积、红血球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元均增高;并使红血球变形能力下降,其程度与伤情呈正相关。由于红血球聚积性增强、变形力下降故而互相叠连形成三维网状结合体,使血液流动的切应力增大、粘度升高,引起微循环淤滞,微血栓形成,然而加重脑的继发性损害。因此,在严重脑挫裂伤的治疗中,应注意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予纠正。目前,神经外科常用的脱水剂甘露醇对血液流变学就存在着双相影响,即输入早期是增加血容量,血液被稀释;而后期则是血容量下降,血液粘度相对升高。如是,若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之后,势必引起血液粘度的显著增高产生所谓“反跳现象”,甚至,可以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为此,有作者对脑损伤病人行脱水治疗时,以红血球压积作指标,按0.3~0.4为“最适红血球压积”。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um-40)0.5g/kg/d静脉滴注施行等容量或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维持血液的粘度在“最适红血球压积”值水平,以减轻脑水肿及脑继发性损害。④脑机能恢复治疗:目的在于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使颅脑外伤病人在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上尽可能达到自主、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

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 *导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正确认识。不少外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临床症状轻,决不能依据病人主诉而忽视临床症状的动态察。……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预后的关键 ,而早期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正确认识。不少外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入院时临床症状轻,决不能依据病人主诉而忽视临床症状的动态观察。对体征缺如或症状轻微的头部外伤病人 ,尤其是那些顶枕部着力减速性损伤的中老年病人 ,更应严密观察病情 ,特别是伤后48小时 ,以便早期发现颅内血肿 ,赢得抢救时机。护理观察要点如下 : 1、意识变化 :入院时有些病人不是处于昏迷状态 ,而表现为意识障碍的再次出现或进行性加重 ,因此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每 15~30分钟观察一次 ,如病人由烦躁不安转为安静 ,或尿失禁 ,或清醒转为昏迷 ,或昏迷程度加深等 ,均提示可能有迟发性血肿出现 ,应及时处理。 2、瞳孔变化 :头部外伤病人应 15~ 30分钟观察瞳孔及对光反射一次 ,同时注意区别是视神经还是动眼神经损伤引起瞳孔变化。 3、颅内压变化 :颅内血肿可加重或引起颅内高压 ,主要表现为

频繁呕吐 ,头痛加剧 ,烦躁不安 ,如果早期发现血肿,可为手术 清除血肿赢得时间。除随时观察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外 ,还应密切观察颅内压的波动情况。 4、生命体征变化 :颅内血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均可导 致生命体征改变。早期表现为收缩压增高 ,脉压差增大 ,脉搏和呼吸变慢 ,外伤后应每 15~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一次 ,观察中还应注意有无低血压 ,若发生低血压 ,应及时纠正低血 压 ,减少颅内血肿的发生。 5、神经体征变化 :应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 ,观察有无 肢体活动障碍、抽搐、语言情况等 ,最好每 30~ 60分钟观察 和检查一次,对不合作病人和昏迷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抽搐情况。 6、缺氧情况 :每 15~ 30分钟监测血氧饱和度一次或观察有无发绀等情况。 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科频道

脑挫裂伤临床路径资料

脑挫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脑挫裂伤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挫裂伤(ICD-10:S06.201) 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ICD-9-CM-3:01.3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病史:头部有加速性损伤或减速性损伤外伤史。 2.体格检查:根据脑内挫伤灶的部位和范围可出现一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 (1)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烦躁); (2)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定向力障碍); (3)定位症状(挫伤灶位于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单纯性失语,局灶性癫痫);

