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错选、多选皆不得分)

⑴根据我国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一般情况下,当遭遇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B PPT:16 A、基本烈度 B、众值烈度

C、最大预估烈度

D、第二水准烈度

⑵某A类某砌体结构中学教学楼,横墙较少,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其最大高度和层数限值如何进行取值()C 条文说明 5.2.1 PPT:78页

A、层数减少一层,高度减少3米

B、层数减少两层,高度减少3米

C、层数减少两层,高度减少6米

D、层数减少一层,高度减少6米

⑶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现有建筑抗震鉴定采用哪种检查手段进行鉴定?()D PPT:25

A、逐级筛选

B、分类检查

C、分级筛选

D、分类加分级

⑷某A类四层砌块结构三级医院的内廊式门诊楼,采用混凝土小砌块砌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横墙较少,第一级抗震鉴定应检查构造柱设臵情况,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应按进行检查。()D

标准5.2.4表下注;PPT:85

A、四层、7度

B、五层、7度

C、四层、8度

D、五层、8度

⑸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层。()C 标准6.1.1 PPT:137

A、8层

B、12层

C、10层

D、无层数限制

⑹某A类砌体房屋小型砌块强度等级MU5,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抗震鉴定时砌块和砂浆强度宜分别取:()B

标准5.2.3;PPT:83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砌块的强度等级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砖、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

A、MU5,M10

B、MU5,M5

C、MU5,M7.5

D、MU2.5,M7.5

⑺ C类建筑抗震鉴定应按以下哪种规范进行抗震鉴定?()C 标准1.0.5(3) PPT 14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B、《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C、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⑻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横墙较少的房屋,其适用高度和层数应比《建

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中相关表中限值进行检查。()D

标准5.2.1表下注;PPT:78

A、增加3m,提高1层

B、降低3m、层数不变

C、提高3m、降低1层

D、降低3m、降低1层

⑼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A类砌体房屋的第二级鉴定方法:()C 标准5.2.12;PPT:102

A、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B、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C、楼层组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D、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⑽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框架结构的抗震鉴定,8,9度时按梁柱的实际配筋、柱轴向力计算的框架柱的弯矩增大系数宜取:()D 标准6.2.1

A、0.9

B、1.0

C、1.05

D、1.15

⑾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类砌体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

B 标准5.2.2(2) PPT 80

A、2.0

B、2.2

C、1.5

D、3

⑿A类砌体房屋第二级鉴定时计算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时,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计算得体系影响系数,但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0.4,需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取值为:() C 标准5.2.14 PPT 108

A、0.8

B、0.75

C、0.9

D、0.95

⒀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二级鉴定时,A类柔性楼盖砌体房屋的墙段从属面积如何计算?()

A 标准条文说明5.2.15 ;PPT 113

A、按左右两侧相邻抗震墙间距之半计算;

B、由楼层建筑平面面积按墙段的侧移刚度分配

C、按造承重墙体各墙段的实际面积计算;

D、按墙段侧移刚度分配的楼层建筑平面面积和左右两侧相邻抗震墙间距之半的平均值计算。

⒁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多层内框架砖房框架梁、柱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 标准7.2.3,PPT:186

A、C13

B、C15

C、C20

D、C2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少选、多选或错选皆不得分)

⑴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选项中,哪些建筑物需要进行抗震鉴定?()ABDE 标准1.0.6,条文说明:1.0.2,3.0.1;PPT:3、29

A、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B、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

C、存在危及安全的缺陷的中小学教学用房;

D、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E、遭受地震、爆炸、撞击等灾害受损的建筑。

⑵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重点设防类现有建筑抗震设施核查和抗震验算的综合鉴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E

标准及条文说明1.0.3,PPT:20

A、6度时应允许不做抗震鉴定;

B、6~8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

C、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验算;

D、抗震验算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E、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⑶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ABDE 标准3.0.1,PPT:28

A、调查建筑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情况,发现相关非抗震缺陷;

B、搜集建筑的相关原始资料,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C、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说明其设计使用年限;

D、对现有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

E、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特点、结构布臵、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⑷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下列哪些地质、地形、地貌属于不利地段?()ABCD 标准4.1.1注2,抗震规范4.1.1;PPT:43-44

