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一、总则

(一)调查目标

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

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

(一)调查准备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

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二)技术要求

1、调查采样频次

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

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

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

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

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

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

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

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

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

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3、采样方法

(1)鱼类

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鱼类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其腐烂。

1)网捕法

网捕法是指借助各种捕鱼网具,捕捞一定水体范围内的鱼类进行种类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手抛网、拖网、流刺网、围

网、抄网、渔笼等。

网捕法适用于调查各种生境的鱼类种类、数量、分布、频度、生境、受威胁因素等。

根据调查采样物种的需求和栖息地类型,选择相应的网具和捕鱼方法,以及对应的渔网网眼。采样时应记录网具规格和放置时间。

2)垂钓法

垂钓法主要是指采用渔竿、渔线、渔钩及钓饵等工具进行捕鱼的方法。

3)光诱法

光诱法是指利用鱼类趋光特性,使用人工光源,将鱼诱集到指定区域加以捕捞的方法。

4)电捕鱼法

指使用电鱼机向水体施加电流,使鱼发生晕厥或暂时丧失活动能力而浮上水面,便于捕捉或观测。电渔法适合在上下游的均为狭长浅滩的河段进行采样,配合采样范围内的天然屏障或围网进行拦截。适用于调查鱼类种类和数量。

采用电捕鱼法前,需先取得渔政等相关部门批准。电捕鱼时应注意操作人员安全防护,必须穿戴防水靴、橡胶手套等安全防护装备。

5)其他采集法

市场采集法:指通过访谈渔民或调查水产码头,了解掌握一定河段的鱼类资源种类和数量,并通过渔民或鱼市购买鱼类制作凭证样本。市场采集法适用于调查传统资源鱼类的资源量和种群结构,宜作

为其他捕鱼方法的补充。

在市场采集标本时尽量选择形态完整的个体。但若遇到特殊种类,应尽量收集。收集标本时,应注意了解所获鱼类来源,记录当地名称,了解产量情况等。

(2)大型底栖动物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其腐烂。

1)网筛法

指用铁锹等工具将一定范围内的底质铲入抄网等网具筛出底栖动物的方法。抄网法适用于浅滩、浅池等栖息地类型。

采样时应记录网具的规格、网眼密度,以及筛选底质的面积等。底质中有较大石块时,可用手捡起,剥离其上附着的生物。

2)拖网法

指将一定规格的拖网放于水底,借助船舶的行驶,将一定范围内的底质扫入拖网,起网后筛选底栖动物的方法。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水域。

采样时应记录拖网类型(阿氏拖网、三角拖网、桁拖网、双刃拖网等)、规格、网眼密度、拖行时间和距离等。如果出现网眼堵塞的情况,将网内采集到的样品丢弃,重新在相同栖息地类型的不同位置采集样品。

指用彼得逊采泥器(抓斗式采泥器)或其他采泥工具从水底采集一定面积内的底质,筛选出底质中的生物。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淤泥质、泥沙质水域。

采样时应记录采泥器抓斗大小、采集次数等。

(3)浮游生物采样方法

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浮游生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固定,防止其腐烂变质或影响其他样品。

1)采水样法

指用一定体积的采水器在不同水层采集固定体积的水样,经沉淀、浓缩后,吸取混合均匀的浓缩样至计数框中,统计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体积。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水体采样,以及采集定量样品。

采样时应记录采集水样的体积、采水位置(岸边、河湖中央)和采集的水层、分层水样是否混合等。

2)浮游生物网法

指用一定规格的浮游生物网(一般为25号浮游生物网)来回捞取,并从网中过滤出浮游生物的方法。适用于水面较宽、水深较深的水体,一般用于采集定性样品。

采样时网口上端不能露出水面,记录下水流速度、采集时间及采集位置(岸边、河湖中央)等。

当水体中存在体积较大、较长且分枝的漂浮藻类时,可直接用手、网或竹竿等工具将藻类捞起,并置于盛水容器或固定液中。

采集藻类团块时应注意采集不同颜色的藻块或同一藻块上不同颜色的部位;采集较长且分枝的藻类时应尽可能采集整体。采样时应记录采集位置(岸边、河湖中央)等。

4)其他方法

当水面较小、水深较浅,不适宜采用上述采样方法时,可用碗、杯子等容器盛水倒入网中过滤,盛水时应注意不要带入泥沙。

(4)着生藻类

1)天然基质法

根据采样河段生境类型的不同,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采样:

