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科学计量学普赖斯奖获得者欧莱_皮尔逊学术成就评述_姜春林

合集下载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与应用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与应用

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有关学术信息管理和评价越来越重要。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从量化角度分析文献信息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术成果在不同领域间的流动、学科间的交叉、学者的合作与竞争情况。

本文将介绍文献计量学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应用。

文献计量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信息科学界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评价科学研究和科学家。

Garfield是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建了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也即“科学引文索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如影响因子、文献计量指数等。

SCI收录了众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文章,提供了全球学者互相交流和引用的重要参考,也成为了评价期刊和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在此基础上,文献计量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

文献计量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下面将介绍两个例子:一是学科评价,二是知识管理。

学科评价:在学术界,学科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不同领域间的文章引用和合作情况,我们可以了解每个领域的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制订出相应的政策和研究方向。

例如,某国家的政府部门或学校可以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价各自的学科,看看是否需要加强某些领域的研究投入或者招纳某些优秀学者。

文献计量学也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科发展情况,可以了解全球学术的分布和趋势,对于跨国合作和竞争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知识管理:另一个应用领域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通过搜集、整合和分享知识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生产力。

文献计量学可以借助文献的引用和关键词信息帮助机构内的专家和知识管理员找到相关性更高的文献和信息,提高知识的获取效率。

比如,在科研机构中,研究人员们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相关的文献。

如果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建立一个分类、关联度和评估的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搜索效率,促进研究工作的进展。

《计量学名词》正式公布

《计量学名词》正式公布

探 讨 与 争 鸣等五种类型,这些占有只是一种事实状态,而并非权利本身,因而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㊂四 结 语在术语翻译中,译者应尽力把源语概念的本质特征最大程度地传递到目的语中㊂在此过程中,译者除了要遵循翻译学的基本规律之外,还要参照术语学的相关标准评价自己翻译的术语,既要保持概念的基本特征,还要注意不能破坏术语系统的逻辑一致性㊂将 占有”译为status of possession,一方面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中术语概念的本质特征,使英语读者一看即知这个概念并非指一个权利;另一方面,这种译法也可使术语体系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得到加强㊂参考文献[1]欧根㊃维斯特.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郑述谱.术语学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4]毛幸海.占有在物权法中的定位[J].山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9(06):65-67.[5]张卫.浅谈物权法教学中若干难点及对策[J].黑龙江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07):151-154.[6]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8]廖林华.我国‘物权法“对罗马法占有制度的继受[J].法治与社会,2012(09):34-35.动 态‘计量学名词“正式公布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计量学名词“于2015年9月正式公布㊂‘计量学名词“由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完成㊂2015年版‘计量学名词“分为15部分,共3606条,每一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㊂其中词条从有关计量的国际建议㊁国际文件㊁国际标准㊁国家计量技术规范㊁国家标准㊁行业标准和其他有关文献㊁论文中选取,专业覆盖面广,并注意选收和增补科学概念清楚㊁相对稳定的计量新名词,基本上能满足计量学科的需要㊂‘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共同成立,2005年4月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定 计量学名词收词原则和审定框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委员分工㊂2005年7月召开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审查‘计量学名词“第一稿,修改后形成了第二稿㊂在全国范围内,请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及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审查,修改后形成第三稿,期间安排了若干次工作小组审定会和相关学科的小型协调会㊂2006年2月召开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审查第三稿,修改后形成第四稿㊂2007年多次召开专家和部分委员会议,进一步审查了第四稿中的各个章节,形成第五稿㊂2008年,召开小组审定会和相关专业协调会,经计量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审查汇总后,形成送审稿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该稿进行查重,并与相关的学科进行协调㊂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托金国藩㊁周立伟㊁叶声华㊁李志江㊁温昌斌等专家进行复审,根据复审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㊂2009年和2010年以报批稿为基础开展了海峡两岸计量学名词对照工作㊂2011年1月和2013年6月,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对报批稿的部分词条进行了修订,最后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查并批准公布㊂35。