A、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

B、高耸孤立的山丘;

C、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

D、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

E、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部位。

⑸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下列哪些情况下的现有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BCDE

标准4.2.2;PPT:50

A、丙类建筑;

B、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建筑;

C、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丙类建筑;

D、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丙类建筑;

E、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类建筑。

⑹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

标准条文说明1.0.1;PPT:18

A、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

B、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

C、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现有建筑的设防目标是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前提条件下得到的;

D、由于后续使用年限不同,因此从概率意义上现有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也不一致;

E、现有建筑同样要保证大震不倒,但小震可能会有轻度损坏,中震可能损坏较为严重。

⑺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建筑属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的是:()ABCE 标准条文说明1.0.3 PPT:21

A、三级医院门诊楼;

B、幼儿园;

C、中学学生宿舍;

D、高层民用住宅;

E、小学食堂。

⑻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DE 标准条文说明1.0.3 PPT:22 ;

A、乙类建筑,6~8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9度时应适当提高要求;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B、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C、7度区乙类建筑采用内框架结构时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

D、对砌体结构房屋构造柱的检查,按提高一度的要求检查,横墙较少的教学楼还要按增加一层的要求检查,其中外廊或单面走廊的按再增加一层的要求检查。

E、框架结构增加了强柱弱梁验算要求,B类框架要求进行变形验算。

⑼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和B类建筑及其分级鉴定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E

标准条文说明1.0.5,PPT:121,标准及条文说明3.0.3 PPT:32 ;

A、与A类砌体房屋相比,B类砌体房屋在抗震措施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

B、A类建筑第一级鉴定通过时,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C、B类建筑需进行两级鉴定后,根据抗震措施和现有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评定;

D、当B类建筑抗震措施不满足鉴定要求而现有抗震承载力较高时,可通过构造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

E、第二级鉴定时,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可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或按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方法进行抗震计算分析。

⑽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建筑物抗震鉴定的结论,说法正确的是:()ABCDE 标准及条文说明3.0.7 ppt:41

A、建筑物少量次要构件不符合要求,需综合维修处理;

B、建筑不符合鉴定要求,但可通过改变用途降低设防类别,使其通过加固或不加固达到新的鉴定要求;

C、不符合鉴定要求,但通过加固能达到鉴定要求,并建议加固方案;

D、符合抗震鉴定要求,注明其后续使用年限;

E、建议拆除,短期使用的需采取应急措施。

⑾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类砌体房屋满足一定条件时,无需修正即可直接用

用查表的方法得到抗震横墙间距和宽度的限值,对于该简化验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E标准及条文说明5.2.9;PPT 93,94

A、适用于所有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构造、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均满足要求的砌体房屋;

B、砌体房屋墙体为240厚、3m左右层高的普通实心粘土砖墙;

C、承重纵、横向开洞的水平面积率分别为50%和25%(指层高的1/2处);

D、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12kN/m2;

E、各层质量相等。

⑿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对砌体房屋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对于直接查表确定基准面积率的前提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DE 标准5.2.13 ,附录B.0.1;PPT 115

A、层间弯曲型为主的砌体结构房屋;

B、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

C、各层层高和建筑面积相等;

D、层内抗震墙基本力学性能一致;

E、各层重力代表荷载值相等(12kN/m2)。

⒀对于内框架砖房和底层框架砖房的结构特点和震害特征,以下那些说法是正确的:()BCE PPT:173

A、内框架砖房的抗侧力构件主要是框架,框架破坏先于砖墙破坏;

B、内框架砖房的抗侧力构件主要是砖墙,砖墙破坏先于框架破坏;

C、底层框架砖房上部抗侧移刚度大,底层抗侧移刚度相对减少,抗震性能差;

D、底层框架砖房在地震作用下,房屋的侧移将主要集中发生在相对柔弱的底层;

E、底层框架砖房如果底层过度加强,则导致薄弱层转移至二层,引起砖墙的破坏。

⒁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木结构和石墙结构的房屋的抗震鉴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E PPT:257,263

A、适用于6、7 度时单层的毛石房屋;

B、石墙房屋的抗震构造鉴定可参照砌体房屋,B类房屋必须做抗震承载力验算;