底质为砂砾、卵石、圆石及树木残骸:从水中移出底质,从表层刷下藻类的代表性区域,用蒸馏水冲洗入样品瓶。

底质为苔藓、大型藻类、维管植物、根块:取植物的一部分,放入样品瓶,加少量蒸馏水,大力摇动、轻轻刮擦,清除藻类,然后将植物从样品瓶中移走。

底质为大块岩石、河床岩石、原木、树木:将一端带有橡胶圈的PVC管置于底质上,使橡胶圈与底质密封,用牙刷或刮刀将管中的藻

类刮下,再用移液器将其移出。

底质为沙、淤泥、微小颗粒有机物、粘土:将培养皿倒置在底质上,在培养皿下插入刮刀,取下培养皿中的底质,从河中移出底质后,洗入样品瓶中。除了刮刀,还可使用汤匙、镊子或移液器。

2)人工基质法

使用显微镜玻片(置于硅藻计中),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丙烯酸缆绳等人工基质。将硅藻计或其他适用基质放入研究区域,缚在钉入河流底部的钢筋或其他结构上,每个站位至少放置3个。2-4周后,采集基质,用牙刷、汤匙、刮刀等工具将着生藻类取下。

4、标本采集

(1)采集记录

采集地点选定后,应首先在野外采样点记录表上记录采集日期、地点、水系(河湖溪流)名称、地理坐标、水质及采集工具等,并拍摄环境照。

(2)采集原则

1)严格保护采集对象

标本的采集须以不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为原则,或将对栖息地破坏降至最低限度;采集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时,除必须制作标本的,原则上拍照留存后及时放生,避免过度捕捞。

2)合理选择采集对象

尽量采集大小适中的成年个体,便于标本的处理、制作、保存和鉴定研究。同时,还应考虑标本的性别。对于鱼类标本,应尽量选择鳞片完整、鳍条等外表机构齐全无破损的完整个体。

(3)采集数量

1)鱼类

采集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采集数量。每个采集点普通标本不超过5尾/种,遇野外鉴定困难物种,或需特别研究物种,每个点采集数量不超过20尾/种。每个采样点采集到的种类至少要保存2份标本。其中一份标本交环境保护部保存。

2)底栖动物

采样河段中的所有生境类型至少重复采样3次。

3)浮游生物

定量采集时,每个河段采集至少3个重复样;浮游藻类定性样品的采集应在定量样品采集结束后进行。

4)着生藻类

采样河段中的所有生境类型至少重复采样3次。

(4)影像记录

采到标本后,应在固定防腐处理前对标本拍照记录。影像记录要

求见第8节。

5、标签记录

使用竹牌、布条或定制塑料标签为标本编号。标签编号应与记录本上信息页编号一一对应,并与标本共同存放。

鱼类标本标签记录:可用标签枪将已编号的标签从标本下颌或尾柄处穿入鱼体,或将大小适宜的标签塞入鱼体右侧鳃盖,或用针线将标签穿系在鱼尾柄处。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标签记录:应将永久性标签分别附于样品瓶外侧,并按要求附加采样信息。

6、处理野外标本

(1)鱼类

1)清洗

使用清水清洗标本,从鱼头部向尾部方向小心清洗,避免刮落鳞片。若鱼体表黏液较多,应将标本置于解剖盘中,用软刷蘸洗涤液小心刷洗,待黏液取出后,再用清水清洗。

在繁殖季节采集鱼类物种时,应注意某些物种的雄鱼体表生长有颗粒状珠星,应避免洗掉珠星。

2)整形

将扭曲变形的个体调整到自然状态,使其具备标本制作的条件。

3)展姿

对于活体,可直接放入配置好的固定液,使鳍条自然伸展,保持接近自然状态的体态。切记将大量活体在少量水中暂养,引起标本个体死亡。

对于死亡个体,可将标本平置于密度较大的泡沫塑料板上,头部朝左、腹部朝下,用细长针将背鳍、尾鳍、臀鳍及左侧腹鳍按自然状态展开、固定于泡沫塑料板上后,用注射器或吸管将福尔马林原液滴在鱼鳍基部5至10分钟后,去除固定用长针。