铂热电阻测温中的线性化处理

铂热电阻测温中的线性化处理

铂热电阻测温中的线性化处理第年譬期猕,V0I.4No.2J∞.洲I一l叫铂热电阻测温中的线性化处理李江全支民丛锦玲吴大勇(1石河子大学工学院机械电气工程系,石河子832003;2石河子东热电,厂,石河-3:832004)提要根据铂热电阻不平衡电桥测温的原理,进行了测温误差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一组多项式公式,很好地解决了铂热电阻不平街电桥法测温方案中的非线性误差,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关键词最小二乘法.至±塑皇堑退涮量绒崖亿理中圈分类号Tb1930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83l五o0o】0204各种智能仪表中广泛使用铂热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典型的用法是前端采用不平衡电桥测量铂热电阻随时间变化的毫伏信号输出,再经过放大和A/D转换.送到单片机中进行运算.这种用法中,铂热电阻的非线性和不平衡电桥的非线性给最后的温度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解决铂热电阻不平衡电桥测温法中非线性误差的方案有许多种,我们采用的是最/bZ.乘法,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多项式即可获得满意的铡量精度.1铂热电阻的非线性我们知道,铂热电阻在0~85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阻值公式为:R.=R0(1+a+辟).(1)式(1)中,R表示温度为f℃时铂热电阻阻值,n;凡表示温度为0℃时铂热电阻阻值,n; f表示工作温度,℃;,为常数.对于铂电阻Ptl00,式(1)中的常数为[】:R口=100n,a=3.90802x10'℃~.口=一5.802×10一℃~.显然由式(1)可知,与t是非线性关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铂热电阻的非线性越来越严重.2测量电桥的非线性当铂热电阻阻值变化幅度较大时,不平衡电桥即存在严重的非线性.在实际测量中,电桥的输出端接至放大器,放大器输入端的内阻R很高,远远大于桥臂的电阻,电桥的输出端相当于开路,则电桥的输出是B,D两端的电位差.铂热电阻铡温电桥见图1.收稿日期:19994]6-28第2期李江全等:铂热电阻测温中的线性化处理139围l铂热电阻测温电桥根据图1可知:,U(月f2一月1R3).一(R+R1)(R2+R,)+[fl(2+3)+23(置+R1)]/皿.由于是的数值很太,故上式分母中的第2项可以忽略不计,则:,R』2一RlR3.一(J+1)(2+尺3)若令Rl=R2,R3:R0,设R=R0+,则有:.l丽百而.式(2)中如是温度变化时铂热电阻阻值的变化量,凡(+戽).因为R0+Rl>>地,如果对式(2)做简单的线性化处理,可得::月则电桥的线性化误差为:%一U0—丽.由式(4)可得到Ptl00铂热电阻不平衡测量电桥线性化处理的误差(表1).裹l不平衡电桥线性化处理误差温度l/电阻值R/CI误差e/%温度t/T.电阻值R/n误差e/%5019400.3740O147.042.8310038500.745001帅903.4815057.311106OO213.594.1520075.841.45700245.134.71300112022.15800275.5J5,30(2)(3)f4)由此可见,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的误差主要是不平衡电桥的非线性,同时,当测温范围太于100时,这种线性化处理的误差将随着量程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达到不能允许的程度.l40石河子大学(自然科学版)第4卷3解决方案铂热电阻不平衡电桥法测温方案中非线性误差的常用解决方案有n]:插值法,折线法和迭代法.但是插值法和折线法对内存空间有一定要求,同时要求选取合适的插值点,而迭代法则存在运算复杂,运算周期长的缺点.在设计智能热量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最,'b--乘法很好地解决铂热电阻不平衡电桥法测量方案中的非线性误差.