C、木结构房屋抗震鉴定时,尚应按有关规定检查其地震时的防火问题;

D、木柱和砖墙柱混合承重的房屋,砖砌体部分可按照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的要求鉴定;

E、木结构房屋以抗震构造鉴定为主,可不做抗震承载力验算。

⒂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第二级鉴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标准条文说明6.2.11-6.2.14,PPT:143

A、构造影响系数的取值对材料强度和纵向钢筋不做要求;

B、计算结构楼层现有承载力时,应采用结构构件现有截面尺寸、现有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

C、计算楼层弹性地震剪力时,设计特征周期按规范(GBJ11-89)取值;

D、计算楼层弹性地震剪力时,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0;

E、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采用楼层抗震能力指数与构造影响系数的乘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

⑴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是在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同概率保证前提条件下得到的,因此从概

率意义上现有建筑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一致。正确 PPT:18()

⑵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需进行两级鉴定,根据第一级鉴定和第二级鉴定来综合评定是否满足抗震鉴定要求。错误PPT:32()

⑶《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中的砌体结构刚性体系的含义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刚性体系含义相同。()错误标准条文说明5.2.2, PPT:81

⑷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类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0的结构,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正确 PPT:158()

⑸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底层框架、底层内框架砖房的底层和第二层,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应有砖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每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的比值,7度时不应大于3.0,8、9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正确,标准7.2.2-2,PPT:184

⑹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法对砌体房屋进行第二级鉴定时,对于墙段从属面积计算,对刚性楼盖,可按左右两侧相邻抗震墙间距之半计算。

错误,标准条文说明5.2.15 ;PPT 113

⑺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后续使用年限的定义是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正确, PPT 12

⑻设计使用年限的定义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错误, PPT 12

⑼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底层框架砖房上下刚度比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局部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错误,标准7.1.4,PPT:177

⑽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乙类设防的建筑,6~8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必须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采用。

错误标准1.0.3(2); PPT 20

⑾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当抗震措施鉴定满足要求时,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90%时,B类建筑可不进行加固。()正确 PPT 32

⑿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应评为地基符合抗震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正确 PPT 51

⒀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当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梁柱节点构造和框架跨数不符合规定时,应评为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 正确 标准6.1.4,PPT 141

⒁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 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进行综合抗震能力两级鉴定。当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规定时,除9度外应允许不进行抗震验算而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 正确 标准6.1.5,PPT 142

⒂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非刚性体系的房屋,第一级鉴定检查其整体性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不符合时才进行第二级鉴定。 ( ) 错误 标准条文说明5.1.5 PPT 70

四、计算题(每题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错选、多选皆不得分)

⑴ 某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四层砌体结构宿舍楼建于1975年,现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场地条件较好。若查表并计算得第一层横墙基准面积率为0.03,该宿舍楼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

代表值E g 为13.5KN/m 2

,则计算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时,试问下列哪个选项与采用的第一层横墙的基准面积率数值最为接近? ( )C 此题删除后不影响上下题计算。 A 、0.03225 B 、0.0310 C 、0.0338 D 、0.0325 解题,根据标准附录B.0.1

⑵ 某四层砌体房屋建于1976年,各层建筑面积均为485 m 2

。现进行第二级抗震鉴定,查表得第一层

自承重墙体净面积3.6m 2,承重横墙体净面积8.4 m 2

,根据抗震鉴定标准附录B ,查得自承重墙基准面积率0.0418,承重横墙基准面积率0.0314, 若经过各项修正后最终计算得第一层横墙的基准面积率为

0.030,烈度影响系数取1.0,第一层横墙在层高1/2处净截面总面积为18 m 2

,其中高宽比大于4的墙

段截面积为3 m 2

,试问下列哪个选项与该建筑第一层横墙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数值最为接近? ( )D

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计算式为λξβi bi i

i A A 0=,bi A 为第i 层的建筑平面面积,i 0ξ为第i 楼层纵向或

横向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

A 、1.010

B 、1.237

C 、0.825

D 、1.031 解题,根据标准5.2.13

7度(0.10g)区烈度影响系数λ取1.0;153181=-=A m 2;03.001=ξ;4851=b A m 2

。 则031.10

.103.048515

01111=??=

=

λ

ξβb A A ,

⑶ 某四层A 类砌体宿舍楼,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臵不符合第一级抗震鉴定要求,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若各层砖砌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房屋高宽比为2.4,(体系影响系数0.855),第四层墙体局部尺寸比规定少9%(局部影响系数0.95),已知第四层横墙综合抗震能力指数1.02,问以下各选项中与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最接近的是: ( )B