4)大型鱼类防腐处理

应及时对标本进行防腐处理,按10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器向腹腔或肌肉中注射10%福尔马林液,还应向鱼鳃处喷洒少量10%福尔马林液。

5)标本固定

标本应在盛有10%福尔马林的密闭容器中浸泡固定24小时以上,直至鱼体完全变硬。标本固定完成后,应更华为5-8%的福尔马林液保存。

应使用有足够空间的容器固定处理标本,使标本可在容器中平直拜访,固定液能够完全浸没标本。

(2)大型底栖动物

样品采集后,为防止加入酒精后脱色,加固定液前要记录好样品色泽。根据现场采样种类多少,要将较硬的甲壳类等与软体动物如水栖寡毛类、蛭类水生昆虫的幼虫(稚虫)等分开。分别盛入塑料瓶中,个体较小的放入指管中。为防止软体动物断体,脱水、收缩,现场加

入1%福尔马林或30%酒精固定。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用70%酒精或5%福尔马林液固定或采用混合固定液,长期保存。

(3)浮游生物

样品中加入5%鲁哥氏液、5%中性福尔马林或2%戊二醛进行固定。将样品放入冷冻箱,保存于黑暗处,直至处理。保存期间确保样品不会泄露。保存时,每隔几周检查防腐剂,必要时进行添加,直至完成种类鉴定。

(4)着生藻类

同浮游生物。

7、标本鉴定

鱼类标本鉴定到种。进行标本鉴定时,主要依据已出版的《中国动物志》鱼类志和各省动物志,并可结合各标本馆馆藏标本。对于疑难物种,可借助分子鉴定的方法辅助鉴定。

大型底栖动物尽量鉴定到种,难以鉴定到种的,尽量鉴定到属。常见种必须给出种名,按种计数。进行标本鉴定时,主要依据已出版的《中国动物志》相关无脊椎动物卷,并可结合各标本馆馆藏标本。

浮游生物尽量鉴定到种,难以鉴定到种的,尽量鉴定到属。常见种必须给出种名,按种计数。进行标本鉴定时,主要依据已出版的《中国淡水藻志》、《中国淡水藻类》、《中国常见淡水浮游藻类图谱》及当地浮游生物图谱志书等。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难以鉴定的类群,必须将鉴定标本妥善保存,以便专家抽查鉴定准确率。

8、照片拍摄

(1)拍摄内容

水生生物野外调查时拍摄的图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采样点外貌一张。

(2)小生境两张。其中必须包含一张以生境为背景、GPS定位仪

屏幕为前景的照片。GPS定位仪屏幕上显示内容为调查点的地

理位置信息)。

(3)物种特写照片至少一张。对于鱼类活体标本,可将其放置

于水族箱内拍摄;若标本死亡,可将其放置于能够突出显示

个体的塑料或橡胶衬板上拍摄。拍照时采用侧面照,将标本

头指向左侧,腹部向下,鳍条尽量舒展,下方摆放刻度尺,

以便显示标本大小。对各类标本拍照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避

免闪光等补光。此外,应在室内采集标本图像信息,标本图

像应包括样本标准侧面照一张,以及其他反映物种特征的细

节照片。

(4)底栖动物:每一调查河段中的优势种、水体污染或富营养

化状态下的常见种必须单独选出并拍照。

(5)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一调查河段中的优势种,水体污

染或富营养化状态下的常见种必须单独选出并拍照,并附加

形态描述和草图,以便查对。

每张照片上显示由相机内置的拍摄日期与时间。

(2)照片命名

图片命名应与其反映的内容相关。如,采样点外貌.jpg,小生境.jpg,物种名-生活照.jpg,物种名-标本.jpg,物种名-局部特征.jpg等。如果同一内容出现多张图片,则命名时加上阿拉伯数字以示区分,例如:物种名-头部,物种名-头部。