(4)瞳孔改变(如对称性缩小,并有脑膜刺激征及发热常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如瞳孔针尖样缩小,则可能合并有桥脑损伤,如单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逐渐消失,合并锥体束征,则提示中脑受压,可能并发颅内血肿或者严重脑水肿); (5)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双侧瞳孔缩小,发热等症状); (6)精神症状(额颞叶脑挫伤可有情绪不稳,烦躁,淡漠等症状)。 3 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多数患者可发现颅骨骨折; (2)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颅压正常或轻度偏高; (3)头颅CT:脑挫伤灶呈片状高密度或者高低混杂密度,重度挫伤可合并有脑水肿或脑肿胀,脑室结构等受压变形; (4)头颅MRI: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不好确诊的小挫伤灶。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脑疝表现; 2.CT检查发现中线结构明显移位,脑室明显受压; 3.在脱水等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6.201脑挫裂伤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脑挫裂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脑挫裂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8T14:41:42.07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丽琼[导读] 脑挫裂伤指暴力作用头部后、脑软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杨丽琼(云南省景谷县人民医院 6664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62-02 【关键词】脑挫裂伤临床观察及护理 脑挫裂伤指暴力作用头部后、脑软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1]。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占全身损伤部位的10%-15%[2]。多由于交通事故、工伤、跌伤等直接或暴力所致,此病人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脑挫裂伤患者238例,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抢救处理,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收治脑挫裂伤患者238例,其中16岁—20岁102例,21岁—40岁113例,40岁以上者为23例,多为男性,在所有患者中,192例恢复良好,30例中度恢复,10例重度致残,6例死亡。 2 临床观察及护理 2.1 现场急救主要争分夺秒地抢救心跳骤停、窒息、开放性气胸、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伤情。救护时要做到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禁用吗啡止痛、有明显大出血者应补充血容量、无外出血表现而有休克征象者,应查明有无头部以外部位损伤,如合并内脏破裂等。开放性损伤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在外露脑组织周围用消毒纱布卷保护,再用纱布架空包扎,避免脏组织受压。 2.2 一般护理 2.2.1 体位:意识清醒者取叙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宜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3],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 2.2.2 营养支持:早期昏迷病人禁食,采用胃肠外营养,每天静脉输液量维持在1500—2000ml,其中钠电解质500ml,输液速度不宜过快[4],伤后3天仍不能进食者经鼻胃管补充营养,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量等意识好转出现吞咽反射时,可经口试喂蒸蛋、藕粉等食物。 2.2.3 降低体温:高热使机体代谢增高,加重脑组织缺氧,应及时处理,采取降低室温、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解热药物等降温措施。 2.2.4 躁动的护理:先排出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头痛、尿潴留、呼吸道不通畅、不能轻率给予镇静药,避免影响病情观察、也不能强加约束,避免因过分挣扎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容易发生误咽和误吸,或因下颌松弛导致舌根后坠等原因引起呼吸道梗阻,必须及时清除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注意吸痰,舌根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保持有效吸氧。 2.4 严密观察病情目的是观察治疗效果和及早发现脑疝、不措失抢救时机。 2.4.1 生命体征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复合伤,病情复杂多变,持续动态生命体征监测,不但是判断多脏器损伤的依据,还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生命体征也可以反映生命中枢的功能及颅内压的变化,血压升高提示颅内高压及脑水肿发生,血压下降或不升则考虑伴有脏器损伤、循环不良、休克及低氧血症,如呼吸缓慢而深、脉搏变慢而有力、血压进行性升高时,应警惕有颅内血肿或早期脑疝的形成。体温升高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4.2 意识观察意识是判断对原发伤的程度和继发伤的发生,发展均是最可靠的指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唤和疼痛刺激来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各种反应进行分析,如昏迷—清醒—再昏迷,常为硬膜外血肿的意识变化过程。若伤后昏迷进行性加深,多由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伴有脑疝所致。伤后立即深昏迷表示原发性损伤严重。若深昏迷患者对各种刺激出现眨眼、吞咽、咳嗽反应时,常表示伤情好转。 2.4.3 瞳孔观察、瞳孔变化可以反应病情变化。注意观察两侧瞳孔的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对判断有无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形成是非常重要。重症患者需15—30min观察一次并记录,发现双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时,或瞳孔对光反射由迟钝变消失时,应马上意识到是病情变化所致,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但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另外要注意使用某些药物对瞳孔影响,如阿托品、麻黄碱使瞳孔散大、吗啡、氯丙嗪使瞳孔缩小。 2.5 气管切开的护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行气管切开,并长期留置气管套管,故须做好气管切开护理。本组气管切开48例,及时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管理,是防止肺部感染最有效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病房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定期通风消毒,防止感染。2、吸痰管粗细适宜,掌握好吸痰压力,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粘膜。3、注意湿化气道、湿化液选择0.9%盐水加糜蛋白酶和庆大霉素,必要时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加入抗生素,每次气道内滴入湿化液6—8ml,可达到湿化、稀释痰液、局部预防、治疗感染目的[5]。本组均采用此法并配合雾化吸入对气管进行湿化,取得满意效果。 2.6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肺部感染是颅脑损伤晚期主要死亡原因,因意识障碍、脱水治疗及吞咽咳嗽反射减弱,尤其是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细菌易到达下呼吸道生长繁殖而引起坠积性肺炎,病情观察中必须做到:1、经常作肺部听诊,评估气道情况,及时吸痰。2、气管切开者,气道湿化量保持在250—500ml/d,以达到稀释痰液,以利引流,减少潴留。3、定时翻身、叩背,每2小时一次,翻身、叩背后及时吸痰,动作要轻,吸痰时间<15s,每次吸痰前后应提高吸氧浓度。 对于脑挫裂伤患者,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病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才能及时给予处理,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外科护理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2]耿莉华,宗雁宾.实用创伤护理手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4]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第二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 [5]吴桂华,杨继金,绪桂贤.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带管患者的护理体会,山东医药.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主要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脱水治疗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潜在并发症:癫痫发作。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与禁食有关。 .焦虑、恐惧:与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护理措施 ①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并及时记录,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 ②降低颅压 ·抬高床头30度,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当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 ·安静卧床休息,避免环境嘈杂、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等因素。·避免胸内压及腹压增高。 ·避免血压突然上升,如吸痰或做完物理治疗及翻身活动后,监测血压的变化,适当应用止痛剂,避免因疼痛不适导致的血压升高。 ·正确应用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一天的液体输入量约为1000~1500ml,但应用利尿药物时,注意防止病人脱水。 ·控制高热:头颅外伤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失调,为了减少脑代谢需要,必须应用一些降温措施,包括定时测体温、减少被盖、应用冰袋或冰帽、应用退热药物。 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缺氧。 ④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监测电解质情况,以调节液体的输入。 ⑤维持营养供给:昏迷的病人早期3~4d内应禁食,3~4d后,病人如无呕吐,无脑脊液鼻漏,肠鸣音正常,可应用鼻饲补充营养。但严重脑损伤的病人,易发生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多次给予清淡流食。 ⑥预防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经常翻身按摩骨突处,避免褥疮发生。鼓励病人深呼吸、咳痰,时吸痰并叩击背部,以利痰液咳出,避免肺部并发症发生。 ⑦注意安全,防止损伤:病人因肢体运动失常或意识丧失、容易发生意外,应加上床挡,保护病人。翻身时注意支托肢体,预防脱臼。并应防止冷热伤害。 ⑧做好术前准备:包括降低颅压、剃除头发。注意病人颅压高时,不能进行灌肠。 ⑨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或家属讲出心理的焦虑、恐惧,帮助其接受疾病带来的改变,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帮助病人学习康复。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县医院版