经过推导,可知送到A/D转换电路的电压为:=RRR,(5)一(0+I)(0+l+)式(5)也可简化为:豇凡c.(6)式(6)中=‰UR】.在实际应用中,是已知电压值而求温度值'.只要有足够的数据点,就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台.对于Ptl00,量程为0—800.c,对应输入电压为5v的测温方案,丘=516.7236[.将各温度对应下的凡.值代入式(6),即可得到一组数据点(表2).寰2测置电桥铂热电阻置魔与输出电压温度t/'E电压/V温度l/℃电压/V温度t/'E电压/V温度t/'E电压E'/vOo002501.775003.347504.7450O.373002.10.5503.638005.∞100o733502.426o03.9215o1.嗍4oo2.736504.2o2001.434503.047004.47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为防止运算溢出,拟合多项式的形式为:口0+口l(一)+口2(一)+口3(一)..1L7上式中:u=∑"=2.65.用最/b---乘法进行拟台得:ft.0385.95,i=159.64,ft.2=6.07,3=0.34.故对于使用Ptl00,量程为0~800℃,对应输入电压为0—5V的测温方案,其多项式的拟合公式为tt=385.95+159.64(一2.65)+6.O7(一2.65)+O.34(一2.65)..(7)经过实际测试与利用式(7)计算,可得到它们之问的误差(表3).经过大量测试,由拟合公式(7)计算得到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的误差绝对值的最大不超过0.20℃.第2期李江全等:铂热电阻测温中的线性化处理l4l衰3lql00温拟台公式0—800℃误差电压实测温度计算温度误差电压实测温度计算温度误差u.//℃/℃绝对值/℃U,//℃/℃绝对值/℃000000—0.140.14250362.94362860.080.5069.9768.06009300d43.41443.33008l00I3808138200.123.50527.00527.010.0l502105210.55O0440061406614.15O.092.0028540285380.054.50704.907135.0J0I14结语1)最小二乘法使用起来非常简单,速度快,误差小,在智能热水流量计中的应用效果十分良好,该方法的原理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热电偶测温中.2)在实际应用中编制专门的程序,可对不同的铂热电阻,测温范围及量程给出相应的多项式拟台公式.参考文献李军,贺庆之检测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同济大学编.热工测量与自动词节[^|]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3陈润泰,许琨.梭测技术与仪表[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杜,1995 LinearizingTreatmenttoTemperatureMeasurementOfPlatinumThermistorLiJiangquanZhiMin2CongJinlingWuDayong(1plofMaehano-ElectricEⅡgin,EnCoil,ShiheziUniv,Shihe~832003 2"IheEastHeating&PowerPlant.Shihezi832004) 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theelToranalysisandeorroctiol~lmethodfortemperatureffle.asureme,nttoplatinumthermistorwithunbalancedvoltmeterbridgeonthebasisofthepri ncipleofleastsquaremethod.Severalpolynomialsweregivenandhadbeentestedbyexperiments.Thi smethodwproventobesimpleandvaluable.Keywordsle~.stsquaremethod;phtinumthermister;unbalancedvoltmeterbridge。