(3)图片的大小及格式

提交图片文件数据格式为.jpg格式,大小不能小于1024×768 或者768×1024。

9、物种名规范

物种标准学名只能以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汇表示。物种学名以最新版《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为标准,包括属名和种加词两部分,亚种则加上亚种名。为方便记录,不要求在物种名上列全命名人和命名时间。在物种名暂时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在属名后加命“sp.”;若表示一个属的多个种,则在属名后加后“spp.”表示。

物种中文名基于已经出版的中国动物志、鱼类志、藻类志等,统一采用中文正名。

鱼类的分类采用纳尔逊第五版《世界鱼类》(. Nelson,2016)

的分类系统;底栖动物分类采用《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各卷中的系统;浮游生物中的藻类及着生藻类分类系统参照《中国淡水藻志》中的系统。

10、物种名录编制

在调查准备阶段,收集原有河流水生生物物种名录,并将原有物种名录作为附表附于各重点河流调查项目的实施方案后。

调查河流无水生生物物种名录的,基于鱼类志、历史调查资料、文献、公开的物种分布数据库等,初步整理与编制各重点河流水生生物物种名录,并作为附表附于各重点河流调查项目的实施方案后。

野外调查完成后,基于野外调查结果,编制新的河流水生生物物种名录。

物种名录格式见附表9、10、11。

三、评估指标及要求

(1)河流水生生物物种丰富度及其空间格局;

(2)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情况;

(3)调查河流内重点保护物种、特有种、极小种群野生物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稀有野生物种等的种群数量、生存现状及保护情况;

(4)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分析。

评估指标与要求见下表:

四、考核指标

(一)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考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1)调查河段水生生物物种名录1份,调查河段重点保护水生生物物种名录1份。

(2)调查河段水生生物丰富度/多度空间分布图及分布数据1套。

(3)调查河段重点保护水生生物物种空间分布图及分布数据1套。

(4)调查河段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报告1份。

(5)调查河段水生生物凭证标本。

(6)提供所有野外调查获取的影像资料。

(7)上传与提供所有调查表,并将数据信息通过软件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二)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骨干力量及调查队员人数等。

(三)其他考核指标

发表论文、专着数量等。

附表:

附表1 水生生物野外采样点环境记录表

附表2 鱼类采样记录表

附表3 鱼类生物学测量记录表

学名科名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 名词解释 1. 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 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 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 个唾液腺。 5. 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 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 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 15. 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 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 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 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 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等各种不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D.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A正确; 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2.“静谧的林边空地,一洼清清的池塘,大自然和谐的一角,生活着多少生灵。”下列动物与其所属动物类群不相对应的是() A.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等B.节肢动物:虾、蟹等 C.环节动物:蚯蚓、蛔虫等D.软体动物:鱿鱼、墨鱼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由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中胶层无细胞结构,有口无肛门。常见物种有水螅、水母等,A不符合题意。B.节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如虾、蟹等,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C符合题意。 D.鱿鱼、墨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水生生物学课后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题型:名词解释、写出各名词的英文或汉语名称、单项选择、是非题、简答题、问答题、绘图题 第一、二次绪论 解释: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湖沼学 Limnology 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长距离的游动,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其个体微小。包括细菌、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自游生物(Nekton):具有发达的游泳器官,具有快的游泳能力。如各种鱼、虾。 漂浮生物(Neuston):生活在水表面。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于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如槐叶萍、船卵溞等。 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 2.简述我国在水生生物学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3.如何划分湖泊的生物区? 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 沿岸带(littoral zone):从水面开始,延伸到沉水植物的部分。 亚沿岸带(sublittoral zone) :沿岸带与深底带的过渡带. 深底带(profoundal zone):深底带部分,无植物生长,只有少数底栖动物。 2.水层区: 沿岸区(littoral zone):沿岸带以上的浅水部分。 湖心区(limnetic zone):沿岸区以外的开阔部分。 生物圈(biosphere): 4.简述水生生物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次藻类摡述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1)水华(water bloom) 有些种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2)赤潮(red tide):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3)囊壳(lorica)某些藻类还有特殊性的构造囊壳;壳中无纤维质,有由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红色的囊壳。 4)蛋白核(造粉核和淀粉核) 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所以称淀粉核,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故也常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2、何谓藻类,藻类包括哪些类群?