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为i ci βψψβ21=,i β为第i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A 、1.050 B 、0.741 C 、0.920 D 、0.824 解题:根据标准5.2.14,

则741.002.185.0855.04214=??==βψψβc

⑷ 某三层钢筋混凝土办公楼,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鉴定类别为A 类,采用后续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底层框架柱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cy V ∑为2700KN ;底层砖填充墙框架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

my V ∑为950KN ;底层抗震墙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之和wy V ∑为1050KN ,以下各选项中与底层现有受剪

承载力最接近的是: ( )D

A 、4200KN

B 、3900KN

C 、4700KN

D 、4100KN 解题:根据附录C.0.1,PPT 157页

410010507.09507.027007.07.0=?+?+=∑+∑+∑=wy my cy y V V V V

⑸ 某A 类六层框架结构房屋,底层的弹性地震剪力为2800KN ,体系影响系数0.8,局部影响系数0.9,如果底层现有受剪承载力为4300KN ,计算底层平面结构楼层综合能力抗震指数并判断是否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以下选项与计算结果最为接近的是: ( )B

注: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计算式为y ξψψβ21=,y ξ为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A 、1.0,不满足 B 、1.10,满足 C 、0.95,不满足 D 、1.15,满足 解题:标准6.2.11;PPT :152 536.12800

4300

==

=

e

y y V V ξ; 10.1536.19.08.021=??==y ξψψβ

⑹ 某办公楼建于1996年,为五层的内框架砖房,总建筑面积约为2539 m 2

。建筑总平面呈矩形,内柱类型系数取值0.013,长宽分别为56m 和9m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验算。该建筑抗震横墙间距6m ,验算多层内框架砖房各柱地震剪力时,所取横墙间距与房屋总宽的比值λ与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接近? ( )D 标准 7.3.6;PPT :209

A 、0.667

B 、0.95

C 、0.107

D 、0.75 75.0667.09/6<==λ,取0.75.

⑺ 某B 类五层内框架砖房,底层地震剪力设计值为5200KN ,内框架跨数6跨,内柱类型系数取值0.012,抗震墙开间数4,计算系数按下表取值,计算得底层各柱地震剪力设计值与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接近? ( )A

注:各柱地震剪力设计值计算式为()V n n V ≥21s

b c

c λζζψ+,c

ψ

为柱类型系数,λ为抗震横墙间距与房

屋总宽度的比值。

A 、137KN

B 、120KN

C 、150KN

D 、78KN 解题:标准 7.3.6;PPT :209

()()5.136520075.00.65.764012

.0 ≥21s b c c =??+?=

+V n n V λζζψKN

建筑结构抗震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分为、、几种 类型。 2、高层建筑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和的地 震作用计算方法。 3、框架结构水平荷载作用近似手算方法包括、 。 4、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柱反弯点高度应考虑、 、的影响。 5、高层建筑剪力墙分为、、 、四种类型。 6、高层建筑框剪结构中的梁分为、 、三种类型。 7、高层建筑框剪结构剪力墙布置应遵循、分散、对 称的原则。 1、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 2、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 3、反弯点法、D 值法。 4、梁柱线刚度比及层数、层次,上、下横梁线刚度比,层高变化。 5、整体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剪力墙、壁式框架。 6、普通框架梁、剪力墙间连梁、墙技一框架柱连梁。 7、均匀、周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 分) 1、高层建筑采用()限制来保证结构满足舒适度要求。 A、层间位移 B、顶点最大位移 C、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值 D、顶点最大加速度 2、地震时必须维持正常使用和救灾需要的高层建筑物为()。 A、一类建筑 B、甲类建筑 C、二类建筑 D、乙类建筑