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公式

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公式

文献计量学—普赖斯公式文献计量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文献的数量、质量、传播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普赖斯公式是文献计量学中一种常用的衡量文献价值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普赖斯公式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在文献计量学中的应用。

普赖斯公式(Price's Law)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德雷弗斯·普赖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于1963年提出的。

该公式表达了科学文献作者与其发表的文章数量之间的关系。

普赖斯公式的数学表达如下:n = k * c^α其中,n表示总作者数,k是一个常数,c表示发表文章数,α是一个常数。

普赖斯公式的核心思想是“一小部分人创造了大部分价值”。

在科学研究领域,只有少数科学家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大部分科学家的贡献相对较少。

普赖斯公式通过定量描述了这种不平衡分布的现象。

根据普赖斯公式,可以计算出发表文章数较多的科学家人数相对较少。

例如,如果α=0.5,那么发表文章数最多的10%科学家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而发表文章数最多的1%科学家人数只占总人数的0.1%。

这个结果显示了科学研究中的不平衡分布现象。

普赖斯公式在文献计量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衡量科学家的科研贡献。

通过统计发表文章数,可以评估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程度。

其次,普赖斯公式可以用来评估学术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通过统计机构内科学家的发表文章数,可以了解机构的研究实力和影响力。

此外,普赖斯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科学合作网络。

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发表文章数和合作关系,可以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合作模式。

然而,普赖斯公式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公式只考虑了发表文章数,而没有考虑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

因此,通过普赖斯公式无法全面评估科学家和机构的研究水平。

其次,普赖斯公式假设了一个稳定的科学体系,但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变化。

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变革可能会影响到普赖斯公式的适用性。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一、起源及发展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直到1969年,英国着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着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专利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政策计量学二、概念界定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

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

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着者人数与所着论文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科学论文着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着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着作还是很少的。

科学计量学视角下的弗朗西斯·纳林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科学计量学视角下的弗朗西斯·纳林的学术成就及影响
尔学 院 (  ̄ . dM r a oee F t a as lC lg)取得 了化 学的理学学 i n n hl l 士学位 ,后 又 在北 卡罗 莱 纳州 立学 院 ( ot Cr n t e N r a l aS t h o i a C lg)取得 了核 能工 程 的硕 士学位 ,最后在 威尔 顿大学 oee l
姜春 梁 丁 林 帅 垄
( 大连 理工 大学公 共管理 与法学 学院 WIEL B S A ,辽 宁 大连 168 ) 105
[ 摘 要]运用引文分析法和信息可视化技 术手段 ,对科 学计量 学最高奖普赖斯奖获得 者弗朗西斯 ・ 纳林 ( r c a源自 F ni N r )的 a s i
Na i S S int c Ac iv m e t nd Ac d m i n rb to s rn’ ce i h e e n sa a e c Co ti u n i f i
・- —---- —---- ----- — —
A b i m er c e Bi l o t is Viw
[ 关键词】引文分析 ;弗朗西斯・ 纳林 ;科技 评价 ;科学计量学
1 :0.9 9 jj n 10 —0 2 .02 0 .0 3 1 3 6 /. s .0 8 8 12 1 .30 2 0I s
[ 中图分类号]G 5 .5 [ 2 02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02 2 1)0 —0 1 —0 08 8 1(02 3 00 6
【 e od]p e m a rm m;N r ;S Ta es e K yw rs m m e ue e s an & ss m;s e o ei i s m c m m tc i rs
弗朗西斯 ・ 纳林 ( r d a n ,13 年 出生于美 国宾 Fa sN r ) 9 1 n i 夕法尼亚州 ,是科 学 和技术 研究 领域 的 国际先导 者之 一 , 也是 国际著名的科学计 量学家 。他首 先在富兰克林 与马歇

基于基团贡献法推算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

基于基团贡献法推算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

基于基团贡献法推算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赵义逢;郑学林【摘要】基于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现有四种纯组分摩尔表面积下,15种二元、4种三元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通过对比不同摩尔表面积模型下的计算精度,得出利用Rasmussen摩尔表面积模型计算二元、三元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可得到较高精度.1193组二元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15mN·m-1,100组三元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03mN·m-1.因此,在Rasmussen摩尔表面积模型下的基团贡献法能够用于新型环保混合制冷工质表面张力的推算.【期刊名称】《制冷》【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6页(P32-37)【关键词】基团贡献法;表面张力;混合制冷工质【作者】赵义逢;郑学林【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13.22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问题关注的增多,制冷、空调、热泵行业广泛采用的CFC与HCFC类物质将会被淘汰。

寻找一种臭氧层衰减指数(ODP)为零、全球变暖潜势(GWP)较低的新型环保制冷工质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然而,在保证制冷工质优良的热力学性能、低毒性和不易燃性的前提下,目前为止未找到CFC和HCFC的替代物。

例如,杜邦和霍尼韦尔提出的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由于其ODP为零,每100年GWP为4,与R134a有相似的热力学性能,是代替汽车空调制冷工质R134a的最佳工质[1,2]。