水生生物学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水生生物学》考试大纲 Ⅰ.考察目标 1、了解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特征。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水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 2、应用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形态和分类部分占50%,淡水生态学部分占5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填空题30空,每空0.5分,共15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参考书目 1.赵文。《水生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2.何志辉。《淡水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Ⅲ.考查范围 第一部分:形态和分类 一、绪论 1.掌握水生生物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任务 2.水生生物在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3.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及发展 4.水生生物学的分支及应用领域 二、藻类 1.藻类、浮游植物和着生藻类的定义 2.藻类细胞构造特点 3.藻类的经济意义及繁殖方法 4.淡水九个藻门的主要特征及各门的常见种类特征。 三、水生维管束植物 1.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常见属的特征2.植物体的构造对水环境的适应 3.不同层次和相同层次群丛的表示方法。 四、浮游动物 1.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主要特点、繁殖方式及常见属的特征2.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 3.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适应机制 五、底栖动物 1.底栖动物的主要特点 2.底栖动物的生态分布 3.底栖动物的繁殖方式 4.常见底栖动物属的特征。 六、自游动物 1.河蟹、虾的基本构造 2.河蟹、虾常见属的特征。 七、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1.生生物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 2.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步骤及室内整理 第二部分:淡水生态学 一、绪论 1.淡水生态学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定义、研究的对象 2.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完整word版华中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试卷

. 水生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0分。) 1、Neuston(漂浮生物) 2、原生动物(Protozoa) 3、轮虫(Rotifera)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5、甲藻门(Pyrrophyta) 6、Euglenophyta(裸藻门) 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 9、Cyanophyta(隐藻门) 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 A、微囊藻属 B、平裂藻属 C、空星藻属 D、转板藻属 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 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D A、蓝藻门 B、金藻门 C、绿藻门 D、硅藻门 5、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A A、“H”形的2个节片合成 B、“U”形的2个节片合成

湖南农业大学水生生物学2015—2018年考研真题试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水生生物学 814 适用专业:水产、水生生物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原核生物 2.桡足幼体 3.混交雌体 4.半变态 5. 咀嚼器 6.卵鞍 7.接合生殖 8.色素体 9.物种多样性 10.次级生产者 二、简答题(共计80分,每小题10分) 1、列举几种藻类中运动种类的运动及其运动辅助器官。 2、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3、简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一般规律。 4、比较枝角类与轮虫生活史的异同点。 5、淡水水体中浮游动物主要由那几类构成?其经济意义如何? 6、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7、简述对虾类和真虾类的繁殖方式的不同。 8、什么是光补偿强度?简述其主要的生态意义。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目前,各地政府开始控制发展内陆水库、湖泊养鱼,请结合渔业环境、水生生物及渔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其合理性。 2、论述水域环境生物修复的主要途径和原理。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水生生物学 814 适用专业:水产、水生生物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解释下列名词(共计30分,每小题3分) 1.Plankton https://www.360docs.net/doc/132584786.html,munity 3.蛋白核 4.固着生物 5.水华 6.不混交雌体 7.休眠卵 8.伪足 9.壳缝 10.季节变异 二、简答题(共计80分,每小题10分) 1.蓝藻和细菌在细胞结构、功能上有哪些异同点? 2.简述轮虫分类依据及世代交替特征。 3.浮游植物主要通过哪几种方式适应浮游生活?其适应机制是什么? 4.简述裸藻的特征、分布特点及经济意义。 5.高等水生植物可分为哪几种生态类群?每个类群有哪些常见种类?(各举1例) 6.简述双壳类特征及其经济意义。 7.水生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具有什么意义? 8.什么叫变态?水生昆虫的变态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论述淡水藻类各门类的特征及其在渔业上的经济意义。 2.试述水生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1.似亲孢子:藻类在形态结构上与母细胞相似的不动孢子 2.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少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限度,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的孢子。 3.段殖体:丝状蓝藻藻丝分出的短的分段,又称藻殖段 4.咀嚼器:是轮虫消化系统中特有的构造,它与头冠结合,与取食有关,用以磨碎食物,下部常具2~7个唾液腺。 5.假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 6.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壳面中部或偏于一侧具有一条纵向的无纹平滑区称为中轴区,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7.壳弧:枝角类头部两侧各具一条由头甲增厚形成的隆线,称为壳弧。 8.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9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10.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