3、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 A、2I0 B、1.5I0 C、1.2I0 D、I0 4、联肢剪力墙计算宜选用()分析方法。 A、材料力学分析法 B、连续化方法 C、壁式框架分析法 D、有限元法 5、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曲线为()。 A、弯曲型 B、剪切型 C、弯剪型 D、复合型 1、D 2、D 3、A 4、B 5、C 三、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的编号填入括弧中,完全选对才得分,否则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1、抗震设防结构布置原则() A、合理设置沉降缝 B、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C、足够的变形能力 D、增大自重 E、增加基础埋深 2、框架梁最不利内力组合有() A、端区-Mmax,+Mmax,Vmax B、端区Mmax及对应N,V C、中间+Mmax D、中间Mmax及对应N,V E、端区Nmax及对应M,V 3、双肢和多肢剪力墙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假定() A、连梁反弯点在跨中 B、各墙肢刚度接近 C、考虑D 值修正 D、墙肢应考虑轴向变形影响 E、考虑反弯点修正 4、高层建筑剪力墙类型判别以()为主要特征。 A、等效刚度 B、墙肢宽度 C、整体性能 D、反弯点出现情况 E、墙肢高宽比 5、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考虑()。 A、稳定性 B、施工便利性 C、抗震性 D、沉降量 E、增加自重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第04章在线测试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第04章在线测试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第04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0、(本题空白。您可以直接获得本题的1分)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的目的是 A、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 B、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 C、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D、提高抗震能力 2、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是指。 A、《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现有经抗震鉴定后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 B、在约定的时期内,建筑不需要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的使用、完成预期功能。 C、安全使用年限。 D、建筑的寿命。 3、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分几级?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A、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一级和二级。

B、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的鉴定。 C、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的鉴定。 D、A类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分二级。 4、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后的设防目标是。 A、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B、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 C、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鉴定的建筑。 D、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不同的设防目标。 E、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其损坏程度略小于按后续使用年限50年鉴定的建筑。 5、地震灾害建筑应急评估时,对建筑的外部检查内容有。 A、检查建筑外墙表面裂缝的开裂情况。 B、检查基础的沉降情况。 C、检查建筑外门窗洞口的开裂情况。 D、检查建筑外的主体结构破坏状态。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地震灾害建筑应急评估时,对建筑的外部检查可不进行基础沉降的检查 正确错误 2、现有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指的是安全使用寿命。 正确错误 3、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后的设防目标是保证不损坏。 正确错误 4、现有A类建筑抗震鉴定分一级,现有B类建筑抗震鉴定分二级。 正确错误 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也是抗震鉴定依据的一个标准。 正确错误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二、填空 1、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峰值);(频谱);(持时)。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 6、地震动的特性的三要素:(振幅)(频率)(持时)。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梁铰机制)(柱铰机制)。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n=N/(f c A c))。 三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答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 常以a(T),两者的关系为a(T)= S a(T)/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答案: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设置圈梁作用: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加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

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试卷

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 .一、名词解释 1.地震震级: 2.地震烈度: 3.震中烈度: 4.地震烈度: 5.特大地震: 6.震中烈度: 7.地震作用: 8.抗震概念设计: 9.场地覆盖层厚度: 10.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11.“三水准” : 12.抗震构造措施: 13.双共振现象: 14.隔震设计: 15.消能减震设计: 二、选择题 1.地震是()的结果。 A. 地球内部构造运动 B. 地下水过度开采 C. 天气突然变化 D.不确定 2.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 A.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B.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C.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D.不确定 3.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A.洪水 B.雪灾 C.地震 D.不确定 4.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下面不是影响烈度的因素是()。 A、震级 B、震中距 C、基础埋深 D、地质构造 5. 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台湾地震带 D、台湾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6.在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 A.计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B.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C.采用大震作用效应 D.验算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7.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尺度 D.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 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习题全集 1、场地土的液化: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2、等效剪切波速: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场地覆盖层厚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5、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VE N V f f ?=,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6、剪压比: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7、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利 波和 勒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8、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9.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1.4T g 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 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10.《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 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 高层建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1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 13.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 反弯点法 和 D 值法 。 14.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 平方和开平方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 判别。 16.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 结构抗震计算 、抗震概念设计 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17.《抗震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18.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 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石顶面的距离。 19.从地基变形方面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大。 20.地震时容易发生场地土液化的土是: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 21.目前,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拟静力方法,另一类为直接动力分析法。 22.对砌体结构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墙体中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 23.用地震烈度来衡量一个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 (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题分 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 作寿 命期的不同分为 甲 、 乙 、 丙 、 丁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速 和 场地覆盖土层厚度 双指标划分为 4 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 卓越周期 接近 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 为 两步进行,即 初判法 和 标准贯入试验法 判别。 6.地震系数 k 表示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与 重力加速度 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 最大绝对加速度 与 地面最大加 速度 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 和 房屋高 度 ,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0~20 学年第一学期 减小 。