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 (县医院版) 一、凹陷性颅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开放性、闭合性) (ICD-10:S02.902 ) 行开颅凹陷性颅骨骨折清除术或骨折复位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 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开颅凹陷骨折清除及骨折复位术手术原则: ( 1 )闭合性颅骨骨折: ①儿童乒乓球样凹陷骨折,不伴有神经机能障碍,无 需手术治疗; ②儿童颅骨凹陷骨折较大较深,在全麻下行钻孔、凹 陷骨折撬起复位术; ③成人颅骨凹陷骨折w 5cm,深度>0.5cm,不伴有神 经缺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 ④成人颅骨凹陷骨折>5cm,深度>1cm的患者,行手 术治疗; 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等脑疝表现, 行急诊手术。

(2)开放性颅骨骨折: ①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立即手术治疗; ②颅骨骨折参考闭合性颅骨骨折适应症处理。 2.禁忌症: (1)有严重心脏病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3.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 2.902 )凹陷性颅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同时合并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等患者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2015年ICU科第二季度业务/教学查房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5月28日16:00 地点:七楼多媒体会议室 主持人:方琼訇 参加人员:详见签名单 护士长:今天由我们ICU组织的全院第二季度护理查房,今天的查房主要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工矿的工伤事故,运动损伤及自然灾害等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因难产或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亦偶见。在我们医院以急诊病人居多,在我们ICU外科病人中颅脑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中颅脑损伤的病人给我们医院带来的收入有一千多万,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首选由责任护士进行下病情介绍。 ***:由我来做下病历简介:姓名:*** 性别:男年龄:26岁床号:8床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多发伤,开放性特重型颅脑损伤,脑干损伤,开放性脑挫裂伤(额叶,左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顶枕部,侧)、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额颞骨,左侧;颞骨,右侧),颅底骨折,头皮挫裂伤,休克代偿期;胸部损伤:双肺肺挫裂伤,多发性肋骨骨折左肾挫裂伤,左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全身多处软组织挫裂擦伤。 现病史:患者缘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小车撞到(具体不详),即致人事不省,呼之不应,头面部、口鼻腔、双外耳道等多处活动性出血,呼吸深快,四肢冰冷,无呕吐,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伤后急呼我院"120",救护车送入我院,即予吸氧、吸痰、心电监护、持续导尿、伤口包扎、输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并急请神经外科、普外科会诊,予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未抽出液体,考虑病情危重,

脑挫裂伤临床路径.doc

脑挫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 年版) 一、脑挫裂伤外科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挫裂伤() 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病史:头部有加速性损伤或减速性损伤外伤史。 2.体格检查:根据脑内挫伤灶的部位和范围可出现一些相应的临 床症状和体征,如: ( 1)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烦躁); ( 2)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定向力障碍); ( 3)定位症状(挫伤灶位于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单纯性失语,局灶性癫痫); (4)瞳孔改变(如对称性缩小,并有脑膜刺激征及发热常为合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如瞳孔针尖样缩小,则可能合并有桥脑损伤, 如单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逐渐消失,合并锥体束征,则提示中脑受 压,可能并发颅内血肿或者严重脑水肿);