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11.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12.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13.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14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齿式:软体动物齿舌带上角质齿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用数字等符号表示称为齿式。15.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6.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夏卵直接发育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当环境恶化时,雌体产出的卵,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为单倍体,这种卵称为需精卵,产生需精卵的雌体称为混交雌体。 17.不混交雌体:轮虫生殖主要以孤雌生殖为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能不停地产出非需精卵又叫夏卵,这种雌体称为孤雌生殖的雌体又叫不混交雌体。 18.夏卵:又称为需精卵,卵壳很薄,不需要经过受精,也不需要经过减数分裂,即可直接发育为可混交雌体。 19.休眠卵:卵壳厚,壳上具花纹和刺,能抵御如高温或低温、干涸以及水质恶化

水生生物学

绪论 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 ---Ocean Biology (一)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 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 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 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 (一)发展原因 1、渔业发展: 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 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 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二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我国的珍稀植物是() A.银杉B.水杉C.珙桐D.桫椤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据此解答。 【详解】 A.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A正确。 B.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B错误。 C.珙桐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C错误。 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选项中植物的特点、价值意义以及称号。 2.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小麦、水稻、玉米可作为食物B.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 C.很多生物中蕴藏着未知的药用价值D.木材、橡胶、油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

水生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 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 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 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在动物中除脊椎动物以外各门都有固着的种类。 浮游植物:淡水浮游植物主要是指各种藻、细菌和菌藻植物中的一些植物,浮游植物一般是小型的,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或丝状体,丝状体多为不分枝的,还有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 补偿光线强度: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昼夜垂直移动:各种动物对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因此,当水环境中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因之发生改变,白天,当光照较强时,浮游动物则躲进较深的水层,而夜晚则上升到水的表层,随着光线的昼夜交替,浮游动物每昼夜往返运动一次,这种现象称为昼夜垂直移动。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赤潮:肥水池塘往往由于某一浮游植物种群繁殖过盛,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及浮膜的现象,称为“水华”或“水花”。其中由于微囊藻大量繁殖使水面飘浮着蓝绿色的浮膜或团块引起的水华称“赤潮”,也叫“湖淀”。

水生生物学试题附

《水生生物学》试卷(考试) 1、生物分类的基本阶元包括 __、__、__、__、__、__、__、 2、藻类是一群具有__,营__生活,没有真正的_、_、_分化,以 ______或___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3、藻类的体制有 __、__、 __和___ 4、硅藻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 5、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有三种,即___、___和___ 6、腔肠动物门可分为___纲和___纲 7、头足类的身体可分为____ __和______三部分。 8、藻类植物中最大的门是 ___ 门。 9、Blue-green algae 与green algae 是同义词,均指绿藻..................................................( 一、填空(本题共48分,每空1.5分) 三、判断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本题共15分,每小题1.5分)