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 分,每题2 分)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 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C )。 A.Ⅰ类 B .Ⅱ类C .Ⅲ类D .Ⅳ类 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 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 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 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D )。 A.砌体房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1

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 (T )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 (T ),两者的关系为a (T )= S a (T )/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 “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7、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 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的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的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的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的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的破坏更为严重 11、试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 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 (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的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的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的刚度要求。 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的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 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 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 =b c c M M η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试 第1章绪论 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地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地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地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地平均强烈地程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地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地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地点有不同地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地抗震设防? 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 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地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地严重破坏地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地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地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地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地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地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 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地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 中震,10%;大震是罕遇地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地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地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地有效性.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地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地内在联系. 延性设计:通过适当控制结构物地刚度与强度,使结构构件在强烈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后仍具有较大地延性,从而可以通过塑性变形吸收更多地震输入能量,使结构物至少保证至少“坏而不倒”. 延性越好,抗震越好.在设计中,可以通过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与构件地延性,提高抗震性能. 第2章场地与地基 1.场地土地固有周期和地震动地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由于地震动地周期成分很多,而仅与场地固有周期T接近地周期成分被较大地放大,因此场地固有周期T也将是地面运动地主要周期,称之为地震动地卓越周期. 2.为什么地基地抗震承载力大于静承载力? 地震作用下只考虑地基土地弹性变形而不考虑永久变形.地震作用仅是附加于原有静荷载上地一种动力作用,并且作用时间短,只能使土层产生弹性变形而来不及发生永久变形,其结果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2011建筑抗震鉴定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错选、多选皆不得分) ⑴根据我国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一般情况下,当遭遇影响时,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从结构抗震分析角度,可以视为弹性体系,采用弹性反应谱进行弹性分析。()B PPT:16 A、基本烈度 B、众值烈度 C、最大预估烈度 D、第二水准烈度 ⑵某A类某砌体结构中学教学楼,横墙较少,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其最大高度和层数限值如何进行取值()C 条文说明 5.2.1 PPT:78页 A、层数减少一层,高度减少3米 B、层数减少两层,高度减少3米 C、层数减少两层,高度减少6米 D、层数减少一层,高度减少6米 ⑶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现有建筑抗震鉴定采用哪种检查手段进行鉴定?()D PPT:25 A、逐级筛选 B、分类检查 C、分级筛选 D、分类加分级 ⑷某A类四层砌块结构三级医院的内廊式门诊楼,采用混凝土小砌块砌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横墙较少,第一级抗震鉴定应检查构造柱设臵情况,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应按进行检查。()D 标准5.2.4表下注;PPT:85 A、四层、7度 B、五层、7度 C、四层、8度 D、五层、8度 ⑸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时,房屋的总层数不超过层。()C 标准6.1.1 PPT:137 A、8层 B、12层 C、10层 D、无层数限制 ⑹某A类砌体房屋小型砌块强度等级MU5,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抗震鉴定时砌块和砂浆强度宜分别取:()B 标准5.2.3;PPT:83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砌块的强度等级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砖、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 A、MU5,M10 B、MU5,M5 C、MU5,M7.5 D、MU2.5,M7.5 ⑺ C类建筑抗震鉴定应按以下哪种规范进行抗震鉴定?()C 标准1.0.5(3) PPT 14 A、《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B、《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C、现行抗震设计规范 D、《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⑻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对于A类横墙较少的房屋,其适用高度和层数应比《建