但由于其弱可燃性阻碍了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1,3]。

混合制冷工质具备各组分制冷工质的优点,同时又能克服单一制冷工质的缺点。

表面张力作为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影响着气液界面中的能量传递和传质过程,对汽车空调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计算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面张力的预估模型有很多,如经典热力学理论[4-6]、梯度理论[7]、流体界面的范德瓦尔斯理论[8]和基团贡献模型[5]等。

从文献计量学解析Leo Egghe的科学成就与影响

从文献计量学解析Leo Egghe的科学成就与影响
te m t o il mer s h eh d bbi t c .T e rs l h w d hs a a eIc a he e n n f e c s i eal o i h e ut s o e i c d li c iv me t a d il n e n d t s 1 s nu i
[t A ]A h inr f r e e a h 1tn une ea i s et ei ,LoEseib gre s ∞. st ne Pi M dl en si ecdm dln c n m tc e sh s er a da p ew o c ,t 0 f l i 0 rs e d a
里 ,其影响因子已位居 JL中 LS C I 学科 的前 3 。 名
埃格赫博士的研究 工作 主要 集 中在科 学 团体 的排 名 问
重要影响。
[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埃格赫 ; 普赖斯奖
DOI1 3 6 i n.0 8一o 2 2 1 . 3.O : 0.9 9 s 1 0 s 8 1.0 2 0 0 4
[ 中图分类号]G5 . 2 [ 202 文献标 识码 ]A [ 5 文章编号]1 8 02 21)0 — 02 0 0 — 81( 2 3 02 — 4 0 0
X i w J n h ni DigK n uJa u i  ̄C u l n a n n u
( S a ,Sho o u l aae et n a ,D l nU i r t o eh o g ,D ln 16 8 ,C ia WLE Lb col f bi M ngm n adL w aa nv sy f cnl y aa 10 5 hn ) P c i e i T o i