) 10、Brachionus plicatilis 是壶状臂尾轮虫的拉丁学名...................................................( ) 11、Calanus 的活动关节在胸腹之间,而Cyclops 的活动关节在第 四、五胸节之间...................................( ) 12、隐藻、衣藻、盐藻、雨生红球藻均为绿藻门团藻目的种类..( ) 13、具有异形胞的蓝藻通常均具有固氮作用...............( ) 14、目前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藻类是螺旋藻,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是球等鞭金藻,虾青素含量较高的是雨生红球藻。耐盐性最强的绿藻是盐藻....................................................( ) 15、Moina mongolica 与Daphnia pulex 的第二触角刚毛式均为0-0-1-3/1-1-3......................................( ) 16、Artemia salina 属于鳃足亚纲无甲目..............( ) 17、小球藻是行似亲孢子繁殖的......................( ) 18.、轮虫的休眠卵的染色体倍性是2n ,而夏卵为n .....( ) 19、拟软体动物包括形态差别极大的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帚虫动物,四、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生物初二《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生物初二《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人类对它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控制数量,减少危害B.顺其自然,不要干预 C.大力保护,避免绝种D.赶尽杀绝,以绝后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 老鼠不仅咬坏庄稼而且传播疾病,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我们不能使之灭绝,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基因库,老鼠一旦灭绝,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永远消失,当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或减少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次动物作为消费者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设法控制其数量,尽量减少其危害,如采用引进天敌灭鼠等生物防治的办法,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不同属。与班马同属不同种。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A.羊B.斑马C.驴D.犀牛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羊,因为与羊同纲,纲在目、科、属、种中,单位最大,因此与马的关系最远。故选:A。 【点睛】 掌握生物分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归到如下的三个类群,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 ·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 后体部之区分明显。口器之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 成。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第二桡足幼 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 尾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 生变态,而具有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分) 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 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 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 ·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昼夜和季节 ·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第1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 4)种。·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

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试题库完整版含整理答案

水生生物试题库·枝角类的游泳器官是第二触角桡足类是第一触角。 ·桡足幼体:亦称剑水蚤型幼虫期。系继后无节幼体之后的挠足类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身体较无节幼体长,前体部和后体部之区分明显。口器之 构造接近于成体,尾叉已形成。可进一步分为第一至第六桡足幼体期, 第二桡足幼体期后,每期增加1个体节,最后完成10个活动体节。尾 鳃蚓属(鲺属Argulus)孵化时亦为桡足幼体,但可发生变态,而具有 与桡足亚纲完全不同的外观。 ·无节幼体:低等甲壳类孵化后最初的幼体,但高等甲壳类在更高的发育阶段才开始出现(十足目、糠虾目)甲壳纲之幼体中,身体尚不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呈扁平椭圆形,在正中线前方有无节幼体眼1个,其后方有口和消化管(肛门尚未开启),左右具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和大颚等3对附肢,这一阶段称为无节幼体。 ·一种枝角类的刚毛式为0-0-1-3/1-1-3,请解释其含义,图示之并标注各部分名称。(6分) 答:此刚毛式的含义为:此种枝角类第二触角外肢4节, 第1、2节无刚毛,第3节具1根刚毛,第4节具3根刚毛; 内肢3节,第1、2节分别具有1根刚毛,第3节具3根刚毛。