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A卷B卷

《 工程结构抗震样卷A 》答案 命题教师 __ 使用班级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开、闭卷 试卷代号(A ,B 卷) 姓名____________ 系别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时间: 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题 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请填在括号中) 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 1很长(T 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3.地震系数k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 为( C ) A. 0.85(1.2恒载标准值G K +1.4活载标准值Q K ) B. 0.85(G K +Q k ) C. 0.75(G K +0.5Q K ) D. 0.85(G K +0.5Q K ) 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 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 有何变化?( A ) A.T 1↓,F e ↑ B.T 1↑,F e ↑ C.T 1↑,F e ↓ D.T 1↓,F e ↓ 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 A .柱宽的1/4 B .柱宽的1/8 C .梁宽的1/4 D .梁宽的1/8 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 A .谱曲线峰值右移 B .谱曲线峰值左移 C .谱曲线峰值增大 D .谱曲线峰值降低 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C A. 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 1 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T g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D ) A .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 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得分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合计题分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 )。 A.砌体房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三版)习题解答1-5章

第一章的习题答案 1.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所释放能量的大小)的指标。地震烈 度是衡量一次地震时某地区地面震动强弱程度的尺度。震级大时,烈度就高;但某地区地震烈度同时还受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2.参见教材第10面。 3.大烈度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小烈度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可根据地震烈度 的超越概率确定小、中、大烈度地震;由统计关系: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4.概念设计为结构抗震设计提出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抗震计算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抗震目的提供具体数据和要求;构造措施从结构的整体性、锚固连接等方面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弥补部分情况无法进行正确、简洁计算的缺陷。 5.结构延性好意味可容许结构产生一定的弹塑性变形,通过结构一定程度 的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从而减小截面尺寸,降低造价;同时可避免产生结构的倒塌。 第二章的习题答案 1.地震波中与土层固有周期相一致或相近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放 大;与土层固有周期相差较大的波传至地面时,其振幅被衰减甚至完全过滤掉了。因此土层固有周期与地震动的卓越周期相近, 2.考虑材料的动力下的承载力大于静力下的承载力;材料在地震下地基承 载力的安全储备可低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储备,因此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高于静力承载力。 3.土层的地质年代;土体中的粘粒含量;地下水位;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地震的烈度和作用时间。 4.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 (建筑物条件均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工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与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地震烈度 2、抗震设防烈度 3、场地土的液化 4、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6、场地覆盖层厚度 7、重力荷载代表值 8、强柱弱梁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10、剪压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波和波, 而面波分为波和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 以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和划分为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 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4、《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和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表示与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与的比值。 7、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8、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 有和。 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和判别。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V ) 2?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多质点体系的高阶振型发挥的贡献比低阶振型小。 (V ) 3 ?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 x ) 4 ?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x ) 5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X ) 6.—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V ) 7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V ) 8.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x ) 9.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V ) 10. 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 害要大。(x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0分)。 1. 根据下表计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10分) 土层的剪切波速 2.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各层地震剪力。已知设防烈度 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川类场地一区,m=116.62t, m2=110.85t, m=59.45t, 「=0.716s, S n=0.0673, E =0.05. (20 分)

匚 IF1 G ■UJ 当手0.05 时,Y2=1.0n=0.02 行0.9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特征周期(s) 1.解(1)确定覆盖层厚度 因为地表下vs >500m/s 土层上表面距地表的距离为 2.2+5.8+8.2+4.5=20.7m > 20m 故d°=20m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

一:1、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 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3、地震动的三要素:(峰值);(频谱);(持时)。 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 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 6、地震动的特性的三要素:(振幅)(频率)(持时)。 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梁铰机制)(柱铰机制)。 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n=N/(f c A c))。 二、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三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答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T),两者的关系为a(T)= S a(T)/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答案: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设置圈梁作用: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加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与构造柱一起有效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有效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 答案:“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四、已知框架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条件,地震分组为第一组m1=60t,m2=50t,T1=0.358s,T2=0.156s,振型为:X11=0.448,X12=1.000,X21=1.710,X22=-1.000,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并作误差对比。(0.16,0.25s,不考虑鞭梢效应) 答案:1、已知:框架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条件,地震分组为第一组,m1=60t,m2=50t,T1=0.358s,T2=0.156s,振型为:X11=0.448,X12=1.000;X21=1.710,X22=-1.000, 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剪力,并作误差对比。 α0.16,=g T0.25s,不考虑鞭梢效应) (= max 答案: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