[ e od]b lm tc;LoF ̄ e r em dl K yw rs ii e i bo r s e h ;Pi ea e c 埃格赫 ( e # e Lor  ̄ )和鲁 索 ( oseu ,出于 他们 eh RR u a)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基金项目 : 国 家 社会 科 学 基金 项 目 ( 中 央基本科 研 业 务 重点 项 目 ( 1 1 B TQ 2 1 DUT 1 1 RW 3 0 2 , 作者简介 : 姜春林( 吉林和龙人, 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科学计量学与 1 9 7 0—) , 科技管理; 王 文 苑( 吉林 长春 人 , 大 连 理工 大 学公 共管 理 与 法学学院 硕 士 研究生 , 主 要研究 方向 : 科 学 计 量 学 与 社会 科 1 9 8 7—) 学评价。
学科类别 情报学图书馆学 计算机科学 企 业 经济学 科 学 技 术( 其 他) 社会学 公 共管 理 社会 科 学 ( 其 他) 数量 ( 篇) 2 8 2 6 5 4 3 2 2 百分比 6 2. 2 2% 5 7. 7 8% 1 1. 1 1 8. 8 9% 6. 6 7% 4. 4 4% 4. 4 4%
非正式沟通方面作出了一系 列 研 究 。 从 2 0世纪9 0
1 引 言
肇始于 1 9 8 4年 的 普 赖 斯 奖 是 为 纪 念 科 学 计 量 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科学史家德里克 · 普赖斯 ( J D ) 的卓越贡献而设立的 。2 P r i c e 0 1 1 年国际科学计量 ) 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 ( 将普赖斯奖颁给了瑞典 I S S I ) 人欧莱 · 皮 尔 逊 ( 以表彰其在该领域 O l l e P e r s s o n 的成就 。 皮尔逊于 1 9 4 9年6月1 7 日生于瑞典吕勒 ) , 奥( 在瑞典于默奥大学( L u l e Um e U n i v e r s i t y) 从事社会学 、 传媒及 图 书 情 报 科 学 的 研 究 和 教 学 工 作 。1 9 7 1 年担任社会学系助理研究员 , 1 9 8 0 年获于 默奥大学社会学博士 , 1 9 8 2 年担 任 社 会 学 系 社 会 学 高级讲师 , 年 任 社 会 学 系 社 会 学 副 教 授, 1 9 9 5 1 9 9 9 年任社会学系图书 情 报 科 学 副 教 授 , 同年任社会学 系情报科学组 、 图书情报科学教授 。 欧莱 · 皮尔逊主要致力于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 的学术交流问题研究 。 他是于默奥大学情报学研究 ) 小组 ( 创 T h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I n f o r s k p, 始人 。 隶属于瑞典于默奥 I n f o r s k 成立 于 1 9 7 5 年, 大学社会学系 , 致力 于 研 究 科 学 家 和 工 程 师 之 间 的 沟通 。 在成立之初的十年间 , I n f o r s k 在信息利用和
3〕 。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定量指标 〔
皮尔 逊 自 1 9 7 9年在 S O C I O L O G I S K F O R - S KN I NG 上 发 表 第 一 篇 论 文 “ C l a s s i c S o c i o l o i c a l g ” 以 来, 在S W o r k s e o r t f r o m D a t a C e n t e r c i e n t o -R - p ( 、 ( 、 科学计量学 ) 现代科学 ) m e t r i c s C u r r e n t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 f o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y ( 美国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会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会刊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 f o r I n f o r - y ( 美国社会信息科学杂志) 等期刊上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共发表了 4 以 5 篇文章 。 以论文的发表时间为横轴 , 得出皮尔逊的论文产 每年发表的论文数 量 为 纵 轴 , 出时间分布图 。 图 1 给出了 1 9 7 9~2 0 1 1 年间 4 5篇 文章的时间分布情况 。 皮尔逊科学论文的产出规律 第一阶段是1 大致可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 9 7 9~1 9 8 5 年, 该阶段皮尔逊的论 文 发 表 数 量 十 分 不 均 衡 , 产出率 不高 , 仅 6 篇论文 , 发 表 年 份 跨 度 大, 并且均是关于 社会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 被 引 次 数 都 不 高, 均未超过4 次 。 在这期间 , 皮尔 逊 主 要 致 力 于 科 学 信 息 利 用 和