(解释含义3分;图示3分) ·垂直移动:为了捕食或繁殖活动,鱼类等水生动物从水面到水底或从水底到水面的往还迁移。昼夜和季节 ·桡足类雌雄区别:雄的多一节腹节。雌性,腹面膨大,叫生殖突起。雄性第一触角有较多的感觉毛或感觉棒,特化成执握器,。 ·中华哲水蚤的特征:身体呈长筒形,体长仅2~3毫米。该种最显着的特征是:雌雄的第5胸足第1基节的内缘都具齿列(雌性齿数一般为18~22,雄性一般为11~21)。齿的基部彼此连接,齿列的近中央部分有明显凹陷,齿边较小。雄性第5胸足左足外枝较右足的长得多。左足外枝第1、2节较狭长,第3节短小,呈锥状;但右足的外枝较短,第3节末端没有达到左足外枝第2节的中央。左足内枝第3节的末端一般不超过外枝第1节的末端。 ·虾的鳃在甲壳动物中是种类最多的,构造也最复杂,在分类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鳃腔中通常有侧鳃,关节鳃,足鳃,肢鳃( 4)种。 ·所有藻类都具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胡萝卜素。 ·藻类大多数都具有细胞壁,但裸藻门、隠藻门少数甲藻和金藻不具有细胞壁。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ecosystem:在任何生物区中,不同的生物种群组成一个特定的群落,群落只能在与周围非生物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存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境这种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叫做生态系统。 neuston:指生活在水面区的生物类群,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Community:自然界任何一个生物种群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一个地区总是生活着多个种群,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规律的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compensation point:水中光照强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水面下的光合作用的速度也随深度增加而减弱,当至某一深度处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仅相当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时候,植物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氧量,恰好等于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量,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补偿点,或称补偿光线强度。 nekton:是一类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强,可逆流游泳的生物。淡水中主要指鱼类。Biomass:指水域中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的数量和重量。 Population:在某种生物的分布区内,任何分布地段中近种生物个体的总合体,或者说是一种生物的自然集合。如生活在同一水域内任何一种鱼的个体,就是这种鱼的种群,其他如浮游植物种群,底栖生物种群等等。 Plankton:指生活在水层区,以浮游方式生活为主,缺乏游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是水环境中鱼、贝、虾等淡水动物的主要饵料,是水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niche:是指一种生物在群落中(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生态位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littoral zone(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这一带的深度按水的透明度而不同,一般为6-8m。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是一光亮带白色而不透明的物体,但是它多半是比较大形而且是环状中空或棒状或椭圆形或或球形。 呼吸系数:指动物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消耗的氧量之比。 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地作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固着生物:固着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固着生物。指固着于底泥,石块或其它固着物上的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汇总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根据生物的分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的等级是() A.界B.门C.科D.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远的。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 生物的分类及单位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熟练掌握。 2.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小麦、水稻、玉米可作为食物B.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 C.很多生物中蕴藏着未知的药用价值D.木材、橡胶、油料可应用于工业制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详解】 AD.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工业原料等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选项则体现的生物的潜在价值,不合题意。 B.由分析知,梧桐、女贞、槐树能净化空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符合题意。 【点睛】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

水生生物学试卷07-08A.B及答案

水生生物学A 一、名词解释(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 地位和它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隔片:硅藻门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 成片状的结构,称隔片。 3、围口节:环节动物位于口前叶后面的一个环节,是 由担轮幼虫的前纤毛轮演化而来的。 4、伪足:肉足纲的运动胞器,为细胞质向体表伸出的 突起,没有固定形状,可随时形成或消失。 5、帽状环纹:鞘藻目种类的营养繁殖是由营养细胞顶 端发生环状裂纹,自此逐渐延伸出新生的子细胞,并 留下一个帽状环纹。 6、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 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7、拟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细胞壁 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不同。 8、卵鞍:受精卵外包有一层壳瓣似“马鞍”状,卵鞍 的作用是抵抗寒冷与干旱的不良环境。 9、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 称。 10、包囊:某些原生动物为抵御不良环境以求生存而 形成的一种结构。 二、写出下列各名词的拉丁学名或汉语名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0分。) 1、Neuston(漂浮生物) 2、原生动物(Protozoa) 3、轮虫(Rotifera) 4、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5、甲藻门(Pyrrophyta) 6、Euglenophyta(裸藻门) 7、Copepoda(桡足类)8、Chlorophyta(绿藻门) 9、Cyanophyta(隐藻门) 10、Higher plants(高等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具有伪空泡。 A A、微囊藻属 B、平裂藻属 C、空星藻属 D、转板藻属 2、蓝藻喜欢生长在环境中。 A A、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 B、有机质不丰富的酸性水体 C、有机质不丰富的碱性水体 D、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水体 3、复大孢子生殖是的特殊生殖方法。 D A、蓝藻门 B、金藻门 C、绿藻门 D、硅藻门 5、黄丝藻的细胞壁由。 A A、“H”形的2个节片合成 B、“U”形的2个节片合成 C、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 D、“W”形的2个节片合成 6、苦草隶属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 C A、浮叶植物 B、挺水植物 C、沉水植物 D、漂浮植物 7、壳面上具有壳缝可以运动。 D A、针杆藻属 B、直链藻属 C、小环藻属 D、舟形藻属 8、砂壳虫属的运动器官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