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贸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作为

军贸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作为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军贸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积极作为

摘要:分析了军贸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重大机遇和积极作用;结合当前军贸发展实际,从组织创新、利益处置、战略对接、政策支持、管理转型等方面提出构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军贸发展体制机制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军贸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做了总体部署。扎实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军贸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殊组成部分,必须根植于“一带一路”战略,既要服从中央统一部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以服务国家安全、支撑军工经济、促进装备建设为根本,积极主动、顺势而为,为国家战略实施作出应有贡献。

一、准确把握军贸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重大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国防科技工业实际,作出了“军工产

品要出口”的重大决策。迄今为止,军贸出口已走过了三十七个年头。三十七年来,军贸工作取得喜人成绩,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军贸出口国,军贸出口已成为我国军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实现动态保军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与美俄相比,我国军贸发展仍存在不小差距。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国防科技工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了军工企业“走出去”步伐,同时也为军贸出口打开了战略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我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影响力日益提升,为军贸出口创造有利环境

当前,世界经济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赞赏我国发展成就的同时,希望搭乘我国发展“顺风车”,把发展对华合作作为他们对外政策的主要方向。从近些年军贸发展看,沿线一些国家“向东看”趋势明显,对我国军贸出口关注和倚重上升,与我国开展军贸合作意愿加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军贸工作朝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军贸合作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二)沿线国家军贸市场需求旺盛,为军贸出口提供持续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地区复杂多变的政治安全局势使得大部分沿线国家对武器装备需求上升。目前沿线国家与我国有军贸往来的国家中,既有长期合作的传统市场,也有不断推进的主流市场,还有亟待开发的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军贸市场,占全球军贸总规模的50%―60%。未来10年,仅中东地区的军贸市场总额就将达到1100亿美元,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我国军贸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供持续发展空间。

(三)国防科技工业对外合作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军贸出口奠定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创新军贸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研究军贸工作长远发展,制定相关军贸发展战略;二是先后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立了军技合作联委会机制;三是积极落实军贸扶持政策,不断推进军贸经营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与法治建设等。

二、深刻认识军贸发展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作出的积极贡献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目标,拓展国家利益

随着我国在沿线国家的利益不断扩大,海外投资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地区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国家海外投资安全,拓展国家利益面临严峻挑战。军贸发展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军贸对政治、外交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国家大安全、大外交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核心,支撑军工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军贸出口对军工企业民品业务带动作用有限,对军工经济建设的贡献仍然偏低,总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新形势下,要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军贸溢出效应,以军贸带民贸,建设军民融合、内外结合的基地和园区,形成主要通道和走廊拓展延伸的支点和平台,推动民用航天、核能、航空、船舶等领域装备出口海外,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承包和战略资源开发,扩大民用高端装备出口,实现军工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三)以世界军事革命为导向,促进我国武器装备建设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一带一路”地区逐渐成为推进世界军事变革的桥头堡和全球新型作战装备的主要试验场。一直以来,我国的武器装备缺乏实战牵引,已

成为装备建设发展的“软肋”。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军贸出口,检验并发现军贸产品问题反馈回来并改进提高后,再装备部队,这样既为实战化检验我国武器装备质量和性能创造条件,同时又从外军实际需求中吸取有益成份,有助于提升我国武器装备适应全球军事变革的能力和水平。

三、着力构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军贸发展体制机制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基调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军贸作为国际贸易的特殊组成部分,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坚决保守国家利益和安全底线,切实把握好敏感问题,找准突破点和结合面,加快构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要求的体制机制。

(一)切实创新管理体制

军贸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行的管理体制难从根本上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急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更高层次的军贸工作领导机制。新形势下,要把创新管理体制作为军贸发展的根本性工作来抓。既要发挥组织管理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强化军贸工作的顶层谋划、整体推进及督促落实。推动军贸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二)妥善处理各国利益

“一带一路”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区位。军贸出口大国均极力寻求该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对我国在该地区的军贸发展形成诸多障碍和牵制,新兴军贸出口国家异军突起,与我国在该地区军贸市场竞争逐渐加剧。要主动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面,以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态度,妥善处理好与各国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利益冲突。既要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立场,又要认识到军贸市场的客观存在;既要强调军贸出口的贸易属性,又要重视军贸服务政治外交、拓展国家利益的功能;既要改变军贸产品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又要重视产品知识产权风险,避免国际军贸市场纠纷。(三)深入研究战略对接

深入研究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相互对接,科学谋划适应“一带一路”地区的军贸发展战略。以“五建”促“五通”作为突破口,远近结合、分步实施,促进军贸全面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加快建设军贸合作机制,针对不同外交关系及经济水平,分等级、分层次、区别化“定制”军贸合作制度;二是加快建设军贸合作信息畅通机制,及时反馈沿线国家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三是加快建设一揽子军贸合作机制,着力推动出口模式从单一产品出口向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转变;四是加快建设和改革军贸经营管理体制,整合

出口企业经营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树立中国军贸品牌形象;五是加快建设军贸决策与发展智库,提升我国军贸发展“软”实力。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军贸融资难、出口信贷利率高等是制约军贸发展的重要瓶颈。要以强化军贸政策支持为引导,统筹各种资源,促进军贸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要充分借鉴美俄军贸大国经验,加强出口补偿、出口信贷、国际租赁等多种军贸融资模式研究,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投融资平台,筹划“一带一路”军贸发展基金,着力解决出口融资难题。要加强探索多种军贸交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军贸合作。

(五)推动管理转型升级

要勇于探索、善于研究、敢于尝试,全面推动军贸管理转型升级。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要求,研究论证军品出口分类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军贸管理法规制度建设,推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调整和优化军贸扶持政策,既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又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结合“一带一路”地区军贸市场需求,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的高性能军贸产品研发,强化军贸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军贸科研、生产、营销、售后服务协同管理,提升军贸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正伟.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求是,2015(14)

[2]徐绍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抉择――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5(19)

[3]朱启超.国际军火补偿贸易及对我国军贸工作的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2000(6)

(周华,1980年生,湖南常德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明文,1978年生,吉林梅河口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研究员。尚静瑶,1985年生,北京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工程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