量等 , 能够反映出科学家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 是 评价科学家学术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 输入作 者检索词 : 利用数据库自身的作者甄别 P e r s s o n O, 功能 , 共得到 4 检索时间截至 2 5 条相关数据 , 0 1 2年 1月4日。 图 1 皮尔逊论文发表年份分布 像其 他 普 赖 斯 奖 获 得 者 一 样 , 皮尔逊的学术研 在科学学的相关 究不仅仅局限在科 学 计 量 学 领 域 , 领域均有涉及 。 对 4 5篇文章按类型进行的分类可 以看出 , 皮尔逊的论文以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为主 , 比例分别约为 8 0% 和 2 0% 。 皮 尔 逊 的 研 究 涉 及 的 学科领域大部分为 情 报 学 图 书 馆 学 和 计 算 机 科 学 , 。值得一提的 分别占 6 如 表 1) 2. 2 2% 和 5 7. 7 8% ( 在能反映科学计 量 学 这 一 学 科 最 新 发 展 趋 势 的 是, ) 国际科学计量 学 和 信 息 计 量 学 会 议 ( 上, 皮尔 I S S I 逊从 1 分 别 在 第 六 届、 第十届和第十二 9 9 7 年 开 始, 届的会议论文集中都有相关研究文章 。 他成功组织 承办了 2 0 0 5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1 0 届I S S I 国际会议 , 展示了作 为 欧 洲 小 国 的 瑞 典 在 科 学 计 量 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 表 1 皮尔逊发表文章学科类别
( ) 文章编号 : 1 0 0 0-8 9 3 4 2 0 1 2 1 2-0 0 6 2-0 6
2 0 1 1 科学计量学普赖斯奖获得者 欧莱 · 皮尔逊学术成就评述
姜春林, 王文苑
( ,辽宁 大连 1 ) 大连理工大学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 W I S E L a b 1 6 0 2 4 运 用 科 学 献计 量 学的 方 法 , 以S 从 论 文 发 表 时 间、 领 域、 引文等方面对瑞典科学计 C I数 据 库 为 数 据 基 础 , 摘要 : ) 量 学 家 欧莱 · 皮 尔 逊 ( 近3 O l l e P e r s s o n 0 年 来 的学 术 成就 与 影 响 进 行 了 定 量 分 析 。 结 果 显 示 皮 尔 逊 的 研 究 方 向 以 — —B , 科学合作和引文分析为主, 其 最 重要 贡 献 是开发 了 一 款 实 用 的 科 学 计 量 学研究 工 具 — 该 软 件 及其 相关 研 i b e x c e l 究 工作 有 力 地 影响 和 推 动 了科 学 计 量 学和 文 献计 量 学学 科 发展 。 他 的 研 究 成 果 使 科 学 学 ( 论) 等学科在不同层次上 得到 深化 , 并 为 科 技 管 理 和 科 技 政 策 提 供理 论 指导 和实践 借鉴 。 关键词 : 科学计量学 ; 皮尔逊 ; B i b e x c e l 中图分类号 : G 3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 0 1 2-0 6-1 0
年代初以来 , I n f o r s k 小组成员在于默奥大学图书情
1〕 。自2 报科学项目中 一 直 从 事 教 学 科 研 工 作 〔 0世
纪7 欧莱 · 皮尔逊就已成为北欧图书情 0 年代以来 , ) 研究 的 先 驱 之 一 , 活 跃 在 信 息 检 索、 信 报科学 ( L I S 息行为和学术交流 研 究 领 域 , 同时也包括当前他最 为关注的文献计 量 学 。 正 因 为 其 不 断 的 研 究 , 他成 为了北欧 L 并一直努力把 L I S 的中 心 人 物 , I S建成 一个学术研究中心 。 皮尔逊教授最重要的举措就是他倡议成立的图 书情报科学北欧研究院 ( N o r d i c R e s e a r c h S c h o o l i n , , 并在 L i b r a r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NO R S L I S) y 同时他还兼任社 2 0 0 4 年至 2 0 0 8年 由 其 担 任 院 长, 会学系的负责人 。 在过去的 2 皮尔逊教授专 5 年中 , 论) 领 域 的 研 究, 在文献计量学研究 门从事科学学 ( 技术的发展方面具有主导作用 。 他开发 的 B i b e x c e l 软件广泛应用于文献计量学研究工作中 。 欧莱 · 皮 尔逊的影响并不仅 仅 局 限 于 北 欧 学 术 界 , 他在国际 重要刊物和书目上 发 表 了 很 多 文 章 , 其中不乏高被 引的文章 , 其数 量 也 在 持 续 增 长 。 一 个 主 要 致 力 于 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的学者为我们展示了探究 科学知识系统运行的独特视角 。
2〕 。被S 响力的研究成果 〔 C I收录的个人论文引文数
论文为独立完成 。 第二阶段是 1 这一 9 8 6~2 0 1 0年, 时期 , 由于国际科学 计 量 学 界 的 数 据 库 指 标 和 模 型 研究趋于活跃 , 并开 始 广 泛 应 用 文 献 计 量 学 方 法 来 科 学 技 术 政 策、 科 学 社 会 学、 知 解决图书情报科 学 、 识论 、 思想史 、 研究 领 域 的 认 知 和 社 会 图 谱 等 问 题 , 皮尔逊便转而从事 科 学 学 领 域 的 引 文 分 析 、 科学合 作、 计量指标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 并且 一做就是 2 尤其在文献和科学计量学研究技术 5年, 的发展创新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