(5)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双侧瞳孔缩小,发热 等症状); (6)精神症状 ( 额颞叶脑挫伤可有情绪不稳,烦躁,淡漠等症状 ) 。 3辅助检查: (1)颅骨 X 线平片:多数患者可发现颅骨骨折; (2)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颅压正常或轻度偏高; (3)头颅 CT:脑挫伤灶呈片状高密度或者高低混杂密度,重度挫 伤可合并有脑水肿或脑肿胀,脑室结构等受压变形; (4)头颅 MRI: 不作为首选检查,多用于不好确诊的小挫伤灶。 (三)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脑疝表现; 3.在脱水等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 28 天。 (五)进入路径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挫裂伤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体会

6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2008N O .27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 现代护理 颅脑损伤在所有损伤中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其预后起决定作用的是颅脑损伤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并且颅脑损伤患者有病情多变、易变、突变等特点,加强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生命的关键。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68例脑外伤患者,均行颅脑损伤手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病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5岁,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原因为车撞伤倒35例,砸伤21例,跌撞伤10例,其他2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33例,硬膜下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8例,多发性血肿5例,合并颅骨骨折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5例,脑挫裂伤20例,脑挫裂伤合并脑血肿6例,合并硬膜下血肿9例。1.2方法 行开颅血肿清除术68例。2护理体会2.1 基础护理 (1)术后体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因呕吐,引起窒息。(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次消毒。(3)做口腔护理,清洁口腔每天两次,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滋生。(4)保持床铺平整清洁,每1~2小时翻身1次,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每4小时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次20m i n,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5)保持留置尿管通畅,0.05%碘伏尿道口消毒每天2次,膀胱冲洗每天2次,尿袋更换每天1次,留置尿管时间长者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6)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饮食。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膊、呼吸1次。如血压逐渐升高,脉膊慢,呼吸深慢,提示颅内高压、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中枢性高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在护理中要随时注意体温的变化,用冰帽降温仪来控制患者体温,效果明显。2.3 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话、呼唤、给予痛觉刺激,有无咳嗽及吞咽反射,以及睁眼和眼球转动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如清醒病人突然躁动,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提示病情恶化,有颅内继发出血。术后病人24h 有意识障碍加重,同时伴有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脑疝。应及时报告医师。 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体会 曾芬莲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贵州遵义 563003)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工作,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方法制定护理方案,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68例脑外伤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等进行总结。结果68例患者中61例痊愈,4例致残,3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8.4%。结论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可提高脑出血术后病人救治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 7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9(c )-0106-012.4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大于95%,术后无缺氧症状,稳定3~5d 后可以停止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试堵管期间,严密观察病人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判断堵管是否适应。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可以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的给氧提供可靠的依据。2.5 引流管护理 颅脑手术一般常规放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颅腔内血性脑脊液和渗血,术后引流管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要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以判定病情预后及有无再出血。引流瓶的高度应适宜,过高会导致引流不充分造成颅内高压,过低则会导致引流过度造成颅内低压,使患者感头痛不适。2.6 高血糖的护理  高血糖常常为颅脑损伤后应激反应所致使,颅脑损伤后24h 内血糖升高者占颅脑损伤的14%,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5.76%~76.4%出现血糖升高。因此动态监测血糖非常重要。护理: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对患者或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掌握胰岛素输入速度,预防处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2.7 并发症的护理 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肺部感染,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由不同因素、不同的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能加重脑损害的程度,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护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预防肺部感染和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护理中应做到:(1)当病人呼吸困难、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排出不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增加有效呼吸,减轻脑组织缺氧;(2)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内比较干燥,气道湿化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有利于痰液排出,减少痰痂的形成;(3)经常改变体位、定时翻身、扣背,每2小时1次,翻身扣背后要及时吸痰;(4)对浅昏迷病人吸痰前可用手刺激胸骨上凹内气管,诱发咳嗽,叩击病人背部数次,使黏附于细支气管的痰液排入较大气管内以利吸痰。2.8 康复指导 颅脑损伤后常出现遗尿、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护士应和患者及其家属尽早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家属如何帮助患者做被动肢体运动,语言沟通技巧,经常励患者对其在训练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增强信心,把患者喜欢的小物件、家人的照片挂在患者看得到、摸得着的地方,放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或家人的录音磁带、CD 片等,尤其对意识不清的患者有促进清醒的作用,护士还应指导训练生活自理能力。 【收稿日期】10CH A E E CA EA E 2008-0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